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民國到現在有哪些軍隊

中國民國到現在有哪些軍隊

發布時間:2022-07-07 09:25:12

『壹』 民國時期中國的幾大軍系

按時間來排:
北洋軍閥時期袁世凱,下的奉系張作霖,直系吳佩孚,福建孫傳芳
蔣介石時期的就多了:蔣的中央軍,桂系李、百,川系劉湘,湘系的人物不詳【但有】,閻錫山的晉綏軍,西北的馮玉祥,黔軍【領頭人物不詳】,滇軍龍雲,還有就是現在這個了

『貳』 民國年間都有什麼樣的地方軍

晉系,山西閻錫山
奉系,東北張作霖
桂系,主要是廣西李宗仁白崇禧
粵系,廣東陳炯明
湘系,湖南譚延闓
黔系,貴州劉顯世
滇系,雲南,貴州唐繼堯
川系,四川劉湘,劉文輝
馬家軍,西北,馬步芳,馬步青,馬鴻逵
山東軍閥,山東,張宗昌,韓復榘
雲南,龍雲
新疆,盛世才
這些人並不都是同時的,甚至有前後相繼的,而且只是說出各地的主要的有名的軍閥,其他小的不紀

下面的一覽表,就給與我們一幅軍閥時代最原始軍閥分布圖,可一望而知當時的情況。其後的演變,也就不離按圖索驥了。

袁後中國各省督軍省長一覽表(一九一六年夏季)

東北地區:奉天(今遼寧)張作霖 督軍兼省長

吉林 孟恩遠督軍 郭宗熙省長

黑龍江 畢桂芳省長兼督軍

華北地區:直隸 朱家寶省長兼督軍

山東 張懷芝督軍孫發緒省長

山西 閻錫山督軍沈銘昌省長

西北地區:陜西 陳樹籓督軍兼省長

甘肅 張廣建省長兼督軍

新疆 楊增新省長兼督軍

華中地區:安徽 張勛督軍倪嗣沖省長

河南 趙倜督軍田文烈省長

湖北 王占元督軍范守佑省長

湖南 陳宧督軍兼省長

江西 李純督軍戚揚省長

東南地區:江蘇 馮國璋督軍齊耀琳省長

浙江 呂公望督軍兼省長

福建 李厚基督軍胡瑞霖省長

西南地區:四川 蔡鍔督軍兼省長

雲南 唐繼堯督軍任可澄省長

貴州 劉顯世督軍戴戡省長

華南地區:廣東 陸榮廷督軍朱慶瀾省長

廣西 陳炳焜督軍羅佩金省長
上面只是說出了主要的幾個軍閥。。。
一些小軍閥多如牛毛。。。

『叄』 幾個字概括從民國至今中國軍隊

不敢多加評論,因為我們不了解高層的事情,只知道一些皮毛而已!

