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看待當前糧食的安全形勢
據報道,我國糧食生產連獲豐收,安全形勢持續向好,但是糧食安全問題始終是社會關注的焦點。
發展糧食產業經濟,構建適應國情糧情、高端高質高效的現代化糧食產業體系,推動我國由糧食生產大國向糧食產業強國邁進,是興糧之策、富農之道、惠民之舉,要把實施糧食安全戰略貫穿於糧食產業經濟發展全過程,更好地服從服務於國家糧食宏觀調控。
⑵ 關於食用油的市場調查報告
食用油中國版圖品牌格局 看不見的戰場
去年年底,食用油再次掀起了一輪漲價潮。幾大品牌幾乎同時宣布上調大豆油、調和油、菜籽油等品種的價格,且漲幅均在10%%上下……有人開始高呼:請有關方面正視此次食用油漲價的「民生痛感」。甚至有人說食用油漲價無疑加重了生活成本,加重了民眾的生存壓力。也有人慷慨激昂:這是外資壟斷的必然結果!放眼市場,近年來,橄欖油、葵花籽油、葡萄籽油等小品種、新品類食用油不斷涌現,以大米為主要產品的利是品牌又推出了「利是」稻米油,這些號稱更健康食用油的出現,對中國食用油品類及品牌格局的影響值得人們拭目以待。面對這種狀況,我們不禁要問,食用油真的有必要大幅提價?此次調價,到底是供不應求?還是產量過剩、存在滯銷而由某些油品品牌進行的商業炒作?抑或是糧油製品加入國際競爭行列隨行就市?食用油多品類的格局對價格趨勢有何影響?或許,回眸近年來中國食用油品牌市場的發展狀況,會對我們有所啟迪。
中國食用油行業發展現狀———從小包裝食用油熱潮到健康、營養用油的「食用油新時代」
18年前,第一瓶「金龍魚」小包裝食用油出現在中國市場。從此這種安全衛生的桶裝油逐漸得到消費者的青睞,散裝油逐步退出國內大中城市。從這個時候起,中國的食用油消費就開始了快速的增長,在一些經濟較發達的大城市,小包裝食用油已經取代散裝油成為市場主角。
食用油是人們的日常必需品,人們的消費習慣正由散裝油向小包裝精緻油方向發展。這樣小小的一個轉變卻造就了一個市場容量超過200億,年增長速度超過30%的小包裝食用油大市場,而這個市場幾乎被外資及南方品牌壟斷,遼寧品牌大多曇花一現,2009年遼寧中稻股份有限公司投資6億元建設稻穀深加工產業基地,以利是品牌進軍食用油市場,遼寧本土食用油品牌登上中國油脂大市場的版圖,與群雄共競爭。
然而,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食用油消費水平也不斷提高,中國全年食用油消費大約在2400萬噸,進口的棕櫚油、豆油、菜籽油的總量高達68%%,由於我國耕地資源緊缺,油料作物的耕種面積已經無法擴大,直接導致了中國食用油無法自給自足、以及中國食用油市場供不應求的主要原因之一。稻米油———這種與稻穀共享耕地資源並依賴於稻穀加工的副產品的誕生,使得食用油的本土供給佔比有了改變的可能,促進了中國食用油品牌市場的再次洗牌。
「時勢造英雄」———食用油市場競爭狀況及主要品牌
早在利是稻米油出現之前,油脂行業的快速成長和豐厚的利潤空間也造就了中國食用油市場上巨頭,出現了「金龍魚」、「胡姬花」、「福臨門」和「魯花」等著名品牌和「嘉里」、「中糧」等產業巨頭。中國市場上食用油品牌眾多,約600多個,但據資料顯示,國內約有70%%的銷售收入集中在占總數7.5%%的企業,「金龍魚」、「福臨門」、「魯花」三大品牌占據了市場42.20%%的市場份額。中糧集團&「福臨門」
中糧集團是中國最大的進出口公司之一,連續10年進入世界500強行列,具有巨大的資本優勢。1995年,中糧集團以「福臨門」品牌進入利潤豐厚的小包裝食用油行業。中糧集團和美國ADM公司聯合新加坡WILMAR公司等國際知名公司合作進行產業運作,耗資20億打造「福臨門」的生產布局,目前旗下的主要企業有:東海糧油工業(張家港)有限公司、黃海糧油工業(山東)有限公司、東洲油脂工業(廣州)有限公司、北海糧油工業(天津)有限公司、大海糧油工業(防城港)有限公司、中糧艾地盟(山東)有限公司、山東萊陽魯花濃香花生油有限公司等。自從2001年底,中糧出售了所持有的「金龍魚」的全部股權後,向外界表達了集中資源和精力全力打造「福臨門」品牌的決心。嘉里糧油&「金龍魚」
