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的中葯在國外那些國家比較有發展,包括中葯的生物提取.....
你好,東南亞各國,非洲、內蒙、印度等以及有華人的地方,日本、韓國等被改了稱呼、、、
⑵ 甘肅中葯材出口至韓國等十幾個國家地區,甘肅有著怎樣的別稱
甘肅又被稱為天然葯庫。
一,甘肅中葯材出口海外。
不是所有的地區都能種葯材,只需要有獨特的地理環境,甘肅的葯材為什麼這么出名呢?這是因為甘肅省還有一個另外的別稱,甘肅省又被我們稱為天然葯庫。板藍根想必大家都聽說過,中國約60%的板藍根都來自甘肅,產量非常大。除了板藍根之外,還有十幾種中葯材也特別出名。現在,甘肅省的中葯材產業鏈建立的非常的完善,在提升品質的同時,也比較注重銷路,這樣才能讓甘肅省的葯材遠銷海外。
⑶ 誰能給我一份關於目前中國中葯材進出口的分析情況,謝謝!
2010年1-11月我國中葯材進出口情況分析2010年1~11月,我國醫葯保健品進出口額同比增長25.6%,其中中葯材飲片進出口額達到7.9億美元,同比增長25.8%。2010年1~11月,中葯材飲片出口額6.6億美元,同比增長25%;進口額1.3億美元,同比增長30%,整體實現了高速增長。
進出口比較平衡
2010年1~10月,我國中葯材飲片出口相對平穩,11月出口大幅增長。
2010年1~11月,中葯材飲片進口基本平穩,除了4月份進口額急劇增加外,其他月份進口比較穩定。4月份進口大幅增長是由於當月從迦納進口「未列名主要用作葯料的植物及其某部分」,單月進口額達501萬美元。
大宗產品出口大幅增加
2010年1~11月,中葯材及飲片大宗產品出口量增減不一,但出口額同比均有較大幅度的增加。比如枸杞、冬蟲夏草、菊花和甘草,出口額同比增幅都超過40%。
人參一直是我國中葯材飲片出口的最大宗商品。2010年1~11月,我國人參出口額達到3622萬美元。今年人參市場整體呈現量跌價升的現象,出口額同比增長13%。出口市場主要集中在亞洲,如日本、新加坡、我國香港地區和台灣地區。
2010年1~11月,人參出口額波動較大,整個二、三季度人參出口額都在低位徘徊。第一、四季度出口額相對較高,全年價格同比小幅上升。
枸杞屬於大宗的常規葯食兩用葯材,價格比較穩定。經濟形勢的好轉,激發了國外市場需求的回升。另外,歐美市場近幾年對枸杞保健作用的廣泛認同進一步催生了我國枸杞的出口,出口額連續兩個季度節節攀升。
主要出口市場分析
我國中葯材主要的出口市場是亞洲,如我國香港地區、日本、韓國及越南。中葯材出口到香港地區,一部分加工成中成葯,大部分是以葯材形勢轉出口至其他國家和地區,如美國、我國台灣地區和日本。日本和越南是我國中葯材最大的消費市場。出口到香港地區的主要產品為「未列名主要用作葯料的植物及其某部分」、冬蟲夏草、菊花、茯苓和黨參。出口價格上漲比較快的主要是貝母、田七、冬蟲夏草和枸杞。
我國中葯材飲片出口日本的月均出口額約1000萬美元。由於日本漢方葯市場比較穩定,漢方葯的原料葯材80%以上來自中國,目前中國出口日本的主要中葯材及飲片品種為「未列名主要用作葯料的植物及其某部分」、未列名人參、半夏、茯苓和甘草,價格上漲較快的品種主要是田七、姜黃、白術和茯苓。
