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20年愛國英雄人物事跡簡短有哪些
2020年愛國英雄人物事跡如下:
一、鍾南山。
中國工程院院士,再次臨危受命,掛帥親征,敢於發聲,家喻戶曉,一聲號令,全民不動,是一位院士,也是一位戰士,更是一位國士。
㈡ 英雄事跡有哪些人物
1、狼牙山五壯士
抗日戰爭時期,在河北省易縣狼牙山戰斗中英勇抗擊日偽軍的八路軍5位英雄。他們是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1軍分區第1團第7連第6班班長、共產黨員馬寶玉,副班長、共產黨員葛振林,戰士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
1941年8月,侵華日本軍隊華北方面軍調集7萬餘人的兵力,對晉察冀邊區所屬的北嶽、平西(今北京西部)根據地進行毀滅性大掃盪。9月25日,日偽軍約3 500餘人圍攻易縣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區,企圖殲滅該地區的八路軍和地方黨政機關。
第7連奉命掩護黨政機關、部隊和群眾轉移。完成任務撤離時,留下第6班馬寶玉等5名戰士擔負後衛阻擊,掩護全連轉移。第6班5名戰士堅定沉著,利用有利地形,奮勇還擊,打退日偽軍多次進攻,斃傷90餘人。
次日,為了不讓日偽軍發現連隊轉移方向,他們邊打邊撤,將日偽軍引向狼牙山棋盤陀峰頂絕路。日偽軍誤認咬住了八路軍主力,遂發起猛攻。5位戰士臨危不懼,英勇阻擊,子彈打光後,用石塊還擊,一直堅持戰斗到日落。
面對步步逼近的日偽軍,他們寧死不屈,毀掉槍支,義無反顧,縱身跳下數十丈深的懸崖。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壯烈殉國;葛振林、宋學義被山腰樹枝掛住,倖免於難。
2、黃繼光
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黃繼光跟隨部隊來到上甘嶺。1952年,上甘嶺戰役打響。黃繼光的部隊接到命令,對上甘嶺高地進行反擊戰爭。炮火持續不斷,在黃繼光部隊攻下5號陣地之後,雙方人員傷亡損失慘重。
特別是黃繼光部隊,戰士和炮彈捉襟見肘。不妙的是,在進行下一個陣地攻擊時,敵人隱藏已久的火力點對著黃繼光部隊發起猛烈的射擊。黃繼光部隊的進攻遭受到了阻礙,這是他挺身而出,親自去執行爆破敵人陣地的任務。
摧毀了敵人的幾個火力點後,又用自己的身軀去獨擋敵人僅剩的火力點。在黃繼光的英勇獻身下,上甘嶺戰役取得了勝利。
黃繼光(1931年1月8日-1952年10月20日),民族英雄。1931年生於四川省中江縣,中國人民志願軍第45師135團9連的通訊員。1952年10月20日在朝鮮上甘嶺地區597.9高地犧牲,年僅21歲。
3、王二小
抗日戰爭時期,在河北省沫源縣出現了一位全國聞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王二小犧牲時才七歲,在日本鬼子掃盪一條山溝的時候,為了掩護幾千名老鄉和幹部,他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
氣急敗壞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槍尖摔死在大石頭的上面。幹部和老鄉脫離了危險,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犧牲了。王二小的動人事跡很快傳遍了解放區,每一個老鄉都含著眼淚,歌唱二小放牛郎,《晉察冀日報》在頭版報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跡。
4、劉胡蘭
劉胡蘭生長在山西省文水縣雲周西村,在反動的封建軍閥閻錫山統治的黑暗年代,惡霸地主對農民進行殘酷的剝削,劉胡蘭的心靈里從小就種下了仇恨的種子。紅軍來了,把地主呂善卿家的財物分給了窮人。劉胡蘭從紅軍戰士孫同志講的故事裡,懂得了革命的道理。
