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春節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目,中國人是如何過年的
中國人過年的時候都是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做很多好吃的,然後晚上圍著桌子包餃子,看春節聯歡晚會
2. 中國人怎麼過春節
「過春節」俗稱「過年」。「年」在中國古代傳說中,是一種邪惡的怪獸。據說每年農歷十二月三十日這天夜裡,「年」都要到村裡禍害一番。有位外來借宿的高人聽說此事,這天就張燈結綵、貼門對、放鞭炮。果然怪獸不敢進村。從此這種做法就流傳開來,於是也成為千百年來「過年」的習俗。除此之外,家家戶戶還要團聚一處,形成力量,抗擊邪惡的怪獸,以便安然度過「年」的禍害。
本應祥和、快樂的日子,卻與驅除怪獸聯系在一起,很是悲壯。想想中國幾個大節日的傳說無不與「悲壯」有關。如端午節是百姓為紀念詩人屈原投汨羅江;中秋節則是後羿射日、娶嫦娥為妻,因小人作祟,夫妻只能「天上人間」「互相望」等等。
顯然,這些都是長期農業社會的產物。因為當時的勞動生產力低下,個人力量無法抵抗邪惡,必須團聚一處。便也吻合了千百年來以宗族家庭為主的理念。所以世代相傳。因此我便更傾向於把春節的傳說看作是天女下凡,於除夕之夜,將象徵百花的「真、善、美」以及餃子、湯圓、紅包等等,散花一般撒向人間。
(春節,因為文明、健康,才給人快樂、幸福、安詳)
改革開放以來,與時俱進,「移風易俗」,對凈化文化與自然環境都產生了良好效果。比如在上述的特大城市裡,燃放鞭炮是被禁止,或被指定區域。但是「團圓」,對於進入流動性不斷加大的現代社會的人來說,就有「繁文縟節」之嫌。有網友就說,過個春節好麻煩,要回家走親戚、會朋友,累得半死。過個春節,年終獎就沒了。成本太大。
這番話在今天聽來,已非大逆不道,甚至很多年輕人會認同。因為每年中國有一半以上人口是遷徙於外地。每到春節前夕,他們不是為買火車票犯愁,就是為回家費用糾結。總之,過春節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並不輕松。
那麼,中國人應該怎麼過春節呢?在我看來,隨著精神文化生活的不斷豐富,最簡單有效的辦法就是,根據個人和家庭經濟情況,推杯換盞之餘,或請家人去影院看電影去戲院包場看戲,或社區組織文化講座,或請老人講述家族歷史,等等。可以把喝酒、打麻將變成有益於身心健康的聚會。
總之,在互聯網時代,很多過春節的「繁文縟節」可以交給微信解決,減少不必要的「人情往來」。如此,才能讓數億中國年輕人從舊風俗中解放出來,從而真正使中國人過春節成為輕鬆快樂有意義的慶典。
3. 中國人過春節的方法
中國人的春節,其實不單單指的除夕和春節這兩天,傳統意義上的春節,從進入農歷臘月就已經開始了。臘月是一年的最後一個月,代表我們已經經歷了一年的忙碌,即將開始休息了,這一整個月都是我們為新年做准備的時間。
我們都聽過一個俗語:"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每逢臘月初八,我們家家戶戶都將家裡各種糧食匯集到一起,做成臘八粥。臘八粥,不僅僅代表著這一年的豐收,還是對下一年五穀豐登的祝願。一家人齊聚一堂,喝上一碗臘八粥,心裡別提多溫暖了。
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掃塵的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 統統掃出門,以祈來年清吉;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辟邪除災、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祈求與願望。
當然,我們過春節最重要的就是守歲了,除夕這一天全家團圓,一起吃上一頓團圓飯,迎接新的一年。在我們北方,過年一定要吃的就是餃子,一般除夕當天吃完午飯就開始為包餃子做准備,拌肉餡、和面、擀皮,然後一家人一起包餃子。等餃子包好,年夜飯就齊全了,全家人吃著年夜飯,看著春晚,迎接新的一年。伴著新鍾聲的敲響,家家戶戶的鞭炮都會陸陸續續響起,新的一年就到來了!