我國中葯材飲片出口韓國的月均出口額約800多萬美元。目前出口韓國的主要品種為「未列名主要用作葯料的植物及其某部分」、鹿茸及其粉末、甘草、白術和茯苓。
我國中葯材飲片出口越南主要通過廣西寧明進出口貿易總公司,以邊境貿易為主。越南市場對中葯材飲片的需求比較穩定,2010年基本與上一年持平,我國對越南出口主要葯材及飲片為「未列名主要用作葯料的植物及其某部分」、白術、大黃、籽黃、菊花和黃芪。
2010年1~11月,最引人注目的是部分中葯材的價格,不管是內貿還是外貿,部分中葯材價格猶如坐上「過山車」,一路飛漲,很多葯材價格上漲了幾十倍。其中,出口價格漲幅較大的葯材有:貝母(價格同比增186%)、田七(價格同比增132%)、冬蟲夏草(價格同比增102%)、黃連(價格同比增60%)等。
部分葯材價格的飛漲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首先,我國物價指數整體呈現上漲趨勢, 勞動力成本和中草葯種植成本都在不斷上升,葯材漲價在所難免;其次,部分葯材主產區2010年上半年氣候異常,先後經歷凍災、乾旱以及洪澇災害,葯材產量受到較大影響,葯材價格總體漲勢明顯。另外,部分葯材批發商「囤積居奇」也是推高葯材價格的因素之一。業內預計,今後一段時間內中葯材價格將會繼續保持高位運行。
⑷ 為什麼說中國大力扶持中醫葯已傳播至183個國家和地區
4月21日,在人類的發展和演變進程中,傳統中醫葯不僅為這片古老土地的經濟發展作出了貢獻,也對世界文明的進步產生了積極影響。
去年,中國國務院印發了《中醫葯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綱要提出,到2020年,實現人人基本享有中醫葯服務;到2030年,中醫葯服務領域實現全覆蓋。中國官方數據稱,目前中醫葯已傳播到全世界183個國家和地區,成為中國與世界各國開展人文交流、促進東西方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內容。
⑸ 中葯材起源於中國,為什麼被日本賣向全世界
近年來,幾乎每隔一段時間,網路媒體和微信朋友圈都會被「日本的中葯侵略戰」、「神奇的日本漢方葯XXX」等網文刷屏。這些文章往往盛贊日本的漢方葯風行世界,技術如何先進,質量如何優異;此外,文中還指出「日本漢方葯出口量佔世界中葯市場的80%以上」,「日本改造中葯『六神丸』,開發為漢方葯『救心丹』,年銷售額上億美元」……這樣的報道令許多國內中醫葯界人士感到不安和憂慮。事實果真如此嗎?多位專家對此持不同意見,認為這種過分誇大日本漢方葯影響的做法,有嘩眾取寵之嫌。
數說現實中的漢方葯
漢方醫學是日本化了的中國傳統醫學,漢方葯是在漢方醫學理論指導下應用的葯物,與我國的中葯同源異流,同根異枝。
在很多報道中,漢方葯占據國際市場的主流。如今國人出國出境漸多,經常出國的人都有這樣的體會,在日本以外,從美國、歐洲到日本周邊的韓國、東南亞、香港、台灣,包括中國大陸都很難見到漢方葯的影子。那麼,傳說中占據國際市場主流的漢方葯到底出口到了哪裡?
