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新中國成立後發生了哪4大戰役
新中國成立後,我軍主要進行了抗美援朝戰爭,抗美援越戰爭,抗法援越戰爭,中蘇邊境珍寶島武裝沖突,中印邊境戰爭和對越自衛反擊戰。在這幾次戰爭中,規模最大的是抗美援朝,其實是對越自衛反擊戰。抗法援越中,我國只派出軍事顧問團協助組織越南軍隊作戰,抗美援越戰爭中,我國只派出工程部隊和防空部隊,中美軍隊並沒有面對面的對戰,中印邊境戰爭只有旅級規模,中蘇邊境戰爭規模更小,直接作戰的人員雙方加起來也就兩千多人,這些都達不到戰役規模。只有抗美援朝戰爭和對越自衛反擊戰達到,它們是抗美援朝第一至第五次戰役,反絞殺戰,上甘嶺戰役,金城戰役和對越自衛反擊戰的代乃戰役,涼山戰役。
⑵ 我國建國後有哪些戰爭
我國建國後的戰爭有:抗美援朝戰爭、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中蘇珍寶島戰役、抗美援越戰爭、西沙群島自衛反擊戰、中越陸地邊境戰爭等。
1、抗美援朝戰爭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美軍越過三八線,並公然聲稱:「在歷史上,鴨綠江並不是中朝兩國截然劃分的、不可逾越的障礙,威脅中國安全。1950年10月8日,朝鮮政府請求中國出兵援助。中國應朝鮮政府的請求,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決策,迅速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
1951年7月1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朝鮮方面與聯合國軍的美國代表開始停戰談判,經過多次談判後,終於在1953年7月27日簽署《朝鮮停戰協定》
⑶ 新中國建國後還都發生了哪些戰爭
1、朝鮮戰爭
朝鮮戰爭指1950年6月爆發於朝鮮半島的軍事沖突,朝鮮戰爭原是朝鮮半島上的北、南雙方的民族內戰,後美國、中國、蘇聯等多個國家不同程度地捲入而成為了一場國際性的局部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初期爆發的一場大規模局部戰爭。
2、越南抗法戰爭
越南抗法戰爭(英語:Vietnames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France),即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法語:Guerre d'Indochine),或稱法越戰爭,越南稱東洋戰爭、反法抗戰。是1945年9月至1954年7月間越南獨立同盟會為使越南獨立與法國進行的一場戰爭。
3、中印戰爭
中印邊境戰爭是1962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駐西藏、新疆邊防部隊在中印邊境地區對侵入中國領土的印度軍隊進行的自衛反擊作戰,印度則稱之為瓦弄之戰(Battle of Walong)。
因為解放軍在進入西藏後,與印度領土接壤而產生一系列領土問題,在雙方會談破裂後,1959年的達賴喇嘛丹增嘉措逃往印度受庇護,中印兩國開始交惡,後來一連串交火沖突更使印度開始進軍藏南地區建立軍事據點,並出兵造成此次戰爭。
美國的古巴導彈危機和此次戰爭幾乎於同一時間爆發。
4、抗美援越戰爭
抗美援越戰爭是發生在1964年8月5日,美國借「北部灣事件」,發動侵略戰爭,軍用飛機侵入中國海南島地區和雲南、廣西上空,投擲炸彈和發射導彈,打死打傷中國船員和解放軍戰士,威脅中國安全。
1965年4月,越南勞動黨請求中國支援。毛澤東主席決定向越南提供全面無私的援助。1973年1月27日,越共、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美國、南越阮文紹政權四方在巴黎簽署了《關於在越南結束戰爭、恢復和平的協定》。3月,侵越美軍部隊開始撤出越南南方。
1973年8月,在越執行援越抗美任務的中國支援部隊全部撤回國內。
5、中蘇邊界沖突
