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柏楊的<醜陋的中國人》怎麼樣
《醜陋的中國人》這個名字有些聳人聽聞的味道,但是它並非是柏楊的原創。在這本書之前,美國人寫過一本《醜陋的美國人》,日本人也寫過一本《醜陋的 日本人》,柏楊這本只能算是第三。雖然是世界第三,但依然是中國第一。講究「中庸之道」的中國人奉行過猶不及的人生原則,能有人寫出這么一本書來,的確是 令人側目。所以,這本書在上世紀80年代問世之初,立即成為爭議話題。尤其是在剛剛結束十年浩劫的中國大陸,這本書幾乎成為當時年輕人的必修課,否則你就 沒有辦法和別人討論。這么說起來,《醜陋的中國人》在最早是一本引起爭議的話題書。20多年過去了,時間非常嚴苛地審查每一部作品,只有那些真正的好書才會在喧囂退去後依然頑強地流傳世間。《醜陋的中國人》曾經是中國人熱議的話題 焦點,20年後這本書還在被印刷出版,這就證明了它本身的生命力。《醜陋的中國人》不是熱過一頭就迅速被人們遺忘的文化快餐,它是一本好書。所以,如果要 閱讀它,請不要抱著看娛樂新聞的心態去翻閱。這樣一來,無論對於你還是對於這本書,都是一種浪費。
㈡ 《醜陋的中國人》作者是誰
《醜陋的中國人》作者中國台灣作家柏楊。該書1985年出版於中國台灣,當年即評為台灣年度暢銷書。
內容簡介:
《醜陋的中國人》收集的都是以20世紀80年代初期,柏楊在各個學校所做的演講文章為主。而該書所有文章,都圍繞一個相同的中心主題。
即是作者序言所說的:「批判中國人的劣根性」。為此,作者他以"恨鐵不成鋼"的態度,指出中國傳統文化有一種濾過性疾病,使子子孫孫受感染,不能痊癒。這也是全書核心及全部內容。
在文中,柏楊對被保守觀念禁錮的中國人進行了辛辣的嘲諷,大膽剖析中國國民的「劣根性」,自揭家醜,曝露惡習。
這些國人的不良積習;大到造成中國官場腐敗的科舉,奴性媚骨的宦官制度,愚昧無知的裹腳惡俗等等。
小說評價:
《醜陋的中國人》里的柏楊,是一個犀利到尖銳的思想家,而敢於直面直言說出自己的獨自發現,讓我看到一個獨立思考者的風骨,甚至很自然地聯想到魯迅。
從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寫雜文,文筆犀利,時有新見,振聾發聵,世人矚目。柏楊先生的許多文字都以猛烈抨擊社會痼疾和社會黑暗面為主題。
《醜陋的中國人》以獨到的思考和深刻的剖析,警醒著一代讀者,也必將成為一代一代中國人傳之久遠的精神財富。
所謂醜陋的中國人只是一種刻板印象而已,柏楊將一部分中國人的醜陋加諸於所有中國人之上,是懦夫的行為。
柏楊是一個鬥士型人物,語言帶有挑戰性和攻擊性。但很難擺脫那個時代,那個反對獨裁大體制下考慮問題的出發點,他過度誇張了文化的作用,而且看文化的角度過於絕對。
㈢ 《醜陋的中國人》 小說作者是誰
醜陋的中國人其實是台灣作家柏楊先生在各地以醜陋的中國人為題的演講的合集。書這種形式。相對於商業氣息濃厚的各類所謂暢銷書排行榜,相對於媒體上那些充滿銅臭味和阿諛頌詞的槍手書評,身為讀者的網友的感受才是真切的不管最終的評選結果是否科學合理,最起碼表明了讀者想法。
小說起源
中國古典小說起源於古代的神話傳說。魏晉時代,有一些文人或佛教徒,用古代的神話傳說作材料,進行加工,創作了許多神仙鬼怪小說。到了唐朝,小說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創造了相當完整的短篇小說的形式。唐朝的傳奇小說,不僅篇幅比以前擴大了,而且注意到結構的安排和人物的性格描寫,形象塑造,內容也由志怪述異擴展到人情社會的廣闊生活領域。
㈣ 《醜陋的中國人》寫的是什麼
1. 醜陋的中國人是台灣作家柏楊先生在世界各地就中國人性格、傳統中的一些不好的思想和行為進行批判的演講合集,主要探討中國人愛面子、不守規矩、保守、思想僵化、奴性、自私.....
2. 中國人為什麼不生氣,是台灣女作家龍應台的作品。
㈤ 《醜陋的中國人》1000字簡介!