『肆』 抗戰時期中華民國有哪些軍隊

滇軍,桂軍,湘軍,東北軍,晉綏軍,馬家軍,川軍,中央軍

有這樣一句話在紅軍戰士中口耳相傳,「黔軍滇軍兩只羊,湘軍就是一頭狼;廣西猴子是桂軍,猛如老虎惡如狼!」這句話正是國民黨地方軍閥戰鬥力的真實寫照。網頁鏈接

『伍』 抗戰時期中華民國有哪些軍隊 其實力誰厲害一點

國民革命軍 地方游擊隊
國民革命軍厲害點

『陸』 民國時期的有哪些派系,軍隊

中華民國歷時38年,在這38年裡歷經兩代中央政府,而這兩代中央政府又都是軍閥政府。可以說民國的38年就是中國近代史上的軍閥時代,軍閥混戰是民國史上的重要內容,民國時代的主要軍閥如下:
北洋政府時期
1、北洋軍閥——袁世凱。北洋軍閥的創始人是清末權臣李鴻章,袁世凱於1895年受命在天津小站編練新軍,並成為清廷的精銳武裝力量。辛亥革命後袁世凱擔任大總統,民國實現第一次形式上的統一。袁世凱死後,旗下的北洋軍閥分裂,但北洋軍閥派系仍控制著中央政府直到1927年。 2、皖系軍閥——段祺瑞。從北洋軍閥中分裂出來。 3、直系軍閥——馮國璋,曹錕,吳佩孚。從北洋軍閥分裂而出。
北洋軍閥主要將領
4、奉系軍閥——張作霖,張宗昌(山東軍閥)。由北洋軍閥分裂出。 5、晉系軍閥——閻錫山。 6、浙系軍閥——孫傳芳。 7、江蘇軍閥——齊燮元。 8、桂系軍閥(舊桂系)——陸榮廷,沈鴻英。 9、粵系軍閥——胡漢民,陳炯明,龍濟光等。 10、湘系軍閥——譚延闓,程潛,趙恆錫, 11、黔系軍閥——劉顯世,王文華,袁祖銘。 12、滇系軍閥——蔡鍔,唐繼堯。 13、川康軍閥——尹昌衡,胡景伊,劉存厚,熊克武,劉湘,劉文輝,楊森等。 14、新疆軍閥——楊增新。
國民政府時期
1、蔣系軍閥——蔣介石。蔣介石是民國後二十年最大的軍閥,1928年,由蔣介石主導的南京政府形式上統一了全國,直到1949年南京政府倒台。 2、馮系軍閥(西北軍)——馮玉祥。中原大戰後,馮玉祥的西北軍失敗解體,旗下將領分裂成多個軍閥派系。
蔣、馮、閻、桂四大軍閥
3、晉系軍閥——閻錫山。 4、桂系軍閥(新桂系)——李宗仁、白崇禧。 5、粵系軍閥——張發奎,李濟深,陳濟棠,余漢謀。 6、奉系軍閥(東北軍)——張學良。 7、川康軍閥——劉湘,劉文輝,鄧錫侯。 8、山東軍閥——韓復榘。 9、寧夏軍閥——馬鴻逵。 10、甘青軍閥——馬步芳。 11、綏系軍閥——傅作義,董其武。 12、滇系軍閥——龍雲,盧漢。 13、新疆軍閥——金樹仁,盛世才。 其它軍閥:劉鎮華,孫殿英,石友三,陳樹藩,劉珍年,唐生智,何鍵等等。

『柒』 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第十軍大家對這只部隊怎麼看

現在很多網路朋友說衡陽保衛戰,外圍中國軍隊見死不救,其實也是不對的。

外圍的20幾萬中國軍隊,很多情況下也是盡力了的。

外圍中國軍隊25到27萬,其中川軍5個軍10萬人、桂、湘、粵各一個軍一共6萬人,還有11萬人左右是中央軍。

川軍傷亡最大,40多天的衡陽保衛戰下來,川軍5個軍幾乎一開始就全被打散,最初一度只收攏了2萬人,後來又慢慢收攏部隊,還剩下6萬,傷亡3萬多,佔中國軍隊傷亡的三分之一。

中央軍7個軍11萬人,40多天下來,傷亡也達2萬多。

湘軍第73軍在湘江西岸,由西向東渡過湘江的時候與日軍遭遇,被日軍密集火力阻擊,傷亡巨大,半天之內就幾乎潰散,戰役結束後,湘軍傷亡3000多人,但是逃跑的卻達到6000人!

粵軍第62軍起初不願增援衡陽,開始小打了一下進入衡陽火車站就馬上撤出,後來國民政府親電黃濤軍長,給第62軍三個師訂下軍令狀,62軍這才沒命地猛烈沖殺,第62軍整個軍全面撲在日軍陣線上,一天之內整個62軍支離破碎,第151師副師長餘子武將軍在督陣中壯烈殉職,一天之內,62軍傷亡高達1萬人,完全失去戰鬥力,戰況極為悲壯。

