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食物鏈中哪些是中國傳統美食

食物鏈中哪些是中國傳統美食

發布時間:2022-07-08 07:49:54

㈠ 食物鏈的簡介

生態系統中貯存於有機物中的化學能,通過一系列吃與被吃的關系,把生物與生物緊密地聯系起來,這種生物之間以食物營養關系彼此聯系起來的序列,稱為食物鏈。按照生物與生物之間的關系可將食物鏈分為捕食食物鏈、碎食食物鏈、寄生性食物鏈和腐食性食物鏈。

食物鏈這個詞是英國動物學家埃爾頓(C.S.Eiton)於1927年首次提出的,據他自己說是受到中國俗語「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啟發。食物鏈包括幾種類型:捕食性、寄生性、腐生性、碎食性等,如果一種有毒物質被食物鏈的低級部分吸收,如被草吸收,雖然濃度很低,不影響草的生長,但兔子吃草後有毒物質很難排泄,當它經常吃草,有毒物質會逐漸在它體內積累,鷹吃大量的兔子,有毒物質會在鷹體內進一步積累。因此食物鏈有累積和放大的效應。美國國鳥白頭海雕之所以面臨滅絕,並不是被人捕殺,而是因為DDT逐步在它體內積累,導致生下的蛋是軟殼,無法孵化。一個物種滅絕,就會破壞生態系統的平衡,導致其物種數量的變化,因此食物鏈對環境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食物鏈是一種食物路徑,它聯系著群落中的不同物種。食物鏈中的 能量和營養素在不同生物間傳遞著。食物鏈很少包括六個以上的物種, 因為傳遞的能量每經過一階段或食性層次就會減少一些。

生態系統中的生物雖然種類繁多,但根據它們在能量和物質運動中所起的作用,可以歸納為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三類。

生產者主要是綠色植物,能用簡單的物質製造食物的自養生物,這種功能就是光合作用,也包括一些化學合成細菌,它們也能夠以無機物合成有機物,生產者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是進行初級生產或稱為第一性生產,因此它們就是初級生產者或第一性生產者,其產生的生物量稱為初級生產量或第一性生產量。生產者的活動是從環境中得到二氧化碳和水,在太陽光能或化學的作用下合成碳水化合物。因此太陽輻射能只有通過生產者,才能不斷的輸入到生態系統中轉化為化學能力即生物能,成為消費者和分解者生命活動中唯一的能源。

消費者屬於異養生物,指那些以其他生物或有機物為食的動物,它們直接或間接以植物為食。根據食性不同,可以區分為食草動物和食肉動物兩大類。食草動物稱為第一級消費者,它們吞食植物而得到自己需要的食物和能量,這一類動物如一些昆蟲、鼠類、野豬一直到象。食草動物又可被食肉動物所捕食,這些食肉動物稱為第二級消費者,如瓢蟲以蚜蟲為食,黃鼠狼吃鼠類等,這樣,瓢蟲和黃鼠狼等又可稱為第一級食肉者。又有一些捕食小型食肉動物的大型食肉動物如狐狸、狼、蛇等,稱為第三級消費者或第二級食肉者。又有以第二級食肉動物為食物的如獅、虎、豹、鷹、鷲等猛獸猛禽,就是第四級消費者或第三級食肉者。此外,寄生物是特殊的消費者,根據食性可看作是草食動物或食肉動物。但某些寄生植物如桑寄生、槲寄生等,由於能自己製造食物,所以屬於生產者。而雜食類消費者是介於食草性動物和食肉性動物之間的類型,既吃植物,又吃動物,如鯉魚、熊等。人的食物也屬於雜食性。這些不同等級的消費者從不同的生物中得到食物,就形成了"營養級″。

由於很多動物不只是從一個營養級的生物中得到食物,如第三級食肉者不僅捕食第二級食肉者,同樣也捕食第一級食肉者和食草者,所以它屬於幾個營養級。而最後達到人類是最高級的消費者,他不僅是各級的食肉者,而且又以植物作為食物。所以各個營養級之間的界限是不明顯的。

