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印度怕中國什麼

印度怕中國什麼

發布時間:2022-07-05 04:53:49

1. 在中印邊境陳兵數十萬,但是印度在害怕什麼

未來中印發展的前景並不明朗.
中印雖然同為金磚四國,且目前在一些領域有合作,但實際上中印的關系並不良好.印度歷來對中國就有狼子之心,近年來隨著印度的發展,對中國的覬覦之心更是昭然可見,從近幾年印度媒體的挑釁之言,以及中國國慶60周年印度官方的不遜之談,以及印度某將軍叫囂要與中國部隊硬扛得姿態,可見印度隨著國力增長自信心,野心逐漸膨脹,而不能看到自己的綜合實力仍然很落後.甚至敢於在中國西藏邊界陳兵數十萬,可笑之極.
對於印度,中國的態度應是不與理會,但也不能一味妥協,以助長印度的囂張氣焰.並且對於印度頻繁的小動作也要有所警惕,更應該擇時亮出中國身為世界五大國之一,美國所期翼的G2國家的強大力量,威懾印度,也使中國周邊包括有不軌之心的東南亞地帶,韓國,日本,都是時的清醒一下,衡量一下自己是否有與中國抗衡的實力

2. 印度對中國有哪些威脅

中國的一切威脅歸根結底都在美國身上。
一個很簡單的道理:第三名要想當上第二名有兩種方法,一個是聯合第二打敗第一,另一個是聯合第一打敗第二。
所以只要中國排在第二,那麼全世界對中國都有威脅。
任何一個有志於提升自己國家地位的國家,都必須爭取更多的發展空間,但是在這個秩序已經基本成型的世界上,空間是有限的
這種發展空間不僅是地理上的,比如領土和海上交通線。也是政治上的,比如聯合國安理會的位置。還是經濟上的,比如在國際產業鏈上的地位。
因此每一個國家在向上爬升的過程中都必須從競爭對手那裡奪取必要的空間。在任何情況下,聯強敵弱都是最優的選擇,因此排在第二的中國在相當長時間內都是全世界大多數國家主要競爭對手。