中蘇邊界沖突是指發生於20世紀60年代中蘇交惡高潮時一系列中國和蘇聯之間的武裝軍事對抗。其中的珍寶島自衛反擊戰幾乎導致了蘇聯和中國兩國之間的戰爭。
蘇聯不斷挑起邊境流血事件,導致中蘇邊界沖突升級。其中的珍寶島保衛戰(亦作:珍寶島自衛反擊戰)幾乎導致了蘇聯和中國兩國之間的戰爭。
⑷ 中國在建國後對外發生過哪些戰爭
新中國成立後一共經歷了8次主要的對外戰爭,分別是:
抗美援朝戰爭:1950年---1958年 。抗美援朝戰爭是朝鮮戰爭的一部分,僅指中國人民志願軍參戰的階段。朝鮮戰爭原是朝鮮半島上的朝鮮和韓國之間的戰爭,分別支持朝鮮和韓國雙方的美國、蘇聯、中國等多個國家不同程度地都捲入了這場戰爭。
中印戰爭:1962年 。中印邊境戰爭是1962年6月或10月至11月間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印度在藏南邊境戰爭,在中國被普遍稱為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印度則稱之為瓦弄之戰(Battle of Walong)。
抗美援越戰爭: 1965年 。
中蘇珍寶島戰爭: 1969年 。珍寶島反蘇聯戰爭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邊防部隊在珍寶島擊退蘇聯軍隊入侵的戰斗。
中越西沙群島戰爭:1974年 。西沙海戰(中國稱為西沙群島自衛反擊戰,英文:Battle of the Xisha Islands),是1974年1月19日在中國南海西沙群島西部的永樂群島海域,中國人民解放軍與越南共和國(即越南南方阮文紹集團,簡稱:「南越」)軍隊發生的小規模海上作戰。
中越戰爭:1979―198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國官方稱為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或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在民間被習慣稱作對越自衛反擊戰,越南稱之為1979年北部邊界戰爭或越中邊界戰爭,國際上則又將其視為第三次印度支那戰爭的一部分),是指於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爆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以下簡稱中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以下簡稱越南)之間的戰爭。越南在蘇聯的支持下,對中國採取敵對行為。中國採取反制措施,在短時間內佔領了越南北部20餘個重要城市和縣鎮,一個月之內便宣布勝利,撤出了越南。越南在中方撤出之後,宣布越南取得了戰爭的勝利。這場戰爭令中越兩國關系進一步惡化直至最低點。進入八十年代後兩國繼續對抗,在羅家坪大山、法卡山、扣林山、老山、者陰山等地區又相繼爆發了邊界沖突,時間持續達十年。九十年代蘇聯解體後,兩國關系逐步恢復正常,陸地邊界也最終劃定。
⑸ 新中國成立後對外戰爭有哪些
截止2020年11月10日,新中國成立後的對外戰爭有:
1、抗美援朝戰爭:
1950年7月10日,中國人民反對美國侵略台灣朝鮮運動委員會成立,抗美援朝運動自此開始。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拉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得到了解放軍全軍和中國全國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配合。1953年7月,雙方簽訂《朝鮮停戰協定》,從此抗美援朝勝利結束。1958年,志願軍全部撤回中國。10月25日為抗美援朝紀念日。
2、抗美援越戰爭:
抗美援越戰爭是發生在1964年8月5日,美國借北部灣事件,發動侵略戰爭,軍用飛機侵入中國海南島地區和雲南、廣西上空,投擲炸彈和發射導彈,打死打傷中國船員和解放軍戰士,威脅中國安全。
1965年4月,越南勞動黨請求中國支援。毛澤東主席決定向越南提供全面無私的援助。1973年1月27日,越共、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美國、南越阮文紹政權四方在巴黎簽署了《關於在越南結束戰爭、恢復和平的協定》。
