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哪些地方苗木受災了

中國哪些地方苗木受災了

發布時間:2022-07-09 18:45:42

① 因高溫而受災的文章

從2009年秋季以來,西南地區降水持續偏少,高溫少雨導致旱情迅速蔓延。據中國氣象局統計,西南地區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三成至五成,為1952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少。持續高溫少雨天氣,導致雲南、廣西、貴州、四川、重慶五省區市的旱情持續加重。雲南大部地區乾旱等級升至100年以上一遇;貴州出現80年一遇的嚴重乾旱,部分地區旱情甚至百年一遇;廣西部分地區的旱情已達到特大乾旱等級,總體旱情50年一遇。貴州部分地區農民受災嚴重,生產生活用水艱難持續數月的乾旱少雨天氣,使貴州部分地區農村生產生活用水發生困難。近日,記者在旱情較重的盤縣部分農村看到,農作物受災嚴重,人畜飲水困難,當地干群積極抗旱救災,奮力戰「旱魔」。在盤縣板橋鎮,記者看到,農民的小水窖已乾枯,地里的泥巴因為乾旱,一捏就變成了粉末。一些竹子和蔬菜、小麥已枯死,農民種植的蠶豆、豌豆、油菜等冬季農作物已開花。盤縣分管農業的副縣長張毅說:「按照冬季農作物種植規律,一般應在3月份才開花,因為乾旱和天氣持續晴熱催使這些農作物提早開花。」板橋鎮銀汞山村65歲的村民蔣澤芬說:「從我出生以來,從來沒有遇到過這么乾旱的年份。好幾個月沒下雨了,村裡唯一一口水井也乾涸了,人喝水成了難題。」同村的王正英家中有3畝土地,10月份種上了小麥,「現在已經乾死了。如果沒有受災,每年能收1000多斤干麥子。」王正英說。英武鄉革納鋪村不是全縣受災最重的,村民廖榮祥家住在馬路邊,記者在他家看到,蓄水缸已經沒水,扭開水龍頭,滴水未出。廖榮祥說:「幹了好久了,3畝多麥子旱死了。」雲南八成花卉面積受災全國鮮切花有八成來自雲南,記者從雲南省花卉產業辦公室了解到,受持續乾旱影響,雲南80%面積的花卉受災,受災面積達46.5萬畝,成災16.28萬畝,絕收2.44萬畝。其中綠色觀賞苗木、鮮切花、地方特色花卉和種用花卉受災最重。據雲南省花產辦預測,花卉產量較上年同期減少了一半。同時,乾旱導致花卉的病蟲害增多,生長緩慢,優質花比例明顯下降,消費者明顯感受到花價大幅上漲。綜合新華社電 已經盼了226天,45歲的胡忠祥還是沒盼來一場痛痛快快的雨。「再等1個多月,若還不下雨,公司將不得不停掉一半的生產線。」胡忠祥是雲南文山華聯鋅銦股份有限公司調度部的主任,自去年8月至今,他所在的地區已經持續乾旱大半年。

② 全國哪個省洪水災害最嚴重2020年洪水受災嚴重地區

全國哪個省洪水災害最嚴重
到目前為止,今年我國水災主要發生在:四川、湖南、江西、福建、廣東、廣西.目前是吉林省.需要大量建築材料,其中鋼材、水泥、牆磚用量最大. 還有工程機械.
貴州
記者從國家防總獲悉,截至7月3日統計,全國已有26省(區、市)1192縣遭受洪澇災害,受災人口3282萬人,緊急轉移148萬人,因災死亡186人、失蹤45人,直接經濟損.

