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國工匠8位人物事跡分別是什麼
大國工匠8位人物事跡分別是:大勇不懼的彭祥華;大術無極的盧仁峰;大巧破難的周平紅、張興華和周永和;大藝法古的毛勝利、孟劍鋒和王津;大工傳世的朱文立;大技貴精的李峰、顧秋亮和李剛;大道無疆的裴永斌、方文墨和馬榮;大任擔當的高鳳林、馬宇和王偉。
1、彭祥華
川藏鐵路屬於國家十三五規劃的重點項目,鋪設難度創造了新的世界之最。中鐵二局二公司隧道爆破高級技師彭祥華從1994年7月參加工作以來,二十多年如一日堅守在工程建設一線,參加了橫南鐵路、朔黃鐵路、菏日鐵路、青藏鐵路、川藏鐵路(拉林段)等10餘項國家重點工程建設。他多年戰斗在祖國偏遠地區,不怕艱辛,為祖國建設付出了青春與熱血。
2、盧仁峰
坦克集群,在遼闊的大地上風馳電掣,一往無前,現在中國的坦克製造能力已經躋身世界第一方陣了。裝甲是坦克的第一要件。中國兵器工業集團首席焊工盧仁峰的工作就是負責把坦克的各種裝甲鋼板連綴為一體。這個左手殘疾,僅靠右手練就一身電焊絕活的焊接工人,其手工電弧焊單面焊雙面成型技術堪稱一絕。
3、周平紅、張興華和周永和
傳統POEM手術容易損傷患者食管,周平紅另闢蹊徑,在病人的食道管壁的夾層中,建造一條隱形隧道,不僅減少了患者痛苦,也讓中國的消化內鏡微創切除技術領跑世界。
木船是很多漁民賴以生存的工具。為了讓鄉親們安全遠航,排船師傅張興華獨創造船工藝,手工打制的漁船滴水不漏。
FAST工程開啟了人類探索宇宙新的可能,但施工難度超乎想像。起重工周永和經過反復思索,利用「墨子圓規」的古人思想和順勢而為的東方智慧,完美拼接四千多塊面板,成就了能與星星對話的大型球面鏡。
4、毛勝利、孟劍鋒和王津
「薄如蟬翼潔如雪」,這是宣紙工藝的至高境界。為了讓極品宣紙再現於世,毛勝利依循古法,採用更為傳統的擦焙方式,終再續傳奇。孟劍鋒依照古鏨子上得到的啟示路徑,在厚度只有0.6毫米的銀片上鏨出細致的紡織紋理,以假亂真。王津參悟古法,謹遵先人教誨,終於讓歷史瑰寶雙馬馱鍾掃盡塵封,再度驚艷於世。
5、朱文立
汝瓷被視為中國瓷器燒制技藝巔峰,曾絕跡800年,是他使珍品瓷重現於世。
6、李峰、顧秋亮和李剛
心細如發,探手輕柔,李峰高倍顯微鏡下手工精磨刀具,5微米的公差也要「執拗」返工;心有精誠,手有精藝,顧秋亮僅憑一雙手捏捻搓摸,便可精準感知細如發絲的鋼板厚度;蒙眼插線,穿插自如,李剛方寸之間也能插接百條線路,成就領跑世界的「中國製造」。
7、裴永斌、方文墨和馬榮
裴永斌是哈爾濱電機廠車工,三十多年來主要加工水輪發電機的彈性油箱。他用手指觸摸測量時就像可以透視一般,在挑戰數控機床時,下刀依然完美精準。
方文墨的工作是為殲15艦載機加工高精度零件。他自製改進工具數百件,加工精度逼近零公差。
馬榮是人民幣人像雕刻的頂尖高手,在從傳統雕刻工藝向現代數字化雕刻製版轉變的過程中,她出色完成了雕刻製版任務,使刀成聖同樣可換筆奪魁。
8、高鳳林、馬宇和王偉
高鳳林是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焊工,國家特級技師。他心懷夢想,心平手穩,焊接飛天神箭。馬宇是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物修復師,他能在毫釐之間,把握分寸,重現曠世兵馬俑。中國高飛集團高級鈑金工王偉,在肉眼難辨的誤差里,手工打造精美弧線,托舉中國大飛機翱翔藍天。
2. 工匠精神代表人物
在古代,工匠精神代表人物有蔡倫、魯班、墨子、孫臏、蒙恬等,現代工匠精神代表人物有胡雙線、施品芳、車洪才、王震華、李萬君、田東江、於雙立、王存斌、喬文革、郭劍英、李建國等。3. 《大國工匠》8位人物事跡是什麼