嘉里糧油(中國)有限公司是新加坡郭兄弟集團專為中國的糧油企業而設立的一個投資公司。嘉里糧油1990年組建了南海油脂工業(赤灣)有限公司,開始了中國第一批小包裝食用油的生產,推出的第一個品牌就是「金龍魚」。在隨後的十年內,嘉里糧油又陸續在防城港、上海、青島、營口、成都、西安和廈門先後投資建立了7家大型食用油生產企業,形成了布點廣泛、布局合理、規模宏大的油脂生產體系。已經發展了包括「鯉魚」、「元寶」、「胡姬花」、「花旗」等16個國內小包裝油知名品牌,涵蓋調和油、色拉油、花生油、葵花油、粟米油、芝麻油等多油種的大型系列產品。
做好自己的品牌建設———應對中國市場可能形成的「雙寡頭」
幾年前,中國內地恰逢食用油價格上漲。郭氏家族那場資產重組也引發了中國食用油市場的震盪。
中國最大的兩家國有糧油企業———中糧集團和中谷集團完成了高達700億元的合並,成為我國最大的油料油脂加工企業集團,旗下食用油品牌主要是福臨門。
豐益國際整合後,受母公司兼並影響,郭氏集團旗下的嘉里糧油和益海集團很可能將被豐益國際收編為一家人。嘉里糧油是郭氏集團旗下糧油資產,主打品牌「金龍魚」在中國食用油小包裝市場排名第一,而旗下「胡姬花」品牌也頗有聲譽。此外,嘉里旗下還有鯉魚、元寶等品牌。當豐益國際完成所有股權轉換後,中國市場上幾大知名食用油品牌背後幾乎都能找到它的影子。而這也意味著,在中國食用油市場將形成國有大鱷和外資寡頭兩相對峙的局面。
中國品牌建設專家李光斗指出,在後WTO時代,將有越來越多的自主品牌受到挑戰。據其介紹,在入世最初,汽車、家電等行業最先受到沖擊。如今,在科技含量不高的快速消費品行業也將面臨這一問題。在西方成熟市場上,行業前四名的品牌往往能占據行業75%左右的份額,「品牌寡頭時代最終會形成,關鍵還是做好自己的品牌建設。」
迎接食用油新時代———「利是」稻米油在江湖大戰中精彩亮相
國家宏觀調控政策首次鎖定食用植物油
眾所周知,作為13億人口大國,中國以世界十分之一土地養活了世界五分之一以上人口,糧食安全一直是國家戰略安全重中之重,但近幾年來,中國的糧食自給已得到基本保障,且出口開始大於進口。相比之下,食用油卻一直過度依賴進口,依存度高達60%%以上。2007年下半年以來,由於國際石油、糧食價格持續性上漲,以及中國南方百年未遇冰凍雪災直接因素,中國出現了以食用油、豬肉為明顯特徵的結構性物價上漲,已凸顯中國食用油的戰略安全隱患。
溫總理在十一屆人大《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特別要加強糧食、食用植物油、肉類及基本生活必須品和其他食品生產」。並提出「國際環境變化不確定因素和潛在風險增加,必須充分做好應對國際環境變化的各種准備,提高防範風險的能力」。這是國家宏觀調控政策首次鎖定食用植物油。
他山之石———用優勢產品「稻米油」躋身食用油市場,化硝煙於無形
在這場一石激起千層浪的食用油漲價風波里,遼寧中稻集團的趙毅總經理顯得淡定而胸有成竹。
多年從事期貨貿易的趙總在這場風波的外圍,充分印證了中國的那句古話———旁觀者清。他說他羨慕整合之後的中糧集團所擁有的昭然實力,但是,我們的糧食集團為什麼不走出國門?為什麼不想辦法在全世界種中國的地?因為只有控制了土地,才控製得了價格。所謂「巨頭游戲」,說白了就是一種控制———資源的絕對控制。
中國是稻米的生產大國,擁有2982公頃水稻種植面積及年產2億噸的水稻產量。然而,由於提煉技術及設備的困擾,盡管眾所周知米糠油(稻米油)是迄今為止最健康的食用油,但卻無法走進人們的視野和餐桌。
早在2006年,時任生威糧食集團董事長的趙毅就對中國的水稻產業、物流體系以及深加工等方面有了清醒的認識和布局。他曾表示:稻穀加工業的格局正在發生著變化,稻米企業在物流上的重要性日漸突出,稻米加工和稻米物流有著相互依存的關系。水稻期貨上市是大勢所趨,南糧北儲、稻米深加工業的發展都帶來了商機。因此,港口在稻米加工和稻米物流方面面臨著巨大的市場機遇。
2009年6月末,通過對稻米油加工過程的持續改良及精心研製,遼寧中稻股份有限公司的首批「利是」稻米油新品終於成功下線。
