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未來十年中國經濟會成為僵屍經濟嗎如果會那麼結果會怎樣
所謂僵屍經濟,指的是你的財物安全受到威脅或者在未來陷入危局的狀況。引致僵屍經濟的不一定非得是國民經濟衰退或銀行市場崩潰這樣的大危機。其實像失業或者不斷除此之外,大規模的信用卡債務拖欠或者其他類別的未償貸款——甚至是一系列看起來雜七雜八、互不相干卻能攪亂你平靜心緒的煩心事,都可能成為僵屍經濟的誘因。上述這些都是你的個人情況導致的,是你個人經濟狀況的衰退和蕭條,與外界的經濟大背景沒有任何關系。
僵屍經濟可能會產生嚴重(有時甚至是長期)的影響。例如,你的汽車或是其他財產被收回,你被趕出了居所(或是失去了你的房產),無法支付大學學費,你的信用受損,你甚至面臨破產的境地,等等。這種影響可能會持續數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僵屍經濟具有極高的傳染性,它會污染甚至摧毀所有接觸到的東西。就像其他傳染病一樣,它會不受控制地廣泛傳播。僵屍經濟可能起源於某一家庭、某個產業,或是某個國家;但是通過廣泛的傳播,它將危機擴大數萬倍,甚至數百萬倍……而且,沒有人能對此免疫。
一個剛大學畢業的學生,背負著學生貸款和就業的壓力,卻偏偏遇到了行業的裁員和招聘凍結。面對每月需要支付的房租和汽車開支,他不能放棄任何一個工作的機會,不管對方的薪酬報價有多麼低。結婚還不到一年的時間,一對年輕的夫婦就開始不斷地為錢而爭吵。他們的信用卡債務高達1萬美元。為此,他們互相指責對方花錢無度,甚至開始考慮宣布破產。
一場交通事故使他的車毀了,雙臂也在事故中折斷。這位從事自由職業的木匠師傅不得不接受三個月的恢復治療,不斷累積的醫葯費壓得他喘不過氣來,而且這些費用還都是自費的。處在僵屍經濟中的你似乎總感到厄運久久地纏繞著你,揮之不去。你找不到任何解決方法,深切地感到這種「僵屍病毒」似乎是無法遏制、無從逃避的。恐懼持續地籠罩著你,你覺得即使是那些原本有能力處理「僵屍病毒」的人或許也無能為力了。
所以,一旦僵屍經濟出現,無論它的情況是多麼輕微,你都要引起警惕,保護好你的個人經濟。在受到任何侵害之前,你必須識別出危險的信號,馬上採取防護行動。如果僵屍病毒的傳染已經使你感到震驚,或是讓你感覺到大難臨頭,就為時已晚了。你得學會事先保護自己,保護好你的財產和未來,以免受到僵屍經濟的侵蝕和危害。
在僵屍經濟降臨時,你不要將希望寄託在他人身上。要知道,處於危急關頭的是你自己,所以你一定要採取行動,不能坐以待斃。沒有人會來救你的。你必須自救。在接下來的幾頁中,你需要做出一些抉擇。為了讓自己生存下去,你需要考慮放棄哪些人哪些事。這些雖只是涉及財務方面的決策,但可能影響到你的情緒。你必須統攬大局、直面這些挑戰。請為你自己以及你所愛的人的福利著想;不論你將面臨怎樣的壓力或是困難,請勇敢地堅持你的抉擇。任何形式的痛苦都是短暫的;但是,如果你不採取任何行動,最終等待你的將是毀滅,而且可能是永久的毀滅。僵屍經濟是危險的,而且它的毀滅性是十分殘酷的。幸運的是,你現在已經擁有了豐富的知識來應對這些困境,無論你是否意識到了這一點。這本書將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幫你全面了解自己的財務狀況,讓你一看就懂。實際上,應對經濟危機的每一項技能都折射出應對「僵屍浩劫」的對應的一項技能。請時刻牢記這個道理:當你處在人生最黑暗之時,當一切都變得慘淡蕭瑟之時,你要知道還有你自己的出路,總有一些事情是你能做到的。從今天開始,從現在開始;好好准備,鍥而不舍,適應出現的一切情況,你將在危機中存活下來。攀升的生活成本都有可能引發僵屍經濟。
⑵ 經濟倒退會引發什麼問題
倒退談不上吧,中國經濟是遇到了很大的麻煩,佔有絕大多數資源的固有企業對社會、經濟的共享沒有私有企業的多。中國經濟現狀是過於強大的國有企業,太渺小的私有企業,資源必須重新分配,不然會嚴重阻礙經濟發展。其次是09年的4萬億投資本來是發展私有企業的,但最後90%進入國有企業、特別是房地產市場(還有用於西部修路,但是都沒車跑),造成了私有企業競爭資源的更加匱乏。中國經濟我一直覺得不會出現特別大的倒退,原因是中國有一個極其強勢的政府,可以左右市場經濟的。
採納哦謝謝
⑶ 十年後,中國的經濟會是什麼樣子呢
德意志銀行預測說,十年之內,中國經濟總量將超過美國。從這條消息在網上的跟貼評論看,多數讀者似乎都認為這是一個虛妄的預測。 但卻很有可能!
