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地貌有哪些變化

中國地貌有哪些變化

發布時間:2022-07-10 23:39:29

A. 中國地貌形成的影響因素有哪些各影響因素的主要表現如何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自西向東逐級下降,形成一個層層降低的階梯狀斜面,成為我國地貌總輪廓的顯著特徵。 青藏高原雄踞我國西部,海拔平均達 4000—5000 米,是我國最高的一級地形階梯。高原周圍聳立著一系列高大的山脈,南側是世界最高的喜馬拉雅山,海拔平均在 6000 米以上, 超過 8000 米的高峰有 7 座,以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瑪峰著稱。北側有昆侖山、阿爾金山和祁連山分布,東邊有岷山和橫斷山等排列,地勢以巨大落差降低與第二級地形階梯相接。 高原內部分布著一系列近東西走向或北西-南東走向的山脈,海拔均在5000—6000 米以上,主要有可可西里山、巴顏喀拉山、唐古拉山、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等。在這些山脈之間,分布著地表起伏平緩、面積廣闊的高原和盆地, 並有星羅棋布的湖泊, 高原邊緣地帶為長江、 黃河等亞洲著名的大河發源地。山巔白雪皚皚,高原上牧草如茵,湖光山色,交相輝映。 青藏高原外緣以北、以東,地勢顯著降低,東以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線為界,構成我國第二級地形階梯,主要由廣闊的高原和盆地組成,其間也分布著一系列高大山地。與青藏高原西北部毗鄰的是我國最大的塔里木盆地,海拔 1000 米左右;再往北是准噶爾盆地;海拔多在 500 米左右;兩大盆地之間聳立著東西走向的天山山地,海拔 4000—5000 米,部分山峰高逾 6000 米,山地內部還分布許多斷陷盆地。 高原東北側與祁連山北麓相接的是河西走廊和阿拉善高原,海拔在 1000—1500 米之間。這些盆地和高原由於深居內陸,乾燥少雨,盆地中戈壁、沙漠廣布;河渠沿線,綠洲農業,斷續分布,高山之顛,冰雪晶瑩。青藏高原東緣以東的第二級地形階梯上,自北而南分布著內蒙古高原、鄂爾多斯高原、黃土高原和雲貴高原,海拔 1000—2000 米不等,由於地表組成物質和內、外營力的不同,使地表形態差別極為顯著,有的地勢起伏和緩,牧草叢生,有的荒漠廣布,沙丘累累;有的溝壑縱橫,梁、峁遍布;有的壩子眾多,喀斯特地貌分布廣泛。高原上的山地很多,如陰山、六盤山、呂梁山、秦嶺、大巴山、大婁山、武陵山、苗嶺等,海拔大多在 1500-2500 米之間,少數高峰達 3000米以上。四川盆地海拔較低,大部分在 500 米以下。 在第二級地形階梯邊緣的大興安嶺至雪峰山一線以東,是第三級地形階梯,主要以平原、丘陵和低山地貌為主。自北而南分布著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海拔多在 200 米以下,這里地勢低平,沃野千里,是我國最重要的農業基地和人口、城鎮、村落密集,工業基礎雄厚,交通方便的經濟區。長江以南為低山丘陵,廣大地區海拔不超過 500 米,地面起伏不平,平坦的河谷平原、盆地與低緩的丘陵、 低矮斷續相連的低山交錯分布。

B. 中國的地貌類型有哪些

中國的地貌類型有:

1、黃土地貌:中國是世界上研究黃土地貌最早的國家。2000多年前就有「天雨黃土、晝夜昏霾」涉及黃土地貌堆積過程的記載。800多年前,北宋沈括對河南、陝西一帶的黃土侵蝕地貌形態作了生動描述。

2、喀斯特地貌:我國喀斯特地貌分布區域較廣,如廣西、雲南等地。喀斯特地貌主要特徵體現在溶洞、天坑等地理現象。

3、海岸地貌:世界海岸線長約44萬公里,中國海岸線長達18000餘公里,島嶼岸線為14000餘公里。在漫長的海岸帶蘊藏有極為豐富的礦產、生物、能源、土地等自然資源。

4、河流地貌:河流作用於地球表面所形成的各種侵蝕、堆積形態的總稱。包括溝谷、侵蝕平原等河流侵蝕地貌和沖積平原、三角洲等河流堆積地貌。研究河流地貌,掌握河流的演變過程,預測河流的變化趨勢,對水利、交通、工農業生產和城鎮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