2009年9月10日,遼寧中稻股份有限公司舉辦的「中稻2009———利是稻米油全國推介會」在沈陽賓館隆重召開。中國油脂學會副會長劉世鵬教授和中國營養學會常務理事、國家食物與營養咨詢委員會委員李淑媛教授分別做了《稻米油的歷史、現狀與未來》和《稻米油與健康》的精彩講演,從產品高度和營養解析角度分別給予稻米油產品高度評價。
由於稻米油是「新生事物」,所以在市場推廣伊始,頗為艱難。商超均以「炒作概念」、「價值不高」、「消費者很難認可」等多種理由將「利是」稻米油產品拒之門外。
然而,應了中國人那句老話———好東西自己會說話。
稻米油是備受營養學家推薦的健康食用油,因為和其他食用油相比,稻米油脂肪酸比例均衡,可有效預防三高,心腦血管疾病等功能,富含谷維素,維E維物甾醇的營養之素,又可以降低膽固醇、緩解疲勞、增加免疫力,是適合全家老小的健康食用油,在美國,被心臟病學會推薦為心臟病人指定食用油,在日本厚生省指定為中小學生烹飪營養用油。
稻米油高煙點的優點,又特別適合中國人煎炒烹炸的飲食習慣,烹飪少油煙,廚房更潔凈。
強勁的品牌宣傳與貨真價實的產品特性,使「利是」稻米油產品終於從7月中旬陸續在家樂福、沃爾瑪、新瑪特、興隆、中興、樂購等系統賣場上架銷售。令中稻公司始料未及的是,擺貨當天在無任何優勢排面、無任何促銷、導購的情況下實現了自然走貨。
隨著消費者逐漸對稻米油產品認可,遼寧中稻集團的趙毅總經理對自己的產品充滿信心。
新的產品就是新的機會、新的產品就是新的挑戰,在這場沒有硝煙只有油煙的食用油江湖大戰中,遼寧中稻可以說是敢於作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他們的品牌「利是」自然最先品嘗到當中的美味,自然也是創造「歷史」的人。
[2009中國十大食用油]
上榜品牌(排名不分先後)
金龍魚中國名牌,嘉里糧油出品,知名品牌,十佳食用油品牌
福臨門FORTUNE中國名牌,中國糧油食品集團,知名品牌,十佳食用油品牌
魯花食用油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山東魯花集團,十佳食用油品牌
香滿園/胡姬花含元寶/鯉魚,中國名牌,嘉里糧油,十佳食用油品牌
多力食用油葵花油一流品牌,上海佳格食品,知名品牌,十佳食用油品牌
海獅食用油上海名牌,上海良友海獅油脂,知名品牌,十佳食用油品牌
盛洲食用油福建名牌,廈門中盛糧油,知名品牌,十佳食用油品牌
紅蜻蜓重慶名牌,重慶市油脂公司,知名品牌,十佳食用油品牌
刀嘜/紅燈新加坡/香港名牌,深圳南順油脂,知名品牌,十佳食用油品牌
鷹嘜食用油廣東省名牌,中山市鷹嘜食品,知名品牌,十佳食用油品牌
⑶ 糧食收購市場的我國現狀
2012年我國各類糧食企業收購糧食6275億斤,其中國有企業收購2628億斤,政策性收購749億斤。國家提價托市等措施促進種糧農民增收逾350億元。
國家糧食局局長任正曉22日在2013年全國糧食流通工作會議上說,2012年各級糧食部門認真組織政策性收購,積極引導企業自主收購,確保國家糧食收購政策落實。全國糧食系統積極應對全球糧食減產和價格劇烈波動的沖擊,利用政策性糧食競價銷售、儲備糧油輪換、適時進口轉儲、組織跨省移庫和產銷銜接等手段,有效實施了糧食宏觀調控。全年投放政策性糧食365億斤,組織政策性糧食跨省移庫65億斤、產銷對接487億斤,有效保障了市場供給,維護了糧價基本穩定,為國家控制物價漲幅、穩定通脹預期發揮了重要作用。
據介紹,在財政、稅收和金融政策支持下,通過繼續推進國有糧食企業兼並重組,國有糧食企業產權制度改革步伐加快,經濟效益穩步提高。2012年國有糧食企業統算盈利79.5億元,同比增長12.8%,自2007年以來連續6年實現全系統統算盈利。2012年,我國糧油工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持續推進,居民口糧和軍糧供應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全國糧油加工企業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2.3萬億元,同比增長19.5%。