近期南方暴雨洪澇災害
據湖南省防指統計,截至5月15日下午,湖南省已有婁底、懷化、湘潭、長沙、株洲. 中國南方地區多次出現強降雨過程,暴雨洪澇造成中國廣東、福建、廣西、湖南、江.
兩湖平原(即湖南洞庭湖平原與湖北江漢平原)歷年來全國受洪災最嚴重的地區之一,因為長江中最為險要的荊江就在這,且這里江河湖泊眾多,發洪水時,由於水位的落差(從三峽出來),又平原廣闊,往往形成災害性洪水,例如1931,1954,1980,1998年的洪水都使這里損失慘重; 南方這次受到洪災的地區有:江西,湖南,福建,浙江,廣東,廣西以及安徽和湖北的部分地區廣西,雲南,貴州,廣東等地.
近日南方持續發生的強降雨導致湖南、貴州、江西等多個省份發生洪澇災害,部分地方暴雨引發山洪及泥石流,造成人員傷亡.各地防汛指揮及交通部門正切實採取有力措.
2020年洪水受災嚴重地區
我國幅員遼闊,各地氣候、地形、地質特性差異很大.如果沿著400毫米降雨等值線從東北向西南劃一條斜線,將國土分作東西兩部分,那麼東部地區的洪澇災害主要由暴.
我國西南東部、華南、江南、浙閩沿海先後出現大到暴雨天氣過程.持續不斷的強降雨,使長江、珠江、西江、閩江等流域部分幹流和支流,發生超警戒水位洪水.目前,暴雨洪水已造成受災人口3800多萬人,因災死亡和失蹤200多人,倒塌房屋超過12萬間,直接經濟損失260億元
今年我國受洪水災害較多波及多個省市 主要有: 江西省、吉安(我家鄉)、撫州(唱凱決堤) 陝西、安康 吉林、永吉(7000餘只化學桶沖入河道) 重慶、四川、遼寧、.
2020年水災最嚴重的省
貴州
到目前為止,今年我國水災主要發生在:四川、湖南、江西、福建、廣東、廣西.目前是吉林省.需要大量建築材料,其中鋼材、水泥、牆磚用量最大. 還有工程機械.
今年我國受洪水災害較多波及多個省市 主要有: 江西省、吉安(我家鄉)、撫州(唱凱決堤) 陝西、安康 吉林、永吉(7000餘只化學桶沖入河道) 重慶、四川、遼寧、.
2020洪澇災害分布圖
黃淮地區,可能會有乾熱風、洪澇 今年的北部地區,因氣溫較以往高,小麥可更好的越冬,其降水量比以往偏多,有利於小麥的生長.3-5月份,冬麥區大部區域的氣溫要高一些,降水利好,有利於產量的增收,不過黃淮大部以及華北東可能有熱干風,6-8月份降水量較多,可能隨時會有洪澇災害.
就全球范圍來說,洪澇災害主要發生在多台風暴雨的地區.這些地區主要包括:孟加拉北部及沿海地區;中國東南沿海;日本和東南亞國家;加勒比海地區和美國東部近海岸地區.此外,在一些國家的內陸大江大河流域,也容易出現洪澇災害.中國洪澇分布主要的雨澇區分布在大興安嶺—太行山—武陵山以東.根據歷史雨澇統計資料,雨澇最嚴重的地區主要為東南沿海地區、湘贛地區、淮河流域,次多雨澇區有長江中下游地區、南嶺、武夷山地區、海河和黃河下游地區、四川盆地、遼河、松花江地區.全國雨澇最少的地區是西北、內蒙和青藏高原,次為黃土高原、雲貴高原和東北地區.概括而言,雨澇分布總的特點是東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內陸少;平原湖區多,高原山地少;山脈東、南坡多,西、北坡少.
(1)河流中下游平原(2)東部季風氣候區,降水集中;河流沿岸地區地勢低窪,排水不暢;東部地區人口稠密,經濟發達,人口、經濟密度大.(3)加強監測;擬定居民的應急撤離計劃;修築堤壩、整治河道、修建水庫和分洪區等,建立完善的排澇系統.

③ 2010旱災情況報告快急用,不要太長!!!!!

一、旱災基本情況

去年7月以來,我縣氣候較為異常,降水持續偏少,氣溫持續偏高,庫塘蓄水大幅減少,全縣遭遇了60年一遇的嚴重旱災。全年平均氣溫較歷年偏高1.4攝氏度,城區累計降雨量為623.4毫米、比歷年平均值偏少161毫米,其中2009年7月至2010年1月降雨量僅294.3毫米,是會澤有氣象記錄以來同期最低值。

此次旱災給城鄉居民飲水安全帶來較大困難,給工農業生產特別是即將開始的春耕生產造成極大威脅,也給各族群眾的生產生活造成了巨大損失。截止2月25日災情如下:

(一)冬季作物受災嚴重。全縣68.3萬畝冬季農作物受災53.5萬畝、占播種面積的78.5%,成災37.68萬畝,絕收11.2萬畝,其中糧食作物受災23.5萬畝、佔74.9%,成災17.6萬畝,絕收5.9萬畝,預計減產1819.7萬公斤,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78億元。

(二)人畜飲水極為困難。因持續乾旱、少雨,地下水水位降低,部分山泉水乾涸,大部分山泉水出水量減少,山區、半山區人畜飲水管道效益發揮不充分,縣城和者海、迤車、娜姑等壩區集中供水設施來水極為不足,農村和集鎮人畜飲水極為困難。全縣因旱造成12.26萬人、12.44萬頭(只)大小牲畜飲水困難。

(三)庫塘蓄水嚴重不足。持續乾旱造成地下水補給和水庫來水偏少,庫塘蓄水量極為不足,特別是承擔全縣重要供水和灌溉的重點水源地的毛家村水庫蓄水嚴重不足,會澤縣城和鄉(鎮)集鎮供水緊張,金鍾、娜姑、者海、迤車等壩區農業灌溉矛盾突出。全縣塘壩以上蓄水工程蓄水13209萬方、占正常庫容的24.4%,其中:毛家村大(二)型水庫蓄水9749方、僅占正常庫容的20.7%,躍進中型水庫蓄水1856萬方、僅占正常庫容的42%,長海子小(一)型水庫蓄水55萬方、僅占正常庫容的14.9%,分布在者海、火紅、樂業、紙廠等9鄉(鎮)的13座小(二)型水庫蓄水100萬方、僅占正常庫容的36.8%。

