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RCEP」對中國、世界有什麼影響
RCEP正式簽署產生的影響,主要是會使中國和世界的經濟貿易連接更加緊密。
第二方面,雖然RCEP的成員國都是東亞國家,但東亞地區卻是全球的主要實體商品生產地,而實體經濟是一切虛擬經濟的基礎,所以RCEP加固中國和其他14個東亞國家的經濟聯系,其實就是加固中國和世界的經濟聯系。
在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今天,東亞15國共同關稅RCEP互相減免關稅,無疑是相當具有代表性的一次積極的、正面的回應,是對多邊主義的一次有效捍衛。
RCEP對於我們個人的影響其實也很明顯,那就是未來一段時間,我們身邊的許多商品,都會因為關稅得到減免而變得越來越價廉物美。
⑵ 《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和其影響
《南京條約》主要內容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與英國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 每一個有愛國心的炎黃子孫都不會忘記這一天,它是近代史上的第一個國恥日!《南京條約》 對中國社會產生了災難性的後果,個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的侵略、掠奪、瓜分,自此開始, 中國由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開根據條約第二條規定,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轉變。
《南京條約》是由英國侵略者馬禮遜根據外交大臣巴麥尊的《對中華條約草案》起草的, 條約共13款,主要內容有以下五項:
(一)五口通商。根據條約第二條規定,將中國沿海城市廣洲、福州、廈門、寧波、上海 開辟為通商口岸,滿足了英國侵略者蓄謀已久的慾望。
(二)強佔香港。根據條約第三條規定,把中國香港割讓給英國,使得香港成為英國侵略 中國的橋頭堡。
(三)勒所賠款。根據條約第七條規定,中國賠償英國款項總計2100萬元,分四年付清, 包括賠償鴉片費600萬元,商欠費300萬元,水陸軍費1200萬元。這筆巨款嚴重地削弱了清政 府的財政收入,而這一費用必然轉嫁到廣大勞動人民身上,從而進一步加重了人民的災難。
(四)協定關稅。根據條約第十條規定,中國向英國商人徵收進出口貨物稅,必須同英 國政府商議。協定關稅是近代中國工業不發達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其它問題。英國可以在通商口岸派設鄰事、管事等官;廢除廣東公行制度;釋放賣國漢奸;英國管員與中國官員平等往來;英軍占據中國的地區,直至清政府付清賠償款項後才撤離等。
《南京條約》主要影響
《南京條約》是近代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強加在中國人民身上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英國以武力侵略的方式迫使中國接受其侵略要求,這就使中國主權國家的獨立地位遭到了破壞。強佔香港,損害了中國領土的完整。通商口岸成為西方資本主義對中國進行殖民掠奪和不等價交換的中心。巨額賠償加重了清政府的財政負擔,同時轉嫁到勞動人民的身上,使他們的生活更加艱苦。《南京條約》簽訂後,西方列強趁火打劫,相繼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從此,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南京條約》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南京條約》危害
①割讓香港島使中國領土主權不完整;香港島控制廣州的出海口,商業上,佔領香港島就能打擊廣州貿易;軍事上,可以控制廣州和中國東南沿海,自此香港島成為英國侵華的據點。
②賠償巨款,相當清政府全年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一。清政府為此加強了對人民的壓榨,人民的負擔空前沉重;開創了侵略者對中國勒索賠款的惡例。同時也為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資本積累。
