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近現代詩歌流派有哪些

中國近現代詩歌流派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7-06 23:52:39

A. 中國現代詩歌有哪些流派及代表人物

初期白話詩派 1917年,胡適、陳獨秀、錢玄同、劉半農等人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對新詩進行了理論上的探討。2月,胡適在《新青年》上發表了白話詩八首。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1號,推出胡適、劉半農、沈尹默三人的白話新詩,被稱為「現代新詩的第一次出現」。其後,周作人、康白情、俞平伯、劉大白、朱自清等人競相嘗試,李大釗、魯迅、陳獨秀也寫新詩,形成了體現文學革命最初實績的「五四」新詩運動。他們因在否定舊詩、探索新詩、致力於詩的自由化、白話化方面顯出共同的有意的努力,且在詩歌風格方面有一致之處,我們將其稱為初期白話詩派。代表作有:《嘗試集》(胡適)、《冬夜》(俞平伯)、《教我如何不想她》(劉半農)、《賣布謠》《田主來》(劉大白)、《三弦》《月夜》(沈尹默)、《草兒在前》《別少年中國》《鴨綠江以東》(康白情)、《小河》(周作人)初期浪漫主義詩派 以郭沫若為代表的創造社(1921年7月成立於日本)諸詩人組成的新詩派別,他們用磅礴的氣勢、創造的精神、心靈的激情和羅曼諦克的宣洩開了一代詩風。代表:郭沫若、田漢、成仿吾、鄭伯奇、王獨清、穆木天、馮乃超(後三者後來融進了現代主義詩潮)。作品以郭沫若的《女神》最為出名。「為人生」詩派 1921年成立的文學研究會,是二十年代陣營最強影響極大的文學社團,其主要成員朱自清、葉紹鈞、劉延陵、俞平伯等緊接著在上海成立了現代文壇上第一個新詩社團——中國新詩社,並於次年1月創辦了第一個新詩專刊《詩》。文學研究會的詩人以「為人生」為核心的詩歌價值觀念,因此常被稱為「人生派」或「為人生」 派。主要代表作:詩集《蹤跡》(朱自清)、《歌者》《永在的真實》(徐玉諾)、詩集《春水》《繁星》(冰心)。 「湖畔」詩派 1922年3月,馮雪峰、應修人、潘漠華、汪靜之等在杭州西子湖畔組成了湖畔詩社。其後,又有魏金枝、謝旦如(譫如)、樓建南(適夷)等人加入,形成了湖畔詩派。他們的作品以抒情短詩為主,表現了對愛情的憧憬和對自然的嚮往。代表作:《妹妹你是水》(應修人)、《伊的眼》(汪靜之)、《落花》(馮雪峰)、《月夜》(潘漠華)。 新格律詩派 1923年,胡適、徐志摩、聞一多、梁實秋、陳源等人發起成立新月社,開始是個俱樂部性質的團體,其後,因提倡現代格律待而成為在詩壇上有影響的社團。1925年,聞一多回國,徐志摩接編《晨報副刊》,並於1926年4月1日創辦《詩刊》,積極提倡現代格律詩,團結了一大批新詩人,如劉夢葦、朱湘、饒孟侃、林徽音、於庚虞、蹇先艾等人,形成了新月詩派。其提出了「理性節制情感」的美學原則,提倡新詩的格律化,主張詩的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
代表作:《死水》(聞一多)、《示嫻》(劉夢葦)、《采蓮曲》(朱湘)、《再別康橋》(徐志摩)。
象徵主義詩派 象徵主義詩潮興起於19世紀80年代的法國。其主張:「詩不是為了說明,詩是值得表現的」,表現的題材領域是生、死、病、殘、夢、幻、愛、欲,追求的風格是「幽深、晦澀和含蓄」,即「從意象的聯結、企圖完成詩的使命」。中國象徵詩派的開創者是李金發。代表作《棄婦》。另外還有王獨清、穆木天、馮乃超。
現代詩派 現代詩派是新月派與象徵派的合流。其代表是:戴望舒、施蜇存、卞之琳、何其芳、李廣田、曹葆華、番草、廢名、侯汝華、金克木、李白鳳、林庚、玲君、路易士、吳奔星、辛笛、徐遲、孫毓棠、南星等。代表作:《雨巷》《我用我殘損的手掌》(戴望舒)、《預言》(何其芳)、《斷章》(卞之琳)、《鄉愁》(李廣田)。其中卞之琳、何其芳、李廣田被稱作「漢園三詩人」。
中國詩歌會詩派 此派因詩歌團體而得名。中國詩歌會是左翼作家聯盟領導的革命詩歌團體,1932年9月成立於上海,發起人有穆木天、任均、楊騷、蒲風等。1933年2月創辦機關刊物《新詩歌》。「捉住現實」是其宗旨。這一流派的詩人還有王亞平、溫流、關露、石靈、田間、柳倩、林林、袁勃、雷石榆、竇隱夫等。代表作:《動盪的故鄉》《六月流火》(蒲風)。
七月詩派 由《七月》雜志(1937年9月創刊於上海)得名,指活躍於胡風主編的《七月》、《希望》等雜志以及《七月》叢書的詩人群,主要有魯藜、綠原、冀汸、阿壠、曾卓、蘆甸、孫鈿、方然、牛漢、天藍、彭燕郊、鄒荻帆、庄涌、杜谷、賀敬之、胡征、化鐵、艾青、田間等人。代表作:《為祖國而歌》(胡風)、《我愛這土地》(艾青)、《給戰斗者》(田間)、《纖夫》(阿壠)等。
晉察冀詩派 因地區而得名。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山西、察哈爾、河北、熱河、遼寧五省交界地區建立晉察冀抗日根據地。1938年末,「抗戰文藝工作團」、延安抗日軍政大學畢業學員和西北戰地服務團先後從延安到這里。西戰團田間、邵子南、史輪、曼晴、方冰等到人的戰地社於1939年1月創辦了詩刊《詩建設》,抗大學員丹輝等人成立了「鐵流社」,1939年3月創辦了詩刊《詩戰線》。以戰地社和鐵流社為中心,形成了晉察冀詩派。41年7月3日,成立了晉察冀詩會,田間任主席,邵子南、魏巍、陳輝為執委。會員有沙可夫、楊朔、方冰、王煒等30於人。
九葉詩派 四十年代的現代詩派。這個流派主要成員有九位(辛笛、陳敬容、唐祈、唐是、穆旦、杜運燮、袁可嘉、鄭敏、杭約赫),他們以《詩創造》和《中國新詩》為中心形成一個以現代主義為特色的詩派,1981年,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這九位詩人的選集《九葉集》,
此後,人們便稱他們為「九葉詩派」。代表作《布穀》(辛笛)、《冬日黃昏橋上》(陳敬容)、《挖煤工人》(唐祈)、《噩夢》(杭約赫)、《春天》(鄭敏)。
民歌敘事體詩潮 四十年代,解放區出現了一批民歌體長篇敘事詩。有李季的《王貴與李香香》、阮章競《漳河水》和《圈套》、張志民的《王九訴苦》、《死不著》和《野女兒》、田間的《趕車傳》、李冰的《趙巧兒》等。這些詩篇的出現,表現了延安整風後形成的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的文學思潮。