1、寧允展
CRH380A型列車,曾以世界第一的速度試跑京滬高鐵,寧允展是CRH380A的首席研磨師,是中國第一位從事高鐵列車轉向架「定位臂」研磨的工人,被同行稱為「鼻祖」。
從事該工序的工人全國不超過10人。他研磨的轉向架裝上了644列高速動車組,賓士8.8億公里,相當於繞地球22000圈。寧允展堅守生產一線24年,他說,我不是完人,但我的產品一定是完美的。做到這一點,需要一輩子踏踏實實做手藝。
他所安裝的沉管設備,已成功完成16次海底隧道對接。他說,參與國家工程,是自己拋家舍業的初衷,也是甘受寂寞的精神支撐,更是他銘記終身的榮譽。
4. 大國工匠24位人物事跡
1.火箭「心臟」焊接人高鳳林
今年53歲的高鳳林,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一研究院211廠發動機車間班組長,35年來,他幾乎都在做著同樣一件事,即為火箭焊「心臟」——發動機噴管焊接。有的實驗,需要在高溫下持續操作,焊件表面溫度達幾百攝氏度,高鳳林卻咬牙堅持,雙手被烤得鼓起一串串水泡。因為技藝高超,曾有人開出「高薪加兩套北京住房」的誘人條件聘請他,高鳳林卻說,我們的成果打入太空,這樣的民族認可的滿足感用金錢買不到。他用35年的堅守,詮釋了一個航天匠人對理想信念的執著追求。
4.胡勝:是一位車床加工工人,是全廠車工中對刀具最精通的人。為了國產預警機核心部件的生產,他使用數控機床必須將加工精度控制在4微米以內,這無疑是極大的挑戰。
5.崔蘊:今年58歲的崔蘊,共參與總裝過七十多發不同型號的火箭,可2016年在他第一次接到總裝長征五號遙一任務的時候,卻不知從何下手。
6.劉伯明:這個「五一」假期,無論是重點工程施工現場還是重點項目生產車間,廣大勞動者用自己的辛勤勞動為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715噸常規島低壓轉子,是核電站發電的關鍵設備。為了打破國外壟斷,中國一重的鍛造工劉伯鳴接受了這個挑戰。
7.李凱軍:李凱軍是一汽集團鉗工班班長,在模具鉗工崗位上一干就是20多年。他憑借對工作近乎痴迷的熱愛,不僅在單位家喻戶曉,並且蜚聲行業內外,成為技術工人的傑出代表。。
8.周皓:周皓是中國科學院深海所里的一名普通鉗工,負責所內深海科研裝備的零部件加工、製造、維修工作。在兩次馬里亞納科考航次中,他解決科研裝備技術難題156 項,針對海試需要對科考裝備合理升級改造58 項,使國產自主研發的科研裝備取得多項國際、國內第一。
9.竺士傑:5月4日的「大國工匠」是一位碼頭橋吊司機,他曾經憑借著不差分毫的嫻熟技術和獨創的操作方法成功救援了一起海上事故。
10.鄭春輝:5月3日的《大國工匠》我們要認識的是一位木雕師——鄭春輝,他憑借一雙巧奪天工的手和一顆孜孜不倦的心,在一段木頭上重現了《清明上河圖》的盛景。
11.孫紅梅: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技藝精湛、執著堅守,他們不斷創新,追求極致。來看「五一」系列節目《大國工匠》。航空發動機是飛機的心臟,給飛機發動機維修就是在心臟上做手術。今天(5月2日)的「大國工匠」孫紅梅就是這個「主刀醫師」。
12.楊金安:大藤峽水利樞紐是我國珠江流域關鍵控制性水利樞紐,樞紐的船閘大門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閘門,這個閘門的底樞曲扭「蘑菇頭」要承受1295噸閘門的壓力。煉鋼工人楊金安就接到了一個特殊的任務:煉出一爐35噸的特種鋼,用來打造這個「蘑菇頭」。
