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市場高端安卓手機份額暴跌8%,國產手機該如何「破圈」
我個人認為國產手機需要進一步向中高端產品進發,同時也需要加大對手機的研發力度。
之所以會這樣說,主要是因為中國市場的很多手機品牌的主要定位依然是中低端定位,這就意味著相關手機在市場中的競爭力嚴重不足。雖然很多手機品牌可以通過國外市場進一步獲得相應的銷售利潤,但這並不足以成為這些企業進一步發展的動力,很多手機品牌需要在中高端品牌上多下功夫。
一、這個事情是怎麼回事?
這是關於中國市場的手機品牌研究報告,在整個2021年裡,中國市場的安卓智能手機的市場份額從之前的44.6%縮水到了36.5%。因為中國的手機品牌主要是以安卓手機為主,這基本上意味著中國的國產品牌的市場份額在進一步降低。在華為留下高端市場之後,中國的很多手機品牌顯然並沒有能力吃下華為所空缺出來的市場份額。
② 面對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激烈競爭我國企業該怎麼做
激烈的原因在於市場上的機粉瘋狂,直接導致手機更新換代時間縮短,但是國產手機空有參數,質量問題嚴重存在,市場上的趨勢是鋪天蓋地做廣告來吸引消費,像現在眾多做手機的商家,什麼牛,什麼錘,什麼米的,這對企業確實是牟利的好方法,如果有一家企業重視質量,那麼這家手機的價格必定高,國內消費者大都接受不了,如果跟隨市場,那國產手機牌子在三五年之內要開始銷聲匿跡了。企業現在應該做的是質量,現在米的問題已經很多了,如果出下一代,必定會做廣告說質量方面會如何提升,所以企業應該踏實的做質量,
③ 智能手機市場,你更看好誰的發展
現在國產智能機的幾大品牌商也不過那幾個,華為、小米、oppo、vivo、錘子手機、美圖手機、魅族、金立……這些大品牌的手機,還有很多小品牌的手機,而這些手機的和蘋果相比並不是很多。
④ 華為這個企業如何突出重圍,「苦日子」應該怎麼過
問題是並不苦,比如2020年一季度以及5月份,華為的手機在國內銷量佔比已經比小米、oppo、vivo三家加起來還要高了。
⑤ 中國手機市場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5G基站加速布局,為5G手機打下基礎
5G比4G擁有更快的下載速度,可以推動車聯網、物聯網、VR等新興領域的發展,但需要更強大的基站作為基礎。
發展5G是國家重要的戰略部署,2019年,工信部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廣電發放了5G商用牌照,根據工信部數據顯示,我國新建5G基站數量將在2020年底達到60萬個,前瞻預計我國2026年新建5G基站數量將達到44萬座。
⑥ 關於國產手機品牌的市場營銷的詳細資料
摘要:近幾年來,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科技的普及,手機逐漸成為大眾電子消費品。我國的手機產業發展迅速,國產手機廠家經歷了艱難的市場導入期後,市場佔有率一路飄升,到2003年底取得}0%以上的市場份額但同時也面臨著極其嚴峻的競爭壓力。本文通過對國內手機市場的綜合調查與分析,通過SWOT工具分析了聯想手機面臨的競爭和威脅以及優勢,並通過了解、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希望能對國產手機銷售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字:國產手機 營銷策略 聯想 SWOT
一、緒論
1.國外研究現狀
一個企業能否成功,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看其能否靈活運用營銷策略將各種資源變成社會所需要的產品和服務。
在整個60年代,營銷戰略研究的中心課題是理論問題。60年代初,美國著名學者小阿爾福萊德的《戰略與結構》一書問世,揭開了企業營銷策略問題研究的序幕。1971年,美國管理學者安德魯斯出版了,《公司戰略思想》,他首次提出了營銷戰略思想問題,充分闡述了制定、實施公司營銷策略的分析方法。
90年代由於交通、通訊的迅猛發展,科學技術已使世界變得越來越小。隨著網路時代的到來,企業面臨的環境變得越來越復雜。在這種競爭態勢下,西方企業都在思考這樣的幾個問題:企業如何在國際市場上更有效實現揚長避短,制定有效的競爭方略?企業如何能搶先研發出新產品、搶先生產和佔領市場?企業如何充分了解和掌握需求的變化趨勢,及時調整經營方向?
