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古代史上三次大統一是什麼
三次大統一:秦。西晉,隋朝 加強中央集權: 西周,以嫡長子繼承製為核心的 宗法制, 確立了一整套土地、財產和政治地位的分配與繼承製度,保障各級貴族能夠享受「世卿世祿」的特權,有利於凝聚宗族,防止內部紛爭,強化王權,「國」和「家」密切的結合在一起。 漢代,漢承秦制,中央設丞相御史太尉(三公),太尉專管軍事,分設內外朝;地方實行郡縣制。 元朝,中央中書省、樞密院、御史台;地方行省制度,西藏歸屬中央 史上民族融合的三次高潮分別是: 第一次高潮:春秋戰國時期。中原華夏族與周邊的少數民族匈奴、東胡、戎、越等族通過經濟文化交流和戰爭,接觸頻繁,促進了民族融合。這一融合兼並過程,為後來秦建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奠定了基礎。 第二次高潮:魏晉南北朝時期。蜀國與西南少數民族聯系加強,吳國境內的山越和漢族共同開發了江南,西晉內遷的匈奴、鮮卑、羯、氐、羌等族與漢族聯系日益密切。北魏統一黃河流域後,出現了民族大融合的趨勢。北魏孝文帝改革促進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這次大融合高潮的頂點在南北朝時期。 第三次高潮:五代遼宋夏金元時期。該時期戰爭頻繁,促進了民族融合。兩宋時期,封建生產方式逐漸向邊疆地區擴展,周邊各族迅速封建化。元朝時期,國家統一,北方民族南遷,中原民族向邊疆遷移,形成了新的民族。這次大融合高潮的頂點在元朝。
2. 中國歷史上有幾次大統一
中國歷史上有八次大統一;
1、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第一次統一中國;
2、公元前206年劉邦第二次統一中國;
3、公元265年晉朝第三次統一中國;
4、公元581年隋朝第四次統一中國;
5、公元618年唐朝第五次統一中國;
6、公元1279年元朝第六次統一中國;
7、公元1368年明朝第七次統一中國;
8、公元1644年清朝第八次統一中國;
3. ··秦始皇什麼時候統一中國
秦始皇公元前221年統一的中國,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39歲時完成了統一中國大業,建立起一個以漢族為主體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強大國家——秦朝,並奠定中國本土的疆域。
秦國前後用了十年時間就完成了中國的統一,從此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諸侯割據混戰的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
秦的統一使人民可以有一個比較安定的環境從事生產。秦朝推行了許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為中國長期的統一奠定了基礎。這對中國歷史的發展,有著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3)中國什麼統一擴展閱讀
歷代都宣揚秦始皇殘暴不仁,如焚書坑儒、大建阿房宮、長城、驪山墓等等。但從考古看來,」焚書「是有的,但是好在所焚的書在咸陽宮和民間多有副本,可惜的是周王室存放的珍貴史籍沒有副本,也被付之一炬從此絕跡。
「坑儒」是後世的說法,《史記》中記載為坑殺術士,但同時也提到「諸生皆誦法孔子」,也就是說這些術士和儒生算是一類的。阿房宮經考古發掘,沒有建成,只有一個地基。
但是為了修建規模龐大的阿房宮要備工備料,同樣耗費巨大,後人有」阿房出,蜀山禿「之語,更不用說秦始皇在咸陽周圍復制六國宮殿二百七十餘座,還以甬道相連,耗費的民力就無法計算了。秦始皇背離了秦國崇尚節儉的傳統,這是他的一大失誤。
4. 中國第一次統一是什麼時候
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統一是秦朝。
