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十大島嶼
1、台灣島
台灣島——中國第一大島,戰略要地。位於東海南部,西依台灣海峽(屬於東海),距福建省海岸75~220海里;東瀕太平洋;東北與琉球群島為鄰,距沖繩島約335海里;南隔巴士海峽與菲律賓相望,距呂宋島約195海里。
島形狹長,從最北端富貴角到最南端鵝鑾鼻,長約394千米;最寬處在北回歸線附近,約144千米。面積3.58萬平方千米,佔全省面積逾99%,為台灣省主島,在世界大島中列第38位。人口約2300萬(2006年)。其中漢族約佔98%,高山族等約佔2%。
2、海南島
海南島面積僅此於台灣島,地勢是中間高聳,四周低平,如果我們看平面圖的話,整個島像是一個橢圓形的雪梨。島上氣候屬熱帶季風氣候,夏至與冬至的晝長相差很小,平均氣溫22.5~25.6℃,四季如春。
3、崇明島
崇明島是中國面積第三大的島,島上居住人口約82.15萬,浦東機場和興東機場都建在這里,島上氣候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台風、暴雨、梅雨,乾旱等是常見的災害性氣候。崇明島歸屬於上海市,但是還有小部分歸屬於江蘇省。
4、舟山島
舟山島位於中國杭州灣東南方向、浙江省東北部海域。呈東南西北走向 。面積約468.7平方千米。距大陸最近點(浙江寧波市北侖區長柄咀)約8.1 千米。
是舟山群島的主島,該島除四周局部狹窄的沖積平原外,主要地貌為山地丘陵,高度一般為海拔100~400米。最高點黃楊尖,海拔503.6米,山上有黃楊樹、野山茶樹等。產黃楊尖芽茶。舟山島是浙江第一大島,中國第四大島。
島位杭州灣口南側,面積476.16(468.7)平方公里,島域中部和西部屬定海區,南部為普陀區,全島人口近42萬。古稱「海中洲」,又以島形如大舟浮海,故名舟山。
5、揚中島
揚中島歸屬於江蘇,還有著河豚島和太平洲等別稱,揚中島處在北亞熱帶季風中部氣候區,有著良好的氣候條件,適合農作物生長。根據2016年的調查數據顯示,島上所居住人口約有282046人。
6、東海島
東海島歸屬於廣東湛江,有著中國第一長灘,全長有28公里,除此之外,東海島還有很多知名的旅遊景點。島上氣候是亞熱帶氣候,而且還是中國大西南金三角經濟區的進出口的咽喉。
7、海壇島
海壇島還被稱為「東嵐」「海山」等,但是最有名的別名就是平潭島,島上有眾多的名勝古跡,如 三十六腳湖、石牌洋礁、仙人井等。海壇島是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夏長冬短,夏涼冬暖但是會受到台風、大風、暴雨、乾旱等自然災害影響。
8、長興島
長興島歸屬於遼寧大連,是國內知名的海濱旅遊區,島上氣候屬暖溫帶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長興島和韓國的仁川港、日本的長崎港相距較近。島上的主要產業就是造船業,目前正在興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造船,石化產業基地。
9、東山島—約220.18平方公里
東山島,別稱陵島,形似蝴蝶亦稱蝶島,位於中國福建省南部沿海,隸屬於福建省漳州市東山縣,是福建省第二大島。
中國第七大島,介於廈門市和廣東省汕頭之間,位於廈、漳、泉閩南金三角經濟區的南端,東瀕台灣海峽,西臨詔安灣與詔安一水之隔;東南是著名的閩南漁場和粵東漁場交匯處;北經曾經有八尺門海堤同雲霄縣接壤,2014年5月已拆除,面積220.18平方公里。
10、玉環島
玉環島是浙江省第二大島,面積169.51平方公里,人口約17萬。位樂清灣東側,北接楚門半島,距台州市區南70公里。 1977年完成漩門填海堵壩後,自此與大陸相連。島上向富山海之利,柚香柿艷,蝦貝滿倉,四季魚市不絕,常年綠樹蔥蘢。
