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自建國以來共發生過幾次戰爭,分別是那幾次
兩次,抗美援朝戰爭和對越自衛反擊戰。
1、抗美援朝戰爭
抗美援朝,又稱抗美援朝運動或抗美援朝戰爭,是20世紀50年代初爆發的朝鮮戰爭的一部分,僅指中國人民志願軍參戰的階段,也包括中國人民支援朝鮮人民抗擊美國侵略的群眾性運動。
1950年7月10日,「中國人民反對美國侵略台灣朝鮮運動委員會」成立,抗美援朝運動自此開始。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拉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得到了解放軍全軍和中國全國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配合。
1953年7月,雙方簽訂《朝鮮停戰協定》,從此抗美援朝勝利結束。1958年,志願軍全部撤回中國。10月25日為抗美援朝紀念日。
2、對越自衛反擊戰
對越自衛反擊戰,是指於1979年2~3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邊防部隊對在中越邊境挑釁和入侵的越南軍隊進行的自衛還擊作戰。越南在蘇聯的支持下,對中國採取敵對行為。
中國採取自衛措施,在短時間內佔領了越南北部20餘個重要城市和縣鎮,一個月之內宣布撤出越南。中國邊防部隊撤出越南之後,雙方都宣布戰爭的勝利。這場戰爭令中越兩國關系進一步惡化直至最低點。
20世紀80年代,兩國繼續軍事對抗,在羅家坪大山、法卡山、扣林山、老山、者陰山等地區又相繼爆發了邊界沖突,時間持續達十年。20世紀90年初,兩國關系逐步恢復正常,陸地邊界也最終劃定。
1979年2月17日,遵照中央軍委命令,中國邊防部隊對侵犯中國領土的越南軍隊進行自衛還擊作戰。3月16日全部撤回國內,完成作戰任務。
9月17日,中央軍委發布命令,授予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的52個英雄模範單位、79名解放軍指戰員和12名民兵以榮譽稱號。
通過十年中越邊境戰爭,維護了中國西南邊疆的穩定。對越南方面來說戰爭的影響是持久的,國力遭到了長期消耗和破壞,最終不得不改弦更張。
1979年,中國軍隊在撤退回國的過程中回收了此前援助越南的大量物資,並沿途摧毀了越北地區的軍事設施、公路、鐵路、礦山。
(1)中國歷經了哪些戰爭擴展閱讀:
1、抗美援朝戰爭的影響
抗美援朝戰爭開始以後,1950年11月15日,中財委在北京召開第二次全國財政會議,經中央同意,確定戰爭期間財政經濟的工作方針是國防第一,穩定市場第二,其他第三。
朝鮮停戰談判開始後,國內經濟建設准備工作得到進一步的突出和加強,1952年明確了「邊抗、邊穩、邊建」 的方針。
1950年國防費用占國家財政支出的比例達到41.1%,次年增至43.0%,為建國後的最高峰。直至1952年,經濟建設費才略微超過了國防費。
至1952年,全國工農業總產值達827.2億元,比 1949年增長77.5%,鋼產量135萬噸,居世界第18位,糧食產量3088億斤,居世界第一位。
抗美援朝對於中國恢復國民經濟和開展各項建設事業直接起到了保障的作用。為中國爭取到了相當長時期的和平建設的環境。
2、對越自衛反擊戰的影響
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戰,中國達到了預期的作戰目的,打亂了蘇聯一越南的戰略部署,摧毀了越南北部的工礦業,對於保護中國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以及東南亞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與穩定都有重要的意義。
越南經過這場戰爭後也變得疲憊不堪。通過十年的輪戰,解放軍培養了一批優秀的指揮人才,鍛煉了部隊的作戰能力。