讓我們把經濟問題掰開來說。
國際產業鏈條上不同的產業是分層級的。
最底下是資源型產業。中國是資源大國,但不是資源強國,因為國內的資源不夠用,中國每年出口的資源性產品只佔出口總量的一個零頭,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所以中國是很依賴資源進口的,由於中國有錢而且需求龐大,將全世界的資源性產品價格抬得很高,這對於所有的資源進口國都造成了巨大的競爭。特別是印度,因為印度是一個資源更加稀缺的國家,而且這個國家還站在工業化前夜,它要想發展起來需要比中國更大的資源投入,但是它偏偏沒錢去跟中國搶資源。不要誤會了,印度沒有媒體說的那麼財大氣粗,印度的財政狀況在金磚國家中是最糟糕的,俄羅斯的外匯儲備差不多是印度的兩倍。所以說公平競爭搶資源,印度搶不過中國,沒資源就發展不起來,就更沒錢,然後更搶不過。只要中國自已不出問題,根本不用擔心印度。況且,印度自己到目前仍然是一個資源出口大國,其資源型產品出口額佔到出口總額的一半左右。因為它國內的工業落後,消費不了那麼多資源,而且需要大量出口資源來換取外匯,平衡貿易。
對於日本來說,他們是有錢搶資源的,只不過需求量不那麼大。但是日本是一個高度依賴資源進口的國家,而由於它的地理位置,它的海上交通線不可避免的必須經過中國附近。因此日本只有兩種選擇:要麼把中國徹底打垮,使中國不能或不敢威脅日本的海上交通線;要麼乾脆不要跟中國翻臉。當日本沒有能力做到第一條,又不情願第二條的時候,它就希望將美國拖下水,讓老大和老二干一仗,自己漁翁得利。當然,美國希望的是中日兩敗俱傷,而不是中美兩敗俱傷讓日本撿便宜。所以美日兩家跳來跳去的演戲,但要真跟中國干一仗,那就是傻子乾的事了。
第二層是農業。農業是一個國家的根本。中國是農業大國,但資源有限,也僅僅是夠吃而已。如果有一天,中國由於國內糧食減產,需要在國際市場上突然收購5000萬噸糧食,那會發生什麼後果呢?我們知道中國一年的糧食產量已經接近6億噸,5000萬噸實際上也就是一個月的消費,而且對於中國的國庫來說這點錢也不算什麼。但是對於國際糧食市場來說,這一下就要捲走一半以上的交易量,那麼毫無疑問的國際糧食價格會出現暴漲。糧食價格暴漲的後果十分嚴重,美國這樣的糧食出口大國要笑了。但日本是糧食進口大國,不過他們有錢,為了穩定國內的糧食市場,日本不可避免的拿出大筆的錢,也到國際市場上捲走一筆,並且進一步推高糧食價格。這一來俄羅斯和印度可就真的要哭了,俄羅斯人口少,錢多,還能撐得住,但印度可就不好辦了。印度2011年糧食產量達到了2.53億噸,不到中國的一半,人均糧食消費量約200公斤。盡管大部分印度人是不吃肉的,這樣的糧食消費水平也就是比一個正常人類維持生命要稍微高一點而已。當然有很多人,特別是一些中國人替印度遮掩,說人家信教,吃素,言下之意印度不需要生產那麼多糧食。但是難道吃素就不能吃得好一點嗎?難道印度人不希望自己吃得好一點?傻子都不信!在中國和尚都能吃得肥頭大耳,可見信教以及吃素不能成為飲食水平低下的理由。不過有意思的是,它在2012年還出口了價值86.7億美元的糧食,比上一年還上漲了69%,但考慮到2012年印度急劇惡化的國際收支情況,這種奇怪的現象似乎又可以理解了。印度農業的極度落後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了,而且它在這十幾年中糧食增產速度是小於人口增長速度的。2000年和2011年這兩個年份都是糧食豐收年,他們的糧食從2.35億噸增加到了2.53億噸,而人口卻從10.4億增加到12.4億。很明顯這種狀況是不可持續的,連同餓著肚子出口口糧來換取外匯的做法都是不可持續的。糧食危機這種事情絕不是危言聳聽,2006年~2008年之間曾經發生過一次世界糧食危機,當時作為世界大米出口大國的越南,國內大米價格曾經漲到15元人民幣一公斤。根據當時印度媒體的報道,印度人均糧食消費量曾經低到178公斤——這基本上已經是世界最低水平。而且印度在那幾年也被迫從糧食出口國變為進口國。隨著印度人口和經濟的增長,「誰來養活印度」絕對會成為一個令人絕望的問題。
印度的農業必須大幅度的提高才能保證國家發展的需要。然而印度的農業發展又會遇到一隻攔路虎:中國。這是怎麼回事呢?由於印度的農業極其落後,吸納了極其龐大的勞動力。因此農業提高的過程不可避免的伴隨著大量勞動力的釋放,中國在三十多年內創造了超過5億人進城的盛況。而對於印度來說,這一隻極其龐大,但文化素質又極其低下的勞動力大軍的安置就成了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他們別無選擇的必須從中國嘴邊搶下這5億人的飯碗,但他們搶得下來嗎?