(四)大春生產嚴重受阻。持續乾旱不僅給小春生產造成了極大損失,也給大春作物播栽帶來了嚴重影響,田間水分蒸發量加劇,旱地土壤墒情急劇下降,工程及農田蓄水急劇減少,存在無水育秧、無水栽秧的問題,等雨栽秧現象突出,大春生產形勢不容樂觀。

(五)護林防火形勢嚴峻。持續高溫乾旱致使森林火險等級居高不下,森林火災頻發,護林防火工作形勢嚴峻、任務繁重。乾旱造成核桃育苗基地苗木受災262畝、雲南松等造林綠化苗木受災2.2萬畝,直接經濟損失8578萬元,全縣受害森林面積59.39萬畝,已發生森林火災8次、火場總面積1372.65畝。

二、抗旱減災採取的措施

面對特殊的旱情和嚴重的災情,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各鄉(鎮)和縣直有關部門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做到組織領導到位、人員力量到位、工作落實到位,全縣上下全力以赴,強化措施,積極應對,迅速組織力量抗旱減災、生產自救、穩定民心,切實做到了抗旱保春耕、保生產、保民生、保安全、保穩定,最大限度地減少了災害造成的損失。

(一)全面動員,積極組織開展抗旱救災。一是縣委政府高度重視。災情發生後,縣委、政府把抗旱救災保民生作為當前全縣壓倒一切的中心工作進行緊急部署,黨政主要領導多次指示要切實採取有效措施,全力以赴做好抗旱救災工作,確保災害損失降低到最低限度,確保城鄉居民生產生活正常進行。制定下發《關於切實做好今冬明春抗旱工作的緊急通知》,2月1日全面啟動防汛抗旱預案,2月3日組織召開全縣抗旱救災和護林防火工作視頻會議,2月10日召開全縣第一把森林火災現場會議,認真分析旱情,對做好全縣上下抗旱減災工作作了明確部署,提出了嚴格要求,強化了責任、明確了任務、完善了措施。二是各級部門通力合作。各部門和各鄉(鎮)黨委政府迅速行動,協調配合,並肩合作,及時組織開展有效的抗旱減災工作。縣直各部門主要負責人親自掛帥,2名副職輪流下到掛鉤村帶班指導,2名工作人員駐村工作,確保隨時有1名領導、2名工作人員堅守在抗旱救災保民生保春耕一線,指導和幫助群眾進行抗旱救災。並結合部門職責,積極向上級部門爭取資金支持抗旱救災工作,在項目安排、資金下達時與抗旱救災保春耕有機結合,統籌安排。三是社會各界積極響應。省市駐會單位、社會各界都紛紛舉行抗旱救災獻愛心捐款儀式,有錢出錢、有物出物,慷慨解囊,踴躍捐資,及時對接,真幫實扶,與災區群眾攜起手來,並肩作戰,以實際行動支持抗旱救災,目前已募集資金327萬元,形成了大災當前、匹夫有責、齊心協力抓抗旱的濃厚氛圍。四是廣大群眾不等不靠。大災面前,廣大群眾克服「靠天等雨」的鬆懈麻痹思想和僥幸心理,及時動手,不等不靠,疏浚渠道、打井、築壩引水、購買小型抗旱機具,開動一切水利設施,抽、引、提相結合,渠、井、塘一齊上,多引、多提、多攔、多蓄水,增加抗旱水源,積極開展抗旱保苗活動,多渠道開展自救工作,最大限度地減輕災害損失和影響,確保大災之年減產不減收。

