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銀行「原油寶」事件的相關責任人都有誰他們將會面臨什麼處罰
中國銀行「原油寶」事件的相關責任人都將會面臨巨額罰款。
說起「原油寶事件」,大家一定都很熟悉。就在十二月五日,銀保監會官網發布公告表示,將會依法查處中國銀行「原油寶」產品風險事件。事實上,這個公告還表示,中國銀保監會就中國銀行「原油寶」產品風險事件依法開展調查工作,對所涉違法違規行為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並採取相應的監管措施。
在公告的最後,針對中國銀行「原油寶」產品風險事件相關違法違規行為,中國銀保監會決定對中國銀行及其分支機構合計罰款5050萬元;與此同時,對中國銀行全球市場部兩任總經理均給予警告並處罰款50萬元,對中國銀行全球市場部相關副總經理及資深交易員等兩人均給予警告並處罰款40萬元。不僅如此,中國銀保監會還暫停了中國銀行相關業務、相關分支機構准入事項,並且要求中國銀行依法依規全面梳理相關人員責任並嚴肅問責。與此同時,中國銀保監會還要求中國銀行採取有效措施,對相關問題進行有效地整改,避免再犯類似的錯誤。
總而言之,在原油寶的這起事件中,相關的責任人也已經被罰款。
㈡ 「原油寶」事件給中國銀行造成了多大的影響
原油寶事件對中國銀行造成了比較大的影響,因為大家一般認為銀行的理財風險會比較低,而原油寶事件的爆發,導致大眾對銀行的理財產品產生懷疑。原油寶事件的核心緣由就是相關的交易員風控能力太差了,早在今年四月初,芝加哥交易所就把石油期貨跌為負值的合約進行公告過了,但中國銀行的相關風控人員卻沒有及時將這則公告納入風控之中,最終導致原油寶穿倉,大量投資者不僅血本無歸,而且還負債累累,雖然石油期貨跌為負值,是史上首次出現,但對於交易員來說,控制風險是他的責任,顯然他沒有做好應該做的工作。
最後中國銀行和大部分投資者達成了協議,其負債的部分不用償還了,其本金如果在1000萬以下,銀行可以補償20%。
㈢ 中行「原油寶」迎來大結局,最終的結果如何
中行「原油寶」迎來大結局,最終的結果也讓投資者非常滿意。
說起「原油寶事件」,大家一定都很熟悉。就在十二月五日,銀保監會官網發布公告表示,將會依法查處中國銀行「原油寶」產品風險事件。事實上,這個公告還表示,中國銀保監會就中國銀行「原油寶」產品風險事件依法開展調查工作,對所涉違法違規行為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並採取相應的監管措施。
在公告的最後,針對中國銀行「原油寶」產品風險事件相關違法違規行為,中國銀保監會決定對中國銀行及其分支機構合計罰款5050萬元;與此同時,對中國銀行全球市場部兩任總經理均給予警告並處罰款50萬元,對中國銀行全球市場部相關副總經理及資深交易員等兩人均給予警告並處罰款40萬元。不僅如此,中國銀保監會還暫停了中國銀行相關業務、相關分支機構准入事項,並且要求中國銀行依法依規全面梳理相關人員責任並嚴肅問責。與此同時,中國銀保監會還要求中國銀行採取有效措施,對相關問題進行有效地整改,避免再犯類似的錯誤。
總而言之,對於這這件事情,中國銀保監會的處理還是非常合理的。
㈣ 中行被判承擔原油寶客戶穿倉損失,究竟是怎麼回事
說句實在話,在法院的判決給出來之後,相信很多人都放下心來,畢竟如果要真的為原油寶之前的爆倉來承擔損失的話,的確要賠很多錢才可以。這一次的事件可以說引起了很多網友的高度關注,雖然很多人對於期貨這種投資方式並不是非常的熟悉,但是原油這種東西大家日常生活當中肯定是經常碰到的,畢竟我們的生活都是需要加汽油的,而他們的來源就是原油。那麼今天就跟大家來回顧一下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
如何看待這一次的判決?