B. 中國現代知名作家流派(小說、詩歌)有哪些

中國現代文學的流派主要有:
海派,代表作家有穆時英、施蟄存等,作品多反映半殖民地商業化大都市如上海的生活;
新海派,代表作家張愛玲,有意與時代主流拉開距離,主要反映作家自己對社會生活的獨特感受,既有現代、先鋒,又通俗,雅俗共賞,可讀性強。
京派,代表作家老舍、沈從文,注重人性主題,主張文學的獨立和藝術性。
現代派(得名於30年代初的《現代》雜志表現幻滅中的追求、對現實的理性批判意識和孤獨寂寞的心態,追求語言質朴、形式自由舒展,代表人物戴望舒);
七月詩派,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的詩歌流派,主張主客觀統一、個人與歷史融合,形式為自由體詩,其中政治抒情詩成就較高,代表人物艾青、田間、魯藜等;
七月派小說,抗戰時期國統區小說流派,代表人物路翎、邱東平等,因多數作品編入七月文叢而得名;
荷花澱派,代表作家孫犁,風格干凈清新,主要寫解放區、根據地人民的精神面貌;
山葯蛋派,代表作家趙樹理,作品有晉東南一帶的鄉土特色和風情;
20年代文壇有:
文學研究會(主張為人生而藝術的現實主義流派,代表人物周作人、沈雁冰、王統照等);
創造社(初期主張為藝術兒藝術的浪漫主義流派,代表人物郁達夫);
新月派(詩歌流派,提倡新格律詩,代表人物聞一多、徐志摩);
語絲派(散文流派,文章多針砭時弊、言辭鋒利主要成就是短小犀利的雜感,代表人物魯迅、周作人、林語堂等);
隨感錄作家群,隨感錄專欄雜文創作,代表人物李大釗、陳獨秀等;
鴛鴦蝴蝶派,代表作家張恨水、劉雲若等,通俗小說,反映半封建半殖民地背景下都市男女愛恨糾葛;
問題小說,代表人物冰心、王統照;
自敘傳小說,現代抒情小說流派,代表人物郁達夫;
小詩體,詩歌流派,多寫即興式的短詩,抒寫詩人剎那間的感興,代表人物冰心、宗白華;
湖畔派(純真熱情的愛情詩流派);
言志派(提倡以自我為中心,集合敘事說理抒情於一體的言志散文,追求閑適、澀味和簡單味,代表人物周作人、俞平伯、鍾敬文等);
現代評論派(成員多為歐美海歸自由主義作家,受西洋文學影響較大,代表人物徐志摩、陳西瀅、吳稚暉等)
象徵派(詩歌流派,受法國象徵主義詩歌影響,提倡重象徵和暗示的純詩,代表人物李金發等);
此外還有:
黑幕派,是近代小說流派,題材涉及社會各界人物事件,雖然上承明清譴責小說余緒,但是寫法上赤裸裸地描繪閑適,專揭隱私、潑污水、進行人身攻擊兒沒落。
戰國策派,1940前後出現在國統區的文藝派別,提倡歷史重演說,鼓吹強權政治,主張以「恐怖、狂歡、虔誠」為三大母題,代表人物陳銓。
希望採納

