㈠ 中國教師為什麼這樣累
因為中考高考都是以分數論英雄,學校和各級教育部門為了政績,必然想辦法增加教師的工作強度,另外,還有各種毫無意義的所謂會議培訓筆記等與教學無關的繁雜瑣事,能不累?!
㈡ 特級教師深度分析:中國的教師為什麼會這么累
教師職業的發展歷史,非職業化階段,職業化階段,專門化階段,專業化階段,教師職業的特點,教師職業的最大特點在於職業角色的多樣性,一般來說教師的職業,主要有以下六個方面,第一,傳道者的角色,第二,收貨址秸業解惑者的角色,第三,師范,的角色,第四教育教學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管理者的角色,家長的代理人,朋友父母的角色,研究者的角色,學習者的角色
㈢ 中國的教師為什麼會這么累
應試教育體制沒有根本轉變,教師待遇沒有及時跟進,工作壓力大,社會上尊師重教風氣的萎縮,讓教師教得很累,很苦。
㈣ 中國的教師為什麼感到那麼累
教師第一累:做班主任
事實上,班主任的工作難度之大,是一般管理工作不能比的。學生不具備完全行為責任,也就是說,他們幾乎是不被懲罰的。管理學的基本要求是:獎懲分明。所以,班主任的管理信度只能靠個人的魅力和無窮的耐心。
班主任的津貼是多少呢?全國平均30元,有的還拿不到。香港的教師不用做思想工作,學生沒違紀,不用管;違紀,告訴校長就OK。全歐洲和美國,都沒有班主任一說,教師上課的原則是:按部就班的按照課本教,按照常情處理問題。因為他們認為學生的思想教育,是全社會的事情,不是哪個學校的事情,更不是哪個教師的責任。教師做班主任,一方面是工作的定位不科學,一方面是工作的內容無邊無際,一方面是待遇出奇的低,一方面是沒有受過這方面的培訓。所以,教師工作第一累:做班主任。
教師第二累:行業保障單薄
人的生命是有周期的,旺盛期不過30年。如果一個行業是所謂的吃青春飯的,那它的早期收入就比較高。如果一個行業是經驗主導的,那麼它的後期收入就比前期高。可是教師就不走運了。30年教齡的教師,如果擔任一線工作,強度和剛剛工作的青年人是一樣的,工資沒有巨大的區別,也就是說:30年的工作,基本是平行發展的。收入的平行抵不過體力的下降,再加上談婚論嫁,養小送老,買房看病,一個年輕人,踏入教師的行業,30年下來,順順利利也只能剛剛自保,一有個什麼風吹草動,就容易跌入生活的窘境中,怎麼能不讓人提心吊膽。
教師第三累:工作能力沒有完整、系統的培養
設想有兩位水平差不多的大學畢業生,一個進外企,一個進中學。進外企的那位,進去時要過3~8關,過關進去了,就是無休無止的培訓(在外企,培訓是員工的福利之一,因為它們培訓的內容確實是可以提高人的素質的)。首先是人力資源部門的通識教育,接著是直接領導的手把手培訓,第三是外企文化的熏陶,等等。五年裡,他會被訓練成一位適應社會,眼光開闊,待人接物的技巧和為人處世的方法都非常成熟的白領。面對未來,他接受不確定,他不怕換工作,他可以開始設計人生,如果已經有了管理經歷和經驗,更可以上獵頭公司的名單。
進入中學的那位,擔任班主任,從早到晚,假期補課,周末加班,不停的教,處理學生的各種問題,被學生當作大哥哥。他無休無止的重述中學的知識,沒有時間培訓,甚至沒有時間充電,因為工作的內容瑣碎而具體,工作對象年齡小而幼稚,工作環境相對封閉而簡單,他沒有覺得自己需要立刻大量的學習在大學沒有學過的社會性內容。五年裡,因為他太早就教人而不是被人教,太早獲得認可而不是像別人一樣有個爬坡的過程,很容易自滿和產生高高在上的感覺,放棄系統的進修、培訓,畢業時的優勢已經不存在,傾注了心血的班級畢業走人,因為當班主任出色而必須再當下去,說不定被領導重視安排在畢業班當「骨幹教師」,一個更加辛苦的五年在等著他。