5、構造地貌:構造地貌由地球內力作用直接造就的和受地質體與地質構造控制的地貌。從宏觀上看,所有大地貌單元,如大陸和海洋、山地和平原、高原和盆地,均為地殼變動直接造成。但完全不受外力作用影響的地貌,如現代火山錐和新斷層崖是罕見的,絕大多數構造地貌都經受了外力作用的雕琢。

C. 中國地形特徵是什麼

中國地形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地形多種多樣,山區面積廣大。地勢西高東低 ,向海洋傾斜,一方面有利於海洋上濕潤氣流深入內地,形成降水;另一方面使許多大河滾滾東流,溝通了東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內地的經濟聯系。

河流自西向東,逐級下降,河流落差大,水能蘊藏豐富。 多種多樣的地形為因地制宜,發展農、林、牧、副多種經營提供了有利條件。山區在發展林業、牧業、旅遊業、采礦業等方面具有優勢;但山區地面崎嶇,交通不便,不利於發展種植業。由於山區面積廣大,平原較少,造成耕地資源不足。


(3)中國地貌有哪些變化擴展閱讀:

地勢階梯

地勢是地表高低起伏的總趨勢。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大致呈階梯狀分布.西高東低的地勢有利於太平洋的暖濕氣流深入內陸地區,北方冷空氣可長驅南下,有利於形成降水。西高東低的地勢使我國的大江大河自西向東入海,溝通了我國東部和西部、沿海和內陸的交通。

地勢的第一級階梯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其北部與東部邊緣以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與地勢第二級階梯分界。

地勢的第二級階梯平均海拔在1000—2000米之間,其間分布著大型的盆地和高原。東面與大興安嶺、太行山脈、巫山、雪峰山與地勢第三級階梯分界。

地勢的第三級階梯上分布著廣闊的平原,間有丘陵和低山,海拔多在500米以下。

從我國陸地的第三級階梯繼續向海洋延伸,就是大陸架,這是大陸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一般深度不大,坡度較緩,海洋資源豐富。我國近海大陸架比較廣闊,渤海和黃海海底的全部、東海海底的大部分和南海海底的一部分,都屬大陸架。開發海洋資源,尤其是石油資源主要是在大陸架上。

D. 中國五大地貌名稱及其特點

(1)、平原 一般是指海拔高度在200米以下,內部相對高差在50米以下的地形區。平原給人以平闊暢達的美感,一些河流沖積平原又往往是人類從遠古以來的主要棲息地,不僅其自然風光美麗,而且人文景觀薈萃,城鄉繁榮發展,因此多具較好的旅遊價值。

(2)、高原 通常把海拔超過500米(在我國通常超過1000米),面積較大、地面起伏平坦的地區稱為高原。高原以其高亢、 遼遠 的空間美感,以及特殊的高原氣候、 自然環境和民俗特徵,給人帶來特殊的體驗和神秘感,由此具有觀光 、休養、 考察、 探險等多種旅遊價值。

(3)、山地 通常把海拔超過500米,坡度較陡的地形稱為山地。山地是五大基本地貌中最富有多樣性造型的自然景觀資源 ,雄 、奇 、險、秀、幽及其組合變化,是山地景觀地貌的主要審美特徵 。

(4)、丘陵 通常把海拔高度低於500米 ,相對高度小於200米,坡度較緩的地形稱為丘陵。丘陵起伏比山地和緩,但兩者難以截然分開。

因此丘陵部分地具有山地的旅遊價值,同時有可能具有更豐富的人文景觀。丘陵也容易被開發成果園和茶園,發展觀光農業條件最好。

(5)、盆地 四周高中間低,相對高差一般在500米以上的地貌類型。盆地往往是眾水匯集之地,多具有與沖積平原相類似的旅遊價值。四川盆地就是比較典型的例子。

E. 中國的地形地貌有什麼特點,都有哪些氣候

我國的地形特徵:地形復雜多樣,山區面積廣大。 (五種基本類型都有,但以山地33%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區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嶇高原部分佔三分之二。)

我國地貌的基本特徵 1.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2.山脈眾多,起伏顯著。3.地貌類型復雜多樣。