道理很簡單,中國2004年的國內生產總值為人民幣136515億元,按目前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折算,約合2萬億美元。僅僅過了四年,中國2008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已達人民幣300670億元,按目前的匯率約合4萬多億美元,也就是說,中國的名義GDP僅4年時間就翻了一番多。中國2000年的國內生產總值按美元匯率折算約合1萬億美元。2004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已達2萬多億美元,名義GDP同樣是4年時間就翻了一番多。如果中國經濟未來12年照這個速度增長下去,到2020年前後中國的名義GDP將達到32萬億美元。
而美國2008年的GDP為14.33萬億美元,1998年的 GDP約為9萬億美元,10年中約增長0.6倍,即使照這個速度,美國2018年的GDP也只有23萬億美元左右。況且過去10年可算美國經濟增長的一個小黃金時代,年均增長率明顯高於歷史趨勢水平,此次金融危機過後,美國經濟增長率恐怕短時間內很難恢復到過去10年的平均水平。這意味著,2018年時美國的名義GDP很可能還達不到23萬億美元。
此前曾有研究說,中國經濟超越美國的時間大致出現在2025年至2030年的某一個時刻。該等結論是按照扣除物價上漲因素後的所謂實際增長率計算的。很遺憾,呈現在人們面前的GDP,總是按當年價格計算的。這也就是說,未來某一年度的GDP,既包括實際增長率,也包括物價上漲因素。比如說,2007年中國實現的GDP為24.95萬億元人民幣,這當然是按當年價格計算的。如果按照可比價格計算,或剔除物價上漲因素,與 1978年相比,過去29年的中國經濟累計增長率為15.12倍。但是,按照當年價格計算,過去29年中國經濟累計增長率高達67.45倍。
大多數經濟學家相信,物價上漲是經濟增長無法丟棄的副產品,只要不是惡性通脹,物價上漲對經濟增長的縮減作用就是可以接受的,甚至在大多數情況下,物價上漲的積極作用是不可忽視的。我們談論中美兩國經濟總量差距時,所使用的是按兩國各自當年價格計算的GDP。其中,中國2007年GDP換算成美元大致是3.52萬億美元,美國則是13.65萬億美元,於是,美國的經濟總量相當於中國的3.88倍。
接下來,假如美國經濟的實際年均增長率為1.5%,來自年均通脹率實現的GDP增長為頗為溫和的1%,即按當年價格計算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合計為2.5%,那麼,10年後,美國GDP將增長到17.73萬億美元。
那麼,以中國2008年GDP為28.2萬億元人民幣基數,假設年均實際增長率為8.5%,來自物價上漲實現的GDP增長率為2.8%,即按照當年價格計算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合計為11.3%,那麼10年後,中國GDP將增長到82萬億元人民幣以上。
進一步說,鑒於追趕型經濟體的超前增長通常會帶來本幣升值,鑒於過去3年人民幣每年的升值幅度超過5.5%,並考慮到自1970年起日元對美元匯率累計升值了近74%,由最初的360∶1升值到94∶1,年均升值幅度大致為5%,因此,未來人民幣的年均升值幅度為4%似乎是不可避免的(尚未考慮人民幣成為世界儲備貨幣之後的加速貶值因素),由此預計2018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大致是4.6∶1。
按照這一預期匯率水平計算,2018年的中國GDP將達到17.8萬億美元,由此超越美國。
想想看,假如未來10年美國經濟不能維持年均2.5%的增幅,假如人民幣升值幅度超過年均4%,再假如至今尚未完成價格體系改革的中國未來物價上漲水平超過了年均2.8%(過去20年國內物價年均上漲水平大致為6.4%),那麼,中國經濟總量超越美國的時間會提前到來。美國接下來2、3年基本肯定都是萎縮,再遠點的,現在說不清楚,但10年後來看平均增長率,搞不好還真是不發展。我一直認為恐怕要不到2018就超美國了。中國人口是美國的4倍,人均GDP只要達到1萬美元,就和美國一樣了,人均1萬美元,中國還遠嗎?