⑷ 中國近幾個月的糧油價格猛漲的原因是什麼
一是國際市場價格的帶動,特別是國際市場糧食價格上漲的影響較大。全球糧食減產和石油價格上漲,直接導致了農產品價格的大幅度上漲。去年全球穀物產量19.85億噸,減產3300萬噸,其中小麥減產2700萬噸,全球糧食庫存降到20多年的最低點。近年來,隨著石油價格的持續上漲,利用玉米加工燃料乙醇、利用大豆和棕櫚油製造生物柴油增加,今年6月份,國際市場小麥、玉米、大豆期貨價格同比分別上漲53%、60%和40%。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深入發展,國際市場農產品價格波動對國內市場的影響越來越大。目前,國內期貨市場價格與國際市場的聯系已經相當緊密,價格基本與國際市場同步變動。現貨市場,除糧棉等重要農產品實行進口關稅配額管理以外,大豆等產品已沒有經濟限制性措施,因而,國際市場糧油等農產品價格大幅度上漲必然會傳導到國內,帶動國內相關農產品價格上升。
二是國內農產品的恢復性、補償性上漲。一方面,國內主要農產品價格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1996年)達到峰值後,一直在較低水平上運行,到目前仍有部分品種(如大豆等)的價格尚未達到1996年水平,然而,同期的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卻在不斷上漲,致使主要農產品的生產成本不斷上升。另一方面,隨著農民外出務工、經商收入增多,農民從事農業生產的比較收益在下降,因此,農產品價格上漲,實際上是對農產品生產成本上升和農民從事農業生產增加收入的一種合理補償。
三是成本推動價格上漲。一方面,糧食是基礎性產品,「一糧帶百價」。糧價漲,必然帶動以糧食為原料的食品價格上漲,並推動畜禽飼料價格走高;另一方面,隨著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的不斷上漲,農產品生產的物質成本在逐年提高,隨著農民外出務工、薪金標準的逐步提高,農產品生產的人工成本也在上升。因此,糧油、生豬等農產品價格上漲有成本推動的影響,部分餐飲業及糧油製成品的價格上漲也具有明顯的成本推動特點。
⑸ 我國糧食生產當前亟需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糧食單位產量低
糧食生產方式粗放,技術水平低,很多地方還處於人力農耕階段,機械化普及率低。
糧食生產規模化較低,特別是南方地區分散勞作的較多。
⑹ 2020年中國糧油會漲價嗎
不會。
據《中國的糧食安全》白皮書,2018年全國共有標准糧食倉房倉容6.7億噸,簡易倉容2.4億噸,有效倉容總量比1996年增長31.9%。從原糧庫存看,湖北省糧食庫存量占消費的比例,遠遠高於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的17%-18%的安全水平,現有庫存可以供全省居民口糧消費一年以上。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近日表示,全國糧油庫存處於歷史高位,原糧儲備非常充裕。而關於糧食儲備能吃多久,各省的時間可能會有些不同。比如廣東糧食儲備科滿足全省6個月市場供應,雲南可滿足常駐居民正常消費4個半月。
(6)中國好糧油現狀如何擴展閱讀:
糧食食用注意事項:
在我們國家,規定正常成年人每天食用油的劑量不能超過30克,因為食用油中含有豐富的脂肪類物質,在進食過量後,這些脂肪類物質會沉積在血管中,導致人體發生高脂血症,久而久之,引起動脈硬化,脂肪肝,冠心病等疾病的發生。
為了減少食用油的用量,在烹飪食物時,最好採取蒸,煮,燉等方法,盡量避免煎炸食物。如果必須煎炸食物,可以用煎的方式代替油炸食物,因為這樣可以減少食物中食用油的含量。
