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古代叫什麼國家

中國古代叫什麼國家

發布時間:2022-07-05 19:21:27

⑴ 中國的古稱有哪些

華夏、中華、中夏、諸華、神州等。
1、華夏
華夏也稱"夏"、"諸夏"。是中國古代周王朝的自稱 。在甲骨文中,"華"這個字的地位非常崇高聖潔,華夏是禮儀之邦,與外族胡人相對。
2、中華
中華China。中原華夏大地,古代華夏族多建都於黃河南北,以其在四方之中,因稱之為中華,是漢族最初興起的地方,後各朝疆土漸廣,凡所統轄,皆稱中華,古時對華夏族、漢族的稱謂。
3、中夏
釋義:1、指華夏;中國。2、指中原地區。3、夏季之中,指農歷五月。後亦指盛夏。4、即仲夏,夏季的第二個月,就是陰歷五月。
出自:《文選·班固》:"目中夏而布德,瞰四裔而抗棱。" 呂向 注:"中夏,中國。"
譯文:眼睛中原而廣布恩德,俯瞰四方而抗棱。「呂向註:」中國,中國。
4、諸華
由於周朝人自稱為華,所以周王朝分封的中原許多諸侯國,就稱作諸華。
出自:晉代杜預為《春秋左傳》作的注釋上說:"諸華,中國也。"
譯文:華夏,中國的。
5、神州
古時稱中國為"赤縣神州" ;後用"神州"做中國的別稱。
在《淮南子》中所列的九個州 中,其中位於東南方的神州即是中國 ,因為中國是位於一塊被大海所包圍的大陸的東南方。
先秦的華夏之域僅限於魯、晉、齊、鄭、蔡、衛等"王之支子母弟甥舅"諸國 及行周禮的宋、陳等中原諸國。漢代在先秦諸國的基礎上萌芽出後世漢族九州的概念 。
漢代以後的華夏之域與九州之域的地理范圍等同 ,其范圍相當於漢地,又有"東夏" 、"南夏" 、"西夏" 等詞稱呼漢地內的局部地區。
作為名山大川的四瀆五嶽五鎮也是在神州(漢地)的范圍之內 。

⑵ 中國的古稱是什麼

1.秦:由於秦朝開創了中國首次大統一,影響深遠,此後外國就開始稱中國為「秦」,或由「秦」的音譯演變而稱為「秦尼」、「秦尼斯坦」、「摩秦」、「馬秦尼」、「秦那斯坦」。現在,英語、印度的印地語、義大利語、伊朗的波斯語中對中國的稱呼,通常都認為是從「秦」的發音轉化而來的。
2.漢:漢代國勢強盛,多次派遣使臣出使海外。漢代以後,外國人便常用「漢」來稱呼中國。直至現在外國一般仍把中國文化稱為「漢學」,把研究中國文化的學者稱為「漢學家」。
3.唐:唐代時期中國國力強盛,從此外國便有稱中國為「唐」的習慣。也因此,老一輩華僑自稱「唐人」,稱中國為「唐土」,而把中國人在外國聚居的地方稱為「唐人街」。
4.契丹:由契丹族建立的強大的契丹國(又稱遼),在我國北方的影響很大,因此西方稱中國為契丹便開始流傳。現在俄語中對中國的稱呼即從契丹音轉變而來。
5.賽里斯:賽里斯即「絲國」之意。因外國人知道中國產絲,便以賽里斯稱呼中國。公元前在古希臘、羅馬等地學者的著作中,已出現賽里斯之名。
6.震旦:古代印度稱中國為震旦。究其原因,一種解釋為:「東方屬震,是日出之方,故雲震旦」;另一解釋為:「震」為「秦」的音譯轉變,「旦」,乃「斯坦」之意。
7.支那:在古代,印度、伊朗、希臘、羅馬等最早開始稱中國為支那,近代日本也稱中國為支那。一般認為支那是「秦」的音轉;也有人認為「支那」是「荊樂」一詞的音轉,「荊樂」是由於楚國音樂「荊樂」流傳國外而得名。

⑶ 中國以前叫什麼國家

第一個就是「赤縣神州」,是出現在《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其中提到戰國時,齊國有人說中國名曰赤縣神州,後來人們就稱中國為赤縣神州,但更多的時候是分開來用,或稱赤縣或稱神州.。

第二個就是「華」,引申為美麗而有色彩的意思,它有兩種說法,一是古代中原地區的人們自認為自己居住在衣冠整齊而華麗的文明之地,所以稱之為華,另一種說法是華含有赤色的意思,周朝人喜歡紅顏色,把紅色看作吉祥的象徵,所以稱之為華,還有一種說法是由我國古稱「華夏」簡略而來的。

第三種是「中華」,在秦朝以前華夏民族稱自己祖國為「中國」,清朝以後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因此又有中華民族的說法。

第四個是「華夏」,在商朝時期由於實行勤儉立國和劃分地域名的政策,政治與文化都比以前有所進步。

簡介

中國名稱的由來還與這個「中」字有很大的關系,這個中字有中正、中道、中不自亂等這些一是,剛好是古人所推崇的的意思。

漢朝開始以後,人們就經常把漢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稱之為「中國」,那時候的兄弟民族建立的王朝也自稱為「中國」,南北朝時期,南朝也稱為「中國」,所以在遼與北宋,金與南宋,彼此都自稱為「中國」,其實這體現了古代漢民族對自己文化的優越感,認為自己是中央之國。