在世界經濟史里,自從漢朝以來整整兩千年中國的經濟規模一直是第一。漢朝的經濟規模比當時的羅馬帝國的經濟規模大。以後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時代中國的經濟規模都是世界第一。那漫長的兩千年的歷史里很多東西方的帝國的出現都沒有影響中國經濟的規模的世界第一的地位。一直到1840年,清朝的經濟規模還是世界經濟的33%。當時的大英帝國的經濟規模還沒有大清帝國大。鴉片戰爭以來中國的經濟迅速開始走破產的道路。一直到1949年內戰結束,中國的經濟完全破產為止。
中國的經濟發展有一個規律。那就是統一的帝國都是世界最大的經濟體。帝國的分裂和內戰時期都是經濟搞得一塌糊塗的時期。自從1840以來,整整一百年,中國處於不是戰爭就是革命的年代。國家的統一也沒有實現。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的真正的歷史的意義是,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再一次製造了一個統一的完整的國家,給中華民族帶來了再一次復興的機遇。
西方的經濟史在18世紀開始的英國的工業革命以前可以說是一片空白。工業革命開始了他們的上升期。最近300年的事情而已。英國人以為西方的過去300 年的復興基於三件東西。書的出版,指南針和火葯。這些都是早就幾百年以前在中國不稀奇的東西。當然,英國和一切現代國家的公務員制度都是他們拷貝中國的公務員制度。英國人在19世紀拷貝中國的公務員系統以後帶到全世界普及。他們統治殖民地的時候這些有效的系統起了關鍵性的作用。學校的考試制度和大學制度也是18世紀法國和德國的學校和大學拷貝中國的東西。就是以考試的民主的方式找精英分子的中國的狀元制度。以後18 世紀的美國的大學也是拷貝法國的系統。很多中國人基本上都忘掉這些事情。盲目的以為人家的東西都好。根本不知道很多人家的東西原來都是人家學了中國人的東西而已。
十年之後,肯定是中國在世界經濟圈裡呼風喚雨的時代。2020年以後的21世紀哪一個年代都會是。當然,以後的中國能否做到唐朝,宋朝,明朝的一千多年的壓倒性的經濟和科技的優勢,要看用怎樣的策略發展經濟和社會。
⑷ 2010 以後中國經濟會如何發展
經濟的發展,無非是兩個方向:一個是朝好的方向;一個是朝差的方向。然後,在兩個方向,又有發展的快與慢。好的方向,有快速發展,有慢速發展,差的方向,有停滯不前,有倒退。
只要人類社會存在,那麼就不會停止勞動與生產。只要勞動與生產,那麼物質總量就是增加,有生產,有消費,經濟體一直會運行下去。
那麼,2010年以後的三五年,中國經濟會朝好的方向還是差的方向?大部分讓為是差的方向。
那麼,差的方向上面,會停滯不前嗎?只要生產的基礎還在,實體經濟的運行沒有問題,那麼,停滯不前可能性不大。
有沒有可能倒退?中國經濟的倒退,就是經濟崩潰。經濟崩潰就是惡性通脹破壞實體經濟體身,造成的實體經濟的壞死與衰敗。這個可能性大嗎?至少明年應該不太會如此。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經濟發展本身有其慣性,不會一飛沖天,也不會一落下地。因此,我個人觀察,2010年以後的一段時間,經濟將會呈現一個低水平的增長,並且這個時期還比較長。
⑸ 中國未來10年經濟何去何從
大力發展科技,改變簡單的粗放型經濟模式。
⑹ 再過十年,中國的經濟會怎樣
中國未來10年經濟發展的兩種可能性;
近30年來的中國經濟留給人們的謎題太多,以至於對中國的增長只能用「奇跡」來形容。當然,認真的研究者也明白,增長與所謂崛起有很大差別。中國增長背後,隱藏著一系列潛在並日益凸顯的問題,它們是否會激化社會矛盾,影響中國未來的發展?