近年來城鎮化發展迅速,漁農工商貿皆十分活躍,為沿海縣市經濟建設中的後起之秀,有「東海碧玉」之稱。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十大海島排行榜出爐
『貳』 在中國這幾個島嶼很少有人知道
在中國這幾個島嶼很少有人知道
海陵島
位於廣東省的陽江市,"東方夏威夷"之美稱,被譽為一塊未經雕琢的翡翠。絕對是廣東海島中的NO.1,國家AAAA級景區,中國十大寶島之一,以南中國最佳海濱旅遊度假聖地、國家水下考古基地、浪漫國都、品嘗海鮮之地等稱號聞名於國內外。海陵島從2005年起到2007年連續3年被「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評為「中國十大最美海島」之一。該島交通便利,經廣湛高速公路至廣州僅2小時,經沿海高速公路至珠海僅1.5小時,是粵西、粵東、粵中的海上中轉站。全島陸地總面積107.8平方公里,有可供開發的土地58平方公里,耕地2.8萬畝,淺海灘塗14.7萬畝,島岸線總長141.7公里,人口8.6萬人。1992年6月18日,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海陵島經濟開發試驗區,轄海陵、閘坡兩鎮.海陵島還有豐富的人文和歷史景觀,如太傅廟、靈谷廟、古炮台、鎮海亭、觀音閣等10多處,處處都有著一段悲壯動人的故事。十里銀灘中段,銀海城內還有一座面積6萬平方米,中國最大的仿宋建築――宋城,城內有53座仿宋建築,無論遠觀近瞻,都百態千姿,尉為壯觀,更讓人親身體會宋王朝的氣派雄偉。此外,島上還有各具特色的連綿山巒,尤為神奇的是草王山,山上有山,山內有山,山山相疊,峰奇山趣,雄壯中且細膩,闊大而又纏綿。
南威島
南威島地處南沙尹慶群礁西南方,自然面積大約0.15平方公里。島上平均海拔大約2.5米,若論自然面積,是南沙第四大島嶼,島嶼周圍有大量沙堤礁石。島嶼北部有一圓錐形礁石,大約7米,南端有一座石塔。島嶼東北部有一條天然水道深入,水深14米,是南沙海域為數不多的優良港口之一。
東極島
東極島位於中國大陸東端。東極島並不是一個正式的地理名稱,也不是指單個的島嶼,而是習慣上對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區東極鎮所轄的所有島嶼的總稱,其地理上的正式名稱應該是「中街山列島」。東極主要風景有廟子湖、青浜島、 東福山、黃興島。這里也是電影《後會無期》的重要拍攝地點,被稱為海上的麗江。
大鹿島
大鹿島,中國海岸線北端最大的一個海島,屬於遼寧省丹東東港市孤山鎮所轄。每年的八九月是大鹿島的旅遊旺季,遊客最多的時候,上島的人數近六千人,異常熱鬧。大鹿島的生態環境非常好,植物繁茂,有中國北方夏威夷的美譽。
桃花島
桃花島地處浙江省舟山群島東南部,靠北有千島湖景區,南方有兔耳嶺景區,形成一帶旅遊線路,區為舟山群島第七大島。金庸先生的名著《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中的「東邪」黃葯師就住在這個島上。
『叄』 中國有幾個沿海的島嶼
中國共有大小島嶼5000多座,島嶼岸線總長1.4萬多公里。按其成因可分3類:
基岩島、沖積島、珊瑚礁島。東海約占島嶼總數的60%,南海約佔30%,黃、渤海約佔10%。
其中最大島嶼是台灣島。
我國位於亞洲東部。
我國領土最北端為黑龍江漠河,最南端為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
我國陸疆1.8萬km
中國海岸線總長度3.2萬公里,其中大陸海岸線1.8萬公里,島嶼海岸線1.4萬公里
『肆』 中國最北海岸線是哪裡
我國海岸線線北起遼寧鴨綠江江口,南到廣西北侖河河口。
最北在遼寧盤錦。
近年來我國與俄羅斯談判達成圖門江江口有出海口,這的緯度高於盤綿。
『伍』 中國海域共有多少個沿海島嶼大小都算!
