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欣賞中國畫
南齊謝赫的書《古畫品錄》,其中就提到:
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模寫。
這便是後人稱之的國畫欣賞的「六法」。
氣韻生動
氣韻,如同人的氣質。一個滿腹詩書的人和一個販夫走卒給人的感覺,就是氣質上的不同。而這種感覺用到國畫的描述上,就是指的氣韻。
作品的氣韻靈動,反映的是作者的文化底蘊、審美傾向、創作激情,這絕不是技法上的學習可以造就的,也就是說兩個氣韻相同的畫家,不論派別師承,出來的作品會給人相似的感覺。氣韻正是作品的精髓,功夫不在技法,不在畫中,而在生活。
一副好畫的精氣神,是作品綜合氣質對欣賞者的視覺和心理沖擊。觀賞者能夠感受到作品的氣勢,或閑適,或冷峻,或放曠不羈,這些感受都來自對氣韻的理解。
骨法用筆
用筆表現在技法上,就是勾勒、點染、皴筆,而暈染、潑墨則是融合「點線面」為一體的技法。
除了色彩之外,繪畫的基本支撐,即點、線、面三術。傳統國畫最講線條:「平、留、圓、重、變」五筆和「濃、淡、破、積(漬)、焦、宿」六墨,就是指線條的頓挫、疏密、快慢、濃淡、干濕、粗細、虛實的組合搭配。
應物象形
這個就是指國畫的內容了。我們知道國畫分為工筆和寫意,工筆者,筆法精緻細密,講究的是形像;寫意者,筆法粗枝大葉,講究的是神似。
但不論是工筆還是寫意,國畫都是以意為先。工筆畫也是講究的意會,有那樣現實中的東西真的長成畫裡面那樣?工筆畫再像也不會像照片。因為底子還是神似,所以我們會了意,不自覺地忽略了這種差距,認為真像。實際上是畫家抓住了事物的神韻並重現了出來。
國畫應物象形的內涵是神似。
隨類賦彩
國畫中的用色,和「應物象形」一樣,並不完全追求真實。畫師們總能夠通過色彩的運用來表現自己想突出表現的東西,給觀賞者提示。淡雅、明艷、超然,都能夠通過著色來表現。而水墨畫里則以墨色的濃淡、深淺來表現。
經營位置
是指國畫布局。和西方的畫作比起來,國畫的透視性差,是二維的,平面的。只有通過布局來營造曠遠、高聳、深邃、寧靜等往往需要用透視來表現的視覺效果。
這種手法是反自然的,卻能給人藝術的觀感和享受。比如《洛神圖》、《韓熙載夜宴圖》、《清明上河圖》以及描繪皇家巡遊的各種繪畫作品,如果用透視法來表現,必將捉襟見肘,而國畫的方法則顯得游刃有餘。
國畫和詩詞相同的地方,就在於經營位置里的留白。這是最能體現布局的功夫的,留白,能讓觀者看到沒有畫出的內容,以通過各自的想像里,獲得各自不同的藝術感悟。
傳移模寫
這個是指國畫的藝術技法的傳承。國畫作為一門傳統藝術,對前人的學習和自身創新都非常重要。
「傳」是傳承,「移」是改進,「模」是學習,「寫」是創新。
一個畫家能不能把前人的技法靈活地運用到自己的畫作里,那是要功夫和悟性的。而一個人的畫毫無章法,則會被視為「瞎畫」。
但是只會技法,沒有個人風格,算不上好的作品。藝術講究創新,不能給人新意,不能讓人眼前一亮,那是「工匠之氣」,永遠稱不了大家。
這種創新,必須以傳統為基礎,而不是憑空創造。
不懂國畫的技法,不懂技法產生、發展的源流,是無法說出一幅畫好在哪裡,頂多隻能說:「好看,我喜歡。」
這大都是出於一種直覺,也就是我們的六法之首的「氣韻生動」,其實是我們感受到了畫家的個人修養、價值傾向等內心素養的氣質體現。
宋代文人畫興起之後,文化底蘊成為國畫作品的精髓。
畫者有底蘊,欣賞者也不能缺少啊。
『貳』 如何欣賞國畫
從以下方面欣賞(不局限於這幾種):
1、畫工