③開放五口使我國東南沿海的門戶洞開,便利了外國資本主義勢力的侵入有利於外國資本主義的商品輸出。便利了資本主義國家的貨物,包括鴉片,大量湧入中國,使中國經濟日益半殖民地化。造成中國東南沿海手工業者大量破產,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開始解體,嚴重地破壞了中國的貿易主權。《虎門條約》里規定,英國人可以在這些租地建屋,長久居住。五個口岸又成了英國的侵略據點。
④協定關稅的規定,協定關稅的規定,是一種片面的協定關稅稅率。它只規定英商對華進出口貨物的稅率中國要同英方商量,而未規定中國對英進出口貨物的稅率英方須同中國商量。其結果便形成了中國單方面的減讓關稅稅率。因此,這是對中國關稅主權的嚴重侵犯,是一項影響極深遠的經濟侵略措施。使中國開始喪失了海關自主權,為外國侵略者對中國進行經濟掠奪提供了有利條件。使中國的進口稅成為世界上最低的。自此中國自己不能調整稅率,海關不能起保護本國工商業的作用,反而成為外國侵略者用之以傾銷洋貨和掠奪中國原料出口的工具。協定關稅,不僅破壞了中國關稅自主權,有利於西方國家傾銷商品,而且使得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失去了關稅的保障。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⑶ 南京條約中協定關稅對中國的影響與後果
1840年1月,欽差大臣林則徐和英艦「士密」號艦長同時宣布封鎖廣州港口。但是,雙方相同的做法卻出於完全相反的理由:清朝方面認為英國人買不到自己的茶葉、大黃將會腹脹而死,英國方面認為對清朝的貿易禁運將會削弱清朝的實力;兩種想法代表了古代和現代兩種不同的世界觀。不過,英國方面並未滿足於僅僅封鎖港口,不久後他們就開始向清朝進攻。6月,英國4000遠征軍抵達廣州,他們裝備著槍炮與蒸汽輪船;這些東西馬戛爾尼使團曾經贈給清廷,但清廷並沒有人發現它們有什麼用處。清朝軍隊的主要裝備仍是弓箭和長矛,岸邊的炮台猶如古董。為籌集戰費朝廷在各地廣設關卡,可是這些錢繳入國庫時已經所剩不多。英軍7月攻入廈門、佔領定海,8月進入天津百河口。隨後清朝同意進行談判,英艦返回廣東。1841年秋戰事再起,英軍相繼佔領寧波、上海、鎮江,清朝的經濟動脈京杭大運河因而被截斷,朝廷耐以生存的江南財賦一直就靠它北運。1842年8月英軍抵達南京,清廷這時感到與其糜兵費餉、節節敗退,不如稍作讓步、委曲求全;而於8月29日在英艦「皋華麗」號上簽署了《南京條約》。
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包括2100萬兩白銀賠款,以及將香港割讓給英國,開廣州、福州、寧波、廈門、上海五口通商,清朝海關關稅應公開、明確(次年的虎門條約確定為5%),今後兩國應平等交往;後來的相關附約還含有領事裁判權和最惠國待遇的條款。至此,英國人終於用武力敲開了古老帝國的大門。
不過,這場戰爭對中國的影響也不應被低估;雖然這種影響並不是戰勝者的意願,也出乎戰敗者的預料。它標志著中國古老的帝國體制已經日薄西山,現代化的幽靈就要降臨。被割讓的香港,就要從南海邊的小漁村變為遠東極為繁華的國際化大都市,它是今後中國和世界聯系的紐帶。開埠後的上海,一個無比興旺的巨型城市將要從長江口處的沙灘上拔地而起,它將成為今後中國現代工業的發源地和經濟發展的火車頭。
⑷ 英國兩次鴉片戰爭對中國協定關稅的影響
對中國協定關稅的影響:不僅破壞了中國關稅自主權,有利於西方國家傾銷商品,而且使得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失去了關稅的保障。
⑸ 南京條約中協定關稅對中國主權產生了什麼影響
南京條約》危害
①割讓香港島使中國領土主權不完整;香港島控制廣州的出海口,商業上,佔領香港島就能打擊廣州貿易;軍事上,可以控制廣州和中國東南沿海,自此香港島成為英國侵華的據點。
②賠償巨款,相當清政府全年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一。清政府為此加強了對人民的壓榨,人民的負擔空前沉重;開創了侵略者對中國勒索賠款的惡例。同時也為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資本積累。
③開放五口使我國東南沿海的門戶洞開,便利了外國資本主義勢力的侵入有利於外國資本主義的商品輸出。便利了資本主義國家的貨物,包括鴉片,大量湧入中國,使中國經濟日益半殖民地化。造成中國東南沿海手工業者大量破產,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開始解體,嚴重地破壞了中國的貿易主權。《虎門條約》里規定,英國人可以在這些租地建屋,長久居住。五個口岸又成了英國的侵略據點。