C. 現代詩歌中,有哪些流派代表詩人有哪些艾青、戴望舒有哪些詩歌

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 》《北風》、《大堰河》(1939)《火把》(1941)《向太陽》(1947)《黎明的通知》《寶石的紅星》《春天》《我愛這片土地》《海岬上》《春天》《歸來的歌》《彩色的詩》《域外集》《雪蓮》《魚化石》等 戴望舒:《古神祠前》、《雨巷》、《望舒草》、《秋葉思》、《白蝴蝶》、《遊子謠》、《流浪人的夜歌》、《在天晴了的時候》、《憂郁》、《致螢火》等。這些是他的詩歌作品,不是作品集哈。

流派方面:嘗試派 1917年2月《新青年》刊出胡適的《白話詩八首》,它是新詩最初的嘗試之作。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1號推出胡適、劉半農、沈尹默三人的白話新詩,被稱為 「現代新詩的第一次出現」。俞平伯、康白情等人也發表了白話新詩。胡適在1920年3月出版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嘗試集》,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個人新詩集。此後,更多的詩人開始嘗試白話詩的創作,現代新詩的詩體範式開始形成。 代表作家:胡適 沈尹默 俞平伯 康白情 劉半農 劉大白 新格律詩派 新月派1923年,胡適、徐志摩、聞一多、梁實秋、陳源等人發起成立新月社,開始是個俱樂部性質的團體,共後,因提倡現代格律待而成為在詩壇上有影響的社團。1925年,聞一多回國,徐志摩接編《晨報副刊》,並於1926年4月1日創辦《詩刊》,團結了一大批後期"新月派"的新詩人。新月派是中國新詩史上活動時間長並在創作中取得了較高成就的詩派。新月派提出了「理性節制情感」的美學原則,提倡格律詩,主張詩歌的色彩美和意境美,講究文辭修飾,追求煉字煉意,其鮮明的藝術綱領和系統理論對中國新詩的發展進程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詩人。 代表作家:徐志摩 孫大雨 饒孟侃 林徽因 於賡虞 劉夢葦 聞一多 朱湘 邵洵美 卞之琳 方令孺 方瑋德 陳夢家 早期象徵詩派以李金發為代表的早期象徵詩派出現於20世紀20年代中期,他的作品主要出現在1925到1928這4年間。中國的象徵詩派創作理論和實踐受法國象徵主義詩歌的影響,注重自我心靈的藝術表現,摒棄客觀性,偏愛主觀性,強調詩的意向暗示性功能和神秘性,追求觀念聯絡的奇特,通過多義的、但卻是強有力的象徵來暗示思想。這一詩派對後來的20世紀30年代現代派詩歌產生了直接的影響。 代表作家:李金發 穆木天 王獨清 馮乃超 七月派由《七月》雜志得名,指在《七月》、《希望》等雜志以及《七月》叢書的出發表作品的詩人群。《七月》雜志於1937年9月在上海創刊,主編是胡風。詩人陣容強大、思想傾向鮮明,有已經成名的詩人如艾青、田間等,而更多的則是剛剛走上詩壇的青年詩人。在他們的作品中,政治抒情詩佔有較大比重,多著重對重壓之下的生命、死亡與背叛等主題的思考。 代表作家:艾青 胡風 田間 彭燕郊 牛漢 魯藜 綠原 阿壠 曾卓 杜谷 鄒荻帆 現代派新現代主義1953年紀弦創辦了《現代詩》季刊,二月創刊號問世。參加《現代詩》季刊的還有楊喚、林泠、元思、羊令野、鄭愁予等。