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少數民族分布情況
中國少數民族分布情況:
壯族:廣西、雲南、廣東、貴州、湖南。
蒙古族:內蒙古、遼寧、新疆、青海、黑龍江、吉林、甘肅、河北,河南。
回族:寧夏、甘肅、河南、山西、新疆、青海、雲南、河北、山東、安徽、遼寧、北京、內蒙古、天津、黑龍江、陝西、吉林、江蘇、貴州、四川、西藏、海南。
藏族:西藏、四川、青海、甘肅、雲南。
維吾爾族:新疆、湖南、河南、北京、上海。
滿族:遼寧、黑龍江、吉林、河北、北京、內蒙古、新疆、安徽。
朝鮮族:吉林、遼寧、黑龍江。
苗族:貴州、雲南、湖南、重慶、廣西、四川、海南、湖北。
彝族:雲南、四川、貴州、廣西。
布依族:貴州。
侗族:貴州、湖南、廣西。
瑤族:湖南、廣西、雲南、廣東、貴州。
白族:雲南、貴州、湖南。
土家族:湖北、湖南、重慶、貴州。
哈薩克族:新疆。
哈尼族:雲南。
傣族:雲南。
黎族:海南。
傈僳族:雲南、四川。
佤族:雲南。
畲族:浙江、福建。
高山族:台灣、福建。
拉祜族:雲南。
水族:貴州、廣西。
東鄉族:甘肅、青海、寧夏。
納西族:雲南、四川。
景頗族:雲南。
柯爾克孜族:新疆、黑龍江。
土族:青海、四川。
達斡爾族:內蒙古、新疆、黑龍江。
仫佬族:廣西。
羌族:四川。
布朗族:雲南。
撒拉族:青海、甘肅。
毛南族:廣西。
仡佬族:貴州、廣西。
錫伯族:遼寧、新疆、吉林、黑龍江。
阿昌族:雲南。
塔吉克族:新疆。
普米族:雲南。
烏茲別克族:新疆。
俄羅斯族:新疆、黑龍江、內蒙古。
鄂溫克族:內蒙古和黑龍江。
德昂族:雲南。
保安族:甘肅。
裕固族:甘肅。
京族:廣西。
塔塔爾族:新疆。
獨龍族:雲南。
鄂倫春族:內蒙古和黑龍江。
赫哲族:黑龍江。
基諾族:雲南。
門巴族:西藏。
珞巴族:西藏。
穿青人(屬於未識別民族):貴州。
(1)中國民族有哪些分布擴展閱讀:
部分少數民族的習俗:
一、傣族
傣族,主要分布在雲南,主要聚居在西雙版納的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其餘分布在川、粵等省。關於傣族先民早在漢晉時就有史籍記載。傣族有本民族語言文字。傣族善種水稻和熱帶作物。
宗教信仰小乘佛教。婦女傳統著裝短衣筒裙。傣家民居竹樓頗具特色。清明前後的傣歷年潑水節是傣族傳統節日,祈求五穀豐登、人畜興旺。傣族能歌善舞,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
二、朝鮮族
朝鮮族主要分布在吉林省,最大的聚居區是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朝鮮族早在15世紀時就創造了文字,朝鮮族語言屬阿爾泰語系。文化教育較發達,人們喜好本民族歌舞及摔跤、盪鞦韆、壓跳板等體育活動。
朝鮮族喜著素白色服裝。特色食品冷麵、泡菜。宗教信仰有基督教和信奉孔孟的儒教。民風尊老愛幼、講禮貌、講衛生。
三、回族
17.7%的回族人聚居寧夏,其餘大多數散布全國。1958年在寧夏建立省級寧夏回族自治區。回族與漢、維吾爾、蒙古等族相處過程中形成的民族。我國古代天文學家扎馬魯丁、思想家李贄、航海家鄭和都來自回族。
回族通用漢語言文字。信仰伊斯蘭教。教歷十月一日開齋節與十二月十日的古爾邦節是其兩大盛節。
四、滿族
滿族,主要分布在遼寧,其餘分布在冀、黑、吉、內蒙古、京等省市自治區。17世紀中葉清朝定都北京後大批滿族人入關,滿漢民族文化融合,和各兄弟民族一道為祖國的統一、經濟文化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出現了康熙帝玄燁、曹雪芹、老舍、程硯秋等傑出人物。曾有滿文,現普遍慣用漢文漢語。滿族重視禮節。曾信奉薩滿教、盛行祭祖祭天。民族體育活動有跳馬、滑冰等。
五、瑤族
瑤族主要分布廣西,其餘分布在湘、滇、粵、黔等省。是由古代長沙武陵蠻的一部分發展形成的民族。過去有過山瑤、盤古瑤、茶山瑤等多種稱呼。解放後統稱為瑤族。瑤語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另有一些人操漢語或者苗語、侗語、壯語。
瑤族多經營農林業,狩獵業也佔有一定地位。還精於染織、刺綉。瑤族愛唱歌,節日幾乎月月有。宗教信仰盤瓠,是原始圖騰信仰的殘余。
六、苗族
苗族,主要分布在貴州。尊奉始祖蚩尤,為我國古老民族之一。苗語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多通用漢語漢文。1956年創制的拉丁拼音苗文字正普及使用。苗族的刺綉、蠟染、剪紙和首飾製品,絢麗多彩。
苗族的飛歌、蘆笙舞享有盛名。苗族祀奉祖先,崇拜自然。苗族節日多,主要有十月苗年和紀念民族英雄亞努的四月八。
七、羌族
中國西部的一個古老少數民族,又稱「雲朵上的民族」。主要以游牧為主。傳說5000年前炎帝部落與黃帝部落大戰,戰敗後炎帝率其大部與黃帝部落融合,形成華夏族(漢族);少部分西遷南遷,與當地土著融合,形成藏族、羌族等。