劉胡蘭漸漸長大了,為了擔負家庭的生活重擔,她和鄰居家的孩子小青,一起去山裡馱炭,倆人漸漸產生了愛情。日本鬼子佔領了文水縣,地主呂善卿又當上了村長。孫同志回到這里,領導農民們建起了農會、民兵隊、婦救會,劉胡蘭擔任了婦救會的領導。
小青要參軍了,劉胡蘭鼓勵他要勇敢戰斗,爭取入黨。劉胡蘭在黨的領導下,組織群眾反掃盪,粉碎了敵人的掃盪。劉胡蘭經受了嚴峻的斗爭考驗,黨組織吸收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45年,日本投降,小青所在的八路軍回到山西,將日本軍隊的武器收繳。但蔣介石又發動了內戰,小青的部隊奔向了解放戰爭的戰場。劉胡蘭帶領著婦救會的姐妹們送慰問品,救護轉移傷員,積極支援前線。
回到村裡,她聽到支部書記石德輝和幾十個鄉親被反動派抓起來的消息後,勇敢地參加了營救行動,把他們救了出來。但是,在轉移的途中,劉胡蘭不幸被捕。蔣匪軍和地主呂善卿對劉胡蘭嚴刑逼供,劉胡蘭堅貞不屈,表現了共產黨員的高貴品質和大無畏的革命精神。最終,劉胡蘭在敵人的鍘刀下英勇就義。
5、趙一曼寧死不屈
1935年11月,在與日軍作戰中,趙一曼為掩護部隊腿部負傷後在昏迷中被俘。日軍為了從趙一曼口中獲取到有價值的情報,找了一名軍醫對其腿傷進行了簡單治療後,連夜對其進行了審訊。
在獄中,日本人動用酷刑,她沒有吐露任何信息。趙一曼忍著傷痛怒斥日軍侵略中國以來的各種的罪行。日軍見趙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馬鞭狠戳其腿部傷口。
身負重傷的趙一曼表現出了一個中國人保衛民族的決心,痛的幾次昏了過去,仍堅貞不屈說:「我的目的,我的主義,我的信念,就是反滿抗日。」沒說出一字有關抗聯的情況。
㈢ 中國英雄人物有哪些
1、花木蘭
花木蘭是北魏人,北方人喜歡練武。花木蘭的父親以前是一位軍人,從小就把木蘭當男孩來培養。木蘭十來歲時,她就常帶木蘭到村外小河邊,練武,騎馬、射箭、舞刀、使棒。空餘時間,木蘭還喜歡看父親的舊兵書。
北魏遷都洛陽之後,經過孝文帝的改革,社會經濟得到了發展,人民生活較為安定。但是,當時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斷南下騷擾,北魏政權規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線。
木蘭的父親年紀大了,沒辦法上戰場,家裡的弟弟年紀又小,所以,木蘭決定替父從軍,從此開始了她長達多年的軍旅生活。去邊關打仗,對於很多男人來說都是艱苦的事情,更不要說木蘭又要隱瞞身份,又要與夥伴們一起殺敵。
但是花木蘭最後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十數年(原文為12年,是虛指)後凱旋迴家。皇帝因為她的功勞之大,認為她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職,不過,花木蘭拒絕了,她請求皇帝能讓自己回家,去補償和孝敬父母。
㈣ 中國有什麼英雄人物
1、岳飛
岳飛,字鵬舉,北宋崇寧二年二月十五日(公元一一0三年三月二十四日)生於相州湯陰縣永和鄉(今河南省湯陰縣程崗村)。紹興十年(1140年)夏,金人撕毀和約南侵,岳飛奮起抗戰,岳家軍神勇無比,令金兵聞風喪膽。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2、鄭成功
鄭成功(1624-1662年),明清之際民族英雄。漢族。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儼,號大木,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鎮人。公元1624年8月27日誕生於日本長崎縣平戶千里濱,史書記載他「少年聰敏,英勇有為」。
清兵入閩,其父鄭芝龍迎降,他哭諫不聽,起兵抗清。後與張煌言聯師北伐,震動東南。康熙元年(1662年)率將士數萬人,自廈門出發,於台灣禾寮港登陸,擊敗荷蘭殖民者,收復台灣,更使他彪炳千古,青史留名。鄭成功在1662年末得病逝世,在世38年。
3、關天培