畫家作品,可表現出作者成就。畫面的形象,就是畫工的具體,我們往往主觀批判該畫的好與壞,就是受畫工的影響最大。
2、書法
中國畫與西方繪畫不同之處,其中一項就是書法。國畫畫面上常伴有詩句,而詩句是畫的靈魂,有時候一句題詩如畫龍點睛,使畫生色不少,而畫中的書法,亦影響畫面至大。書法不精的畫家,大多不敢題字,雖然僅具簽署。亦可窺其功底一二。
3、印章
畫面上常見印章有各方面使用:
畫家的印璽、題字者私章、閑章、收藏印章、欣賞印章、鑒證印章等。而各種印章的雕工、印文內容、印章位置,都在評介之列。尤其古畫,往往有皇帝、名家、藏家及鑒賞家的印鑒,可佐真偽。
4、裝框
中國畫裝裱獨具一格,常見有紙裱、綾裱兩大類。紙裱較粗,綾裱較精。裱邊的顏色、寬窄、襯邊、接駁、裱工等都十分講究。
5、功力
從事書畫修養越久的人,他表現出的功力,是初學者無法掌握。尤其是書法,老手多倉勁有力,雄渾生姿。國畫方面,其線條、設計、意景亦表現出作者功力。所以人生經驗豐富的藝術家,其作品往往較年輕畫家有不同表現,這就是功力。
(2)如何欣賞中國畫擴展閱讀:
國畫分類依據:
中國畫的「畫分三科」,人物、花鳥、山水,表面上是以題材分類,其實是用藝術表現一種觀念和思想。所謂「畫分三科」,即概括了宇宙和人生的三個方面:
人物畫所表現的是人類社會,人與人的關系;山水畫所表現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將人與自然融為一體;花鳥畫則是表現大自然的各種生命,與人和諧相處。三者之合構成了宇宙的整體,相得益彰。這是由藝術升華的哲學思考,是藝術之為藝術的真諦所在。
『叄』 如何欣賞中國畫
◎神韻、意境是國畫的靈魂
中國畫十分重視表現對象的精神實質,即所謂的「神韻」,而不在乎是否畫得很像,所以
齊白石先生說:「畫在似與不似之間。」一位創作者是將融合於胸中的自然現象,經過情感的激發,藉純然之技法自然繪畫而生,這就是所謂「靈感」的流露。意境是畫的靈魂,所謂「意境」就是擷取客觀事物中的精粹,加上主觀 思想感情的冶煉,即借景抒情,再經過藝術加工,達到情境交融的「美的境界」、「詩的意境」。
李可染先生有兩句座右銘:「可貴者膽,所要者魂。」以勉勵自己除繼承傳統之外,要有膽量敢於突破、勇於創造;然而膽識雖可貴,但光有膽是不夠的,還要有「魂」,魂者即意境也。畫家的一筆一畫,既是客觀形象的表現,又是作者感情的抒發,即反應客觀事物之精神實質,創造有情有景的藝術境界。
◎「留白」讓觀賞者擁有想像空間
中國畫所表現的境界特徵,可以說是根基於中華民族的基本哲學,亦即易經的宇宙觀:「一陰一陽之謂道。」所以,畫面的空間憑著一虛一實、一明一暗的流動節奏表達出來,尤其講究「氣韻生動」,即是一種有 節奏的生命,虛實相映,計白當黑(以虛為實),達到「此時無聲勝有 聲」的境界,因此,「留白」是中國藝術中一門很大的學問與特色。不管是山水、花鳥或人物畫,一般來說,國畫很少會將整個畫面填滿, 而是要留給觀賞者更多的想像和自由以讓思緒在宇宙無限的空間里飄游,因為一幅作品並不是最後的敘述,而是一個開端,國畫家所記錄的並 不是單獨視覺上的經驗,而是許多經驗的聚合,這種經驗以形式來表現 ,同時還賦予象徵性的意義例如畫家畫黃山,黃山的真面目對畫家來說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自然 形態的精髓,可以對著它凝想,可以對著它遨遊。又如畫家畫樹上的小鳥時,這只小鳥並非是被畫框框起來的東西,而是無限空間中的一個生命象徵,是「超以象外」、「靈的空間」,其內涵力量在於能引導觀「脫離自我」、從所觀賞的畫中得到精神上的慰藉及清新脫俗之感。
