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有幾個組成部分分別是
第一是毛澤東思想,這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於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
第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話最新的成果。
B.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內容是什麼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內涵可歸納為三個方面:
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際問題。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運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價值觀和方法論,研究和回答中國的具體實際問題。舊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東方大國,農民占人口的絕大多數,經濟和文化都比較落後。在這樣的條件下進行革命,必然遇到許多特殊的復雜問題,靠背誦馬克思列寧主義一般原理和照搬外國經驗,不可能解決這些問題。同樣的,在中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也不能把馬克思主義當作教條,更無法照抄別人的經驗。要真正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來指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必須緊密結合中國國情和時代條件,尋找適合中國實際的革命道路和革命方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為了解決中國的具體問題,把馬克思主義應用到中國具體環境的具體斗爭中去,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從而用「具體的馬克思主義」來指導中國的具體行動。
2.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把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經驗和歷史經驗提升為理論。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礎是中國人民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必然會產生許多具有獨創性的實踐經驗,通過對這些經驗的總結和提煉,就會創造出新的東西。發展馬克思主義,也就是毛澤東強調的「使中國革命豐富的實際馬克思主義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還包括要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總結中國的歷史經驗。毛澤東曾經指出:今天的中國是歷史的中國的一個發展;我們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主義者,我們不應當割斷歷史。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繼承這一份珍貴的遺產。這對於指導當前的偉大的運動,是有重要幫助的。要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應該了解和懂得中國的歷史狀況和社會狀況、中國的特點、中國社會的發展規律,達到對於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和中國的實踐之完整的、統一的、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把馬克思主義植根於中國的優秀文化之中。
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外來文化傳入中國,要使它能為中國人民廣泛接受,並在實踐中發揮指導作用,必須尋找到一種為中國人民所能理解和接受的民族形式。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既不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照搬,也不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復制,而是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優秀成分融合。在這個過程中,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認真的清理,剔除其糟粕,吸收其精華,同時又用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語言形式和表達方式,來深入淺出地闡明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這也就是毛澤東強調的要使馬克思主義「和民族的特點相結合,經過一定的民族形式」表現出來。例如毛澤東用「實事求是」來概括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用「知」和「行」的關系來闡明馬克思主義關於認識與實踐的關系;鄧小平用「溫飽」、「小康」、「富裕」來表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發展各階段給人民帶來的實惠,用「一國兩制」來概括和平統一祖國的方針等。這樣做的結果,這就需要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歷史和中國文化結合起來,使之馬克思主義紮根於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土壤之中而得以生長和繁榮起來。
概括的說,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用馬克思主義來解決中國的問題,同時又使中國豐富的實踐經驗上升為理論,並且同中國的歷史傳統,中國的優秀文化相結合,不斷賦予中國馬克思主義以鮮明的實踐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
C.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指什麼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的過程。
具體地說,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結合起來,同中國的優秀歷史傳統和優秀文化結合起來,既堅持馬克思主義,又發展馬克思主義。一是馬克思主義在指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中實現具體化。
二是把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經驗和歷史經驗上升為馬克思理論。三是把馬克思主義植根於中國的優秀文化之中。
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出現的背景
1、中國革命進程中正反兩方面的實踐經驗。
2、抗日戰爭時期統一戰線問題上的右傾思想干擾。
3、毛澤東在全黨實際領導地位的確立。
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意義
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指引著黨和人民的偉大事業不斷取得勝利。
2、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提供了凝聚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強大精神支柱。
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倡導和體現了對待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態度和優良學風,不斷開拓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境界。
D. 什麼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具體表現在哪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中國革命與建設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從而得出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道路。
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際問題;
第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把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經驗和歷史經驗提升為理論;
第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把馬克思主義根植於中國的優秀文化之中;發展和創新馬克思主義。
(4)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包括哪些群體擴展閱讀
馬克思主義中國話的理論成果
1、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圍繞什麼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和怎樣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一系列根本問題進行研究,並對如何進行社會主義建設進行了艱辛探索,從而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性飛躍。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
2、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圍繞什麼是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主題進行了科學回答,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之道。鄧小平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對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理論形態的偉大創新。
3、以江澤民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圍繞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黨,如何建設黨的核心主題,繼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4、十六大以後,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繼續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向前推進,提出樹立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兩大戰略思想。
5、以習近平為代表的黨中央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提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標志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又一歷史性飛躍。
E.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內容是什麼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具體來說,就是要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中國的歷史文化、基本國情、革命和建設等實際結合起來,實現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具體化、真理化和大眾化。
第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際問題。(具體化)
第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把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經驗升華為新的理論,發展馬克思主義。(真理化)
第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把馬克思主義融匯於中國優秀的民族文化之中,成為老百姓喜聞樂見、得心應手的精神武器。(大眾化)
F. 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包含哪些內容