1956年紀弦號召詩壇同仁,組成現代派,提倡新現代主義,掀起新詩的再革命運動,即所謂的現代派的「自由詩運動」及「現代詩運動」。現代派詩人也可能說是20世紀30年代"現代派"的延續,所以也稱為新現代主義。《現代詩》季刊的創辦也被認為是台灣現代詩歌的起端。 代表作家:紀弦 楊喚 林泠 羊令野 鄭愁予 朦朧派 今天派(包括白洋淀詩群):20 世紀70年代末期中國詩壇出現了大批的優秀青年詩人。他們對當代詩歌傳統規范進行挑戰,先後大量發表了當時無法讓「正規」詩壇接受的充滿新風格的詩。他們詩歌來反思人的本質問題,通過一系列瑣碎的意象來含蓄地表達出對社會的不滿與鄙棄,開拓了現代意象詩的新天地,新空間。他們由地下秘密寫作、交流轉入公開寫作和集會活動。早期的朦朧派詩人有食指和黃翔等,1978年12月北島、芒克等創辦了民刊《今天》,推出了一批當時的優秀詩人的作品,如北島、楊煉、顧城、江河、舒婷、芒克、江河、嚴力等。因為1985年11月出版的《朦朧詩選》收集了這些詩人的作品,所以一般人將他們稱為朦朧詩人,又因為大部分朦朧詩人都在《今天》上發表過作品,朦朧派也往往被稱為今天派。白洋淀是當年離北京較近的河北知青點,聚集了大批高官子弟,他們因家庭的優勢容易接觸西方的前沿作品,因此而產生了白洋淀詩群。白洋淀詩群代表詩人有芒克、多多、根子等。 代表作家:北島 楊煉 多多 舒婷 芒克 顧城 食指 黃翔 江河 梁小斌 嚴力 王小妮 林莽 方含 田曉青 啞默 傅天琳 新邊塞詩派詩歌八十年代昌耀等以《綠風》詩刊為平台形成「新邊塞」詩派,以詠唱西部為主。 代表作家:昌耀 大學生詩派指20世紀80年代在中國各大學興起的前所未有的詩潮,共有4個梯隊的具有強大創作力量的大學生詩歌創作隊伍。第一梯隊是77、78級大學生詩人,如葉延濱、王小妮、王家新、韓東、丁當等;第二梯隊是79、80級大學生詩人,如宋琳、於堅、簡寧、翟永明、林雪、小君、王寅、陳東東、陸憶敏、駱一禾、海子、普珉、西川等;第三梯隊是 81、82、83大學生詩人,如江堤、臧棣、黃燦然、張棗、李元勝等;第四梯隊是84、85、86大學生詩人,如小海、伊沙、中島、徐江、候馬、桑克、戈麥等。而他們的詩歌報刊分為三種。第一種是跨校組織的大型社團創辦的詩歌報刊:如黑龍江省大學生詩歌聯合會1984年創辦的《大學生詩壇》,重慶近二十家大學生詩社文學社1985年3月聯合創辦的《大學生詩報》,《這一代》(1979),《中國當代詩歌》(1986),《我們》(1980),《現代詩報》 (1985),《南十字星》(1985)等。第二種是各大學詩社、文學社創辦的社刊:如遼寧師范學院1979年創辦的《新葉》文學叢刊,徐敬亞、王小妮、呂貴品等主編的《赤子心》詩刊和《紅葉》,宋琳、張小波、於奎潮等主編的社刊《夏雨島》,於堅主編的《銀杏》《高原詩集》等幾十種。第三種是大學生校園詩人自辦的詩歌報刊:如蘭州大學中文系學生封新成等1982年創辦的《迴音壁詩刊》及1984年創辦的《同代詩刊》,上海師范大學中文系80級學生王寅、陳東東、陸憶敏1982年創辦的《作品1號》,北大中文系83級學生臧棣主編的《啟明星》文學叢刊,四川南充師范學院學生萬夏、李雪明、朱智勇創辦的《彩虹》詩刊以及李亞偉、胡玉創辦的《剎那》詩刊,萬夏、李亞偉、胡玉等創辦的《金盾》詩刊等幾十種。 代表作家:葉延濱 王小妮 王家新 韓東 丁當 宋琳 於堅 簡寧 翟永明 林雪 小君 王寅 陳東東 陸憶敏 駱一禾 海子 普珉 西川 江堤 臧棣 黃燦然 張棗 李元勝 小海 伊沙 中島 徐江 侯馬 桑克 戈麥 萬夏 李亞偉 鄭單衣 楊克 南野 祝鳳鳴 岩鷹 葉舟 唐欣