這一次的判決可以說是大快人心的,畢竟在判決當中也明確指出了中行的原油寶是存在著很明顯漏洞的,特別是在操作的過程當中,工作人員存在的一些疏忽才導致了原油寶爆倉,所以中行應該為這些的事件負責,而不是讓客戶來承擔。
㈤ 中行原油寶到底虧了多少錢
中行原油寶應該是虧損了好幾十億的人民幣,這次事件產生的後果非常的嚴重,並且牽扯到的各個方面也是非常廣的,並且有非常多的投資者已經向有關的部門進行了相應的投訴。這件事情已經驚動了相關的部門了,在中國銀行從事的相關人員已經被進行了約談,並且要安撫好相關的客戶,更加脫離和諧的處理這個事件,要制定出合適的處理方案。從這次事件上,可以看得出中行原油寶確實暴露了很多的問題,這倒是給我們廣大的投資者一次重大的提醒,我們在進行投資決策的時候,一定要更加的謹慎一些。
中行原油寶的事件也影響到了中國銀行的全面發展,在一方面中國銀行已經深深的陷入了各種各樣的輿論風波當中,並且會面臨著各方面所帶來的監管的壓力。並且在另一方面,中行的股票市場價格也出現了下跌的情況,損失也是非常慘重的。所以通過此次教訓,希望中行原油寶能夠深刻的吸取教訓,採用更加正確的措施來對待這件事情,還投資者一個公道。
㈥ 因原油寶風險事件,中國銀行被罰5050萬,原油寶事件指什麼
因原油寶風險事件,中國銀行被罰5050萬,原油寶事件指什麼呢?其實簡單的來說,原油寶是一個關於理財的產品,並且這是涉及國外和國內的金融結構,但是由於中國銀行的錯誤,沒有及時清倉,導致很多的買家虧本了,他們認為,這個損失應該由中行來承擔。
在事件發酵這么久之後,現在我的爭論的焦點就是中行在那個時間點,有沒有清倉,是否真的有按-37美元交易。我覺得中行應該把全部的交易明細都呈現給大眾,如果真的是由於中行的失誤而造成的,那麼中行就應該主動承擔責任,承擔損失的金額不能把虧損轉嫁給原油寶投資者頭上 。
㈦ 如何看待中國銀行的原油寶
中行原油寶是紙原油性質的賬戶交易類產品,「紙原油」產品屬於原油期貨「衍生品市場」的產品,不能像一手原油期貨那樣交割實物,但可以進行多空操作。理論上,購買紙原油採用全額保證金,不具備杠桿效應,風險不高。理論與現實的矛盾引發了人們關於原油寶產品設計缺陷的爭議。
1、首先,5月合約未在5月合約到期前提前移倉。通常情況下,不進行實物交割期貨的交易者一般會選擇提前一個星期交割或者移倉。不進行實物交割的機構,例如全球最大的石油ETF基金、美國的USO基金在4月14日移倉。
國內的工商銀行在4月14日22:00之前移倉,建設銀行也在14日左右移倉。中行原油寶同樣是一款不交割石油現貨的紙石油產品,卻選擇以交割日前最後一天的結算價格為移倉價,而價格易在最後一天產生巨大波動。
2、其次,停止交易時間無法對賬戶操作。4月20日22:00,中行原油寶停止投資者交易時,投資者無法操作,只能眼看著本金虧損直至賬戶為負。中行原油寶客服對媒體回應稱,若為合約最後交易日,交易時間為8:00—22:00,超過22:00銀行不會進行強制平倉。
3、最後,在交易時間外缺乏強行平倉的風險控制機制。一般來說,期貨產品都有風險控制機制,例如油價保證金低於20%就自動平倉。
正常情況下,當投資者無法在22:00操作賬戶,中國銀行發現了油價保證金低於20%,會自動平倉,投資者也會避免無底線虧損。可在當晚的交易中,擔任「最後守門員」的這項規則,沒有發揮作用。
(7)中國銀行原油寶怎麼回事擴展閱讀
銀行在宣傳紙原油產品時,大多沒有強調產品風險,甚至把產品當做理財產品去宣傳。大部分沒有理財經驗的投資者意識不到期貨交易的風險,但銀行作為做市商,需要提前告知投資者可能存在的風險。
另外,像「紙原油」這類衍生品市場中的產品風險控制體系仍有待完善。假如風控體系健全,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4月15日公告允許負價格交易時,中行內部的風控體系就應該察覺負價格交易背後的風險,提醒投資者規避風險,提前移倉。
㈧ 中國銀行因原油寶事件被罰5000萬,該事件的始末有何細節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表示,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高度重視“原油寶”產品的風險事件,並立即要求中國銀行按照法律法規解決問題,與客戶平等協商,及時處理問題,切實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同時將與有關部門聯合成立跨部門聯合調查組,認真核實事實,處理風險,堵漏漏洞。
中國銀行“原油寶”產品違法違規事件主要包括內容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除依法給予行政處分外,還中止了中國銀行的有關業務和分支機構准入事項,責令中國銀行依法全面清理有關人員的職責,法規,認真對待問責制,以確保權力必須是問責制和過失的,問責制必須到位,同時責令中國銀行立即採取有效措施糾正有關問題,下一步將繼續堅持依法嚴格監督,督促銀保機構加強合規建設,繼續提高業務運作的專業性和審慎性,有效保護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
㈨ 中國銀行在原油寶事件中造成了多大的虧損情況
4月21日凌晨2點後,WTI原油期貨5月合約價格急劇下挫,跌至史無前例的最低-40美元附近。CME公布官方結算價-37.63美元/桶,這個價格也成為了原油寶美國原油2005合約到期平倉的結算價,而並非實時交易價格,這不是炒股票,也是國際期貨交易的原則。
從產品設計上,原油寶並沒有什麼違規之處,造成原油寶客戶巨大虧損的主要原因,也是因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情況,銀保監會所處罰的還是原油寶的違規宣傳和客戶資質審查等方面。
㈩ 中國銀行「原油寶」這類產品的真實面目是什麼樣的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早已不滿足將錢存在銀行里吃少得可憐的利息了,更多的人選擇了用理財的方式使自己的資產得以升值。而在理財這一塊里,最受歡迎的必然就是銀行理財了,道理很簡單,因為信任銀行,信任實體,也覺得有銀行在,至少出了問題有個地方可以說理。銀行理財在某個群體中,被認為是和存款同樣零風險的理財方式,區別僅在於這個利潤更高。可事實真得是這樣的嗎?銀行理財真得能做到萬無一失嗎?答案必然是否定的,否則也就不會有近期鬧得沸沸揚揚的“原油寶”事件了。那麼,像“原油寶”這樣的理財產品的真實面目究竟是什麼樣的呢?
不管是銀行理財還是其它類型的投資理財方式,投資者需要清楚的是投資總是有風險的,即使是銀行理財也不可能避免這樣的結果。所以,投資者在選擇理財產品時,還是需要按照自己的真實實力去挑選產品,萬萬不可盲目的追大追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