中國大小島嶼有5400多個,總面積3.87萬平方千米,約占國土面積的0.8%。島嶼岸線總長1.4萬多千米,相當大陸海岸線的78%。按其成因可分為基岩島、沖積島與珊瑚礁島三類。
基岩島佔中國島嶼總數的90%以上,多呈北北東方向以群島或列島形式作有規律的分布。台灣島和海南島是兩個最大的基岩島。其它有遼東半島沿海的長山列島,共50多座島嶼;山東半島沿海的廟島群島,共30多座島嶼;浙閩沿海的舟山群島為我國最大的群島,共1339座島嶼;華南沿海的萬山群島位於珠江口外,共有150多座島嶼,主要有香港島等;台灣附近海域有澎湖列島、釣魚島等。
沖積島由河流入海泥沙在河口附近堆積而成。長江口的崇明島,面積1060.5平方千米,為我國第三大島與最大的沖積島。此外,珠江河口與台灣西岸等都有沖積島分布。
珊瑚礁島主要分布在南海,主要有200多個島、沙、礁、灘組成的南海諸島(陸地面積僅10多平方千米)及黃岩島。
中國的島嶼中分布在東海海域的約占島嶼總數的60%,南海約佔30%,黃渤海約佔10%,按省份計,分布在浙江省沿海的有2100個,福建省有1404個,兩省集中全國海島的54%。在眾多海島中,面積超過100平方千米的大島只有15個,卻佔全國海島總面積的91%;其餘小島平均面積不到0.5平方千米。
『陸』 中國的四大島嶼有哪些
中國四大島嶼是:台灣島、海南島、崇明島、舟山島。
中國十大島嶼具體面積如下:
台灣省台灣島,35774.6平方千米;
海南省海南島,33907平方千米;
上海市崇明島,1110.6平方千米;
浙江省舟山島,476.2平方千米;
廣東省東海島,289.5平方千米;
福建省海壇島,274.3平方千米;
福建省東山島,217.8平方千米;
浙江省玉環島,174.3平方千米;
香港大嶼山,141.6平方千米;
福建省金門島,137.9平方千米.
舟山群島為中國沿海最大的群島,由600多個大小島嶼組成,位於長江口以南、杭州灣以東的浙江北部沿海。南北延伸約150公里,東西橫跨100公里左右,群島總面積約 1200平方公里。主要島嶼有嵊泗、嵊山、岱山、大長塗、舟山、普陀山、朱家尖、桃花、金塘山、六橫島等。其中以舟山島最大,約524平方公里(長40公里,寬 15公里),也是中國第四大島。該島四周除局部狹窄的沖積平原外,土地丘陵為本島的主要地貌,高度一般為100~400米。
『柒』 中國海岸線百科,急!
中國位於亞洲大陸東南部,瀕臨西北太平洋,大陸海岸線自鴨綠江口至北侖河口,長達1.8萬多公里,如果加上5000多座大小島嶼的海岸線,總長3.2萬多公里。
中生代以來形成的構造體系控制了整個海岸的平面格局。杭州灣以北,海岸線穿過幾個隆起帶和沉降帶,海岸地形表現為上升的山地丘陵海岸與下降的平原海岸交錯分布,但以平原海岸居多。杭州灣以南的東南沿海地區則為整體抬升的山地丘陵海岸,其間鑲嵌了小塊的河口平原。此外,大致在北回歸線以南的地方,在平原海岸與山地丘陵海岸的基礎上,或發育了珊瑚礁,或叢生紅樹林,形成了中國另一個重要的海岸類型——生物海岸。
平原海岸可分為三角洲與三角灣海岸、淤泥質平原海岸及砂質或礫質平原海岸等3類。
三角洲海岸(包括三角灣)三角洲海岸是平原海岸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在冰後期最大海侵後,由於流域來沙在河口不斷加積而成的。這類海岸在黃河、長江、珠江等河口較為典型,其他如灤河、韓江及台灣的濁水溪等河口也都有發育。位於錢塘江河口的杭州灣則是三角灣的典型。
