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這么多人喜歡喝酒呢
有人喜歡喝酒的原因有很多種,包括以下:第一種是酒鬼。當酒精進入這種人的身體時,時間長了,就跟吸煙一樣,會使人產生喜愛的感覺,慢慢的人就會對酒產生依賴,這些人喜歡喝酒不是因為酒的味道,而是一種依賴,一種對酒的上癮。
高看一眼,所以相互尊重同飲一杯酒,俗話說,酒品如人品,在喝酒的過程中,人的性格一覽無遺,有人直爽坦盪,飲酒亦直來直去,有人不夠實誠,飲酒亦推三阻四。 第五種是尊重傳統文化,酒桌上必須有酒。
中國自古以來便有“家天下”的說法,國人自古重情,無論是親情、友情、愛情,皆在生活中占據重要地位。而酒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環,逢年過節,一家人團聚,美食美酒上桌,親情便在空氣中彌漫;聯絡感情,邀友人小酌,三杯酒下肚,友人間的關系不自覺拉近;情正濃時,備燭光晚餐,對飲一杯紅酒,愛情在浪漫的情調中升華。
傳統文化中的感情可以在酒中寄託,重情重義的傳統文化也可以在酒中得到升華。第六種便是真正喜歡酒的人,把酒當作藝術品對待。這個就不用多說了,真正喜歡酒的人,就像品酒師,可以通過個味道品出是什麼酒。
B. 中國人的酒文化有什麼樣的意義,為什麼非要喝酒
酒是一種非常神奇的物品。它能在人悲傷的時候給予人精神上的壓制,能讓人在開心的時候得到更大的喜悅。
我個人覺得吧,有的人喝酒就是為了抒發自己內心困苦的感情,因為酒中含有酒精,它可以麻醉自己的神經,使自己的內心得到壓制會使自己的內心好受一點。而有的人喝酒就是單純的喜歡喝酒,他們喜歡喝下去的那種感覺,更有的人會去品嘗酒的那種醇香味。所以說這種事情應該是看情況來分的吧。
所以從這些方面可以看到的,有喜歡喝酒的也有用酒來逃避現實的,沒有絕對的說法。
C. 為什麼這么多人喜歡喝酒
有人喜歡喝酒的原因有很多種,包括以下:第一種是酒鬼。當酒精進入這種人的身體時,時間長了,就跟吸煙一樣,會使人產生喜愛的感覺,慢慢的人就會對酒產生依賴,這些人喜歡喝酒不是因為酒的味道,而是一種依賴,一種對酒的上癮。
第二種是把酒當作飲料,而不是當作難喝的水。相比現代社會,古人沒有凈化水質的有效手段,在沒有香精、甜味劑等食品添加劑製造工藝的古代,酒也許是那時候飲品的最佳選擇。 紅酒甘甜,啤酒甘爽,白酒醇香。
酒原本從味道和口感上就是很棒的飲料。即使有人習慣了可樂果汁而不喜歡酒的味道,但酒絕不難喝。第三種是飲酒使人放鬆,麻痹人們的神經,喜歡這種感覺的人。放鬆的心態得益於放鬆的環境,進入酒場,前菜一端,似乎就營造了一種飲酒的氛圍,這種氛圍輕松而愉悅,讓人忘記一天的工作煩惱,忘記感情的不愉快,忘記生活壓力,沉浸在輕松的氛圍中。
對男人來說,難得如此忘情可以短暫忘記責任忘記工作忘記家庭壓力,對女人來說,難得如此放縱可以暫時沉迷暫時不受拘束釋放魅力,每個個體都需要釋放,而飲酒提供了一種釋放的途徑。
第四種是喜歡酒桌氛圍的人,喜歡交朋友的人。相信大家也感受過,飲酒可以引起共鳴,越喝的多,人們玩的越放的開,越能大膽說。 相信有很多人喜歡多喝酒,能夠無話不說的感覺。所謂「知音難覓」,有共同愛好的知音更是難以尋覓,初次見面,你我皆是愛酒之人,打開話匣子,便有一種一見如故、相見恨晚之感,酒是一種寄託、一種傳遞,三杯酒下肚,吐盡心中話,結交一摯友。
高看一眼,所以相互尊重同飲一杯酒,俗話說,酒品如人品,在喝酒的過程中,人的性格一覽無遺,有人直爽坦盪,飲酒亦直來直去,有人不夠實誠,飲酒亦推三阻四。 第五種是尊重傳統文化,酒桌上必須有酒。
中國自古以來便有「家天下」的說法,國人自古重情,無論是親情、友情、愛情,皆在生活中占據重要地位。而酒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環,逢年過節,一家人團聚,美食美酒上桌,親情便在空氣中彌漫;聯絡感情,邀友人小酌,三杯酒下肚,友人間的關系不自覺拉近;情正濃時,備燭光晚餐,對飲一杯紅酒,愛情在浪漫的情調中升華。
傳統文化中的感情可以在酒中寄託,重情重義的傳統文化也可以在酒中得到升華。第六種便是真正喜歡酒的人,把酒當作藝術品對待。這個就不用多說了,真正喜歡酒的人,就像品酒師,可以通過個味道品出是什麼酒。
