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重要的人物畫
宋代宗教畫保存下來的很少,以卷軸畫形式保存下來的壁畫稿本。最有名的是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圖卷》。此圖卷另一稿本,稱為宋人《八十七神仙圖卷》。
《朝無仙仗圖卷》描繪五方帝君中的三個帝君,前往朝謁天上的最高統治者時的隊仗行列。這個行列應該是由八十八個神仙組成(《朝元仙仗圖卷》缺最後一名神仙,《八十七神仙圖卷》則缺最前一名神將)。八十八個神仙,共四種類型:三個帝君(頭上有圓光),八名武裝神將,十名男神仙,六十七名女仙(這些女仙中有玉女,也有金童,但都作女裝)。四種類型人物形象都是按照一定的理想的特點描繪的,所以大多數都缺乏具體性。但十名男神仙的形象,卻可以看出在追求個性的特點。對全部人物行列勾繪了稠密重疊的衣褶,並且盡量變化著頭飾、儀仗和六十七個仙女的姿態。這些變化產生了形式上的豐富和華麗的效果,努力避免單調的感覺。全卷人物神態和在風中飄動的幡旗、裙裾、飄帶、花枝,一面行進一面飄動的感覺得到完整和統一的效果。
武宗元(公元一○五○年)是北宋時代重要的宗教畫家,被認為可以和吳道子相比。他的畫跡除了上面已經涉及的以外,洛陽南宮三聖官東壁十尊丈余高的太一神,以及龍興寺(許昌)、嵩岳廟、中嶽天封觀等處壁畫都負盛譽。
道教畫以現實生活的描寫代替超人間的神仙世界的描寫。稱為《護法天王圖卷》的稿本和稱為《西嶽降靈圖卷》的稿本,描繪了各種形形色色人物,包括貴族及其眷屬隨從,甚至市井中的商人、乞丐、漁父、玩把戲的等等。在不同的程度上表現了各種人的特點。道教畫放手描寫市井人物,因為道教相信神仙會隱跡在普通人群中間,可以具有普通人的外表。因而這樣的道教畫又具有了風俗畫的特點。
人物畫是以人物活動為主要描寫對象的中國畫傳統畫科.宋代繪畫是中國繪畫藝術發展的高峰.宋代的人物畫題材多樣,如佛教畫、肖像畫、工筆重著色人物畫、經史題材畫、風俗畫、減筆人物畫等等.它所反映的現實生活內容之廣泛,在古代繪畫史上是極為突出的.它運用多彩優美的藝術形式,創造了很多的藝術表現手法.宋代人物畫的成熟和完備,進一步說明了宋代繪畫是中國古代繪畫的鼎盛時期. 元.. 人物畫發展到元代,因為受到社會政治和審美潮流的影響,已退居到次要的地位。但是人物畫和山水畫、花鳥畫一樣,也處於形式風格的轉型期,所以它表現出了與前代完全不同的風貌。
由於元代復雜的民族關系,統治者為了政治的需要,在政策上對漢族的士人許以高官,其中的有些漢人走上了仕途的道路。他們的仕途有著多方面的原因,並沒有從心理上屈從於蒙古人的統治,許多人身在曹營心在漢。
另一方面,統治者又採取高壓政策對付那些反抗者,而一些無心仕途的文人則隱於山林,放跡於山水間。
基於這樣的現實,在繪畫上出現了「疏於人事」的狀況,畫家用一種反映社會現實和自身心理狀況的筆墨形式,表達了「逸」的思想。 從題材上來看元代的人物畫,顯然它不是這個時代的主流,在所謂的元代四大家中就沒有一個人物畫畫家,但是元代的人物畫卻在人物畫發展的歷史過程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趙孟頫因為仕元的問題,在畫史上一直受到非議,也影響了它在畫史上的地位,但是趙孟頫在繪畫史上卻有特殊的貢獻。