羌族主要聚居地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縣、汶川、理縣,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平武縣,其餘散居在阿壩州松潘、黑水、九寨溝等縣,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縣。
成都市都江堰地區、雅安地區、四川西南,貴州省江口縣、石阡縣,陝西省漢中市略陽縣,寶雞市鳳縣部分地區,甘肅南部、雲南、人口約309,576人左右(2010)。
2. 中國有多少個少數民族分別分布在哪些區域
中國共有56個民族。「少數民族」是對漢族以外的人口居少數的民族的總稱。目前中國少數民族共有55個。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表明,少數民族人口為10449萬人,佔全國總人口的8.41%。1995年全國百分之一人口抽樣調查表明,少數民族人口約10846萬,佔全國人口的8.98%。
各少數民族的人口數量多少不等,相差懸殊。據2000年人口普查統計,在中國55個民族中,人口在1000萬以上的有壯族(1500萬)、滿族(1068萬);人中在1000萬以下、100萬以上的有蒙古、回、藏、維吾爾、苗、彝、布依、朝鮮、侗、瑤、白、土家、哈尼、哈薩克、傣、黎等16個民族;人口在百萬以下,10萬以上的有僳僳、佤、畲、拉祜、水、東鄉、納西、景頗、柯爾克孜、土、達斡爾、仫佬、羌、撒拉、毛南、仡佬、錫伯等17個民族;人口在10萬人以下,1萬人以上的有布朗、阿昌、普米、塔吉克、怒、烏孜別克、俄羅斯、鄂溫克、德昂、保安、裕固、京、基諾等13個民族;人口在1萬以下的有:高山、塔塔爾、獨龍、鄂倫春、門巴、珞巴、赫哲等7個民族。
中國少數民族人口分布的特點:
(一)分布地域遼闊。少數民族在全國縣級行政區域都有居住,絕大多數縣都有兩個以上民族成分。
(二)分布極不平衡。西北、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人口分別佔全國少數民族人口的30.1%和29.4%,而華東地區的少數民族人口只佔全國少數民族人口的1.9%.少數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遼寧、吉林、內蒙古、新疆、寧夏、廣西、西藏、雲南、青海、四川、貴州、甘肅、湖南、湖北、河北、海南、重慶等省、自治區、直轄市。
(三)大雜居、小聚居。中國各民族經過幾千年的不斷相互交往,形成了各民族既雜居又聚居,互相交錯的居住狀況。有些少數民族既聚居在一個地區或幾個地區,又散居在其他地區。
(四)民族地區人口密度較小。據1998年人口年報數,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口為16616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為7577.5萬人),佔全國人口總數的13.7%平均每平方公里只有27人,僅相當於全國平均密度126人的1/5。
我國有少數民族55個,約佔全國總人口的6.7%。
△據1982年人口普查,人口在百萬以上的有15個;十萬以上百萬以下的有13個;一萬以上十萬以下的有19個;一萬以下的有8個。
△我國少數民族居住地區約占我國總面積的50~60%。
△信仰伊斯蘭教的少數民族有10個: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塔塔爾族、烏孜別克族、塔吉克族、東鄉族、撒拉族、保安族。信仰喇嘛教的有藏族、蒙古族、土族、裕固族。信仰基督教的有部分彝人、苗人等,一小部分俄羅斯人和部分鄂溫克人信仰東正教。
△我國各少數民族中,除回、畲族外,都有自己的語言。漢族和回族共用漢語。滿族自清初入關以來與漢族廣泛相處,逐漸採用漢語取代滿語。
我國少數民族語言,屬漢藏語系的有29個民族語言,如藏族、壯族、苗族、瑤族、布依族等;屬阿爾泰語系的有17個民族語言,如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屬南亞語系的有三個民族語言;屬印歐語系的有塔吉克語和俄羅斯語兩個;屬南島語系的有高山語。
△我國少數民族語言中,21個民族語言有文字。
△目前我國已經建立5個少數民族自治區、31個自治州、80個自治縣。
3. 中國56個民族有哪些
中國56個民族有:漢族、滿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薩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東鄉族、納西族、景頗族、柯爾克孜族、土族、達斡爾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普米族、朝鮮族、塔吉克族、怒族、烏孜別克族、俄羅斯族、鄂溫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爾族、獨龍族、鄂倫春族、赫哲族、門巴族、珞巴族、基諾族。
此外,尚有少量未經識別的民族。包括僜人、蔡家人、菜族人、老品人、八甲人、夏爾巴人、土克曼人、摩梭人、克木人、穿青人(根據國家民族政策身份證標示為「XX人」,如「穿青人」)等未識別民族。
4. 中國的民族有哪些
新中國成立後,通過識別並經中央政府確認的民族共有56個。