我國的氣候:
受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的影響,我國大多數地區一年內的盛行風向隨季節有顯著變化,形成了典型的季風氣候。冬季風寒冷乾燥,是我國冬季南北溫差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夏季風溫暖潮濕,形成了我國的雨季。除青藏高原外,習慣上以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為界,把我國劃分為季風區和非季風區。我國的氣候類型,主要包括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以及高原山地氣候。

F. 中國地貌格局的特點自然地理學

中國地貌格局的特點:

中國境內不僅有常見的構造地貌、河流地貌、海岸地貌,而且有現代冰川和古代冰川作用遺跡、凍土和冰緣作用現象、沙漠和戈壁等,還有在一定氣候條件下,反映特殊岩性的石灰岩地貌和黃土地貌。中國地貌種類的多樣、典型,是世界其他國家難以相比的。

中國大陸西高東低,自西向東形成三大階梯下降。第一級階梯是青藏高原,高原面海拔多在4000~5000米,其上聳峙多座海拔超出7000米,甚至8000米的山峰,享有「世界屋脊」之稱。第二階梯是青藏高原的北緣與東緣到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之間,包括了若干高原和盆地,盆地底部高低不一,高原面海拔多在1000~2000米。第三級階梯是更東的低山丘陵和大平原,山丘海拔多在千米以下,平原一般不超過200米。這一級階梯也包括沿海大陸架, 其水深通常在200米以內。

(6)中國地貌有哪些變化擴展閱讀:

中國地貌格局是指山地、高原、盆地、平原等地貌單元,在平面上的排列組合與垂直向上的高低起伏。

中國民族地區地貌具有的基本特徵是:

1、類型復雜多樣

有被內力推移而高高抬升的高原和山地,也有被撓曲下降的低窪的盆地和平原,還有起伏和緩的丘陵。如橫斷山脈的許多山峰海拔超過5000──6000米,一般也在4000米左右。又如天山山脈東段的吐魯番盆地,盆地最低部分的艾丁湖面海拔─155米, 是全國最低的窪地,盆地北部的博格達山海拔3500──4000 米, 最高的博格達峰海拔5445米,二者高差5600米,距離僅有150公里左右。

2、山地高原廣泛分布

民族地區大約93.5% 的面積位於中國第一級階梯和第二級階梯上。全國主要的極高山(海拔5000米以上)、高山(海拔3500──5000米)出現在西部的最高一級階梯─青藏高原上。青藏高原的面積230萬平方公里,占民族地區面積的36.8%,在青藏高原上,位於中尼邊界的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

3、平原狹小,分布零散

第三級階梯上民族地區的平原,面積約11萬平方公里,占民族地區總面積的1.7%。這些平原之中,除內蒙古東部有較大面積的平原外,其他民族地區主要是分布零散的狹小平原,而且多屬海拔200─500米的平原。

廣西壯族自治區境內眾多的小平原,面積共約3.16萬平方公里,最大的平原是南寧──桂平的鬱江河谷沖積平原,面積僅6400平方公里。一般平原的面積為300──600平方公里,海拔200──500米,相互間被山地丘陵分隔開。

G. 中國有哪些地貌特徵

中國地貌的基本特徵及形成因素

(一)地貌的基本特徵

1.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自西向東逐級下降,形成一個層層降低的階梯狀斜面,成為我國地貌總輪廓的顯著特徵。

青藏高原雄踞我國西部,海拔平均達4000—5000米,是我國最高的一級地形階梯。高原周圍聳立著一系列高大的山脈,南側是世界最高的喜馬拉雅山,海拔平均在6000米以上,超過8000米的高峰有7座,以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瑪峰著稱。北側有昆侖山、阿爾金山和祁連山分布,東邊有岷山和橫斷山等排列,地勢以巨大落差降低與第二級地形階梯相接。

高原內部分布著一系列近東西走向或北西-南東走向的山脈,海拔均在5000—6000米以上,主要有可可西里山、巴顏喀拉山、唐古拉山、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等。在這些山脈之間,分布著地表起伏平緩、面積廣闊的高原和盆地,並有星羅棋布的湖泊,高原邊緣地帶為長江、黃河等亞洲著名的大河發源地。山巔白雪皚皚,高原上牧草如茵,湖光山色,交相輝映。