D. 中國現代詩歌發展史上最著名的詩歌流派有哪些

新月派:現代新詩史上一個重要的詩歌流派,受泰戈爾《新月集》影響.該詩派大體上以1927年為界分為前後兩個時期。主要成員有聞一多、徐志摩、朱湘、饒孟侃、孫大雨、劉夢葦等。新加入成員有陳夢家、方瑋德、卞之琳等

E. 中國現代詩歌四大流派是哪些

初期白話詩派 1917年,胡適、陳獨秀、錢玄同、劉半農等人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對新詩進行了理論上的探討。2月,胡適在《新青年》上發表了白話詩八首。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1號,推出胡適、劉半農、沈尹默三人的白話新詩,被稱為「現代新詩的第一次出現」。其後,周作人、康白情、俞平伯、劉大白、朱自清等人競相嘗試,李大釗、魯迅、陳獨秀也寫新詩,形成了體現文學革命最初實績的「五四」新詩運動。他們因在否定舊詩、探索新詩、致力於詩的自由化、白話化方面顯出共同的有意的努力,且在詩歌風格方面有一致之處,我們將其稱為初期白話詩派。代表作有:《嘗試集》(胡適)、《冬夜》(俞平伯)、《教我如何不想她》(劉半農)、《賣布謠》《田主來》(劉大白)、《三弦》《月夜》(沈尹默)、《草兒在前》《別少年中國》《鴨綠江以東》(康白情)、《小河》(周作人)

初期浪漫主義詩派 以郭沫若為代表的創造社(1921年7月成立於日本)諸詩人組成的新詩派別,他們用磅礴的氣勢、創造的精神、心靈的激情和羅曼諦克的宣洩開了一代詩風。代表:郭沫若、田漢、成仿吾、鄭伯奇、王獨清、穆木天、馮乃超(後三者後來融進了現代主義詩潮)。作品以郭沫若的《女神》最為出名。

「為人生」詩派 1921年成立的文學研究會,是二十年代陣營最強影響極大的文學社團,其主要成員朱自清、葉紹鈞、劉延陵、俞平伯等緊接著在上海成立了現代文壇上第一個新詩社團——中國新詩社,並於次年1月創辦了第一個新詩專刊《詩》。文學研究會的詩人以「為人生」為核心的詩歌價值觀念,因此常被稱為「人生派」或「為人生」 派。主要代表作:詩集《蹤跡》(朱自清)、《歌者》《永在的真實》(徐玉諾)、詩集《春水》《繁星》(冰心)。

「湖畔」詩派 1922年3月,馮雪峰、應修人、潘漠華、汪靜之等在杭州西子湖畔組成了湖畔詩社。其後,又有魏金枝、謝旦如(譫如)、樓建南(適夷)等人加入,形成了湖畔詩派。他們的作品以抒情短詩為主,表現了對愛情的憧憬和對自然的嚮往。代表作:《妹妹你是水》(應修人)、《伊的眼》(汪靜之)、《落花》(馮雪峰)、《月夜》(潘漠華)。

新格律詩派 1923年,胡適、徐志摩、聞一多、梁實秋、陳源等人發起成立新月社,開始是個俱樂部性質的團體,其後,因提倡現代格律待而成為在詩壇上有影響的社團。1925年,聞一多回國,徐志摩接編《晨報副刊》,並於1926年4月1日創辦《詩刊》,積極提倡現代格律詩,團結了一大批新詩人,如劉夢葦、朱湘、饒孟侃、林徽音、於庚虞、蹇先艾等人,形成了新月詩派。其提出了「理性節制情感」的美學原則,提倡新詩的格律化,主張詩的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代表作:《死水》(聞一多)、《示嫻》(劉夢葦)、《采蓮曲》(朱湘)、《再別康橋》(徐志摩)。

