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舊中國與新中國對比,有什麼變化
1、政治方面不同。舊中國是指1840年至1949年這一段時間,從鴉片戰爭開始,到毛澤東領導中國共產黨建立共產政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這一段時間。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是與舊中國相對而言的新中國。
2、經濟方面不同。舊中國經濟落後,沒有自己的工業化,依附於帝國主義的經濟;新中國工業化展開,生產力高漲。
3、軍事與國家主權上不同。舊中國國家主權淪喪,領土被帝國主義佔領;新中國堅決捍衛領土主權完整,並且有強大的軍隊做後殿。
(1)如何評價舊中國擴展閱讀:
舊中國的工業雖然從遭受帝國主義殖民侵略開始,經過了100多年畸形發展,但規模非常之小、產量非常之低。以國民經濟經過恢復發展已經達到並超過建國前最高產量的1952年的人均量作為比較。
不僅在所有品種全部低於美國同期的幾倍、幾十倍、幾百倍、甚至於2000多倍,而且大多數主要品種的產量(如鋼材、水泥、發電量、石油、布、食糖等)也低於印度同期很多。但就在如此之低的工業生產量中,外國資本還佔到約70%,國內資本僅占約30%。
而在國內資本中,官僚資本又占統治地位,以1946年為例,佔到80%。舊中國不僅工業規模產量小得可憐,結構還很畸形。生產資料產值很低(約佔30%以下),生活消費資料產值較高(約佔70%以上)。工業技術水平十分低下,多半從事一些修理和裝配。
『貳』 如何理解舊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
半殖民地,是相對於完全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獨立國家,實際上政治、經濟等社會各方面都受到外國殖民主義的控制和奴役,在社會發展形態上是歷史的沉淪;半封建是相對於完全的封建社會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統治和自然經濟佔主導,實際上社會已逐漸近代化,資本主義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斷發展壯大,在社會發展形態上是歷史的進步.半殖民地是從國家的政治地位上看的,半封建是從社會經濟結構上看的.半殖民地是促成半封建的原因,半封建又是半殖民地的基礎.
中國封建勢力和帝國主義侵略勢力狼狽為奸,互相勾結,是近代中國最反動、最腐朽的力量,成為帝國主義統治和奴役中國的社會基礎.帝國主義列強的入侵,使封建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基礎雖遭破壞,但封建剝削制度的根基不但依然保持著,而且同買辦資本和高利貸資本的剝削結合在一起,在中國的社會經濟生活中占據著顯著的優勢,成為近代中國最主要的經濟形式.雖然近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有了些發展,但始終沒有成為中國社會主要經濟形式.由於中國是幾個帝國主義間接統治的半殖民地國家,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和實行分而治之的政策,使中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呈現出極端的不平衡.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社會具有以下特點:
(1)資本帝國主義掌控中國經濟和政治命脈,決定並支配中國.
(2)中國封建勢力已經與侵略者勾結一體,是列強壓迫中國人民的社會基礎和統治支柱.
(3)自然經濟雖遭破壞,但地主土地所有制仍存.
(4)中國資本主義雖然產生並有一定發展,但始終軟弱,沒有成為中國社會經濟的主體.
(5)中國的政治經濟發展極不平衡,中國內部不統一.這與資本帝國主義斗爭和間接控制,與中國地方性農業經濟基礎上的地方割據、中國地域廣大等有關.
(6)中國人民政治權利和生活極端貧困化.