中國化馬克思主義也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他包含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兩個理論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具體地說,就是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更進一步地同中國實踐、中國歷史、中國文化結合起來,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實現具體化。
第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際問題;
第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把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經驗和歷史經驗提升為理論;
第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把馬克思主義根植於中國的優秀文化之中;發展和創新馬克思主義。
(6)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包括哪些群體擴展閱讀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重要意義
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指引著黨和人民的偉大事業不斷取得勝利。
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提供了凝聚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強大精神支柱。
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倡導和體現了對待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態度和優良學風,不斷開拓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境界。
G. 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包含哪些內容
(1)馬克思主義的主要內容包括三個方面: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其中,其中馬克思主義哲學包括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人生的根本指南,也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礎。
(2)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和發展的過程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產生了毛思想、鄧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
(3)毛思想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與中國革命相結合的產物。它正確的回答了中國的社會性質、革命性質、革命的領導階級和同盟軍、中國革命的道路等一系列問題。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是貫穿毛思想各個組成部分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是毛思想的活的靈魂。實事求是是毛思想的精髓。
(4)鄧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鄧理論是在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歷史條件下,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時間過程中,在總結國內外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的。鄧理論科學地把握了社會主義的本質,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國這樣的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問題,這一理論的主題是「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
(5)「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三個論論成果。「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國共產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內涵。「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對毛思想、鄧理論的繼承與發展,是中國共產黨理論創新的新成果,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對執政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的水平。
(6)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科學發展觀是對中國共產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關於發展的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思想、鄧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有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
(7)毛思想、鄧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成長、發展的四個階段性標志,成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經典財富。
H. 馬克思主義理論主要包括哪三個部分
答:馬克思主義理論主要包括以下的三個部分: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
1、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一種社會經濟學的分析手段,擅長於用矛盾沖突的觀點分析社會中利益存在沖突的社會群體,是一套「經典」的社會學理論。
2、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之一。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無產階級政治經濟學,以社會的生產關系即經濟關系為研究對象。
3、科學社會主義是關於無產階級解放條件的學說。科學社會主義是與空想社會主義相對而言的、關於社會主義的科學的理論體系、理論模型與實踐模式。
I. 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有哪些主要代表人物,其主要貢獻是什麼
毛澤東同志、鄧小平同志
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和本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踐相結合,這是各國無產階級政黨必須遵循的基本思想原則。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產生了兩次巨大的歷史性飛躍:第一次是毛澤東同志率領秋收起義部隊進軍井岡山,開創「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另一次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鄧小平同志開創的一條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光明大道。
(9)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包括哪些群體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黨成立之日起,就把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自己思想的理論基礎和行動指南。但是,在中國這樣一個政治、經濟發展極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落後大國,在馬克思主義著作里找不到現成的答案。中國共產黨成立初期,黨的工作重點一直放在城市。第一次大革命失敗表明,中國共產黨還是一個幼年的黨。黨的不成熟性突出表現在還沒有找到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還沒有能自覺提出和解決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方向、途徑和原則等根本問題。
J.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有哪些表現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有兩個時代。第一個時代是將馬克思主義俄蘇化、時代化的確定和建構的《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和三個組成部分》傳播到中國而解讀成《大眾哲學》或通俗讀物的大眾化。這個時代應當是從上個世紀初到本世紀初的這一個世紀。這種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表現在為了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而建立新中國的奪取政權的理論解釋,再表現在為消滅私有制而建立公有、集體所有制社會主義的理論解釋。同時,這種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表現在指導「文化大革命」的十年而發展到頂峰。然而,當毛澤東逝世後,由鄧小平同志主持中共中央工作後,提出改革開放來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初,這種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堅持者是在指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究竟是姓社,還是姓資的理論工具,而且在改革開放的這三十多年的現實和歷史之中,這種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表現在教材中、考試卷中在教育學生、培養幹部的一般意識形態的思想觀念,卻成為為什麼中共中央、國務院在推進深化改革開放、發揮創新精神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小康社會而非要用「解放思想」來促動、來啟發的根本原因。這種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當看到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現實的確取得了輝煌成就而社會發展了、人民生活的方式和水平等等都超過了改革開放以前的速度,這種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為了自己的地位和利益也就不得不轉向將改革開放、創新、「三個代表」和科學發展觀,以及「解放思想」、與日俱進等概念納入到馬克思主義俄蘇化、時代化一起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體系而承認、回答。實際上,這種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質是俄蘇化)在現實中表現在一般意識形態的觀念上:是說大話、是說事過之後的話的思維工具;同時也是製造指責在實踐中,要是失敗了就用個人主義、走資本主義而套上;在指導思想上用脫離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來是指責:不能這樣、只能那樣------;對於在改革之中而存在的社會問題而提供哲學思想工具來尋找、來指責改革開放、創新和科學發展觀在滋生的。總之,這種理論馬克思主義是俄蘇化、時代化建構的基礎理論而被中國學者解讀成教科書的中國大眾化的抽象理論表現在現實中,那是只能解釋世界是發展的而不能實現社會發展;只能承認、回答物質是客觀實在而不能去創造客觀實在來。
第二個時代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指的是:改革開放、創新和科學發展觀在實施用先進文化創造先進生產力去實現最大廣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各項有效的方針政策。這才是在改革開放摸著石頭過河而探索、而調查、而調整、而改革、而開放的方式,從而產生的是實踐馬克思主義,正確的說法是產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現實存在來。實踐馬克思主義表現在長期持續社會的高速發展;實踐馬克思主義表現在不斷地在改善和提高大陸人民生活的方式和水平;而且還表現在戰勝了西方國家的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
綜上所述,那是從實事求是的現實前提而澄清了、弄清了兩個時代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真相和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