第三層次是初級工業產品。其中包括了工業原材料和日用消費品,這一層級的產品屬於必需品,廣泛用於世界各個國家,因此市場非常龐大。同時這一層級的門檻很低,也是發展中國家實現工業化的第一選擇,因此在這一層級參與競爭的國家很多,利潤也很薄。其中競爭力最強的不用說就是中國了,而且中國事實上目前佔領著這一層級,可以說只靠中國一個國家的力量就足以支撐全世界的消費,中國不讓出份額,其他國家就基本不可能在這一個層級獲得大的發展。由於中國的發展需要,我們的工業正在不斷上升,這種低利潤、高污染、高能耗的行業已經不再適合中國。所以中國實際上正在逐漸退出這一層級。需要指出的是,如果中國願意付出一定的代價,例如維持較低的工資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維持較高的環境污染和資源消耗,我們是可以把這些行業留在中國的,但是我們隨著社會的發展,已經不再願意付出這樣的代價了。況且,通過產業轉移使得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水平逐漸提高,可以更多的購買中國的高級工業產品,因為在高級工業產品的中下層級,第一大國就是中國。所以,中國的逐漸退出既有被動成分也有主動成分。另一方面,由於這些行業能夠吸納龐大的勞動力,所以中國的退出是緩慢的,有步驟的。
日本實際上已經退出了大部分的這類行業,他們與我們在這里沒有大的競爭。
印度曾經是發展中國家這一層級的翹楚,50年前印度紡織業曾經遠比中國強大。但到了2012年,印度紡織和服裝出口大約120億美元,而中國則是2400億美元。雖然很多人都會想起印度的軟體神話,但我們要知道,軟體業在全世界的市場份額是很小的,而且它能夠容納的勞動數量也是很小的。更何況中國每年的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能夠超過印度全部出口總額的兩倍!印度作為一個站在工業化門檻上的國家,而且是一個人口與中國不相上下,青壯年更多而且勞動力素質比中國還要低一個檔次的國家,它的發展需要,不可避免的要求將中國在這一層級的統治地位完全接過來。但是這是一個非常困難的任務。
當然中國自己是不願意很快的讓出地位。別看中國目前正在逐漸退出,但實際上中國的競爭力還是很強的,因為中國的工業體系完整,基礎設施完善,勞動力素質相對較高。當其他國家在發展類似的產業時,小規模的時候還看不出來,當產能擴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出現,電力供應不夠,交通運輸能力不夠,配套產業力量不足,熟練勞動力不足等等問題。而中國的優勢恰恰就是印度的劣勢,在這些方面印度甚至不如東南亞。就目前來講,初級工業的轉移方向東南亞和拉美都比印度要優先,因為這些國家的基礎更好,而且可以就近獲得中國和美國龐大工業體系的便利支持。
那麼印度是否能夠迅速解決這些問題呢?首先,印度需要巨量的資金,幾萬億甚至十萬億的美金。這可不是亂說的,看一下中國工業化過程中的投資規模就知道了。但是目前來說,印度缺乏投資吸引力,這涉及到很多方面的東西,但主要在於政府的決策能力和魄力。有了錢就要有基礎設施,印度基礎設施差是出了名的,沒有基礎設施就不用奢談工業化。基礎設施建設和初級工業本身又是資源消耗大戶,這就回到前面所說的搶資源的問題,這又反過來需要很多很多的錢。有錢,有設施還不夠,還得有人。根據駐孟買總領館經商室網站轉載印度時報2008年7月6日的報道,印度還有3億成年人不會寫自己的名字。根據中國統計年鑒,中國在70年代時中小學教師就達到了500萬人,到2009年共擁有小學教師567萬人,初中教師352萬人。而印度在2010年初等教育(8年級以下)教師只有不到400萬人。可以說印度要趕上30年前中國的勞動力整體文化水平,整整這一代人都指望不上了,下一代人能不能趕得上都不好說。
第四層級,高級工業產品,包括工業機器設備和耐用消費品。這一類產品的消費對象是特定和有限的,中國的崛起過程已經使得這一市場獲得了成倍的擴張。這一層級有競爭力的國家就很少了。由於發達國家逐漸的產業空洞化,大量資金從實體經濟轉向虛擬經濟,製造業一直在整體性的衰退。中國在這一層級是個什麼地位呢?中國2012年出口的機電產品總額大約1.18萬億美元,佔到全部出口總額的57%,從這個數字也可以看到,中國三萬億的外匯儲備絕不是靠買襪子掙來的;其他國家,德國大約7000億,美國5700億,日本4800億,韓國2900億,法國2100億;而恐怕很多人都想不到的是,俄羅斯只有127億,而進口卻高達1377億,工業強國的形象早已盪然無存,俄羅斯現在是一個靠賣資源換錢來進口工業產品的國家,他們出口70%以上是資源,進口70%以上是工業產品。
在這一層級當中,中國大而不強,優勢主要還是在中低檔次的產品上,而且遠達不到統治地位。在中國的上升通道中,中下層主要是擠壓韓國的空間,其他國家整體上已經無法與中國競爭。中上層主要是與日本搶奪空間,因為日本工業的衰退是比較明顯的,最近幾年工業品出口一直在下降;歐洲國家中德國太強,其他國家已經逐漸去工業化了。美國的份額也在逐漸向中國流動,最明顯的事實是美國也需要從中國進口大量的工業設備,美國造軍艦也要用到中國生產的吊車。
中國工業上升的過程附帶一個效果,那就是發展中國家在工業化過程中,准確的說是在發展初級工業的過程中大量依賴中國生產的機電設備。所以印度也很尷尬,不願意買中國的通信、電力、機械設備,但又不得不買。
印度機電和運輸類產品的出口額大約386億,基本上對中國不構成競爭力。而且在很長的時間,它的發展重點只能放在初級工業品上。
第五層級,裝備製造業,也就是製造機器所用的機器。這是真正的高科技。中國在這一層級只能說是有,遠遠談不上好。例如中國雖然已經是數控機床產量第一的國家,最高級的加工中心也能生產,但進口量還是遠遠大於出口量。在這一層級,中國在國際上基本沒有競爭力,還是要老老實實把基礎打好。印度基本上就不用提了。