④協定關稅的規定,協定關稅的規定,是一種片面的協定關稅稅率。它只規定英商對華進出口貨物的稅率中國要同英方商量,而未規定中國對英進出口貨物的稅率英方須同中國商量。其結果便形成了中國單方面的減讓關稅稅率。因此,這是對中國關稅主權的嚴重侵犯,是一項影響極深遠的經濟侵略措施。使中國開始喪失了海關自主權,為外國侵略者對中國進行經濟掠奪提供了有利條件。使中國的進口稅成為世界上最低的。自此中國自己不能調整稅率,海關不能起保護本國工商業的作用,反而成為外國侵略者用之以傾銷洋貨和掠奪中國原料出口的工具。協定關稅,不僅破壞了中國關稅自主權,有利於西方國家傾銷商品,而且使得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失去了關稅的保障。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協定關稅
又稱協定稅率,是關稅稅則制度的一種。它是一國根據與他國締結的條約成貿易協定,對進出口商品所規定的稅率。有雙邊、多邊和片面協定關稅數種。前兩種一般是平等互利的,是為了相互發展經濟。片面協定關稅,則是帝國主義強加給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在這種稅則制度下,強國依靠強權或武力,強迫弱國或落後國家在條約和關稅稅則中訂立適合強國要求的片面的低稅率,以便達到他們侵略的目的。締約國雙方權利是不平等的:一方有權利而無義務,另一方卻有義務而無權利。19世紀中葉開始,中國被迫與列強訂立了片面的協定關稅。1842年的中英《南京條約》規定:「英國商民居住通商之廣州等五處,應納進口、出口貨稅、餉夫,均宜秉公議定則例」,這是中國被迫接受協定稅則的開始。此後,在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海關稅則》中又規定,一般貨物應納稅額,皆按值百抽五核計,如欲變更,則須與英人共同協議訂定。1844年簽訂的中美《望廈條約》規定:「倘中國日後欲將稅則變更,須與合眾國領事等官議允。」其他一些資本主義國家也以「利益均沾」為借口,紛紛效尤。這樣,中國的關稅自主權就落入到所有與中國通商的資本主義國家手中。
《南京條約》補充條約
《南京條約》補充條約即指《虎門條約》和《五口通商章程 》。
《虎門條約》主要內容為:①「設將來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國,亦應准英人一體均沾」,這就是英國取得片面的最惠國待遇。②英國可以在五口租地建屋。這項規定成為日後「租界」制度的開始。
《五口通商章程》主要內容為:凡中國人與英國人「交涉詞訟」「其英人如何科罪人(即定罪),由英國議定章程、法律,發給管事官(即領事館)照辦」,即承認英國享有領事裁判權。領事裁判權的規定,是說英國的僑民、商人同中國人發生沖突,犯了法或成為被告,只能由英國駐中國的管事官--領事去裁判,中國政府不得過問。這是西方資本主義列強侵略中國時攫取的一種司法特權。自此一些外國煙犯、不法分子得以在資本主義列強官方的保護下,可以在中國為所欲為,使中國的主權受到嚴重破壞。片面最惠國待遇的規定。國際交往,最惠國待遇是可以有的,但必須是雙方對等的。但從這一批不平等條約開始,規定了片面的最惠國待遇,就是外國要求中國給予最惠國待遇,但是它們並不以最惠國待遇來對待中國。另外,它們還提出了利益均沾問題。自此,中國和任何一個侵略國家簽訂不平等條約,就不僅是對一個國家喪失主權問題,而是對所有與我國簽訂不平等條約的資本主義國家喪失了權利。
領事裁判權
這是西方資本主義列強侵略中國時攫取的一種司法特權。在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規定,凡中國人和英國僑民「交涉詞訟」,英國僑民成為民刑訴訟的被告時,中國法庭無權裁判,由英國領事根據英國法律處理。這種特權使侵華分子得以在資本主義列強官方的保護下,橫行無忌,為所欲為,使中國主權遭到嚴重的破壞。
清政府接受此項內容的原因是 ①中國人認為夷人是化外之民,不值得以中國之禮教之,對於夷人向來是執行寬大羈縻政策,任其自理、自治。所以對於外國人犯法由其官員管轄,並不認為不對。②怕惹麻煩。鴉片戰爭以來,清政府官員對於處理外國案件感到有點棘手,處理得不令外人滿意,就要出問題。③認為當時在中國的外國人只有千餘人,分散在各口岸,似乎問題不大。
片面最惠國待遇
最惠國待遇不是一般意義的優惠政策。它應該是指甲國在通商、航海、稅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給予與之締約的乙國的優惠、特權等待遇。更為重要的是,若甲國與任何第三國訂立條約中有新的優惠或特權,乙國都可根據最惠國待遇享有這種權利。一般情況下,最惠國待遇是相互給予的。但是在鴉片戰爭之後,資本主義列強迫使清政府給予他們最惠國待遇,而不給予中國同等待遇,這就是片面最惠國待遇,這樣造成的後果就是中國一旦被迫簽訂一項新的不平等條約,別的侵略者就可以同樣享受其中的特權(割地、賠款等特殊項目除外)。所以顧盛才在《望廈條約》簽訂後稱美國將門戶開放得更寬闊了。
謝謝你選用!
