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活魚出口需要怎麼做
有裝水的特種集裝箱,我們公司代理運輸過
2. 中國活魚能出口烏茲別克嗎
哈通社/阿斯塔納/5月25日 -- 哈薩克農業部副部長葉爾蘭•尼桑巴耶夫25日在參議院(議會上院)會議上表示,哈薩克出口的魚類產品符合歐盟標准。
Все права защищены. Используйте активную ссылку на inform.kz https://www.inform.kz/cn/10_a3264502
3. 中國大黃魚之鄉是哪裡
中國大黃魚之鄉是寧德。以往出口的活食用魚品種主要為鱸魚、紅魚、黑鯛等品種,主要出口韓國。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寧德活魚出口韓國1564噸、1122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9%、30%。活魚出口很難,活魚的質量、規格、農殘量以及魚在運輸過程中的成活率都是影響活魚出口品質的重要因素。
大黃魚概括
大黃魚Larimichthys crocea是石首魚科、黃魚屬魚類。體延長,側扁,體側腹面有多列發光顆粒;頭鈍尖形。口裂大,端位,傾斜,吻不突出,上頜長等於下頜,上頜骨後緣達眼眶後緣;下頜齒內列齒較大,外列齒緊貼內列齒;頦孔4或6個,中央4孔呈四方排列在頤縫合周圍,前2孔細小。
4. 中國與東南亞邊境貿易借口有哪些地區
1、綠色貿易壁壘的概念
在當今國際經濟一體化趨勢越來越明顯的大背景下,國際貿易作為國際經濟一體化主要推動力之一,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各國間的經濟貿易往來愈加頻繁、關系愈加密切。同時,各國間的貿易競爭也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一些國家為了達到保護本國產業與市場的目的,採取了一系列貿易限制措施,其中綠色貿易壁壘是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發達國家使用最頻繁的一種,也是當今國際貿易領域主要的貿易壁壘之一。
隨著技術性貿易壁壘的不斷發展,綠色壁壘(Green Barriers , GBs)已經成為技術性貿易壁壘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際上,在國際文獻中並沒有「綠色壁壘」一詞,綠色壁壘也稱為環境壁壘。「綠色壁壘」可以說是我國自己創造的一個新詞。在國際上並沒有權威的定義。我國有些學者提出的綠色壁壘概念,大多是從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利益立場提出的,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我認為,綠色壁壘是指那些為了保護生態環境而直接或間接採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貿易的措施。通常,綠色壁壘應由進出口國為保護本國生態環境和公眾健康而設置的各種環境保護措施、法規標准等,是對進出口貿易產生影響的一種技術性貿易壁壘。①
2、綠色貿易壁壘的產生背景
綠色壁壘的產生是環境保護的國際需求以及國際貿易發展的必然產物。從國際背景來看,下列因素促進了綠色壁壘的產生和發展。
(1)全球環境問題使環境保護成為全球共同的呼聲。世界二次大戰後,各國經濟在高速增長的同時,全球環境問題也日益加重。在生態環境的承受力達到極限時,開始對人類進行可怕的報復。全世界每分鍾有28人死於環境污染,每年有1500萬人因此而喪命;有8億人因飲用污染水而患病,每天有2.5萬人因此而死亡。②面對自然環境日益嚴厲的報復,國際社會掀起了強勁的環保浪潮。人們也逐漸認識到,保護環境是人類共同的責任,必須採取共同的行動。
