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有眼鏡王蛇嗎
有。眼鏡王蛇分布在中國浙江、福建、江西、海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西藏、廣東(全省分布)。國外分布於東南亞和南亞。
眼鏡王蛇,多棲息於沿海低地到海拔1,800米的山區,多見於森林邊緣近水處,林區村落附近也時有發現。主要棲息於熱帶雨林中,以別的蛇類為食;廣泛生活在平原、丘陵和山區,常出現在近水的地方或隱匿於石縫或洞穴中,白天活動。也會生活在沙漠,被稱為「沙漠之金」。
(1)中國眼睛蛇分布在哪些地方擴展閱讀
保護級別
世界最大的前溝牙類毒蛇,一直被人類視為世界上最危險的蛇,卻難敵自然之界最大、而又最貪婪的敵人──人類。長期以來眼鏡王蛇被人類捕捉殺戮,被人類作為餐桌上的美味、工藝品(蛇皮)以及葯物(蛇膽和毒液)。凡在野外被人類發現者,均遭捕殺,鮮有倖免。
據統計1991和1992年僅廣西邊境,眼鏡王蛇的流通量分別達到36和18噸。目前,其種群數量已急劇下降,野外猶難得一見,處於瀕危狀況。現在中國的部分動物園及養蛇場雖有飼養,但其飼養的眼鏡王蛇皆為野外捕捉;且由於多種原因,至今尚沒有在飼養下正常產卵孵化的報道;所飼養的蛇,往往在一、二年內死去。
因此,通過繁殖以增加種群數量的目的一時尚難以達到。在這種情況下,保護眼鏡王蛇的自然生態環境,遏止或杜絕對野生眼鏡王蛇的捕殺,是眼鏡王蛇唯一生存下去的希望。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眼鏡王蛇
『貳』 眼鏡蛇有幾種分類啊生活在哪些地區
你採納的真快。。。。。
眼鏡蛇科Elapidae有44屬186種,可分為環蛇亞科Bungarinae、眼鏡蛇亞科Elapinae和虎蛇亞科Notechinae。廣布於歐洲以外的各大洲。陸棲。上頜骨較短,水平位,不能豎起;前溝牙類毒蛇,主要為神經毒,也有混合毒者。包括許多劇毒蛇種,如內陸泰攀蛇(細鱗泰攀蛇)Oxyuranus microlepidotus、黑曼巴蛇Dendroaspis polylepis等,我國有4屬8種,主要分布於長江以南,如金環蛇Bungarus fasciatus、銀環蛇Bungarus multicinctus、麗紋蛇Calliophis macclellandi、眼鏡蛇Naja naja、眼鏡王蛇Ophiophagus hannah。其中眼鏡王蛇全長可達6米,為最大毒蛇。
環蛇屬Bungarus頭頸不易區分,眼小或適中,瞳孔圓形;前溝牙後有2~4個小牙。脊鱗擴大,尾下鱗單行,無頰鱗,背鱗光滑,均15行。已知約12種,主要分布於亞洲,我國有2種。銀環蛇Bungarus multicinctus在我國有兩個亞種:指名亞種,腹鱗203~221,軀幹部環紋31~50個,尾部8~17個,分布於中國華中、華南、西南地區和台灣,以及緬甸、寮國;銀環蛇雲南亞種,腹鱗213~231,軀幹部環紋20~31個,尾部7~11個,僅產於中國雲南西南部。全長1米左右,通身背面具黑白相間的環紋。腹面全為白色。背鱗通身1行,正中1行鱗片(脊鱗)擴大呈六角形。尾下鱗全為單行。棲息於平原、丘陵或山麓近水處;傍晚或夜間活動,,常發現於田邊、路旁、墳地及菜園等處。捕食泥鰍、鱔魚和蛙類,也吃各種魚類、鼠類、蜥蜴和其他蛇類。卵生。5~8月產卵,每產5~15枚,孵化期1個半月左右。幼蛇3年後性成熟。銀環蛇毒性很強,上頜骨前端有1對較長的溝牙(前溝牙)。人被咬傷後,常因呼吸麻痹而死亡。銀環蛇成體供葯用。孵出7~10天的幼蛇干制入葯,稱「金錢白花蛇」,有怯風濕、定驚搐的功效,治風濕癱瘓、小兒驚風抽搐、破傷風、疥癬和梅毒等症。銀環蛇膽可治小兒高燒引起的抽搐。金環蛇Bungarus fasciatus是一種具前溝牙的劇毒蛇,與眼鏡蛇、灰鼠蛇合稱「三蛇」,是著名的食用蛇種。分布於北緯25度左右及其以南地區,包括我國福建、廣東、海南、廣西及雲南南部,在東部向北可達江西南昌,國外分布於南亞及東南亞。棲息於海拔180~1014米的平原或低山,植被覆蓋較好的近水處。夜晚活動。吃蛇,偶爾吃蜥蜴或其他脊椎動物。卵生,5~6月產卵6~14枚於腐葉下或洞穴中。蛇體浸酒及蛇膽也被用來入葯,長期以來大量被捕殺內銷或出口。由於此蛇分布范圍較銀環蛇狹窄,數量本來就不多,野外已極稀少。