⑷ 中國古代被稱為什麼

中國古代被稱為「華夏」、「中華」、「九州」、「諸夏」、「諸華」、「神州」等。

1、華夏。也稱「夏」或者是「諸夏」。是古代居住於中原地區的原住民的自稱,以區別四夷。

2、中華。古代華夏族多建都於黃河南北,以其在四方之中,因稱之為中華,是漢族最初興起的地方,後各朝疆土漸廣。

3、九州。又名神州,十二州,是中國漢族先民在先秦時期典籍《尚書·禹貢》中所記載的地域區劃。

(4)中國古代叫什麼國家擴展閱讀

中國,是以華夏文明為源泉、中華文化為基礎,並以漢族為主體民族的多民族國家,通用漢語、漢字,漢族與少數民族被統稱為「中華民族」,又自稱為炎黃子孫、龍的傳人。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距今約5000年前,以中原地區為中心開始出現聚落組織進而形成國家,後歷經多次民族交融和朝代更迭,直至形成多民族國家的大一統局面。

20世紀初辛亥革命後,君主政體退出歷史舞台,共和政體建立。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中國大陸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

中國疆域遼闊、民族眾多,先秦時期的華夏族在中原地區繁衍生息,到了漢代通過文化交融使漢族正式成型,奠定了中國主體民族的基礎。

後又通過與周邊民族的交融,逐步形成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局面,而人口也不斷攀升,宋代中國人口突破一億,清朝時期人口突破四億,到2005年中國人口已突破十三億。

中國文化淵遠流長、博大精深、絢爛多彩,是東亞文化圈的文化宗主國,在世界文化體系內佔有重要地位,由於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條件的差異,人文、經濟方面也各有特點。

傳統文化藝術形式有詩詞、戲曲、書法、國畫等,而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則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

⑸ 中國在古代叫什麼名字

1、華夏

華夏也稱「夏」、「諸夏」,又稱為「華」或「諸華」,是中國的別稱、漢民族的自稱。以區別四夷(東夷、南蠻、西戎、北狄),又稱「中華」。

華、夏兩字上古同音,本一字,相互通用,華即是夏。「中華」又稱「中夏」。

孔子視「夏」與「華」為同義詞。在甲骨文中,華這個字的地位非常崇高。大約從春秋時代起,我國古籍上開始將「華」與「夏」連用,合稱「華夏族」。

2、九州

大禹劃天下為九州,夏朝初年,夏啟(大禹的兒子,夏朝第一位王)令九州牧貢獻青銅,鑄造九鼎。先派人把各州的名山大川、形勝之地、奇異之物畫成圖冊,然後派精選出來的著名工匠,將這些畫仿刻於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徵一州。所刻圖形亦反映該州山川名勝之狀。

從此,九鼎象徵著九州,夏王亦順應「天命」,成為天下之共主。九州成為中國的代名詞,九鼎成了王權至高無上、國家統一昌盛的傳國寶器,唯有天子才能代代相傳。

3、中國

最早指西周京畿地區,後演變為黃河流域黃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區,中國以外則稱為四夷,所謂「天子有道,守在四夷」。中國是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國,四夷是居天地之偏者。

漢代始建蠻夷邱,並使漢字文化圈正式成型,南北朝建四夷館,明代四夷館,內分八館,曰:韃靼、女真、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緬甸。自近代的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作為東亞文化宗主的局勢逐步被打破了。

4、赤縣神州

中國古代典籍中所記載的夏、商、周時代的地域區劃,自戰國以來即成為古代中國大地的代稱九州。 古代中國人將全國劃分為九個區域,即所謂的「九州」。

根據《尚書·禹貢》的記載,九州分別是: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和雍州。而在周代時徐梁二州分別被並入青州與雍州,故而沒有徐州和梁州。

5、神州

中國古時有稱「神州」,神州是指出神仙的地方。大家注意神字的結構,左邊是示字,是上天垂象,告示天下之意。

右邊是中字中間加一橫,先撇開中間十字,那是個口字,此字含前後左右四維,加中間一橫分出上下即為六合,最後中間一豎通天徹地,一豎貫三才,也就是說能合於天地,中通人情者,方可成仙。由此也可看出,神仙於中國的關系十分重要。

閱讀全文

與中國古代叫什麼國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紅蠍咬人怎麼辦 瀏覽:658
在哪裡看中國乒乓球直播 瀏覽:77
印尼貢木是什麼檔次 瀏覽:593
義大利撒丁島綿羊是什麼品種 瀏覽:240
海南菠蘿蜜與越南菠蘿蜜哪個好吃 瀏覽:574
印度有哪些偉大的企業 瀏覽:814
印度國家哪個州最富 瀏覽:715
我是怎麼追到義大利 瀏覽:47
伊朗為什麼幫印度 瀏覽:894
印尼那邊的pt是什麼意思 瀏覽:862
哪裡能夠買到越南一年級書籍 瀏覽:400
中國在伊朗進口的石油有多少 瀏覽:408
江西宜春中國銀行在哪裡 瀏覽:920
伊朗招牌動作叫什麼 瀏覽:995
印度一頭老虎殺了多少人 瀏覽:119
中國銀行充話費怎麼老是在充值中 瀏覽:550
越南證券公司如何申請 瀏覽:116
印度為什麼會被英國人殖民 瀏覽:321
哪個電影網能看伊朗電影 瀏覽:172
29美元換印尼盾是多少 瀏覽: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