(二)立即行動,認真落實各項抗旱措施。一是抓核查保實情。全縣迅速組織人員,加強災情的核查、統計和上報工作,全面掌握全縣旱情災害實際情況。掛鉤鄉(鎮)的縣級領導、分片包乾的縣水務局班子成員、蹲點鄉鎮的縣水務局工作人員與鄉(鎮)一道深入實地核實災情,加強值守報災情。縣水務局、防指辦2月4日啟動24小時抗旱應急值班,災情由去年11月1日以來的周報改為日報。各鄉(鎮)也啟動24小時抗旱應急值班,並抽調業務精通、工作責任心強的年輕幹部作為旱情信息員,有效地確保災情能及時准確上報。縣防指辦加強災情動態監測,以《旱情通報》的形式,每5天通報一次全縣旱情。二是抓宣傳保節水。縣鄉召開視頻會議、工作會議60餘次,張貼標語8000餘條,發放宣傳資料1.5萬份,多角度、多層次深入開展節水宣傳,切實提高全民節水意識和對旱情災害的形勢認識,確保全民節水。抓住旱情初始階段有水可引、可提、可蓄的有利時機,組織廣大人民群眾利用提、引、拉等措施做好人畜飲水和抗旱小水窖、小水池的蓄水,全縣82%的小水窖、小水池蓄水充足。動員幹部群眾廣泛開展清淤排障和蓄水設施防漏阻漏工作,盡最大努力減小輸水損失,確保有限水資源得到充分利用。三是抓調度保民生。堅持以人為本,把保障群眾生產生活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本著「先生活後生產、先農業後工業」的原則,全力保障縣城、集鎮和農村飲水需求,優先保障生活用水,解決人畜飲水困難,最大限度地滿足農業灌溉和大春生產。根據全縣水庫、壩塘蓄水情況,科學制定了供水方案,使供水保障工作有據可依。致函以禮河發電廠減少或停止發電用水,全力保障縣城和金鍾、娜姑、老廠等鄉(鎮)13萬居民生活用水、10餘萬畝農田灌溉用水。金鍾水廠籌資180餘萬元增設增壓泵、改造原有供水管網,以確保縣城供水正常。馬路、火紅、大海、大井、魯納、大橋等鄉(鎮)投資120餘萬元購置抽水設備、建設提水工程和租用運水車輛,保障群眾正常生產生活。金鍾、迤車、五星、娜姑、者海等鄉(鎮)採取提水、限時定量供水等措施解決人畜飲水。同時,為保障者海壩區的人畜飲水和農業灌溉用水,者海花漁洞水庫已停止對馳宏公司的供水。

(三)全力以赴,抓好抗旱減災和春耕備耕工作。一是抓組織強領導。縣委、政府成立了由縣委書記任組長,縣長任第一副組長,縣委副書記、縣政府分管領導為副組長,其他縣級領導和縣直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全縣萬名幹部下基層抗旱救災保民生保春耕活動領導小組,負責指導全縣的抗旱救災工作。各鄉(鎮)、縣直各部門也成立相應的組織機構和工作機構,全力抓好抗旱救災保民生保春耕活動。二是抓落實強責任。下發《關於開展萬名幹部下基層抗旱救災保民生保春耕活動的緊急通知》,安排43名縣級領導、100家縣直部門抗旱救災掛鉤到21個鄉(鎮)、376個村委會(社區)。各鄉(鎮)實行分片包干負責制,鄉(鎮)領導包村、站(所)負責人及村幹部包組。縣紀委、監察局定期不定期對抗旱救災人員到位情況和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督促檢查,做到一日一督查、十天一通報,確保全體幹部群眾真正沉下身子投入到抗旱救災工作中。三是抓投入強保障。除上級補助資金外,縣委、政府從縣級預備費中安排抗旱救災保春耕補助經費到各鄉(鎮)、各單位,主要用於解決人畜飲水困難、森林防火和保春耕生產。各鄉(鎮)在廣泛動員、組織發動群眾生產自救的基礎上,也安排了抗旱救災專項資金。縣委、政府在民政局設立抗旱救災捐款接收站,倡導和動員社會各界各盡所能,積極主動捐資捐物參與抗旱救災保民生保春耕工作。全縣上下充分發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傳統美德,積極關心災情,向災區群眾伸出熱情援手,慷慨解囊,及時捐贈,幫助災區群眾共克時艱、共渡難關。截至2月25日,共爭取中央省市抗旱經費135萬元、防火經費60萬元,縣級財政投入抗旱救災和防火經費214萬元,下拔救濟糧25萬公斤,組織16.34萬人投入抗旱救災,投入抗旱設備584台(套),出動機動運水車輛325輛,抗旱用電16.15萬度、用油45.38噸,實現抗旱水澆灌面積6.7萬畝,臨時解決12.26萬人、12.44萬頭(只)大小牲畜飲水困難。四是抓春耕強生產。圍繞糧食播種面積135萬畝、總產37萬噸,經濟作物播種25萬畝,農民人均純收入增10%的目標,重點抓好種子、農膜、化肥等農用物資的儲備、調運、供應工作,因地制宜做好大春備耕工作,抓住時令,落實改種任務,做好改種補救工作,切實做到糧食作物損失經濟作物補、上季作物損失下季作物補,採取各種有效措施,千方百計增闢水源抗旱保苗,最大限度減少小春生產損失。目前,全縣已就位玉米雜交種605噸、水稻優良品種65噸、農膜255噸、化肥5.2萬噸、農葯40噸。

