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中國好多仙俠劇,穿越劇
自2003年《誅仙》出版以來,網路仙俠小說在過去的十多年中迅速發展,涌現出《仙劍奇俠傳》《花千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一批擁有眾多粉絲的作品。
而且,自2005年第一部仙俠電視劇《仙劍奇俠傳》播出以來,仙俠劇蔚然興起,最近幾年成為熒幕主流。《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在今年一度排名電視劇收視率第一,網路播放量突破百億,熱度與影響可見一斑。
可以說,當年紅極一時的《宮》《步步驚心》等穿越劇的市場份額,今天已被仙俠劇占據。而先前對穿越劇情節怪異、人設荒唐的批評,對於仙俠劇同樣成立。只是仙俠劇「聰明」地架空了歷史,而不是穿越歷史,因此避開了不尊重歷史的指責。
而且在架空的世界裡,仙俠劇更加放開手腳,讓仙界魔境里充斥著各種怪獸靈禽、山精海魅,高顏值的男女主人公在唯美的鏡頭下歷經百世千劫,追求著超越現實世界羈絆的愛情。
追根溯源,我國古代的俗文學就非常重視倫理價值,諷時刺世,道德教化,以小說作為勸喻世人、進行道德教化的重要手段。不通文墨的市井百姓往往通過《楊家將演義》《說岳全傳》這類通俗小說習得精忠報國,或者通過「三言二拍」、民間戲曲習得忠孝節義。
學者趙毅衡曾指出:「文化地位較低的文本,比文化地位較高的文本,道德上更加嚴格」。這個觀察是非常精準的。和純文學相比,通俗文學和受眾的社會心理聯系更為緊密,作為讀者導向的文學,哪怕僅僅基於對市場回報的考慮,也往往要和主流的道德認知相契合。
比如在司法不公、權貴橫行的時代,大眾會期待出現包公這樣的清官,攜持三鍘,巡視州府,主持公道,懲惡揚善,《包公案》這類通俗小說正是順應這樣的社會心理而流行。同樣,在仙俠之前武俠流行的時代,郭靖、喬峰這樣的大俠都是高度道德化的,我們期待「俠之大者」匡扶正義,明辨正邪,為現實世界中的倫理焦慮提供一種想像性的解決,比如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其道德標准並不亞於同時代的純文學作品。
而在今天的這個仙俠世界中,我們頭頂的星空與內心的道德律已經黯淡失色。神、仙、人、魔、妖、鬼六界混雜,在這個道德曖昧的世界裡,主人公在正邪之間不無迷茫地穿梭,沒有了現實倫理的約束,個人情感被凸顯到無以復加的地步——這正是仙俠劇最為常見的敘事模式。
網路文藝與現實倫理的沖突,根源於現實倫理的內部沖突。准確地說,是一部分青年群體藉助仙俠所代表的網路文藝這種亞文化,表達自己內心的倫理認知——這種倫理認知是一種虛浮無根的個人主義。
仙俠劇之所以呈現出超現實的、過度浪漫主義的美學風格,正是基於部分青年不知道如何處理自我與現實的關系,過度留戀於個人小天地的現實處境。
在社會高速運轉的當下,一部分青年會有無法找到自己位置的焦慮,他們化解這種焦慮的方式不是現實世界中的奮斗,而是網路世界中的宣洩。這也是之所以網路文藝和網路游戲可以無障礙互相改編的原因所在:二者的核心邏輯是一致的,都「有助於」部分青年宣洩焦慮。