正基於此,西方各國理論界開始用新的工具、新的思路來研究企業營銷策略,例如,曾一度盛行的企業再造工程(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在某種程度上就是企業營銷策略的再適應,它強調在環境的變化中企業營銷策略的調整,從而獲得更為長遠的競爭優勢。
國外手機企業認為品牌是質量和信譽的保證。在手機這個涉及高科技的商品領域,普通的消費者沒有能力准確把握產品的質量以及性能與價格之比是否合理,所以更多地傾向於認牌購買。同時,他們針對手機這種特殊商品的特點,即科技產品和時尚產品二位一體,致力於研究創新,從外型、功能、質量等方面不斷改善力求做到盡善盡美。例如,諾基亞的主要目標消費群是中高收入的白領階層,摩托羅拉則是以追求潮流與時尚的年輕族為目標。正是由於他們的賣點不同才能夠共存,不至於你死我活,頭破血流。再次,他們也重視促銷、售後服務等一系列提高品牌價值和產品附加值的營銷環節。
2.國內研究現狀
新中國成立以前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性質使得我國商品經濟發展受到嚴重抑制。建國以後則在較長一段時間里又把發展商品經濟的措施均當成「資本主義」加以反對,改革開放才使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開始運轉。國內在營銷機理及營銷管理的研究上,無論從框架體系,還是方法手段乃至觀念都難於超越國外模式,基本上處於追趕型研究狀態,但我國與國外研究的差距顯然在以遞增的速度縮小。
1996年,國產第一部GSM手機首次面世,起步比洋品牌晚了整整十年,1999年,國產手機在中國市場上的佔有率實現了從零到3%的突破;2003年國產手機依靠營銷模式的創新,推行自建通路途徑成功實現了集體突圍,市場上的佔有率達到56%0 2004年,國內手機企業因上游零配件供貨緊張、產品質量問題突出和資金鏈不暢,導致企業競爭力明顯下降,同時,國外手機企業優化組織結構、吸收優秀的本土渠道模式、調整產品結構體系以及實施低價價格策略廠使其競爭優勢更加明顯。國產手機市場份額下滑到44%左右。2005年,國家頒發了3G運營牌照,移動通信產業又迎來了一個幾年期的高速發展期。國產手機企業必須通過營銷組合策略,在保持原有渠道及終端優勢的基礎上,不斷尋求營銷創新,才能使國產手機企業在與跨國公司的競爭中獲得優勢。
3.寫作目的與意義
我國的手機製造業已經走過了近20年的發展歷程,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到手機行業中來,國內企業的數量眾多,但是仍然以國外企業最具有實力,是什麼使國內企業一直在競爭中處於劣勢?國外企業的競爭優勢在哪裡?在當前的市場競爭中,國內企業和國外企業都處於怎樣的競爭地位,競爭的激烈程度如何?國內企業能否通過戰略的轉變獲得競爭優勢?這些問題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問題。通過戰略集團理論能夠讓國內企業對行業結構和自身競爭地位有更好的認識,具有現實意義。
(1)能夠明確競爭對手的競爭位置。通過對中國手機市場各競爭對手的分析,能夠將眾多的競爭者劃分到不同的戰略集團中去,從而確立各競爭者在市場中的最重要的競爭優勢和競爭地位。
(2).分析手機行業各集團之間以及內部的競爭激烈程度。針對各不同製造企業的戰略集團劃分,能夠確定各集團在不同細分市場的市場依賴度,以及各集團之間的戰略差異。同時還能夠對企業所處集團內部的競爭程度分析,確定企業在本集團內部的相對競爭地位。
(3).為企業的戰略轉型提供依據。通過對各集團的移動性壁壘分析,能夠為各集團的戰略選擇提供依據,為企業選擇進入不同的戰略集團提供依據。
(4).為企業在手機行業提供發展建議。以戰略集團為基礎,結合企業自身的優勢和劣勢分析,為企業在手機市場的發展提供建議。
二、中國手機市場概況
1.中國手機市場發展歷程
我國開通第一部手機是在1987年。1990年全國手機用戶僅為1. 8萬,1997年突破1000萬大關,1998年,國內手機用戶新增1800萬,1999年新增1200萬,2000年猛增3000多萬,2001年新增量又超過了3000多萬,我國手機擁有量達到1. 2億,2002年中國手機市場仍保持40%的高速增長,全年手機用戶輕松突破了2億,手機銷量超過6000萬部,國產手機一路攀高,國內手機市場份額超過30%而2003年國內手機市場最大的變化就是市場格局發生了結構性變革。據信息產業部經濟體制改革與經濟運行司公布的數據,國內品牌手機在2003年取得群體性突破的基礎上,首次佔領了國內手機市場近55%的份額,奪得國內市場的半壁江山。可惜好景不長,在國外品牌的全面反擊下,市場份額又急劇萎縮,到2004年,市場份額不足30%,自此以後,一路高歌猛退,連年下滑,表現出全面的劣勢。截至2005年底,中國行動電話用戶總數為3. 9879億。目前,我國擁有的手機量佔全世界總擁有量的1/4,成為全球第一大手機消費國。