教師第四累:在象牙塔中逐漸被社會邊緣化
一位從課堂(大學)到講台的年輕人,如果上課沒有問題,他幾乎可以在校園里幾年不和「圍牆」外發生關系,也就沒有什麼「頭撞南牆」「面對黃河」的機會。在校內也會有磕磕碰碰,但他很容易得到平衡:教師們的基本氛圍就是互相安慰、指責領導(當然是背後的)。讓人覺得:我是沒錯 的,錯在領導,我是有水平的,就是被誤解了。於是,失去了領悟、接受、學習「中國特色」的機會。可是,要在社會上辦成一件事情,如果沒有人情、面子、關 系,可以說是寸步難行。老師最大的人情,是學生。學生在校時,對老師的尊重是真實的。但是,他們上了更高一級的學校,他們會發現過去的老師有的講錯了,有的講淺了,有的沒有講。也有的學生,記得老師的好,但初到社會,自身難保,等有個一官半職,老師也臨近退休。更何況,絕大部分的老師,是羞於向人開口的。
老師的面子,跟學校的檔次、個人在社會的影響力、在學校的職務關系最大。但就是國家重點學校的校長,最高的檔次了,也沒有多大的面子。因為學校是教育局領導的,中學的校長也就相當於科級幹部。重點的相當於副處級。校長如此,普通教師就更不用說了。
教師第五累:學生的折磨
中學的老師,面對每個班40~80個精力正旺、自製力不高,對世界充滿好奇學生,隨時會遇到一些極端的事情。每個教過中學的老師都有這方面的例子:當眾撒謊、抵賴,有意的傷害,過激的手段,幼稚而自認為成熟,需要老師無條件的愛卻隨時會說出傷害老師的話和做出傷害老師的行為。任何從這個角度看事情的教師,都會有筋疲力盡的感覺。必須換一種角度:看出他們長大的身影里還非常幼稚的心,他們的想法經由他們無法負 責的語言說出,他們的行為是只講眼前而忽視未來的,他們在大量接受新的事物的同時卻牢牢的保留家庭小環境給他們的真實深刻的影響。
教師第六累:領導管理上的無知和統治上的權力欲
目前的學校管理者,絕大部分是教師出身,如果說在專業方面,一般都有拿得出手的活,但在「管理」上,很多是外行。從管理學的角度,教師應該是一個學校的利益創造者,學生是一個學校品牌的體現者。但事實上,學校的領導心中,學生和教師,不是不考慮,而是很難顧得過來。禍不單行的是,學校的領導,往往不僅談不上領導的藝術,就連領導的能力都成問題。因為他在最能學習的年齡,是學習怎麼做一個教師。
教師第七累:內耗成本出奇的大
古人雲:師道尊嚴。知識分子本來就自尊感強,再來個師道尊嚴,教師就不僅具備了知識分子的細膩,又再加之雙重的自尊,在出世入世間,教師的心理演繹得格外的復雜。也因此,學校成了人事最復雜的地方。學校內的三大對立集團:教師階層vs領導階層,畢業班教師vs非畢業班教師,老教師vs年輕教師。學校內的次三大對立集團:文科教師vs理科教師,高中教師vs初中教師vs小學教師,班主任vs普通任課教師。學校內的末三大對立集團:教師vs後勤,主科教師vs」 副科」教師,想出人頭地的教師vs 想平平安安的教師。
一個學校,幾十位教師,就這么無休無止的在蠅頭小利中,用敏感而精確的心在爭奪、排擠、拉攏。有人自願迴避而退出,有人樂此不彼而興奮,有人無可奈何而應 戰,有人莫名其妙而陷入。有人身經百戰而揚名,有人身敗名裂而倒霉。有人長於謀劃而成軍師,有人長於調停而成」師爺」,有人風頭強勁而被壓上重碼,有人已經過氣而被同情。
教師第八累:政府還不夠重視,法規還不夠科學
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時代,教育的作用首先被考慮的就是對GDP的貢獻。僅有的一點錢,表面上是用來「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實際上偏重高校。到中小學的,還剩多少?咱們的教育部部長也說:「我覺得最難的還是教育的投入不夠。」因為如此,各級政府的教育(部,司,局)都不是肥水衙門。