象徵主義詩派 象徵主義詩潮興起於19世紀80年代的法國。其主張:「詩不是為了說明,詩是值得表現的」,表現的題材領域是生、死、病、殘、夢、幻、愛、欲,追求的風格是「幽深、晦澀和含蓄」,即「從意象的聯結、企圖完成詩的使命」。中國象徵詩派的開創者是李金發。代表作《棄婦》。另外還有王獨清、穆木天、馮乃超。

現代詩派 現代詩派是新月派與象徵派的合流。其代表是:戴望舒、施蜇存、卞之琳、何其芳、李廣田、曹葆華、番草、廢名、侯汝華、金克木、李白鳳、林庚、玲君、路易士、吳奔星、辛笛、徐遲、孫毓棠、南星等。代表作:《雨巷》《我用我殘損的手掌》(戴望舒)、《預言》(何其芳)、《斷章》(卞之琳)、《鄉愁》(李廣田)。其中卞之琳、何其芳、李廣田被稱作「漢園三詩人」。

中國詩歌會詩派 此派因詩歌團體而得名。中國詩歌會是左翼作家聯盟領導的革命詩歌團體,1932年9月成立於上海,發起人有穆木天、任均、楊騷、蒲風等。1933年2月創辦機關刊物《新詩歌》。「捉住現實」是其宗旨。這一流派的詩人還有王亞平、溫流、關露、石靈、田間、柳倩、林林、袁勃、雷石榆、竇隱夫等。代表作:《動盪的故鄉》《六月流火》(蒲風)。

七月詩派 由《七月》雜志(1937年9月創刊於上海)得名,指活躍於胡風主編的《七月》、《希望》等雜志以及《七月》叢書的詩人群,主要有魯藜、綠原、冀汸、阿壠、曾卓、蘆甸、孫鈿、方然、牛漢、天藍、彭燕郊、鄒荻帆、庄涌、杜谷、賀敬之、胡征、化鐵、艾青、田間等人。代表作:《為祖國而歌》(胡風)、《我愛這土地》(艾青)、《給戰斗者》(田間)、《纖夫》(阿壠)等。

晉察冀詩派 因地區而得名。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山西、察哈爾、河北、熱河、遼寧五省交界地區建立晉察冀抗日根據地。1938年末,「抗戰文藝工作團」、延安抗日軍政大學畢業學員和西北戰地服務團先後從延安到這里。西戰團田間、邵子南、史輪、曼晴、方冰等到人的戰地社於1939年1月創辦了詩刊《詩建設》,抗大學員丹輝等人成立了「鐵流社」,1939年3月創辦了詩刊《詩戰線》。以戰地社和鐵流社為中心,形成了晉察冀詩派。41年7月3日,成立了晉察冀詩會,田間任主席,邵子南、魏巍、陳輝為執委。會員有沙可夫、楊朔、方冰、王煒等30於人。

九葉詩派 四十年代的現代詩派。這個流派主要成員有九位(辛笛、陳敬容、唐祈、唐是、穆旦、杜運燮、袁可嘉、鄭敏、杭約赫),他們以《詩創造》和《中國新詩》為中心形成一個以現代主義為特色的詩派,1981年,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這九位詩人的選集《九葉集》,此後,人們便稱他們為「九葉詩派」。代表作《布穀》(辛笛)、《冬日黃昏橋上》(陳敬容)、《挖煤工人》(唐祈)、《噩夢》(杭約赫)、《春天》(鄭敏)。

民歌敘事體詩潮 四十年代,解放區出現了一批民歌體長篇敘事詩。有李季的《王貴與李香香》、阮章競《漳河水》和《圈套》、張志民的《王九訴苦》、《死不著》和《野女兒》、田間的《趕車傳》、李冰的《趙巧兒》等。這些詩篇的出現,表現了延安整風後形成的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的文學思潮。