『叄』 應如何評價舊中國的憲政運動
1.這是中國憲政的第一次實踐;
2.盡管當政者目標各不相同,但是建立憲政卻成為了整個國家各個階層的共識;
3.憲政實踐取得了巨大的成績,如較為完備的法律體系,符合實際與憲政目標的政治體制,公民政治權利的空前保障;
4.由於主觀與客觀原因,憲政運動也存在著大量的缺陷與不足,如北洋政府時期憲政目標為各個政治力量所利用以謀求政治利益,以及後來的國民黨的黨國天下等等。
『肆』 以前外國人是怎樣評價舊中國的
拿破崙是這樣評價中國的:「中國是一隻睡獅,一旦它醒來,整個世界都會為之顫抖」
『伍』 如何正確評估舊中國的憲政運動
選舉政治實踐對朝野政治人士行為的重要性。地方選舉政治的存在,可以保證各政黨擁有比較穩定的選民群體,形成一定的社會基礎。同時,正常的選舉政治,必然會定期造成權力更迭,形成一定的政治發展空間。對反對黨精英人物來說,只有能夠在地方選舉中實力不斷增長,就必然有一天會邁向中央層面的選舉,進入最高權力層。這樣,他們就不會僅僅關注於類似聯合政府之類的政治分贓。其實這類政治分贓往往只是一次性的,反對黨政治人物由於缺乏穩定的選民基礎與實力,並不能保證在下次政治分贓中再次受益。1948年民社黨、青年黨與國民黨的聯合政府、1949年中共與民盟的聯合政府,都是很好的歷史經驗。相反,台灣由於在1950年後,持續進行各個層次的地方選舉,使得選舉規則深入人心。不僅反對派人士獲得豐富的民主政治經驗,其社會基礎與影響力不斷擴大。1987年解嚴後民進黨經過13年的努力,就在2000年總統選舉中獲勝,不能不說是此前選舉政治實踐的結果。同樣地,國民黨領導人在失去政權前,也是常年投身於激烈選戰。經過多年的民主政治實踐,選戰勝負對國民黨來說也是家常便飯,即使是丟掉總統大權,他們也堅信經過努力,還有機會重新奪回。從這個意義上講,作為既得利益者的國民黨,對民主化的認識就會豐富得多,對民主化的抵觸也會小一些。所以,1987年前台灣持續存在的地方民主選舉,它的作用實在是不容低估的。正是在這近40年的民主政治初級階段學習中,民主化巨大的政治障礙才能夠逐步化解,妥協、寬容的民主政治習慣才能夠逐漸養成。
『陸』 舊中國軍隊狀況如何
舊中國軍隊的狀況還是很不好的,可以說武器都是萬國貨,並且防禦線不夠長和堅固,陸軍還行,空軍沒有時常久的飛行員和好的戰斗機,海軍可以說是從零開始。
『柒』 舊中國是個什麼樣子
舊中國的工業雖然從遭受帝國主義殖民侵略開始,經過了100多年畸形發展,但規模非常之小、產量非常之低。
舊中國雖然有史以來就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農業大國,但是生產關系、生產方式十分落後,生產效率十分低下。一直到建國前,封建生產關系占據主導地位。
舊中國社會的生活方式與千百年前沒有多少不同。農村中絕大多數人家是用「黑油燈」甚至火把照明,一般的中小地主也要穿粗布、也要吃些粗糧。
舊中國雖然是號稱擁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國,但是教育、科學、文化事業極為落後。總人口中90%以上是文盲。
由於三座大山的壓迫,由於教育與科學的落後,整個舊中國的文化是被殖民文化、封建文化、官僚資本主義文化統治著。
(7)如何評價舊中國擴展閱讀:
由於政治、經濟、教育、科學、文化的落後,醫療衛生事業也極為落後。千百年來,各種瘟疫瘋狂肆虐流行,整個社會沒有任何有效的系統控制機構、規劃、措施,勞動人民沒有任何醫療保健條件。
像結核病、血吸蟲病、瘧疾、天花、鼠疫、霍亂、黑熱病、克山病、傷寒等各種急慢性傳染病、地方病根本無法控制,任其瘋狂屠戮戧害廣大人民。因此,中國人民被殖民者羞辱地稱為「東亞病夫」。再加上自然災害和戰亂連年不斷,營養不良,人們特別是勞動人民生命保障能力極為低下。
「弱國無外交」。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的壓迫下,積貧積弱的舊中國,倍受帝國主義列強的壓迫,在國際上沒有任何地位。
流落在世界各地的同胞們,倍受欺凌,嘗盡辛酸。一百多年裡,一次又一次的列強侵略,連篇累牘的的或明或暗的喪權辱國的條約、協定,記錄了舊中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羞辱史。
苦難深重的中華民族血淚斑斑的歷史,至今才剛剛掀過去62年。它銘記在還活著的老一輩的記憶中,它鐫鑄在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祖國大陸地區。
曾經為世界的發展做出了偉大貢獻的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國,國家落後到了盡頭!民族禍患到了盡頭!人民苦難到了盡頭!四萬萬人民在水深火熱的黑暗泥潭中,煎熬著,掙扎著。這就是舊中國的真實寫照。
『捌』 舊中國的屈辱歷史與新中國的輝煌
一、新中國的輝煌成就
1、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的成功。
2、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
3、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
4、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恢復我國合法席位。
5、1984年7月29日,許海峰射落了中國奧運史上的第一枚金牌。
6、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
7、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