關天培(1781-1841),字仲因,號滋圃,謚忠節、封振威將軍,漢族,江蘇淮安府山陽縣(今江蘇淮安市楚州區)人,晚清著名愛國名將,民族英雄。著有《籌海初集》及訓練圖表等。三國名將武聖人關羽後裔,其後人多仁人志士,職業軍人。
歷任把總、千總、守備、參將、副將、提督等要職。在任廣東大清水師提督其間,全力支持民族英雄林則徐虎門禁煙。關將軍身經百戰,身先士卒、出生入死,在率領將士與英國侵略軍浴血激戰中為國捐軀。為鞏固國防,維護國家主權作出了傑出貢獻。關忠節祠、關忠節公天培墓。
4、林則徐
林則徐,清朝時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和雲貴總督,兩次受命欽差大臣;因其主張嚴禁鴉片,在中國有「民族英雄」之譽。
1839年,林則徐於廣東禁煙時,派人明察暗訪,強迫外國鴉片商人交出鴉片,並將沒收鴉片於1839年6月3日在虎門銷毀。虎門銷煙使中英關系陷入極度緊張狀態,成為第一次鴉片戰爭,英國入侵中國的借口。
盡管林則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對於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貿易則持開放態度,主張學其優而用之。根據文獻記載,他至少略通英、葡兩種外語,且著力翻譯西方報刊和書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將林則徐及幕僚翻譯的文書合編為《海國圖志》,此書對晚清的洋務運動乃至日本的明治維新都具有啟發作用。
5、王昭君
公元前36年仲春,王昭君淚別父母鄉親,逆漢水,過秦嶺,歷時三月之久,於同年初夏到達京城長安,為掖庭待詔。傳說王昭君進宮後,因自恃貌美,不肯賄賂畫師毛延壽,毛延壽便在她的畫像上點上喪夫落淚痣。
昭君便被貶入冷宮3年,無緣面君。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領呼韓邪單於主動來漢朝,對漢稱臣,並請求和親,以結永久之好。漢元帝盡召後宮妃嬪,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應詔。
呼韓邪臨辭大會,昭君豐容靚飾,元帝大驚,不知後宮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便賞給她錦帛二萬八千匹,絮一萬六千斤及黃金美玉等貴重物品,並親自送出長安十餘里。王昭君在隊車氈細馬的簇擁下,肩負著漢匈和親之重任,別長安、出潼關、渡黃河、過雁門,
歷時一年多,於第二年初夏到達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歡迎,並被封為「寧胡閼氏」,意為匈奴有了漢女作「閼氏」(王妻),安寧始得保障。
王昭君的歷史功績,不僅僅是她主動出塞和親,更主要的是她出塞之後,使漢朝與匈奴和好,邊塞的烽煙熄滅了50年,增強了漢族與匈奴民族之間的民族團結,是符合漢族和匈奴族人民的利益的。
她與她的子女後孫以及姻親們對胡漢兩族人民和睦親善與團結做出了巨大貢獻,因此,她得到歷史的好評。元代詩人趙介認為王昭君的功勞,不亞於漢朝名將霍去病。昭君的故事,成為我國歷史上流傳不衰的民族團結的佳話。
㈤ 中國英雄人物事跡有哪些
1、劉胡蘭
1946年12月的一天,劉胡蘭配合武工隊員將反動村長石佩懷處死。閻錫山匪軍決定實施報復行動,大舉進襲文水一帶。為保存實力,中共八地委決定平川地區大部份幹部轉移上山。她以自己年紀小、熟悉環境為由,主動要求留下來,黨組織同意了她的請求。
十二團三營連長王本固負傷,她將王本固隱蔽在一戶軍屬家,用自己平時節省的錢給他買葯治傷,並精心護理直至痊癒返隊。12月,敵人頻繁出擊雲周西村,並捕走地下工作人員石三槐等,形勢日險。家人勸其撤退但她仍堅持等上級通知。
1947年1月11日夜,上級通知她轉移。次日拂曉,國民黨卻突然包圍了雲周西村,把先期被捕的石三槐押解回村,強令全村群眾到觀音廟集中。劉胡蘭因叛徒告密而被捕。
國民黨當場又抓捕了石世輝、陳樹榮、劉樹山、張年成等,並脅迫她出場坦白。審訊中,國民黨千方百計,軟硬兼施,想誘使其供出同黨,並相許給她土地。劉胡蘭百般不從,從容就義。