(2)貿易與環境問題的產生使綠色壁壘的實施找到了合理借口。減少污染,節約能源,合理利用資源已成為新的國際焦點。人們普遍認為,經濟增長的代價之一即是環境惡化,特別是自由貿易,則被看作是加速環境惡化的因素。各國因此而制定了一些相應的環境法規和貿易政策,希望通過政府對貿易進行一定的干預,以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事實上環境保護與貿易自由化二者之間本不存在不可調和的分歧甚至沖突,而是可以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合理的貿易自由化不僅不會對環境造成破壞,相反在環保方面,國際商品和服務貿易的進一步自由化可以發揮關鍵的作用。同時,一個健康安全的環境可以為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不斷擴大的貿易市場提供必需的生態環境資源。
(3)GATT和WTO中的有關規定為綠色壁壘的實施提供了合法性。在關貿總協定成立之初,環境污染和環境破壞的問題尚未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隨著工業經濟的飛速發展,環境污染的日益嚴懲人們的環保意識才逐漸提高。1972年11月,在GATT中設立了一個「環境措施與國際貿易工作組」。進入1990年代後,隨著自由貿易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的日漸激化。為了爭奪國際市場,保護國內市場,一些國家用國內環境法規或措施作為保護的手段;另一方面,環境污染的加劇,公眾對環境保護的強烈呼籲,國家不得不制定涉及生產、加工、運輸、銷售、包括進出口貿易在內的各個環節的環境標准和措施。1994年4月世界貿易組織決定成立一個貿易與環境委員會,協調貿易措施與環境措施之間的相互關系。
(4)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在科技、經濟發展上的差距是綠色壁壘迅速發展的重要因素。由於生產力水平的差異,特別是出於資源保護和經濟利益上的考慮,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環境和貿易問題上存在著許多矛盾,這些矛盾隨著國際經濟形勢的發展和競爭的不斷加劇而日趨尖銳化。發達國家利用這種由於經濟水平差距造成的不同環境標准,一方面,加緊掠奪發展中國家的資源初級產品,同時把污染企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使得發展中國家的環境更加惡化;另一方面,又極力將環境問題與貿易條約機制緊密掛鉤,把環境問題作為新的貿易壁壘,從而抵消發展中國家資源與廉價勞動力方面的比較優勢,限制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以保持其在國際多邊經濟貿易領域的主導地位。這種以「環境保護」名義在國際貿易中引入所謂「環境條款」,藉以歧視乃至限制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及其產品的市場准入的做法使綠色壁壘迅速發展。
3、綠色貿易壁壘的表現形式
目前國際上使用的綠色貿易壁壘主要有以下形式:
(1)綠色關稅制度。進口國對可能造成環境威脅及破壞的進口產品徵收的一種進口附加稅。
(2)綠色市場准入制度。進口國以污染環境、危害人類健康以及違反有關國際環境公約或國內環境法律、規章而採取的限制國外產品進口的措施。如1994年美國環保署規定,進口汽油中硫、苯等有害物質必須低於有關標准,否則禁止進口。③
(3)「綠色反補貼」、「綠色反傾銷」以及環境貿易制裁。一國懷疑進口產品的低價是由於接受了來自於出口國政府的環境補貼或未將生產過程中的環境成本內在化,對進口商品採取的一種限制措施或給予相應的制裁。
(4)推行國內PPMs標准及其他環保標准。PPMs是'PROCESSING &PRODUCT METHOD',的縮寫,是對產品生產和加工過程所制定的特定環境標准。有的國家生產技術水平較高,隨著人們對生存環境提出了更高的質量要求,這些國家制定了較為嚴格的PPMs標准以及其他一些近乎苛刻的環保標准,要求進口商品必須達到。