戰爭中,中國佔領了大部分的邊界騎線點,將清末清政府和法國簽訂的邊界向前推進,控制了中越邊境地區廣大的戰略制高點,並在1999年通過中越陸地邊界條約予以確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對越自衛反擊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抗美援朝
⑵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發生過哪些戰爭 具體點的
朝鮮戰爭(1950年6月25日~1953年7月27日),是一場朝鮮與韓國兩個意識形態對立的政府之間的戰爭,同時美國、中國、蘇聯等18個國家也以不同程度地捲入這場戰爭。是在冷戰背景下的一場實際戰爭。戰爭於1950年6月25日朝鮮的第七警備旅向韓國的陸軍第十七團發動進攻開始(也有一說為韓國率先向朝鮮發動進攻),至1953年7月27日簽署《朝鮮半島軍事停戰協定》停止。但由於參戰雙方簽署的是停戰協議而非和平協議,因此從理論上來講,這場戰爭尚未結束。
幫助越南抗擊法國,主要是軍事顧問團。幫助越南抗擊美國。派了很多工程兵,據說還有一些炮兵和軍事顧問
中印沖突,擊潰印軍。
中蘇沖突,因珍寶島引發。
和南越的海戰
中越戰爭1979--1989戰爭初期一直打到河內城下達到自衛反擊的目的撤退。此後的十年裡只要是在邊境的老山法卡山等邊境進行一些軍點和山頭的反復爭奪。十年所有的軍區和只要的部隊都基本參戰,達到了恢復戰鬥技能的效果,提高了我軍的實戰能力 。
⑶ 中國在建國後對外發生過哪些戰爭
新中國成立後一共經歷了8次主要的對外戰爭,分別是:
抗美援朝戰爭:1950年---1958年 。抗美援朝戰爭是朝鮮戰爭的一部分,僅指中國人民志願軍參戰的階段。朝鮮戰爭原是朝鮮半島上的朝鮮和韓國之間的戰爭,分別支持朝鮮和韓國雙方的美國、蘇聯、中國等多個國家不同程度地都捲入了這場戰爭。
中印戰爭:1962年 。中印邊境戰爭是1962年6月或10月至11月間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印度在藏南邊境戰爭,在中國被普遍稱為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印度則稱之為瓦弄之戰(Battle of Walong)。
抗美援越戰爭: 1965年 。
中蘇珍寶島戰爭: 1969年 。珍寶島反蘇聯戰爭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邊防部隊在珍寶島擊退蘇聯軍隊入侵的戰斗。
中越西沙群島戰爭:1974年 。西沙海戰(中國稱為西沙群島自衛反擊戰,英文:Battle of the Xisha Islands),是1974年1月19日在中國南海西沙群島西部的永樂群島海域,中國人民解放軍與越南共和國(即越南南方阮文紹集團,簡稱:「南越」)軍隊發生的小規模海上作戰。
中越戰爭:1979―198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國官方稱為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或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在民間被習慣稱作對越自衛反擊戰,越南稱之為1979年北部邊界戰爭或越中邊界戰爭,國際上則又將其視為第三次印度支那戰爭的一部分),是指於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爆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以下簡稱中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以下簡稱越南)之間的戰爭。越南在蘇聯的支持下,對中國採取敵對行為。中國採取反制措施,在短時間內佔領了越南北部20餘個重要城市和縣鎮,一個月之內便宣布勝利,撤出了越南。越南在中方撤出之後,宣布越南取得了戰爭的勝利。這場戰爭令中越兩國關系進一步惡化直至最低點。進入八十年代後兩國繼續對抗,在羅家坪大山、法卡山、扣林山、老山、者陰山等地區又相繼爆發了邊界沖突,時間持續達十年。九十年代蘇聯解體後,兩國關系逐步恢復正常,陸地邊界也最終劃定。