其實,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葯事工業生產動態統計年報》顯示,1992年漢方葯的產值達到17億美元,為歷史最高峰,後因「小柴胡湯」事件影響而陡然下降,2000年以來基本維持在每年10億美元。漢方葯生產企業中,津村制葯一家獨大,長期占據75%以上的市場份額,其他如鍾紡、小太郎、帝國等規模都不大。因此,了解津村制葯的現狀,基本就能掌握漢方葯的大體情況。
其次,中醫葯界誇大甚至神化美日歐等發達國家對中國的科技領先優勢,幾十年來一直是中國知識界、媒體界的傳統。在過去,這樣的觀念有其合理之處,畢竟中國跟發達國家的技術差距確實很大,而且幾乎是全方位的。如今,此消彼長,天翻地覆,中國在產業鏈的很多領域、環節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績,有很多方面已經開始在世界領先。但很多人對這一變化卻缺乏足夠的認識和感知,觀念還停留在過去,神話漢方葯,如同誇大日本電飯煲、馬桶蓋的神奇一樣,成為另外一種「日吹」。
如果不能正視自己的弱點,那麼就不能取得進步。但如果我們不能看清楚自己的優點,那麼我們前進的方向就會出現錯誤。過分誇大漢方葯,反映出對中醫葯缺少自信和自覺,發展理念和發展決心不堅定。客觀分析、理性看待漢方葯的不足,摒棄誇誕虛飾之詞,是應該甚至必須的。
⑹ 我國的桂皮主要銷往哪些國家
我國的桂皮產品大致80%出口,20%為國內銷售,是傳統的出口物資之一。國際市場上90%的桂皮用作香料,用於葯用的10%只限在日本、南韓等使用中葯的國家和地區。從近幾年中國桂皮出口貿易情況上看,一是每年出口貿易數量都在215萬噸以上,總的趨勢是增加,尤其是1999年突破315萬噸大關。二是主要出口在亞洲和非洲,占出口量的95%左右。1995年我國桂皮出口貿易額為3773萬美元,2000年下降到1866萬美元,每年有所減少(見表2,表3)。其中主要原因一是我國肉桂商品從1985年起由二類出口商品改為三類出口商品,開放了肉桂產品市場,已經基本與國際市場接軌;二是與外貿企業過度競爭出口,打價格戰,互相壓價有關;三是受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多數進口國經濟不景氣;四是國內有些外貿企業在海關報價中有所隱瞞。我國桂皮的出口離岸平均價格從1995年的1500美元/噸下降到2000年的1200美元/噸(最高為3200美元/噸)。近3年總的趨勢是桂皮出口價格相對穩定,未見大起大落的現象。1995年出口的國家和地區有35個,而2000年達到39個,增加了4個,拓寬了銷售市場。出口銷售量前十名的國家和地區為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印度、孟加拉國、新加坡、沙烏地阿拉伯、巴基斯坦、摩洛哥、香港地區、日本、韓國等。其中香港地區、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新加坡三個國家和地區是桂皮國際貿易的中轉站。對這前十名國家和地區的每年出口貿易數量約佔全年總出口量的90%左右。不過,出口市場分布相對集中,出口依賴性強,有時會對出口產生較大負面影響。
⑺ 有先進前輩能談談中葯在歐美國家的狀況嗎
、中葯在美國的市場現狀與潛力
[日期:2009-01-15] 來源:唐漢中醫葯網 作者:未知 [字體:大 中 小]
在美國市場上,中葯基本上就包括在草葯行業之中。那麼,中葯在美國的市場狀況怎樣?對此,一種比較直接而有效的方法是統計美國進口中葯的量值。
(1)美國從中國進口中葯的統計分析
