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汽車物流有那些龍頭企業
汽車物流:排名第一的是一汽物流陸捷,第二是上汽物流安吉,第三是長久物流。
❷ 奇瑞、吉利、比亞迪、長城,國產品牌誰才是技術狂
奇瑞是窮人家的技術宅奇瑞一直給人的印象就是技術流車企,但實際上,最近這幾年由於大環境、營銷策略等等的影響,奇瑞確實過得有點慘淡。。
聯合資信評估有限公司出了一個《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跟蹤評級報告》上面講。
但是吉利、比亞迪、長城這些品牌,就是生意好、錢多,「aaaa」這么把錢砸下去,迎頭趕上得非常地快。
國產車企每年這么多錢投入到研發中,到底哪一家的產品最厲害?我們是買產品的,又不是買你專利的,車子到底誰更好呢?
國產車的質量現在到底怎麼樣呢?剛才說的那幾家各有什麼特色?性價比誰家最好啊?小毛病哪家最少啊?
一輛10萬塊錢左右的車子,買國產車,成本要多少錢啊?案例、分析、最後的結論都給你准備好了。
❸ 瘋狂的全民造車時代,四大派系行業龍頭集體跨界的初衷是什麼
四大派系行業龍頭集體跨界的初衷就是尋求一個全新的增長點,他們都看準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趨勢,也知道其中的利潤有多高,一旦成功就代表著公司會步入一個嶄新的時代,也意味著公司的全新突破,如今在疫情等因素的影響下,各大行業的發展都不是很景氣,簡單來說四大派系行業龍頭集體跨界的初衷就是為了可以尋找新的商機,新能源概念股傲人的估值就是最大的新引力,這也是為何這么多公司都爭先恐後想要分一杯羹的原因,新能源汽車前景無限,但是競爭壓力也是同等的。
巨大的商業機遇和市場想像空間吸引著這些龍頭企業,他們利用各自在業界的優勢和實力想要進入新能源這個圈子,當然這其中的競爭壓力也非常大,很多企業都已經碰壁,但是這並不影響大家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追求。
❹ 國內生產新能源汽車龍頭企業有哪些
國內生產新能源汽車龍頭企業有哪些?新能源汽車是全球未來一種趨勢,特斯拉做了很多年,現在已經做出了很大的成績,在新能源汽車方面領頭羊。我們國家重視新能源汽車發展,也出台相關產業規劃。我們來看看A股上市公司新能源汽車前排公司!
誰是老大,大家心裡還不清楚嘛,先讓我比亞迪來跟大家講講,到底誰是老大。我是中國新能源汽車技術綜合實力第一。
基本面:新能源車行業絕對龍頭,16年新能源汽車銷量9.6萬輛,蟬聯全球第一;在國內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市場份額約19.5%(第一);17年10月,其北美電動大巴工廠竣工並全面投產佔地面積近4.1萬平方米;18年7月,子公司中標逾55億元純電動客車招標項目。我自產電池,有「刀片電池」完美通過動力電池安全領域最嚴酷的針刺測試,擁有其他動力電池無法企及的安全性。今年上半年營收超605個億,同時凈利潤超16個億,毛利率超19%,這個成績相對牛吧。
技術面:整體走勢看,趨勢上漲。最近平台突破不斷創出新高,而且連連拉升。請大家關注支持我,為我點贊!不然我老大位置不保
比亞迪
比亞迪你牛什麼牛,看我走勢你比得上嗎
大家好,我是長城汽車,連續8年保持全國SUV銷量前三、自主品牌SUV銷量第一。
基本面:公司是中國最大的SUV和皮卡製造企業之一。目前,旗下擁有哈弗、WEY、長城皮卡、歐拉四個品牌,並與寶馬合作,成立光束汽車有限公司,產品涵蓋SUV、轎車、皮卡三大品類,動力包括傳統動力、純電動以及插電混動,具備發動機、變速器等核心零部件的自主配套能力。我不僅銷量高,還自己做電池,已建成氫能技術中心,具備燃料電池汽車核心部件的測試、試制,以及整車集成與測試能力。上半年營收超359億元,凈利潤超11億元,毛利率達到14%,就說牛不牛。
技術面:最近走勢連創新高,漲停頗多,另外在於我的持續給力和國家的政策支持,我會繼續加油的,請大家關注支持我,為我點贊!我要做老大
長城汽車
你們兩個都讓讓,我長安還沒有說話呢。
大家好,我是長安汽車,研發實力位居中國汽車行業第一的國產汽車集團。
基本面:新能源方面,自主創新七合一系統總成,即第三代智能整車域控制器「長安智慧芯」性能提升70%,達行業領先水平。CS75PLUS榮獲2019國際CMF設計至尊金獎,榮獲2019年度中國智能汽車指數測評和中國汽車健康指數VOC/VOI板塊測評雙料冠軍。藍鯨NE平台化產品最高熱效率40%,多項指標行業領先,榮獲「中國心」十佳發動機稱號。公司為中國汽車行業第一陣營公司,與寧德時代將在智能網聯汽車等領域展開合作。上半年營業總收入327.82億元,凈利潤26.02億元,同比增長216.17%,不錯。
❺ 年終盤點| 這些車企在「寒冬」瑟瑟發抖,有的再也爬不起來
今年疫情當中,汽車是復甦最快的行業之一,整體銷量在下半年迎來明顯反彈,資本市場上更是紅旗飄飄,長城、長安、比亞迪等汽車龍頭股及產業鏈相關的股票在年內連創新高。不過,汽車大盤欣欣向榮的景象背後,「爆雷」事件也是頻頻出現,舉步維艱的企業不在少數。目前,汽車產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變革機遇,但對於一些車企,內困外患雙重作用下,2020年是它們的至暗時刻。
昔日王者成為「拖油瓶」