對於一般人來說,能否欣賞一幅繪畫作品常常是能否「看懂」,他們的欣賞步驟是:畫的是什麼?畫得像不像?畫家畫這種形象的寓意是什麼?如果都回答出來了,便認為是看懂了,如果回答不出來,便認為是看不懂。用這種方法來欣賞中國畫,一般來說,工筆的、寫實的作品就容易欣賞,因為它是具體、真實,看得懂。但如果是粗放的。寫意的作品,尤其是水墨寫意的作品,就較難欣賞了,因為它不寫實,形象不具體,就看不懂,而且更無從知道作者的寓意了。當然,一般人用這種方法欣賞繪畫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為畫得像,看得明白,才容易引起聯想、產生共嗚。但是我們必須明白,一幅繪畫作品的好壞,卻不是以「像」或「不像」來衡量的。就藝術而論,我們衡量一件繪畫作品的好壞,或我們欣賞一件繪畫作品,首先不在於它像或不像,而在於繪畫作品的主題,或者說繪畫作品中所輻射出的某種觀念、某種思想、某種情緒,能否緊緊地抓住觀賞者的心弦,能否給人以充分的藝術審美享受,並使人從中獲得某種啟迪和教育。應該說,這才是一切藝術作品的真正目的。像與不像僅僅只是作品一種達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因此像與不像就不能作為衡量作品的好壞或欣賞作品的標准。
那麼,畫家們是怎樣來看畫的呢?就國畫而言,內行人看畫一般是看畫面的整體氣勢,用美術術語來說就是先體味其「神韻」,或者「神似」,然後再看它的筆墨趣味,構圖、著色、筆力等。最後才看它的造型,即像不像或「形似」。內行人的這種抓「神韻」的欣賞方法當然是抓住了實質,因為「神韻」就是一種高的藝術審美享受,常常是中國畫家們的追求達到的目標。
當然,一般的人要從畫中去體驗到一種「神韻」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不但需要一定的審美能力、藝術修養,也還需要具備一定的繪畫方面的基本知識,特別是通過繪畫而訓練出來的一種「感覺」。所以要很好地欣賞繪畫,還得具備多方面的才能和藝術修養。
但是,如果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欣賞繪畫作品也許更能理解一些。有人提出,藝術的欣賞需要經過審美感知、審美理解和審美創造三個階段,那麼從這樣三個方面去欣賞繪畫作品是很有道理的。
審美感知就是要求我們直觀地去感知審美對象,即藝術作品本身,我們可以去感知作品上畫的是什麼?畫得像或是不像,色彩是鮮明的或是灰暗的,線條是流暢的或是笨拙的,表現手法是工筆的或是寫意的等等,總之要自己親自地平心靜氣地進行直觀的感受。第二步,在審美感知的基礎上進行審美理解。即在直觀感受的基礎上,進行理解和思考,把握作品的意味、意義和內涵。這種理解包括對作品的藝術形式和藝術技巧的理解;對作品表現的內容和表達的主題的理解;以及對作品的時代背景和時代精神的理解等等,這就需要充分調動我們的思考能力。
我們可以一步一步地想下去:作品畫的內容要表現什麼?是怎樣表現的?所採用的藝術手段是否恰當?能否充分地表達出主題?同時,透過作品的畫面,猜測作者的心思,是熱情地歌頌或是辛辣地諷刺;透過畫面的氣氛,體驗畫面的情調:是深沉或是豪放,是樂觀或是悲傷。再還可以根據已有的知識結構,結合作者的身世、創作特點和所處的時代背景等進行分析。
到了這一步,藝術的審美欣賞並沒有完結,還有一個審美創造階段。就是通過審美的感知和審美的理解後,在對作品審美的基礎上進行再創造,通過自己積累的審美經驗、文化知識、主活閱歷等進行豐富的聯想、升發開去,再創造出一個新的意象來。這樣,你才真正獲得了啟迪和教育,欣賞繪畫才獲得了真正的意義
