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院士的標準是什麼,也就是說,怎麼樣才能被稱為院士
在科學技術領域有系統的創造性的成就,熱愛祖國,學風正派,具有中國國籍的研究員、教授或同等職稱的學者、專家(含居住在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以及僑居他國的中國籍學者、專家),均可被推薦並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增選院士每兩年進行一次,每次增選總名額不超過60名。各學部每次增選名額的分配,由院士大會的常設領導機構根據學科布局和學科發展趨勢確定。院士候選人通過以下兩種途徑推薦,不受理本人申請。
(一)院士直接推薦候選人。每次增選,每位院士推薦候選人限額不超過兩名;獲得3名或3名以上院士推薦有效。對居住在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以及僑居他國的中國籍學者、專家的推薦,僅適用此款。
(二)國內各有關科學技術研究機構、高等院校和中國科協所屬一級學會,按組織系統推薦候選人。此類候選人,必須經過其主管部門、中國科協或省、自治區、直轄市組織初選。
外籍標准
對中國科學技術事業做出重要貢獻,在國際上具有很高學術地位的外國籍學者、專家,可被推薦並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以下簡稱外籍院士)。選舉外籍院士,每兩年進行一次。每次選舉,每位院士推薦1名候選人,獲得不少於5名院士的推薦為有效。
外籍院士由全體院士實行無記名投票選舉,其選舉工作與院士增選工作同年進行。參加投票選舉的院士人數,應超過院士總人數的二分之一,獲得贊同票不少於投票人數三分之二的候選人當選。外籍院士對中國科學技術發展和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有建議權;
可應邀出席中國科學院學部組織的有關會議和學術活動;可獲得中國科學院學部贈送的有關出版物。外籍院士不享有對院士候選人和外籍院士候選人的推薦權;不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外籍院士在取得中國國籍後,可直接轉為院士或資深院士,並享有同等義務、權利及有關待遇。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院士
Ⅱ 如何成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要想成為中國工程院士你必須努力學習。在你的工作中做出突出的成績。拿出幾項國家重點工程項目中的。個人。成績來這樣的話。每年國家會進行。評選你可能就能當場工程院士了
Ⅲ 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在工程科學技術方面做出重大的、創造性的成就和貢獻,熱愛祖國,學風正派,品行端正,具有中國國籍的高級工程師、研究員、教授或具有同等職稱的專家,可被提名並當選為院士。 「在工程科學技術方面做出重大的、創造性的成就和貢獻」主要是指:在某工程科技領域有重大發明創造和取得重要研究成果,並有顯著應用成效;或在重大工程設計、研製、建造、運行、管理及工程技術應用中,創造性地解決關鍵科學技術問題,做出重大貢獻;或為重要工程科技領域的奠基者和開拓者。以上各項中包括其在培養工程科技人才方面做出的成就和貢獻。 「重大工程管理」的內容主要是指:重大工程建設(包括規劃、論證、勘設、施工、運行等)中的管理;或重要、復雜的新型產品、設備、裝備在開發、製造、生產過程中的管理;或重大技術革新、改造、轉型、轉軌、與國際接軌方面的管理;或產業、工程、重大科技布局和戰略發展研究、管理。 在工程管理領域做出「重大貢獻」主要是指:被提名人在上述領域具體組織、參加工程項目的實踐,並在實踐中以先進的管理理論為指導,創造性地發揮管理科學的作用,促使工程項目優質、高效實施,取得眾所公認的成就;或在工程管理理論上有重大建樹,並通過實踐取得具體業績。 「學風正派」主要是指院士應具備的職業道德、科學態度和獻身精神等。 「品行端正」主要是指院士應具備優良的科學道德與學風,良好的行為品德和端正的生活作風。
Ⅳ 要成為院士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1、在科學技術領域做出系統的、創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貢獻,熱愛祖國,學風正派,具有中國國籍的研究員、教授或同等職稱的學者、專家,可被推薦並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2、被推薦人應從事自然科學、技術科學和工程科學方面的研究工作。被推薦人年齡(按增選年6月30日實足年齡計算,下同)一般不超過65歲。
3、在國際上的知名學術期刊上有著作收錄並引起一定反響,國內著作和在一類期刊發表文章也不能少。
4、成果對生產生活具有指導意義,而不是僅僅的項目攻關,技術突破。
院士候選人推薦途徑:
1、院士直接推薦候選人。每次增選,每位院士推薦候選人限額不超過兩名;獲得3名或3名以上院士推薦有效。對居住在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以及僑居他國的中國籍學者、專家的推薦,僅適用此款。
2、國內各有關科學技術研究機構、高等院校和中國科協所屬一級學會,按組織系統推薦候選人。此類候選人,必須經過其主管部門、中國科協或省、自治區、直轄市組織初選。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院士增選條例
Ⅳ 如何成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在工程科學技術方面作出重大的、創造性的成就和貢獻,具有中國國籍的高級工程師、研究員、教授或具有同等職稱的專家,可被提名並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Ⅵ 院士人員評選,有怎樣的評選流程及標准
問這個問題其實就是想知道,茅台女總工為何就不能當院士?