(5)強制性綠色標志(簽)、強制要求ISO 14000認證等。綠色標志(簽)、認證制度本身是非強制性的,各類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而決定是否申請,但是如果進口國政府把通過認證規定作為進口商品的必要條件或國內企業對外合作的必要條件,對於想要出口到對方國家的產品來說,就必須選擇通過認證,取得標簽這條路。
(6)繁瑣的進口檢驗程序和檢驗制度。綠色貿易壁壘有很多是針對有毒有害物質的含量而設置的,為了達到限制進口的目的,進口國政府不惜重力研究制定了一整套嚴密的檢驗制度和繁瑣的檢驗程序,利用其先進的檢驗設備和條件對進口貨物實施檢驗,使進口貨物難以通過。
(7)要求回收利用、政府采購、押金制度等強制性措施。例如荷蘭政府規定啤酒飲料一律採用可以回收利用的包裝容器,實際上為進口的同類產品帶來了極大的麻煩。
4、綠色貿易壁壘的地位和作用
綠色壁壘除了能超保護生態環境的作用外,在貿易與環境甚至社會經濟發展方面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主要表現為:
(1)綠色壁壘是保護生態環境,促使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保護生態環境,促使全球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是國際社會的共識。
(2)綠色壁壘是促進技術進步、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的重要手段。綠色壁是技術進步的產生,同時通過不斷提高環保技術法規的要求和標准,特別是採取國際標准和合格評定體系也有利於促進技術進步,提高生產效率,鼓勵具備較高技術水平和能達到較高標准企業的發展,淘汰低環境標准和不合格產品,促使優勝劣汰,從而有利於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
(3)綠色壁壘是保障人民健康和安全的有效工具。通過運用綠色壁壘,限制甚至有害於人類健康和安全的產品的貿易,從而有利保護人類健康,提高生活質量。
(4)綠色壁壘是維護國家基本安全的重要武器。建立有效的綠色壁壘體系可以幫助一國維護國家基本安全。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損害人類生存與活動所領帶的自然支持系統,直接威脅到人類的生命與健康。尤其是全球性環境問題對所有國家的安全都構成現實威脅。因此,環境安全是最根本的安全問題,環境安全與軍事安全、政治安全及經濟安全等相互聯系,互相作用,構成完整的安全概念。
(5)綠色壁壘是調節進出口貿易的重要杠桿。綠色壁壘措施在調節貿易方面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日趨增多和復雜的綠色壁壘措施正在對國際貿易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成為各方關注的重點。能過建立綠色壁壘體系來調節貿易進出口,已經迫在眉睫。④
二、 綠色貿易壁壘的現狀
1、綠色貿易壁壘在近十年的時間里被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成為繼反傾銷措施以後的又一重要的貿易措施。在全球4917種產品中,受綠色貿易壁壘影響的3746種產品的貿易額達47320億美元,佔1999年世界進口額的88%,其中直接受影響的達6790億美元,佔13%,共計有137個進口國採用了綠色貿易壁壘措施。據歐盟環保機構的一項調查顯示:僅1998年,歐盟國家禁止進口的「非綠色產品」價值就達300億美元,其中90%來自於發展中國家,涉及紡織、成衣、化妝品、日用品、玩具、傢具和家用電器等幾千種商品。又據中國首屆國際綠色化學高級研討會提供的資料,1997年我國至少有74億美元的出口商品因環保因素而受阻。⑤