今年上汽大眾的銷量連續11個月同比下滑,據乘聯會數據顯示,1-11月上汽大眾累計售出1,347,985輛新車,同比下滑23.74%,跌幅遠超市場平均水平。
盡管目前上汽大眾仍位列車企銷量TOP10的前三,但在市場進入持續復甦增長的快車道,上汽大眾卻明顯失速,每個月的銷量匯報對上汽大眾都是一次打擊,值得注意的是,在9月、10月、11月三個月國內乘用車銷量整體大漲的情況下,上汽大眾仍然跌跌不休。
11月13日,經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裁決,東風裕隆汽車銷售有限公司正式進入破產重整程序。雖然東風汽車相關人士披露,此次破產清算的是東風裕隆銷售公司,目前納智捷還沒有要退出大陸市場,東風裕隆擁有製造基地、生產資質、土地等諸多資產。但2020年前九個月的銷量僅有77台,納智捷已經走向了末路,離退出大陸市場只是時間的問題。
以上只是例舉了近期發生的事件,而且只限於傳統車企,其實,造車新勢力也是爆雷不斷。粗略統計,今年出局的車企或品牌,大大小小加起來超過30個。總而言之,從整個行業來看,市場逐步向頭部企業集中,未來幾年,淘汰只會加速。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❻ 三大國有車企龍頭再聚首 160億成立中汽創智共造電動車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周菊?繼聯合出資打造T3出行後,三大國有車企龍頭的合作延伸至新能源汽車製造和銷售方面。啟信寶的信息顯示,6月2日,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一汽)、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長安汽車)、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東風汽車集團)、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兵裝集團,為長安汽車母公司),以及南京江寧經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共同出資成立了一家新公司——中汽創智科技有限公司,注冊資本160億元。
結合長安汽車1月曾發布的公告,業界認為這家公司很可能是此前各股東方籌劃成立的「T3科技平台」的落地公司,當時的信息顯示,一汽、東風、長安、兵裝集團以及南京江寧經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簡稱「江寧經開科技」)簽訂協議,共同發起設立T3科技平台公司,注冊資本160億元。無論是股東方,還是注冊資本,均與本次成立的中汽創智科技有限公司相同。
啟信寶尚未披露五位股東在新公司出資比例。此前關於「T3科技平台」的資料顯示,在總共160億元的投資中,一汽出資40億元、東風出資40億元、長安及兵裝集團共出資40億元,國企三大龍頭共出資120億元。另外南京江寧經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出資40億元。
中汽創智科技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為李豐軍,而李豐軍為一汽集團智能網聯開發院院長。信息顯示,此次成立的中汽創智科技有限公司的主營業務涉及新能源汽車生產及銷售,電池、電子元件的製造及銷售等。據此前對「T3科技平台」的介紹,該平台成立的目的主要是加強三家企業在智能新能源汽車技術等方面的聯合研發,以整合各方優質資源,降低研發成本。
新合資公司的成立,被認為是三大國有車企加強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合作的開端。隨著汽車「新四化」發展,新能源汽車成為車企至關重要的布局方向。但目前,三大央企在新能源汽車上的發展節奏較緩。在這種情況下,「抱團取暖」有望加強三者在新能源技術等方面的資源協同。
此次成立合資公司並不是三大國有車企第一次「牽手」。自2017年下半年開始,多次傳出三方合並傳言,但均被辟謠。不過與此同時,三者之間各種形式的合作陸續展開。
三大國有車企龍頭動靜最大的合作是共同出資組建T3出行及T3科技平台。2019年3月,一汽、東風、長安與騰訊、阿里、蘇寧等多方共同投資97.6億元成立T3出行,其中三大央企每家出資16億元,共計出資48億元,T3出行也因此被成為共享出行領域的「國家隊」。資料顯示,截至目前,T3出行的運營車輛已進入南京、武漢、重慶、杭州、長春、廣州六座城市,累計投入的新能源車輛超過15000輛。
而在此次新合資公司成立後,國企三大龍頭已經在合作中累計投入有望達到近170億元。另外,除以上合作,2020年1月,一汽集團旗下子公司與東風等公司成立一家合資公司——北京國創新能源汽車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業務范圍為投資管理、投資咨詢等。
一系列的合資動作表明,三大國有車企龍頭之間的合作逐步進入深水區。此前麥肯錫發布的報告顯示,如果一家車企在「新四化」領域全面投入,接下來的十年至少需要5000億元資金,這幾乎超出了所有「玩家」的承受范圍。在這種情況下,抱團模式或將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汽車行業,以降低總投入成本,並應對未來市場的挑戰,而一汽、東風與長安作為國有車企龍頭,它們之間的密集合作可被視為車企新發展模式的一個代表。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❼ 新能源汽車股票有哪些好股