56個民族分別是:
壯族、滿族、回族、苗族、維吾爾族、土家族、彝族、蒙古族、藏族、布依族、侗族、瑤族、朝鮮族、白族、哈尼族、哈薩克族、黎族、傣族、畲族、傈僳族、仡佬族、東鄉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佤族、納西族、羌族、土族。
仫佬族、錫伯族、柯爾克孜族、達斡爾族、景頗族、毛南族、撒拉族、布朗族、塔吉克族、阿昌族、普米族、鄂溫克族、怒族、京族、基諾族、德昂族、保安族、俄羅斯族、裕固族、烏茲別克族、門巴族、鄂倫春族、獨龍族、塔塔爾族、赫哲族、珞巴族、漢族。
漢族
漢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是上古時期黃帝和炎帝部落的後裔,炎黃子孫。漢族舊稱漢人是因中國的漢王朝而得名,漢朝以前稱「華夏」或「諸夏」。
漢族還是一個歷史從未中斷過的、歷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截止2009年,漢族人口約為13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19%,分布於世界各地。在中國大陸,漢族占總人口的92%;在台灣,漢族占總人口的98%;在香港和澳門,漢族分別占總人口的95%和97%。
5. 中國有哪些民族
中國有56個民族:漢族、蒙古族、滿族、朝鮮族、赫哲族、達斡爾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回族、東鄉族、土族、撒拉族、保安族、裕固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錫伯族、塔吉克族、烏孜別克族、俄羅斯族、塔塔爾族、藏族、門巴族、珞巴族、羌族、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僳僳族、佤族、拉祜族、納西族、景頗族、布朗族、阿昌族、普米族、怒族、德昂族、獨龍族、基諾族、苗族、布依族、侗族、水族、仡佬族、壯族、瑤族、仫佬族、毛南族、京族、土家族、黎族、畲族、高山族。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從遙遠的古代起,中華各民族人民的祖先就勞動、生息、繁衍在中華大地上,共同為中華文明和建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而貢獻自己的才智。
據中國政府考察統計正式確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共有56個,其他為未識別的民族。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漢族人口比重最大,約佔全國人口總數的91.51%左右,其它55個民族總人口偏少,約佔全國總人口的8.49%左右,故稱其為少數民族。
全國55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壯族,人口超過1600萬(2000年),最少的是珞巴族,人口不足3000人(2000年)(未包括中印爭議的藏南地區60萬珞巴族人)。
(5)中國民族有哪些分布擴展閱讀:
分布特點:
中國各民族分布的特點是:大雜居、小聚居、相互交錯居住。
漢族地區有少數民族聚居,少數民族地區有漢族居住。這種分布格局是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各民族間相互交往、流動而形成的。中國少數民族人口雖少,但分布很廣。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有少數民族居住,絕大部分縣級單位都有兩個以上的民族居住。
中國的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內蒙古、新疆、寧夏、廣西、西藏、雲南、貴州、青海、四川、甘肅、黑龍江、遼寧、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灣等省、自治區。中國民族成分最多的是雲南省,有25個民族。
中國地域遼闊,資源豐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國家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中國政府一直致力於推進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保證少數民族當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內部事務的權利。據《中國的民族區域自治》白皮書載,中國的55個少數民族中,有44個建立了自治地方,實行區域自治的少數民族人口佔少數民族總人口的71%。