13.金其福:在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今天,我們該怎樣當一名合格的技術工人?河南中原特鋼裝備製造有限公司「鉗工狀元」金其福的回答是:要有一股軸勁兒。這個從兩眼一摸黑的學徒工成長起來的省級「鉗工狀元」,從業18年以來,幾乎都在做著同樣的一件事——與機械設備改造和維修難題較勁。
14.曹遂軍:「我覺得專注於自己手中的工作,並在能力范圍內做到極致,這就是一種工匠精神。」今年45歲的曹遂軍是中國石油天然氣第一建設有限公司的一名焊工教練。
15.付浩:付浩,現在陝西建工安裝集團有限公司「付浩技能大師工作室」擔任高級技師。參加工作三十二年來,付浩一直堅持在技術難度大、工作環境艱苦的安裝施工第一線。
16.王海榮:這所油田的首席技師王海榮,在工作的數十年間,加工改進多套工具。從1984年至2017年底,加工改裝各種工具4000多套(件)。
17.李曉佳:李曉佳從事的數控機床試車工作,就是給每台機床做動態精度檢驗,通過車削試件來檢驗機床的加工精度。因為產出的每台機床都是中高檔商品,所以在使用時不能出現差錯。
18.高喜喜:走進中國西電集團西安西電開關有限公司機械加工車間,數控機床旁,高級技師高喜喜正聚精會神的編程加工零件,他雙眼緊緊地盯著旋轉中的刀頭,不時對其進行修正。
19.張莉:相繼參與全國鐵路三次提速建設,參與時速250公里、350公里客運專線、重載線路所需30餘種新型道岔的研發和10多項工藝改進工作,先後獲得5項國家專利……中鐵寶橋集團有限公司軌道線路研究院副院長、高級工程師張莉在十餘年的工作中用一段段經歷和一項項成績詮釋著「認真做到極致」的「工匠精神」。
20.曹梅:臨近11時,曹梅走到戶外固定觀測點,仰望天空,默記幾秒,隨後回到辦公室操作台前,將僅憑肉眼觀測到的雲高、雲量填進系統,連同觀測儀器自動抓取的准點氣壓、氣溫、濕度、風向、風速、地溫等基礎數據,11時准時上報至上級氣象部門。
21.李剛:這個被工友們稱之為「刀手」的技術大咖,不僅能蒙著眼在上千根電纜,數百個走向,數萬個節點中,一口氣精準無誤的插接百餘條線路,而且還具有著扎實的電氣理論基礎,參與國產盾構機電氣系統的創新研發。。
22.徐立平:一台正在工作的大型風扇,一節等待精細加工的固體燃料發動機,兩個埋頭緊張作業的工人。這就是走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廠航天發動機固體燃料葯面整形組所在的廠房能夠看到的全部景象。
23.周紅亮:9月4日,天空下著蒙蒙細雨。與往常一樣,陝西寶雞秦嶺輸電運維班巡視員周紅亮肩上背著測溫儀,行走在距離寶雞市區50公里的秦嶺觀音山,巡視著連接秦嶺南北的電力線路。
24.張新停:張新停在雞蛋上練鑽孔這門絕活兒,是為了在普通鑽床上給高硬度鎢合金鑽0.4毫米的平底深孔。當時,全公司沒有一個人掌握這種技術,如果外包,不僅費用高而且周期長,會影響按期交付。
5. 中國大國工匠人物事跡有哪些
1、彭祥華
彭祥華,男,漢族,群眾,初中學歷,籍貫重慶銅梁,1969年6月出生,中鐵二局二公司興泉鐵路項目部副經理、高級工。
2015年,彭祥華參建川藏鐵路拉林段,他所在的標段是其中最難的一段,路段地質非常復雜,生態脆弱,施工要求非常高。
有一次地質勘探,需要技工沿繩索從五六十米高的懸崖上順勢而下,腳下就是波濤洶涌的雅魯藏布江。不少工友都不願去接這份「苦差事」,但彭祥華卻挺身而出,獨自一人「飛舞」於懸崖峭壁之上,並順利地勘探出了所需的資料,為以後的成功爆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傳統POEM手術容易損傷患者食管,周平紅另闢蹊徑,在病人的食道管壁的夾層中,建造一條隱形隧道,不僅減少了患者痛苦,也讓中國的消化內鏡微創切除技術領跑世界。