綜合而言,中國和印度之間經濟上的競爭主要在資源和初級工業產品上,由於印度整個社會存在的結構性矛盾,使得它缺乏與中國競爭的實力,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並不構成威脅。中國與日本之間的競爭主要發生在高級工業產品上,日本工業的衰退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也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雙方仍存在很漫長的斗爭過程。

3. 印度害怕中國控制水源 印度之所以怕中國,是不是因為

不是

印度的水資源量佔世界總量的4%,而人口佔世界總人口的16%,人均水資源佔有量低,同時,其水資源的時空分布也極不均勻。
而印度國內相對缺乏大型的水利灌溉設施,對水資源的調控能力非常弱,再加上印度國內嚴重的水污染,使得印度部分地區已經產生了水資源短缺的危機。
所以,印度十分重視國內的水資源調度。該國水利部於1980年提出,通過河流聯網的方法把水資源從水量豐富的流域調往缺水流域,即「內河聯網計劃」。作為一個大規模的跨流域調水工程,其規模在世界上也無先例,據目前估計,通過流域內調水可以補充缺水地區水量12000~14000億m⊃3;。
按照這一計劃,印度水利部門擬將全國主要河流聯成網路進行水量的統一調配,共修建37條引水主幹渠道(總長約900km,配套水渠總長12500km)、32座攔河大壩和數百個蓄水庫。計劃由印度南部的半島水系開發和印度北部的喜馬拉雅水系開發兩大部分組成,最終再通過連接恆河與布拉馬普特拉河,將兩大水系連為一體。

引自中國的水源非常少

4. 印度為什麼「怕」中國

為什麼說怕?可能感覺上有點像中國美國一樣?其實不一定吧,中國和印度一直因為宗教、領土問題、巴基斯坦問題關系緊張。所以互相報道的多以負面為主。其實在印度人眼裡不是怕中國,而是瞧不起和恨中國。(他們的歷史一定會寫過去很輝煌,連大唐也得去他們那學習,就像日本到大唐學習一樣(宗教、文化))。每個國家都在統治輿論工具,培養我們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尊心。所以中國到處都是以天朝自居的人,中國是文明古國,但是天朝就有點誇張了(對周邊小國還可以稱天朝),可能因為中國以前的閉關鎖國有關,歷史上的大帝國很多,中國了解的很少(民國以前)。印度現在沒中國強,但是就像朝鮮不怕中國一樣,他們更不怕中國。到時就得我們中國怕他。

5. 地緣政治14 印度為什麼怕中國

《地緣政治14:印度為什麼怕中國》一文中,對南亞地緣結構做了分析:
作為南亞次大陸的兩大核心板塊,恆河流域相對於印度河流域有兩大地緣優勢:
基斯坦地處南亞次大陸核心板塊
首先,是自身地緣實力更強。印度河全長僅為1368公里;而恆河則長達2510公里;在流域面積上,印度河流域與恆河流域大致相當;但氣候環境的不同,導致印度河流域乾燥少雨;恆河中下游地區卻降雨量豐富,為恆河流域的工農業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淡水資源。