2.中國手機市場現狀
(1)手機製造商
國際手機巨頭的觸角早已伸向中國,並從一開始就伴隨著中國移動通信市場的成長逐漸擴大在中國的業務。其中,最早在中國落戶的是摩托羅拉。俗稱「大哥大」的大塊頭模擬機和尋呼機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並一直成為身份和時尚的代名詞。更多的國際手機巨頭無一例外地將目光瞄準中國,開始在中國投資建廠,研發銷售。同時,在信息產業部的大力扶持下,由國內的一些知名家電生產企業演變的國產手機製造商也紛紛上馬,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目前,我國手機市場有30多個品牌,生產廠商40多家。其中GSM20多家、CDMA 19家。從GSM看,手機市場保持著「寡頭」格局,諾基亞、摩托羅拉、三星、索愛、飛利浦、NEC等著名外資品牌市場份額在70%-75%。其餘被以聯想、波導、夏新、TCL為龍頭的國產手機瓜分,他們憑借政策的支持,依靠對國內渠道的熟悉在苦苦支撐,守護著國產品牌的尊嚴。
(2)手機分銷商
手機分銷商在這里包括所說的代理商、經銷商和零售商,他們組成了營銷渠道。營銷渠道是促使產品或服務順利地被使用或消費的一整套相互依存的組織。
中國手機分銷商是伴隨著手機市場的發展一天天成長起來的。
1997年之前手機是隨著運營商捆綁銷售。中國電信當時幾乎獨攬了手機的分銷零售。1997年機卡分離後,中國電信淡出分銷和零售市場。這塊大蛋糕留給了先行者,經過幾年的擴張、合作、競爭形成了現階段手機分銷模式。有代表性的主要有兩大類:第一類是摩托羅拉、諾基亞和索愛等進口品牌為代表的三級分銷制,即「一級代理商—二級代理商—三級經銷商—零售商模式」。第二類是以國內手機企業為代表的借鑒家電企業分銷渠道模式,縮短渠道長度的模式,「直銷制」的分銷體系。
中郵普泰公司得益於前身郵電器材總公司的國企背景,憑借其巨大的渠道和資金優勢,穩守代理商的頭把交椅。排名第二的蜂星是全球最大的手機分銷商,它在中國做大也是因為它是摩托羅拉和諾基亞兩家手機領袖的全國一級代理。排名靠前的還有深圳天音,利用民營資本拓展,靈活、高效的渠道及先進的管理,令業界側目。現有各代理商己經羽翼豐滿,二級分銷網路的建設也趨於完善。所以在分銷渠道上做洋手機,一級代理的大型代理商基本上控制了手機分銷市場。目前,國資、民營、外資三種勢力在手機分銷市場上三分天下,他們把數以百萬計的手機覆蓋到全國市場,到達零售層面。還有就是以蘇寧、國美等大鱷為代表,利用全國大連鎖,強勢介入手機零售領域,憑借其龐大的下貨能力與廠家直接簽訂大單,通過其全國星羅棋布的賣場,優質的服務,還有不小的價格優勢蠶食各個主要市場,是一股龐大的力量。目前正是山雨欲來風滿樓,成為無論是本土代理商還是零售商喊打,阻擊的對象。
(1)基本情況
手機一族中男性比例較高,青壯年為主。手機一族中男性佔55. 1%,女性佔44. 9%,男性多於女性。擁有手機者60. 5%為25-45歲的青壯年。
消費者關注方面。消費者對質量、功能、價格、款式、服務的關注程度不一。69. 6%的消費者把質量放在關注程度的第一位,20. 8%消費者把款式放在第一位,10. 9%的消費者把價格放在第一位,5. 6%的消費者把服務放在第一位,還有6%的消費者把功能放在第一位。 手機信息來源、購買地點、心理價位方面。消費者了解手機的信息渠道分散,電視排在第一位,另外「戶外廣告」,「報紙」,「親友介紹」也是主要信息來源。自己購置是手機消費的主要來源0 81. 4%的消費者目前使用的手機是自己購置的,單位配發和親友贈送等來源合計15. 9}'0。超過六成消費者願意接受價格在1000——2000之間,願意接受1000以下和2000——2500的價格的消費者不相上下,另外有9. 9%的消費者願意接受2500以上價格的手機。 (2)品牌認可度
消費者品牌認可度。品牌認可度是指消費者根據自己對手機市場各種品牌的了解程度做出可以評價的比例。消費者對各品牌手機質量、功能、款式、服務的認可是各品牌的無形資產。調查顯示國外主要品牌認可度明顯高於國內品牌認可度。比較好的品牌包括諾基亞、摩托羅拉、三星、索愛、飛利浦。
(3)消費者品牌忠誠度
品牌忠誠度是指消費者根據自己消費體驗和各方面的消費信息在參考其他品牌後對自己使用的手機品牌在質量、功能、款式、服務等方面評估較好的比例。表現較好的品牌仍然是諾基亞、摩托羅拉等國外品牌。可以看出,首先國外主要品牌由於進軍國內市場較早,經過多年的經營在中國消費者心目中樹立了較高的認可度。國內主要品牌起步相對較晚,絕大部分品牌沒有得到大多數消費者的認同。從消費者實際使用國內品牌手機的情況來看,消費者對國外主要品牌的滿意度依然高於國內主要品牌。
⑦ 面對外籍手機在中國市場的強勁勢力,國內手機公司應如何脫穎而出請為國內手機制定一份營銷戰略方案。
占據市場的永遠都是人心,人心看質量,看價位,如果你做到這種既保證質量又能拿出親民的價位,不弄虛作假,大家當然理所應當的力挺你接受你,哪怕你欺騙一次,都會給大家留下一個永久性的印象,就是你不行!!!
