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法國梧桐其實產自中國但很多人不知道這件事
有種樹,葉子像肥肥的手掌,樹皮會一小塊一小塊的剝落。我們管這種樹叫法國梧桐。其實,叫「桐」的植物有很多,它們之間的關系,你很可能理不清。
法桐:既不「法國」,也不「梧桐」
「法國梧桐」是國人對幾種懸鈴木的通稱。但是這種稱呼是非常不恰當的,這個名字來源於一個誤會:中國最早被大量當作行道樹的懸鈴木,是上世紀頭兩個十年被法國人引種在上海法租界內的,沒太搞清楚情況的上海人見這樹葉子挺像梧桐的,既然法國人種了這么多,那麼這種樹應該來自於法國吧,於是就叫它法國梧桐了。
油桐:源自中國被引種至世界各地
「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戴望舒的這首《雨巷》,傳唱了快一百年。不過我想說,如果沒有油桐,就沒有油紙傘,這位丁香結姑娘還能夠在下著雨的小巷中慢慢惆悵么?
油桐(Vernicia fordii),隸屬於大戟科 Euphorbiaceae,油桐屬 Vernicia 。它是一種落葉喬木,樹高可達10米。因為其種子富含油脂,油桐備受人類的青睞。原產於中國的它,不遠萬里被引種到世界各地。油桐在四到五月開花,經過幾個月的孕育,在七到十月就可以收獲油桐果了。
油桐果是油桐花的子房膨大形成的核果,每個果實內有種子3-5粒,其種仁含油量很高。油桐果收獲之後,經過壓榨、萃取、熬制等過程後就可以得到桐油,廣泛的運用於製造、印刷等行業。本節開頭所說的油紙傘,就是用桐油塗布過的棉紙製作而成。
不過,桐油是有毒的,因為它看起來和一般的食物油很像,所以誤食的事件並不鮮見;另外,油桐果誤食造成的中毒事件也不少。有研究證實,誤食桐油/油桐果會造成人體內消化道、秘尿以及生殖系統的損害[1]。所以,當你在野外看到油桐的果實時,千萬不要食用。怎麼認出油桐?它的葉子很有特點:在葉柄靠近葉片的位置有兩枚圓形的腺體。另,花期的油桐,也是很美的:白里透紅的油桐花,生滿枝頭。
泡桐:春來紫花滿樹開
有美麗花朵的,還有泡桐。它們的花大概是二唇形,遠看挺像個長長的喇叭。到了盛花時節,一株20米高的大樹上會開滿紫色的花朵,蔚為壯觀。當陽光曬熱花朵之後,滿樹的泡桐花會散發出類似洗發水的香味。
泡桐,是玄參科 Scrophulariaceae 泡桐屬 Paulownia 植物的統稱,大部分泡桐產自中國,其中最常見的是毛泡桐(P. tomentosa),因為它的花是紫色的所以也被稱作紫花泡桐,本節開頭說的就是這種。泡桐的果實是蒴果,長得很有特點,看起來像是一個肥胖版的豆莢。果實成熟之後會裂開,每個蒴果會撒出近千顆極薄的麥片狀種子,依靠風的力量可以傳播很遠。
在美國,毛泡桐被稱作「皇家泡桐」或者是「王妃樹」。事實上泡桐的拉丁文名來自於荷蘭的Anna Pavlovna王後,所以這也名符其實。這種樹是當作觀賞樹種引入美國的,深受人們的喜愛。但是,因為泡桐生長得非常快,同齡的泡桐與楊樹間大小差異可能達到一倍以上,其樹冠過大會影響樹下其它植物的生存,所以,在美國它被認為是一種有害的外來入侵物種。
不過,長得快也不是沒好處的。因為長得快,所以泡桐富集重金屬離子的能力很強,目前國內有利用泡桐修復重金屬污染土壤的實驗,效果還不錯。
珙桐:珍稀的鴿子樹
也許你沒有見過珙桐,但是你應該聽說過鴿子樹的大名吧!