⑷ 中國近代歷史上有哪幾次戰爭
. 中英鴉片戰爭(1840年6月-1842年8月)
這場戰爭所以被稱為鴉片戰爭,主要是其起因是由於中國實行禁絕鴉片的政策,並委派林則除為欽差大臣去廣東執行禁煙使命。利益受到損害的英國人開始叫囂戰爭,1840年2月,派出了一支僅有4000人的遠征軍,後雖兵力不斷增加,最多時也僅有20000人。這樣一支「遠征軍」遠涉重洋在完全沒有後方(盡管當時印度是其殖民地)的情況下,想征服一個擁有幾億人口常備軍80萬的國家,幾乎是一種海盜式的投機行為。然而在經歷了所謂的康乾盛世之後的清政府其腐敗程度已不足形容,戰爭開始的時候,朝廷內從皇帝到大臣,幾乎沒人能說清英國在世界上的位置,當然也就無法制定出相應的策略應付這樣一種侵略。面對著擁有堅船利炮的英軍連克廈門、定海、鎮海,繼而又攻陷寧波,外強中乾的道光皇帝在和戰之間幾經搖擺後,終於選擇投降,1942年8月29日,清政府在英國炮艦的威逼下,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
鴉片戰爭打破了清政府閉關自鎖的國策,自此列強紛至沓來,開始了一百多年內憂外患戰亂頻扔的歷史;同時也打破了中國人長期以來自以為尊的心態,在極度的自尊遭打擊後而變為極度的自卑,從而在當時中國人心中談洋色變。
這場戰爭中值得關注的是林則除通過號召和組織民眾,成功地抵禦了英軍的進攻,另外三元里人民自發組織抗英戰斗,給英軍以沉重打擊。由此可以看出人民蘊藏的反抗侵略的無窮力量。
2.中日甲午戰爭(1894年8月-1895年4月)
中日甲午戰爭的起因是朝鮮。1894年(按中國干支紀年為甲午年)春,朝鮮爆發東學黨農民起義,朝鮮政府請求清政府派兵協助鎮壓,清政府派出了一支2500人的軍隊進駐牙山,根據《中日天津條約》規定(……朝鮮國若有變亂重大事件,中、日兩國或一國要派兵,應先互行文知照……)知照了日本外務省,而意圖吞並朝鮮的日本政府立即派兵入朝,並占據了漢城附近的軍事要地。而此時朝鮮政府與東學黨人達成協議,雙方已休戰,朝鮮政府要求中日兩國軍隊撤回國內。清軍准備撤兵的同時清政府要求日本軍隊撤離朝鮮,然而心懷鬼胎的日本政府不僅不撤兵反而增兵朝鮮,並於7月23日攻佔朝鮮王宮,拘禁國王李熙,成立以李應為首的傀儡政府。7月25日,日本軍隊假借朝鮮政府「授權」,驅逐中國軍隊,開始向中國軍隊進攻。8月1日,中國向日本宣戰,甲午戰爭開始。
電影《甲午風雲》所描繪的海戰是甲午戰爭開始不久的一次中日海軍力量的對抗,事實上此時的日本海軍力量並不比中國北洋水師具有明顯的優勢,雖重創北洋水師,卻未能實現「聚殲清艦於黃海」的計劃。而至二戰時,日本海軍力量獲得了巨大的發展,幾乎與美海軍不相上下。
在經歷了海上陸上的幾場戰役失敗後,清政府中主降派戰據上風,於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有名的人物再次出場,與伊藤博文簽署了《馬關條約》,遼東半島、台灣全鳥、澎湖列鳥被割讓;戰爭賠款達2億兩白銀;並要求中國政府不得懲治間諜和漢奸……前面所提日本海軍的發展難道不是用這2億兩白銀中的一部分養壯的嗎?
這場戰爭對中國的影響是巨大的,開始了半個世紀中日兩國侵略與反侵略的糾纏。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前,與中國相似也遭受了西方列強侵略,然而經過明治維新,這個從苦難中發展起來的民族卻把這種苦難轉移給其他國家,尤以朝鮮、中國為甚。由於巨額的戰爭賠款,其綜合國力及軍事實力迅速發展起來,並繼西方列強之後,在進入二十世紀,成為侵略中國的主要國家。1905年在中國東三省,與俄國為強佔中國領土發生戰爭;1931年發動九一八事變,強占東北三省;1932年發動一二八上海戰爭;1937年7月7日開始全面的侵華戰爭,已使中華民族反抗外國侵略達到高潮。
反向思考一下:如果中國在甲午戰爭中勝利,其後的歷史會是怎樣的呢?