在解釋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推動力時,論者的觀點主要可以概括為兩個方向:從國際角度看,是外部力量(具體為外商直接投資)驅動了經濟增長,與之相應的是人民幣長期被低估,推動了低成本製造業的出口擴張,造就了中國奇跡;從內部審視,不少學者則指出,中國「摸著石頭過河」的漸進式改革及強勢政府才是經濟增長的原因。當然,這兩種觀點或許並不構成沖突,而更多地可以從互補角度來看待。
福禍兩相依。增長的原因背後,隱藏著崩潰論者發現的危機。對於崩潰的可能,有學者歸納出八個方面:貧困與失業帶來的社會不穩定,腐敗扭曲資源配置,水資源及其他環境污染問題加重,能源消耗高但產出較低,金融系統抗風險能力差,國有企業若失去壟斷地位則競爭力堪憂,外商投資減速,以及作為隱患的台灣問題。
那麼,中國的危機會以何種形式體現呢?是會重蹈拉美的覆轍,還是走上日本的老路?此外,印度模式對中國又意味著什麼?《崛起?!》第三部分重點分析了這三種可能的參照路徑。
收入分配的嚴重不均與政治體制的專制是拉美國家經濟轉型中遭遇的重大問題,盡管有論者認為,中國即便存在「拉美化」,也只是集中在收入分配領域。但無論如何,政治上的同構性還是讓「拉美病」成為值得中國警惕的一種傾向。
日本在地產與證券泡沫破裂後,經濟一直步履蹣跚。中國的快速增長也讓人憂心經濟已過熱,調控不當就會犯和日本一樣的錯誤——大量不良銀行貸款、競爭力衰退、無節制的能耗等等。
人口數量上與中國相近的印度近年來的崛起,對中國的沖擊不小。有論者認為,印度依靠本土企業的內源性增長,會比中國依靠外商直接投資的增長更為持久;另一方面,印度的民主政治在長期中給經濟發展帶來的活力,要遠高於中國。盡管有人認為印度起碼落後中國十年,但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未來的走向。印度的潛力,或許正是中國下一步轉型的一個方向。
在剛剛閉幕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世界需要怎樣的中國」的討論轉向了「中國需要怎樣的世界」,這暗示著中國深深嵌入到了全球化進程之中,而且已是舉足輕重。對此,具有代表性的看法是:中國崛起的重要意義,與美國崛起或日本與歐洲的復興對於世界的意義是相同的,因為一個富裕的鄰居總好過一個來自貧民窟的鄰居。對中國而言,以更負責也更具合作精神的姿態進一步參與到全球化進程中去,這或許可以同時回答「世界需要怎樣的中國」以及「中國需要怎樣的世界」的問題。
--------------
⑺ 你認為10年後的中國,會有什麼大的變化
世界當以中國經濟的發展為榜樣,不幹涉別國內政、共謀發展的政治外交,是引領世界各國人民嚮往美好生活的契機,東方古老新興的文化復興彰顯著無窮魅力,軍事力量足以令侵略者望而卻步!
⑻ 10年後的中國經濟狀況會是什麼樣子
會越來越完善小康生活,讓人都富起來,畢竟是一黨制,沒有那麼多分歧,會把精力都用在強國上,所謂強國先強民,所以農民富了,消費高了,其他經濟也帶動了,會變成經濟大國。
⑼ 中國經濟在未來10年的內前景怎麼樣人們的生活會發生什麼變化
由於中國的國力的增強,未來的十年我國的經濟將迎來大發展。經濟增長也會變快,也將引領著世界經濟。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會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