三、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從總體上來看,到目前為止,全縣有效解決飲水困難群眾的供水問題,妥善安置受災群眾生活,抗旱救災取得了初步成效,全縣上下人心安定、社會穩定,群眾生產生活秩序正常。但是,據氣象部門分析預測,雨季在5月以後才陸續開始,旱情仍將持續發展、蔓延,災情仍在進一步加深、加重。隨著旱情的加劇,全縣抗旱救災形勢異常嚴峻,任務十分艱巨。工作中主要面臨三個方面的困難和問題:一是抗旱水源日趨緊張。由於長期的高溫乾旱,全縣庫塘偏少,江河來水偏枯,地下水水位持續下降,泉水乾涸,大面積耕地缺墒缺水,塘庫無水可用,用水矛盾十分突出。二是人畜飲水解困難度加大。我縣人畜飲水困難的農民絕大部分居住在山區、半山區,由於這些農民居住條件惡劣,居住分散,群眾抗禦自然災害和生產自救能力弱,拉水、運水成本高,解決人畜飲水的困難越來越大。三是抗旱經費嚴重不足。由於本次旱情嚴重,抗旱救災工作任務十分艱巨,急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保障正常的人畜飲水、降低小春作物損失、正常開展春耕生產,抗旱經費嚴重不足。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下步工作中,我們將牢固樹立「抗大旱、抗長旱、抗大災」的思想,把抗旱救災工作作為當前壓倒一切的政治任務和頭等大事,緊緊圍繞確保群眾的生活用水、確保不渴死大牲畜、確保不出現重大森林火災、確保抗旱救災一線幹部群眾的生命安全、確保搞好春耕生產、確保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任務「六個確保」的目標,認真貫徹落實好省、市抗大旱保民生促春耕動員大會精神,以最堅決的態度、最有力的措施、最扎實的作風,全力以赴打好抗旱減災攻堅戰。

(一)提高認識,進一步增強大局意識。深入發動全縣各級各部門從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高度,認真貫徹落實省、市、縣抗旱工作會議精神,充分認識做好當前抗旱救災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省、市、縣黨委政府抗旱救災工作的決策部署上,進一步堅定信心、鼓舞鬥志,有錢出錢、有物出物、有力出力,積極主動深入基層、深入一線,與廣大群眾一起開展抗旱救災工作,確保城鄉居民生產生活正常進行,把災害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限度。

(二)突出重點,進一步落實工作責任。按照職責分工,加強協調,密切配合,切實增強抗旱救災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由組織部門加強對新農村建設指導員、「866」扶貧掛職幹部、「小康示範村建設」掛職幹部的日常管理和檢查、監督、考核工作,督促指導員和掛職幹部積極參與指導農戶進行抗旱生產自救。由紀檢監察部門加強幹部作風的督促和檢查,對在抗旱救災中的失職瀆職行為從嚴查處。由宣傳部門加強對新聞媒體的引導,加強抗旱救災的宣傳報道,引導公眾增強節水意識,營造積極向上的社會輿論氛圍。由水務、農業、煙草、林業、民政等部門組織技術人員及時深入鄉村幫助指導抗旱工作,指導群眾做好產業結構調整、技術措施推廣、抗旱保苗。由畜牧部門指導做好畜禽春防工作。由林業部門督促指導做好森林防火和新植樹苗保苗工作。由農業、供銷等部門做好化肥、農葯、農膜、種子等農用物資的儲備、調運和供應工作。由農村信用聯社做好支農資金的組織和放貸工作。由氣象部門監測天氣變化,抓住時機實施人工增雨。由工業部門組織全縣工業企業特別是重點骨幹企業從車輛、設備、資金等方面積極參與和支持抗旱救災工作。由商務部門組織做好抗旱救災所需燃油等物資的供應。由工商聯、招商局動員商會和民營企業積極支持抗旱救災工作。由民政部門做好睏難群眾的生活救濟工作。由水務、衛生、環保等部門加強水源水質監測、消毒和水資源調配。由縣委督查室、縣政府辦督查科、縣抗旱防洪指揮部、縣森林防火指揮部加強對各鄉(鎮)及縣直掛鉤單位的督促檢查,確保人員、措施、工作三到位。

(三)加強調度,進一步合理調配資源。妥善處理生活與生產、農業與工業、小春與大春用水的關系,在確保城鄉居民和大小牲畜飲水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工農業生產用水。特別是正確處理發電用水與城鄉生活用水、農業灌溉用水和生態用水的關系,制定科學合理的供水調度方案,加強毛家村水庫蓄水調度管理,確保毛家村水庫下游會澤縣城和金鍾、娜姑、老廠3個鄉(鎮)居民生活飲用水和農田灌溉用水。合理調節富水地區與缺水地區、不同村鎮之間的水源,避免因水源問題引發搶水、爭水等社會矛盾的發生。加強區域內抗旱資金、抗旱物資的協調管理,確保抗旱資金、抗旱物資得到合理安排、合理分配,及時滿足抗旱救災需要。加大投入,加快在建工程建設進度,加強抗旱水源工程建設,確保重點工程按期或提前完成投入使用,有效解決項目區人畜飲水和農田灌溉問題。