8、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號成功升天。
9、2001年12月11日加入世貿組織。
10、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號成功升天。
11、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號成功升天。
12、2003年10月15日9時整,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將中國第一名航天員送上太空。
13、2008年8月8日,北京舉辦第二十九屆奧運會,中國取得了金牌51枚、獎牌總數100枚的歷史最好成績。
14、2010年,我國內地首條海底隧道、全長8.695公里的廈門翔安隧道正式通車,標志著我國海底隧道自主設計、自行施工的能力躍入世界先進行列。
15、2012年8月29日,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與唐山軌道客車有限責任公司、清華大學等10餘家單位聯合研製的高速綜合檢測列車(CIT400)通過驗收,其最高試驗檢測速度達到400km/h、可在350km/h進行持續運營,總體技術指標代表世界高速檢測列車最高水平。
16、2013年神舟十號再次飛天實現對接。
17、中國GDP超10萬億美元,是世界上10萬億俱樂部成員,是日本GDP的2倍。高鐵2萬公里,佔世界6成。鋼鐵產量,世界16億噸,中國佔8億噸;中國高速公路12萬公里,佔世界的52%,力壓美國佔世界第一;有六個世界之最的港珠澳跨海大橋。
二、舊中國的屈辱
1、1840年-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割香港島,賠款2100萬銀元,開放通商口岸,喪失關稅自主權,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的國家。
2、1856年-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簽訂《天津條約》、《北京條約》共賠款1600萬兩白銀,開十處通商口岸,開天津為商埠,割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在此期間,英法聯軍焚毀北京西郊圓明園。
3、1860年(咸豐十年)10月,英法聯軍攻佔北京,將舉世聞名的圓明園洗劫一空,並揚言要炮轟北京城、搗毀清皇宮。
4、1884年-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簽訂《馬關條約》,賠款白銀兩億兩,增開4處通商口岸,割讓台灣島,澎湖列島給日本,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5、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被迫簽訂《辛丑條約》,賠償4億白銀,清政府完全變為列強工具。
6、1912年俄策劃外蒙獨立,英國製造西藏麥克馬洪線侵佔西藏土地。
7、1931年東北事變,中國失去東北三省。
8、在1937年開始的日本帝國主義的全面侵華戰爭中,2100餘萬人被打死打傷,1000餘萬人被殘害致死。其中,在1937年12月13日後的6個星期內,日本侵略軍在南京就殺害了30萬人。
(8)如何評價舊中國擴展閱讀:
《辛丑條約》簽訂的歷史背景
在19世紀末,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激起了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為了鎮壓義和團運動,擴大對華侵略,英、法、德、奧、意、日、俄、美八個帝國主義國家借口清政府排外,聯合進兵中國。
1900年6月,八國聯軍攻佔大沽炮台;7月,攻陷天津;8月,佔領北京。侵略軍在華屠殺人民,掠奪財物,踐踏中國主權。清廷慈禧等人逃往西安,派李鴻章等人乞和。
11月,侵略軍增至10萬分別入侵山海關、保定、正定等地,並進兵山西。沙俄還單獨出兵17萬分六路入侵中國東北。1901年9月,清政府和帝國主義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
『玖』 我對舊中國的印象是什麼
舊中國下,有的人不肯勞動,喜歡吃鴉片,導致貧窮.這種人,結不起婚,或者結婚了,女人呆不住,跑掉了.於是,他們便認兄弟的後代,為自己的兒子,死了自己的墳墓有人祭掃.
舊中國人們,還是十分敬重教育,敬重讀書人的.在廣大民眾的心中,讀書人是知書達禮,值得尊重.舊中國的教育方式,是嚴格的.教書先生大多數是有才學的,有責任心的,十分強調學生的人品素養.因此,雖然一個讀書只有幾年,但所受的教益卻很大.教育的內容,還是中國仁義道德那一套.盡管有新文化運動,但國民政府還是重視儒家的.儒家的仁義道德思想,在社會各界仍然有廣泛影響.
舊中國的人的話題,未必是皇宮的事.許多人,連在朝的皇帝是誰,他們也不知道,似乎這一切,與他們完全無關似的.他們會談些與農業生產有關的事.他們會談些歷史.隋唐演義,包公,孟麗君,這類的故事,他們津津樂道.那種俠義之人,往往最能得到他們的尊重。他們談論各個地方聽來的趣聞逸事.談論自己家鄉以前的歷史典故.他們還會對村裡人評長道短.對於私人的空間,他們還遠不懂得尊重.他們還往往會慨嘆:世道亂了,一代不如一代.那種稍有文化,能夠講書的人,往往得到眾人的尊重.一旦有這樣的人出現在他們周圍,村裡人就圍在一塊,要求其說書.報酬很簡單:往往只是一杯酒,一杯茶.