2.評審程序
各學部常委會負責組織本學部院士對屬於本學部專業學科範圍內的全部有效候選人進行評審。
學部常委會組織各專業組和學部全體會議,採取審閱材料、介紹情況、醞釀討論和無記名投票表決等方式,對候選人進行兩輪評審,分別產生本學部進入第二輪評審和正式候選人的名單。
對工程管理學部候選人的第一輪評審,按其專業背景在相關學部進行。
第一、二輪評審會議一般分別安排在增選年6月份和10月份的最後一周進行。
第一輪評審
本輪評審的任務是從全部有效候選人中,產生進入第二輪評審的候選人名單。
(1)審閱材料:候選人的材料是評審的基本依據,與會院士除重點審閱本專業組候選人材料外,還應認真審閱本學部其他候選人的材料。
(2)專業組評審:專業組對本組候選人充分討論評議,投票產生進入學部評審會介紹的候選人名單,各組進入學部評審的名額由學部常委會決定。
(3)學部評審:學部召開全體會議,介紹各專業組進入學部評審的候選人情況,充分討論評議。
(4)產生第二輪候選人:學部投票,產生進入第二輪評審的候選人名單。進入第二輪評審的限額為學部增選名額的2—3倍,具體人數由學部常委會研究決定。
(5)第一輪評審是否採用通信評審方式,由學部常委會研究確定,報主席團備案。
(6)第一輪評審會後,中國工程院在工程院網站和有關報刊上公布進入第二輪評審的候選人名單,並通知本人。學部常委會對第二輪候選人中受到投訴以及有疑點的問題,組織調查核實。
第二輪評審
通過本輪評審,從進入第二輪評審的候選人中,產生正式候選人名單。為了對候選人更直接地考察了解,第二輪評審增加候選人自我介紹、回答問題的程序。除此之外,評審程序和辦法與第一輪評審基本相同,但須注意以下幾點:
(1)為便於評審時學部之間的交流,第二輪評審會由全院組織,集中統一進行。
(2)進入第二輪評審的候選人在評審會上進行自我介紹,圍繞提名書主要成就貢獻的范圍,實事求是地介紹本人在完成重要工程項目中所發揮的作用、解決的工程技術難點、創新之處等。候選人應嚴格按通知時間准時到會,及時離會。
(3)對被投訴候選人的有關調查核實材料連同其投訴信,一並提交評審會參考。在對被投訴人評審時,有關院士應根據常委會研究意見,將有關調查核實結果向會議進行說明。
(4)學部評審會要對進入第二輪評審的全部候選人逐一評議。經學部評審會認真、全面評議後,進行無記名投票,按增選名額120%的比例,依得分順序,產生正式候選人名單。
(5)工程管理學部多為跨學部院士,由學部常委會統籌安排適當時間,組織本學部院士集中評審。
Ⅶ 中國目前有多少個院士怎麼才能成為院士
中國科學院院士,原稱「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93年10月改為現名,中國大陸最優秀的科學精英和學術權威,中國科學院院士從國內外最優秀的科學家中選出,每兩年增選一次。1955年隨「中國科學院學部」的成立,中國科學院產生第一批院士;自1994年開始,增選外籍院士。1993年隨著中國工程院的成立,部分院士既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也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自1955年開始,到2003年止,中國科學院共產生10批共計1027名院士。參見院士列表
自1994年~2002年,共產生5批46名外籍院士。
1,需要在國家重點扶植的重點攻關項目上有突出業績.要迎合國家的大形式.
2,在國際上的知名學術期刊上有著作收錄並引起一定反響.國內著作和在一類期暢骸扳繳殖劑幫烯爆樓刊發表文章也不能少.
3,成果對生產生活具有指導意義,而不是僅僅的項目攻關,技術突破.估計能達到這個境界,從事本職工作起碼30年吧,不可以急功近利.
Ⅷ 院士是一個方面的權威,那院士是如何產生的呢
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一般稱「兩院院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目前沒有實行院士制度,而是實行學部委員制度。院士和學部委員都是終身榮譽稱號。
中科院院士主要從事自然科學基礎理論研究有傑出貢獻的科學家,工程院院士主要是在實用型工程技術方面有突出貢獻的科學家,兩院院士實行終身制,相當於一級教授,副部級待遇。社科院沒院士,實行學部委員制,主要是從事社會科學方面有突出貢獻的學者,相當於一級教授,副部級待遇,終身制。以上三院是我國知識分子的精英,是國寶級人物。
Ⅸ 科學家怎樣才能評上院士
院士候選人通過以下兩種途徑推薦,不受理本人申請。
1、院士直接推薦候選人。每次增選,每位院士推薦候選人限額不超過兩名;獲得3名或3名以上院士推薦為有效。對居住在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以及僑居他國的中國籍學者、專家的推薦,僅適用此款。
2、國內各有關科學技術研究機構、高等院校和中國科協所屬一級學會,按組織系統推薦候選人。此類候選人,必須經過其主管部門、中國科協或省、自治區、直轄市組織初選。
(9)怎麼當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擴展閱讀:
外籍選舉標准:
對中國科學技術事業做出重要貢獻,在國際上具有很高學術地位的外國籍學者,專家,可被推薦並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以下簡稱外籍院士)。選舉外籍院士,每兩年進行一次。每次選舉,每位院士推薦1名候選人,獲得不少於5名院士的推薦為有效。
外籍院士由全體院士實行無記名投票選舉,其選舉工作與院士增選工作同年進行。參加投票選舉的院士人數,應超過院士總人數的二分之一,獲得贊同票不少於投票人數三分之二的候選人當選。外籍院士對中國科學技術發展和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有建議權。
可應邀出席中國科學院學部組織的有關會議和學術活動;可獲得中國科學院學部贈送的有關出版物。外籍院士不享有對院士候選人和外籍院士候選人的推薦權;不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外籍院士在取得中國國籍後,可直接轉為院士或資深院士,並享有同等義務、權利及有關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