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古代史如何保存糧食的

中國古代史如何保存糧食的

發布時間:2022-07-04 07:16:59

1. 陝西漢墓現罕見陶倉裝滿小米,古代的農民都是如何儲存糧食的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考古人員最近在西咸新區大堡子村發現一座保存完整的漢代墓葬,出土100多件珍貴文物,包括鎏金青銅器、玉器、鐵器等。 令人驚喜的是,考古人員在墓葬西側壁龕內,發現一個非常罕見的大型陶倉,這座陶倉寬約1米,高約80公分,體量巨大。考古人員在陶倉內發現了滿滿一倉糧食。

為什麼漢代的糧食還能保存這么久?古代農民都是如何儲存糧食的呢?

倉窖法

根據不同的地理環境,採用地窖或倉庫儲存食物。這種方法多用於儲藏大量的糧食、水果或蔬菜等。一般來說,北方乾燥土厚,多採用地窖法,南方地下水位高,氣候濕熱,多在地面設置倉庫。採用倉窖法儲藏食物時需要解決防潮防蟲等基本問題,其中防潮主要採取乾燥通風的方法,防蟲則採用日曬法和天然殺蟲劑法。

2. 隋朝的時候,是怎麼做到把糧食存放20年的

有三個方面:第一個是建立合理科學的儲糧窖;第二個就是種植小樹苗來觀察糧食貯存情況;最後一個就是儲糧窖建立的地方,天氣相對穩定。從而保證糧食可以放上20年這么久。

03、儲糧窖建立的地方,天氣相對穩定

還有儲糧窖建立的地方,古人也是非常聰明,知道天氣變化對糧食存放多久是有影響的。因此古人建立的儲糧窖地點都是天氣相對穩定,非常適合糧食存放的。

3. 距今1400年的隋朝糧倉,出土糧食還能發芽,究竟是怎麼保存的

要特別製作一個允許糧食長期儲存的糧窖,然後保證此糧窖與空氣隔絕,保持其內部乾燥,就可以達到儲存糧食時間極其長久的目的。

隋朝時期想要長期儲存糧食,而且還要保證糧食不壞,得從儲存糧食的糧窖下手。首先要製作一個厚實的糧窖底座,先找一個空曠的土地,對該土地向下進行挖掘,然後對這個坑製作糧窖底座,這個底座得弄個30cm左右的厚度,這么做的原因是要隔絕土地由下而上的濕氣。

這樣一來,修建完成的糧窖就可以很好的儲存糧食,據說這樣的糧窖儲存糧食可以保證糧食不變質高達10年之久。

4. 河南洛陽發現千年糧倉,糧倉內部儲糧驚人,糧食如何做到保存千年不腐呢

近年來因為國家大力提倡節約糧食,光碟行動等,越來越多的人在外出吃飯時都會選擇把剩菜打包。從前礙於面子,我國的糧食浪費問題一直很嚴重,這兩年逐漸能夠看到改善。糧食一直是人們保障正常的生命活動所必須的東西,無論古今沒有糧食都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河南洛陽便發現一個千年糧倉,不僅糧倉儲糧量驚人,而且其中的糧食保存千年依然不腐。

這座糧倉之所以修建在洛陽,是因為洛陽可以成為關東和關中的糧食中轉站,同時可以照顧到兩個地區的人民生活,所以若他沒有如此龐大的規模,便不能及時發揮出作用。後來隋朝滅亡,唐朝建立,但因為含嘉倉作用巨大,便一直把它保留著。

唐玄宗時期,含嘉倉的糧食儲備糧在公元749年達到580萬石。宋朝時期的歷史記載中也對含嘉倉有過一定的記載,但後來的朝代里便沒有再發現與它相關的記載。 從含嘉倉建立到沒落,期間經歷幾百年的歲月滄桑。

含嘉倉再次展現在世人眼前,是在上個世紀60年代。考古學家發現裡面一共有400多個倉窖,其中可以存放50萬斤糧食,換算一下,也就是250噸。可見含家倉的規模有多麼巨大,這座歷經百年滄桑的糧倉,已經發掘出來,就以其規模震驚世人。

同樣,含嘉倉裡面很多保存完好的穀物被發現之後,也引起人們的震驚。這里的穀物居然在幾百年之後還沒有腐爛,而且有科研人員將那些穀物拿去栽培,後來不僅發芽,還茁壯成長起來。大家都很佩服古人的智慧,在那時就會利用極大程度地減少糧倉中的空氣,來長久地保存穀物。

而含嘉倉的糧食儲存能夠如此完好,還得益於古人建造糧倉的地址選擇。他們將糧倉的位置選擇在遠離湖泊和地下水源的高處,還將窯內的土質硬化烘乾,保證糧食能在一個乾燥的環境中儲存。並且在含嘉倉的底部,考古學家還發現大量草木灰存在,它的作用也是阻止濕氣進入糧倉。

所以河南洛陽的含嘉倉才能保證儲存的大量糧食千年不腐,古人的智慧之處由此可見,而含嘉倉也被譽為「天下第一倉」。「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從含嘉倉的修建我們可以得知,不論風調雨順與否,糧食都是極其重要的。豐年不忘舊時,有備無患,所以珍惜糧食依然是每個人應該共同參與的大事。

5. 古代國家是如何糧食儲存的,一般是用什麼方法存儲糧食

古代糧倉,最代表性的是含嘉倉,利用溫度較低,將乾燥的糧食放入倉內儲存。這個是國家糧庫。
一般農戶是瓮、瓦罐來儲存糧食。富裕的有囤垛。地主或糧商是廒間存放。古代多以乾燥、通風避光低溫來儲存糧食
用高溫晾曬來殺蟲

6. 西安一漢墓中發現了2000年前的糧食,這些糧食是如何儲存到現在的

因為這些糧食沒有過多的接觸空氣,完好的保存在了陶倉內,所以能夠保存到現在。

根據網友提供的視頻中,我們不難看出,在挖掘的過程中,可以發現一個特別少見的大型陶倉,並且在這個倉內發現了滿滿一倉的糧食,在發掘過程中提取到的這個糧食已經凝結成塊,其中就有我們常能吃到的小米,這么大的陶倉在漢代的時候可以看出當時的農業技術還是比較發達的。

這件事具體怎麼回事呢?