我國中葯對美出口貿易自建國前就已有之,不過當時出口額很小。建國以後中葯對美出口貿易逐漸有所增長,進X80年代以後增長幅度很大,而且增長勢頭基本保持穩定。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年鑒的統計資料,自1986至1993這七年間,我國中葯直接出口美國的量值如下表所示:
美國直接從中國進口中葯材、中成葯量值表(1986—1993) ①[來源:中國海關總署統計年鑒:1986—199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葯材 中葯材、中成葯合計
數量(噸) 比上年增長(%) 總金額(萬美元) 比上年增長(%)
1986 657.7 442.8
1987 647.0 -1.6 605.2 36.7
1988 720.8 11.4 777.9 28.5
1989 1070.9 48.6 955.3 22.8
1990 3593.4 235.5 1408.0 47.4
1991 3735.0 3.9 1467.2 4.2
1992 4077.0 9.2 1169.3 -20.3
1993 7375.0 80.9 2135.4 82.6
————————————————————————————————————
表中數據是出口時按中葯向海關作了申報,並進入了海關統計的數據。如果考慮到攜帶出境、不按中葯申報等未進入海關統計范圍的出口,中葯的實際出口量值應比表中數值大。不過,海關的統計數據應能反映我國中葯出口美國的基本量值及增長率。
從統計表中可以看出,美國從中國進口中葯以葯材為主,葯材與成葯之比約7:3;在這七年間,中葯的進口量迅速上升,1986年進口中葯材653噸,1993年為7375噸,七年間增加了10倍以上,年均增長率高達41.2%。
1986年美國進口中葯的總金額為442.8萬美元,1993年遞增到2135.4萬美元(其中中葯材為1600.3萬美元),增長了3.8倍,年均增長率為25.2%,但遠低於進口中葯材數量的年均增長率41.2%。特別是1990年,進El中葯材數量比上年增加2.4倍,而總金額卻只增長了不到0.5倍,這表明美國自中國進口中葯材價格趨於下降。
除從中國大陸進口中葯外,美國還從香港、台灣乃至日本、韓國進口中葯。而經香港轉口進入美國的中葯(特別是中葯材),無論是數量還是金額都是較多的。從下表看出, 1993、1994年,經香港轉口到美國的中葯金額分別占轉口總金額的10.8%和9.9%。如下表所示:
經香港向美國轉口的中葯量值 單位:萬美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93年中葯材 1994年中葯材 1994年中成葯
數量(噸) 金額 數量(噸) 金額 金額
4494.8 1676.2 4673.9 1808.7 94.3
(6.3) (10.8) (6.0) (9.9) (3.8)
根據粗略的估算,1994年度美國進口草葯(含葯材與成葯)大約11億美元,從中國(含香港轉口)進口的中葯約4千萬美元,中葯進口約佔美國草葯進口的4.5%,進口中葯約佔美國草葯市場供應的3.3%。
(2)中葯在美國市場的銷售情況
美國中葯的主要消費者是華裔,特別是來自台灣、香港及廣東一帶的移民,其次是韓裔、日裔和越南裔;現在部分西裔也開始接受中葯。
中葯在美國主要通過專業渠道,即中醫針灸醫師而銷售,最常見的銷售場所是在中葯店及中醫針灸診所附設的中葯房;其次是華人社區由華人所開的超級市場,健康食品店、雜貨店。日裔、韓裔、越南裔也經營中葯,方式與華裔相似,主要服務其社區同裔。此餐,在少數的主流超市、健康食品店和雜貨店也出售少量比較知名的中葯補品,如人參蜂王漿等。
全美現有約10000名有執照的針灸醫師,他們當中有多人不同程度地懂得中葯,會開中葯處方;此處,還有相當數量的,尚沒有針灸師執照的中醫師,他們雖不能合法為人針灸,但卻可以為人開葯方一一中葯在美國通常視為健康食品,開中葯方相當於食品建議,不屬醫療行為。這些中醫針灸師主導著美國的中葯消費。