他的人物畫以《秋郊飲馬圖》為代表,所畫風格古樸,被認為是宋代李公麟之後的又一位重要的人物畫畫家。
趙孟頫在《人馬圖》方面的成就,又因其三世的努力,開拓了人物畫在這一方面的表現領域。
他的人物畫得力於多方面的藝術修養,從唐宋古法中脫穎而出,同時又糅合了山水畫畫法和書法的功力,因此所畫開時代風氣之先。
另一位重要畫家錢選在元代雖以花鳥畫出名,但是他的人物畫也有一定的影響,其代表作有《招涼仕女圖頁》和《盧仝烹茶圖軸》
B. 中國人物畫有哪「四家樣」
中國人物畫「四家樣」
「張家樣」(南朝梁張僧繇創),風格:梁張僧繇善圖寺壁,奇形異貌,夷夏皆妙,始創疏體;
「曹家樣」(北齊曹仲達創),風格:北齊曹仲達能畫梵像,衣服貼體;
「吳家樣」(唐代吳道子創),風格:唐吳道子之筆,其勢圓轉,而衣服飄舉,故有「吳帶當風,曹衣出水」之說;
「周家樣」(周昉的人物畫特別是仕女畫和佛像畫的造型)風格:晚唐周防畫菩薩,豐肥端麗,衣裳勁簡,形成了頗具特色的周家樣,是中國古代最早具有畫派性質的樣式,為歷代畫家所推崇。
以上合稱「四家樣」。
C. 中國古代人物畫有哪些分類各有哪些著名的代表人物及主要作品
大體分為道釋畫、仕女畫、肖像畫、風俗畫、歷史故事畫.顧愷之《洛神賦圖》李唐的《採薇圖》梁楷《李白行吟圖》王繹《楊竹西小像》仇英《列女圖》曾鯨《侯峒嶒像》任伯年《高邕之像》徐悲鴻《泰戈爾像》
D. 中國一級國畫大師排名(中國最有名的人物畫)
但我不清楚他們派名第幾哦,國畫,古代的有顧愷之,洛神賦圖的創作者!。張大千是二十世紀中國畫壇最為傳奇的國畫大師,他以其深厚的文化學養以及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生經歷成為海內外知名的文化名人,,太多,。
齊白石是一個國畫大師級的人物.。
中國近現代著名畫家型書法家這類書法家主要以畫家的身份出現,要推唐代閻立本。希望能夠詳細些。
繼之,尤其是畫美人,上海美術,國畫,張大千,1899一1983,書法成就也很高。
我覺得他的自畫像當是有很大的借鑒價值。
E. 中國當代有那些人物畫畫家
史國良(釋慧禪),1956年生,中國當代著名人物畫家;師從蔣兆和、黃胄和周思聰先生
F. 中國古代人物畫有哪些分類各有哪些著名的代表人物及主要作品
大體分為道釋畫、仕女畫、肖像畫、風俗畫、歷史故事畫。顧愷之《洛神賦圖》李唐的《採薇圖》梁楷《李白行吟圖》王繹《楊竹西小像》仇英《列女圖》曾鯨《侯峒嶒像》任伯年《高邕之像》徐悲鴻《泰戈爾像》
G. 中國古代的歷史人物畫有哪些代表人物及主要作品
東晉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卷
唐代韓滉的《文苑圖》
閻立本《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圖》
唐吳道子《孔子行教像》》、《天王送子圖》、《十指鍾馗圖》
五代南唐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
北宋李公麟的《維摩詰像》
南宋李唐的《採薇圖》
梁楷的《李白行吟圖》
元代王繹的《楊竹西小像》
明代仇英的《列女圖》卷
曾鯨的《侯峒嶒像》
清代任伯年的《高邕之像》
H. 人物畫創作有哪些種類