近日在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人員發現了一座漢代的墓葬,這是帶有長斜坡的磚室墓,墓室的面積達20平左右,由於這個墓室被盜的很嚴重,所以考古人員在盜洞填土中清理出為數不多的器物,在耳飾最內側發現了20多件陶瓷和原始瓷的罐類器皿。上面最關鍵的是有銘文的記載,該銘文對於將來研究西漢中晚期喪葬制度和賠償器物的組合形式都有很大的幫助,而且專家查閱了很多的相關歷史文獻和以往的發掘成果,推測出這個墓室應該是與皇帝的賞賜有關。

7. 古代的糧草是如何儲存攜帶的

古代有一種地窖,可以把食物都放裡面。裡面溫度比較低,並且密不透風,所以糧食能儲存很長時間不變質。並且古代放倉庫的糧食都沒有去殼,所以儲存起來更方便。

8. 古代的糧倉是如何設計的有哪些儲糧技術

古代的糧倉是如何設計的?有哪些儲糧技術?

糧倉系國脈、民心鄭建坤歷代糧食問題都是國家的首要任務,由於古代生產力的制約,糧食儲存尤為重要。那麼古人究竟是如何解決糧食儲存問題的呢?

古代的余糧很少,老百姓很難儲存。也就是說,用麻袋、缸、缸儲存糧食。地主家囤貨或糧倉多,以乾燥通風為主。遇到儲糧害蟲感染,以乾燥為預防措施。國庫在乾燥低溫的情況下保存糧食,用糧倉儲存特殊工藝,儲存效果好。

谷昌在隋末天下大亂時,也成為影響誰能成為國王的關鍵。吳江軍將軍李美奪取樂九昌後,大批飢民和缺糧的義軍投降,為吳江軍的成長奠定了基礎。接著,李美漫不經心地失去了「樂九昌」和「歸途昌」,數十萬人瞬間崩潰。它可以說是「成道小賀小浩」。

很多關於糧倉的史料充分表明,糧食儲存在古代中國數千年的封建社會中,在重農抑商的大環境下,更重要的作用是承擔社會救濟和社會保障功能。我國古人早就憑借自己的高超智慧,非常熟練地儲存糧食的工藝,保障了國家穩定和人民生活的穩定。

9.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中國古人是如何保存糧食的

01、倉窖法

一般會根據不同的地理位置使用不同的方法來進行儲存,比如說可以使用地窖來儲存糧食,也可以使用一些倉庫來儲存糧食。當然了,這種方法一般都是用於儲藏量比較大的糧食或者是蔬菜,如果是量比較少,那就有一些殺雞用牛刀了。北方的土比較的厚,而氣候又比較的乾燥,所以一般會採用地窖來進行儲存。而南方的雨水量比較的充足,所以通常會在地面上建造一些倉庫來儲存糧食和蔬菜。

04、腌製法

這種方法應該是比較普遍的,一直到現在依舊有很多的人在使用。主要的原理就是利用一些鹽或者是其他的一些材料,對於食物和蔬菜進行腌制加工,經過加工以後,這些食物往往可以存放很長一段時間。主要的原理就是通過食鹽可以降低食物當中的水分,這樣就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繁殖和生長。這種方法通常只對一些蔬菜和肉類的食物有效,這也算是這種方法的一個局限性。

10. 陝西漢墓出土兩千年前的小米!古人都是如何儲存糧食的

小時候在農村,記得哪個時候的糧食沒有什麼特別的儲存方式,

最典型的使用案例就是曬臘肉了,過年過節的時候買來許多豬肉,曬上幾個日頭,山裡的人家還會用煙火熏一熏,這樣製作的臘肉吃起來會有柴火的香味。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歷朝歷代都對糧食十分重視,因為人似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飯餓的活,只有人吃飽喝足才有七情六慾,所以說家中有糧,才能心中不慌!至於更早期的古人,我們不知道怎麼儲存的,但是古人的智慧很令今天的我們佩服,因為那個時候科技信息都不發達,但是許許多多生活中的發明非常的了不起。許多發明至今沿用。

閱讀全文

與中國古代史如何保存糧食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最近有什麼新聞 瀏覽:147
中國地鐵哪個待遇好 瀏覽:369
伊朗有什麼武器可打美國本土 瀏覽:257
蒙牛印尼建在哪裡 瀏覽:3
伊朗女人為什麼要戴黑紗 瀏覽:395
超市賣的義大利面哪個牌子好吃 瀏覽:790
中國跟義大利外交關系怎麼樣 瀏覽:275
伊朗八十年代發生什麼 瀏覽:212
中國現在每天口罩生產多少 瀏覽:828
印度喬普拉資產多少 瀏覽:94
西方為什麼拒絕去印度 瀏覽:161
中國有哪些實彈射擊場 瀏覽:88
越南生活用品在哪裡買 瀏覽:970
哪個國家的中國地圖最大 瀏覽:932
cf越南服怎麼變神仙 瀏覽:817
印度白色的蟲子怎麼消除 瀏覽:106
英國人怎麼親吻表達愛意 瀏覽:143
為什麼要遵守美國對伊朗的禁令 瀏覽:655
英國一年用多少電 瀏覽:177
如何看待印度塑料 瀏覽: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