(四)周密謀劃,進一步抓好春耕備耕。從財力、物力、技術等方面做好抗旱工作,增加抗旱救災的經費和物資投入力度,組織黨員幹部職工深入田間地頭,指導和幫助農戶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推廣抗旱節水技術,加大生產自救,適時播種栽插,做好病蟲害防治,大力培育和發展有市場前景、有地方特色的優勢農產品和主導產業,擴大種養規模,提高產品質量,促進增產增收。督促職能部門搞好農資儲備和調劑調運,加強農資市場監管,強化科技措施配套推廣的指導和培訓,滿足春耕生產需求,確保農民用上放心農資。

我們堅信,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各級、各部門的大力各項支持下,我們有信心、有決心,一定能夠戰勝自然災害,奪取抗旱救災的最後勝利,確保會澤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

④ 2019年中國哪些地方發生了較大的自然災害

1. 1998年特大洪水。1998年洪水,包括長江、嫩江、松花江等。長江洪水是繼1931年和1954年兩次洪水後,20世紀發生的又一次全流域型的特大洪水之一;嫩江、松花江洪水同樣是150年來最嚴重的全流域特大洪水。
2. SARS事件是指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英語:SARS)於2002年在中國廣東順德首發。並擴散至東南亞乃至全球,直至2003年中期疫情才被逐漸消滅的一次全球性傳染病疫潮。
3. 汶川地震、2008年的冰凍雨雪災害、玉樹地震。

⑤ 巴中乾旱有多嚴重

巴中林業遭受嚴重旱災 自今年7月以來,巴中市一直持續高溫、乾旱,林業生產遭受了巨大的損失。育苗死亡苗木828萬株,兩大工程新造林地損毀4.5萬畝,往年度造林地及補植地塊苗木死亡面積8.5萬畝,加之職工自營經濟受損,直接經濟損失達1960萬元。一是育苗受災嚴重。因嚴重乾旱缺水,全市所有苗圃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失,其中苗木嚴重死亡的苗圃面積達510多畝,死亡各類苗木828萬株,直接經濟損失達700萬元。其中,南江縣苗木嚴重死亡的苗圃面積225畝,死亡各類苗木178萬株(核桃嫁接苗25萬株),經濟損失320萬元;通江縣苗木嚴重死亡的苗圃面積70畝,死亡苗木200萬株,經濟損失100萬元;平昌縣苗木嚴重死亡的苗圃面積182畝,死亡各類苗木350萬株,經濟損失200萬元;巴州區苗木嚴重死亡的苗圃面積40畝,死亡各類苗木100萬株,經濟損失80餘萬元。二是兩大工程造林受災嚴重。因嚴重乾旱缺水,造成2005年和2006年兩大工程新造林地苗木嚴重死亡,死亡率80%以上的損毀面積達4.5萬畝(其中退耕還林3.5萬畝,天保公益林1萬畝);造成往年度兩大工程造林地苗木死亡30%的面積3.5萬畝;造成往年度兩大工程造林補植地塊苗木死亡80%以上的面積5萬畝。共死亡苗木1230萬株,直接經濟損失1200萬元。三是其它受災嚴重。國有林場有500餘職工飲水困難。職工發展自營經濟種植的玉米、向日葵等經濟作物有200餘畝無收,種植的大黃有35萬多株死亡。直接經濟損失60餘萬元。

⑥ 中國的災害有哪些分別是什麼時間

1、2008年中國雪災

自2008年1月3日起在中國發生的大范圍低溫、雨雪、冰凍等自然災害。因災死亡129人,失蹤4人,緊急轉移安置166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78億畝,成災8764萬畝,絕收2536萬畝,倒塌房屋48.5萬間,損壞房屋168.6萬間,因災直接經濟損失1516.5億元人民幣。

⑦ 最近中國都有哪些地方受到自然災害了

南方很多省市都是下雨的。廣東又是台風,陝西好像有洪災。
我覺得還是華北和華東比較好,畢竟經濟發達,遇到災害也有足夠的防範措施。

⑧ 中國自然災害最多的地方在哪裡

台灣. 四川. 安徽. 內蒙古.

2008年:
1月10日,雪災殃及中國19個省份
2月17日, 中四川特大沙塵暴
3月20日,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黃河杭錦旗奎素段發生決堤
3月21日, 新疆自治區和田地區於田縣發生7.3級地震
5月12日,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
5月30日, 青島市暴發滸苔水污染事件
6月11日,南方洪災(貴州、湖南、江西、廣西、廣東、浙江、福建、上海等12個省/區/市不同程度發生洪澇災害)
7月18日, 今年最嚴重的台風「海鷗」重創台中市
7月23日,新疆遭遇自1974年以來最為嚴重的旱災
7月28日, 台風「鳳凰」襲擊台北
8月30日,四川攀枝花6.1級地震
10月6日,西藏當雄縣6.6級地震
11月2日,雲南省楚雄縣受到泥石流和洪水侵襲
3月份,新疆、四川、河南、河北、湖北、甘肅等省(自治區)先後發生6次地震,四級以上地震4次,震級偏強. 貴州、雲南、廣西、新疆等地先後遭受風雹災害,甘肅省酒泉市遭遇沙塵暴襲擊. 湖北、湖南、四川、貴州、甘肅、青海等地局部地區先後發生9起崩塌、滑坡災害.