患者往往根據中醫針灸師的中葯處方或建議購買中葯,在設有中葯房的診所,患者直接憑處方購葯;那些沒有中葯房或中葯品種不足的診所,患者憑處方到中葯店購葯。很多中葯店聘請中醫師坐堂,為顧客診病開方,指導購葯。
當然,也有部分顧客憑廣告或自己所掌握韻中醫葯知識自行到中葯店選購中葯。在舊金山、洛杉磯、紐約、芝加哥休斯頓等地的華埠(中國城),中葯店及中醫針灸診所的密度實際上比我國城市中葯店、中醫診所的密度大;韓裔、日裔、越南裔社區的中葯店、中醫診所(名稱上不一定稱「中葯」、「中醫」,而稱「韓葯」「韓醫」、「漢方葯」「東洋醫學」、「東方醫葯」等等,但實際上屬中葯、中醫)密度也不低。大部分中葯即在這些華裔、亞裔社區流通。
下表反映1994年中葯在美國通過專業渠道銷售的一些基本情況
美國中葯專業人員市場情況簡表
有熱照的專業人員數 8,000至10,000名
開中葯處方的人員比例 70%至80%
全年就診病人數 10,000,000
患者購買中葯總額 $30,000,000
使用的單味中葯數 約400種
使用的方劑數 約400種
主要針對的病種或問題
免疫性疾病 15%
婦女保健 20%
緊張症 20%
虛症 20%
(3)市場趨向
近年來,美國中葯市場逐漸顯露出以下三個方面的有利趨向:
其一,針灸從業者中學習、懂得和使用中葯的人越來越多。附設中葯房的針灸診所也越來越多。無論是一般民眾,還是針灸醫生,越來越多地認識到針灸並非中醫的全部而只是中醫的一部分,中葯比針灸有更廣泛的效用與適應症,應該重視。這樣,使得中葯的需求量越來越大,銷售額呈比較迅速的上升趨勢。
其二,中葯在美國現階段雖然以服務華裔及亞裔人口為主,但近年來已開始滲入主流社會。這也主要歸功於中醫針灸師。在許多中醫針灸診所,特別是開在西人社區的中醫針灸診所,以及由西人開的設有針灸科的診所里,中醫針灸師往往建議來就診的西人不僅接受針灸,而且也服用中葯,甚至僅僅服用中葯。不少西人患者接受了醫生建議服用中葯,包括中葯湯劑。那些服用中葯的西人往往比華人更加認真地對待中葯。此外,有些西人也到超市、葯店、天然食品店購買知名的中葯,特別是人參蜂王漿類的中葯補劑。
其三,經營中葯的企業雖然絕大部分是華人和韓裔、日裔、越南裔,但西人企業也開始涉足中葯。中國的冬菜也進入美國本土草葯企業著名品牌Natur@Made的產品系列之中。聞名遐邇的銀杏制劑已成為美國多家草葯公司的產品,並是一家在美國的德國著名草葯公司的拳頭產品。在美國草葯界有一定知識度的俄勒岡州東土草葯公司(East Earth Herb Inc.Eugene,Ore.)是一家不折不扣的美國白人所開的公司,其創始人Peggy Brevoort女士曾是美國草葯產品協會的主席;該公司從經營產品而起家,也以經營中葯產品而見長並以此聞名於美國草葯界;並且該公司開發草葯產品也往往採用中葯學的理論、思路與方法。
(4)我國中葯在美國的境況及其分析
綜前述中葯在美國的基本市場狀況外,我國中葯在美國境況的以下幾點值得特別加以提出:
其一,來路不正及由此造成的困境。美國市場上流通在中國大陸出產的中成葯大部分是通過非正常途徑進入國,或者說,來按美國有關部門的法定要求來操作中葯產品的進口與營銷,實際上也可以說是非法進口。由此造成的結果是,這些中葯只能在華人社區的中葯店及中醫針灸診所里銷售,無法進入主流銷售渠道。這些產品既不能在主流媒體上作廣告宣傳,也不能購買產品責任保險。而且,這些中葯由於是非法進口,存在著許多美國法律所不允許存在的問題,使得它們始終面臨著被FDA及州政府衛生部門查抄罰沒的可能性。盡管聯邦及州政府在大多數情況下對僅在少數民族社區流通的商品採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民不舉,官不究」的態度,但幾乎每年都要採取一次例行掃盪行動。掃盪期間。這些業路不正的中葯只得從貨架上拿下來以避風頭。萬一被逮著,則財貨兩空。而且,一旦有顧客投訴,或者發生了嚴重的產品責任事故,則進口商、銷售商難脫干係,輕則賠償,重則承擔刑事責任。中葯流通量最大的加州衛生局及FDA總部都有禁止或限制進口及在美國銷量的中葯名單。名單上的這些中葯都是已被認定有問題的,進口與經營這些中葯均屬違法行為。在高度法制化的美國,很難想像這種偷偷摸的業務能作大。經營這些中葯上不了規模,成不了氣候是必然的。