桂軍第46軍由於國民政府剋扣軍餉,所以他們起初也不願意增援衡陽,但是在嚴令下,該軍同樣誓死作戰。於1944年7月29日到達衡陽外圍,馬上開始進攻,不久即連破日軍第34和第58師團主力防線佔領距離衡陽僅數里遠的二塘,這一度造成日軍出現混亂,到8月8日,46軍攻擊兩母山、柿江橋東北之線,眼見馬上就得手從而攻進衡陽城內與第十軍匯合,但衡陽當天隨即宣告失守。為阻日軍西進,46軍主力奉命轉移,並再次擊敗日軍並佔領南鄉鋪、王鋪、新橋之線。但是這時,國民政府為部署湘桂作戰,將第46軍調回廣西。桂軍第46軍也是打得距離衡陽最近的一個軍。但是該軍由於直接進攻日軍主力師團的正面防線,雖然戰果很大、效果也很好,但是傷亡也很大,全軍傷亡7000餘人,團營連長以下軍官犧牲超過一半。

其實不能說衡陽外圍軍隊就全部見死不救,有見死不救的現象,但是大部分部隊都表現得很英勇的。但是配合混亂、部隊戰鬥力參差不齊,裝備比日軍差不少,尤其是重武器,比如川軍一個軍還不到3門山炮,雖然部分部隊的武器說不差於日軍,但是彈葯配屬量太少,單兵彈葯配屬量不足日軍的五分之一,醫療設備也嚴重不足。中國士兵精銳的都在緬甸戰場,留在國內的部隊士兵體質差,訓練不足,甚至不少還有嚴重的夜盲症等等。

而且,外圍屬於野戰,不同於巷戰,野戰方面,日軍火力優勢更容易發揮。

按照日本方面的戰史《一號作戰--湖南會戰》記載,日軍在外圍作戰,損失2萬餘人,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衡陽外圍中國軍隊還是拚命了的,只是由於種種主觀客觀原因,無法突破而已。
第十軍為中央軍嫡系部隊,成立之初也不止是山東兵,師管區也是到44年初才由浙江金嚴師管區該為廣西河池宜山的,衡陽保衛戰是44年6月開始,之間距離時間太短,所以衡陽保衛戰中第10軍中廣西士兵當然肯定有,但是應該也不算太多。

第10軍的幾個師,在成立時士兵來源地如下:

預備第10師(師長葛先才):這個師在衡陽戰後傷亡最大,但是也殺敵最多,抗戰前就成立了,由浙江保安隊升級,再補充2千名福建新兵而成,這個師雖然說有「預備」二字,但卻是第十軍的頭號勁旅。

暫54師(師長饒少偉):這個師的兵員最初主要來自湖南,比較擅長巷戰,雖然裝備不算好,但士氣旺盛。

第3師(師長周慶祥):這個師的兵員來自廣西,抗戰爆發時從廣西的桂林、丹竹等地的新兵站征的部隊,基礎訓練比較好,頗有戰鬥力,就戰果而言,不少於預備第十師。

第190師(師長容有略):這個師兵員的來源比較復雜,各省都有。該師戰鬥力相對於其他三個師來說要差一些,該師很多時候,都有部分部隊作為預備隊。

以上就是10軍所轄的4個師的兵員最初的組成情況。不能說沒有湖南人,也不能說沒有廣西人,但這些都是37、38年抗戰剛剛爆發時候的事情。至於37年到44年,10軍的新兵來源地在浙江金嚴師管區,44年開始改

『捌』 抗日時期國民黨軍隊和共產黨軍隊各叫什麼名字

國民黨正規軍叫國民革命軍;共產黨的軍隊北方的叫八路軍,南方的叫新四軍,也屬於國民革命軍的序列。

1、國民革命軍

國民革命軍由中國國民黨在1925年創設領導,同時效忠中華民國國民政府。1947年「行憲」前改為「中華民國國軍」,即為國家之軍隊,但實質上仍屬國民黨控制領導,1949年國共內戰失敗後退守台灣地區,由台灣地區行政當局直接控制,在大陸也稱為台軍 。

國軍早期的將領和軍官,是由設立在廣州的「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中國黃埔軍校)培養和訓練的,國軍參加過北伐戰爭、第一次國共內戰、中原大戰、抗日戰爭和第二次國共內戰等戰爭。