其次,地緣格局上,印度河流域位居南亞次大陸邊緣;而恆河卻居於中心地帶。這種不同的區位決定了,恆河平原是南亞次大陸的地緣核心。在兩大地緣板塊的競爭中,恆河平原不僅自身條件占優,還可以憑借中原的優勢,整合東部的孟加拉和南部的德干高原,獲得整體實體的提升——而這是偏居西北的印度河流域無法做到的。

所以,我們看到,雖然印度河流域是印度文明的發源地;但到最後,恆河大平原卻成了印度文明的核心區域,印度教的聖河也是恆河,而不是印度河。

當然,印度河板塊和恆河板塊的地緣博弈,說到底也只是南亞次大陸內部的事。由於雙方同屬一個整體地緣板塊,通常情況下,這種博弈與文明核心的轉移,並不會影響造成文明的分裂——東亞大陸的文明核心從黃河流域轉移到長江流域後,它們仍然都是中國和華夏文明的組成部分。

但南亞次大陸的情況卻完全不同。印度河板塊與恆河板塊的地緣博弈 ,最後竟演變成兩大地緣板塊在政治和人文上的分道揚鑣——不僅形成了巴基斯坦和印度這兩個不同的國家,印度河板塊的文明特質也徹底發生改變,這個印度文明的原生地,最後居然成了發源自西亞的伊斯蘭文明的一部分。

6. 印度為什麼怕中國

中國從來不怕他。這一點可以肯定的告訴你。

要說清楚中印,就要說清國際關系和形勢。

印度佔領了藏南,我們在西邊也佔領了他的一小塊,但遠沒藏南那麼大。

1.為什麼當年沒解決好這個問題?

我的理解是中國當時的領導人認為這是個歷史錯誤(麥克馬洪線由於老蔣沒能解決好而得到國際一致默認),1962年中印一戰,印度雖全線潰敗,但中方寄希望於國際的平台(如聯合國討論通過)或雙邊談判來解決。當時由於連連征戰,不願再由此而導致印度借口「被侵略」來邀請聯合國出兵與中國展開角逐。中國若不退兵,印度可能找借口在聯合國的名義下邀請美英法等國捲入戰爭,必將是一次歷史豪賭。

2.中國永遠不可能放棄藏南。

中國之所以有些忌諱中印開戰,不在於其他,而是台灣一直沒解決。這好比左腳右腳邊各有一隻老虎,你去收拾左邊,右邊的就會乘機搗搗亂。但中國從來不怕打仗,若必須打的時候,中國絕對會不顧一切的後果、不惜一切代價的去打,而且不惜一切也要打贏。這是解放軍的一貫風格。所以你可能誤讀了某些信息。(我讀書時比較喜歡國際關系方面的東西,工作後比較喜歡了解軍事方面的東西)。

印度最害怕的不是中國到底要印度必須歸還哪些領土,而是最害怕台灣回歸中國大陸,一旦如此。印度最可能的結果是藏南所有的中國都會要回來,給不給,都不是他說了算。

3.印度為什麼挑釁而中方比較低調?

這一點有很多網友都分析的非常透徹,目的就是一個:讓所有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日本認為他是中國的敵人從而得到美日及歐洲的經濟尤其是軍事援助和支持。這是一種充分利用國際關系來得到自己急需資源的技巧。

印度的這一技巧玩得很成功,也很熟練。骨子裡,印度最害怕與中國打仗,他與中國一樣渴望有和平穩定的環境發展經濟去圓他的亞洲大國夢,但他們一直把分寸掌握的很好:先是用輿論(官方發行量最大的報紙或網路)鼓噪中國威脅制兩國的矛盾,感覺若可能導致中國方面有軍事的動向,就會趕快派政府高層辟謠,說「中印一直友好,永遠不可能有戰爭,兩國之間有的只是合作和友誼,不可能有沖突」,或立即派人到北京出訪闡明他的友好共處的立場;若國內輿論太平靜,又不能吸引美國等國的注意力,就又在輿論上大大炒作。如此循環。