『肆』 怎樣欣賞中國畫
首先必須了解中國畫的歷史和中國畫的藝術規律,其次還要有較深的藝術修養。
中國畫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它的發展歷程映射著中國文化的發展史。中國畫受中國哲學、美學觀點的影響,不要求像照相那樣非常逼真,而是借景借物來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一半是物,一半是我。」通過畫面傳給人一種深沉、一種蒼茫、一種寧靜、一種生機……一種無言的會意。西方繪畫是大自然的再現,而中國畫卻是對大自然的一種再創作,是一種融入了自我的再創作。
除了這種深層次的欣賞之外,還有畫面的欣賞。一般的衡量標准,一是筆墨雄健、精湛,不造作,不含混,脈絡清楚氣勢旺盛,大膽下筆,細心收拾。二是立異標新,有激情,有生氣,能夠第一眼就抓住人心,使人看過後印象深刻,回味無窮。三是布局要奇,從全局著眼,細處著手,虛實相間,繁簡相宜,疏可走馬,密不透風。四是造型要美,要有神韻,有靈氣,比描寫對象更高更美。切忌形似華美,內容空洞。最後,畫中所配的詩文、書法、印章皆應與畫面協調統一,渾然一體。
因此,欣賞中國畫時有許多地方要靠領悟,其中的博大精深之處還需反復體味才能領略到。
『伍』 如何欣賞中國畫,從那些方面入手
欣賞一幅中國畫作品,對於一般人來說,常常是能否「看懂」作為評判標准。欣賞步驟是:畫的是什麼?畫得像不像?畫家畫這種形象的寓意是什麼?如果都回答出來了,便認為是看懂了,如果回答不出來,便認為是看不懂。這種方法就是一種傳統的講「故事」的方法,對於繪畫作品的欣賞往往過多藉助「文學性」的描述。用這種方法來欣賞中國畫,一般來說,工筆的、寫實的作品就容易欣賞,因為它是具體、真實的,屬於看得懂范疇。
但如果是粗放的。寫意的作品,尤其是水墨寫意的作品,就較難欣賞了,因為它不寫實,形象不具體,就看不懂,而且更無從知道作者的寓意了。當然,一般人用這種方法欣賞中國畫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為畫得像,看得明白,才容易引起聯想、產生共嗚。但是我們必須明白,一幅中國畫作品的好壞,卻不是以「像」或「不像」來衡量的。
就藝術而論,我們衡量一件繪畫作品的好壞,或我們欣賞一件繪畫作品,首先不在於它像或不像,而在於繪畫作品的主題,或者說繪畫作品中所輻射出的某種觀念、某種思想、某種情緒,能否緊緊地抓住觀賞者的心弦,能否給人以充分的藝術審美享受,並使人從中獲得某種啟迪和教育。應該說,這才是一切藝術作品的真正目的。像與不像僅僅只是作品一種達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因此像與不像就不能作為衡量作品的好壞或欣賞作品的標准。
那麼,畫家們是怎樣來看畫的呢?就國畫而言,看畫一般是看畫面的整體氣勢,用中國畫術語來說就是先體味其「神韻」,或者「神似」,然後再看它的筆墨趣味,構圖、著色、筆力等。最後才看它的造型,即像不像或「形似」。這種抓「神韻」的欣賞方法,就是抓住了畫的實質,因為「神韻」是一種高層次的藝術審美享受,常常是中國畫家們追求的目標。
當然,要從畫中去體驗到一種「神韻」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不但需要一定的審美能力、藝術修養,也還需要具備一定的國畫基本知識,特別是通過「畫」而訓練出來的一種「感覺」。所以要很好地欣賞國畫,還得具備多方面的才能和藝術修養。