D. 中國人愛喝酒,尤其喜愛白酒,這是為什麼呢
糧食釀造的中國白酒屬於蒸餾酒的一種,與雞尾酒六大基酒:英國大麥威士忌、法國葡萄白蘭地、俄羅斯麵包伏特加、以及朗姆酒、龍舌蘭和金酒同根同源。
中國的人口密度歷來牢牢占據全世界首位,對糧食的需求極大,只有每個朝代中葉以後,富裕存糧才能為白酒釀造提供可能。所以唐宋時期傳入中國,由糧食釀造的蒸餾白酒,往往只能在吃飽飯後的盛世才能喝得起。
奔小康的當代中國人,自然有資格將白酒當成餐桌社交必備的助興工具。
大米釀造過程中產生的雜質醛和雜醇是造成白酒上頭和辛辣的原因,越是小作坊產出的酒,雜質也越多越烈。
不過中國人早已經習慣白酒,還用一線喉形容高端白酒,咽一口從嘴到喉嚨都能燃起來,非常刺激。
辛辣的口感使得中國人相信:白酒能夠將各類奇特中葯材當中的營養泡出來。從而開發出泡著蛇,蜥蜴,海馬,以及通過不能貪杯暗示壯陽功能的葯酒。
但外國人卻普遍不能接受白酒,如果給英國街頭的行人灌下二鍋頭,得到普遍的評價是:辣灼燒,甚至有不諳世事的姑娘認為自己剛才喝的是潔廁靈。
所以,相比口感更好的其他蒸餾酒,白酒只能在東亞地區被接受,全中國的飲酒人數超過5億,每年可以喝掉300億公斤酒,相當於生生喝乾25萬個夏雨荷身旁的大明湖。
那麼到底哪個地方的中國人最能喝?
山東、內蒙古、黑龍江在網友心中牢牢占據中國最能喝地區的前三名,其中山東的得票率更是超過18%,高居全國各省市第一。2015上半年,青島人均使用代駕33.5次,平均每人每周至少喝一次酒。
如果說山東人能喝,內蒙古和黑龍江人一定不服。認為內蒙古和黑龍江酒量高的網友分別佔17%和13%,位居2、3名。每個娶了北方姑娘的南方人,過年一旦踏上內蒙和東三省的地界,便絕對不敢再提喝酒,這里人真的一碗碗干。
河南人的酒量也不得了,有傳說認為酒聖杜康是河南人。去到河南喝酒會很舒服,這里講究:主不幹,客不飲。主人率先舉起杯一飲而盡,然後客人舉杯,不需盡飲,量力而行即可,凸顯出主人的誠意和熱情。
至於南方人,似乎只有江蘇、重慶、四川可以提一提。
出人意料的是,江蘇是全國第三大白酒消費省,而全國人均酒量排名第一的居然是重慶男人,每天吞下244.6ml,平均一天小半斤。
盡管不同地區的酒量各有高下,但960萬平方公里內的酒文化卻出奇一致。
與西方人倒酒只倒1/3杯不同,中國人宴請時,講究一口乾和滿上。宴會白酒規格也暗含主人對客人的重視程度,所謂酒杯一干,政策放寬,極具中國特色。以至改革開放後,紅酒和香檳也變成干一杯的對象,不幹不是兄弟。
加拿大人大山,曾在問答網站Quora上用酒滿心誠向外國人解釋為什麼中國人認為喝酒是誠意的表現,引來很多老外的關註:
就是這樣你來我往的敬酒當中,桌上每個人身份被確認。
上下長幼尊卑都在席間明確,下屬敬酒表達自己的敬意,乙方敬酒表達自己對過方案的迫切,吞下的酒精越多,越見誠意。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15周歲以上的中國人每年平均消費6.7升酒精,遠低於西方國家,連日韓都比不上。但是中國人單次酒精消費量高達41.04克,比國際安全飲用標准整整高出一倍。
如果與歐美人和非洲人比較,則中國人無論南北都[不善飲]。歐美人代謝乙醛的缺陷比例很小,體質上普遍比中國人能喝,只是他們除了酒吧狂歡之類少數場合外,很少像中國人這樣往酒量極限上喝。
所以就此而言,中國人能喝,愛喝,使勁喝,對喝酒,真的是走心又走身。
喜怒哀樂可以喝酒,生老病死也要喝酒,上到國家大事,下到百姓家常,酒已然成為了中國人獨一無二的感情寄託,無可替代,正所謂無酒不成席。
一杯酒下肚,再內斂的人也會多說上幾句掏心窩的話。
現在這個時代,喝酒很容易,但邊喝邊有人嘮叨你的冷熱,難。只有在此時,白酒才被賦予了最真誠的內涵:無關多少,只訴衷腸。至於喝什麼,喝多少,怎麼喝,真的並不重要。
中國人喝酒看重的是情緒,對於酒的濃度,真的沒那麼考究,這也是中國人對富含歷史和情懷的白酒情有獨鍾的原因了。
E. 中國人為什麼這么喜歡喝白酒,有這么好喝嗎
坊間流行這樣的俗語:「人是鐵,酒是鋼,美酒吃啥都不香!」的確,白酒是中國特有的一種蒸餾酒,是流淌在中國人血液中的情感!