青藏高原外緣以北、以東,地勢顯著降低,東以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線為界,構成我國第二級地形階梯,主要由廣闊的高原和盆地組成,其間也分布著一系列高大山地。與青藏高原西北部毗鄰的是我國最大的塔里木盆地,海拔1000米左右;再往北是准噶爾盆地;海拔多在500米左右;兩大盆地之間聳立著東西走向的天山山地,海拔4000—5000米,部分山峰高逾6000米,山地內部還分布許多斷陷盆地。高原東北側與祁連山北麓相接的是河西走廊和阿拉善高原,海拔在1000—1500米之間。這些盆地和高原由於深居內陸,乾燥少雨,盆地中戈壁、沙漠廣布;河渠沿線,綠洲農業,斷續分布,高山之顛,冰雪晶瑩。青藏高原東緣以東的第二級地形階梯上,自北而南分布著內蒙古高原、鄂爾多斯高原、黃土高原和雲貴高原,海拔1000—2000米不等,由於地表組成物質和內、外營力的不同,使地表形態差別極為顯著,有的地勢起伏和緩,牧草叢生,有的荒漠廣布,沙丘累累;有的溝壑縱橫,梁、峁遍布;有的壩子眾多,喀斯特地貌分布廣泛。高原上的山地很多,如陰山、六盤山、呂梁山、秦嶺、大巴山、大婁山、武陵山、苗嶺等,海拔大多在1500-2500米之間,少數高峰達3000米以上。四川盆地海拔較低,大部分在500米以下。

在第二級地形階梯邊緣的大興安嶺至雪峰山一線以東,是第三級地形階梯,主要以平原、丘陵和低山地貌為主。自北而南分布著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海拔多在200米以下,這里地勢低平,沃野千里,是我國最重要的農業基地和人口、城鎮、村落密集,工業基礎雄厚,交通方便的經濟區。長江以南為低山丘陵,廣大地區海拔不超過500米,地面起伏不平,平坦的河谷平原、盆地與低緩的丘陵、低矮斷續相連的低山交錯分布。在這些平原、低山丘陵以東,還有一列北北東走向的山脈——長白山、千山、魯中山地,以及浙閩沿海的仙霞嶺、武夷山、戴雲山等分布,海拔多在500—1500米之間,雖然絕對高度不大,但從低海拔的平原和谷地仰望山巒,也頗為巍峨。在海岸線以東,為寬闊的大陸架淺海,是大陸向海洋平緩延伸的部分,水深在100—200米。寬400—600千米,為重要漁場,並蘊藏豐富的石油資源。在大陸架上,島嶼星羅棋布,以台灣島和海南島最有名。

西高東低,呈階梯狀下降的地勢,是我國地貌總輪廓最為突出的特點,對河流的影響最顯著。我國著名的江河,大都發源於第一、二級地形階梯上,自西向東流注,溝通了東西之間的交通,加強了沿海與內陸的聯系。在地勢呈階梯狀急劇下降的地段,河流下切,坡大流急,峽谷櫛比,水力資源豐富,適於大型水利樞紐工程的梯級開發。

2.山脈眾多,起伏顯著

我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山地佔全國總面積的1/3。從最西的帕米爾高原到東部的沿海地帶,從最北的黑龍江畔到南海之濱,大大小小的山脈,縱橫交錯,構成了我國地貌的骨架,控制著地貌形態類型空間分布的格局。如果把分割的高原、盆地中崎嶇不平的山地性高原、丘陵性高原、方山丘陵性盆地包括在內,連同起伏和緩的丘陵合計來算,廣義的山地約佔全國陸地總面積的65%。

我國山脈雖然縱橫交錯,分布范圍廣泛,但其分布具有一定的規律性,不僅是構成宏觀地貌分布格局的骨架,而且也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線。根據走向,我國山脈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①南北走向的山脈位於我國的中部地區,自北而南主要有賀蘭山、六盤山以及著名的橫斷山脈等。川西、滇北的橫斷山脈由一系列平行的嶺谷相間的高山和深谷所組成,主要有邛崍山、大雪山、沙魯里山、寧靜山、怒山、高黎貢山等,海拔大多在4000米以上。山脈之間夾峙著大渡河、雅礱江、金沙江、瀾滄江、怒江等的大河,河谷深切,形成高差顯著的平行嶺谷地貌。這一南北縱列的山脈,把全國分成東、西兩大部分。西部多為海拔超過3500米的高山和高逾5000米的極高山,如喜馬拉雅山、岡底斯山、昆侖山、祁連山、天山等,山脈主要為北西、北西西走向;東部多為海拔低於3500米以下的中山和低山,以北北東走向為主,如大興安嶺、太行山、雪峰山、長白山、武夷山等,僅台灣玉山主峰和秦嶺太白山海拔超過3500米。