還有很多損失輕微的自然災害,但是能找到些資料的就只有以上這些了!
------------------
2009年的
民政部發布2009年全國自然災害損失情況
來源: 民政部門戶網站 時間:2010-01-12 14:18

近日,民政部會同國土資源部、水利部、農業部、統計局、地震局、氣象局和海洋局等部門對2009年全國自然災害損失情況進行了全面會商和核定。核定結果表明,2009年我國部分地區自然災害十分嚴重,災害種類多、范圍廣、程度深、危害大,乾旱、洪澇、地震、風雹、台風、高溫熱浪、低溫冷凍和雪災、山體滑坡和泥石流、森林和草原火災、病蟲害等各類災害均有不同程度發生,部分地區重復受災,特別是區域性極端暴雨、階段性嚴重乾旱、局地性強風颮線、高頻次登陸台風和大范圍雪災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帶來嚴重影響。

一、總體損失情況

經核定,2009年以來全國各類自然災害共造成約4.8億人(次)受災,死亡和失蹤1528人,緊急轉移安置709.9萬人(次);農作物受災面積4721.4萬公頃,絕收面積491.8萬公頃;倒塌房屋83.8萬間;因災直接經濟損失2523.7億元。其中,四川、湖南、雲南、內蒙古、黑龍江、吉林、江西、遼寧、甘肅、河北等省(自治區)災情較重。

二、災害主要特點

總體而言,2009年的自然災害表現為三個「突出」:一是糧食主產區乾旱和低溫雪災突出;二是汶川大地震災區暴雨洪澇及其引發的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災害突出;三是黃淮等人口稠密地區強對流天氣引發的風雹災害突出。2009年我國大江大河總體平穩,但全國降水時空分布不均,氣溫地區差異大,部分地區降雨(雪)之多、氣溫之高、旱情之重、風力之強、台風登陸之頻多年罕見。特別是相當一部分災害發生在糧食主產區、人口稠密區、經濟發達區和汶川大地震災區,給災區群眾生產生活造成嚴重影響。概括而言,2009年自然災害有以下特點:

(一)部分地區受旱程度歷史罕見。

今年我國總體偏旱,而且旱情主要發生在糧食主產區,時間集中在作物生長關鍵期。冬小麥主產區年初出現30年一遇的嚴重冬春連旱,局部地區旱情達50年一遇,河北、山西、安徽、江蘇、河南等省旱情嚴重;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山西等國家商品糧主產區發生嚴重春旱和伏旱;8月末受高溫少雨天氣影響,江南、華南部分地區旱情迅速發展,許多江河和水利工程蓄水偏少2至4成,其中湖南、廣西、貴州等省(自治區)旱情較為嚴重。旱災造成人畜飲水困難,對農業生產影響較大,損失重於常年。

(二)局部地區降雨強度歷史罕見。

入汛後,全國先後發生30多次大范圍、高強度的降雨過程。廣東桃園3小時,甘肅瑪曲80分鍾,湖南深渡、四川米易6小時,廣西泗維24小時降雨量均超過當地同期歷史暴雨極值,重慶市50多個鄉鎮累計降雨量超過200毫米,第8號台風「莫拉克」導致浙江、福建等地出現強降雨,浙江九峰過程降雨量高達1242.2毫米,超過歷史記錄。大范圍持續強降雨造成嚴重洪澇災害,湖南、四川、重慶多次受災;江西、廣西個別縣城和鄉鎮街道進水;甘肅、寧夏等西部地區因短時強降雨造成嚴重人員傷亡;特別是四川、甘肅、陝西、重慶、雲南等汶川大地震災區山洪災害頻發,導致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嚴重地質災害,造成重大人員傷亡。

(三)部分中小河流洪水歷史罕見。

今年洪水呈現「次數多、量級大、漲勢猛」的特點。入汛後,全國160多條中小河流發生超過警戒水位以上的洪水;210條河流漲幅3米以上,最大日漲幅15米以上;200餘條多年斷流或小流量的河流出現罕見的洪水;長江上游幹流發生2004年以來最大洪水,太湖出現1999年以來最高水位。

(四)台風登陸比例歷史罕見。

全年有9個台風(熱帶風暴)登陸我國大陸地區,較常年偏多2個,而且時間集中在6月下旬到10月上旬的90天時間內,台風活動呈現「登陸集中、路徑詭異、強度持久、雨量充沛」的特點。其中,第7號熱帶風暴「天鵝」和第8號台風「莫拉克」在不到半天的時間內相繼生成,接踵登陸,影響十分集中。第7號熱帶風暴「天鵝」登陸後強度再次加強並長時間在海南近海徘徊,第5號台風「蘇迪羅」和第8號台風「莫拉克」均兩次登陸我國,其中「莫拉克」給福建、浙江兩省和台灣造成嚴重損失。