為了減少冠心病,動脈硬化等疾病的發生,在平時應該避免食用油炸類食物,如炸雞腿,炸薯條等食物。在外出就餐時,盡量少點用油炸類食物。可以用其他健康食品來代替油炸食物。
⑺ 2021糧油好做嗎
可以很肯定地說,糧油生意不是某一年,某一段時間的生意,它是長久的,只要人類沒有變成不用吃飯喝露水就能生活的人,糧油生意就一直有市場,就一直好做。
⑻ 山東食用油行情和前景怎麼樣
食用油是人們生活必需的消費品,是提供人體熱能和必需脂肪酸,促進脂溶性維生素吸收的重要食物。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們對食用油的質量要求不斷提升。而糧油市場的逐步開放,更使食用油行業的發展呈現出勃勃生機,成為中國的朝陽行業,市場前景廣闊。
在世界10個食用油主要消費國排序中,中國、印度、美國位居三甲,人口增長和生活水平提高帶動了全球食用油需求和產量的不斷增長。目前全球食用油消費主要以植物油為主,近十年基本保持5%左右的年需求及消費增幅。「十五」期間,中國食用油工業吸引了國外大量的資金,並引進了國外先進的生產設備和生產工藝,使中國食用油的加工能力、生產技術水平都得到了較大提高。
截止到2007年11月份,中國規模以上食用油加工企業達到1719家,資產累計達1568.5億元,同比增長36.5%;實現工業總產值2864.5億元,同比增長38.66%;實現銷售收入2943.2億元,同比增長43.9%;實現利潤119.2億元,同比增長130.9%。
2008年1-11月,中國食用植物油加工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累計工業總產值394,741,515,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42.58%;實現累計產品銷售收入395,251,732,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39.95%;實現累計利潤總額11,272,033,000元,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42%。
中國的食用油生產加工產業,已經在若干技術上,達到了國際水平,中國食用油行業的技術創新能力位居世界前列。
食用油的消費將由散裝油向小包裝精緻油方向發展。這樣小小的轉變將造就一個市場容量超過200億,年增長速度超過30%的小包裝食用油大市場。而中國油脂產業總體增長大約在5%-6%,小包裝油的增長幅度遠遠高於散油的平均增長。現階段,小包裝油已在城市市場打開銷路,並逐步向農村市場滲透。
行業的快速成長和豐厚的利潤空間造就了中國食用油市場上的多巨頭,出現了「金龍魚」、「胡姬花」、「福臨門」和「魯花」等著名品牌,以及「嘉里」、「中糧」等產業巨頭。中國的食用油消費進入了品牌時代,品牌競爭仍然激烈,而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會繼續下去。
2009年,中國經濟將逐漸回暖,國家一系列政策的實施將提高國民可消費收入,受需求的拉動,預計食用植物油加工行業將會繼續保持增長。
中投顧問發布的《2009-2012年中國食用油市場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共十六章。首先介紹了食用油的定義、精煉過程及分類等,接著分析了國際國內食用油加工業的現狀,並對中國食用植物油加工行業的工業統計數據進行了詳實全面的分析,然後具體介紹了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橄欖油、棕櫚油、玉米油、茶油、特種油脂、小包裝食用油的發展。隨後,報告對食用油市場做了進出口分析、重點企業運營狀況分析、食品安全分析、投資分析和未來前景趨勢分析,最後列明了與食用油市場密切相關的政策法規。您若想對食用油市場有個系統的了解或者想投資食用油生產,本報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