黃河每年入海泥沙達12億噸,其中40%在口門附近堆積,河口沙嘴以每年2~3公里的速度向海伸展,三角洲岸線不斷前進,尾閭河段延長,河床縱比降減小,徑流宣洩不暢,洪水時易於發生分汊或改道。由於尾閭多次擺動,形成扇形復合三角洲。長江口和錢塘江口在冰後期海侵時均為溺谷式海灣,導致發育過程殊異。長江水量豐富,每年有4.86億噸泥沙向河口輸送,水豐沙多,河口沙島發育,河口邊灘不斷淤漲。在漲落潮軸線擺盪過程中,有些老沙島向北岸並靠,新沙島又不斷出現,河口河槽因此而束狹,河道成形,河槽加深,河口逐漸下移。在岸線向海推進過程中,不僅建造了遼闊的三角洲平原,而且在內陸架上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水下三角洲(見長江 三角洲)。錢塘江水豐沙少,年徑流量比黃河略低,年內輸沙量只有668萬噸,不到黃河的1/200,遠遠不足以建造三角洲,因而杭州灣至今仍保留原始的漏斗狀形態。珠江三角洲是一個多島式三角洲,珠江流域來沙不多,年輸沙量不足1億噸,但是多島嶼的淺海灣有利於泥沙停積,故2000年來珠江三角洲發展較快,然而三角洲外緣並未突出溺谷灣口,口外仍呈三角灣狀。
淤泥質平原海岸主要分布在渤海的遼東灣、渤海灣和萊州灣沿岸及瀕臨黃海的蘇北海岸。淤泥質平原海岸的特點是灘地寬廣、灘坡平緩,攜帶大量細顆粒泥沙入海的河流,特別是黃河,對中國淤泥質平原海岸的發育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①渤海灣淤泥質海岸是1855年銅瓦廂決口,黃河重返渤海以後逐漸發展起來的,特別是1904~1927年黃河尾閭改由利津之北的套兒溝—釣口一帶入海,大量細顆粒泥沙傾注渤海灣,使淤泥質海岸迅速發展。②遼東灣淤泥質海岸發育的主要供沙來源是雙檯子河、遼河及大、小凌河。③提供萊州灣海岸的粉砂淤泥物質,除黃河外,還有彌河、濰河和膠萊河等。④蘇北平原具有中國最長的淤泥質海岸。1128年黃河奪淮入海之後,大量細粒物質傾注黃海,成為蘇北淤泥質海岸發育的物質基礎。1855年黃河北徙,中斷了泥沙來源,使廢黃河口一帶海岸侵蝕後退,並形成兩股泥沙流,一股向北漂運至海州灣,使海州灣灣頂淤泥質海岸以每年50米的速度向海外漲;另一股泥沙流向南輸送,與長江口北上的泥沙流匯合,使弶港附近的海岸迅速淤漲。
沙質平原海岸此類海岸以中國台灣西岸較為典型,該地區平原寬度多在30~40公里以內,源於台灣中部山地的一些河流流程短、流勢急、水量大,其中濁水溪的最大流量接近於黃河的洪峰流量,這些河流將大量粗顆粒物質攜至海岸地帶,並在台灣海峽強大的偏北風浪作用下,形成一股向南搬運的泥沙流,在岸線轉折處堆積而成沿岸沙堤,沙堤內側為潟湖。在強風吹襲下,沙質平原海岸地帶常出現海岸沙丘。此外,從六股河口到灤河口的遼西、冀北海岸也發育了沙質平原海岸。
山地丘陵海岸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海岸、杭州灣以南海岸以及台灣東海岸,絕大部分都是山地丘陵海岸,其中台灣島東海岸發育了斷層海岸,其餘岸段多為岬灣式海岸。
岬灣式海岸具有突出的海岬和深入的海灣,岬灣相間,岸線曲折。海岬處多有海蝕地貌,海灣內則出現海積地貌。①遼東半島南端,因組成山體的基岩為緻密緊硬的古老變質岩,抗蝕能力強,波場物質供應不充分,因而堆積地貌不太發育。②山東半島南部、福建和廣東沿海由花崗岩構成的岸段,因花崗岩易於風化,提供了豐富的波場物質,海積地貌十分發育,形成了各種類型的沙壩,在海灣灣口處常因沙嘴和沙壩的發育而使海灣封閉,形成潟湖。有的地方因連島沙壩的發育而形成陸連島。在有些沙源豐富的海岸,還因風力作用而形成海岸沙丘。③浙東、閩北岸段亦為山地丘陵海岸,海岸曲折,港灣深入,岸外島嶼星羅棋布成為天然屏障,即便外海波濤洶涌,灣內卻風平浪靜。當地陸源物質供應較少,由長江傾瀉入海,復經江浙沿岸流向南運移的細顆粒泥沙,成為浙東、閩北海岸細顆粒泥沙的主要來源,當地河流也有部分泥沙參與,從而使浙東和閩北沿海形成了一種獨特類型的基岩港灣淤泥質海岸。④在遼東半島東部和粵西海岸,因分別接受鴨綠江和珠江攜出的細顆粒泥沙堆積,也發育了規模不一的基岩港灣淤泥質海岸。