2、綠色貿易壁壘措施涉及的領域越來越廣泛。一方面綠色貿易壁壘本身也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在不斷調整和補充,出現了層出不窮、變化多端的綠色貿易措施,涉及包括環境保護、人類健康、生物多樣性、動植物安全等多個領域;另一方面,綠色貿易壁壘所管轄的對象范圍越來越廣泛,近年來,它不僅對產品 (消費)本身提出綠色環保要求,還對產品的設計開發、原料投入、生產方式、包裝材料、運輸、銷售、售後服務、甚至工廠的廠房、後勤設施、操作人員醫療衛生條件等整個生命周期的各個環節提出了綠色環保的要求,如美國實施的HACCP計劃,其目的是更方便、更有效地實施其綠色貿易壁壘措施。更為嚴重的是,目前的綠色貿易壁壘不僅表現為環境技術規定、標准,而且這些規定的執行過程也逐漸成為外國商品進入市場的嚴重障礙,執行過程中的一些爭議往往導致曠日持久的調查和取證,導致成本大大增加並延誤了良好的商機。例如中國出口到韓國的活魚,就遭到長達45天的批批檢驗待遇,致使大量的活魚死在碼頭,幾乎無法再出口。⑥
3、綠色貿易壁壘設置的對象國具有一定的針對性。綠色貿易壁壘往往針對那些新興的發展中國家,因其具備了一定的經濟基礎,能夠利用本國資源及勞動力的優勢大量生產並出口資源或勞動密集性的產品,其出口產品具備了一定的競爭優勢,容易對進口國國內同類產業形成威脅。所以,這類發展中國家的出口商品最易遭到來自於發達國家的綠色貿易壁壘阻撓。
4、綠色貿易壁壘措施具有動態性的特點。隨著形勢發展的需要,各國所確定的綠色貿易壁壘措施必將進行不斷的調整,包括壁壘設置的內容、方式、手段、目標以及設置壁壘的程度等都在根據需要進行適當變動;另外綠色貿易壁壘的動態性還表現在綠色貿易壁壘的實施往往會產生聯動反應,一國實施立即會引起其他國家的紛紛效仿,由一個設限國快速擴散到多個設限國,給出口國造成重大的打擊。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綠色貿易壁壘在當今國際貿易領域的廣泛使用,己經嚴重影響到了國際貿易的正常開展以及各國經濟的順利發展。對於發展中國家、尤其是像我國這樣的外向型經濟發展中大國來說,綠色貿易壁壘無疑是一把「溫柔」的利刃,「溫情脈脈」地刺向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命脈。
三、 綠色貿易壁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1、 對國際貿易發展的影響
綠色壁壘和其他貿易壁壘一樣,會對國際貿易的發展起到阻礙作用。設置綠色壁壘之後,受限產品的國際貿易額減少。但是如果在設置綠色壁壘之前,該類產品的國際貿易額有一定的增長速度下降,而並不必然導致國際貿易額絕對量的減少。
2、 對商品結構和地理方向的影響
一般來講,農產品貿易受到綠色壁壘影響的程度超過工業製成品,勞動密集型產品貿易受到綠色壁壘影響的程度超過技術密集型產品,同時發展中國家對外貿易受到發達國家綠色壁壘影響的程度超過發達國家本身,這種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國際貿易商品結構和地理方向的變化,阻礙和損害發展中國家對外貿易的發展。
3、 對進口國的影響
綠色壁壘和其他貿易壁壘一樣,起到限制進口,引起進口國國內市場價格上漲和保護本國的市場和生產的作用。由於有污染的產品被綠色壁壘阻於國門之外,進口國消費者享受到更加健康、安全、清潔的產品,但由於產品價格上升,進口國的消費者必須以更高的價格購買所需的商品,而有關廠商卻從中獲得高額利潤。
4、 對出口國的影響
綠色壁壘對出口國不同的生產廠商的影響是有所不同的。對於及時改用清潔生產技術、生產綠色產品的生產廠商,其在市場上處於有利的地位,綠色壁壘阻礙了國內許多廠商的出口,競爭對手銳減,出口市場廣闊,而且國際市場上綠色產品價格上升,更使得生產綠色產品的廠商能夠補償由於採用清潔生產技術而增加的成本。對於不能及時改用清潔生產技術,依舊採用舊的有污染的生產技術進行生產的廠商,其境況將嚴重惡化。國內該類產品供給大大多於需求,短期內產品積壓,使得價格下跌,產量減少。消費者將得到價格上的實惠,但同時卻要承受使用有污染產品所帶來的副作用。
5、 對我國的影響