⑧ 手機生產企業應該怎麼做,才能在競爭中處有利地地位
)①提高勞動生產率。對手機生產企業來說,只有提高勞動生產率,才能縮短生產商品的個別勞動時間,給自己的產品提供降價空間,在價格競爭乃至生存競爭中更具優勢。(5分)②生產適銷對路的高質量的產品。在市場經濟中,哪個手機生產者能提供質量好的或者其他企業無法生產的產品,他就能獲得較大的市場份額,從中獲得更多的利潤,在競爭中處於有利地位。(5分)
⑨ 從4G到5G的技術跨越,國產手機如何穩占鰲頭
每次通信技術的重大迭代,對於手機企業來說都是一次驚險的跨越。其中,不乏手機王朝的榮辱興衰。1G向2G升級,一家獨大的摩托羅拉走下王座
相對4G時代,中國通信及手機企業在5G技術上實現了大幅度反超。
但即便如此,摩托羅拉、諾基亞、蘋果的例子都在提醒我們,即使巨頭企業,都無法在殘酷與快節奏的更替周期掉以輕心。
⑩ 中國手機如何融入「一帶一路」戰略走向海外市場
總結來說,第企業要找准目標市場,明確產品定位。第企業要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必須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第企業要抓住5G發展機遇,搶占市場佔有率。第企業要採用國際標准生產經營,提高企業附加值,增加營業利潤。
詳細解釋如下:
第企業要找准目標市場,明確產品定位。企業在瞄準目標市場後,需要目標市場所在地區或者所在國的背景進行全面細致的調查分析,調查內容包括該國或者該地區的風俗習慣、進出口政策、經營商環境、消費者喜好等。東道國客戶的需求對企業的產品定位有著重要的影響,產品銷售的主要對象也是手機消費群體。只有滿足了目標客戶的需求,才能打開銷路。
第企業要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必須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由於全球手機行業都在積極創新,不斷提升產品的性能,各國手機品牌已經在產品的使用周期和外觀等硬體功能已經出現不相上下的趨勢。那麼企業的研究重心必須轉移至CPU、存儲晶元等核心技術上來。缺乏核心技術使我國手機企業一直受制於發達國家的打壓,攻克技術壁壘一直是國內手機企業的難關。
第企業要抓住5G發展機遇,搶占市場佔有率。我國的手機企業代表華為作為全球5G技術的領頭羊一直在通信行業處於領軍地位。由於各國手機製造技術水平漸趨於一致,手機質量同質化嚴重,各國手機品牌競爭亦愈演愈烈,5G風潮更是各國手機企業搶占市場份額的競相驅逐的目標。國內的手機企業在推出手機新品後,與目標東道國的手機運營商不斷加深合作關系,搶占市場份額,實現企業長遠穩定的發展。
第企業要採用國際標准生產經營,提高企業附加值,增加營業利潤。中國作為一個製造大國,一直給人以「模仿抄襲「復制」的標簽形象示人。中國的出口產品經常被詬病「假貨」「質量差」的標簽,而中國許多工廠大都以貼牌加工為主要的內容。缺乏含金量,產品附加值極低,利潤薄弱。只能將代加工產品作為主要業務。
通過美國拒絕提供手機晶元打壓華為的事件可以看出,缺乏自主核心技術,導致我國的手機企業處處受制於他人,產品服務人群也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場。發達國家牢牢占據著中高端市場份額,我國的手機行業想要擺脫標簽,企業必須緊隨國家政策的實施,並積極響應國家的政策號召,努力研發,專心培養自身的競爭優勢,積累自己的專利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