實際在自然界中,每種動物並不是只吃一種食物,因此形成一個復雜的食物鏈網。

分解者也是異養生物,主要是各種細菌和真菌,也包括某些原生動物及腐食性動物如食枯木的甲蟲、白蟻,以及蚯蚓和一些軟體動物等。它們把復雜的動植物殘體分解為簡單的化合物,最後分解成無機物歸還到環境中去,被生產者再利用。分解者在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因為大約有90% 的陸地初級生產量都必須經過分解者的作用而歸還給大地,再經過傳遞作用輸送給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所以分解者又可稱為還原者。

㈡ 食物鏈的例子

青草一野兔一狐狸一狼 禾穀類植物—昆蟲—食蟲鳥—鷹。

生態系統中貯存於有機物中的化學能在生態系統中層層傳導,通俗地講,是各種生物通過一系列吃與被吃的關系,把這種生物與那種生物緊密地聯系起來,這種生物之間以食物營養關系彼此聯系起來的序列,在生態學上被稱為食物鏈。

按照生物與生物之間的關系可將食物鏈分為捕食食物鏈、腐食食物鏈(碎食食物鏈)、和寄生食物鏈。食草動物稱為第一級消費者,它們吞食植物而得到自己需要的食物和能量,這一類動物如一些昆蟲、鼠類、野豬一直到象。

食草動物又可被食肉動物所捕食,這些食肉動物稱為第二級消費者,如瓢蟲以蚜蟲為食,黃鼠狼吃鼠類等,這樣,瓢蟲和黃鼠狼等又可稱為第一級食肉者。

又有一些捕食小型食肉動物的大型食肉動物如狐狸、狼、蛇等,稱為第三級消費者或第二級食肉者。又有以第二級食肉動物為食物的如獅、虎、豹、鷹、鷲等猛獸猛禽,就是第四級消費者或第三級食肉者。



(2)食物鏈中哪些是中國傳統美食擴展閱讀:

食物鏈的分類

食物鏈又稱為「營養鏈」。指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以食物聯系起來的鏈鎖關系。例如池塘中的藻類是水蚤的食物,水蚤又是魚類的食物,魚類又是人類和水鳥的食物。

於是,池塘中的藻類、水蚤、魚便與人或水鳥之間便形成了一種食物鏈。按照生物與生物之間的關系可將食物鏈分為捕食食物鏈、腐食食物鏈(碎食食物鏈)、和寄生食物鏈。

1、捕食性

如:青草→野兔→蛇→鷹。

禾穀類植物→昆蟲→青蛙→蛇。

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浮游動物,浮游動物吃綠藻。

2、碎食性

(腐食食物鏈)。指以零碎食物為基礎形成的食物鏈。如樹葉碎片及小藻類→蝦(蟹)→魚→食魚的鳥類。

3、寄生性

以大動物為基礎,小動物寄生到大動物上形成的食物鏈。如哺乳類→跳蚤→原生動物→細菌→過濾性病毒。


㈢ 有哪些食物鏈

食物鏈和食物網(shiwulian he shiwuwang)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之間由於食物關系而形成的一種聯系。如鷹吃蛇、蛇吃蛙、蛙吃蝗蟲、蝗蟲吃植物,這就是一條包含5個環節的食物鏈。
一個生態系統中的各種生物,存在著一環扣一環的食物營養聯系,形成了食物鏈或食物網。我國民間的諺語:「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爛泥」形象地說明了這種食物聯系。食物鏈從爛泥中的硅藻等有機物質開始,蝦米通過取食這些有機物轉化為自身物質和能量,蝦米被小魚所食,小魚又被大魚所食,最後,其它動物或人吃了大魚,又把物質和能量轉化到自己身上。每個環節都可作為一個營養級,物質和能量即沿著食物鏈,一級高一級地向上傳遞和流動,在這個過程中,熱量不斷消散,因而能量不斷地減少。各個食物鏈並不是簡單的直線關系,而是彼此交織在一起,形成錯綜復雜的食物網(圖13-2)。食物鏈有長有短,最短的食物鏈只有兩個環節,最長的一般不會多於5個,這是由於能量在沿著食物鏈的營養級流動的時候不斷地減少,在流經幾個營養級之後,所剩下的能量已經不足以再維持一個營養級了。有人通過統計提出,海洋里大致每10kg浮游植物被攝食後,可以轉換成1kg的浮游動物,如果這1kg的浮游動物被魚所吃,則可使魚體增加0.1kg肉。可以看出,每通過一個營養級,有90%的物質被消費者消耗掉了。因此,食物鏈越長,終極能量消費者所消耗的食物越多。從經濟效益考慮,食物鏈短的優越性較大。正因此,在水產養殖業中最好選擇食物鏈短的作為養殖對象。鰱魚以浮游植物為食,鱅魚以浮游動物為食,皆屬於食物鏈短的種類。鯔科的一些魚類(如鯔魚、梭魚)食低等藻類及泥土中的有機物質,食物鏈最短,目前已成為受人重視的港養對象。食物鏈的研究,對於指導捕撈生產也具有重要意義,例如餌料生物的分布及其變動規律可作為探索洄遊過程中魚群的指標。