②東西走向的山脈 主要有三列:最北的一列是天山和陰山,大致展布於北緯40°-43°之間。天山橫亘於新疆中部,長1500千米,南北寬約250—300千米。中間的一列大致位於北緯33°-35°之間,西部為昆侖山,中部為秦嶺,東延到淮陽山。最南的一列是南嶺,大致位於北緯25°-26°之間。

這三列東西走向的山脈,距離大致相等,相距各約8個緯度,具有明顯的等距性。西部的昆侖山、天山,海拔高度多在4000—5000米以上,成為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之間的天然分界。東部的陰山、秦嶺海拔1000-2000米左右,南嶺僅1000米上下,也反映了西高東低的總趨勢。由於我國東部總的地勢較低,這些山脈仍顯得高峻挺拔,都是我國地理上的重要界線。如陰山構成了內蒙古高原的邊緣,秦嶺是黃河與長江、淮河之間的分水嶺,更是區分我國南方與北方的重要自然地理界線。南嶺雖然山體比較破碎零亂,海拔高度也不大,但它不僅是長江與珠江的分水嶺,而且也是華中與華南區的分界,同樣具有自然地理上的重要意義。

③北西走向的山脈主要分布在我國的西半壁,主要有阿爾泰山、祁連山、喀喇昆侖山、可可西里山、唐古拉山、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等。青藏高原南側的喜馬拉雅山,在西段也為北西走向,向東逐漸轉為東西向,表現為向南突出的弧形山脈。這些山脈大都山勢高峻,氣候嚴寒,普遍有現代冰川發育。

④北東走向的山脈 主要分布在東部,自西向東分為西列、東列與外列。西列包括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武陵山、雪峰山等。東列北起長白山,經千山、魯中低山丘陵到武夷山,外列分布在大陸外側的台灣島上,山地佔全島面積的2/3,3000米以上的山峰有62座,主峰玉山海拔3997米,不僅是台灣第一高峰,而且也是我國東部最高的山峰。

上述眾多的山脈,縱橫交織,把中國大地分隔成許多網格,鑲嵌於這些網格中的分別是高原、盆地、平原和海盆,從而構成我國地貌網格狀分布的格局。

地勢起伏顯著,地區間海拔高程差別大也是我國地貌的特色。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但其東側的四川盆地海拔為500米左右;昆侖山南面為海拔5000米的藏北高原,但北面的塔里木盆地海拔在1000米上下,一山之隔出現這樣大范圍的巨大高度差別,實屬罕見。就全國而言,珠穆朗瑪峰海拔達8848米,而新疆吐魯番盆地內的艾丁湖卻低於海平面以下155米,高差9903米,為世界所僅有。局部地區的巨大高差更為壯觀:喜馬拉雅山東端的南迦巴瓦峰,海拔高達7756米,但雅魯藏布江谷地內的墨脫一帶海拔只有700米,兩地間水平距離約40千米,相對高程竟相差7000多米;川西貢嘎山高達7556米,但鄰近的大渡河谷地海拔1600米,二者高差5997米;即使在我國東部的台灣,也可見到海拔3997米的玉山和附近海拔低於100米的台南平原之間巨大的高度差別。起伏顯著的地表,在各地形成不同類型的山地垂直景觀,使我國的自然地理環境更加復雜。

3.地貌類型復雜多樣

我國地域遼闊,地質構造、地表組成物質及氣候水文條件都很復雜,按地貌形態區分可分為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五大基本類型。以山地和高原的面積最廣,分別佔全國面積的33% 和26%;其次是盆地,佔19%;丘陵和平原占的比例都較少,分別為10%和12%。

在縱橫交錯形成我國網格狀格局骨架的山地中,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鑲嵌於這些網格之中。