這個問題有歧義,分別理解為「人物畫有哪些種類」和「人物畫創作方法有幾種?」分別解釋如下:
一、人物畫的種類:
1、中國人物畫科,按題材分為不同的支科:如道釋人物畫(描繪仙佛僧道)、人物畫(描繪歷史故事和現實人物)、風俗人物(描繪社會風俗、市井生活)、高士人物(描繪歷史上和現實中具有出眾才華的雅士高人)、仕女畫(描繪古代婦女形象及其生活情景)、寫真(人物肖像)等。若按畫法樣式的區別劃分,又有工筆人物、寫意人物、白描人物、潑墨人物以及吳裝人物之別。
2、在西方美術中,人物畫一般包括宗教畫(以基督教教義及其故事為題材的繪畫)、神話畫(以希臘、羅馬神話人物及其故事為題材的繪畫)、歷史畫、肖像畫、風俗畫、人體畫(以表現裸體人物形象為題材的繪畫)、軍事畫(以戰爭場景和軍旅生活為題材的繪畫)等類別。
二、人物畫創作方法舉例:
1、白描法
國畫人物白描化法是人類最早,最簡潔的繪畫表現形式,我國古代稱為"
人物畫到了明嘉慶年間,鄒得中總括前人豐富的創作經驗,在其著作"繪畫發蒙"中,提了"十八描"的說法,這十八種描法是指:1.行雲流水描2.高古游絲描3.鐵絲描4.柳葉描5.琴弦描6.螞蝗描7.混描8.橛頭釘描9.曹衣描10.釘頭鼠尾描11.折蘆描12.減筆描13.戰筆水紋描14.竹葉描15.橄欖描16.蚯蚓描17.棗核苗18.枯柴描
以上十八種描法是古人根據當時的服裝(大都是寬袍大袖)領略出,有些是唐朝以前就可以見到,有些則是後來逐漸添加的,然而這十八描並不是包羅前人所有的描法,也有人主張簡化為五種,或合並為三大類。擅長白描人物的當代畫家董夢梅先生則指出:十八是以線條描法的形狀命名,並不妥當。他針對用筆的方法,提出了"用筆十法",即1.懸針筆法2.抽絲筆法3.自由筆法4.鐵絲筆法5.來無影去無蹤(雙尖筆法)6.連接比法7.拖拉筆法8.擅斗筆法9.跳躍筆法10.倒插筆法.以上懂夢梅先生細分的十種用筆方法,有些也適用於白描花鳥畫中。
2、工筆重彩
簪花仕女圖工筆重彩畫法是一種造型工整細致,色彩濃艷而略帶裝飾性的畫法,如晚唐周的簪花仕女圖即為典型的作品畫工筆重彩法適宜使用熟紙或絹,通常可分成六個步驟:
(一)起稿:先用鉛筆或炭筆在稿紙上將人物造型畫正確,修改完美後將畫紙蒙在上面覆描。
(二)鉤線:鉤線有兩種方法,一種稱為鉤勒法,就是先用淡墨鉤出輪廓線,著色後再用重墨或重顏色把主要線條重復鉤勒一次,這種方法不怕著色時把原來的線條遮蓋,畫起來較方便另一種稱為鉤填法,就是用濃淡墨色把線條鉤好的輪廓裡面,不可將顏色蓋住墨線,這種方法鉤出來的線條流暢,但填色較費工夫。現代工筆人物畫-張東林(三)分染底色:為了表現面部和衣褶的凹凸起伏變化,在暗處先分染一次重色,面部可以用赭色分染,方法是珠一隻筆蘸赭石,一隻筆蘸清水,先用顏色筆局部染色,即用清水筆推開仕女的面頰可先用洋紅分染。
(四)著色:傳統仕女的著色法近似京劇人物的化裝,稱為三白法,即額鼻和下顎三部分暈白粉眼眶和面頰用色比較誇張,多用洋紅朱膘藤黃,調少許白粉男子的臉用赭石朱膘和藤黃,加少許白粉。
(五)罩色:在渲染和著色之後,為了使色調統一或補救某些不協調的部分,如臉部常用淡赭石平塗一或兩遍。
(六)提色:在最後完成之前對重點部分再作加工,如眼睛口角或鼻等,使其更為突出畫仕女面部在三白的部分再加白粉,有時可從紙的背後托染白粉,以加強面部的粉的粉白效果,一般常用於工筆重彩人物畫的染色法有:罩(平塗色)窄染(窄小范圍的分染)寬染接染疊染掏染(染背景底色而預留出前面人物)染(染兒童或婦女面頰,著色時旋轉用筆,使顏色逐漸變淡變無,又不留筆痕)。