藝術欣賞需要經過審美感知、審美理解和審美創造三個階段,中國畫也是如此。
審美感知就是要求我們直觀地去感知審美對象,即藝術作品本身,我們可以去感知作品上畫的是什麼?畫得像或是不像,色彩是鮮明的或是灰暗的,線條是流暢的或是笨拙的,表現手法是工筆的或是寫意的等等,總之要自己親自地平心靜氣地進行直觀的感受。
第二步,在審美感知的基礎上進行審美理解。即在直觀感受的基礎上,進行理解和思考,把握作品的意味、意義和內涵。這種理解包括對作品的藝術形式和藝術技巧的理解;對作品表現的內容和表達的主題的理解;以及對作品的時代背景和時代精神的理解等等,這就需要充分調動我們的思考能力。
我們可以一步一步地想下去:作品畫的內容要表現什麼?是怎樣表現的?所採用的藝術手段是否恰當?能否充分地表達出主題?同時,透過作品的畫面,猜測作者的心思,是熱情地歌頌或是辛辣地諷刺;透過畫面的氣氛,體驗畫面的情調:是深沉或是豪放,是樂觀或是悲傷。再還可以根據已有的知識結構,結合作者的身世、創作特點和所處的時代背景等進行分析。
到了這一步,藝術的審美欣賞並沒有完結,還有一個審美創造階段。就是通過審美的感知和審美的理解後,在對作品審美的基礎上進行再創造,通過自己積累的審美經驗、文化知識、生活閱歷等進行豐富的聯想、升發開去,再創造出一個新的意象來。
這樣,你才真正獲得了啟迪和教育,欣賞中國畫才獲得了真正的意義。朋友不妨用這種方法去欣賞中國畫(或其他繪畫),認真試一試,看能否有所收獲。
『陸』 如何鑒賞中國畫
你可以從以下的方面來鑒賞中國畫表面: 初看國畫,要欣賞的不僅僅是畫面,還要看下列各項是否精美。 1.畫工: 一幅作品,可表現出作者的成就。畫面的形象,就是畫工的具體表現,我們往往主觀的評價一幅畫的優劣,主要還是受畫工的影響。 2.書法: 中國畫和西洋畫不同之處,其中一項就是書法。中國畫畫面上常伴以詩句,而詩句是畫的靈魂,有時一句題詩,如畫龍點睛之筆,使畫增色不少。而畫中的書法,亦影響畫面至大。書法不精的畫家,大多不敢題字,雖然僅具簽署,亦可窺其良莠。 3.印章: 畫面上常見的印章有:畫家的印鑒,題字者的私章,襯托用的閑章,收藏者的印章,欣賞者的印章,鑒證者的印章等。而各種印章的雕工,印文的內容,蓋印的位置等,都在評價之列。尤其古畫,往往有帝皇,名家,藏家和鑒賞家的印鑒,可鑒真偽。4.裝裱: 中國畫的裝裱別具一格,常見的有紙,綾兩大類。綾裱較精。裱邊的顏色,寬窄,稱邊,接駁,裱工等,都十分講究。日本近代的裱工另有風味,對現代的裱畫方式有影響力。好的裝裱,能把一幅畫襯托得更為精美悅目,名貴大方。 5.框飾: 如用壓鏡方式將畫藏在玻璃框下,其採用的框邊材料、顏色、大小等對畫的美觀影響極大。近年北美畫家多採用西式框飾代替中式裝裱,亦頗有可觀。 6.內涵: 中國人欣賞字畫不單單欣賞表面工夫,更著重作品和作者個人之間的相互關系。 7.功力: 從事書畫修養越久的人,他表現出的功力,是初學者無法比擬的。尤其是書法,老手多蒼勁有力,雄渾生姿。在國畫方面,其線條,設計, 意境亦表現出作者的功力。所以經驗豐富的藝術家,其作品往往較年輕畫家有所不同,這表現的就是功力。 8.布局: 布局看來像是畫面的設計,其實是作者胸懷中的天地,從畫面布局中表現出來。中國畫與西洋畫不同的地方甚多,最明顯之處就是「留白」。國畫傳統上不加底色,於是留白甚多,而疏、密、聚、散,成為留白的布局。在留白之處,有人以書法,提詩,蓋印等來補白,亦有讓其空虛,故從布局中可見作者獨到之處。 9.學養: 功力及布局,可於畫面窺其一二,至於作者的學養,對其作品影響至大。