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雲貴高原是我國的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位於南側的喜馬拉雅山與北面的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之間以及岷山-邛崍山-錦屏山以西的大網格之中,是全國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雲貴高原均分布在第二級階梯地形面上,受陰山、秦嶺、大婁山及桂西北山地分隔,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由於地面組成物質和外營力因素的不同,高原地貌差別顯著,形態各異。內蒙古高原,偏處北部內陸,氣候乾燥少雨,流水作用弱,地表坦盪開闊,地形起伏和緩,是我國高原形態表現明顯、高原面保存比較完整的高原。內蒙古高原向南與秦嶺山脈之間為黃土高原。在第四紀冰期干寒氣候條件下,黃土沉積旺盛,形成舉世聞名的黃土高原,隨著間冰期氣候轉向溫濕,質地疏鬆的黃土經流水強烈侵蝕,使高原大部地區溝壑縱橫、梁峁遍布。雲貴高原,石灰岩分布范圍廣,氣候暖濕,除滇中、滇東和黔西北尚保存著起伏較為和緩的高原面以外,大部地區為長江、珠江及元江等支流分割成崎嶇不平的地表。石灰岩分布地區,喀斯特地貌齊全,發育完好。

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柴達木盆地、四川盆地是我國的四大盆地,均屬於構造斷陷區域。柴達木盆地海拔最高,為2600—3000米,盆地四周為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所環抱,構造上屬東昆侖褶皺系中的柴達木拗陷,面積20多萬平方千米,為全國第三大盆地。盆地氣候乾燥,分布著許多鹽湖和鹽沼,鹽礦資源品種繁多,儲量豐富;有色金屬、黑色金屬、稀有金屬資源和石油資源等也都非常豐富。盆地日照長,光能資源豐足,農業單產高;河流沿岸,牧草肥美,畜牧業也占重要地位,故有「聚寶盆」之稱。

塔里木盆地面積53萬平方千米,是我國最大的盆地。由於深處內陸腹地,又加高山環抱,地形封閉,氣候極端乾旱。植被稀疏,乾燥剝蝕和風蝕、風積作用顯著,分布著全國面積最大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從盆地邊緣到盆地內部,地表組成物質和地貌形態呈環帶狀排列。環盆地邊緣,受兩側高山冰雪融水滋潤,分布著農業發達、人口集中的沃野綠洲,自古以來就是聯系「絲綢之路」的重要通衢。

准噶爾盆地位於天山與阿爾泰山之間,面積38萬平方千米,是我國第二大盆地,盆地中分布著我國第二大沙漠——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因盆地西部山地不高,又有很多缺口,屬半封閉型盆地,降水稍多,植被較密,主要為固定、半固定沙丘。草場廣闊,畜牧業發達。盆地南緣受天山冰雪融水澆灌,綠洲農業發達,城鎮集中。

四川盆地位於青藏高原以東、巫山以西,南北介於大婁山與大巴山之間,四周山地環抱,盆地形態完整。因中生界紫紅色砂、頁岩分布廣泛,又稱「紅色盆地」或「紫色盆地」。盆地面積約16.5萬平方千米,雖然是四大盆地中面積最小的一個,但地處亞熱帶,氣候溫暖濕潤,水系稠密,人口眾多,土壤肥沃,物產豐富,經濟發達,是我國富有的地區之一,向有「天府之國」的美譽。

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國的三大平原,集中分布於東部第三級地形階梯上的東西向與北東向山脈之間的網格中,面積遼闊,地勢低平,交通便利,人口密集,為全國主要農耕基地。東北平原位於燕山以北,大、小興安嶺與長白山之間,南北長約1000千米,東西寬約400千米,面積35萬平方千米,是我國最大的平原,以黑土面積大、沼澤分布廣為特色。華北平原南北分別是大別山與燕山,西起太行山和伏牛山,東抵山東丘陵與黃、渤海,面積31萬平方千米,為我國第二大平原。因主要由黃河、淮河、海河沖積形成,所以也稱黃淮海平原。地勢低平,地面坡降很小。不少地段河床高於兩岸平原之上,地上河與河間窪地相間分布,構成華北平原獨特的特色。長江中下游平原位於巫山以東的長江中下游沿岸,主要包括兩湖平原、鄱陽湖平原、蘇皖沿江平原和長江三角洲,呈串珠狀東西向分布,面積約20萬平方千米,是我國第三大平原。以地勢低平、湖泊密布、河渠稠密、水田連片為特色,為全國著名的魚米之鄉。

我國的丘陵也主要分布在東部,即第三級階梯地形面上,以雪峰山以東、長江以南的廣大地區最集中,統稱「東南丘陵」。其中,位於長江以南、南嶺以北的稱江南丘陵;南嶺以南,兩廣境內的稱兩廣丘陵;武夷山以東、浙閩兩省境內的稱浙閩丘陵。長江以北丘陵分布范圍小,主要有山東丘陵和遼東丘陵。