意義、結束了長期以來諸侯割據稱雄的局面, 有利於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會生產的發展,符合當時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 秦朝的疆域,東到大海,西到隴西,北到長城一帶,南到南海,大大超過了 前代。 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已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徵,而留給後世的秦始皇 陵兵馬俑則空前絕後,成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1、政治措施。確立皇權的至高無上,在中央設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職,在地方推行郡縣制 度,全國劃分為36郡,郡下設縣。
2、經濟措施。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把秦國的圓形方孔錢,作為統一的貨幣,通行全國,這對促進各民族各地區的經濟交流,十分有用。
3、文化措施。統一文字,把簡化了的字體小篆作為標准字體,通令全國使 用。接著,又出現了一種比小篆書寫更簡便的字體隸書。現在的楷書,就是 從隸書演化來的。文字的統一,促進了文化交流。焚書坑儒,加強思想的控制。
5. 中國歷史上的四次大統一分別在什麼時間,什麼朝代
中國歷史上的四次大統一分別在什麼時間,什麼朝代
中國歷史上的四次大統一分別在什麼時間,什麼朝代1、秦(公元前221-元前206年)。秦朝的建立結束了春秋戰國的混亂,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
2、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劉邦在楚漢相爭中最後勝出,建立大漢帝國。
3、晉朝(公元265-420年的建立結束了東漢末年三國時期的分裂,統一全國。
4、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統一全國結束了南北朝的分裂。
秦朝統一了六國,這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大一統。
其他四個是西晉、隋唐.、元朝。明清期間基本是沿著元朝的疆土。
中國歷史上有幾次大統一?1.秦:統一六國。
2.漢:結束秦末的混亂局面。
3.曹孟德在東漢末年將北方統一。
4.晉:統一魏、蜀漢、吳三國。
5.隋:統一南北朝中的南朝。
6.唐:大一統,也是西藏第一次與中原統一。
7.元:元帝國的擴張最北到北冰洋,南到東南亞,東有庫頁島,西至今日的巴格達,這960萬平方千米的地更不用說了。
8.明:推翻元朝,本土仍是統一狀態,但失去了大部分成吉思汗擴張得來的地,不過也夠大,向北也能延伸到北冰洋。
9.清:本土統一,但版圖進一步縮小,失去明朝擁有的今日的俄羅斯東部。為我們現在的版圖奠定雛形,盛世時期比現在版圖略大,超過1000萬平方千米,衰世時期主要丟掉東北、西北、西南約200萬平方千米的土地,外蒙古獨立後剩餘的領土大約是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土。
P.S.宋朝從來未統一中國,只統一了南方,當時宋+遼+金+西夏才是統一的版圖。因為它在唐的統一後又不是大一統,故不算統一。我上面說的曹孟德、晉和隋,雖沒有全部統一,但相對於東漢末年、三國和南北朝統一了很多,故算統一。
列舉隋唐以前中國歷史上三次大統一第一次秦朝、秦始皇統一六國,結束了戰國的分裂局面;
第二次西晉、司馬炎滅東吳,結束了三國的分裂局面(時間短暫);
第三次隋朝、隋文帝滅南陳,結束了三國兩晉南北朝的分裂局面;
第四次元朝、元世祖忽必烈滅南宋,結束了五代十國,宋,遼、西遼、西夏、金、大理的分裂局面。
中國歷史上第三次大統一是由哪個朝代完成的?一秦,二漢,三隋,四唐,五宋,六明,七清
中國古代歷史上出現了四次大統一,分別是在什麼時期?秦朝、西晉、隋朝、元朝
元朝這么大的疆域想都不要想啊~
中國歷史上在哪一朝實現了第一次大統一?(1分)有什麼重大意義?(2分)語言文化意義上的大統一是秦朝,民族意義上的大統一是漢朝。最偉大的意義是秦帝國統一了多國共用文字的書寫、度量衡和行政體制,而漢朝則讓使用同一語言的人群成就為一個偉大的民族,\「漢」的國號也隨民族的興盛沿用至今。細則方面的意義很多,鄙人不才,不做列舉了。
列舉隋唐以前中國歷史上三大統一1,第一次
秦帝國,公元前221年由秦王政領導完成並吞六國的壯舉,結束了戰國的分裂局面,建立中國第一個統一的中央王朝。
2,第二次
西漢帝國,公元前202年打敗項羽,結束秦滅之後楚漢爭霸、諸侯分裂的局面,最終促成漢民族的形成。
3,第三次
西晉王朝,公元280年滅孫吳,結束了三國的分裂局面(時間短暫)。可惜王朝統治者迅速腐朽沒落,隨之而來的八王之亂把中國帶入了無比黑暗的大分裂時代。