故中國有「文人畫」之稱。著名文人,其作品的與眾不同之處,就是一種「書卷氣」。畫家與畫匠之分別,學養是條件之一。10.人品: 字畫中的詩文詞句,往往代表作者的心聲。一首好詩,亦能表現作者的內涵和學養。一句好句,亦給作品畫龍點睛。最難得的,就是作者能為自己的畫面題詩,不抄襲他人舊作,更顯獨特。至於書法亦然, 抄一首古人的詩,別人看來,只觀其字,因為內容不是作者心聲,而是古人翻版而已,到底欠缺了作者的靈魂。12.印文: 無論字或畫,常有「壓角」的閑章出現。所謂壓角,就是畫面或書法留白的角落。而印上的文字,有時對作品的影響很大。從印文中亦可見作者的心態,或當時的環境。好的印文,配以好的雕刻刀法,蓋在字畫上,使作品更添光彩。 以上對中國畫的鑒賞,較側重形式美,屬於表面欣賞。只是停留在初級鑒賞階段。 如果能從作品產生的背景,作者的個人經歷和思想情感,從作品創造的意境中領悟作者的用心,與畫家一同喜怒哀樂 ,達到情感上的共鳴,這就提高了一個層次,達到了由感官進入到理性鑒賞階段。如果能對中國畫發展的來龍去脈有所了解,把畫家的具體作品放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去考察,找出它的繼承和成就,認識畫家的獨創性,並藉助聯想和想像。理解作品的意義,那就進入到了更高的理性階段。 中國畫的鑒賞,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標准,而中國畫的鑒賞標准往往和創作的標準是一致的。最完整的古代中國畫創作和鑒賞標準是『六法論』,他是南齊人物畫家謝赫提出的。了解古人的評畫理論,可以幫助我們客觀的品評古代美術作品,做到以古人之法評古人之畫,以解其意。
『柒』 如何鑒賞中國畫
外表:
初看國畫,要欣賞的不是畫面如此簡單,還要看下列各項是否精美。
畫工:
畫家的作品,可表現出作者的成就。畫面的形象,就是畫工的具體, 我們往往主觀批評該畫的優劣,就是受畫工的影響很大。
書法:
中國畫和西洋畫不同之處,其中一項就是書法。中國畫畫面上常伴 以詩句,而詩句是畫的靈魂,有時一句題詩,如畫龍點睛,使畫增色不 少。而畫中的書法,亦影響畫面至大。書法不精的畫家,大多不敢題字, 雖然僅具簽署,亦可窺其良莠。
印章:
畫面上常見的印章有各方面:畫家的印鑒,題字者私章,襯托用閑 章,收藏者印章,欣賞者印章,鑒證者印章等。而各種印章的雕工,印 文內容,蓋印位置等,都在評價之列。尤其古畫,往往有帝皇,名家, 藏家和鑒賞家的印鑒,可佐真偽。
裝框:
中國畫的裝裱更別具一格,常見的有紙,綾兩大類。 今呀洗 ,綾 裱較精。裱邊的顏色,闊窄,稱邊,接駁,裱工等,都十分講究。日本近代的裱工另有風味,對現代的裱畫方式具影響力。好的裝裱,能把一幅畫襯托得更為精美悅目,名貴大方。
框飾:
如用壓鏡方式將畫藏在玻璃框下,其採用的框邊質料、顏色、大小對畫的美觀影響極大。近年北美畫家多採用西式框飾代替中式裝裱,亦頗有可觀。
內涵:
中國人欣賞字畫不獨欣賞表面工夫,更著重與作品有關和作者個人相互關系。
功力:
從事書畫修養越久的人,他表現出的功力,是初學者無法掌握。尤其是書法,老手多蒼勁有力,雄渾生姿。在國畫方面,其線條,設計, 意境亦表現出作者的工力。所以人生經驗豐富的藝術家,其作品往往較年輕畫家有不同的表現,這表現就是功力。
布局:
布局看來似是畫面的設計,其實是作者胸懷中的天地,從畫面布局中表現出來。中國畫與西洋畫不同的地方甚多,最明顯之處就是「留白」。國畫傳統上不加底色,於是留白甚多,而疏、密、聚、散,成為留白的布局。在留白之處,有人以書法,提詩,蓋印等來補白,亦有讓其空虛,故從布局中可見作者特到之處。
