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如何應對全球化

中國如何應對全球化

發布時間:2022-01-25 01:01:01

中國如何應對全球化的挑戰

經濟全球化是必然趨勢。
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國應該如何對待經濟全球化?
中國目前最關鍵的並不是反對或支持經濟全球化,而應該立足自身,全力發展本國的經濟。在義大利熱那亞結束的8國首腦會議美其名曰首腦峰會,其實就是世界上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在一起開的一個沙龍。這些佔全球GDP80%-90%的大國對全球的經濟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現狀下,即使規模再浩大的示威遊行也不可能改變這些國家為自身利益著想的立場。
經濟全球化後,諸如IBM這樣的大型美國跨國公司就可以在全球各地進行零部件等原材料的采購、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從而使這些跨國公司有更大的選擇空間,獲得更大的經濟利益。而對那些技術和生產能力較弱的國家而言,經濟全球化後可獲得的利益顯然不及經濟大國。由此拉開的差距是許多人不願意看到的。
據悉,在俄羅斯這個軍事大國被接納為這個「富國沙龍」前,7國首腦會議曾有意拉攏中國加入沙龍。
但對於中國這個發展中大國,全力增強本國經濟實力,顯然要比參加首腦會議務實得多。制定正確的戰略:增強綜合國力,維護國家經濟安全;要繼續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參與國際競爭;要積極支持和參與國際經濟組織和地區性經濟組織,加強區域經濟合作;努力提高和增強中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建立有效的金融風險防範機制。中國應該在不形成對外過分依賴的前提下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參與國際分工和利用國際市場的有利資源,彌補本國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的稀缺;充分發揮自己的比較優勢和後發優勢來迅速實現產業升級、技術進步、制度創新和經濟結構的變革……
不知這樣說對不對,但希望對你有用!

② 中國如何應對全球化挑戰

一、 中國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國
我國實施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是在國際形勢發生重大變化的背景下進行的,是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大膽吸收國外,特別是西方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成果,有利於加快我國現代化建設步伐,增強我國科技經濟實力和國際競爭能力。通過大膽的吸收引進,用較短的時間縮小同西方發達國家的差距。所以說中國需要世界。
中國擁有低廉的勞動力、豐富的資源、廣闊的市場和逐步完善的其他設施條件,對跨國公司具有巨大的投資吸引力,中國已成為外國直接投資最多的發展中國家,也是國外技術轉移的重要場所。中國巨大的市場和強勁的經濟發展後勁,是經濟全球化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經濟全球化離開了中國這一大市場,也是不完整的。
二、 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內部調整
Q:看「競爭中求發展」,回答P185問題
(關稅作用:維護和發展本國民族經濟的工具。
中國的農業因為經營分散,規模小,批量小,勞動生產率低。西方國家人均糧食產量90—140噸,中國0.4噸。1995年起,中國糧食價格開始高於國際市場,30%左右。入世後,中國現有的購銷體系受到的壓力越來越大,很可能形成國家收購的糧食不能順價銷售,被迫長期囤積,而市面卻充訴著外國的低價糧食,這樣一來,政府的財政資金就越來越多的沉澱在糧倉里,一旦財政無力承受,停止高價收購政策,拋售存糧,糧價將全面暴跌,大批農民將破產。)
所以我們要從現在起,預防這種情況發生,要對農業進行產品和產業結構調整。怎麼調整,我們看看能不能從彩電業的發展得出什麼啟示。
Q:P185面對全球化……啟示?
(引進先進技術和自我創新相結合,同時實施品牌戰略,揚長避短。)
Q:行業如何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挑戰?
(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內部結構調整,實現產業的高級化和現代化,通過產業結構的提升來推動國家經濟的發展。)
三、 走出去
Q:「走出世界的海爾」問題
(主動出擊
海爾的成功證明了只有主動出擊,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如果只是被動應戰,就永遠處於落後挨打的地位,最後只能淪為全球化的犧牲品。)
Q:什麼是走出去,走出去戰略的實施有什麼作用?
四、 遵守規則,運用規則
1、知識產權
商標屬於知識產權,中國以前很多企業都不注重對商標的保護,曾經出現過「中華老字型大小」等知名商標被惡意強注,知名商標在對外合資合作中失去自主權的現象,給國家帶來了重大的無形資產的流失。
1991年,上海家化和美國庄臣父子公司合資成為上海庄臣公司,上海家化是以犧牲「美加凈」「露美」兩個品牌為代價,結果產品銷售量銳減了54%,1995年,不得以重金贖回,當年的銷售收入突破2億元。
2、應對傾銷指控
Q:P187問題
(上述兩個事例從正反雙方說明了我國企業應適應加入世貿組織的新形勢,學習並運用世貿規則,自覺維護我們的合法權益。
從兩個事例我們可以看到,只要中國企業願意與反傾銷指控進行抗爭,就可能在外國的反傾銷調查中獲勝。)
(小結)
中國應對經濟全球化的策略建議
一、 繼續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參加國際競爭。
二、 主動熟悉經濟全球化的規則,加強國家的經濟安全防範。
三、 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國際競爭力。
四、 發揮政治、經濟大國的優勢,積極倡導建立全球化的新規則。
五、加大科教的投入,創造知識資源,以確立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根本之策。
總之,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需要中國的進步。我國只要能夠在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趨利避害,揚長避短,並保持自己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經濟全球化就將有利於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促進現代化戰略目標的早日實現。