6. 工匠精神代表人物有哪些呢
工匠精神代表人物有如下:
一、蔡倫
《後漢書.蔡倫傳》:「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者,謂之為紙。縑貴而簡重,並不便於人。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後世傳為我國造紙術的發明人。
二、魯班
木工師傅們用的手工工具,如鑽、刨子、鏟子、曲尺、畫線用的墨斗,據說都是魯班發明的,魯班的名字已經成為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象徵。
三、孫臏
皮匠和鞋匠以孫臏為祖師。他是戰國時的軍事家,在齊國任軍師。相傳齊國士兵本來都穿草鞋、木鞋,行軍作戰極為不便,孫臏下令改穿皮製及布制的鞋。因此,他被製革、製鞋行業奉為祖師。
四、黃帝
縫紉業以傳說中的黃帝為祖師。
上古時,人們不會縫制衣服,而將樹葉、獸皮串在一起披在身上禦寒。相傳黃帝在位期間,中國有許多重要發明,其中之一是衣裳。這樣一來,黃帝便成了縫紉鋪的開山祖師。
五、蒙恬
制筆匠以蒙恬為祖師。他是秦朝的大將,曾主持監修萬里長城,相傳毛筆是他發明的。其實在他之前,中國已使用毛筆。
「工匠精神」一詞,最早出自於聶聖哲,他培養出來的一流木工匠士,正是來自於這種精神。相信隨著國家產業戰略和教育戰略的調整,人們的求學觀念、就業觀念以及單位的用人觀念都會隨之轉變,「工匠精神」將成為普遍追求,除了「匠士」,還會有更多的「士」脫穎而出。
7. 工匠精神人物有哪些
工匠精神人物有魯班、墨子、宋應星、馬鈞、施品芳等。
工匠精神並不是個新詞,在德國、日本、瑞士等發達國家,正是因為工匠的堅持專注,正是因為對產品完美形態的不斷追求,才最終生產出舉世聞名的精品。無論瑞士手錶、軍刀,還是日本的家用電器,德國的汽車,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現實意義
「工匠精神」在當今企業管理中有著重要的學習價值。
當今社會心浮氣躁,追求 「短、平、快」(投資少、周期短、見效快)帶來的即時利益,從而忽略了產品的品質靈魂。因此企業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長期的競爭中獲得成功。
當其他企業熱衷於「圈錢、做死某款產品、再出新品、再圈錢」的循環時,堅持「工匠精神」的企業,依靠信念、信仰,看著產品不斷改進、不斷完善,最終,通過高標准要求歷練之後,成為眾多用戶的驕傲,無論成功與否,這個過程,他們的精神是完完全全的享受,是脫俗的、也是正面積極的。
中國很多企業的產品質量為什麼搞不好?原因雖然很多,但最終可以歸結到一個方面上來,就是做事缺乏嚴謹的工匠精神。
企業不能盲目學習和引進日本式管理。日式管理最值得學習的是一種精神,而不是具體做法。這種精神就是匠人精神。所謂工匠精神,第一是熱愛你所做的事,勝過愛這些事給你帶來的錢;第二就是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精益管理就是「精」「益」兩個字。
在日本人的概念里,你把它從60%提高到99%,和從99%提高到99.99%是一個概念。他們不跟別人較勁,跟自己較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