3.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日)
這其實算不上一次完全意義的戰爭,只是在某個時間某個點上,一次偶然的事件引發了歷史的變革,在這之後的不久,延續了兩千多年的皇帝退出了歷史舞台。從秦始皇贏政開始到清宣統溥儀止,無論朝代更替,無論外臣宦官專權,皇帝始終是封建政體的主要組成。然而在那一刻由一群下級軍官發動的一場規模不大的戰斗,卻為推翻帝制吹響了號角。這既是清王朝腐朽沒落到極限,也是孫中山數十年致力革命的必然結果。這之後雖有人費盡心機恢復帝制,只不過曇花一現,成為歷史的笑柄。
4.南昌起義(1927年8月1日)、秋收起義(1927年9月9日)
所以不將蔣介石的北伐戰爭列出,是因為在國民黨與共產黨分裂以後北伐戰爭成為新興軍閥與舊軍閥的一場內戰。蔣介石雖在北伐戰爭後形式上統一了中國,但黨內汪精衛分庭抗禮,國內派系林立,張學良盤踞東北;閻錫山坐鎮山西;西北馮玉祥、桂系李白黃;更小的有粵系、滇系……一個四分五裂的中國卻維系著表面上的統一,也繼續著內戰不斷的傳統。
然而南昌起義與秋收起義的領導者不是過去的農民或者小資產階級,而是中國共產黨。
有時候真的很難想像,兩支起義失敗後的只有數千人的隊伍,22年後奪取政權。這其中的曲折、艱苦、磨難、犧牲是何其巨大。如果沒有堅定的信念,沒有堅韌的意志,如何能在這樣的斗爭中堅持下來。
5.抗日戰爭(1937年-1945年8月)
開始的時間真的沒法定出,不是1937年7月,也不是1931年9月,更不是1894年7月,日本從它開始變得強大就始終不忘侵略中國,即使當權者定出不抵抗政策,蘊藏於民眾之中的抗日情緒卻愈來愈烈,終成燎原之勢。從台灣「願人人戰死而失台,決不願拱手而讓台」到東北的抗日民主聯軍,從一二八上海第十九路軍到七七事變的第29軍,從堅持敵後的共產黨八路軍到下面戰場上浴血的國民黨軍隊,中國與日本半個多世紀的侵略與反侵略的對抗,終以中國的全勝而結束。這場戰爭的勝利也宣布中國人民歷經百年的反帝斗爭的全勝。
可以想像1945年8月中旬的那個夜晚,中國四萬萬五千萬同胞的徹夜狂歡,歌聲、笑聲、哭聲、鞭炮聲交織在一起,渲泄著一種情緒,一種被壓抑了一百年的情緒。
⑸ 中國歷史發生過幾次戰爭
《中國軍事史》所集《歷代戰爭年表》,起自公元前26世紀傳說中的神農時代,止於公元1911年清王朝的滅亡。據《年表》統計,在大約4500年的漫長歲月中,我國有文字記載的戰爭共3791次:
傳說中的五帝時代(公元前26世紀至前22世紀)5次
夏、商、西周時代(公元前22世紀至前770年)38次
春秋時代(公元前769年至前476年)384次
戰國時代(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230次
秦代(公元前220年至前207年)9次
西漢時代(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4年)124次
東漢時代(公元25~220年)278次
三國時代(公元220~265年)71次
西晉時代(公元265~316年)84次
東晉時代(公元317~420年)272次
南北朝時代(公元421~580年)178次
隋代(公元581~617年)88次
唐代(公元618~906年)192次
五代十國時代(公元907~959年)73次
北宋、遼、金、西夏時代(公元960~1127年)256次
南宋、金、蒙時代(公元1127~1279年)295次
元代(公元1280~1368年)208次
明代(公元1368~1643年)579次
清代(公元1644~1911年)427次
人類的歷史其實就是戰爭的歷史。中華民族自炎黃以來至今4500年,期間發生過無數戰爭,其原因有:利益的爭奪,階級的矛盾,領土的擴張,個人慾望等等,根本原因是社會歷史發展規律的作用。古代的戰爭雖然帶來經濟的損耗,人員的傷亡,但也促進了民族的融合,階級的更替,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以及政治文化的發展。
⑹ 從中華民國到現在歷經了哪些戰爭
1、抗日戰爭
抗日戰爭(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簡稱抗戰,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
2、解放戰爭
解放戰爭,亦稱「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國民黨方面稱為「動員戡亂」,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推翻國民黨統治、解放全中國而進行的戰爭。是一場事關中國前途命運的決戰。
3、對越自衛反擊戰
對越自衛反擊戰(國際稱「中越戰爭」,越南稱「反中國擴張主義戰爭」),指1979年2月17日—3月16日期間在中國和越南之間的戰爭。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短時間內佔領了越南北部20餘個重要城市和縣鎮,一個月之內便宣稱取得勝利。隨後解放軍開始對越南北部的基礎設施進行系統毀滅後撤出越南。