③ 中國企業如何面對全球化

中國企業如何面對「全球化」

中國總理朱鎔基在談到全球化與中國企業的關系時明確指出:中國將「在更為廣泛的領域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同時,鼓勵有條件的中國企業到境外投資和經營,增進與各國人民的經貿往來。」
這是中國第三代領導人高瞻遠矚,審時度勢,主動出擊,將改革開放全面推向深入的重大戰略決策。
中國即將加入WTO,這是中國融入「全球化」的決定性步驟。它意味著,中國的企業,不管願意還是不願意,不管有利還是不利,都將很快加入「全球化」的時代進程。
抓住「全球化」機遇,迎接「全球化」挑戰,將成為中國企業在新的世紀求得生存發展的主旋律。那麼,我們應如何奏響這個主旋律呢?
首先,中國的企業家們應該及時、清醒地認識到,「全球化」已經成為不可遏止、無法逃避的世界潮流。恰如聯合國秘書長安南所說:「全球化的綜和邏輯是不可動搖的,其勢頭是無法抗拒的。」「全球化」不是渺茫飄忽的一片雲,不是偶而刮過的一陣風,不是「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它已是雷聲大作,暴雨傾盆,沖刷激盪著世界每一個角落;它的影響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從紐約華爾街的銀行老闆到北京胡同里的普通百姓,沒有一個人能躲得過去。我們都是「全球化」驚濤駭浪中的船。因此,只有面對現實,認識到時間和形勢的緊迫性,再一次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積極投入,敢於拼搏,才能爭取主動,成為「全球化」浪潮中的贏家。在有關企業如何面對全球化和新經濟的討論中,李嘉誠先生的見解特別富於啟發意義。他認為:「對於新經濟對傳統企業的沖擊,企業必須有創造力。要有『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精神。全球化不是一蹴可就,新經濟不會只是短暫的現象,而是一個持久的方向。全球化是國與國的資金、科技及資訊互相結合,會與當地文化、地域、傳統與民生產生拉力。全球化要面對的是在不同層次的全球化競爭。例如,面對開發中國家,必須與其低廉的勞工競爭;對已開發國家,又必須與其教育水平、貿易、稅制與市場競爭。在急速變化的年代中,更要有效率地與時間競爭,不會容許有太多反復的嘗試。」
在這方面,已被著名的瑞士國際管理學院列入教案的「海爾經驗」格外值得注意。張瑞敏先生在談到「海爾經驗」時披露說:面對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和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海爾集團已經積極在全球范圍內整合資源,在全球主要經濟區搭建了有競爭力的貿易網路、設計網路、製造網路、營銷與服務網路。
第二,中國的企業家們應盡快認清「全球化」的經濟態勢,深入把握「全球化」的經濟規律,在「全球化」的大視野中,從企業概念、企業結構、企業關繫到企業運做都自覺主動地重新定位。這樣,才能把握「全球化」提供的機遇,規避「全球化」帶來的的風險,收獲「全球化」的豐碩果實。馬來西亞副總理阿卜杜拉.艾哈邁德.巴達維說得好:「公司要在新世紀興旺發展,必須拋棄工業時代久經考驗的理念,建立一套全新的指導原則。」有關這個問題,美國《商業周刊》上一篇文章的論點特別發人深省:「不久以前,領導們還認為長期積累資產能保證競爭優勢。在這個新世紀,成功的將是那些以合夥方式創造新未來的公司,而不是把大量的資產注入資產負載表的公司。領導人曾認為在競爭者中激烈爭奪能激勵他們的員工,保證成功。但是在今後的日子裡,公司最激烈的競爭者可能也是他最重要的合作者。從開始出現貿易以來,每一位企業領導人都希望建立永恆的企業。然而,在新世紀,人們會有意讓公司朝生暮死,成立是為了創造新技術或產品,一旦使命完成,就會被贊助的公司所吸收。」