3、寫意畫法
李太白行吟圖五代石恪的"二祖調心圖"即以狂草的筆意,畫出深具禪意的作品,到了南宋的畫家梁楷發展減筆人物畫,開拓新風氣,而且創造了大筆潑墨法,成為寫意人物畫的代表性畫家,其作品"潑墨仙人圖"、"李太白行吟圖"等皆運用豪放而簡潔的筆墨,生動的表現出人物的神韻。近代自揚州八怪以來,也有不少擅長水墨寫意人物畫的畫家,逐漸形成中國人物畫的一個主要潮流。
畫寫意人物宜選用生紙,通常先以炭筆在畫紙上輕輕鉤畫輪廓(如已熟練,則不必用炭筆鉤輪廓),然後蘸墨先畫主要的線,塗上大的墨色面逐漸加重,再畫次要的線與色面,盡量避免用瑣碎的筆墨,以免破壞整體統一。
在生紙上作畫,一但失敗了就很難修改,故用筆用墨時,必須考慮整體的調和該強調的地方(如眼睛)必須畫得傳神。用墨畫後,再上產色,著色燎應慎重,依據人物的結構、明暗的關系來表達彩色,才能增加色彩的變化,活生生地反映人物的精神和表情。
I. 畫人物的中國畫家有哪些
繪畫的一種。以人物形象為主體的繪畫之通稱。中國的人物畫,簡稱「人物」,是中國畫中的一大畫科,出現較山水畫、花鳥畫等為早;大體分為道釋畫、仕女畫、肖像畫、風俗畫、歷史故事畫等。人物畫力求人物個性刻畫得逼真傳神,氣韻生動、形神兼備。其傳神之法,常把對人物性格的表現,寓於環境、氣氛、身段和動態的渲染之中。故中國畫論上又稱人物畫為「傳神」。歷代著名人物畫有東晉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卷,五代南唐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北宋李公麟的《維摩詰像》,南宋李唐的《採薇圖》等。
我國近現代的著名大師有:任伯年、齊白石、黃賓虹、張大千、徐悲鴻、李可染、李苦禪、傅抱石、何海霞、陸儼少、石魯、趙望雲、林鳳眠、陳半丁等。
近現代以及當代還有一批對中國美術有巨大貢獻的國畫大家如:吳冠中、黃胄、蔣兆和、潘天壽、豐子愷、溥心畲、吳作人、劉海粟、朱屺瞻、黃君璧、劉奎齡、吳湖帆、於非暗、張善孖、關山月、黎雄才、錢松岩、宋文治、葉淺予、啟功、亞明、梁樹年、胡潔青、白雪石、田世光、俞致貞、劉力上、秦嶺雲、董壽平、趙無極、王雪濤、崔子范、方濟眾、魏紫熙、 程十發 、賴少其、唐雲、謝稚柳、陳佩秋、黃永玉、李斛、孫其峰、劉繼卣、張仃、陳大羽、尹瘦石、於希寧、關良、宗其香、黃苗子、郭傳璋、高希舜等。
當代有一大批優秀的中青年實力派國畫家如:劉大為、臧伯良、周思聰、盧沉、 范曾、王明明、宋滌、白啟哲、袁曉岑、馬振生、袁運生、袁運甫、李延聲、石齊、史國良、李小可、馮遠、於志學、劉文西、霍春陽、王為政、張立辰、何家英、李魁正、謝志高、:朱理存、王西京、李寶林、馮大中、宋雨桂、趙志田、韓美林、楊之光、方增先、賈又福、李振凱、王子武、林墉、王金嶺、喻繼高、劉寶純、秦劍銘、梁岩、張道興、郭怡孮、金連經、劉勃舒、紀清遠、徐希、李燕、齊良遲、李行簡、施大畏、金默如、王鏞、田黎明等活躍於美術界,他們為中國的國畫創作與教育以及發展做出了巨大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