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古代中國帝王是如何選妃的

古代中國帝王是如何選妃的

發布時間:2022-07-07 19:52:50

㈠ 皇帝是如何選妃的

第一步是選秀女。

清朝從順治時就規定,凡滿族八旗人家年滿十三歲至十六歲的女子,必須參加每三年一次的皇帝選秀女,選中者,留在宮里隨侍皇帝成為妃嬪,或被賜給皇室子孫做福晉未經參加選秀女者,不得嫁人。閱選時,按八旗的順序,一般七八個人站成一排,由皇帝、皇太後們挑選。被挑選女子的名字,每排寫一張單子,留宮中存檔,這種名單,在檔案中稱為「秀女排單」。

清代的後宮,上至皇後,下到宮女,都是從旗人女子中挑選出來的。旗人,是清朝獨有的。因此,從旗人女子中挑選後宮粉黛的制度,也是清代獨有的。

清太祖努爾哈赤在統一女真的過程中,創立了八旗制度,這套制度是在女真人原來的狩獵組織的基礎上建立的,是軍政合一的制度,兼有行政、軍事、生產等多方面職能。以黃、白、紅、藍四色旗幟為標志,組成鑲黃、鑲白、鑲紅、鑲藍、正黃、正白、正紅、正藍八旗。

每3年由戶部主持選閱駐防八旗和外任旗員之女。舊制,挑選秀女,皇後及內廷主位之親姊妹皆免挑。凡八旗官員、兵丁、閑散之女子,皆備選。嘉慶十一年,命漢軍自筆帖式,驍騎校以上女子備選。十八年,命滿洲蒙古自護軍、領催以上備選。其拜唐阿(執事人)、馬甲(清代八旗驍騎營馬兵的別稱)以下女子不備選。

每到准備挑選秀女的時候,先由戶部奏報皇帝,奉旨允准後,立即行文八旗都統衙門,由八旗的各級基層長官逐層將適齡女子花名冊呈報上來,到八旗都統衙門匯總,最後由戶部上報皇帝,皇帝決定選閱日期。因為有病、殘疾、相貌醜陋而確實不能入選者,也必須經過逐層具保,申明理由,由都統咨行戶部,戶部奏明皇帝,獲得允准後才能免去應選的義務,聽其自行婚嫁。

各旗選送的秀女,要用騾車提前送到京城。由於眾多秀女的家庭背景不一,官宦人家尚有車輛,而兵丁之家只能雇車乘坐。因此,乾隆時規定:「引看女子,無論大小官員、兵丁女子,每人賞銀一兩,以為雇車之需。……此項銀兩,……著動用戶部庫銀。」秀女們抵達京城後,在入宮應選的前一天,坐在騾車上,由本旗的參領、領催等安排次序,稱為「排車」,根據滿、蒙、漢排列先後的次序。最前面是宮中後妃的親戚,其次是以前被選中留了牌子、這次復選的女子,最後是本次新選送的秀女,分別依年齡為序排列,魚貫銜尾而行,車樹雙燈,上有「某旗某佐領某某人之女」的標識。日落時分發車,入夜時進入地安門,到神武門外等待宮門開啟後下車,在宮中太監的引導下,按順序進入順貞門。秀女們乘坐的騾車則從神武門夾道東行而南,出東華門,由崇文門大街北行,經北街市,然後再經地安門來到神武門外,這時,已是第二天中午了。初選完畢的秀女們在神武門外依次登上她們來時所乘坐的騾車,各歸其家。這種井然有序的排車法,是嘉慶年間的一位名叫丹巴多爾濟的額駙發明的。