學養:
工力及布局,可於畫面窺其一二,至於作者的學養,對其作品影響至大。故中國有「文人畫」之稱。著名文人,其作品與眾不同者,就是一種「書卷氣」。畫家與畫匠之分別,學養是條件之一。
人品:
西方畫家,往往以浪漫不羈,游戲人間為樂。而欣賞者只觀其畫而不理畫家的私德。中國人不同,畫家或書家如行為不檢,道德敗壞,聲名狼藉,大奸大惡者,即使其書法美術如何精美,亦無人問津,試問誰家高懸曹操,秦檜等奸臣作品,而岳飛的「還我河山」,孫中山的「天下為公」,成為人盡皆知的好匾額,就是這個原故。
詩句:
字畫中的詩文詞句,往往代表主人的心聲。其一句好詩,亦能表現 作者的內涵和學養。一句好句,亦把書題畫龍點睛。最難得的,就是作者能為自己的畫面題詩,不抄襲他人舊作,更見特出。至於書法亦然, 抄一首古人詩章,別人看來,只觀其字,因為內容不是作者心聲,而是古人翻版而已,到底欠缺了作者的靈魂。
印文:
無論字或畫,常有「壓角」的閑章出現。所謂壓角,就是畫面或書 法留白的角落。而印上的文字,有時影響字畫甚大。從印文中亦可見作 者的心態,或當時的環境。好的印文,配以好的雕刻刀法,蓋在字畫上,使作品更添光彩。
『捌』 怎麼欣賞國畫
1、看
「四看」原則:一看氣韻;二看意境;三看筆墨;四看詩書畫搭配。
對人物畫的欣賞要像看電影、看小說、看環畫那樣看其是否用筆精準,看其是否細膩傳神,看其是否主題突出、故事精彩、情節感人。
2、游
對待山水畫欣賞要像旅遊區旅客觀景一樣一路仔細地觀覽過去。北宋畫家郭熙提「高、深·平」的「三選法」,就是對待一幅完整的山水畫要採取「平遠、深遠、高遠」的辦法來進行鑒賞。
3、悟
對待花鳥畫欣賞要像在花園里賞花在古玩店裡鑒賞古玩一樣認真觀賞,最後參悟出其精神內涵和表達的主題思路。
最後,簡單的說說當前中國畫鑒定:
一是看紙質(新老渲紙、麻紙、帛,有別於老畫新畫);
二是看筆墨(是否是印刷品再添筆,現今行畫有本刻水印,作坊拼圖等高仿作品);
三是看結構(是否屬於拼湊成圖);
四是看繪印(書法、印章是否真實)。
(8)如何欣賞中國畫擴展閱讀:
一、中國畫的特點
1、講究「氣韻生動」,不拘泥於物體外表的肖似,而多強調抒發作者的主觀情趣。中國畫講求「以形寫神」,追求一種「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感覺
2、講究筆墨神韻,筆法要求:平、圓、留、重、變。墨法要求墨分五色,焦、濃、重、淡、清。
3、講究「骨法用筆」,不講究焦點透視,不強調環境對於物體的光色變化的影響
4、 講究空白的布置和物體的「氣勢」。
二、中國畫的分類
1、人物畫
我國的人物畫,歷史悠久。據記載,商、周時期,已經有壁畫。東晉時的顧愷之專尚畫人物畫,是在我國繪畫史上第一個明確提出"以形寫神"主張的畫家。唐代閻立本也擅長人物畫。還有吳道子、韓斡等等。都為人物畫做出了的貢獻。唐以後畫人物畫的畫家就更多了,歷代都有。
2、山水畫
山水畫(俗稱風景畫、風光畫),是專門的藝術學科,歷史悠久。自唐代以來,每一時期,都有著名畫家,專尚從事山水畫的創作。盡管他們的身世、素養、學派、方法等不同;但是,都能夠用過筆墨、色彩、技巧,靈活經營,認真描繪,是自然風光之美,欣然躍於紙上,其買相同,雄偉壯觀,氣韻清逸。
3、花鳥畫
中國花鳥畫多姿多彩,引人入勝。它與山水、人物畫並列為中國繪畫藝術的專門學科。花鳥畫就廣義講,應包括花鳥、禽獸、昆蟲、魚介等。
『玖』 中國畫一般的鑒賞方法
賞析的基本方法
中國畫的鑒賞按科分,各有鑒賞重點
山水畫:一看筆墨,二看大勢,三看氣韻。