備課,是上課前的准備工作。嚴格說,從教師的穿著到上課中的內容設計,都屬於備課的范圍。但一般把」教案」當作最重要的一環。教案,分為詳 案,簡案,微案。總的說來,一個學校的教師,大部分都必須備詳案。
如果你神奇的竟然按照教案順利地上了課,難聽的話來了:按部就班,沒有創新,拘泥於教案。如果這一切你都可以忍耐,你心理裝著的是學生,是課堂。你會發現,有經驗的老教師告訴你(常常是這樣):好老師是不按教案上課的。你就糊塗了:千辛萬苦備的課,不按教案上,備來干什麼呢?為了檢查!而檢查,如果是你和檢查的人關系不好,難度就會大八度。如果是教育局檢查,就看你們校長和檢查的人關系好不好。
㈤ 為什麼現在當老師這么累
經常見有人抱怨教師工資低、教師工作累——加班也沒加班費、教師地位低——與公務員等相比,但是實際上呢,每年考教師的人越來越多,其中有一部分就是教師的子女來考教師。為啥考教師的人這么多,真相是……
02.相對來說比較好考
相對來說,教師是比較好考的編制,雖然考教師需要提前考教師資格證,也需要提前准備筆試、面試,但是比起讓人頭大的行測、無語凝噎的申論,還是比較簡單的。每年都會有應屆生及往屆生投入到教師備考中來,也有很多人在考公務員途中被夭折然後來招教考試中並成功上岸。
03.教師的人際關系很純粹
很多人喜歡當老師就是因為覺得教師的工作環境很穩定,接觸到的人際關系很純粹,每天大多時間面對的都是胸無城府的孩子,工作氛圍比起企業甚至公務員來說要輕松很多。
㈥ 為什麼不少教師感覺到身心俱疲非常勞累
當下教師的累,實際上更多的是一種心累。
而這種心累是來自於內外兩個方面。
對內方面:
學校內部管理越來越精細化,對教師的管理和要求越來越高。教學質量要求是一個非常大的壓力,也是壓在教師頭上最重要的一塊石頭。如果所代的課所帶的班提不高成績,提不高質量,那麼教師則面臨著非常尷尬的境地,甚至是面臨著被淘汰的結果。
再加上,現在的教師教學已經不是過去那樣單純的教書育人了,而是還要承擔教學以外的很多工作。
希望社會國家,能夠真正給教師松綁,對教師多一些信任,多一些理解,多一些關注,多一些支持,讓他們放鬆心靈,輕松執教,這樣才有更好的教育,才能更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㈦ 中國教師到底有多累
網上找到的,希望對你有幫助,在國內當老師不容易!
最近,網上流傳著筆者的文章《中國教師為什麼這么累》,在這篇文章中列舉了中國教師面臨的十重累,包括:當班主任累,被學生折磨累,行業缺乏保障累……苦不堪言。
教師很累,這既是很多中小學教師共同的感受,也是很多家長不願意孩子當老師的重要原因。隨著教育改革深入推進,社會預期不斷提高,教師工作量也在持續增加,這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影響到教師身心健康和學校教學質量。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十二五」規劃「中學專任教師工作量狀況及標准研究」課題對福建、河北、吉林等省1154名中小學教師的問卷調查顯示,絕大多數教師每周工作時間都在54小時以上,實際工作時間超過法定工作時間25%,教師不得不將大量的個人時間奉獻給工作,而實際用於課堂教學的時間不足總工作時間的1/4。
教師到底有多累,累從何來?
