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數據未來的發展前景怎麼樣呢
從我國數據產量和存量來看,廣東、北京、浙江、江蘇、上海、等地區數據資源較為豐富,東部地區數據產量和存量均高於西部地區。從省際數據流量來看,東部地區月均互聯網省際出口總流量佔全國比重超過一半。
在以北上廣為代表的東部地區數據資源豐富的背景下,其大數據產業發展水平快於其他地區省份。其中,北上廣大數據企業數量佔全國比重近70%,廣東和北京大數據發展水平較高。
東部地區數據產量整體高於西部,省際數據流量遠高於其他地區
2019年,我國數據產量總規模為3.9ZB。從數據產量的地區分布看,2019年全國數據產量排名前十位的省份為廣東、北京、浙江、江蘇、上海、山東、四川、河南、河北和湖南。
從人均數據產量來看,2019年人均數據產量排名前十位的省份分別是北京、上海、浙江、天津、廣東、內蒙古、西藏、海南、江蘇和遼寧。整體來看,東部地區數據產量和人均數據產量均高於西部地區。
—— 更多數據來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大數據產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2. 抓住大數據時代給中國帶來的發展機遇
抓住大數據時代給中國帶來的發展機遇
2015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暨全球大數據時代峰會於5月26日至29日在貴陽召開。在大數據概念已經深入人心的當下,各路精英人士通過貴陽數博會這個國際性的平台廣泛展開「頭腦風暴」,有利於全社會對大數據確立更深刻的認識,使它成為中國經濟轉型和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助推力量。
全球范圍內的經濟發展模式在經過了蒸汽機應用、規模化生產和電子信息技術等三次工業革命後,正在進入以信息物理融合系統(CPS)為基礎,以生產高度數字化、網路化、機器自動化為標志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即所謂「工業4.0」時代。這一概念提出以後,受到了全球的廣泛重視。全球產業進入「工業4.0」 時代,是在互聯網充分發展以後的必由之路,通過「互聯網+」的模式,越來越多的新興產業得到了開發,越來越多的傳統產業也被賦予了新的生命。目前,我國各行各業對於「互聯網+」的運營模式都在積極參與,國家也將其作為經濟穩增長的一個重要途徑而加以政策扶持。而在這一過程中,大數據的運用將使「互聯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數據的信息處理模式,無論是對政府的經濟管理調控還是對企業的經營決策,都是重要的工具,它可以使政府和企業對市場信息建立起更強的洞察力和決策力。舉個簡單的例子,去年以來在很多城市出現的打車軟體,就是利用大數據的模式使計程車的供求獲得更精準的對接,從而展現出了很強的市場生命,並且對傳統的計程車運行模式產生了動搖。盡管對這一新穎的計程車服務,政府和民間還存在一定的觀點對立,但這個例子生動地說明,大數據運用得好,不僅能夠給產業帶來新的生機,而且能夠對經濟增長提供新的動力。不能不指出的是,目前一些城市的政府部門對Uber等專車形式的新型計程車業態採取了嚴厲限制的對策,除了表明政府部門用行政手段壓制市場創新的慣性,還表明政府部門對於大數據所帶來的市場變化缺乏深刻認識,不能很好適應。
大數據對於內需的拉動也將產生重要的推動作用。在我國經濟轉型的過程中,盡管政府推出了很多優惠政策,但內需一直活躍不起來,拖了轉型的後腿,以至目前推動穩增長不得不仍然倚重於投資擴張和貨幣擴張。其實我國的消費市場遠未達到飽和狀態,只是由於信息不對稱,企業的生產和消費者的需求之間存在距離,以至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因為國內市場不能滿足轉而求購海外商品,使國內的購買力流失在國門之外。一個讓人啼笑皆非的例子是,今年春節期間很多赴日本旅遊的中國人熱衷於在日本購買使用性能上更為舒適的馬桶蓋,但後來傳出的消息是這種馬桶蓋本是國內企業出口到日本的,只是由於市場信息不暢通,才導致了這種「出口轉內銷」的事情發生。如果大數據得到更廣泛的運用,通過對用戶評價大數據的分析挖掘,企業就能夠更有針對性地改善用戶體驗,企業的產品能和市場需求可以實現「無縫對接」,從而有效地拉動內需。
大數據技術在我國的運用還剛剛起步,無論是企業還是政府都還在探索之中。而在未來的社會經濟發展中,中國必須抓住大數據時代帶來的新的機遇,從而推動中國順利地實現經濟穩增長、提質增效的近期目標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遠期目標。誰占據了大數據的風口,誰就能夠掌握到未來發展的「金鑰匙」。此次貴陽數博會的召開,對於推動大數據技術在我國更好地普及和推廣,樹立符合「工業4.0」時代的新的思維模式和經濟調控手段,是一個重要的契機。
而要讓大數據深入人心,成為推動我國經濟增長的新的動力,政府部門的觀念轉變尤其重要。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政府對於由大數據技術催生出來的新的運營模式還不能很好適應,以至經常會為了維護傳統產業的利益而對大數據技術帶來的產業變革進行壓制。無論是企業還是政府,都必須主動適應大數據時代的機遇與挑戰,從而在未來把握住發展的機遇。