有人說,中國傳統文化能走多遠,白酒就能走多遠,數千年來,白酒已經深深烙印在國人的骨髓里,成年人愛喝酒愛敬酒,過年過節時更甚至如此,現在很多年輕人也愛喝酒,那麼,為什麼中國人都愛喝白酒?
酒能激發文人靈感
酒是點燃詩情的引子。從當年的曹孟德「橫槊賦詩」,「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那杯酒就擺在我們千古的夢想和詩情里。
我們都曾經跟著陶淵明去喝他田園里淡薄的酒,「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歡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這是一種回歸了恬淡的酒,他在酒中怡然自若。
我們也曾經跟著李太白喝他豪邁的酒。「人生飄忽百年內,且須酣暢萬古情」。他說他自己無非是「長劍一杯酒,男兒方寸心」。李太白邀約千古明月,「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今天我們的樽中不缺酒了,但是缺月光。我們仍然缺一段月光相映的詩情。
到了蘇東坡。他曾經「舉杯邀明月」,他曾經「把酒問青天」,他曾經「一杯還酹江月」去感慨歷史的滄桑。這些酒喝到今天,應該說,在一個極致繁華的物質時代里,我們除了更多酒的分類、酒的包裝、酒的價格,還應該再問一問:酒里還有中國人的詩意嗎?我們還是那個爛漫飛揚的民族嗎?我們還有一把熱熱的血性來對抗今天世道的冷漠嗎?我們在喝酒的時候,能不能讓這個千年盛筵,讓那些詩人的魂魄再回到我們的生命中呢?
如果問國人為什麼這么愛喝酒,可能真的沒有答案,不同的時間,地點,場合,人物,原因都大相徑庭。有時候為了高興,有時候為了傷心。
但真正愛酒的人喝酒絕非買醉,喝酒是帶文化符號的活動,是促進交流的催化劑,是打開心門的上帝之手,是中國人感情的載體!
F. 為什麼中國人這么喜歡喝酒
這個世界上真正不能喝酒的男人很少,但是不想喝酒的男人卻很多。雖然說「無酒不成宴」,但是面對宴席,是男人最不想喝酒的時候。女為知己者容,喝酒的男人也是如此,男人喜歡和自己喜歡的朋友一起喝酒,只有在這個時候男人才會把喝酒真正的當回事。但是男人卻不願意在自己喜歡的女人面前喝酒,喝了酒的男人往往容易表現出一種易感或偏激,對於喝醉酒的男人更是 如此,這時的男人會顯得比平時更多愁善感和脆弱,也會顯得更冷酷和無情。男人還知道女人最不願意的就是和一個渾身沾滿酒氣的男人上床,而男人總是努力在自己喜歡的女人面前表現得更完美一些,無論是在哪方面。
男人開心的時候喜歡喝酒,酒可以讓男人的興奮進一步達到極致,酒同時也能讓男人的興奮保持得更長久一些。這時男人喝酒喝得要比平時慢得多,似乎不僅要細細品味這美酒,也更要品味伴隨自己的這種興奮。這時的男人並不容易醉酒,酒量要比平時大得多,男人這時喝酒最能享受到酒的那種甘美、醇香與柔和。
男人不開心的時候更喜歡喝酒,喝酒成了男人排遣郁悶和憂愁的一種最簡捷的方式。這時的男人喝酒特別喜歡把眼睛盯著杯中之物,似乎想透過晃動的酒杯看到自己那憂傷的內心世界。這時酒的品質和佐酒的菜餚是否精緻對於男人來說是無關緊要的,男人只是在期待這一杯杯喝下肚的酒能將自己的郁悶和憂愁沖淡。不開心的時候男人很容易喝醉酒,而且醉得比平時更厲害。不開心而醉酒的男人這時一般很想要女人,但並不一定是自己喜歡的女人,因為此時他已可以把一個陌生女人當成自己心中最親的女人,如妻子、情人、戀人乃至母親。
男人愛喝酒,男人愛女人,酒色一氣,酒能壯色膽,色亦能助酒興。男人不可貪杯,更不可貪色,聰明理性成熟的男人絕對不會讓酒和色同時成為自己的嗜好。女人如酒,淺嘗小酌可以怡情,狂飲濫啜則能亂心。太好酒的男人容易使自己的思想漸漸麻痹而變得頹廢,而且太好酒的男人身邊肯定缺少一個能讓他感覺得到安慰和溫柔的女人。男人一旦成為經常酗酒的酒鬼是可怕的,他體內血管里的不再是熱血,流動的只是酒精,他的其它方面都與死人一樣,沒有感情,沒有慾望,只有一顆冰冷的心。