㈣ 有哪些出名的食物是起源於中國的

漢堡源於中國,前身就是西安的肉夾饃,肉夾饃在中國美食史上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早在幾百年前,肉夾於饃就非常受人們的歡迎。漢堡和肉夾饃的區別在於漢堡是用麵包夾著肉和青菜,而中國的肉夾饃則是選用上等的麵粉,經過發酵,人工反復的揉打,在爐中經過適宜的火候烤出來的火燒,加上精選的牛肉或者是豬肉,用百年老湯加入花椒,桂皮,八角,陳皮,大葷香,香葉等秘制調料煮燉出來,外焦里嫩的火燒加上秘制鹵肉,一口氣吃上三五個都不在話下,肉夾饃的美味和健康遠遠超越漢堡。

其實,好多國外的飲食都是有中國傳過去的。只不過根據當地人的習慣和不同的口味喜好改良成他們現在吃的被人熟知的一些美食。

㈤ 食物鏈舉例子有哪些

食物鏈舉例子:

1、捕食性食物鏈:以植物為基礎,後者捕食前者。如青草-野兔-狐狸-狼。

2、碎食性食物鏈:指以碎食物為基礎形成的食物鏈。如樹葉碎片及小藻類一蝦(蟹)-魚-食魚的鳥類。

3、寄生性食物鏈:以大動物為基礎,小動物寄生到大動物上形成的食物鏈。如哺乳類-跳蚤-原生動物-原生動物-細菌-過濾性病毒。

生產者

生產者主要是綠色植物,能用無機物製造營養物質的自養生物,這種功能就是光合作用,也包括一些化能細菌(如硝化細菌)。

它們同樣也能夠以無機物合成有機物,生產者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是進行初級生產或稱為第一性生產,因此它們就是初級生產者或第一性生產者,其產生的生物量稱為初級生產量或第一性生產量。

生產者的活動是從環境中得到二氧化碳和水,在太陽光能或化學能的作用下合成碳水化合物(以葡萄糖為主)。因此太陽輻射能只有通過生產者,才能不斷的輸入到生態系統中轉化為化學能力即生物能,成為消費者和分解者生命活動中唯一的能源。

㈥ 食物鏈有哪些

藻類一水蚤一魚類一人或水鳥
青草一野兔一狐狸一狼
樹葉碎片及小藻類一蝦(蟹)一魚一食魚的鳥類
哺乳類--跳蚤--原生動物--一原生動物--細菌--過濾性病毒
水稻→稻螟蟲→青蛙→ 蛇
水稻→稻螟蟲→麻雀
水稻→麻雀(麻雀是雜食性的,既吃水稻種子又吃昆蟲)
植物→秧雞→鷹
浮游植物→浮游動物→小魚→白鷺

(1)捕食性食物鏈。它是以植物為基礎,後者捕食前者。如青草一野兔一狐狸一狼。
(2)碎食性食物鏈。指以碎食物為基礎形成的食物鏈。如樹葉碎片及小藻類一蝦(蟹)一魚一食魚的鳥類。
(3)寄生性食物鏈。以大動物為基礎,小動物寄生到大動物上形成的食物鏈。如哺乳類--跳蚤--原生動物--一原生動物--細菌--過濾性病毒。
1. 老鷹吃蛇吃青蛙吃飛蛾吃青菜吃真菌。
2. 老鼠吃植物吃細菌植入人吃蛇吃老鼠。
3. 大魚吃小魚吃蝦米吃浮游生物。
4. 肉食性動物吃植食性動物吃植物。