當應選的秀女們在神武門外走下騾車後,先由戶部司官維持秩序,再由太監引入宮中。御花園、體元殿、靜怡軒等處,都曾是閱選秀女的場所。一般每天只閱看兩個旗,根據各旗參選秀女人數的多少進行搭配。通常是五六人一排,供皇帝或太後選閱,但有時也有三四人一排,甚至一人一排的。如有被看中者,就留下她的名牌,這叫做留牌子;沒有選中的,就撂牌子。然後,留牌子的秀女再定期復選,復選而未留者,也稱為撂牌子。經復選再度被選中的秀女,還有兩種命運:一是賜予皇室王公或宗室之家;一是留於皇宮之中,隨侍皇帝左右,成為後妃的候選人。如果成為後妃的候選人,手續會更為復雜,初次「引閱」之後,屢屢「復看」,有「記名」的,這是被選中留牌子的;有「上記名」的,這是皇帝親自選中留牌子的。最後,還要經過「留宮住宿」進行考察,在留宮住宿的秀女中選定數人,其餘的都撂牌子。

秀女入宮後,一般封答應。然後其中一些晉升為常在、妃、嬪、貴人。貴人以上得出自世代顯貴人家,貴人以下只須從拜唐阿子女中挑選。有的秀女配近支宗室或皇子、皇孫。至於皇後,一般先由太後從近支王公大臣的女兒中挑選,由皇帝冊封。日後,皇帝不喜歡還可以撤換。順治帝就廢過八年(1651)八月冊封的皇後博爾濟吉特氏。

清王朝把選擇後妃看成一大政治。清王朝選擇後妃,主要從滿族中挑選,其次是從蒙古貴族中挑選,目的是為了加強與蒙古貴族的聯系。佟洵、侯久萱《清宮後妃》根據《清皇室四譜》編制的《清宮後妃表》,列出12帝後妃187名,除8名未標族名外,12名是女真族,136名是滿族,蒙古族21名,漢族9名,維吾爾族1名

㈡ 古代選妃都是怎麼選的,什麼樣的條件才能選上

古代選妃主要有三種選取方式,第一種是參加皇帝的選秀,第二種是被人推薦,第三種是偶然被皇帝看上,因此得到了成為後妃的機會。而皇帝選妃嬪的條件主要有三項,第一、出身高貴,如貴族之後或功臣之女;第二、賢良淑德或學識豐富的女子;第三、能討皇帝喜歡。

(三)、討得皇帝歡心

能夠獲得皇帝喜歡是古代女子都十分渴望的事情,但是因為皇帝的欣賞標准不一樣,所以也很難定出一套詳細的標准來。有的皇帝喜歡面容美麗的,有的皇帝又偏好身材曼妙的;總之,無論是具備怎樣的優點或才能,只要能夠討皇帝喜歡,那就能得到當妃嬪的機會。通常來說,那些出身低微的女子,例如宮女或宮外的女子等,就只有靠著自身魅力來吸引皇帝這一條出路。

㈢ 古代皇帝如何選妃

限男女之年定婚姻、執六禮,始於周代。《禮記》、《唐律》、《明律》規定,六禮屢納采、問名、納吉、納征、告期、親迎。 大婚的同時,用金冊、金寶(證書和印鑒),冊立皇後;冊立皇後的同時,選一至四名妃子。 明代: 明宮的大型選美活動(如皇子婚事、帝王登基等的時候舉行),一般是這樣的: 朝廷派出多路人馬到全國各地物色出13歲至16歲的淑女五、六千人,在付出一些銀幣作為聘禮後,就責令其父母在某年某月里把她們送到京師(北京)。待所有的美女雲集京師後,皇帝分遣太監進行第二次挑選,每百人排成一行,按年齡大小排好,逐個察看。第一批淘汰了1000左右稍高、稍矮、稍胖、稍瘦的女子。次日,留下的女子們仍像上一天那樣列隊,太監們以極挑剔的眼光察看她們的眼、耳、口、鼻、頭發、皮膚、頸項、肩膀、背部等,一一篩選。繼而又讓她們自報姓名、年齡、籍貫,以觀察她們的音色和神態,如果口齒不清,嗓音粗濁,或應對慌張的,又須出列,這樣又淘汰了掉2000餘人。第三天,太監們以尺量那些秀女的手腳,再叫她們走幾十步以觀步態,再除去1000左右的不合格者。那最後1000餘人又被一些穩婆帶入密室,「探其乳,嗅其腋,捫其肌理」,經過又一番令人難堪的折騰之後,入選者只餘下300餘人了。這300餘名女子被禁在宮中一個月,由專人熟察她們的性情言論,進而判定她們的性格、作風、智愚與賢惠否,通過這一過程,挑出了被認為是「秀色奪人,聰慧壓眾」的佳麗不到100人,即被收為宮女或封為妃嬪。 其他朝代選妃比較嚴格,有等級制度之分,秦朝是之前六國王室的公主或者是貴族家的女子充後宮,漢朝的多數是大臣尤其是重臣家的女子可以當選妃後,但也不乏「良家子」即身世清白的平民家女子,選擇要求是一定要貌美(即使是嫁過人的女子只要美貌奪人也可以入宮)。之後幾個朝代也是多以有品級的大臣家中子女充後宮,只有明代放寬了政策,只要是身家清白的妙齡女子皆可入宮,至於是不是妃子就要看能不能得到皇帝的青睞了。(以上只是粗略的講述了本人平時看書得到的知識,不足之處還望海涵)。