2、八路軍

1937年9月11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按全國陸海空軍戰斗序列,八路軍改稱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總指揮部改為總司令部,朱德改任總司令,彭德懷改任副總司令。

但由於八路軍的稱號已經在各級部隊中廣泛傳播,且八路軍內部對此叫法已成習慣,因此,在一定的范圍內仍沿用八路軍番號,人民群眾亦習慣稱這支部隊為八路軍,在非正式場合,八路軍這個稱號一直沿用。因此八路軍的稱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一直沿用直到解放戰爭後期。

3、新四軍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國民政府迫於日軍進攻上海,威脅南京,終於與中國共產黨達成關於南方各省紅軍游擊隊組成一個軍,於大江南北和閩浙兩省開展抗日游擊戰爭的協議。1937年10月12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正式宣布:南方8省13個地區(不包括瓊崖紅軍游擊隊)的紅軍和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任命葉挺為軍長。

經由中共中央提名,經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核定,任命項英為副軍長,張雲逸為參謀長,袁國平為政治部主任,鄧子恢為副主任。為加強對新四軍的領導,中共中央決定成立中央軍委新四軍分會,以項英為書記,陳毅為副書記。

(8)中國民國到現在有哪些軍隊擴展閱讀

國民革命軍創立過程:

1924年,孫中山在中國廣州創立中國黃埔軍校。1925年7月廣州國民政府成立,8月18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將轄下各地方軍隊名目取消,統一更名為國民革命軍,簡稱國軍,也稱黨軍。由黃埔軍校學生組成的黃埔軍校軍為第一軍,軍長蔣中正。「建國湘軍」為第二軍,「建國滇軍」改為第三軍,「建國粵軍」為第四軍,福軍為第五軍。初期國民革命軍在軍、師兩級設黨代表及政治部。

1926年1月,改編湖南的「攻鄂軍」為第六軍,軍長程潛。3月,改編廣西軍隊為第七軍,軍長李宗仁。6月,湖南的唐生智參加革命,部隊改編為第八軍。7月誓師北伐,當時的國民革命軍為八個軍約十萬人。蔣介石任總司令,李濟深為參謀長,白崇禧任參謀次長代理參謀長,鄧演達為政治部主任,郭沫若為政治部副主任。

一至八軍軍長及黨代表分別為:(一軍)何應欽/繆斌;(二軍)譚延闓/李富春;(三軍)朱培德/朱克靖;(四軍)李濟深/廖乾五;(五軍)李福林/李朗如;(六軍)程潛/林伯渠;(七軍)李宗仁/黃紹竑;(八軍)唐生智/劉文島(1926年8月前)。北伐戰爭時期隨著戰爭的進展,擴編為49個軍,19個獨立師。

『玖』 中華民國37年中國軍隊名稱

1947年以前稱國民革命軍。1947年中華民國行憲後,改稱中華民國國軍,以示軍隊 國 家化。

閱讀全文

與中國民國到現在有哪些軍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商業包機為什麼到蘭州 瀏覽:778
我的世界中國版如何創造鐵軌 瀏覽:492
夢中人印度文字怎麼寫 瀏覽:392
骨髓纖維化吃印度什麼葯 瀏覽:401
中國人怎麼往外服游戲充錢 瀏覽:605
伊朗戰力和伊拉克比怎麼樣 瀏覽:241
印尼出入境能帶多少東西 瀏覽:565
印尼紅魷魚哪裡不能吃 瀏覽:168
越南怎麼買的葯 瀏覽:498
印尼華人鋼廠有多少 瀏覽:16
卡卡為什麼會有義大利國籍 瀏覽:849
lol義大利全民賽哪裡可以看 瀏覽:268
中國水稻最高產多少斤一畝 瀏覽:791
越南紅木街在哪裡 瀏覽:289
英國留學生吃什麼粥 瀏覽:368
義大利北部火山灰來自哪裡 瀏覽:824
中國性都是哪個城市 瀏覽:926
印度簽證在淘寶上怎麼用 瀏覽:64
伊朗目前有多少將軍 瀏覽:529
伊朗為什麼和美國斷交 瀏覽: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