舊中國的地主,也是村民中的一員.他們的土地多一些,長工多是臨時僱傭的.要付足工錢給長工.他們一般不會打罵長工.長工也未必很積極工作.一些長工賺到錢後,便很快就花掉了.地主與長工的關系,遠非我們書本所說的根本對立的關系.資本主義性質的工廠傳到中國之後,要求人們固定上班,難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時間,而且工資待遇不高,這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他們無法適應.
舊中國的經濟,是落後的.人們的物質生活貧困.但不同的地方不一樣.在許多地方,人們的生活還是滋潤的.勤勞勞動,又頭腦精明的人,還是可以憑自己的本事,過上小康生活.由於是小農經濟,人們是看天生活,風調雨順的年月,人們生活較好,一旦出現較大的自然災害,人們的生活便要陷入困境.流離失所的現象,就會出現.人們在物質生活上,過得較為節省.窮人如此,富人亦是如此.大手大腳地花錢,會被眾人指責為不會過日子.一道小菜,卻食用好幾天,這種情況十分普遍.這些先人,就是我們的一個個先祖!他們的這種艱苦精神,應該值得我們發自內心地尊敬!
舊中國的女人,是本份的.她們嫁人時,聽從父母的按排.似乎更看重男人的體力,因為有體力的男人,"體大力不虧",有良好的體力,才能從事各種生產勞動,才能養家糊口.這些女人,她們生兒育女,樸素地愛著他們的男人,愛著她們的孩子.她們有著繁重的生育任務.生育成功率不高.在生產過程中,許多女人死去了.另一些女人,養育著許多孩子,但不少孩子往往中途夭折.這給她們的精神傷創,是巨大的.女人嫁到男人家後,往往要看夫家的臉色行事。許多女人往往有個性,或者缺乏處理人際關系的經驗。如果夫家稍為寬容,這樣的女人便能生活得幸福。如果夫家十分苛刻,女人的日子就艱難了。不時會有倔強的女人,跳河自殺或上吊自殺的事情發生。女人改嫁的事,也經常聽到。有的女人一生改嫁了十幾次,甚至今天結婚,明天改嫁。說中國古人婚姻不自由,這種說法,失之過份。
舊中國的自然風光,是美好的.農村是寧靜的.河流清澈.空氣清新.每天早晨,就是在各種鳥兒美麗婉轉的叫聲中,醒來的.這種優美環境,是能夠培養各種各樣的詩人的,也能滋潤出許多貌如西施的姑娘的.田上,有許多魚類,許多蟹類.海上的魚也很多.山上有各種各樣的動物.經常有孩子,到山上玩,玩到偏僻的地方,結果被狼叼走了.許多村莊,生長著許多樹,供路人歇腳,村裡人也往往圍在樹下聊天.這些樹往往有數百年歷史,迎來了一代人,又送走了一代人,是村莊里無數人喜怒哀樂的見證.
舊中國,同宗室的人,往往居住在一起.鄉親之間,往往互相幫助,同姓的人,居住在一起.一方有難,大家相幫.紅白喜事,均是如此.輩份很重要.年紀雖小,輩份卻大,這樣的人,往往在村裡很受尊重.他如果發起火來,別人不敢輕易惹他.老年人,說話的份量往往很重.村裡的人與人之間出了糾紛,幾個老年人出來說話,年輕人必須聽.老年人往往會聚在一起,說哪個孩子乘,哪個媳婦賢惠.這些老年人的話,自然不會隨便說的,而是有實有據.這些老年人的言論,維系著鄉村秩序,傳續著傳統文明.
舊中國的人,他們有著樸素的信仰.許多村落,都有一些寺廟,他們定期或不定期地到那裡進行祭祀,或者求神保佑.離地三尺有神明,是許多人的共同信仰.他們相信人死後,有魂靈.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做人要講天地良心,求人一命,勝過七級浮屠,要使人不知,除非己莫為,這些都是他們樸素的信念.這些信念的存在,使他們能夠在道德上嚴於要求自己,不至於干傷天害理\欺上瞞下的事.整個社會的道德,大體上是良好的.那些道德品行良好的人,往往會美名遠揚,受到人們頌敬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