斷層海岸中國山地丘陵海岸中的斷層海岸,以台灣島東海岸最為典型。在自三貂角至鵝鑾鼻長約360公里的距離內,除宜蘭、花蓮和台東等地出現小片平原外,全屬懸崖峭壁。水下岸坡極陡,在離岸30海里之外便降落至深達4500米的洋盆。沿岸山勢峻峭,崖壁高逾千米,是世界上最高的海岸斷崖。
生物海岸分為珊瑚礁海岸和紅樹林海岸兩類。
珊瑚礁海岸中國的珊瑚礁主要分布在南海諸島、海南島沿海、雷州半島南部沿海、澎湖列島和台灣南部及其鄰近島嶼。①南海諸島由東沙、中沙、西沙和南沙群島組成,這些島嶼大多為環礁類型(見中國的島嶼)。②海南島和雷州半島沿海的珊瑚礁為裾礁,礁平台寬度從幾百米至二千米不等,平台表面有許多浪蝕溝槽和蜂窩狀孔穴,大多為侵蝕型珊瑚礁。海南島的增長型珊瑚礁僅見於一些隱蔽的海灣內。③澎湖列島是中國珊瑚礁的北界,在該群島的每座島嶼周圍幾乎都發育有裾礁和堡礁。此外,台灣南部沿海及其附近的綠島、蘭嶼等地也有裾礁發育。
紅樹林海岸中國的紅樹林主要分布在廣東、廣西、海南沿海,福建和台灣南部沿海也有分布。它們大多生長在海灣和潟湖中,尤以海南島的紅樹林最為繁茂,計有紅樹植物11科18種,而台灣和福建僅有6種紅樹。中國紅樹林生長的北界可達北緯27°20』左右的沙埕港。
『捌』 中國有哪些島嶼
台灣島 海南島 崇明島 舟山島 海壇島 大嶼山 上川島 金門島 南三島 岱山島 南澳島 六橫島 長興島 南田島 下川島 達濠島 香港島 金塘島 橫琴島 龍穴島 琅岐島 澎湖本島 朱家尖島 衢山島 橫沙島 蘭嶼 紫泥島 南日島 桃花島 曹妃甸 高塘島 大長塗山 靈昆島-霓嶼島 石城島 三都島 大門島 大榭島 洞頭島 梅山島 廣鹿島 大長山島 白沙島 潿洲島 淇澳島 秀山島 泗礁山 大嵛山 氹仔-路環 西嶼 海洋島 小長山島 蝦峙島 威遠島 綠島 小金門島 登步島 湄洲島 冊子島 烏礁洲 望安島 南丫島 粗蘆島 擔桿島 南長山島 花嶴島 小洋山 赤鱲角 漁島 普陀山 荷包島 菊花島 浮鷹島 長白島 檀頭山 小長塗山 大練島 青衣島 龍門島 南竿島
『玖』 誰知道中國有哪些島嶼
大島包括台灣島和海南島。第三大島是上海的崇明島,面積比台灣和海南小太多了。
另外有南沙,西沙,東沙和中沙四大群島。
台灣有其自身的附屬群島,稱澎湖列島,最有名的是金門島,對面就是廈門。
東海上有釣魚島,這是中國不可分割的神聖領土。
『拾』 中國在哪些海域擁有島嶼
中國共有大小島嶼5000多座,島嶼岸線總長1.4萬多公里。按其成因可分3類: 基岩島、沖積島、珊瑚礁島。東海約占島嶼總數的60%,南海約佔30%,黃、渤海約佔10%。 其中最大島嶼是台灣島。 我國位於亞洲東部。 我國領土最北端為黑龍江漠河,最南端為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 我國陸疆1.8萬km 中國海岸線總長度3.2萬公里,其中大陸海岸線1.8萬公里,島嶼海岸線1.4萬公里 謝謝採納!!!
希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