近年來,我國對外貿易正面臨越來越多來自於發達國家甚至發展中國家的綠色貿易壁壘的挑戰。總體來說,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出口市場份額、貿易機會、企業和商品信譽等方面都產生了不利影響,導致國外消費者對我國部分產品尤其是農產品食品信心下降,對我國出口造成長期的負面影響。具體地說,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對外貿易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如下幾方面:從產品出口的市場范圍來看,我國目前的主要出口方向仍然是日本、美國、東南亞、歐盟、韓國等國家,對它們的出口份額占我國外貿出口總額的80%,而這些國家(或地區)多數是環保主義倡導者和擁護者,也是綠色貿易壁壘的發源地。我國出口商品的市場銷路極易受綠色貿易壁壘的影響。從產品的出口增長速度來看,由於我國的出口市場相對單一、固定,一旦目前的市場銷路受到影響,出口的增長速度必然有所下降,尤其是在一些發達國家專門針對我國的某些商品設置綠色貿易壁壘的情況下,該商品的出口會立即出現停滯,如不及時採取對策,就會影響到整個產業的發展。從企業的出口成本和出口效益來看,由於綠色貿易壁壘多數是以環境標准和標志的形式出現,要想實現其環境標准、獲取其環境標志,就必須投入大量的資金和人力進行技術改造,改善環境質量;同時還將增加有關的檢驗、測試、認證和公關等手續以及相關的費用,從而使企業出口產品的成本大幅度上升,價格優勢大大削弱,喪失了國際市場競爭力,企業的出口效益日漸下降。從我國的對外貿易關系來看,由於遭遇了越來越多的綠色貿易壁壘,我國與主要貿易夥伴國之間的貿易摩擦不斷,稍有處理不當,就會影響到雙邊或多邊貿易關系,因此,必須恰當處理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對外貿易產生的沖擊。⑦
四、 我國應採取的對策
1、堅持可持續發展為主導的工業化模式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制定21世紀議程的發展中國家,「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是中國在未來和下一個世紀發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選擇」。在中共中央十五屆五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建議》中指出:「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是關系中華民族生產和發展的長遠大計」。建議明確提出以可持續發展為主導的工業化模式,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內涵。⑧
2、發展綠色產業,提升我國國際形象
目前,中國的貿易依存度己高於美國、日本、印度和巴西,如果只注重提高開放程度,會因貿易條件的惡化,造成資源外流。因此應該提高我國貿易的質量,優化貿易結構,其中使產品符合環境標準是提高出口產品質量的重要因素。
(1)重視科技投入,發展綠色產業
既然綠色貿易壁壘是我國企業無法迴避的貿易問題,那麼,利用綠色貿易壁壘帶給我們的啟示,提高我國產業的環保標准,發展綠色產業,實現體現人性化的生產和管理以及服務過程,就成為未來企業發展的方向,政府應該從宏觀上給予企業相應的引導和支持。
(2)以環境標志為引導,提升工業製成品質量
工業製成品質量的提高是突破國際市場環境壁壘的關鍵。因此應該在有條件的企業和產品中,推廣環境標志的認證工作,以環境標志為引導,提升工業製成品質量。
(3)結合IS014000標准,促進環境友好產品出口的貿易
IS014000系列環境標准作為一套科學有效的環境管理標准,其實施已成為國際潮流。但在我國,IS014000管理體系的實施還剛剛起步,需要進一步發展和推進。因此要盡快配置環境管理的硬體設備和完善各種法規,積極推行IS014000,使更多的企業生產符合國際環境標准要求,促進其產品進入國際市場。
3、建立綠色貿易壁壘預警及快速反應機制