中國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積佔全國國土總面積的64%左右;草原面積佔全國的75%,中國著名的5大天然牧區,都在少數民族地區;森林面積佔全國的43.9%;林木蓄積量佔全國的55.9%;水力資源蘊藏量佔全國的65.9%。此外,還有大量的礦藏資源,以及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和旅遊資源。
6. 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分別是哪些
五十六個民族:
漢族 壯族 滿族 回族 苗族 維吾爾族
土家族 彝族 蒙古族 藏族 布依族 侗族
瑤族 朝鮮族 白族 哈尼族 哈薩克族 黎族
傣族 畲族 傈僳族 仡佬族 東鄉族 高山族
拉祜族 水族 佤族 納西族 羌族 土族
仫佬族 錫伯族 柯爾克孜族 達斡爾族 景頗族 毛南族
撒拉族 塔吉克族 阿昌族 普米族 鄂溫克族 怒族
京族 基諾族 德昂族 保安族 俄羅斯族 裕固族
烏茲別克族 門巴族 鄂倫春族 獨龍族 塔塔爾族 赫哲族
珞巴族 布朗族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
從遙遠的古代起,中華各民族人民的祖先就勞動、生息、繁衍在中華大地上,共同為中華文明和建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而貢獻自己的才智。
據中國政府考察統計正式確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共有56個,其他為未識別的民族。
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漢族人口比重最大,約佔全國人口總數的91.51%左右,其它55個民族總人口偏少,約佔全國總人口的8.49%左右,故稱其為少數民族。
全國55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壯族,人口超過1600萬(2000年);最少的是珞巴族,人口不足3000人(2000年)(未包括中印爭議的藏南地區60萬珞巴族人)。
網路五十六個民族
7. 中國少數民族分布在哪些地區
中國的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內蒙古、新疆、寧夏、廣西、西藏、雲南、貴州、青海、四川、甘肅、黑龍江、遼寧、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灣、重慶市等省、自治區。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除主體民族漢族以外的其餘55個法定民族均是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8.49%)。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為制定和實施民族政功各民族實現平等權利,組織力量對民族名稱與族群進行辨別。
(7)中國民族有哪些分布擴展閱讀:
中國各民族分布的特點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錯雜居。漢族地區有少數民族聚居,少數民族地區有漢族居住。這種分布格局是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各民族間相互交往、流動而形成的。
中國少數民族人口雖少,但分布很廣。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有少數民族居住,絕大部分縣級單位都有兩個以上的民族居住。
中國民族成分最多的是雲南省,全國56個民族中,雲南就有52個,其中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民族有26個,除漢族外,少數民族有25個。
8. 中國56個民族分別是什麼
中國的56個民族分別為
漢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薩克族、傣族、黎族、僳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東鄉族、納西族、景頗族、柯爾克孜族
土族、達斡爾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烏孜別克族、俄羅斯族、鄂溫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爾族、獨龍族、鄂倫春族、赫哲族、門巴族、珞巴族、基諾族。
各民族人口
據2000年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統計,祖國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口總數為126583萬人,其中漢族115940萬人,佔全國人口的91.59%,少數民族10643萬人,佔全國人口的8.41%。