《醜陋的中國人》是柏揚先生於一九八四年九月二十四日在美國愛荷華大學的講辭。個人感覺良多,寫下感受和大家分享下。人只有清醒地認識自身,才能更好地完善自身。這是一個十分簡單的邏輯,也有人去實踐,並取得成功。就像劉邦,在認清自己缺少統兵以及策略方面的才能,於是他便充分發揮自身御人的才能,在和項羽的角逐中勝出從而打下天下。但是當人這個基數變大變大再變大成了一個海量的數字,那認識自身便成了一個問號。有人糊塗不能認清,有人逃避不去認清,有人、、、、、、這是總有人要站出來撥開那團迷霧。正如柏揚先生所說「多少年以來,我一直想寫一本書,叫[醜陋的中國人]。我記得美國有一本「醜陋的美國人」,寫出來之後,美國國務院拿來做為他們行動的參考。日本人也寫了一本[醜陋的日本人],作者是駐阿根廷的大使,他閣下卻被撤職,這大概就是東力和西方的不同。
參考:正視自己的醜陋————讀《醜陋的中國人》有感
㈥ 【醜陋的中國人】說的是什麼.魯迅先生寫的
《醜陋的中國人》是台灣著名作家柏楊先生以「恨鐵不成鋼」的態度,強烈批判中國人的「臟、亂、吵」、「窩里斗」、「不能團結」、「死不認錯」等,指出中國傳統文化有一種濾過性疾病使我們的子子孫孫受感染,到今天也不能痊癒。主要內容是批判中國人的劣根性。
㈦ 怎麼看待《醜陋的中國人》這本書
《醜陋的中國人》,一看見這個標題我就真的很來氣,作為一個愛國青年,不,中年少女,我不允許有人這樣說我的同胞。這本書的作者是柏楊,而柏楊也是個中國人,他居然這么說自己的國人,不知道他有什麼樣的心態,是崇洋媚外,還是嘩眾取寵?至少他有個不健康的價值觀。
所以,我個人的觀點,在否定柏楊這種以偏概全的論調同時,我們也應該提高自己的素質,做一個更強大的人。
㈧ 《醜陋的中國人》一書是誰寫的
《醜陋的中國人》一書,是台灣的柏楊先生寫的。
日本作家黃文雄曾引用日本的一句諺語,說柏楊是一個看過地獄回來的人,他指的是七○年代台灣恐怖時期,柏楊幾乎被政府槍決。為柏楊執筆回憶錄的周碧瑟,在寫作途中,常常把筆放下來,凝視著柏楊,嘆息說︰「您的災難,怎麼沒完沒了?」
然而,在通過災難的路上,柏楊始終未停筆,至今著作已過二百冊,遍布海內外華人社會,年屆八十的他至今仍進行多項出版計畫,98年最新作品為精鍊自72冊《柏楊版資治通鑒》的《柏楊曰》;非常作家,請你一同看看你不知道的柏楊。
日本作家黃文雄曾引用日本的一句諺語,說柏楊是一個看過地獄回來的人,他指的是七○年代台灣恐怖時期,柏楊幾乎被政府槍決。為柏楊執筆回憶錄的周碧瑟,在寫作途中,常常把筆放下來,凝視著柏楊,嘆息說︰「您的災難,怎麼沒完沒了?」
然而,在通過災難的路上,柏楊始終未停筆,至今著作已過二百冊,遍布海內外華人社會,年屆八十的他至今仍進行多項出版計畫,98年最新作品為精鍊自72冊《柏楊版資治通鑒》的《柏楊曰》;非常作家,請你一同看看你不知道的柏楊。
謝謝,請採納~~
㈨ 《醜陋的中國人》這本書是誰寫的
1984年9月24日,柏楊在美國愛荷華大學演講《醜陋的中國人》,強烈批判中國人的「臟、亂、吵」、 「窩里斗」以及「不能團結」等,並將原因歸結到「中國傳統文化中有一種濾過性病毒,使我們的子子孫孫受到了感染,到今天都不能痊癒」。
次年8月,此篇講稿和另外兩場演講的記錄《中國人與醬缸》、《人生文學與歷史》,一篇訪問稿《正視自己的醜陋面》,以及柏楊的三十幾篇雜文、近二十篇的回應文章結集出版,是為轟動一時的《醜陋的中國人》。
著名漫畫家方成先生,以八十九歲的高齡特為八十八歲的柏楊先生繪制漫畫插圖,兩位年近九旬的老者的攜手,珠聯璧合,實為兩岸文化交流的一大盛事。
作者簡介
柏楊(1920~2008),原名郭定生,後改名為郭立邦。祖籍河南輝縣,生於河南開封。1949年前往台灣。自上世紀50年代初,用郭衣洞之名開始創作,1960年用筆名柏楊寫雜文,揭露中國文化的病態與台灣社會的黑暗面。一生著述豐厚,以尖銳的思想和辛辣的批判獨樹一幟。
㈩ 《醜陋的中國人》這本書大致講什麼
我們的醜陋,來自我們不知道自己醜陋。
台灣著名作家柏楊以「恨鐵不成鋼」的態度,強烈批判中國人的「臟、亂、吵」、「窩里斗」、「不能團結」、「死不認錯」等,指出中國傳統文化有一種濾過性疾病使我們的子子孫孫受感染,到今天也不能痊癒。
中國的歷史總是被匆忙地翻過去,但問題並沒有解決,豐厚的遺產總是包裹著問題被永久寄存,而對未來的奢望必然註定了挫敗的宿命。80年代不應該如此被簡單地忘卻,柏楊也依然有其重新閱讀意義和價值。
《醜陋的中國人》是台灣作家柏楊先生的著名作品,其實是一部他在各地以《醜陋的中國人》為題的演講的合集。內容是批判中國人的劣根性,比魯迅先生的雜文要來的深刻,但是沒有魯迅的犀利。
中國,自古以來就認為自己是禮儀之邦,但是從現在的觀點來看,似乎只是因為當時的中國周圍的國家處於比中國更加落後的狀態。
中國人從來都是相信祖宗的說法,「祖法不可變」,連社會治安不好都說「人心不古」,儒家的這個說法壓抑了中國人2000年,2000年的封建統治,造成的後果就是中國社會和世界嚴重脫節,「天朝」閉關鎖國,終於被外國列強擊倒。
有一種很流行的說法,中國人一個人是條龍,三個人是條蟲。看看我們留學海外的學子,成績斐然,很多都是所在學校的成績的前列,或者說第一,但是最後,真正成為大科學家,有成績的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