中小學教師周平均工作時間達54.5小時
兩個調查顯示,我國中小學教師的周工作時間較長,平均達到54.5小時。一是教師每天在校平均工作時間為9個小時,二是工作日每天晚上工作時間為1.5小時,三是每個周末用於工作的時間為2個小時,計算每周工作時間為45+7.5+2=54.5小時。這一數字超過國外中小學教師平均周工作時間。
兩個網友「張弓搭箭」在網上曬了一名高中班主任的作息時間,每天早上6點半就起床,上課、坐班、上晚自習,一直要忙到晚上10點鍾才回家,這還沒完,回家之後還要備課2小時,直到深夜凌晨才能進入夢鄉。教師的工作強度真可謂大。
中國教師平均工作時間高於世界平均水平,但低於日本
兩個實際上,不獨是中國教師累。國外中小學教師平均周工作時間為51.69小時。其中日本教師每周工作時間最長,達61.57小時;芬蘭教師每周工作時間最短,為37.57小時。如果按照法定工作時間每周工作時間應該為40小時,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教師實際工作時間超過法定工作時間。當老師就不是個輕松活。
大多數老師帶兩個以上班級多學科任教
兩個很多人都說,教師個個都是三頭六臂。教了這個班,接著就進下個班;不僅能教語數外,還要教得音體美。調查顯示,就任教班級數而言,有六成以上教師任教2個以上班級。半數以上的教師任教2個以上學科。
教師將1/4個人時間用於工作
兩個教師工作不分白天、黑夜,沒有周末和節假日。絕大多數教師為了完成備課、批改作業等工作,通常需要在工作日上班之前和下班之後繼續工作,有些教師還不得不將工作任務帶回家,幾乎所有教師都用休息日完成相關工作。如果按照每天8小時工作制計算,中小學教師每周工作時間應該為40小時,而調查顯示,教師實際工作時間為平均每周54.5小時,個人時間占所有工作時間比重為26.6%。
兩個外國的調查也顯示,教師實際工作時間遠遠超出法定工作時間范疇。日本、英格蘭、蘇格蘭和芬蘭四國教師每周在家的工作時間分別為6.07小時、8.83小時、7.15小時和6.23小時,教師將1/4左右的個人時間用於工作非常普遍,教師的工作已經滲透到生活領域。
大部分教師晚上和
周末都要加班
兩個我國中小學教師工作日晚上加班的現象比較普遍。調查顯示,超半數教師每晚加班至少1小時。就周末用於工作的時間而言,有七成教師周末工作超過1小時。
非教學工作任務繁重
課堂教學占工作時間不足1/4
兩個教師雖然很忙,但是真正用於課堂教學的時間卻並不多。統計顯示,中國中小學教師每周課時平均為16節,因此每周教學時間為12小時,每周工作時間為54.5小時,從事課堂教學的工作時間僅占總工作時間的22%。國外教師從事課堂教學的時間約占總工作時間的1/3以上。紐西蘭中學教師教學時間甚至占工作時間的46.8%。
兩個中國中小學教師非課堂教學工作任務繁多。如備課、教研、聽課、開會、批改作業、教學反思,撰寫各種業務學習、政治學習、讀書的筆記。另外還有班級紀律管理,早晨組織學生晨練,晚上領學生打掃衛生,自習課輔導學困生都耗費了教師大量的時間。
近八成中國教師認為自己的工作量太大
兩個調查數據顯示,近八成教師認為總體工作量過大。其中58.3%的教師感覺比較重,19.0%的教師感覺非常重,1.3%的教師感覺難以應對。只有0.3%和0.9%的教師感覺自己的工作量非常輕和比較輕,20.2%的教師感覺工作量一般。
㈧ 中國教師到底有多累
調查顯示,我國中小學教師的周工作時間較長,平均達到54.5小時。一是教師每天在校平均工作時間為9個小時,二是工作日每天晚上工作時間為1.5小時,三是每個周末用於工作的時間為2個小時,計算每周工作時間為45+7.5+2=54.5小時。這一數字超過國外中小學教師平均周工作時間。