7. 印度最害怕中國的哪五款武器

很簡單,美國人和俄羅斯人都認為,印度就是個渣,無論給他們什麼先進武器都不會對本國造成威脅,同時作為中國南邊一個有領土爭議的國家,很適合作為牽制中國的炮灰,所以,啥都能賣。

樓下說 因為印度的國際處境遠優於中國,這來源於印度人根深蒂固的奴隸性,印度人自從被英國殖民後就基本上沒什麼骨氣了,現代印度的建立還是「非暴力」懇求英國來的,英國一個「蒙巴頓方案」就把南亞好大的一塊地分割成了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形成了一些爭端,其中最嚴重的是克什米爾問題,為印巴日後的長期沖突埋下了伏筆。這么一幫軟蛋,能不被西方白人看中么。

8. 印度為什麼撤出洞朗地區,原來是他們害怕中國了

「洞朗僵持:中國擺設了1.2萬人,5月就已開端」,《印度快報》25日的這一「獨家報導」吸收很多存眷。報導稱,在大眾印象中,中印洞朗僵持只發生在小規模軍事職員之間。「但實際情況是,在73天的僵持中,中方在洞朗附近的春丕山谷地帶集結的戎行超越1.2萬人,另有約150輛中國坦克及火炮在該地段待命……」這些誇大形貌出自印度作家尼汀·高哈勒的舊書《莫迪保衛印度的方式:精準打擊》。

據此前中國外交部公布的音訊,6月18日,印度邊防隊伍合法超出中印錫金段已定鴻溝進入中國洞朗地域。8月28日,印方越界職員和裝備全盤撤回鴻溝印方一側,洞朗僵持和平解決。中國南亞學會常務理事錢峰25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中國在洞朗地域擺設1.2萬人」的說法分明言過其實。這位印度作者這么說,不過是想標明「面臨中國的弱小壓力,莫迪當局依然不逞強」,為印度當局臉上貼金。

25日,印度執政黨印度人民黨召開天下大會,主席阿米特·沙阿感激總理莫迪指導的當局和平解決洞朗僵持,「體現了耐心、持之以恆和政治自大」。

9. 印度為什麼"怕"中國

因為中國是一個後期起來的世界強國,印度怕我們侵略他們,怕我們打敗他們

10. 印度之所以怕中國,是不是因為水源地讓我們控制緣故因為我們可以阻斷怒江雅魯藏布江南水北調去…渴死他們

中印曾爆發多小規模的戰爭,印度阿三曾被中國軍打得很慘。
印度同樣是大國,一直想在各方面把中國比下去,卻一直比不過中國,主要是實力懸差太大....
另外,中國人從來不把印度阿三當棵菜,印度阿三覺得更傷自尊了,於是發誓,一定要把中國比下去。
這就是為什麼印度會買美國和俄羅斯二手武器的原因,因為它們都是蠢貨,自己不會造不說,還去買人家二手的,結果是被人家敲詐,成了全世界的笑柄,現在誰都想跟印度阿三做生意。

閱讀全文

與印度怕中國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都和哪個國家交戰過 瀏覽:29
義大利產吉普車是什麼品牌 瀏覽:400
越南護照怎麼辦銀行卡 瀏覽:340
阿爾巴屬於義大利哪裡 瀏覽:649
英國冶鐵業怎麼樣 瀏覽:488
中國有哪些比較好的葯 瀏覽:346
印尼東革阿里什麼價格多少錢一斤 瀏覽:803
209元相當於多少伊朗元 瀏覽:27
伊朗怎麼還不開戰 瀏覽:29
國內打義大利怎麼打開 瀏覽:197
印尼為什麼這么排華 瀏覽:744
伊朗為什麼還漲油 瀏覽:965
義大利語必勝怎麼說 瀏覽:923
印度聖女得了艾滋病怎麼辦 瀏覽:928
英國內閣怎麼發展的 瀏覽:943
伊朗對菲律賓哪個台直播 瀏覽:34
印度怎麼沒有試射導彈 瀏覽:680
英國棋子價值多少 瀏覽:295
舒尼替尼多少錢一盒印度 瀏覽:463
義大利傢具用什麼做 瀏覽: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