⑹ 中英《南京條約》,它對中國有什麼危害謝謝
《南京條約》主要內容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與英國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 每一個有愛國心的炎黃子孫都不會忘記這一天,它是近代史上的第一個國恥日!《南京條約》 對中國社會產生了災難性的後果,個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的侵略、掠奪、瓜分,自此開始, 中國由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開根據條約第二條規定,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轉變。
《南京條約》是由英國侵略者馬禮遜根據外交大臣巴麥尊的《對中華條約草案》起草的, 條約共13款,主要內容有以下五項:
(一)五口通商。根據條約第二條規定,將中國沿海城市廣洲、福州、廈門、寧波、上海 開辟為通商口岸,滿足了英國侵略者蓄謀已久的慾望。
(二)強佔香港。根據條約第三條規定,把中國香港割讓給英國,使得香港成為英國侵略 中國的橋頭堡。
(三)勒所賠款。根據條約第七條規定,中國賠償英國款項總計2100萬元,分四年付清, 包括賠償鴉片費600萬元,商欠費300萬元,水陸軍費1200萬元。這筆巨款嚴重地削弱了清政 府的財政收入,而這一費用必然轉嫁到廣大勞動人民身上,從而進一步加重了人民的災難。
(四)協定關稅。根據條約第十條規定,中國向英國商人徵收進出口貨物稅,必須同英 國政府商議。協定關稅是近代中國工業不發達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其它問題。英國可以在通商口岸派設鄰事、管事等官;廢除廣東公行制度;釋放賣國漢奸;英國管員與中國官員平等往來;英軍占據中國的地區,直至清政府付清賠償款項後才撤離等。
==========================================
南京條約》危害
①割讓香港島使中國領土主權不完整;香港島控制廣州的出海口,商業上,佔領香港島就能打擊廣州貿易;軍事上,可以控制廣州和中國東南沿海,自此香港島成為英國侵華的據點。
②賠償巨款,相當清政府全年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一。清政府為此加強了對人民的壓榨,人民的負擔空前沉重;開創了侵略者對中國勒索賠款的惡例。同時也為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資本積累。
③開放五口使我國東南沿海的門戶洞開,便利了外國資本主義勢力的侵入有利於外國資本主義的商品輸出。便利了資本主義國家的貨物,包括鴉片,大量湧入中國,使中國經濟日益半殖民地化。造成中國東南沿海手工業者大量破產,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開始解體,嚴重地破壞了中國的貿易主權。《虎門條約》里規定,英國人可以在這些租地建屋,長久居住。五個口岸又成了英國的侵略據點。
④協定關稅的規定,協定關稅的規定,是一種片面的協定關稅稅率。它只規定英商對華進出口貨物的稅率中國要同英方商量,而未規定中國對英進出口貨物的稅率英方須同中國商量。其結果便形成了中國單方面的減讓關稅稅率。因此,這是對中國關稅主權的嚴重侵犯,是一項影響極深遠的經濟侵略措施。使中國開始喪失了海關自主權,為外國侵略者對中國進行經濟掠奪提供了有利條件。使中國的進口稅成為世界上最低的。自此中國自己不能調整稅率,海關不能起保護本國工商業的作用,反而成為外國侵略者用之以傾銷洋貨和掠奪中國原料出口的工具。協定關稅,不僅破壞了中國關稅自主權,有利於西方國家傾銷商品,而且使得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失去了關稅的保障。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協定關稅
又稱協定稅率,是關稅稅則制度的一種。它是一國根據與他國締結的條約成貿易協定,對進出口商品所規定的稅率。有雙邊、多邊和片面協定關稅數種。前兩種一般是平等互利的,是為了相互發展經濟。片面協定關稅,則是帝國主義強加給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在這種稅則制度下,強國依靠強權或武力,強迫弱國或落後國家在條約和關稅稅則中訂立適合強國要求的片面的低稅率,以便達到他們侵略的目的。締約國雙方權利
⑺ 徵收關稅對我們國家有什麼影響
徵收關稅是一國政府增加其財政收入方式之一,但隨著世界貿易的不斷發展,關稅占國家財政收入的比重在不斷下降。