麗紋蛇屬Calliophis頭頸不易區分,無頰鱗。背面棕色或紫棕色,背鱗均13行或15行,光滑;尾短,尾下鱗成對。已知約13種,我國有3種:福建麗紋蛇Calliophis kelloggi、麗紋蛇Calliophis macclellandi、台灣麗紋蛇Calliophis sauteri。見於華南、華中及西南一帶,較稀有。棲息於山區森林中,夜間活動,很少咬人,吞食其他小蛇。
眼鏡王蛇屬Ophiophagus僅1種,即眼鏡王蛇Ophiophagus hannah。有前溝牙,其後有3個小牙,頭頸不易區分。頭部具有1對大枕鱗,尾下鱗部分單枚,部分成對。體長120~400厘米,體重2~8千克,是最大的毒蛇。廣泛分布南亞、東南亞,我國見於浙江、福建、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和西藏。生活在平原至高山樹木中,常在山區溪流附近出現,林區村落附近也時有發現。一般隱匿在岩縫或樹洞里,有時也能爬上樹,往往是後半身纏繞在樹枝上,前半身懸空下垂或昂起。晝夜均活動。混合性毒,一條成年蛇依次排毒量為300多毫克
太攀蛇屬Oxyuranus有2種,分布於澳大利亞沙漠地區,其中內陸太攀蛇Oxyuranus microlepidotus是陸地上毒性最強的蛇。
『叄』 眼鏡蛇在哪裡
在我國,眼鏡蛇主要分布在南方雲南、貴州、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灣、廣東、廣西、海南等地,北方亦偶爾可見,尤其以湖南永州的量多。
眼鏡蛇分布范圍極廣,除了歐洲和馬達加斯加外,在世界大部分的溫暖地區都可以發現它們。
眼鏡蛇分布於從非洲南部經亞洲南部至東南亞島嶼的區域。主要分布在亞洲和非洲的熱帶和沙漠地區,東南亞島嶼。
(3)中國眼睛蛇分布在哪些地方擴展閱讀:
眼鏡蛇最大的特點就是頸部膨脹起來以後,會發現一個眼鏡一樣的花紋,這是眼鏡蛇最大的特點。雖然有部分蛇如虎斑游蛇、黑曼巴蛇也可以膨脹,但沒有眼鏡蛇膨脹的大,且膨脹的頸部以後沒有眼睛裝花紋。
然後眼鏡蛇品種較多,每一種眼鏡蛇的花紋都有所不同,專業的蛇友會通過這些眼鏡狀花紋來辨別是什麼眼鏡蛇品種。
最像眼鏡的是我國的舟山眼鏡蛇,孟加拉眼鏡蛇花紋有打個圓圈和兩個圓圈的,和中國眼鏡蛇即舟山眼鏡蛇有區別。另外,眼鏡王蛇的膨脹後的頸部花紋則不是眼睛狀,而是倒「V」字型,這和眼鏡蛇有區別。
『肆』 眼鏡蛇有哪些地方性的別名主要分布在哪裡
眼鏡蛇別名過山風、琵琶蛇、飯鏟頭、山萬蛇、吹泡蛇、扁頭風、牛皮蛇、膨頸蛇、白頸鳥、犁頭蛇、吹風蛇、蝙蝠蛇、萬蛇、烏肉蛇、犁頭撲、扇毒風、吹風鱉、飯匙頭等,屬前溝牙類毒蛇。
眼鏡蛇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廣東、廣西、福建、浙江、安徽、江西、貴州、雲南、海南、四川、西藏和台灣等省(區)。
『伍』 野生眼鏡蛇喜歡呆在什麼地方
棲息環境:
主要生活在森林、平原、丘陵、山地各種環境中。喜獨居,屬全天候活動型。具冬眠行為。
常喜歡生活在平原、丘陵、山區的灌木叢或竹林里,山坡墳堆、山腳水旁、溪水魚塘邊、田間、住宅附近也常見出現。
分布范圍:
鏡蛇分布范圍極廣,除了歐洲和馬達加斯加外,在世界大部分的溫暖地區都可以發現它們。 主要分布在亞洲和非洲的熱帶和沙漠地區,東南亞島嶼。