3月,侵越美軍部隊開始撤出越南南方。1973年8月,在越執行援越抗美任務的中國支援部隊全部撤回國內。
3、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
中印邊境戰爭是1962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駐西藏、新疆邊防部隊在中印邊境地區對侵入中國領土的印度軍隊進行的自衛反擊作戰,印度則稱之為瓦弄之戰。
20世紀50年代,英國殖民侵略印度,英印的擴張政策和舊中國「有邊無防」,造成中印邊界的領土爭端。1951年至1953年間印軍侵佔「麥克馬洪線」南面領土。
1954年起,中印雙方開起會談,數次交涉無果後,1959年的達賴喇嘛丹增嘉措逃往印度受庇護,後來一連串交火沖突更使印度開始進軍藏南地區建立軍事據點。1962年10月18日,毛澤東在中南海召集會議,確定了對印軍實施自衛反擊作戰的決策。
4、中蘇珍寶島之戰:
珍寶島自衛反擊戰,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邊防部隊在珍寶島擊退蘇聯軍隊入侵的戰斗。1969年3月2日,蘇聯邊防軍侵入珍寶島,襲擊中國邊防部隊巡邏人員,打死打傷6人。
中國邊防部隊被迫自衛反擊,將入侵的蘇軍逐出珍寶島。15日,蘇聯邊防軍3次出動向守衛珍寶島的中國邊防分隊發起猛烈進攻,並用多種火炮轟擊中國境內縱深地區。
中國邊防部隊激戰近9小時,頂住了蘇聯邊防軍的6次炮火急襲,挫敗了進攻。17日,蘇聯邊防軍又出動步兵,在坦克支援下入侵珍寶島。中國邊防部隊以炮火將其擊退。
5、西沙海戰:
西沙海戰,是1974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艦艇與陸軍、民兵協同,對入侵西沙群島的南越軍隊進行的一次反擊作戰。1956年起南越持續佔領中國西沙珊瑚島。
1973年9月南越宣布將中國南沙群島的一些島嶼劃入版圖。1974年1月南越派出何文鍔艦隊北上,1月17日再次佔領甘泉島和金銀島,並打死打傷中國漁民和民兵多人,攻擊中國巡邏艦艇。
中國增加巡邏艦艇進行反擊,在總參謀部作戰室設立六人領導組,由鄧小平和葉劍英具體負責,由廣州軍區司令員許世友等執行作戰方案。
⑹ 中國自建國以來共發生過幾次戰爭,分別是那幾次
對外戰爭有四次半:四次是朝鮮戰爭(1950-1953)、中印邊境戰爭(1962)、中蘇邊境沖突(1969)、中越邊境戰爭(1979-1989);開玩笑說的半次是抗美援越(1965-1973),主要是我國官方從來沒有正面承認過出兵,也沒有宣戰,但1965年6月至1973年8月,中國先後派出了高炮、工程、鐵道、掃雷、後勤等部隊,總計32萬餘人,最高年份達17萬餘人,在越南北方執行防空、作戰、築路、構築國防工程、掃雷及後勤保障等任務。
小規模的對外海戰有兩次:1974年和南越海軍的南沙沖突,1988年和越南海軍西沙沖突。
內戰較大沖突有:(1)1949年10月金門戰役(國軍三萬人,解放軍9千人);(2)1949年底成都戰役、西昌戰役;(3)1950年西藏昌都戰役;(4)1950年4月海南島戰役,(雙方各十萬人);(5)1955年浙江一江山島戰役,是解放軍第一次海陸空三軍聯合作戰;(6)1958年金門八二三炮戰。
⑺ 新中國成立後的對外戰爭
中國建國後發生了6次對外戰爭,其中有和鄰國發生的戰爭,也有在鄰國和第三國發生的戰爭。具體如下:
1950年-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
1962年對印反擊戰,原因是領土爭端。
1965年春,抗美援越 。
1969年中蘇珍寶島之戰,領土爭端。
1971年對南越的收復西沙戰,領土爭端。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領土爭端。
⑻ 新中國成立後世界上發生了哪些戰爭
新中國成立以來國際上發生了一下重要戰爭:
1,50年代的朝鮮戰爭