㈣ 古代中國帝王是如何選妃的

周代的後妃制度
在封建時代,帝王在後宮的妻妾有多少,人們往往是用「三宮、六院、七十二妃」或「後宮佳麗三千」來形容。
《禮記》里記載周朝的後妃制度是:「古者天子後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侍婦,八十一御妻。」意思是,天子有6宮娘娘、3位夫人、9位嬪妃、27位侍婦、81位妻子,加起來就有126個各種級別、各種名稱的老婆。這是古代帝王後宮有文字記載可查的最早的「後妃制度」。
先秦帝王嬪妃的來源
先秦帝王的嬪妃,有不同的來源,有的是諸侯或是大臣的女兒,由他們的父親獻給帝王;有的是帝王們直接搶劫來的;還有的則是恩威並施,在以禮相求的同時加以武力威脅奪取的。
紂時西伯昌、九侯、鄂侯是紂任用輔助天子掌握軍政大權的三公。九侯將自己美麗的女兒送給了紂。九侯的女兒不喜淫亂,結果被紂殺掉。紂還將九侯剁成肉醬以示懲罰。也有的嬪妃是帝王以雙重手段才獲得的,像中國歷史上很有名的妹喜,她以歌舞聞名天下,桀想要得到她,一方面派說客前往提親;一方面又伐有施求妹喜。最後有施沒辦法,有施夫妻獨送妹喜艷妝出城。搶劫也是帝王獲得嬪妃的一個來源,特別是國家之間兵戎相見時,失敗一國的公主及一般少女很容易被對方虜獲,成為對方宮中的收藏物,有的得到帝王寵幸,便晉封為嬪妃。不過,大多數是淪為宮婢。