好男人不會同一個喝酒不爽快的男人交朋友,好女人也不會愛上一個為喝酒而推三阻四的男人,「喝酒」與「賭博」雖然並不是男人最應該做的事,但卻是最容易見到一個男人品性的事。男人最豪情的時候就是喝酒,男人最能表現出質感的時候也是喝酒。記得有一個女人曾說過,她很喜歡看男人喝酒,從男人舉杯邀酒,輕脆碰擊到翻轉酒杯的整個過程都讓她感覺很性感,從中就能感受到男人的一種野性粗曠和原始的力量。
G. 中國人為什麼愛喝酒
在中國,凡是有宴席的地方,就必定有酒。
據說中國人一年喝掉的酒換算起來約等於一個西湖。
這些都足以證明,喝酒對於中國人來說,是一項多麼重要的社交活動。
為什麼中國人那麼喜歡喝酒呢?
喝酒這件事看似平平無奇,實則暗藏玄機,這小小的杯酒里,暗含著大大的智慧。
喝酒見人品
熱愛喝酒的歐陽修曾在《醉翁亭記》中雲:「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歐陽修喝酒並不是為了喝飽或喝醉,而是為了增添情趣更好地欣賞天地山水。同樣,現代人喝酒其實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人情世故也」。
喝酒喝酒,重點在「喝」,不在「酒」。自古以來,喝酒都是為了調節氣氛,促進感情,而不是比誰酒量好,或為了把誰灌醉。
否則,每人發一瓶烈酒,直接一口喝完不是更快嗎?為什麼還要推杯換盞,你來我往地互相敬酒呢?
這喝酒、敬酒其實是個技術活,特別考驗人的情商,也特別考驗人的人品。
自己能喝也願意喝,還不強迫別人喝,是酒中豪傑;自己能喝卻少喝,還勸別人也少喝,是酒中智者;自己不能喝卻多喝,還非要別人也多喝,是酒中愚者;自己能喝卻不喝,故意勸別人多喝,是酒中小人。
一場酒局下來,一個人人品如何,早已在喝酒的過程中暴露無疑。
現在常常出現勸酒把別人勸到住院甚至死亡的新聞,用這種方式勸酒的人,不是蠢就是壞。
喝酒見人品,千萬遠離那些只勸不喝以及過度飲酒的人。
酒後見德性
很多人在喝酒之前是一個人,在喝酒之後又是另一個人,於是有人說,酒精會使人「發瘋」。
我曾經認識的一個人,喝酒前文質彬彬,幾杯酒下肚後就開始口出狂言,誰都瞧不上,待他酒醒又會無比後悔,逢人就解釋自己只是喝醉了說胡話。
然而跟他接觸多了發現,他這個人雖然平時表現謙虛有禮的樣子,實際上內心確實是狂妄自大的,很多細節都暴露出他是一個心口不一的人。
人是理性動物,清醒的時候出於各種道德束縛會克制自己的言行,不做出格的事。但酒精會麻痹人的神經,讓人卸下防備,露出真正面目,一些平時不敢做的事便有了膽量去做。
所謂的「發酒瘋」、「酒後亂性」,不過是一些人壓抑太久,故意趁酒精上頭之際放縱自己的行為罷了,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酒壯慫人膽」。
我見過許多真正喝到爛醉的人,都是只顧著嘔吐和睡覺,什麼都不想做,也什麼都做不了。
凡是以喝醉為由,干有背道德之事的人,請盡量遠離,千萬不要相信他們只是「喝醉了」,因為那就是他們最真實的模樣。
人們總罵酒精害人,讓人喪失理智,其實酒精是無辜的,有問題的是人。愛酗酒、愛發酒瘋的人,都是責任感淡薄、自製力低的人。
酒後見德性,千萬不要跟酒品差的人交朋友。
我們這兒有一句老話,叫做:與人交往,握十次手,不如喝一頓酒。
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你真心想跟一個人交心或者交朋友,痛痛快快地一起喝酒聊天永遠比客客氣氣地握手寒暄來得有效。
喝酒見人品,酒後見德性,如果你想見識一個人的真正模樣,就去跟他喝幾杯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