(1)朝鮮戰爭:北朝鮮發起了統一朝鮮半島的戰爭,結果是由於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的干涉和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北朝鮮並肩作戰,打了三年的朝鮮戰爭停戰,朝鮮半島正式形成了對立的兩個國家。原因:起源於朝鮮統一戰爭,戰爭引發了兩個不同陣營(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陣營)之間的戰爭。第二次印巴戰爭。
(2)第二次印巴戰爭:印度和巴基斯坦主權爭議引起的戰爭,在聯合國調停下結束。
2,60年代,中印邊界戰爭,原因:印度為爭奪中國藏南地區發動戰爭,以印度軍隊失敗而結束。
3,70年代,越南戰爭,分法越、美越、中越戰爭,印巴戰爭。
(1)法越戰爭是越南作為法國的殖民地,為了獲得民族獨立發動的趕走法國殖民者的戰爭。以越南獨立建國,法國承認越南獨立而結束。
(2)美越戰爭是冷戰的體現。美國扶持的資本主義南越政權侵略社會主義越南,在中國的幫助下,越南勝利,並且同意了南越,美軍撤軍結束。
(3)中越邊界戰爭,越南覬覦中國雲南,爆發了戰爭,以雙方和解而結束。
(4)第三次印巴戰爭,由於印度和巴基斯坦意識形態不同,宗教觀念不同,再加上主權爭議和印度不斷膨脹的野心引起。最終巴基斯坦戰敗被肢解成孟加拉國和新的巴基斯坦。
4,80年代,兩伊戰爭、馬島戰爭、蘇聯入侵阿富汗,印巴戰爭,越南入侵柬埔寨戰爭。
(1)兩伊戰爭,是伊拉克和伊朗之間的戰爭,爆發是兩伊交界處阿拉伯河主權爭議引起的,持續了八年,最終在聯合國調停下結束。
(2)馬島戰爭,英國和阿根廷為爭奪馬島的戰爭,原因,主權爭議引起的戰爭,以阿根廷失敗結束,馬島任然控制在英國手裡。
(3)蘇聯入侵阿富汗戰爭,原因,蘇聯想吞並阿富汗,來顯示自己的霸權地位,蘇聯入侵阿富汗,陷入戰爭泥潭,最終撤軍。這場戰爭也是導致蘇聯解體的原因之一。
(4)越南入侵柬埔寨戰爭.。原因:越南戰爭越南趕跑了美軍,自尊心得到了大大提升,在蘇聯支持下,地區霸權主義思想作祟,入侵柬埔寨,後陷入戰爭泥潭撤軍。
5,90年代,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灣戰爭、索馬里內戰、南斯拉夫內戰、美國轟炸南聯盟。都以美國的勝利結束。原因是美國為鞏固全球霸權地位,掠奪礦產資源,倚強凌弱。
南斯拉夫內戰,意識形態不同,種族沖突引起的戰爭,戰爭導致南斯拉夫解體。
6,21世紀,
(1)美國入侵阿富汗、伊拉克戰爭,利比亞戰爭。原因是美國為鞏固全球霸權地位,爭當世界警察,掠奪礦產資源,倚強凌弱。
(2)俄羅斯和喬治亞,俄羅斯和車臣戰爭,俄羅斯鎮壓內部反動武裝的戰爭 。
7,除此之外,還有5次大規模的中東戰爭,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東戰爭也被稱為亢龍之戈.意為因伊斯蘭在反西方思想同化,文化滲雜而引發的政治沖突和戰爭.是指以色列與埃及、敘利亞等周圍阿拉伯國家所進行的5次大規模戰爭。
8,反恐戰爭,ISIS與敘利亞,伊拉克的戰爭。葉門胡塞武裝戰爭等等。
⑼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發生過哪些戰爭 具體點的
朝鮮戰爭(1950年6月25日~1953年7月27日),是一場朝鮮與韓國兩個意識形態對立的政府之間的戰爭,同時美國、中國、蘇聯等18個國家也以不同程度地捲入這場戰爭。是在冷戰背景下的一場實際戰爭。戰爭於1950年6月25日朝鮮的第七警備旅向韓國的陸軍第十七團發動進攻開始(也有一說為韓國率先向朝鮮發動進攻),至1953年7月27日簽署《朝鮮半島軍事停戰協定》停止。但由於參戰雙方簽署的是停戰協議而非和平協議,因此從理論上來講,這場戰爭尚未結束。
幫助越南抗擊法國,主要是軍事顧問團。幫助越南抗擊美國。派了很多工程兵,據說還有一些炮兵和軍事顧問
中印沖突,擊潰印軍。
中蘇沖突,因珍寶島引發。
和南越的海戰
中越戰爭1979--1989戰爭初期一直打到河內城下達到自衛反擊的目的撤退。此後的十年裡只要是在邊境的老山法卡山等邊境進行一些軍點和山頭的反復爭奪。十年所有的軍區和只要的部隊都基本參戰,達到了恢復戰鬥技能的效果,提高了我軍的實戰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