珙桐是中國特有種、國家一級保護植物。它是一種孑遺植物,出現於白堊紀晚期,成長於第三紀,在第三紀晚期時珙桐已經成為世界性分布植物,此時在中國的黃河流域都能發現它。但由於第四紀冰川南移,珙桐們紛紛滅絕,只在中國西南生存了下來。
經過了這些劫難,珙桐科 Davidiaceae下只剩一屬珙桐屬 Davidia ,珙桐屬下也只剩一種珙桐(D. involucrata)以及一個變種光葉珙桐(D. involucrata var. vilmoriniana),它們的區別僅在前者葉上有毛後者葉上光光。珙桐的葉子是心型的,樹高一般為15-20米,最高者能達到25米以上。
不過,珙桐最具特色的要數它們的花。每年四月,它們會長出由兩片白色大苞片包裹的近球型頭狀花序。每當風吹過的時候,白色的苞片迎風飄展,如白鴿展翅,這就是珙桐英文名Dove tree的由來。
現在,大家應該能把各種毫不相乾的「桐」們區分開來啦吧?它們其實各有自己的特色名片:樹皮、花、葉子、果實,只要仔細觀察,你一定不會認錯。
㈡ 法國小葉梧桐樹原產地是哪裡
法桐其實並不是生物學科中的梧桐樹,它的學名應該叫懸鈴木。懸鈴木是世界上最常見的行道樹,屬懸鈴木科,原產北美洲、墨西哥、地中海和印度一帶。懸鈴木喜光,喜濕潤溫暖氣候,較耐寒。適生於微酸性或中性、排水良好的土壤,微鹼性土壤雖能生長,但易發生黃化。根系分布較淺,台風時易受害而倒斜。抗空氣污染能力較強,葉片具吸收有毒氣體和滯積灰塵的作用,是世界著名的優良庭蔭樹和行道樹。
㈢ 法桐的簡介
1.法國桐是懸鈴木科、懸鈴木屬植物二球懸鈴木的別稱,俗稱"法桐"。二球懸鈴木是美國梧桐的雜交種。根系分布較淺,台風時易受害而倒斜。抗空氣污染能力較強,葉片具吸收有毒氣體和滯積灰塵的作用。本種樹干高大,枝葉茂盛,生長迅速,易成活,耐修剪,所以廣泛栽植作行道綠化樹種,也為速生材用樹種;對二氧化琉、氯氣等有毒氣體有較強的抗性。
㈣ 法桐什麼時候引入中國的
梧桐當作法桐,
其實,梧桐不是法桐。法桐也叫做懸鈴木,一百多年前才引入中國進行栽培。法桐在上個世紀20年代左右,由法國人大量傳入,剛開始栽種於上海的法租界裡面,
後來還廣泛應用,推廣開來。大家需要注意的是,法桐的原產地不是法國,我國目前普遍栽種的法桐主要以英桐(即二球懸鈴木)為主。
法桐在我國栽種分布很廣,自北到南均有栽培,其中栽培集中地主要分布於杭州、南京、上海、青島、武漢、西安等等城市,法桐的生長環境比較好。
我國主要栽種的法桐是二球懸鈴木,雜種優勢明顯,生長很快,繁殖力強,樹葉很大,樹干姿態十分優美,而且可以凈化空氣,遮存灰塵,已經成為城市或農村綠化
樹種的首選。懸鈴木喜陽,屬於速生型樹種,對土壤要求不高,耐修剪,耐移植,尤其是法桐大樹移植成活率極高,對城市環境適應能力特別強。
因此,法桐引入我國後,對於國人美化生活環境、提高生活質量是有很大幫助的。未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及進步,法桐將會帶給國人更多的呵護。
㈤ 法國梧桐是來自英國,這其中有什麼奧秘嗎
法國梧桐是我國非常常見的道旁樹。在上海,也有許多以法國梧桐聞名的道路。如果你看這個名字,你肯定會認為這是一棵來自法國的橢圓樹,但它真的存在於法國嗎?事實上,法國並非這種道旁樹的起源,該樹也不是確切意義上的梧桐樹。
懸鈴木之所以在許多城市被廣泛種植,是因為它是懸鈴木的母體,高30米,枝葉茂密,在炎熱的夏天能為行人提供大量的陰涼。因此,這種樹種已成為舉世聞名的好品質行道樹,被譽為“行道樹之王”。在中國的西南部和南部,榕樹在許多地區被用作行道樹。它能在炎熱潮濕的環境中生長,而且長得非常快。雖然它不是很好看,但它也是一個很好的樹種。
㈥ 法國梧桐是何時引進的為什麼叫法國梧桐
公元401年,印度高僧鳩摩羅什到中國傳播佛教,就攜帶這種樹,鳩摩羅什將它種植於西安附近的戶縣古廟前,至今尚存樹幹得有4人才能合抱,這是我國最早引種的懸鈴木了。
因為懸鈴木的樹木,葉子很像梧桐,所以被誤以為是梧桐。在歐洲廣泛栽培後,法國人把它帶到上海,栽在霞飛路(今淮海中路一帶作為行道樹)。人們就叫它「法國梧桐」,法國梧桐名稱也由此得來。