3. 大數據未來的前景怎麼樣
發展歷程:十年來大數據產業高速增長,我國信息智能化程度得到顯著提升
我國大數據產業布局相對較早,2011年,工信部就把信息處理技術作為四項關鍵技術創新工程之一,為大數據產業發展奠定了一定的政策基礎。自2014年起,「大數據」首次被寫進我國政府工作報告,大數據產業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此後,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逐漸建立起來,相關政策與標准體系不斷被完善,到2020年,我國大數據解決方案已經發展成熟,信息社會智能化程度得到顯著提升。
—— 更多行業相關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大數據產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4. 大數據最具有前景的發展是什麼
大數據人才的工作是,把海量信息採集、存儲、分析,挖掘出信息背後更多的價值,以更好地輔助企業、政府機關作出決策。
隨著大數據往各領域延伸發展,市場對統計學、數學方面的專業人才,數據分析、數據挖掘、人工智慧等偏軟體領域的需求加大。
大數據專業畢業生可以勝任大數據技術開發與應用,大數據運維和雲計算等工作,可以去大型互聯網公司就業,做前、後端開發、數據分析師、機器學習演算法工程師,App開發、智能游戲設計與開發、數據科學家等。
也可以進入各行各業,在銀行、電信、電力、交通等企事業單位,政府、信息產業及其他國民經濟部門,甚至醫療系統、媒體等單位,依託具體業務,從事大數據分析、大數據應用開發、大數據系統研發、數據可視化等相關工作。畢竟大數據作為一門技術,為具體行業的決策服務。
所以,大數據專業的紅利已經開始逐漸的遍布各行各業了,如果你選擇了大數據專業並且也決定未來的發展方向和大數據有關,那麼學習大數據專業時,選擇一個自己的主攻方向,重視開發能力的培養,這對於未來提升就業競爭力會有非常大的幫助。所以無論你是選擇哪個方向,切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做出一個具體的分析,他都會是你未來發展的前景通道。
5. 大數據未來的發展前景怎麼樣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易華錄(300212)、美亞柏科(300188)、海量數據(603138)、同有科技(300302)、海康威視(002415)、依米康(300249)、常山北明(000158)、思特奇(300608)、科創信息(300730)、神州泰岳(300002)、藍色游標(300058)等
本文核心數據:大數據、競爭層次、產業結構、應用領域分布、區域集中度、業務競爭力、五力模型分析等
1、中國大數據行業產業鏈各環節競爭情況
目前,我國的大數據產業尚處於初級建設階段,從其細分領域來看,大數據產業可劃分為大數據基礎支撐設施、應用軟體以及大數據服務三大子行業。中國大數據代表性企業分布在各個子行業,基礎支撐層主要代表廠商有同有科技與歐比特等;專門研發大數據相關軟體的代表性企業有常山北明、思特奇與四維圖新等;科創信息與神州泰岳等企業則專注於大數據服務。另外,行業的龍頭企業如美亞柏科與易華錄等,業務布局覆蓋整條大數據產業鏈。
更多行業相關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大數據產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6. 大數據時代帶來哪些機遇
大數據時代帶來哪些機遇
經過30多年的探索與實踐,國家核安全局實現了核與輻射安全監管能力的不斷提升,但同時也面臨著推進核與輻射安全監管體系和監管能力現代化的時代課題。環境保護部副部長李干傑多次強調要按照系統化、科學化、法制化、市場化和信息化的要求,著力研究,做好頂層設計,逐步推進。
然而,在大數據、互聯網時代,任何一種監管或治理都不再是單方面的政府治理。「大數據將不僅是技術或生產力,它同時也是生產關系的重塑」,將對我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產生深遠的影響。如何利用大數據加快核安全監管現代化進程是當前我們面臨的重大課題。
得數據者得天下
大數據的核心是數據,本質是管理。數據是與物質、能源同等重要的基礎性戰略資源,數據的採集和分析涉及每一個行業,是帶有全局性和戰略性的工作。正所謂「得數據者,得天下」。因此,數據從哪裡來是關鍵。
縱觀核安全監管30年,系統內累積的大量歷史資料可看作是「沉睡數據」;一些被標識但沒有得到有效應用的數據可看作是「僅標識數據」;而近年來建立的核與輻射安全監管信息化系統中的結構化數據則可看作「活躍數據」。
此外,系統外的其他政府機構和被監管對象的相關數據也是核安全數據集或數據倉庫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加以重視和利用,才能形成真正的大數據。
從我國信息化發展的現實情況看,「不願共享開放」、「不敢共享開放」、「不會共享開放」的情況依然較為普遍。特別是我國各級政府、公共機構匯聚了海量數據資源,但除了部分自用和信息公開外,大部分沒有充分發揮數據資源作為「生產要素、無形資產和社會財富」的應有作用。