中國歷史上八大統一王朝的疆域有多大我糾正一下,是九個大一統王朝。分別其秦、西漢、東漢、西晉、隋、唐、元、明、清這個九個王朝。其中疆域最大的是蒙古族建立的元朝
秦朝疆域大體是東到大海,西到隴西,北到長城,南到大海
西漢和東漢差不多,西漢要大一點,西到西域,東到朝鮮半島北部,南到日南(今天越南背部一帶),北到長城,只不過河套地區被匈奴占據,東漢沒有收復。
西晉和東漢的一樣
隋朝疆域東到大海,南至日南,西到吐谷渾,北到長城
唐朝疆域(最大版圖)東到朝鮮半島北部,北到漠北,南到日南,西到西域。
元朝極盛時,包括整個西伯利亞、中國,並首次將西藏納入中央王朝的管轄之下,並設計澎湖巡檢司,管理台灣,是中國歷史上疆域最大的一個王朝
明朝疆域包括外興安嶺以南(今天的東北和被俄羅斯占據的那一部分東北),西藏,新疆不在之列,但明軍已經控制了哈密,對西域隨時可以進軍
清朝疆域最西端到巴爾喀什湖(今屬於哈薩克)最北端到達外興安嶺,最東端是庫頁島(今俄羅斯薩哈林島),南到南海,包括台灣澎湖列島及其附屬島嶼
中國歷史上的朝代排序,起始時間和大致特徵、夏朝約前2070——前1600(中國自己承認,國際史學界沒有正式承認,沒有具體的考古出土文字等能考證,只是司馬遷的《史記》有記載)
商朝約前1600——前1046(從甲骨文考證確認有商朝,沒有發現甲骨文之前,國際史學界也沒有正式承認)
西周前1046——前771(前1046這個年份也是中國自己推算出來的,國際上認為推算不夠嚴謹,西周起始年有很多的版本十幾種,這里不一一舉例了。中國有明確歷史記載的年份是開始於前841年,前面的都是推算的。詳細內容可網路參考「夏、商、周斷代工程」)
東周前770——前256(包括前770至前476的春秋,前475-前221的戰國)
秦前221——前206(前256年,秦滅了東周,史家以秦王紀年。到了前221年秦王嬴政滅六國完成統一,建立秦帝國)
西漢前206——公元25(包括前206——前202楚漢戰爭,王莽篡位改新朝公元9——23。更始帝劉玄23——25)
東漢25——220
三國220——280魏220——265蜀漢221——263吳222——280
西晉265——317(司馬炎265年代魏建立西晉,280滅吳)
東晉317——420(包括公元304-439年的五胡十六國:漢(前趙)、成(成漢)、前涼、後趙(魏)、前燕、前秦、後燕、後秦、西秦、後涼、南涼、北涼、南燕、西涼、北燕、夏等。其實不止16國,還有很多,但歷史上一般叫做16國)
南北朝420——589南朝宋420——479齊479——502梁502——557陳557——589北朝北魏386——534(初稱代國,就是16國時期之一,同年改國號為魏。439年滅北涼統一北方)東魏534——550北齊550——577西魏535——556北周557——581(北魏分裂為東、西魏。分別被北齊和北周取代)
隋581——618(隋581取代北周,589年滅南朝陳,完成統一)
唐618——907(包括武則天改唐建周朝690——705,史稱武周)
五代十國907——960後梁907——923後唐923——936後晉936——947後漢947——950後周951——960(同時期902——979還包括吳、南唐、吳越、楚、前蜀、後蜀、南漢、荊南(南平)、閩,北漢等十國)
北宋960——1127(趙匡胤960取代後周,建立北宋,979滅北漢基本統一,除了北方的遼。1127亡於金)
遼907——1125(建國時稱契丹,後改為遼,1125被金滅亡)
西夏1038——1227(1227被蒙古滅亡)
金1115——1234(1234被蒙古滅亡)
南宋1127——1279(1279被元滅亡)
(北宋和遼、西夏對峙,南宋和金,蒙元對峙)
元1206——1368(鐵木真1206建蒙古國,1271忽必烈定國號為元,1279滅南宋)
明1368——1644
清1616——1911(努爾哈赤1616建立後金,1636皇太極改國號為清,1644入關定都北京)
中華民國1912——1949(1911.10.10武昌起義辛亥革命,1912.1.1正式成立中華民國,1949後退守寶島)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今
6. 中國是什麼民族統一的
第一次,是戰國後期,秦始皇嬴政統一,建立了秦朝,維持12年
第二次,是三國時期,這個時候,最後是曹操的後代統一了中國,但是時間維持的很短,只有短短幾十年就被司馬氏取代然後就是魏晉南北朝,這個時候非常的亂。