與1990年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了11692萬人,增長了11.22%,少數民族人口增加了1523萬人,增長了16.70%。漢族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由91.99%下降為91.59%,各少數民族人口的比重由8.01%上升為8.41%。
根據2000年全國人口普查的結果(下同),55個少數民族中,人口在百萬以上的有18個民族,他們是:蒙古、回、藏、維吾爾、苗、彝、壯、布依、朝鮮、滿、侗、瑤、白、土家、哈尼、哈薩克、傣、黎等族,其中壯族人口最多,為1600多萬人。
人口在百萬人以下10萬人以上的有15個民族,他們是:傈僳、佤、畲、拉祜、水、東鄉、納西、景頗、柯爾克孜、土、達斡爾、仫佬、羌、仡佬、錫伯等族。
人口在10萬人以下1萬人以上的有15個民族,他們是:布朗、撒拉、毛南、阿昌、普米、塔吉克、怒、烏孜別克、俄羅斯、鄂溫克、德昂、保安、裕固、京、基諾等族。
人口在1萬人以下的有7個民族,他們是:門巴、鄂倫春、獨龍、塔塔爾、赫哲、高山、珞巴(按實地普查區域的人數計算)等民族。另外,還有未被確定民族成份的人口,共73.4萬多人。
盡管少數民族人口在全國總人口中的比重不到10%,但分布卻十分廣泛,少數民族自治地方面積佔全國的60%以上。由於歷史和地理等方面的原因,少數民族地區與內地沿海漢族地區的人口密度差距懸殊,例如少數民族聚居的西藏自治區人口密度僅為每平方公里1.8人。
中國各民族分布的特點是:大雜居、小聚居、相互交錯居住。
漢族地區有少數民族聚居,少數民族地區有漢族居住。這種分布格局是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各民族間相互交往、流動而形成的。中國少數民族人口雖少,但分布很廣。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有少數民族居住,絕大部分縣級單位都有兩個以上的民族居住。
中國的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內蒙古、新疆、寧夏、廣西、西藏、雲南、貴州、青海、四川、甘肅、黑龍江、遼寧、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灣等省、自治區。中國民族成分最多的是雲南省,有25個民族。
9. 我國民族分布情況
中國各民族分布的特點是:
大雜居、小聚居、相互交錯居住。漢族地區有少數民族聚居,少數民族地區有漢族居住。這種分布格局是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各民族間相互交往、流動而形成的。中國少數民族人口雖少,但分布很廣。
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有少數民族居住,絕大部分縣級單位都有兩個以上的民族居住。
中國的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內蒙古、新疆、寧夏、廣西、西藏、雲南、貴州、青海、四川、甘肅、黑龍江、遼寧、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灣、重慶市等省、自治區。
中國民族成分最多的是雲南省,有25個民族。
民族政策:
我國實行平等、團結、互助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不論大小,一律平等。國家尊重少數民族的文化、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如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民族鄉等)的政策。國家根據各少數民族的特點和需要,幫助各少數民族加快發展本地區的經濟、文化和各項社會事業。
(9)中國民族有哪些分布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大陸境內各民族統稱為中華民族。按照官方劃分,中國共有漢族、滿族、藏族、蒙古族、維吾爾族、回族、壯族等56個民族。
漢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同時也是人口最多,地域分布最廣的民族。漢族廣泛分布在全國各地,其中主要集中在東北、華北、華東、中南、甘陝以及雲貴川渝等地區。其他55個民族統稱為「少數民族」,另有一些未識別的民族存在。
1949年漢族佔中國大陸人口總數的95%,根據中國大陸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在大陸總人數中漢族佔91.51%,顯示了嚴峻的人口危機。在台灣漢族占總人口的98%;在香港和澳門漢族分別占總人口的95%和97%。
從分布來看,漢族聚居中原,遍布全國,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邊疆地區。56個民族和睦相處,形成了以漢族為主體的大雜居、小聚居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