(1)收集、跟蹤國外的環境壁壘動態,建立有關的信息中心和資料庫及咨詢機構,加強研究和信息收集工作。主要貿易對象國環境壁壘繁多,對我國出口產品的影響大,應該設置專門的部門負責環境壁壘的信息收集和分析工作,了解主要貿易對象國的法規、技術和標准,同時加強對有關環境問題的公共技術的研究,建立咨詢點,便於為企業服務。
(2)加快我國相關產品標准和檢驗標準的研究制定工作,並與國際先進標准逐步接軌。應該投入必要的資金以完善檢測的技術條件,使部分有條件的專業檢驗機構通過國際認證以獲取直接頒發國際綠色通行證的授權,並力爭成為相關國際組織的成員。
(3)為確保國家安全、保護人民健康和環境,合理有效地保護國內主導產業和幼稚產業,應參考國際規范,建立自己的環境壁壘體系。堅決禁止環境污染嚴重的產品(包括危險廢棄物和國外淘汰的嚴重污染環境的產品、技術和設備等)進口,加強進口商品檢驗和檢疫力度,防止危害人民安全的產品進入國內市場。
(4)建立我國綠色貿易壁壘預警及快速反應機制。國際標准、各國政府及其標准化機構經常對其環保法規和標准進行修訂,如果企業信息不暢,不能及時掌握變化了的標准和相關信息,就無法及時調整自己的生產和經營對策,無法有效地應對綠色貿易壁壘。因此,政府及相關的行業協會必須高度重視建立綠色貿易壁壘預警機制的重要性,及時搜集、反饋國外貿易壁壘的變化情況,認真研究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主要出口產品的影響,並提出相應的建議,為出口企業創造一個良好的出口環境。⑨
4、重視環境法規的完善和對外協調
(1)建立健全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強化環境執法,真正實現環境成本內在化。從環境稅收立法入手逐步完善各項環保法規,使之向綠色產業傾斜,鼓勵清潔生產;環境立法應以預防為主,強化監督管理、尤其是政府的監督管理職能,對經濟活動中的違犯環境法規的行為要依法嚴懲。要建立一套綠色保障制度體系,在推進清潔生產的過程中,要注意處理好清潔生產工藝技術與成本間的關系,達到環境保護與降低生產成本目標的「雙贏」。
(2)應加強對外的公關協調工作。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國應聯合其他發展中國家,利用各種國際公開場合反對發達國家過於苛刻的環境壁壘要求,要求給予發展中國家相應的優惠政策,同時在制定新標准時應充分考慮發展中國家的實際情況,以保護發展中國家的合法權益。⑩
5、加強環境宣傳教育,廣泛樹立全社會的環境意識
發達國家之所以能夠建立起符合嚴格環境標準的產業體系,並運用綠色貿易壁壘來阻撓發展中國家的商品出口,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漸高漲的公眾環保熱情和環保要求。我們就以全民環境教育為基礎,逐步樹立「誠實、守信、善待生命、善待自然」的倫理道德觀,積極倡導綠色消費和綠色生活方式,樹立「科學、合理、健康的需求」,摒棄「奢侈浪費、污染環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費理念。廣泛提高公眾的環境意識,為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社會基礎。
另外,團IDC網上有許多產品團購,便宜有口碑
5. 中國大黃魚之鄉是哪裡
中國大黃魚之鄉是寧德。
寧德素有「中國大黃魚之鄉」的美譽,以往出口的活食用魚品種主要為鱸魚、紅魚、黑鯛等品種,主要出口韓國。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寧德活魚出口韓國1564噸、1122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9%、30%。
寧德一水產公司負責人稱,活魚出口很難,活魚的質量、規格、農殘量以及魚在運輸過程中的成活率都是影響活魚出口品質的重要因素;而活大黃魚出口更難,其鱗片脆弱,在運輸過程中體表易損造成缺陷,影響出口品質。
寧德其他特產
寧德物產豐富,盛產稻穀、甘薯等。其中茶葉、油茶產量居全省首位。古田銀耳產量冠全國,被譽為「銀耳之鄉」。本區海岸線長達一千多公里,主要海產品有黃魚、帶魚、鰻魚、馬鮫魚、石斑魚、對蝦、梭子蟹;海水養殖有蛤、蠣、蟶、蚶及海帶、紫菜等,其中霞浦沙江的蠣干,寧德二都的蛛蚶最負盛名。