2、楊利偉
2003年07月,經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選評委員會評定,具備了獨立執行航天飛行的能力,被授予三級航天員資格。時為中校軍銜。10月15日北京時間9時,楊利偉乘由長征二號F火箭運載的神舟五號飛船首次進入太空。
他和技術專家的創舉使得中國成為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10月15日,晉升上校軍銜。10月16日,楊利偉成為了全國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
㈥ 中國的偉人的事跡有哪些
中國的偉人的事跡有:岳飛、諸葛亮、曹操。
1、岳飛
民族英雄岳飛生逢亂世,自幼家貧,在鄉鄰的資助下,拜陝西名師周桐習武學藝,期間,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離失所,萌發了學藝報國的志向,克服了驕傲自滿的情緒。寒暑冬夏,苦練不綴,在名師周桐的悉心指導下,終於練成了岳家搶,並率領王貴,湯顯等夥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國的愛國洪流中。
幾乎從白手起家,數十年間先後擊敗呂布,袁術等豪強集團,統一北方。曹操文采出眾,《觀滄海》等詩歌,抒發了自己的政治抱負,氣韻沉雄,清峻通脫,慷慨悲涼。
㈦ 黨的英雄人物及簡要事跡有哪些
1、狼牙山五壯士
抗日戰爭時期,在河北省易縣狼牙山戰斗中英勇抗擊日偽軍的八路軍5位英雄。他們是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1軍分區第1團第7連第6班班長、共產黨員馬寶玉,副班長、共產黨員葛振林,戰士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
1941年8月,侵華日本軍隊華北方面軍調集7萬餘人的兵力,對晉察冀邊區所屬的北嶽、平西(今北京西部)根據地進行毀滅性大掃盪。9月25日,日偽軍約3 500餘人圍攻易縣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區,企圖殲滅該地區的八路軍和地方黨政機關。
第7連奉命掩護黨政機關、部隊和群眾轉移。完成任務撤離時,留下第6班馬寶玉等5名戰士擔負後衛阻擊,掩護全連轉移。第6班5名戰士堅定沉著,利用有利地形,奮勇還擊,打退日偽軍多次進攻,斃傷90餘人。
次日,為了不讓日偽軍發現連隊轉移方向,他們邊打邊撤,將日偽軍引向狼牙山棋盤陀峰頂絕路。日偽軍誤認咬住了八路軍主力,遂發起猛攻。5位戰士臨危不懼,英勇阻擊,子彈打光後,用石塊還擊,一直堅持戰斗到日落。
面對步步逼近的日偽軍,他們寧死不屈,毀掉槍支,義無反顧,縱身跳下數十丈深的懸崖。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壯烈殉國;葛振林、宋學義被山腰樹枝掛住,倖免於難。
㈧ 中國古代英雄人物簡短的故事有哪些
1、徐達-月餅起義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與徐達密不可分。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備起義。
但朝廷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裡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後,「月餅」製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之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2、蒙恬破匈奴