因此,要打破國家核安全局與其他政府機構、行業和領域的壁壘,建立數據資源開放與共享機制,讓數據流動起來,打破數據孤島;把沉睡數據發掘出來、把僅標識數據系統化,使之成為活躍型數據,才能讓數據共享成為可能,繼而創造價值。
然而,最基本的問題即安全問題是大數據應用的保障,大數據安全很大程度上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安全,目前美國、歐洲和日本等國都出台了數據安全戰略。面對大數據時代的機遇,我們能不能把控數據安全、保護數據資產是重大挑戰。
大數據帶來變革
大數據背景下的政府治理將不僅是權位治理,也是公共治理和多元治理、數字治理,在以數字技術為基礎、以網路為載體的新媒體生態環境下,大數據進一步賦權於個人與組織,使其分享原本國家獨占的治理權力,這在公共安全與應急管理等方面表現更為突出。同時,原本封閉的治理體系逐漸向開放透明的治理體系轉變。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研究員張茉楠指出,「大數據必然要求數據開放、實現共享,這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制度黑箱問題。
在大數據、雲計算、社會化媒體等全新信息技術的猛烈沖擊下,原來存在於政府和公眾之間的信息差、文化差、知識差、能力差正在逐漸消除。
核與輻射安全的監管模式是「搖籃到墳墓」的全過程監管,可建立電子監管碼對每件物項實施唯一標識,利用現代化的信息、網路、編碼技術對關鍵物項的生產製造、檢驗、流通、安裝調試、運行、退役等環節實施全過程監控,從而將監管過程和大數據採集完美結合。
如何更好地監管?
但是,不管是歷史資料的梳理、現有數據的利用,還是其他系統和被監管對象數據的獲得,都面臨著重重困難,需要大量的經費支持人才支持。
首先要理順核與輻射安全監管信息化建設體制,做好核與輻射安全監管信息化工程建設頂層設計,以此為構架和標准清理和盤點出核與輻射安全監管的數據資產,建立資源目錄體系和公共代碼庫,完成自身數據全面梳理,為數據資源整合與共享奠定基礎。
其次要廣泛梳理對其他部門數據的需求,深入調查我國核能及核技術利用企業的數據資源,建立常態化的大數據收集機制,聯合被監管單位研究制定「核與輻射安全大數據體系」,明確要求和分工,形成我國核與輻射安全監管大數據中心。
第三,要加強理論研究和方法創新,著力調研國內外核與輻射安全有關的大數據應用案例,特別是核電企業在建設大數據過程中的成功案例與優秀成果,創建核與輻射安全決策支持 (DSS)、主管資訊(EIS)和知識管理(KMS)等系統,推動監管體系和監管能力現代化的進程。比如,可借鑒丹麥癌症協會通過對其國內手機用戶的手機使用時間和健康狀況進行大數據分析,得出使用手機與癌症的發生毫無關聯,特別是大家最擔心的腦癌、頸癌、眼癌以及白血病的罹患風險並未增加,來研究低劑量輻射對人的影響。此外,可以借鑒哥倫比亞大學的統計學家通過大數據為紐約沙井設施爆炸進行預警,做出針對性的維修決策,大大降低了事故的發生。
國家核安全局可對歷年來同一堆型電站的監督檢查、審評數據進行分析匯總,查找薄弱環節,然後再與業主單位的維修維護數據掛鉤,不僅能查找出工作環節中的技術或管理問題,還可能改變監督檢查模式,提升監管能力。
到2020年,初步建立適應新時期核與輻射安全監管工作需要的信息化管理體系,形成合理順暢的工作機制,形成信息化的網路保障能力、應用支撐能力、數據存儲與共享能力、安全與運維能力,加強物聯網、雲計算、虛擬化、GIS等新技術以及「三網融合」在核與輻射安全監管中的研究應用,促進信息化技術與核與輻射安全監管業務深度融合,使信息化技術成為核與輻射安全監管和管理決策的重要手段,逐步實現「信息強環保」的戰略目標。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大數據時代帶來哪些機遇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注環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貨
7. 大數據的發展前景是怎麼樣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易華錄(300212)、美亞柏科(300188)、海量數據(603138)、同有科技(300302)、海康威視(002415)、依米康(300249)、常山北明(000158)、思特奇(300608)、科創信息(300730)、神州泰岳(300002)、藍色游標(300058)等
本文核心數據:大數據、競爭層次、產業結構、應用領域分布、區域集中度、業務競爭力、五力模型分析等
1、中國大數據行業產業鏈各環節競爭情況
目前,我國的大數據產業尚處於初級建設階段,從其細分領域來看,大數據產業可劃分為大數據基礎支撐設施、應用軟體以及大數據服務三大子行業。中國大數據代表性企業分布在各個子行業,基礎支撐層主要代表廠商有同有科技與歐比特等;專門研發大數據相關軟體的代表性企業有常山北明、思特奇與四維圖新等;科創信息與神州泰岳等企業則專注於大數據服務。另外,行業的龍頭企業如美亞柏科與易華錄等,業務布局覆蓋整條大數據產業鏈。
更多行業相關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大數據產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