(6)法桐怎麼進入中國擴展閱讀:
法國桐的園林價值:
懸鈴木樹形雄偉,枝葉茂密,是世界著名的優良庭蔭樹和行道樹,有「行道樹之王」之稱。 懸鈴木(在此是懸鈴木屬的統稱)是鄭州市的市樹。
適應性強,又耐修剪整形,是優良的行道樹種,廣泛應用於城市綠化,在園林中孤植於草坪或曠地,列植於甬道兩旁, 尤為雄偉壯觀,又因其對多種有毒氣體抗性較強,並能吸收有害氣體,作為街坊、廠礦綠化頗為合適。果可入葯 。
㈦ 梧桐樹從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
懸鈴木科 Platanaceae又名英國梧桐、二球懸鈴木。19世紀末葉傳入中國上海。當時在上海的「法國租界」種植較多,葉似梧桐,因而又常被誤稱為「法國梧桐」。本種樹干高大,枝葉茂盛,生長迅速,易成活,耐修剪,所以廣泛栽植作行道綠化樹種,也為速生材用樹種;對二氧化琉、氯氣等有毒氣體有較強的抗性。懸鈴木廣泛用作行道樹和庭蔭樹。如孤植於草坪、空曠地或列植甬道兩旁,任其自然生長,尤為壯觀。除氯氣和氯化氫外,對其他多種有毒氣體抗性較強,可用於工礦區綠化。木材硬度適中,紋理平滑,削麵光澤。可作傢具、建築等用材。每年修剪下的枝條,可用於人工培養銀耳。懸鈴木展葉時幼枝嫩葉的絨毛和小堅果基部的毛,隨風飛揚,對人眼、呼吸道及皮膚有刺激作用,並常影響精密儀器工廠的產品質量。
㈧ 法國梧桐樹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
懸鈴木Platanus acerifolia (Ait.)Willd.
懸鈴木科 Platanaceae又名英國梧桐、二球懸鈴木。19世紀末葉傳入中國上海。當時在上海的「法國租界」種植較多,葉似梧桐,因而又常被誤稱為「法國梧桐」。本種樹干高大,枝葉茂盛,生長迅速,易成活,耐修剪,所以廣泛栽植作行道綠化樹種,也為速生材用樹種;對二氧化琉、氯氣等有毒氣體有較強的抗性。懸鈴木廣泛用作行道樹和庭蔭樹。如孤植於草坪、空曠地或列植甬道兩旁,任其自然生長,尤為壯觀。除氯氣和氯化氫外,對其他多種有毒氣體抗性較強,可用於工礦區綠化。木材硬度適中,紋理平滑,削麵光澤。可作傢具、建築等用材。每年修剪下的枝條,可用於人工培養銀耳。懸鈴木展葉時幼枝嫩葉的絨毛和小堅果基部的毛,隨風飛揚,對人眼、呼吸道及皮膚有刺激作用,並常影響精密儀器工廠的產品質量。
㈨ 梧桐樹什麼時候被引進南京的 急急急急急急
南京最早法桐來自上海
首次「上路」栽了1007株
「南京法桐之父」傅煥光之女,在寧追憶父親的綠色人生
她說:「走過很多城市,就數南京的法桐最美」
從上海法租界引進法國梧桐1007株
在中山陵園建設之初,紫金山還是荒山禿嶺,許多新建的道路急需完成道路綠化,包括墓道、陵園大道、環陵路、明陵路、鍾靈路、石象路、苗圃路等。為了趕在奉安大典前將荒山禿嶺建設成為綠色陵園,搶種樹木已來不及,傅煥光和林業學家、園藝學家們決定,向國內各地緊急徵集樹木。
1929年,傅煥光在中山陵園規劃建設了國內第一條以「法國梧桐樹」為行道樹的大道,馬路兩旁栽種了法國梧桐1007株。當年6月,盛大隆重的奉安大典舉行時,人們看到這樣一個神奇景象:荒涼石塊堆沒有了,到處是茂盛優美的綠樹,這是奉安大典順利舉行的一個重要原因。
「當年,南京的梧桐樹並非從法國本土引進的,而是從上海法租界的上海公園(現在叫做「復興公園」)引進的。」傅華告訴記者,這些法桐種植後,經過修剪,樹干聳立,雄偉壯觀,特別是陵園大道,已成為一條通向中山陵的綠色長廊。對此,父親甚是得意,每天都開車去陵園大道看看,還即興為陵園大道賦詩一首:「十里梧桐我規栽,如蓋亭亭左右開。隔盡俗塵飛不到,遊人信步好徘徊。」
「我走過很多城市,就數南京的法桐最美。」傅華說,過去父親在苜蓿園有一個住所,小時候走在陵園路上,盛夏時分都不用打傘,汽車停在樹下一點也不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