東南丘陵主要分布在一系列北東走向的中、低山的兩側,其間錯落排列著大大小小的紅岩盆地,地表形態主要表現為絕對高度低、相對起伏小的丘陵。由於各地岩性不同,在江南丘陵分布著厚層紅色砂岩和礫岩;浙閩丘陵花崗岩、流紋岩分布范圍大;兩廣丘陵西部,石灰岩分布面積廣,喀斯特地貌發育。山東丘陵和遼東丘陵座落在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上,由變質岩和花岡岩組成,地面切割比較破碎,海岸曲折,多港灣和島嶼,為著名的暖溫帶水果產區。

除以上五種基本地貌類型外,由於地勢垂直起伏大,海陸位置差異明顯引起的外營力的地區差別及地表組成物質不同等,還形成冰川、冰緣、風沙、黃土,喀斯特、火山、海岸等多種特殊地貌。

我國西部地勢高聳,並有多條高逾雪線以上的極高山,現代冰川在北起阿爾泰山,南至喜馬拉雅山和滇北的玉龍山,東自川西松潘的雪寶頂,西到帕米爾之間的山巔廣為分布,總面積達58523平方千米,使我國成為全球中低緯度現代冰川最發達的國家。現代冰川分懸冰川、冰斗冰川、山谷冰川、平頂冰川等基本類型,以山谷冰川最常見,規模也最大。按物理性質大致以念青唐古拉山為界又可分為海洋性冰川和大陸性冰川。冰川上常出現冰面湖、冰穴、冰洞、冰塔、冰牆等千姿百態的冰晶景觀。冰川的消長進退還形成冰斗、角峰、刃脊、懸谷、U形谷、終磧、側磧、底磧、冰磧階地等冰蝕、冰磧地貌。地高天寒引起的寒凍風化、融雪流水和重力作用形成的石河、石海、岩屑流、岩屑堆、泥流舌等冰緣地貌分布也很普遍。

我國是世界上沙漠戈壁面積比較廣闊的國家之一。我國的沙漠戈壁主要分布在北部,包括西北和內蒙古的乾旱和半乾旱地區,總面積達128萬平方千米,約佔全國面積的13%。賀蘭山烏鞘嶺以西,沙漠面積最大,也最集中,塔克拉瑪干沙漠、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巴丹吉林沙漠、騰格里沙漠是我國四大沙漠,都分布在這一地區。在大沙漠的邊緣和外圍,有帶狀或環狀的戈壁分布。

在沙漠的南緣,大致西起昆侖山,東到長白山,北起長城,南到秦嶺、淮陽山地,呈東西向帶狀分布著大片黃土和黃土狀沉積物,總面積約60萬平方千米,其中以甘肅中部和東部,陝西北部及山西最為集中,形成世界上最大的黃土高原,面積約39萬平方千米。荒漠中的風化物是黃土物質的直接來源,在黃土集中分布的地區,黃土覆蓋厚度約100—200米,形成獨特的黃土源、梁、峁地貌。由於黃土質地疏鬆,抗蝕能力差,水土流失嚴重,地面常被溝壑分割顯得特別破碎,河流的含沙量極大。

我國碳酸鹽類岩石分布很廣,面積約130萬平方千米,大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7,尤以廣西、貴州和雲南東部地區分布最廣,岩層發育完整,碳酸鹽岩石的分布面積占這些地區總面積的50%以上。由於層厚質純的石灰岩分布廣泛,經構造運動抬升到較高的位置,並發生許多斷層、裂隙和節理,在低緯濕熱氣候條件下,雨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沿著灰岩裂隙不斷地進行溶蝕,形成山奇水秀的喀斯特地貌。秀麗如畫的峰林,深邃曲折的溶洞,時隱時現的暗河和天生橋隨處可見。喀斯特地貌分布之廣,類型之多,為世界其他國家所不及,堪稱喀斯特地貌完美典型的自然博物館,也為山水甲天下的著名旅遊勝地。

江南一帶,自白堊紀以來,氣候暖熱,在地勢低窪的盆地中堆積了一套陸相為主的紅色岩系。堅硬的厚層礫岩和砂礫岩,經流水沿斷裂和節理侵蝕,形成許多峭壁懸崖、山峰林立的丹霞地形;岩性比較松軟的砂頁岩,則形成地勢比較低緩的丘陵,從而構成江南地區獨具特色的紅層地貌。