6. 中國的鮮活魚需要什麼手續出口到越南
首先需要確認冷凍還是鮮活的?另外魚類進口都需要取得進口許可證的,還有需要做收發貨人備案以及商檢備案的,希望可以幫到你,因為專注所以更專業。
7. 中國水產品主要從哪些國家進口呢
海產品,1.魷魚,主要產自秘魯、智利太平洋近海,以及阿根廷近海,冷凍後做成國內的魷魚絲。
2.三文魚,主要來自智利和阿根廷高緯度地區海域。
3,最近部分海產品從朝鮮海域進行捕撈出口中國。
8. 活魚批發從哪裡進貨
1、廣州黃沙水產交易市場
黃沙水產交易市場是廣州市乃至全國大的鮮活水產品批發市場,於1994年7月開業。黃沙市場佔地2.6萬平方米,擁有270米的碼頭岸線和250多個經營檔鋪。
以經營生猛海鮮、河鮮為特色,並以批發為主,主要有魚、蝦、蟹、貝類等鹹淡水水產品約200多個品種,貨源來自省內外乃至世界各地。
市場實行嚴格的食品質量安全管理,每日提供約500噸的優質水產品,其中打包發運至全國各大中城市近200噸,輻射面遠至省內外乃至全國和世界各地,有「水產價格,全國看廣州,廣州看黃沙」之稱。
2、福州名成海峽水產品交易中心
福州名成水產交易中心是亞洲大型遠洋海產品進口口岸和分銷中心,是中國純天然遠洋捕撈產品產銷基地。每年有來自全國各地超過1000萬水產品經銷商到福州采購進貨,中國一半的遠洋水產品經由福州港銷往全國各地。
福州名成海峽水產品交易中心建築面積約30萬平方米,集活、鮮、凍、干水產品交易於一市,融購物、旅遊、嘗鮮於一體,形成產供銷、漁工貿一體化。這里積聚著周邊漁港,以及台灣地區、韓、日等地第一手海產品,有各類海鮮、貝類等300多個品種。
3、中國舟山國際水產城
中國舟山國際水產城創建於1989年,佔地30萬平方米,建築15萬平方米,漁港岸線1200米,500噸級以上浮動泊位13個。水產城布有活、鮮、凍、干四大交易區及加工和配套服務服務區,建有大型水產專業網站《中國漁市》,是舟山市首家定點旅遊水產品購物中心。
2001年交易各類水產品30萬噸30億元,輻射到全國20多個省(市),其中30%交易水產品出口日本、韓國等東南亞、歐盟國家以及港、澳、台地區,是集鮮、活、凍、干水產品交易於一市,旅遊、購物、嘗鮮於一體,產供銷一條龍的大型產地專業水產品批發市場。
4、北京大紅門京深海鮮批發市場
北京大紅門京深海鮮批發市場位於豐台區大紅門商圈內的南頂路上,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是以海鮮批發為主營業態的綜合性大型批發市場,規劃佔地總面積達10萬平方米。
建成主營區域有海鮮經營區、凍品經營區、水產交易大廳、干貨調料經營區、貝殼蟹類經營區、車上水產交易區等六大經營區域和一個配套服務區,擁有大小攤位約800間。
市場匯集了國內乃至世界各地的名、特、優海產品,不僅面向各大賓館、飯店餐飲業和其他零售市場,而且面向廣大百姓餐桌,為首都市民提供高品質、多品種、低價格的綠色、新鮮、安全的海產品及其它食品。
5、上海東方國際水產中心市場
東方國際水產中心成立於2006年7月,坐落在黃浦江畔的上海軍工路2866號,為佔地面積600畝、建築面積 36萬平方米的特大型中央級國際水產品批發市場。
2007年東方水產市場通過競爭,整合了十六鋪市場、恆大市場、江浦路市場、國泰市場等。形成了上海大型的凍品、冰鮮、淡水活鮮、海蜇、貝類水產品集散中心。年交易量已經達到34.10萬噸,年交易額達到88.17億元,佔到上海市全年交易量的25%左右。
9. 中國從哪些國家進口海鮮
很多國家都有(哪個國家的便宜就進口),一般進口冷凍海鮮的不是很多品種;有法國的生蚝啊,加拿大的珍珠蚝,美國的冷凍帝王蟹,北歐的三文魚,日本的金槍魚肯定有的。。。!
中國在別國進口生鮮的海鮮比較多;像澳洲的大龍蝦、太子蟹、石斑類海產品,印尼東南亞這邊的深海瀨尿蝦(印度的也進),加拿大的象拔蚌。
10. 中國畜產品主要出口到哪些國家
我國畜產品出口到貨地主要是日本、中國香港、美國、印度、
俄羅斯、德國、韓國、荷蘭、新加坡、義大利和中國澳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