F. 中國國現代詩歌流派

中國現代詩歌發展史上出現的最重要的詩歌流派有:
* 20世紀初至1920年代:嘗試派、文學研究會(人生派)、創造社(早期浪漫主義)、湖畔詩派、新格律詩派(新月派)、中國早期象徵詩派
* 1930年代:中國現代派詩群、七月派、漢園三詩人
* 1940年代:中國新詩流派、九葉詩派
* 1950年代:中國現實主義、新現代主義(現代派詩群)、藍星詩群(藍星詩社)、創世紀詩群(創世紀詩社)
* 1970年代:朦朧派(今天派)、白洋淀詩群、中國新現實主義
* 1980年代:新邊塞詩派、大學生詩派、第三代詩群(新生代詩群、新世代)、莽漢主義、整體主義、海上詩派、圓明園詩派、撒嬌派、英雄寫作、他們詩群、丑石詩群、非非主義(紅色寫作)、神性寫作、新鄉土詩派、知識分子寫作詩群
* 1990年代:網路詩歌(網路詩人)、民間寫作、第三條道路寫作、中間代、信息主義、70後詩人
* 21世紀初:第三極神性寫作、女子智靈性詩歌、靈性詩歌、新江西詩派、80後詩人、90後詩人、春草派詩歌、邊緣詩派、窗詩派、素顏派詩人、新婉約詩派。

G. 現代詩分哪幾派

論語派
現代文學流派。因《論語》半月刊而得名。主要代表人物為林語堂。《論語》於1932年 9月16日在上海創刊,林語堂主編。第27期起改由陶亢德主編。第83期起署郁達夫、邵洵美二人編輯。邵洵美實際負責。第 106期起署「文字編讀邵洵美」。第110期起,「文字編讀」又增林達祖一人。1937年8月1日出至第 117期,因抗日戰爭爆發停刊。1946年12月1日復刊為第118期,仍由邵洵美編,至1949年5月停刊,共出177期。其間林語堂又先後主辦《人世間》(1934~1935)、《宇宙風》(1935~1947)兩個刊物。

林語堂始辦《論語》,即提倡幽默,倡言「不談政治」自命「言志派」,反對涉及「黨派政治」的「載道派」。《論語》初期文章尚多對國民黨統治下黑暗社會的諷刺。魯迅曾應邀投稿支持,意在爭取並給以善意批評。至《宇宙風》時期,林語堂則進一步提倡「以自我為中心,以閑適為格調」的小品文,主張「宇宙之大,蒼蠅之微,皆可取材」,自命為「性靈派」與「語錄體」的繼承者。至此,思想消極的一面更有所發展。

論語派提倡的「無所為的幽默小品文」,在民族矛盾、階級矛盾日益尖銳的30年代前期,實際起了麻痹人民群眾、導致青年逃避現實斗爭的不良作用。以魯迅為代表的革命文學陣營對「論語派」主張進行了必要的批評和揭露。

現代詩派
現代詩派是在自由主義文學思潮激盪下,自覺追求「純詩」藝術美的一個詩歌流派,得名於1932年5月施蟄存創辦的《現代》雜志。這一詩派既受益於法國象徵詩「純粹詩歌」觀念的影響,又與20年代以李金發為代表的初期象徵詩派的詩美追求一脈相承。從詩歌內在審美機制的衍化角度來看,現代詩派的詩美建構是對初期象徵詩派象徵品格的繼承與超越。他們善於藉助感性對應物,用暗示象徵的方式,在主客融會、雙向同化的過程中超越客體的表象世界,傳達內心各種幽微難明的個人化情意。
從內容上看,現代派詩人追隨西方現代主義文學向內轉的創作風格,力圖充分展現詩人的內在情感而不是表現現實世界,詩歌的主題來自於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的基本精神:彷徨和失落。這個主題在戴望舒詩歌得到了充分的表現。
在詩歌技巧上,現代派繼承了初期象徵派對「純詩」的強調,對「契合」與「暗示」的強調,對法國象徵主義的借鑒。但是,現代詩派排除了對西方象徵主義詩歌意象的盲目照搬,將西方的象徵主義和中國古典詩歌的意象融合在一起,不僅是詩歌意象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更將具有相對獨立性的意象單元和主體的人生感悟有機地融納整合,形成詩歌的整體意象之美。

九葉詩派:
(中國新詩派)是抗戰後期和解放戰爭時期的一個具有現代主義傾向的詩歌流派。主要成員有辛笛、穆旦、陳敬容、杜運燮等九人。主要刊物有《詩創造》《中國新詩》。它們強調反映現實與挖掘內心的統一,詩作視野開闊,具有強烈的時代感、歷史感和現實精神。在藝術上,他們自覺追求現實主義與現代派的結合,注重在詩歌里營造新穎奇特的意象和境界。他們承接了中國新詩現代主義的傳統,為新詩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七月詩派:
是抗戰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國統區重要的現實主義詩歌流派,因胡風主編《七月》得名。代表詩人有艾青、田間和魯藜、綠原、牛漢等。他們以《七月》、《希望》、《泥土》為陣地,強調詩歌中主觀與客觀的統一,歷史與個人的融合,多寫自由詩,其中又以政治抒情詩為主。他們出版過《七月詩叢》《七月文叢》等。該派在革命現實主義雄渾的總風格中,又顯示出各詩人充滿個性的特色。胡風的《為祖國而歌》,牛漢的《鄂而多斯草原》,魯藜的《泥土》等是七月詩派的代表作。