(五)華北地區暴雪歷史罕見。

11月上中旬,北方地區先後出現暴雪過程,其中河北、山西、河南等地的降雪量和積雪深度突破歷史同期極值,達到60年一遇,局部地區達百年一遇。強降雪造成華北地區多條高速公路阻塞,民航班機延誤,高峰期有2萬多車輛受困,疏散滯留旅客和轉移安置受災群眾達16萬多人,大量蔬菜大棚和圈舍倒塌,災區生產生活秩序受到嚴重影響。

三、分災種損失情況

從分災種自然災害情況看,旱災、洪澇(含山體滑坡和泥石流)和風雹災害造成的損失最為嚴重。旱災是造成受災人口眾多的主要原因,將近全部受災人口的一半;洪澇(含山體滑坡和泥石流)和風雹所造成的死亡(含失蹤)人口,佔全部災種的九成以上,同時洪澇(含山體滑坡泥石流)也是導致房屋倒塌的主要原因,佔全部災種的六成以上;台風和洪澇(含山體滑坡和泥石流)造成緊急轉移安置人口最多,佔全部災種的九成以上。

四、分地域損失情況

從主要災情指標的分省分布來看,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湖南、山東、陝西、甘肅等8省(自治區)遭受旱災最為嚴重,農作物受災面積佔全國半數以上,直接經濟損失接近全國一半;浙江、福建、湖南、廣東、廣西等5省(自治區)因洪澇(含山體滑坡和泥石流)和台風導致緊急轉移安置人口較多,佔全國半數以上;雲南、四川、湖南3省倒塌房屋均超過10萬間,3省倒塌房屋合計約佔全國倒房總數的四成。

應該四川,四川不是平原地區,山丘比較多,洪災,滑坡,地震多發地區!

⑨ 你知道中國最近哪些地方發生了旱災嗎 你知道為什麼嗎

據國家防總最新統計,河北、山西、江蘇、安徽、河南、山東、陝西、甘肅等8省有旱災,因為人們對環境破壞的自然反應。

⑩ 湖南永州雪災情況.

去年12月底以來,我市連降3次大雪,尤其是元月12日遭暴風雪襲擊,全市林木及苗木受到重大損失。初步統計,全市林木損失面積133萬畝,受災株數1.37億株,直接損失1.56億元,其中中幼林(不包括毛竹)受災面積90萬畝,受災株數9482萬株,直接損失5053萬元(桉樹受災面積7.3萬畝,受災株數817萬株,直接損失726萬元);毛竹受災面積43萬畝,受災株數2381萬株,直接損失10235萬元。苗木受災面積1815畝,受災株數1788萬株,直接損失318萬元。受災最嚴重的縣區是藍山、雙牌、金洞、東安;受災林木中,損失最嚴重的是毛竹,有的斷梢、有的腰折、有的翻蔸,場面令人倍感痛心。

災情發生後,林業部門各級領導對林區廣大幹部群眾十分牽掛,風雪未停就紛紛親自帶隊深入災區一線調研走訪,直到確信林區群眾無一傷亡後才陸續返回。為了抗災就災,在暴風雪當夜市林業局就趕發了《緊急通知》,要求各地切實加強領導,採取領導分片包鄉鎮,幹部包村的辦法,及時了解災情,認真指導抗災救災工作。各縣區也積極行動起來,對損毀林木進行清理搶救。受害不重的採取了掃雪、打冰等措施;對大棚育苗,採取了保溫、掃雪、加固等措施;對危房戶及生活困難人員,積極救助,確保無人員傷亡,盡量降低了損失。

閱讀全文

與中國哪些地方苗木受災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人們怎麼看待中印戰爭 瀏覽:794
中國男裝大品牌有哪些品牌有哪些 瀏覽:744
義大利名牌產品有哪些 瀏覽:636
義大利保健品怎麼吃法 瀏覽:344
峰會中國舉行有多少國家參與 瀏覽:947
義大利的部首是什麼 瀏覽:427
印度居家隔離是怎麼樣的 瀏覽:114
為什麼辦了越南護照 瀏覽:430
怎麼下印尼巴士 瀏覽:271
印尼怎麼辦寬頻 瀏覽:557
中國最大牛仔布在哪裡 瀏覽:140
印度陣風有什麼好處 瀏覽:529
印度北部有多少人 瀏覽:515
伊朗為什麼病例這么多 瀏覽:346
義大利頂級大衣品牌有哪些 瀏覽:258
印度女官員發生了什麼 瀏覽:919
中國的流浪狗怎麼被領養的國外 瀏覽:987
英國火車延遲了下一班怎麼辦 瀏覽:747
印度是怎麼種植果樹的 瀏覽:310
去印尼工程預算一月多少錢 瀏覽: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