秦國兼並天下後,蒙恬奉命率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收復河南地(今內蒙古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帶),自榆中(今內蒙古伊金霍洛旗以北)至陰山,設三十四縣。
又渡過黃河,占據陽山,遷徙人民充實邊縣。其後修築西起隴西的臨洮(今甘肅岷縣),東至遼東(今遼寧境內)的萬里長城,把原燕、趙、秦長城連為一體。
長城利用地形,藉著天險,設置要塞,有力的遏制了匈奴的南進。後受遣為秦始皇巡遊天下開直道,從九原郡(今內蒙包頭市西南)直達甘泉宮,截斷山脈,填塞深谷,全長一千八百里,可惜沒有修竣完工。蒙恬駐守上郡十多年,威震匈奴。
3、戚繼光抗倭
戚繼光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十餘年,掃平了多年為虐沿海的倭患,確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後又在北方抗擊蒙古部族內犯十餘年,保衛了北部疆域的安全。
促進了蒙漢民族的和平發展,寫下了十八卷本《紀效新書》和十四卷本《練兵實紀》等著名兵書,還有《止止堂集》及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呈報朝廷的奏疏和修議。
4、霍去病、衛青遠征匈奴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春,漢武帝命衛青、霍去病(時年21歲)各率騎兵5萬,「步兵轉折踵軍數十萬」分別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尋殲匈奴主力。
霍去病率軍北進兩千多里,越過離侯山,渡過弓閭河,與匈奴左賢王部接戰,殲敵70400人,俘虜匈奴屯頭王、韓王等3人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83人。
乘勝追殺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內),在狼居胥山(今蒙古肯特山)舉行了祭天封禮,在姑衍山(今蒙古肯特山以北)舉行了祭地禪禮,兵鋒一直逼至瀚海(沙漠別稱或曰即今俄羅斯貝加爾湖)。
經此一戰,匈奴被漢軍在漠南盪滌,匈奴單於逃到漠北,「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他和衛青發起的對匈奴的進攻性戰爭,改變了漢朝長此在對匈奴戰爭中的守勢狀態,一舉打敗匈奴。從而長久地保障了西漢北方長城一帶,也就是在漠南地區的邊境安全,此戰為漢朝進擊匈奴最遠的一次。
5、岳飛-力反和議
紹興八年(1138年)二月,岳飛還軍鄂州,堅持「戮力練兵」,「日夜訓閱」。趙構為「屈己求和」,進一步重用秦檜,並令其與金接通關系。韓世忠、岳飛對和議一事都表示堅決反對。岳飛在臨安朝見時對趙構說:「夷狄不可信,和好不可恃,相臣謀國不臧,恐貽後世譏議。」趙構不聽。
十一月,金廷派出江南詔諭使張通古、蕭哲,攜帶詔書,來同南宋「講和」。金人不稱宋朝而稱「江南」,不說「議和」而說「詔諭」,把南宋完全置於藩屬地位,消息傳開,朝野上下,輿論沸騰。
宋廷諸大臣對此議論紛紛,多有反對者,然而這些主戰派人物如樞密副使王庶、樞密院編修胡銓等,或被罷官,或被貶謫;趙鼎也被罷相。
十二月二十七日,秦檜以宰相身份代表宋高宗趙構跪在金使腳下,答應取消宋國號,作金的藩屬,並每年納貢,南宋與金的第一次和議達成。
紹興九年(1139年)正月,宋廷宣布大赦天下,以慶賀"和議"的成功。岳飛接到赦書之後,讓幕僚張節夫起草了一份《謝講和赦表》,表明自己不趨附和議,誓要"唾手燕雲,復仇報國"。
岳飛對朝廷加封的開府儀同三司官銜,雖三詔而不受,他在辭書中說:"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憂而不可賀。可訓兵飭士,謹備不虞;而不可論功行賞,取笑夷狄。"趙構特下「溫詔」,岳飛才不得已受之。
㈨ 中國的英雄人物有哪些他們分別做過哪些事例
中國的英雄⼈物事跡_中國英雄的⼈物事跡故事簡短