第三,中國的企業家們應充分地認識到,「全球化」意味著從上海到悉尼,從巴黎到墨西哥城的整個世界都必須遵循同一種新的商業規則,都必須掌握同一種新的市場運做,都必須適應同一種新的時空觀念,而這種新的商業規則、運做方式和時空觀念,都是由高科技的最新發展、最普遍的形式、最有效率的工具--網際網路的特點所決定的。可以說:互聯網是「全球化」的科技支柱。它對經濟發展乃至整個人類生活的革命性影響,絲毫也不亞於、甚至要超過蒸汽機或者裝配線帶來的工業革命。對網際網路造成的革命性變革,我們才剛剛有所感覺。如《商業周刊》所指出的那樣:「網際網路使組織中的每一個人,從底層的職員到董事長,能從任何地方即可得到大量信息。思想點子能在瞬間傳遍全球,而不是用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慢慢滲透下去。這意味著21世紀的公司必須適應通過網路管理的方式。它必須以持續的變化而不是以穩定為基礎,圍繞網路而不是森嚴的等級組織,在不斷變化的合作和聯盟關系的基礎上發展,利用技術優勢。」
因此,能否從觀念到舉措都盡快地發動、完成中國企業的網路革命,將是中國企業能否成功融入「全球化」的決定性因素。
面臨「全球化」考驗的中國企業家們,讀一讀全球化理論的創立者、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院長約瑟夫.奈教授的論述,一定會大有益處:「當今的全球化有著它自身的特點。也就是說,它比以往更遠、更快、更深、更便宜。更遠是指世界上各個洲、各個國家、各個地方都受到全球化的影響;更快不僅是在技術方面,而且它還改變了許多類似股票市場這樣的機構的運做。現在若把全球股票市場看成一個整體,它是24小時開放的;更深是指在技術上為金融市場提供了更先進的技術,使人們能更多地參與到市場中來;更便宜是指由於Internet通訊費用的降低,任何一個小的組織甚至個人,只要擁有計算機和數據機,就能輕易地把信息傳遞到世界各地,而它的費用也許僅僅是幾美分。」
如何能更快、更遠、更深、更便宜,是每一個面臨全球化的中國企業都必須解決的生死攸關的課題。
下面隨手得來的資料是觸目驚心的:
在美國,買一台電腦需要一個月的收入,在孟加拉國,則要花掉八年的收入。
十多家大公司不久將控制全球整個食品行業。
世界最富有的三個家族的財富總和比最不發達國家6億人口的年收入還要多。
面對「全球化」的世界潮流,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肯定不是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就國際正義來說,發達國家有責任向發展中國家提供各種形式的優惠,但這是一種道義上的責任,而非法律上的義務。也就是說,發達國家願意不願意在「全球化」潮流中提攜發展中國家,增強其競爭實力,全憑發達國家的良心。而良心在經濟利益面前往往是靠不住的。發展中國家自己要爭氣,應勇敢地改革自己的不適應「全球化」潮流的種種制度性的弊端,跟上時代步伐。二十年的改革開放,已經使中國的企業在面臨「全球化」時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和基礎。只要中國的企業家們能夠堅定信心,不失時機,開拓進取,敢於創新,就一定能夠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凱歌行進。

④ 中國如何應對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是必然趨勢。

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國應該如何對待經濟全球化?

中國目前最關鍵的並不是反對或支持經濟全球化,而應該立足自身,全力發展本國的經濟。在義大利熱那亞結束的8國首腦會議美其名曰首腦峰會,其實就是世界上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在一起開的一個沙龍。這些佔全球GDP80%-90%的大國對全球的經濟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現狀下,即使規模再浩大的示威遊行也不可能改變這些國家為自身利益著想的立場。

經濟全球化後,諸如IBM這樣的大型美國跨國公司就可以在全球各地進行零部件等原材料的采購、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從而使這些跨國公司有更大的選擇空間,獲得更大的經濟利益。而對那些技術和生產能力較弱的國家而言,經濟全球化後可獲得的利益顯然不及經濟大國。由此拉開的差距是許多人不願意看到的。