㈤ 古代皇上選妃子是怎麼樣選的

先秦帝王:恩威並施搶嬪妃 嬪妃的來源,有的是諸侯或是大臣的女兒,由她們的父親獻給帝王;有的是帝王們直接搶劫而來,還有的則是恩威並施,在以禮相求的同時加以武力威脅奪取的。 商紂王時,西伯昌、九侯、鄂侯是紂任用輔助天子掌握軍政大權的三公。九侯將自己美麗的女兒送給了紂。九侯的女兒不喜淫亂,結果被紂殺掉。紂還將九侯剁成肉醬以示懲罰。 也有的嬪妃是帝王以雙重手段才獲得的。比如,中國歷史上很有名的妹喜,她以歌舞聞名於天下,夏桀想要得到她,一方面派說客前往提親,一方面又討伐有施部落求妹喜。最後,有施部落沒辦法,只好送妹喜艷妝出城。妹喜嫁給桀之後,縱情聲色,恣意享受,酒池肉林,裸身嬉戲,桀還製造了一個「傾台」,供他們倆玩樂。據說,妹喜愛聽「裂帛」之聲,桀馬上命令各地每天進貢絲綢一百匹,讓人輪流撕開來給她聽。 另外,在國家之間兵戎相見時,失敗一國的公主及一般少女很容易被對方虜獲,被對方收藏宮中,有的得到帝王寵幸,便晉封為嬪妃,而大多數則淪為宮婢。 漢代:像征賦稅一樣征民女 從民間「良家女」中挑選嬪妃,是漢代建立的法律制度。 每年八月初,朝廷向天下徵收捐稅、租賦。而向民間徵收美女,也屬於徵收賦稅之列。因此,每年八月,朝廷都要派中大夫、掖庭丞、相工三種官員,去洛陽周圍的鄉間「閱視」年齡在13歲至20歲之間的「姿色端麗」「合法相」的女子,載回後宮。 在派下去徵收「良家女」的官員中,「相工」一職十分重要。「相工」顧名思義,是看相貌的人。關於相貌,其中有一套專門的學問,這套理論稱為「法相」。凡是被看中的民女,就用車運至後宮,後宮再做進一步篩選。 自漢武帝劉徹、漢元帝劉奭起,漢後宮的嬪妃數目成倍地增長,遠遠超過三千。如此龐大的後宮妻妾群,自然需要相應的管理,於是,嚴密而分明的等級制度應運而生。 晉武帝:「博選」後宮佳麗 晉武帝司馬炎在建立西晉政權、登上帝王寶座後,即開始著手「博選」後宮佳麗。 公元273年,為了切實做到「博選」,司馬炎先下了一道命令:挑選卿以下文武官員的女兒到後宮,若有把女子藏起來的,就處以「目無君主」的罪名,直至死罪。 在挑選完宮女之前,司馬炎還禁止老百姓結婚嫁娶,以便把所有適齡女人留著供其先行選擇。第二年,他又下令良家女和下級軍官及小官吏的女兒五千多人,進宮供他挑選,朝野為之憤懣,幾乎導致人們揭竿而起。 為了「博選」嬪妃,司馬炎還派宦官駕車,帶著隨從馳經各個州郡,物色美女。這樣一來,司馬炎的後宮頓時爆滿,數目幾達萬人…… 由於嬪妃眾多,司馬炎每天不知擇誰侍寢才好,於是,便以羊拉車,羊車在哪個妃子的門前停下,他就和哪個妃子飲酒作樂。嬪妃們為求寵幸,有的取竹葉擦地,有的用鹽汁灑地,以使羊車停下。 唐代:宮女最多時有四萬餘人 唐玄宗開元年間,天下太平,財豐糧富,達到了唐朝鼎盛時期。為此,唐玄宗也開始腐化墮落起來。為了充實後宮,唐玄宗秘密下令:挑選天下好看的女子納入後宮,並給她們取名為「花鳥使」。由於每年都要從民間采選民女入宮,開元、天寶年間宮女人數急劇增加。 長安大內、大明、興慶三宮,皇子十宅院,皇孫百孫院,東都洛陽大內、上陽兩宮,累計大約有四萬名宮女。由於當時經濟發達、思想活躍,後宮制度不是十分嚴謹,有的宮女甚至出身青樓。 由於後宮嬪妃眾多,寶歷年間,唐敬宗李湛還特製了一種紙箭,箭頭裡面裹著麝香或龍涎香之類的香粉末。李湛在宮中玩樂時,就把嬪妃們叫來,讓她們站在一定的距離之外,他則用這種紙箭射她們,被射中的宮女或嬪妃,身上就會有香粉末沾上,因而渾身散發出濃烈的香味。當時,這種紙箭被宮人們稱為「風流箭」,宮嬪們只有被射中了,才能得到皇帝的寵幸,才會有出頭之日。因而,她們當中流傳有這樣的順口溜:「風流箭,中的人人願。」 元代:皇帝同時可有幾個皇後 元代最高統治者為蒙古族,所以依蒙古民族的特殊性把皇後稱為「可敦」,並保留了「斡耳朵」宮帳制。 