其二,外觀較次,價格低廉。按照中國的中葯質量標准來衡量,從我國出品到美國的中葯其實大多數質量不僅合格,而且較優。但與美國當地出產的草葯產品,或從歐洲進口的草葯產品相比,美國市場上的中葯產品可以說是一流的療效,二流的外觀,三流的價格。我國的中葯無論從其臨床經驗基礎,還是從實驗室研究基礎來說,在美國草葯界稱得上療效上乘,功用確切。但我國中葯產品的外觀與歐美產品相比就相形見拙。外觀包括兩方面,一是指產品的劑型,二是產品的包裝。我國中成葯的劑型較之以前已有較大改進,但與歐美草葯產品的劑型相比,總體要落後不少。不要說傳統的丸、散、膏、丹難以為西人所接受,即使是現代的膠囊、片劑、酊劑等,與美國草葯市場上的主流產品相比也有相當距離。在產品外包裝方面的差距就更大。我國中葯產品的外包裝在材質、造型、規格的標准化、密封性能、標簽印製質量等各方面總體上不如歐美產品,盡管近年來我國也有少數中葯產品包裝質量改進很大,基本接近歐美產品。我國中葯產品與歐美草葯產品差距最大的還是價格。美國市場上的進口中成葯價格平均約3美元一瓶,而歐美產品的平均價格約12美元一瓶,相關達4倍之多。盡管價格相差這么大,但中成葯的銷量卻遠遠不及歐美草葯產品。大概「便宜無好貨」是中外人們共有的偏見。在美國,經營中葯進口及銷售的商家多是華人,而華人最常使用的競爭方法就是況相殺價,其最終結果就是價格一落再落,以致於誰 葯外次、價格低的結果是大大削弱了中葯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因為經營者無法從產品價格中留出市場促銷費用,陷於惡性循環。這也是中葯難以進入美國主流社會的一個主要原因。其三,市場份額與草葯大國地位不符。按產源地及市場銷售額而論,美國草葯市場上勢力最強的是美國本土的草葯產品,其次是西歐(主要是德國)的草葯的產品,再次是韓國、日本的草葯產品,最後是中國、印度、東南亞、中南美洲等地區和國際的草葯產品。中國中葯產品約佔美國草葯產品供應市場的3.3%,由於中葯零售價低,中葯佔美國草葯零售市場的比例不會高於3%,而且集中在銷售規模最小了專業市場及華裔社區圈子內,基本上也進入主流市場。我國全國對美國的中葯出口量僅相當於美國一個中等草葯生產企業的廠銷量(5千萬至1億美元之間),中葯在美國零售市場的年銷售總額還不及仙妮蕾毛這樣一個家族性公司在美國本土年銷售量的1/3。
中國的中葯產業無論是從生產能力、生產技術水平、產品開發能力、還是產品品種、產量、原材資源以及行業的經濟實力,在當今世界上可謂首屈一指。堪稱草葯界的超級大國。然而,我國中葯產品在美國市場份額如此之少,競爭力如此之弱,與草葯大國的地位實在相關太懸殊。以我國中葯產業的綜合實力,我們無論是對美國本土草葯企業,還是對德國、韓、日本等國在美國草葯企業,都有壓倒性的優勢。憑我國中葯產業的綜合實力,我國中草產品在美國草葯市場的份額應可達到30%;以當前美國草葯市場的進口額及零售額而論,中國中葯出口美國的年出口額應可以超過3億美元,中葯在美國草葯市場的年零售額應可以達到l0億美元,實際上,這個數字只是美國一家飲食補充劑大企業年銷售收入值。我們以全國中葯行業的力量能力敵一家美國飲食補充劑企業吧!
美國中葯在美國市場上可能性與現實性之間的差距如此巨大,原因是什麼?歸根到底,是我國中葯行業主動開拓美國草葯市場的意識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