我國有600多座火山,火山錐一般都不大,而且多成群分布。各火山錐附近常有熔岩流形成的熔岩台地分布,形成火山地貌。我國的火山群除昆侖山西段和中段4處在西部外,其它主要分布在東部北東向與東西向構造帶交匯地區。

陰山山脈東段南北兩側有火山丘270多座,展布於玄武岩熔岩台地之上,相對高度數十米以至100米以上,是我國最大的火山群。長白山火山群有火山丘100多座,廣布於1400平方千米的長白山玄武岩熔岩台地上,為我國第二大火山群。東北區第一高峰白雲峰是一座活火山,曾於1597年、1668年和1702年三度噴發,山頂的天池即昔日的火山口。此外在台灣、海南島北部及雷州半島、長江下游南京附近的長江南北兩岸與雲南西部橫斷山脈南段西緣的騰沖附近均有火山丘或玄武岩熔岩台地等火山地貌分布。

我國東南部濱臨海洋,島嶼眾多,星羅棋布,大陸岸線長達18000千米,島嶼岸線長約14000千米,海岸線分別屬於平原海岸(沙岸)、山地海岸(岩岸)和生物海岸三大類,島嶼也有基岩島、沖積島和珊瑚島之別,使海岸地貌和島嶼復雜多樣。

H. 中國八大地貌類型及代表地是什麼

中國的地貌類型有:

1、黃土地貌:中國是世界上研究黃土地貌最早的國家。2000多年前就有「天雨黃土、晝夜昏霾」涉及黃土地貌堆積過程的記載。800多年前,北宋沈括對河南、陝西一帶的黃土侵蝕地貌形態作了生動描述。

2、喀斯特地貌:我國喀斯特地貌分布區域較廣,如廣西、雲南等地。喀斯特地貌主要特徵體現在溶洞、天坑等地理現象。

3、海岸地貌:世界海岸線長約44萬公里,中國海岸線長達18000餘公里,島嶼岸線為14000餘公里。在漫長的海岸帶蘊藏有極為豐富的礦產、生物、能源、土地等自然資源。

4、河流地貌:河流作用於地球表面所形成的各種侵蝕、堆積形態的總稱。溝谷、侵蝕平原等河流侵蝕地貌和沖積平原、三角洲等河流堆積地貌。研究河流地貌,掌握河流的演變過程,預測河流的變化趨勢,對水利、交通、工農業生產和城鎮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

5、構造地貌:構造地貌由地球內力作用直接造就的和受地質體與地質構造控制的地貌。從宏觀上看,所有大地貌單元,如大陸和海洋、山地和平原、高原和盆地,均為地殼變動直接造成。

中國主要地形分布:

1、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

2、四大盆地:准噶爾盆地、塔里木盆地、柴達木盆地、四川盆地。

3、三大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4、主要三大丘陵: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東南丘陵。

I. 中國地貌特徵有哪些

中國的地貌特點是高原,丘陵,一些平原這幾塊組成的一個非常豐富的地貌特點

閱讀全文

與中國地貌有哪些變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給哪些國家捐獻了物資 瀏覽:704
宋朝是中國哪個朝代 瀏覽:135
印度綠真菌怎麼預防 瀏覽:10
印尼到新加坡飛機上有做些什麼 瀏覽:383
義大利有什麼好包 瀏覽:682
去伊朗女士服裝需要注意什麼 瀏覽:458
英國留學費用有多少 瀏覽:363
英國阿散蒂有限公司都做什麼 瀏覽:630
越南女兵為什麼那麼漂亮 瀏覽:622
中國科技館門票多少錢 瀏覽:988
中國最貴的別墅多少錢 瀏覽:97
中國最大的極樂菩薩界是哪裡 瀏覽:436
在越南街吃一碗粉花多少錢 瀏覽:50
阮氏越南語怎麼寫 瀏覽:300
印度老人王琦現在過的怎麼樣 瀏覽:308
agonia義大利語是什麼意思 瀏覽:613
義大利西西里島有哪些足球隊 瀏覽:405
科興疫苗印尼文怎麼寫 瀏覽:602
印度產的是什麼煙 瀏覽:817
英國人為什麼去美洲建國 瀏覽: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