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直升機的製造和設計水平如何包括軍用和民用的~
在前幾年,大家都說航空工業是我們的短板的話,直升機就是短板中的短板了。提到直升機總是哀聲一片。。。。
幾乎為0的直升機設計經驗,傳說中因為工藝問題無法為黑鷹提供關鍵部位零件,盼了好多年也只有幾張圖的武直10。。讓大家對我們的直升機製造水平很沒信心。
不過今年軍迷大大大大大豐收,幾個重大項目都曝光了,其中就有武直10列裝部隊,超高清圖,各種視頻,網上到處都是。真是驚艷。唯一有些遺憾的就是,和原型機相比有部分改動,被減肥了,掛架的數量也不多,可能是動力還是有點不給力,希望以後能出符合掛架加滿載紅箭9的圖來打消我的疑慮。
至於動力是國產還是進口我不太關心,按照兔子的一貫尿性,進口的東西,被吃透了,到了有能力仿的時候,能仿出更好的。。
至於樓上說的和美國比差10年,我想不可能,人家大規模使用直升機的時候,我們還只能幹看著呢。何況這么多年美國一直都很重視直升機領域,美帝的實踐證明,直升機是非對稱戰爭的利器。要說差多少年,我也不知道,反正沒有掉太遠,因為武直領域我們應該趕上歐洲了。
不過相比武直我更希望早點見到兔子的運輸直升機,個人認為無視地形的快速部署部隊或者運輸補給,才是發揮了直升機無可替代的優勢。
最後,我相信武直10絕對不是兔子野心的終點。就像被J10磨練了的團隊,奇跡般的造出了J20一樣。
② 中國造樓機展現了怎樣的中國速度
據報道,中國,已經是全球工程機械最大的製造基地,所有門類的工程機械中國都能製造,日前有媒體評論稱:有一種造樓機叫「中國速度」!5小時頂升4.5米,大樓工期縮短20%!
上一代造樓機平台上塔吊等重型設備,需要設置專用的洞口,平台頂升後,再對塔吊進行頂升;完成全部重型設備的頂升通常需要2天。而現在,整體頂升可以將工期至少縮短20%。僅用5小時,新一代造樓機就完成了它500米關口的挑戰,這是中國建造技術的新高度!全球300米以上的高樓,有將近70%是中國建造。
希望中國製造的設備可以早日遍布全球各地!
③ 中國為什麼被稱為基建狂魔
中國的基建能力到底有多強
1.這組數據最能說明問題:僅2016年,中國在基礎設施上的投入為11.89萬億人民幣,差不多是世界第三經濟大國日本2015年GDP總量的41.6%。在巨額投入下,全國各地的面貌發生巨大變化,一座座「世界之最」拔地而起。很多外出打工或上學的人感觸最深:三年五載不回家,可能連當年回家的路都摸不著。
2.其實早在2000多年前,中國就是全球基建業當之無愧的「老大」。從同一時期看,古羅馬帝國首都和漢朝首都長安城相比簡直就是小兒科:漢長安城的城牆內面積為36平方公里,是古羅馬城面積的2.63倍;如果加上城牆外的建築,漢長安城面積達到56平方公里,是古羅馬城面積的4倍。
3.一說到基礎設施建設,必然避不開道路和橋梁。而一談起道路,就不得不提到堪稱「高速公路鼻祖」的秦馳道。著名的秦馳道有9條,有過黃河通山西的臨晉道,出函谷關通河南、河北、山東的東方道,出秦嶺通四川的秦棧道,出今淳化通九原的秦直道等。這9條道路,以咸陽為核心輻射各地,構成了一個全國性交通網路。漢朝賈山在《至言》中寫道:「(秦始皇)為馳道於天下,東窮燕、齊,南極吳楚,江湖之上,瀕海之觀畢至。道廣五十步,三丈而樹,厚築其外,隱以金椎,樹以青松。」
4.秦直道為例,整個秦直道遇山開山,逢壑填土,全長約700多公里,路均寬30米,最寬處80米。利用這條寬闊的大路,僅需3天,秦國騎兵部隊就可以從長安直達北部邊境。
④ 建築行業發展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
2020年建築行業發展趨勢:
1、多樣性和專業化
從房地產到基礎設施,從國內到國外,從一個領域到整個領域,從EPC到PPP,從單一企業到工業城鎮、,從銷售到自持物業,建築業正在向多行業,多區域轉移、及更多業務發展;我們可以看到,各建築行業的龍頭企業都在密切關注綜合布局和多元化發展,並促進專業化的出現。所有專業領域都要求專業企業提供服務,並與多元化和專業化共存。這將使行業朝著T型發展的兩個不同深度發展。
2、數據才是能力