山葯蛋派
上個世紀40年代初,山西作家趙樹理堅持用大眾化、通俗化的手法,寫出了一批關注農村農民的優秀作品,這些帶著鄉土味的「土得掉渣」的創作方法,被文學界稱為一種流派——「山葯蛋派」,趙樹理也因此成為「山葯蛋派」的鼻祖。 趙樹理對文學的貢獻,也即「山葯蛋派」的主要特點表現在:一是文化大眾化,將文學還給了人民;二是建立了一種清新、朴實、自然、儉省的民間語言;三是堅持走現實主義創作道路,關注時代、關注現實、關注民生。 「山葯蛋派」從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產生與形成到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成熟與發展,然後到新時期的復興,經風雨滄桑,歷半個多世紀,作為文學流派的整體形象塑造,時間之長、作家之眾、影響之大,在中國文學史上十分少見。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山葯蛋派」的寫法被逐漸發展傳承下來,繼趙樹理的《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三里灣》等作品後,「山葯蛋派」的其他幾位作家馬烽、李束為、孫謙、胡正等寫出了《呂梁英雄傳》《我的第一個上級》《我們村裡的年輕人》等作品,都在我國文壇上產生了深遠影響。

荷花澱派
以孫犁為代表的一個當代文學的流派。主要作家還有劉紹棠、從維熙、韓映山等。荷花澱即白洋淀,這一流派得名,不但源於白洋淀這個地方,也源於孫犁的短篇小說《荷花澱》。《荷花澱》以白洋淀明媚如畫的風當作背景,具有樸素、明麗、清新、柔美的風格。洋溢著詩情,帶有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孫犁的作品在河北青年作者中有強烈的影響;他在編輯《天津日報·文藝周刊時,通過這塊園地,團結和培養了京、津、保定三角地帶的一批文學青年。這一派作家的共同特色是著力追求詩情畫意之美,早期作品都吐露出華北的泥土和水鄉的清新氣息。後來,逐漸發生了變化,從維熙就寫出了不少慨慷悲壯的作品,與「荷花澱」派的風格不同。

新寫實小說

新寫實小說,簡單地說,就是不同於歷史上已有的現實主義,也不同於現代主義『先鋒派'文學 ,而是近幾年小說創作低谷中出現的一種新的文學傾向。這些新寫實小說的創作方法仍以寫實為主要特徵,但特別注重現實生活原生形態的還原真誠直面現實,直面人生。雖然從總體的文學精神來看,新寫實小說仍劃歸為現實主義的大范疇,但無疑具有了一種新的開放性和包容性善於吸收、借鑒現代主義各種流派在藝術上的長處」。

H. 中國現代詩歌流派知多少

秦代以前,遠及上古時代的歌謠、諺語。先秦詩歌除《詩經》、《楚辭》及「逸詩」外,還有些歌謠諺語,它們也反映了古代詩歌的發展過程。

閱讀全文

與中國近現代詩歌流派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的傢具有哪些 瀏覽:282
中國播音學是屬於什麼樣的專業 瀏覽:619
5萬越南幣等於中國多少錢 瀏覽:901
印尼醫療和中國哪個好 瀏覽:661
印度白糖什麼時間種植 瀏覽:830
越南春卷里的豬肉如何做 瀏覽:130
去印尼怎麼打電話便宜 瀏覽:899
伊朗總理和總統哪個權力大 瀏覽:286
伊朗最高戰略是什麼 瀏覽:524
中國式離婚冷靜期多久 瀏覽:58
唱中國的歌曲有哪些歌曲 瀏覽:669
義大利英語音標怎麼寫 瀏覽:835
義大利vs西班牙在哪個場地 瀏覽:374
怎麼評價印尼這個國家 瀏覽:1000
印尼市場適合賣什麼 瀏覽:924
印尼椰蒂盤了是什麼顏色 瀏覽:381
大連海中國房子怎麼樣 瀏覽:628
越南斗雞體型多少錢一隻 瀏覽:98
在義大利生活拍自媒體的有哪些人 瀏覽:859
印尼要用什麼轉換插頭 瀏覽: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