據悉,在俄羅斯這個軍事大國被接納為這個「富國沙龍」前,7國首腦會議曾有意拉攏中國加入沙龍。

但對於中國這個發展中大國,全力增強本國經濟實力,顯然要比參加首腦會議務實得多。制定正確的戰略:增強綜合國力,維護國家經濟安全;要繼續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參與國際競爭;要積極支持和參與國際經濟組織和地區性經濟組織,加強區域經濟合作;努力提高和增強中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建立有效的金融風險防範機制。中國應該在不形成對外過分依賴的前提下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參與國際分工和利用國際市場的有利資源,彌補本國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的稀缺;充分發揮自己的比較優勢和後發優勢來迅速實現產業升級、技術進步、制度創新和經濟結構的變革……

不知這樣說對不對,但希望對你有用!

⑤ 中國應如何應對經濟全球化

充分利用其所提供的機遇,奮起直追地趕超發達國家,為此要制定
正確的戰略:增加綜合國力,維護國家經濟安全;要繼續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參
與國際競爭;要積極支持和參與國際經濟組織和地區性經濟組織,加強區域經濟
合作;努力提高和增強中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建立有效的金融風險防範機制。

⑥ 中國如何應對經濟全球化進程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機遇:發展中國家和地區適應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積極利用國際分工深化和世界性產業結構調整的機會,採取符合本國國情的對外開放戰略和政策,引進外國資本、技術和管理經驗,提升本國的產業結構和產品質量,盡快地提高本國民族企業的競爭力大力發展對外貿易,使國內資源得到充分合理配置,實現本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此外,經濟全球化也可推進發展中國家的政治改革,加速民主化進程。
挑戰:
(1)發展中國家在當前經濟全球化進程中處於不利地位。隨著全球貿易和全球生產體系的迅速發展,以及跨國公司及其資本的不斷擴張,使發展中國家的民族經濟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和沖擊,對發達國家的依附性也不斷增大。
(2)經濟全球化導致和加劇了世界經濟發展的進一步不平衡,南北差距不斷擴大,發展中國家更加落後於發達國家,尤其是造成那些處於最底層的發展中國家更加貧窮落後。
(3)發展中國家內部不平衡發展也在加劇發展的不平衡趨勢如不設法解決或抑制,將對投資構成潛在的威脅,刺激泡沫經濟的發展,為金融危機埋下隱患。
(4)經濟全球化帶給發展中國家的最大問題或者說最大威脅,是它們的國家主權受到沖擊和削弱,國家經濟安全受到挑戰。
(5)對發展中國家的改革帶來巨大的壓力。經濟全球化使得經濟傳遞和同步性加強,如何接受經濟的正傳遞,抑制副傳遞,成為發展中國家急需解決的重大難題。

⑦ 面對當今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中國應該如何應對

1)中國面臨的機遇。其—,世界形勢的緩和,為中國集中精力進行經濟建設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條件。其二,在世界格局出現多極化的形勢下,中國的國際地位和作用得到了提高。

(2)中國面臨的挑戰:其一,在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趨勢下,地區或集團的經濟貿易保護主義壁壘,使中國的對外經濟面臨著激烈的競爭。
其二,正面臨著新科技革命的挑戰。世界兩極格局瓦解以後,軍備競賽的作用相對下降,綜合國力的競爭提到了首位。各國都在調整國家戰略,把發展科技作為國家發展戰略的重點。各國都把科技開發作為綜合國力一個關鍵因素。如何選擇適應中國國情的經濟體制和科技體制,並使之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需要,迎接和戰勝新科技革命的挑戰,是當今時代向中國提出的新課題。
第三,正面臨著世界經濟全球一體化的挑戰。歷史進入21世紀,世界經濟全球一體化的趨勢日益明顯。按國際經濟慣例辦事,積極參與國際經濟競爭和合作,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隨著世界經濟全球一體化的進一步發展,任何國家已很難保持封閉的經濟模式,所以,中國的唯一選擇,是適應這一趨勢,爭取經濟發展的主動權。
第四,正面臨著國際社會主義運動處於低潮的考驗。在兩極格局解體以後,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它在推行強權政治時減少了前蘇聯的牽制,對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和一些發展中國家的壓力也會相應增加。

(3)面對以上挑戰,只有堅持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只有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只有堅持依靠科技進步,才能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增強綜合國力,迎接各種挑戰,盡快地實現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