第三次,然後就是隋朝,北周的外戚楊堅,隋文帝建立了隋朝,他的妻子復姓獨孤,然後隋煬帝時期楊廣被唐滅掉。需要注意的是,李淵在最初還是立了楊廣的孫子為傀儡皇帝,所以隋朝實際上有三位皇帝,但是半年不到,這位小皇帝就神秘死亡了。
隨後唐朝五代十國,是由宋太祖竄了柴姓的位子,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宋朝
然後的歷史就不是統一各民族,而是改朝換代了。
7. 中國歷史上的四次大統一分別在什麼時間、什麼朝代
1、秦(公元前221-元前206年),秦朝的建立結束了春秋戰國的混亂,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統一六國,至前209年爆發秦末農民起義,維持統一12年,歷兩帝。
2、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公元前111年掃滅南越國,至公元8年12月王莽篡漢,維持統一119年,歷十二帝。
3、晉朝(公元265-420年),的建立結束了東漢末年三國時期的分裂,統一全國。
4、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589年,攻滅南陳統一全國,至612年爆發隋末農民起義,維持統一23年,歷兩帝。
(7)中國什麼統一擴展閱讀:
大一統產生的部分原因:
1、中國的中原地區位於歐亞大陸的東部,這里東有大海,西有青藏高原和荒漠,北有西伯利亞高寒區,南有南海和熱帶高溫區,因此中原地區自然成為亞洲東部的地理中心。
2、與此同時,居住在中原地區的人們,在數千年間始終能夠創造出領先的文明與文化,思想家、科學家、發明家、政治家層出不窮,從而進一步形成文化中心、經濟中心、科技中心和政治中心,並對周邊地區產生強烈的吸引力和向心力。
3、以炎帝族和黃帝族為主體的民族,很早就實施婚姻開放,從而有利於民族融合。
4、中國人擁有大一統的哲學理念和政治抱負,例如孔子倡導的和而不同,天下一家,以及歷代有識之士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理想。
8.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什麼的統一
理論邏輯和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
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是根植於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的科學社會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邏輯,是指這一理論體系中各個基本觀點的內部聯系,揭示了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的內在規律;
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邏輯,是指中國社會發展的必然進程,揭示了「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的歷史必然。深刻領會習近平同志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兩個邏輯」辯證統一的重要論述,對於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8)中國什麼統一擴展閱讀
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對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的科學判斷。
深刻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政治論斷,需要與深刻理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新變化的新特點、深刻理解分兩步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目標有機結合起來。只有將這些方面有機結合起來,才能准確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歷史起點和邏輯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