從2019年開始,架構和大數據的應用正在縮小和縮小這些多重故障;人工智慧引發了全球范圍內的新一輪競爭,數據功能已經重新定義,並且這一系列的變化還在繼續。數字技術還將繼續滲透到建築的各個方面,徹底改變建築與建築物和建築物交互的方式,在新的經濟模型中打破真實建築物與虛擬建築物之間的界限。
3、財務能力和運營活力
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在組織快速發展的基礎上,許多組織繼續依靠增長率在新市場、新資源、中尋找新的機會,以達到組織追求快速發展的目標;當這種速度開始減慢或減慢時,原始的廣泛發展將朝著良好的發展努力。另外,實際建設是金融。當資本成為該行業的重要資源時,財務能力和現金流量將成為評估企業質量的重要指標。該行業原本是各種資格的,不久的將來該國將不斷削弱該標准;這種更復雜,更持久的測試要求公司繼續保持業務活力。
4、資格和企業信用體系資格的重要性
通過企業信用評估取代原來的企業資格,通過未來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將取代企業信用。這時,業務操作要求的要求和企業風險控制體系的建立得到了增強。低價投標必須包括績效保險和質量保險,並引入第三方服務以加強監督和責任。
5、勞動和生產關系的變化
勞動力的老齡化和過去的人口紅利使我們看到,建築業最初的低成本已經不復存在。從2019年起,勞動服務將進入社會保障體系,原有的勞動成本和勞動收入保障方式將逐步發生變化。提高生產力和減少對勞動的依賴將成為未來建築業的想法。工廠工業化和現場工業化將打破平衡,重新定義生產關系,這將成為改變勞動力供給的重要途徑。
6、技術向傳統建築業的轉變
BIM、GIS、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3D列印、物聯網、機器人等技術將為傳統建築行業帶來巨大變化。數字建築將建造從設計、到運營和維護的建築。數字化設計、所有者、建立、供應鏈,以創建新的數據協同效應,將有效率更高的、更好的、更多的協作平台來進行建築服務。
建築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6%,對國民經濟影響很大。在總量不再迅速增長的新常態下,傳統業務和賺錢模式將受到挑戰,原始的利益格局將發生變化;盡管外部市場存在不確定性,建築業仍是中國的支柱產業,也是「一帶一路」中國建設的核心支撐。
建園建築公司為加快企業轉型,賦予新的建造方式和組織方式。通過品牌效應,吸附和帶動其他中小企業入駐,推動產業鏈上下游集群集聚。實現以建園建築公司為驅動,帶領區域產業轉型升級的利益模式。匯集多個產業資源塑造了「互聯網+建設、金融+建設、投資+建設」的戰略布局,推動「各個角落」產業創新發展,引領經濟轉型升級。
⑤ 「空中造樓機」真能4天蓋起一層樓嗎
未來,這里每兩分鍾將有一輛高端家用汽車下線,中國第一套全流程汽車模擬生產系統,是如何突破關鍵技術的?中國的超精密加工數控系統,如何在每分鍾24000轉的超高速度下,把零件的粗糙度控制在0.02微米以下?海拔累計落差14000米,中間還被縱貫南北的橫斷山脈阻隔,人類歷史上最具挑戰的鐵路工程,如何在中國人手中變成現實?
「空中造樓機」挑戰超高層建築,打造中國第一高樓
對於建築行業來說,300米超高層建築是一道門檻,而500米則是一個更難的關口。建設一棟的物料和裝備,總共有五六十萬噸,是300米建築的兩倍,施工風險更是比300米高樓大了4倍,這對於施工平台的穩定性和承重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上圖你所看到的最新一代「空中造樓機」,是中國首創。它最牛的實力就在於,它的頂升力達4000多噸,能讓建築施工在千米高空如履平地,在8級大風中平穩進行,4天一層的施工速度更是讓國內外驚艷,展現了中國超高層建築施工技術,在全世界領先的地位。
切割開始,激光頭上下浮動,始終與零件保持著0.7毫米的距離。類似這樣的拐彎,傳統加工工序要使用四、五種設備,至少花上三天才能完成。現在,只要幾分鍾,就能一次性完成數百甚至上千個孔徑和復雜工序的精加工。
有了這種超級裝備,航空航天零部件的製造周期可以壓縮到原來的十分之一。中國的目標是到2020年在空天領域實現機床國產化率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