⑧ 中國如何應對經濟全球化的趨勢

應該順應經濟全球化趨勢,把握機遇和挑戰。引進外來資本和技術以及先進的管理經驗。

⑨ 中國面對經濟全球化,應該如何應對機遇和挑戰

面對經濟全球化的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中國應以積極參與、合作的態度對待經濟全球化,趨利避害,以促進我國經濟的穩定發展。為應對經濟全球化,當前及今後一段時間內中國應該著重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 建立健全適應經濟全球化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經過改革開放20年來的努力,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框架已經初步形成,但市場在資源配置和經濟結構調整中的基礎作用還須進一步加強。首先,要加快政府部門職能轉變。其次,要加快國有企業體制改革。第三,要進一步完善市場體系,創造開放、公平、競爭、有序地多元市場環境。
(二) 確立和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開放型國際貿易體制
我國已經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面對經濟全球化,我國必須進一步深化對外貿易體制改革,以WTO的多邊貿易體制為框架,以國際貿易慣例為參考,盡快建立起具有社會主義特色的開放型國際貿易體制。 (三) 研究和實施與國際經濟接軌的經濟結構調整戰略
隨著經濟全球化程度的進一步提高,生產和生產力的分配也在國際范圍內進行更大的動態的調整

⑩ 中國如何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挑戰

1、爭取對半式雙贏,以求在全球化過程中實現利益均沾我們不能僅僅強調與國際「接軌」,不能只是跟著發達國家制定的模式和規則走,而要參與制定全球化運行的規則,積極謀求本國的利益。我們旗幟鮮明的主張應是對半式雙贏,即要努力爭取獲得同等比例的利益。

只有這樣,才能防止自己滑落到很可能來臨的新一輪的「中心—邊緣」世界格局的邊緣。在全球化的制度形成中,我們要關注制度的定位,要關注本國獲得的利益份額。

2、盡快對外資企業實行國民待遇,以為本國企業爭取好的競爭環境一般來說,各個主權國家為了民族的利益,都對民族產業實行一定程度的保護,對所謂的幼稚產業尤其如此。但長期以來,一些發展中國家為了能較大地吸收外來資本,反而對外資實行一種較國內資本更有利、更優惠的政策,即「超國民待遇」。

迄今為止,中國仍在對外資實行這種「超國民待遇」。結果,對外資的「超國民待遇」的存在,導致地區差距擴大、引起不平等競爭,反而惡化了市場環境,甚至出現了大量的假合資和被迫合資的現象。

3、加大科教投入,創造知識資源,以確立應對全球化的根本之策長期以來,中國的國際比較優勢一直停留在農產品(相關,行情)和紡織品等傳統的勞動密集型方面,而且有越來越下降的趨勢。貿易狀況同中國的教育和科技水平密切相關。

科教在提高知識資源中的根本作用,以及中國目前科教現狀與發達國家的差距,都迫切要求把握時機,大力發展義務教育、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有效地實施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真正把科教興國落到實處,爭取使中國成為經濟全球化浪潮的弄潮兒。

試圖主動讓出國內教育市場來搞強中國科教事業和人才培養的做法,並不合乎日韓等新興國家的普遍經驗,當前亟須避免。

經濟全球化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

任何國家都迴避不了,我國要堅定不移地實行對外開放的政策,適應經濟全球化的趨勢,積極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充分利用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各種有利條件和機遇。

同時又要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風險保持清醒認識,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加強防範工作,增強抵禦和化解能力,切實維護我國經濟安全,更好地發展和壯大自己。我國主張,我國需要世界各國「共贏」的全球化,所有國家都應是全球化的受益者。

閱讀全文

與中國如何應對全球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什麼政治體系 瀏覽:327
現在越南有多少中國人後裔 瀏覽:592
印尼代扣代繳是什麼稅 瀏覽:157
什麼廢除了英國君主制 瀏覽:993
印度團結塑像多少錢一平方 瀏覽:369
越南為什麼會撤走軍艦 瀏覽:863
越南男孩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723
義大利依瑪地暖和斯密哪個好 瀏覽:713
中國電信聯通套餐哪個好 瀏覽:419
義大利哪個品牌車便宜 瀏覽:54
印尼的華人怎麼來的 瀏覽:847
中國人壽保險怎麼退 瀏覽:734
英國摩飛榨汁機怎麼樣 瀏覽:308
伊朗信仰什麼教哪五個 瀏覽:137
中國列印尼電話怎麼撥號 瀏覽:323
一元人民幣等於多少伊朗的錢 瀏覽:992
越南語厲害怎麼說 瀏覽:263
英國現在為什麼不收復美國 瀏覽:638
為什麼援助越南200億 瀏覽:867
中國婚博會工作怎麼樣 瀏覽: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