每個國家都會對進出口的商品根據其種類和價值徵收一定的稅款。其作用在於通過收稅抬高進口商品的價格,降低其市場競爭力,減少在市場上對本國產品的不良影響。關稅有著保護本國生產業的作用,但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其不利的影響也在逐步顯現。 主要是對就業率的影響。
從靜態的角度看,對進口商品徵收關稅鼓勵了對進口國資源進行不適當地分配。在分析的過程中,對進口商品徵收關稅,跟對出口商品徵收關稅並沒有什麼本質上的不同,都是在考慮利益如何被分配。關稅對經濟的影響對不同國家不同。
這些不同主要存在於消費總量和生產效率。根據消費總量可將國家分為大國和小國。
(7)協定關稅對中國有什麼影響擴展閱讀:
關稅徵收的依據
各國徵收關稅的依據是海關稅則。海關稅則(CustomsTariff)也稱關稅稅則(TariffSchele),是一國對海關計征關稅的規章和對進出口應稅與免稅商品加以系統分類的一覽表。
海關稅則一般包括兩個部分:一是海關課征關稅的規章條例及說明;
二是關稅稅率表。
關稅稅率表是海關稅則的主要內容,包括三部分:稅號(TariffNo.;HeadingNo.;TariffItem);貨物分類目錄(DescriptionofGoods);稅率欄目(RateofDuty)。
海關稅則按照不同的分類標准可以進行不同的分類。
一是按照同一項目下稅率設置的不同,可以分為單式稅則和復式稅則。
單式稅則(SingleTariff)又稱一欄稅則,指一個稅目只定有一個稅率,適用於來自任何國家的商品。
復式稅則(ComplexTariff)又稱多欄稅則,指在一個稅目下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稅率,分別適用於不同國家或地區。為了發揮關稅的綜合作用,體現貿易政策的差別,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相繼實行了復式稅。
二是根據各國制定稅則的許可權不同,可分為自主稅則和協定稅則。
自主稅則(AutonomousTariff)又稱國定稅則,是指一國立法機構根據關稅自主原則單獨制定並有權加以變更的關稅稅率。自主稅則可以是一欄的,也可以是多欄的。
協定稅則(ConventionalTariff)是指一國政府通過與其他國家訂立貿易條約或協定的方式確定關稅稅率。這種稅則是在本國原有的固定稅則基礎上,通過關稅減讓談判,另行規定一種稅率,它通常要比自主稅率低。協定稅則不僅適用於該條約或協定的簽字國,而且某些協定稅率也適用於享有最惠國待遇的國家。
⑻ 協定關稅的危害
法律分析:使中國成為世界上關稅最低的國家之一,有利於西方國家傾銷商品,大量商品開始湧入中國,而且使得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失去了關稅的保障。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 第一條 為了貫徹對外開放政策,促進對外經濟貿易和國民經濟的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以下簡稱《海關法》)的有關規定,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准許進出口的貨物、進境物品,除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外,海關依照本條例規定徵收進出口關稅。
⑼ 《中英南京條約》的簽訂對中國社會有什麼影響
《南京條約》影響:
1,割讓香港島,破壞領土主權,使香港島成為列強侵略中國的基地
2,賠款2100萬銀元的條款,開了賠款先例,是對中國人民的掠奪。
3,開放5處通商口岸,打開了中國東南沿海門戶,便利外國侵略。
4,英商進出口關稅稅率,中國需與英國商定的條款,破壞了中國的關稅主權,利於列強經濟侵略。
1.社會性質的變化。條約簽訂前,中國是一個經濟上自主的國家,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占著統治地位;條約簽訂後,中國領土、領海、司法等主權遭破壞。外國侵略者利用侵略特權,瘋狂向中國傾銷商品和掠奪原料,逐漸把中國市場捲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逐步解體。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社會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開始轉變為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
3.社會革命任務(革命對象)的變化。條約簽訂後,中國人民肩負起反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和反對本國封建統治的雙重革命任務。中國從此進入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