網友「張弓搭箭」在網上曬了一名高中班主任的作息時間,每天早上6點半就起床,上課、坐班、上晚自習,一直要忙到晚上10點鍾才回家,這還沒完,回家之後還要備課2小時,直到深夜凌晨才能進入夢鄉。教師的工作強度真可謂大。
中國教師平均工作時間高於世界平均水平,但低於日本
實際上,不獨是中國教師累。國外中小學教師平均周工作時間為51.69小時。其中日本教師每周工作時間最長,達61.57小時;芬蘭教師每周工作時間最短,為37.57小時。如果按照法定工作時間每周工作時間應該為40小時,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教師實際工作時間超過法定工作時間。當老師就不是個輕松活。
大多數老師帶兩個以上班級多學科任教
很多人都說,教師個個都是三頭六臂。教了這個班,接著就進下個班;不僅能教語數外,還要教得音體美。調查顯示,就任教班級數而言,有六成以上教師任教2個以上班級。半數以上的教師任教2個以上學科。
教師將1/4個人時間用於工作
教師工作不分白天、黑夜,沒有周末和節假日。絕大多數教師為了完成備課、批改作業等工作,通常需要在工作日上班之前和下班之後繼續工作,有些教師還不得不將工作任務帶回家,幾乎所有教師都用休息日完成相關工作。如果按照每天8小時工作制計算,中小學教師每周工作時間應該為40小時,而調查顯示,教師實際工作時間為平均每周54.5小時,個人時間占所有工作時間比重為26.6%。
外國的調查也顯示,教師實際工作時間遠遠超出法定工作時間范疇。日本、英格蘭、蘇格蘭和芬蘭四國教師每周在家的工作時間分別為6.07小時、8.83小時、7.15小時和6.23小時,教師將1/4左右的個人時間用於工作非常普遍,教師的工作已經滲透到生活領域。
大部分教師晚上和
周末都要加班
我國中小學教師工作日晚上加班的現象比較普遍。調查顯示,超半數教師每晚加班至少1小時。就周末用於工作的時間而言,有七成教師周末工作超過1小時。
非教學工作任務繁重
課堂教學占工作時間不足1/4
教師雖然很忙,但是真正用於課堂教學的時間卻並不多。統計顯示,中國中小學教師每周課時平均為16節,因此每周教學時間為12小時,每周工作時間為54.5小時,從事課堂教學的工作時間僅占總工作時間的22%。國外教師從事課堂教學的時間約占總工作時間的1/3以上。紐西蘭中學教師教學時間甚至占工作時間的46.8%。
中國中小學教師非課堂教學工作任務繁多。如備課、教研、聽課、開會、批改作業、教學反思,撰寫各種業務學習、政治學習、讀書的筆記。另外還有班級紀律管理,早晨組織學生晨練,晚上領學生打掃衛生,自習課輔導學困生都耗費了教師大量的時間。
近八成中國教師認為自己的工作量太大
調查數據顯示,近八成教師認為總體工作量過大。其中58.3%的教師感覺比較重,19.0%的教師感覺非常重,1.3%的教師感覺難以應對。只有0.3%和0.9%的教師感覺自己的工作量非常輕和比較輕,20.2%的教師感覺工作量一般。
㈨ 當代教師為什麼辛苦
做一位教師,純粹的、普通的學科教師,或者班主任,只要不是所謂的行政領導,中層幹部,按理,想不快樂幸福都不行,怎麼會常常叫苦叫累呢?教師,這本該是多麼令人幸福快樂的職業呀!早晨起來,來到學校,進門就聽見歌聲、笑聲、讀書聲,看見活潑、稚嫩、青春的人,然後看書寫字,授課交談,運動休閑,幾乎是文明紳士的生活方式,遠離風霜雨雪烈日嚴寒,置身於最年輕的生命韻律和運動之間,過著和希望、未來、陽光打交道的日子,怎麼會整天叫苦叫累呢?
如果你不是所謂的行政領導,中層幹部,或者掛著某個職務,兼著某個職務,那麼,做教師是一項多麼快樂的職業呀!從學校里畢業,學好了一門專業,愛它,用它,從先生那裡得來,如今傳承到學生那裡去,讓三代人都感到學習本門學科的快樂,在學科中傳承、成長。教師愛自己的學科,並從中獲得學科知識與思想的浸潤,教人的時候自己也在成長,天天都有收獲,時時都有感悟,讀讀寫寫,算算練練,思思索索,塞塞悟悟,不是很快樂的嗎?