一、寧德時代(300750):新能源車龍頭股。2月11日消息,寧德時代今年來漲幅下跌-16.1%,最新報489.99元,跌5.43%,成交額119.95億元。
為提升北汽新能源車型產品的市場綜合競爭力,寧德時代與北汽新能源成立聯合研發團隊,在新型動力電池包方面開展深入合作。
二、比亞迪(002594):新能源車龍頭股。2月11日收盤消息,比亞迪收盤於230.19元,跌4.14%。今年來漲幅下跌-17.73%,總市值為6701.16億元。
新能源車行業絕對龍頭,在國內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市場份額第一。
三、長安汽車:近5個交易日股價下跌0.85%,最高價為13.45元,總市值下跌了8.4億。
四、一汽解放:回顧近5個交易日,一汽解放有4天上漲。期間整體上漲2.06%,最高價為9.87元,最低價為9.42元,總成交量2969.15萬手。
五、中鼎股份:近5日中鼎股份股價下跌4.49%,總市值下跌了9.93億,當前市值為221.44億元。2022年股價下跌-12.04%。
【拓展資料】
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趨勢如何?
券商研報內容摘要如下:2022 年是電池結構創新實現全面應用元年。
1.2021 年以來各車企多款車型改版或新上CTP 電池包,憑借降本增效發揮對應車型價格優勢逐步擴大市場份額。
2.國內電池企業引領全球CTP 技術開發:2019 年以來寧德時代、比亞迪和蜂巢能源陸續公布了最近方案,將電芯直接集成至電池包,省去模組環節,有效將電池包空間利用率和能量密度提升20%~30%,同時儲備更加集成化的CTC 技術實現全球領先。
3.3.CTP技術通過降本增效對沖原材料價格上漲帶來的成本壓力,延續電池包平價趨勢。CTP 技術下電池包內模組結構件材料件顯著減少,直接降低電池包成本100 元/kwh。4.車企連續加快導入,滲透率放量拐點明顯:2021 年中國地區搭載CTP 技術電池包的滲透率為12.13%。從目前市場簽署的合作車型可以預計未來CTP 滲透率有望實現持續提升。
❽ 吉利,長城,比亞迪這三家,未來誰最有可能成為國產車的龍頭老大
吉利收購沃爾沃後穩扎穩打,不但把沃爾沃經營的有聲有色,還成功整合了對方資源。前幾年看不出什麼牛的地方,這兩年發力的勁兒已經很猛,過兩年的力道估計更猛。
長城能夠拿出哈弗H6這種神車中的神車,單靠低價高配置的性價比策略肯定是做到不到的。性能、質量還有影響,長城做到了很好的平衡,所以才能神得起來。
比亞迪在新能源方面下手早,有技術底蘊,有自己的關鍵技術。未來是新能源的天下,早早的布局讓比亞迪占盡便宜,也有可能一躍成為國產老大。
不過那時候我還認為,蔚來一定會倒閉,小鵬也就騙騙補貼,理想沒什麼未來……後來現實啪啪打臉,這些造車新勢力越來越猛,也讓我慢慢改變了看法。
未來的國產車老大,是有可能出自這些企業的。因為他們腦筋活,動作快,可以迅速的跟上市場的潮流,抓住消費者的心理。相比之下,傳統的車企動作比較慢,賣車的理念還停留在以前——像比亞迪漢產品力夠強吧?可是他就是做不到蔚來的級別。
所以如果這些老牌車企沒有跟上時代,思路沒有調整過來,完全有可能被後來者追上。遠的有蘋果,近的有特斯拉,都很很典型的例子。
❾ 有哪些國產新能源車企已經進軍海外汽車市場呢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在新能源汽車發展勢頭正旺的當下,自然吸引了眾多的外資企業。目前一些日韓企業已經掌握了非常成熟的三電技術,在中國市場運營的風生水起。而我國的一些新能源企業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雖然取得了不錯的銷量,但是嚴重缺乏產品競爭力。不過也有一些國產新能源企業已經意識到了威脅,開始主動開辟日韓市場了。那麼這些新能源企業有哪些,它們又有著怎樣的成就呢?
綜上來看,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逐漸成熟,各大新能源車企競爭力也在日益加強,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市場都取得了很好的銷量成績。比亞迪,寧德時代,北汽新能源等幾家企業更是作為我國新能源汽車品牌的代表成功的進入了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
本文為汽車觀察家原創,如有抄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運營人員:博洋)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❿ 國內外知名新能源汽車TBOX供應商有哪些廠家國內生產新能源汽車TBOX龍頭企業有哪些
國內TBOX供應商知名的有:智信通、微租車,都是北京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