㈦ 食物鏈是什麼

食物鏈這個詞是英國動物學家埃爾頓(C.S.Eiton)於1927年首次提出的,據他自己說是受到中國俗語「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啟發。食物鏈包括幾種類型:捕食性、寄生性、腐生性、碎食性等,食物鏈是一種食物路徑,它聯系著群落中的不同物種。食物鏈中的 能量和營養素在不同生物間傳遞著。食物鏈很少包括六個以上的物種, 因為傳遞的能量每經過一階段或食性層次就會減少一些。

㈧ 食物鏈有哪些

食人花,食人魚,食人蟲,鯊魚,巨齒鯊,大白鯊,虎鯊,蒼龍,霸王龍,毒蜥蜴,蛇

㈨ 食物鏈的例子有哪些

1、小草-老鼠-狐狸

2、小草-兔子-狐狸

3、小草-老鼠-老鷹

4、小草-兔子-老鷹

5、小草-蝗蟲-青蛙

6、小草-兔子-蛇

7、小草-兔子-貓頭鷹

8、小草-老鼠-蛇

9、小草-老鼠-貓頭鷹

10、小草-蝗蟲-鳥

㈩ 食物鏈舉例子有哪些

浮游生物 → 軟體動物 → 魚類 → 烏賊 → 海豹 → 虎鯨。

食物鏈是食物網中鏈接的線性網路,從生產者生物(如草或樹,它們利用太陽輻射通過光合作用製造食物)到頂級捕食者物種(如灰熊或虎鯨)、碎屑動物(如蚯蚓或木虱)或分解者物種(如真菌或細菌)。食物鏈還顯示了生物如何通過它們所吃的食物相互關聯。

食物鏈的每一級代表不同的營養級。食物鏈不同於食物網,因為不同動物的攝食關系的復雜網路是聚合在一起的,而且食物鏈一次只遵循一種動物的直接、線性路徑。食物鏈之間的自然相互聯系使其成為食物網。

用於量化食物網營養結構的常用指標是食物鏈長度。在最簡單的形式中,鏈的長度是營養消費者和網路基礎之間的鏈接數。

整個網的平均鏈長是食物網中所有鏈長度的算術平均值。食物鏈是一個能源圖。食物鏈從生產者開始,被初級消費者吃掉。初級消費者可能被二級消費者吃掉,而二級消費者又可能被三級消費者消費。

食物鏈長度

食物鏈的長度是一個連續變數,它提供了能量傳遞的度量和生態結構的指數,通過從最低到最高營養(喂養)水平的聯系而增加。

食物鏈是營養能量的定向路徑,或者等效地,是從基礎物種(如生產者或精細有機物)開始到消費生物體結束的鏈接序列。

食物鏈常用於生態建模(例如三物種食物鏈)。它們是對真實食物網的簡化抽象,但其動力學和數學含義很復雜。

生態學家已經制定並檢驗了關於與食物鏈長度相關的生態模式的性質的假設,例如隨著生態系統規模的增加長度增加,每個連續水平的能量減少,或者長食物鏈長度不穩定的命題。食物鏈研究在生態毒理學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可追蹤環境污染物的途徑和生物放大作用。

閱讀全文

與食物鏈中哪些是中國傳統美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目前有多少將軍 瀏覽:529
伊朗為什麼和美國斷交 瀏覽:196
中國的公交車是哪個品牌 瀏覽:195
為什麼現在找職業越來越南 瀏覽:349
印度怎麼能成為強國 瀏覽:471
義大利比亞喬旗下有哪些品牌 瀏覽:780
中國公民在英國死亡多少人 瀏覽:605
越南低保戶怎麼樣 瀏覽:624
中國三針的疫苗是哪個公司的 瀏覽:346
現在印度人民黨有多少黨員 瀏覽:439
如何看中國足球世界盃 瀏覽:267
英國的秩序怎麼樣 瀏覽:899
義大利麥片需要哪些資料 瀏覽:297
陀螺形義大利面怎麼做 瀏覽:26
銅陵義大利風情街健身健身在哪裡 瀏覽:860
在越南做電商怎麼做 瀏覽:262
英國女王穿的什麼牌子 瀏覽:878
印尼政府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 瀏覽:795
越南到中國過海關要交多少稅 瀏覽:971
英國公民移民多少錢 瀏覽: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