4. 中國人過年有什麼習俗
春節習俗有舞獅、逛廟會、逛花街、放煙花、祭灶神、接玉皇、照田蠶、飄色、趕亂歲、祭祀神靈、拜祭先祖等。春節是中國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是每年農歷的正月初一。春節是由上古時代祈年祭祀演變來的,在歷史的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文化底蘊。
春節習俗有哪些
春節有祭灶神的習俗。在春節前要將舊的灶君取下來燒掉,一直要等到除夕當天,再貼上新的畫像。在此期間,人們還要擺好酒肉、水果等,再進行燒香、放紙炮的活動歡送灶神。關於祭灶的活動是起源於先秦時期。
關於「接玉皇」的習俗。在古代民間傳說中,在祭灶神後,灶神會重新上天。這時,玉皇大帝會來人間審查。每到這天人們都會謹言慎行,以此博得玉帝的歡心,這樣一年都能福氣滿滿。春節小眾習俗「照田蠶」,主要是流行在江南一帶。是用綁著火炬的長竿立在田裡,以此表示來年會豐收。
5. 中國人過春節的習俗
春節習俗是中國人在春節期間的習慣風俗,中國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帶有濃郁的各地域特色。
常見的春節習俗有拜年、貼春聯、掛年畫、貼窗花、放爆竹、發紅包、穿新衣、吃餃子、守歲、舞獅舞龍、掛燈籠等,在春節期間,每一天都有不同的習俗。
6. 中國人過年習俗
1.春節習俗貼春聯
按照古代歷法的規定,臘月三十這一天被稱為「大年」。在過大年這一天早上起來,需要貼門神和貼春聯。春聯是中國特有的一種民俗象徵,在過春節的時候貼春聯是一個非常隆重的項目。
南方地區的年夜飯一般多以海鮮和青菜為主,而北方則講究大魚大肉擺滿桌子。在年終歲尾的時候一家人齊聚一堂、團圓聚餐,這其實也是眾多春節習俗中,最值得大家傳承的習俗之一。
年夜飯的飯桌上一般都會有魚有雞,寓意有計以及年年有餘。所謂有計指的就是生計,在新的一年裡生計不愁才是最重要的大事。生菜、生蒜寓意生財和會計算,南方人還會做一盤臘腸,希望一家人能長長久久、永遠安康。
7. 過春節時,中國人一般都講究哪些習俗
春節是我國傳統節日當中最具有儀式感的一個節日,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現如今春節不僅成為了中國人的節日,甚至走出國門,讓很多外國友人們都開始歡度春節。但是要說最有年味的國家一定要當屬中國。在除夕晚上和大年初一的這一天當中,有很多的習俗是不能夠被忘卻。
年夜飯絕對是眾多習俗當中最具有年味的一個,在外工作一年的人們在卸下了工作的疲憊之後,從世界各地返回家鄉。目的就是為了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和家裡人團聚在一起,坐在電視機前一起觀看春節聯歡晚會,同時吃上一口熱乎的年夜飯。訴說在這一年當中所遇到的奇聞趣事,和父母嘮嘮家常。
還有的地區會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包餃子,甚至看春節聯歡晚會,也成為了我們不可割捨的環節之一,放鞭炮,吃湯圓,驅趕年獸等等。這些事情只有在中國的春節期間才能夠感受得到,也希望此類項目能夠被很好的傳承下去。
8. 中國人怎麼過年
1、春節掃塵:
從農歷臘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為止,漢族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掃塵日」,北方稱之為「掃房」,南方把他叫做「撣塵」。
2、貼春聯、貼年畫、貼福字:
寫春聯:春聯現在很多超市都有成品春聯、年畫、剪窗花等。其實親手寫春聯、畫年畫、剪窗花才叫過年呢。
3、年夜飯
年夜飯,也叫「團年飯」,這是春節的重頭戲。一家人,辛辛苦苦忙碌了一年。好不容易聚在一起,吃頓飯。自不言說這頓飯局的意義。
4、看春晚、守歲:
春晚,是千家萬戶中國人的視覺大餐。語言類節目,相信是大家的最愛。其實歌劇、舞蹈、戲劇、雜技等節目也精彩紛呈。
(8)一般的中國人是怎麼過春節的擴展閱讀:
新年的習俗:
1、初一拜祭歲神
春節俗稱「過年」,「年」古名為「歲」,古代歲首(年節)是指干支歷的立春;干支紀年法,寅月為正月,立春為歲首。
2、初二拜年
大年初二是開年日,早上拜祭天地神靈,祭禮完畢,燒炮、燒紙寶,然後吃"開年飯"。
3、初三燒門紙
燒門神紙,舊時初三日夜把年節時的松柏枝及節期所掛門神門箋等一並焚化,以示年已過完,又要開始營生。俗諺有「燒了門神紙,個人尋生理」。
4、初五破五俗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民俗一說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
5、初六啟市
大年初六也是啟市日,商店酒樓才正式開張營業,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亞於除夕的境況。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