在中國,眼鏡蛇主要分布在南方雲南、貴州、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灣、廣東、廣西、海南等地,北方亦偶爾可見,尤其以湖南永州的量多。
(5)中國眼睛蛇分布在哪些地方擴展閱讀
生活習性:
該蛇食性很廣,既吃蛇類、魚類、蛙類,也食鳥類、蛋類、蝴蠍等。主要在白天外出活動覓食。
眼鏡蛇能耐高溫,在35-38℃的炎熱環境中照樣不迴避陽光,仍四處活動,但對低溫的承受能力較差,冬季都喜集群冬眠,在氣溫低於9℃時易遭凍死。
眼鏡蛇是卵生動物,其繁殖期為6-8月,雌蛇每次產10-18卵,自然孵化,親蛇在附近守護,孵化期約50天,幼蛇3年後達到性成熟。
眼鏡蛇有劇毒,若惹怒了會傷人,為我國的主要毒蛇之一。
『陸』 眼鏡王蛇分布在中國哪裡
眼鏡王蛇分布在中國浙江、福建、江西、海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西藏、廣東(全省分布)。
眼鏡王蛇,多棲息於沿海低地到海拔1800米的山區,多見於森林邊緣近水處,林區村落附近也時有發現。主要棲息於熱帶雨林中,以別的蛇類為食。廣泛生活在平原、丘陵和山區,常出現在近水的地方或隱匿於石縫或洞穴中,白天活動。也會生活在沙漠,被稱為「沙漠之金」。
眼鏡王蛇是經濟價值很高的特種經濟動物,其皮、肉、血、膽、蛇毒等各具不同的葯用價值。特別是蛇毒是國際市場極為短缺的動物性葯材,在國際市場上被譽為"液體黃金",其價格比黃金貴幾十倍,供不應求。
『柒』 眼鏡王蛇主要在什麼地區
雲南、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海南。
眼鏡王蛇一般分布在我國的雲南、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海南等地。國外一般分布在南亞及東西亞等地。眼鏡王蛇生活在海拔1800—2000米的山林的邊緣靠近水的地方。
眼鏡王蛇(學名:Ophiophagus hannah),眼鏡蛇科眼鏡王蛇屬動物,是世界上最危險的蛇類之一。
眼鏡王蛇體型龐大,強而有力,體色通常為黑色、米黃色、褐色、灰色等,身上還長有淺黃色的環紋,灰褐色背面,灰褐色腹面,背鱗邊緣黑色,喜歡獨居,白天出來捕食,夜間隱匿在岩縫或樹洞內歇息。
其分布在中國浙江、福建、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和西藏等地,國外分布於東南亞、印度。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易危(VU)
『捌』 中華眼鏡蛇的分布范圍
中華眼鏡蛇分布於中國安徽、重慶、福建、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湖北、湖南、江西、浙江、香港、澳門、台灣;寮國人民民主主共和國、越南。
『玖』 眼鏡蛇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
一談起毒蛇,人們都感到害怕,特別是眼鏡蛇更令人毛骨悚然。眼鏡蛇主要分布在亞洲和非洲的熱帶和沙漠地區。它算是毒蛇中最有名的品種了。
眼鏡蛇在我國民間有多種名稱,如山萬蛇、大扁頸蛇、扁頸蛇、吹風蛇、過山標、過山風、過山風波、飯鏟頭、五毒蛇、蝙蝠蛇、脹頸蛇、膨頸蛇、大膨頸、扇頭風、大扁頭風等。眼鏡蛇的頸部有一對白邊黑心的眼鏡斑紋,這是與其他毒蛇的主要區別。
它在憤怒時,頸部由於肋骨撐開而膨大起來,嘴裡發出「哧哧」的聲音,特別恐怖。眼鏡蛇的毒牙位於口腔前部,不長,卻能分泌毒液。眼鏡蛇的毒液通常含神經毒,它依靠這種毒液殺死獵物。神經性毒液可阻斷受害者神經肌肉的傳導,使其出現肌肉麻痹而致命。
眼鏡蛇噴射的毒液,射程可達到一至兩米,它一次排出的毒液足夠毒死幾千隻小白鼠,你說厲害不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