中華民族的精神很⼤⼀部分來⾃英雄⼈物的影響!分享他們的故事,讓我們永遠銘記他們,紀念他們所奉獻的、所付出的,所創造的。下⾯給⼤家帶來⼀些關於中國的英雄⼈物事跡,供⼤家參考。
更多中國英雄故事相關⽂章推薦(↓↓↓)
中國的英雄⼈物1
精忠報國的岳飛
「何惜百死報家國,忍嘆惜,更⽆語,⾎淚滿眶……」當⼈們聽到這⾸⽿熟能詳的歌曲時,悲壯豪邁之情油然⽽⽣,不禁想起精忠報國的岳飛。
岳飛是南宋時期⼀位頗具傳奇⾊彩的英雄⼈物。他⽣活的年代,正好是宋朝衰微、北⽅⾦國強盛的時期。當時的⾦兵經常南下,所到之處燒殺搶奪,民不聊⽣。岳飛⽿聞⽬睹,再加上母親的諄諄教誨,他從⼩就將精忠報國的志向銘刻在⼼間。為此,他勤奮好學,到處拜師學藝,苦練各種本領。
北宋末年,⾦兵⼤舉進犯中原,⼤宋王朝處於風⾬飄搖之中。黃河兩岸、兩淮之間,軍民奮起,抗擊⾦軍。學有所成的岳飛滿懷著愛國的熱忱,奔赴抗擊⾦軍的戰⽃前線。
1127年,⾦軍攻破開封,擄⾛宋欽宗、宋徽宗⽗⼦,北宋滅亡,是為「靖康之恥」。同年,欽宗的弟弟趙構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市南)繼位,稱宋⾼宗,南宋建⽴。半壁河⼭淪落,千萬百姓流離,「還我河⼭」成為當時最強烈的呼聲。
岳飛投軍後,先是投奔到宗澤的部下。因為他作戰有勇有謀,受到宗澤的重⽤。之後,岳飛⼜屢建戰功,威風⼤振。特別是他領導的「岳家軍」,其嚴明的軍紀、強⼤的作戰⼒,使⾦兵聞風喪膽。⽽岳飛也成長為⼀代⼤將,與韓世忠、劉光世、張俊⼀起,並稱為「南宋中興四將」。
1139年,岳飛聽說宋⾦議和即將達成,⽴即上書⾼宗,認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並慷慨激昂地表⽰:「⾂願⼀⿎作⽓,收復兩河沿岸的失地,報效國家。」可是,軟弱的⾼宗沒有採納他的建議,⽽是與⾦國議和。
恰如岳飛所說,⾦國是不可信的,他們於1140年撕毀和約,派⾦兀術等率領⼗萬⼤軍,浩浩盪盪直奔南宋⾸都臨安(治今浙江杭州)。宋軍沒有防備,城池相繼失陷。眼看⾦兵要逼近臨安了,宋⾼宗急命岳飛等揮師北上。於是,積淀在岳家軍⾝上的激憤爆發了,他們⼀路攻⽆不克,所向⽆敵,劍指中原。
1140年7⽉,岳家軍和⾦兀術的⼀萬五千精銳騎兵在河南郾城(今漯河市)進⾏了曠世對決。
這是⼀場前所未有的惡戰。岳飛坐在馬上,背後的帥旗獵獵作響,他⾯⾊冷峻,看著旁邊的岳雲說道:「此去只許勝,不許敗,否則休要回來見我!」岳雲望著⽗親,堅定地點了點頭。
⼀聲令下,岳雲縱馬飛奔出去,⾝後跟著⼋千背嵬騎兵,殺聲震天地沖⼊敵軍陣營。⼀時間萬馬奔騰,沙塵滾滾。岳家軍⼠⽓如虹,⼀路沖殺。很快,⾦軍敗下陣來。再看⾦兀術,臉⾊鐵青,親⾃披甲上陣,殺了過來。岳飛見狀,也催馬上前,加⼊了戰⽃。岳飛不僅槍術了得,箭術更是冠絕三軍。只見他左右開⼸,箭⽆虛發,箭到之處,⾦兵應聲倒下。岳家軍⼀看主帥如此神勇,⼠⽓⼤振,⼀⿎作⽓,⼤敗⾦軍。
郾城⼀戰,岳家軍完勝。緊接著,岳家軍⼜⼀⼝⽓收復了⼗余座州郡,中原失地重新回到宋軍⼿中。主⼒盡失的⾦兀術捶胸頓⾜,哀嘆道:「撼⼭易,撼岳家軍難啊!」
然⽽,就在如⽕如荼的抗⾦⽃爭即將取得決定性勝利的時刻,宋⾼宗連發⼗⼆道⾦牌,急令岳飛班師回朝。岳飛痛⼼疾⾸,不忍⼼離去,⽆奈,軍令如⼭。岳飛為了掩護河南百姓南遷到襄漢⼀帶,故意放出風去,說准備第⼆天渡河,嚇得⾦兀術連夜北逃,⼤批百姓得以平安南遷。
岳飛退兵後,⾦兀術⼤喜,⽴即殺回開封,不費吹灰之⼒,重新佔領了中原地區。
1141年,宋⾦議和之後,岳飛因「莫須有」的罪名被賜死。只可憐⼀代梟雄,落得了如此下場。但是在⽼百姓的⼼中,岳飛精忠報國的精神,卻將永遠長存。這種精神將化為⼀種偉⼤的⼒量,激勵著⼀代⼜⼀代的炎黃⼦孫,為著民族獨⽴和國家富強⽽舍⽣忘死、奮勇拼搏。
中國的英雄⼈物2
韓世忠激戰黃天盪
韓世忠和岳飛⼀樣,是宋朝有名的抗⾦將領。他英勇善戰,在抗擊西夏和⾦的戰爭中,為宋朝⽴下了汗馬功勞。
韓世忠年輕時孔武有⼒,能拉開三百⽄的強⼸,能在飛奔的馬上射箭。這些突出的本領使韓世忠更想投⾝於抗⾦前線。⼗⼋歲時,韓世忠參軍。為救民於⽔⽕,他常常奮勇當先,⾝先⼠卒,屢⽴戰功,其中最卓越的⼀次戰役是黃天盪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