人物畫:一看筆墨,二看造型(形態),三看神韻。
花鳥畫:一看筆墨,二看形神,三看賦彩。
中國畫的鑒賞,如果按欣賞的距離說,要把握住近看筆墨,中看構圖,遠看氣韻。
說得具體一點,可操作性一點,即:一二步看筆墨,四五步看構圖(大勢),八九步看氣韻。
看筆墨主要是看筆觸美不美,筆力是否遒勁,力能扛鼎。墨色是否充盈華滋,是否渾然一體。
看構圖主要看大勢是否得體,有氣勢,是否新穎。
看氣韻主要是看是否形神兼具,生動放逸。
中國畫的特點
中國畫有著自己明顯的特徵。傳統的中國畫,依南朝謝赫的古畫品錄評論:
講究「氣韻生動」,不拘泥於物體外表的肖似,而多強調抒發作者的主觀情趣。中國畫講求「以形寫神」,追求一種「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感覺。
講究筆墨神韻,筆法要求:平、圓、留、重、變。墨法要求墨分五色,焦、濃、重、淡、清。
講究「骨法用筆」,不講究焦點透視,不強調環境對於物體的光色變化的影響。
講究空白的布置和物體的「氣勢」。
可以說西洋畫是「再現」的藝術,中國畫是「表現」的藝術。
國畫是要表現「氣韻」、「境界」。
繪畫的工具
「筆墨紙硯」是中國古代文人不可缺少的工具,號稱「文房四寶」,其意義不止於書寫繪畫方面,中國文人對其給予了深厚的文化內涵和感情,歷代文人書畫大家和筆墨紙硯相關的故事舉不勝舉。
筆
毛筆是中國所創,並影響到朝鮮,日本,等亞洲廣泛地域的傳統書寫習慣。毛筆分硬毫,軟毫和兼毫,硬毫以狼毫(黃鼠狼尾)為代表,軟毫以羊毫(山羊須)為代表,根據寫字繪畫,種類,以及個人習慣的不同,用筆也不一樣,羊毫柔軟,狼毫剛健,兼毫柔中帶剛。
中國的書法和繪畫,都是與毛筆的使用分不開的。尤其以湖州(今浙江善璉)之湖筆,宣州(今安徽涇縣)之宣筆,及江西進賢之筆為上。
墨
墨分「油煙」和「松煙」兩種,油煙墨用桐油或添燒煙加工製成;松煙墨用松枝燒煙加工製成。古代徽州所產之墨,歷來為文人所喜愛,徽墨有金不換之美稱。
顏料有兩種,使用起來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其一種是植物質的,如花青、滕黃、胭脂、牡丹紅等,性能是透明、質細,但年久會褪色;另一種是礦物質的,如硃砂、朱漂、頭青至三青、頭綠至三綠、赭石、石黃、白粉等,性能是不透明,有覆蓋力,年久不褪色。
紙
中國畫用紙種類廣泛,如宣州所產宣紙,四川的皮紙,河南禹縣布紙、湖南來陽棉紙等等,推而廣之,不但是紙,綾,絹等織物都是繪畫的材料。
但宣紙種類多,產量高,品質好,其特性將國畫要求的筆墨神韻能最好的發揮出來,且較絹等價格便宜,故宣紙幾乎已成為國畫用紙的代名詞。
宣紙分生宣和熟宣兩種。熟宣是用礬水加工過的,水墨不容易滲透,在上面可以工整細致地描繪,反復地上色,因此像絹織物一樣,適合於畫工筆畫;生宣是沒有經過礬水加工的,水墨容易滲透,落筆為定,無從更改,而且滲透開來,能產生豐富的筆墨變化,所以寫意畫多用生宣。
硯
硯是磨墨用的。要求細膩滋潤,容易發墨,並且墨汁細勻無渣。硯以安徽歙縣之歙硯,廣東端溪的端硯,甘肅的洮硯、及山西的澄泥硯、最為名貴,號稱四大名硯。常有古人為求一方名硯,不惜傾其所有。
除文房四寶之外,印章、印泥、筆架、筆洗、筆筒、文鎮等相關繪畫用具還有很多,廣義的文房四寶也將以上所舉列入其中。
『拾』 怎樣欣賞中國畫,什麼樣的中國畫才是好的
畫面表達的是中國傳統人文思想,構圖符合中國陰陽哲學;線條符合中國書法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