況且學術是自由的呀,教學是個性的呀,教育是人性的呀,您若真有心教書育人,誰能奈您何呀!啊啊,學生一時學不好,您別急呀;學生一時不認真,您多勸導呀;上課效果不太好,去問問學生該怎麼上呀;學生不懂事罵了您,您別跟他一般見識呀;家長不理解,慢慢解釋呀,解釋好了就成了朋友,解釋不通就算了呀;學生偶爾遲到了,別把人當神仙呀;學生打架了,耐心調解就是了呀;學生不搞清潔衛生,自己就拿起掃把,權當為自己家搞一次兩次衛生呀;學生違規違紀了,就當作是自己的小孩犯錯了呀;學生不喜歡您,您就主動去喜歡學生呀,您和他們去聊天,去打球,去散步,去游戲,如此健身怡情冶性的事情,不也是自己很需要的嗎?
至於同事之間,只要不是領導給您壓力,給您批評,給您小鞋,那麼一切都是可以愉快相處的呀!分享家事,分享國事,分享成功,分享苦惱,分享教案,分享思想,分享辦公室共處的時間與空間,分享運動和課余交往的情誼……只要不計較,多付出,輕言辭的得失,重同事的緣分,一切都是很快樂的呀!
那麼,教師的苦與累,到底來自哪裡呢?我的分析,大致有二。
一是來自學校的內部,教育的本身。領導的施壓,同事的競爭,任務的繁重,能力的弱勢,業績的落後。在這裡面,又可以分為兩點:一是無法改變的外部環境,包括領導的壓迫,同事的較量,工作的繁雜;這是客觀存在的,任何行業都會有的。二是不能超越或不想超越的自身條件:往往是,想超越而不能超越的人,會選擇認同現實,壓力漸漸會消減,教師的快樂仍然可以獲得;只有主觀上不想超越的人,他就會長期生活在不滿之中,絕大多數叫苦叫累的聲音,都是從他們嘴裡發出來的——不主動進步的人,是經常叫苦的人。
另一種苦和累的來源,來自學校的外部和非教育。當前,只要學校教育能幫得上忙的,湊得了數的,那麼地方官員的政績、形象工程、表面功夫就會滲入到學校工作之中,教師就要承擔各式各樣的迎檢、迎評、宣傳、集會、座談等活動,安全、安檢、防毒、婦聯、公安、交通、維穩、慈善、醫療、衛生、環保、關工委……等等各部門,全與學校有關,有責,如此,班主任就再也找不到教書育人的快樂和幸福了。
在學校,還有一種似是而非的教育帶給教師的工作負擔,那就是領導們違背了教育規律而開展的各式各樣的教育教學活動,這種活動的風光表現,一是轟轟烈烈的做著低效、重復、甚至無效的勞動,讓人厭煩;二是「文山」加「會海」——真不要小看了學校的材料和會議,那是比任何機關部門都要多的資料和會議啊!我們知道,真正的教書育人的功夫,是在結結實實的備課、授課、改課、評課之中,是在和學生頻繁的交往和交流之中,怎麼會在大量的會議和資料之中呢!可是偏偏不!在中國的學校,在中國的基礎學校,你看看一所100多老師的學校,一個星期要開多少次會啊!一年要開多少會啊!我的媽呀!教書育人怎麼會是在無數的開會中落實的呢?怎麼會是在無休止的材料文字檔案當中落實的呢?外行領導著內行,教育脫離了規律,形式高於內容,習非成是,漫水煮蛙,這是使一些覺醒的老師叫苦叫屈叫怨,而又同時讓不覺醒的老師慢慢麻木,不知苦楚,從而身智漸漸消耗殆盡的主要原因。
教師,多麼讓人快樂和幸福的職業,但是,當代教師,卻仍然無法完全消受,叫苦聲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