「斡耳朵」意為宮殿營帳,每個「斡耳朵」設有皇後一人,下有若干嬪妃。所以,皇帝同時可以有一個、兩個甚至多個皇後。 元世祖忽必烈在大都城內修築宮闕時,就設立了四個「斡耳朵」,同時擁有四個皇後。各「斡耳朵」都有自己的封邑,元朝每年還以「歲賜」的名義,給各「斡耳朵」的繼承者以大批財富。 成吉思汗之子術赤的兒子拔都,是當時蒙古除皇帝外最有權勢的人。他有26個妻子,每個妻子擁有一座巨大的帳幕,並配置有其他的小帳幕,放在大帳幕的後面,供奴僕居住。每一個大帳幕還配備有足足200輛駱駝拉的車子,用來裝貴重物品和寢具。所以,這個富有蒙古貴族的妻妾帳幕群,看起來就像一座龐大的市鎮。 明代:選妃程序復雜 明代挑選宮女皆奉欽命而行。 據史載,明朝天啟元年(1621年),熹宗將舉行大婚,先期從全國挑選13至16歲淑女5000人。隨後,皇帝分遣內監挑選美女,每百人以齒序立,內監巡視,說:某稍長,某稍短,某稍肥,某稍瘠,皆扶出,遣回1000人。次日,諸女又分立如前,內監諦視耳、目、口、鼻、發、膚、領、肩、背,有一不合法者去之,遣回1000人。隨後,又聽其聲,令稍雄、稍窳、稍濁、稍吃者去之,遣回1000人。第三日,內監各執量器,量女子手足,令諸女周行數十步,目的在於觀其豐度,去其腕稍短、趾稍巨者,舉止稍輕躁者,又遣回1000人。 最後剩下的1000人,皆召入宮。然後,分遣年長的宮娥將其引至密室,探其乳、嗅其腋、捫其肌理,入選者僅300人。在宮一月,熟察其性情言論,剛柔愚智賢否,入選者僅50人得封嬪妃,其餘皆淪為宮婢或僕役。 清代:滿蒙女 不參加選秀不準出嫁 清朝統治者比較了歷史上後宮制度的優劣,依照滿族習俗,制定了清代後宮制度。 清代宮闈之中沒有位號,僅是循用俗稱「福晉」(元代「可敦」的轉音)。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後宮方立位號。據《清史稿·後妃傳》載:「康熙以後,典制大備。皇後居中宮,皇貴妃一人,貴妃二人,妃四人,嬪六人,貴人、常在、答應無定數,分居東西十二宮。」 清入關後,時興選秀女,其制很嚴,做後妃的要求更高。秀女一般從滿蒙八旗中遴選,少數從漢族中挑選。滿蒙人年齡在13~16歲、身體健康的旗籍女子,均須參加閱選。女13歲曰「及歲」,超過16歲曰「逾歲」,逾歲者一般不參選。 戶部掌管閱選大權,由其通告各旗具備清冊,准備入選。閱選地點一般在紫禁城御花園舉行。其方式與明代天啟年選美大同小異。 入選秀女除了備選補充皇妃外,還要賜給一些旁近宗室。凡獲得皇帝賜予封號的人,至死不得出宮另嫁。選為皇後者,則應通過大婚禮,由大清門、午門入宮,至坤寧宮完婚。 滿意請採納

閱讀全文

與古代中國帝王是如何選妃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卡卡為什麼會有義大利國籍 瀏覽:849
lol義大利全民賽哪裡可以看 瀏覽:268
中國水稻最高產多少斤一畝 瀏覽:791
越南紅木街在哪裡 瀏覽:289
英國留學生吃什麼粥 瀏覽:368
義大利北部火山灰來自哪裡 瀏覽:824
中國性都是哪個城市 瀏覽:926
印度簽證在淘寶上怎麼用 瀏覽:64
伊朗目前有多少將軍 瀏覽:529
伊朗為什麼和美國斷交 瀏覽:196
中國的公交車是哪個品牌 瀏覽:195
為什麼現在找職業越來越南 瀏覽:349
印度怎麼能成為強國 瀏覽:471
義大利比亞喬旗下有哪些品牌 瀏覽:780
中國公民在英國死亡多少人 瀏覽:605
越南低保戶怎麼樣 瀏覽:624
中國三針的疫苗是哪個公司的 瀏覽:346
現在印度人民黨有多少黨員 瀏覽:439
如何看中國足球世界盃 瀏覽:267
英國的秩序怎麼樣 瀏覽: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