4、抗美援朝
抗美援朝,又稱抗美援朝運動或抗美援朝戰爭,是20世紀50年代初爆發的朝鮮戰爭的一部分,僅指中國人民志願軍參戰的階段,也包括中國人民支援朝鮮人民抗擊美國侵略的群眾性運動。
5、西藏平叛
1959~1961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駐西藏部隊平息西藏地方上層反動集團發動武裝叛亂的作戰。
⑺ 中國經歷了那些戰爭
鴉片戰爭1840-1842《中英南京條約》《中英虎門條約》《中法黃埔條約》《中美望廈條約》:2100萬賠款,割香港島,五口通商,協定關稅,片面最惠國待遇,開設租界,治外法權,領事裁判權,傳教權(法國)。中國社會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1860《天津條約》(中國與英法美俄)《北京條約》(中國與英法):十口通商,內河航行權,內地傳教權,公使駐京,設領事館,200萬賠款;增開天津通商口岸,割九龍司,800萬賠款。給中華民族帶來深重災難
中法戰爭1884-1885《中法新約》:承認越南為保護國,西南開通商口岸。中國西南門戶被打開
甲午中日戰爭《中日馬關條約》:割遼東、台灣、澎湖,賠款2億兩,四口通商,開設工廠。大大加深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894-1895《辛丑條約》(中國與11國):撤除大沽口炮台,駐兵北京至山海關鐵路,駐兵使館區東交民巷,賠款4.5億兩加上39年中利息總數10億兩,清政府保證嚴禁中國人民結社反帝活動。使中國社會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日本侵華戰爭1931-1945。中國同胞經過了14年艱苦奮戰,終於取得了這場全民族抗日戰爭的勝利!新中國成立後,經歷了抗美援朝戰爭、中印反擊戰、抗美援越戰爭、中蘇珍寶島反擊戰、中越邊境反擊戰等。在海上與南越發生了西沙之戰,我們奪回了西沙的控制權,後來與越共又發生了南沙之戰,我們打完了就撤沒有佔領,所以在南沙我們只有不多幾個島礁。
⑻ 我國經歷過哪些戰爭
第一次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國民革命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朝鮮戰爭、對越作戰等等。
⑼ 新中國成立後打了哪些戰爭
1、抗美援朝戰爭
1950年10月至1951年6月,志願軍實行以運動戰為主與部分陣地戰、游擊戰相結合的方針,幫助朝鮮人民軍轉入戰略反攻,連續進行5次大規模戰役,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從鴨綠江邊打回三八線。
1951年7月至1953年7月,志願軍採取「持久作戰、積極防禦」的作戰方針,作戰與談判緊密配合,以陣地戰為主要作戰形式,創造性地解決物資運輸補給和堅守防禦問題,越戰越強,越戰越主動,終於迫使美國簽訂停戰協定,勝利實現了朝鮮停戰。
⑽ 中國近代史所經歷的戰爭有哪些
中國近現代史從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開始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結束。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是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br> <br>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年6月~1842年8月。<br> <br>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年10月~1860年10月。<br> <br>中法戰爭:1883年12月~1885年4月。<br> <br>中日甲午戰爭:1894年7月末~1895年4月。<br> <br>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00年。<br> <br>北伐戰爭:1926年7月~1928年12月。<br> <br>土地革命戰爭:1927年8月~1937年7月。<br> <br>抗日戰爭:1937年7月~1945年9月。<br> <br>解放戰爭:1945年8月至1950年6月。<br> <br>還有在中國土地發生的日俄戰爭,有這戰爭實質而沒有冠以戰爭知名的太平天國運動、辛亥革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