個人情感的面向固然值得尊重,但不得不說,網路文藝中的「個人」過於狹隘。這種個體價值觀一方面非常膨脹,整個世界中只剩下小小的「我」;另一方面非常虛弱,這個「我」活在非常幼稚的情節與對話之中,無法成長。也正是從這個角度來說,網路文學作家有責任做出積極的改變,畢竟文藝作品與社會心理是互相塑造的。
現在的問題是,網路文學作家非但沒有主動做出改變,反而不加反思地無限迎合這種個人情感,為了在同類作品中脫穎而出、得到受眾最熱烈的追捧,寫作者們不斷強化對這種情感的刺激,流於為虐而虐的狗血劇,作品整體風格矯揉造作,甚至低級肉麻。網路文藝之所以罕有藝術精品,往往是被這種低級的情感結構束縛住了,缺乏內在精神。
對於仙俠劇所代表的網路文藝而言,有必要走出狹隘的情感格局,從虛弱膨脹的「個人」中走出來。還珠樓主在日據時期以「反清復明」寄託家國之思的小說《冷魂峪》中,有一著名回目,「一旅望中興此地有崇山峻嶺沃野森林夏屋良田琪花瑤草,幾人存正朔其中多孝子忠臣遺民志士英雄豪傑奇俠飛仙」。這是奇俠飛仙的大義所在,從還珠樓主的入世仙俠到金庸的新武俠,英男烈女,任俠尚義,其念茲在茲的不是「仙」或者「武」,而是「俠義」二字,這才是中國通俗文學的「真精神」。
霜鍔星鐔述列仙,莫作搜神志怪看。如何更好地汲取通俗文學傳統中的精華,為今天的網路文藝灌注有營養的內在精神,值得今天的網路文學作家和網路文藝工作者細加思量。
2. 為什麼中國電視劇 老喜歡拍抗日 還有仙俠
主要是這類題材的話很容易拍,而且成本投入的話比較低。不像其他的電視劇可能要請一些大牌的,明星。但是拍這些抗日題材還有這些仙俠奇才的話可能請一些不出名的明星的話也可以。這樣可以少了很多費用。另外,現在這種抗日題材根本就不是根據實際情況來演的,還有這種仙俠電視劇的話也是一樣的。並沒有根據實際情況來演。所以很多。觀眾的話都不買賬。但是現在這種抗日題材和仙俠確實比較多。
3. 為什麼中國就不能拍出一部真正的仙俠電影或電視劇
第一,中國不讓拍紀實修仙類劇,所謂的封建迷信理由,我看來,就是要斷祖宗的作法。
第二,紀實仙俠真拍起來,成本會很高,先是飛行過多,特效過多,這成本是相當大的。
第三,國內影視圈還沒有能策劃真仙俠體系各方面整體的編劇。
所謂的真,就是務實,和傳說更同等的,為真
4. 仙俠劇是中國特有的嗎
應該是吧!就像外國拍不來我們的仙俠片,我們拍不來外國的魔幻大片。
5. 為什麼中國這么喜歡拍神話片,仙俠片,鬼片
很少看見有比較科幻、科學,甚至是現代點的連續劇。看到最多的就是婆媳、鄉土風情、南泥灣等與時代脫節的東西。感覺很多答案對不怎麼拍未來劇的理解偏政治化了,其實就兩點:沒錢,沒信得過的懂行人。拍古裝片中國已經拍了N年了,經驗儲備,人員儲備都很豐富,國內有大量現成的古裝劇影視基地,場地只需要租的,總體來說,花的錢少,拍成的幾率高。
說到古裝片,這可是全世界人民喜聞樂見的題材,大家通常不會把 《指環王》《天國王朝》《斯巴達》《埃及艷後》《唐頓庄園》《都鐸王朝》《林肯》等劃入古裝片,但是它們就是。中國只要是清朝或以前的就算古裝片了,而清朝才過去了100多年,如果講述100年前就算古裝片的話,所有南北戰爭的,甚至一戰以前的都算古裝片了。大多美國西部片講述的故事都是發生在100多年前,按中國古裝片的標准,那也是妥妥的古裝片。如果題主穿越到60年前的美國,是不是也會問,為什麼美國人這么喜歡拍西部片?是不是我們有問題啊?
6. 中國為什麼拍不好仙俠電影/電視劇
現在確實有很多很爛的影視劇。娛樂圈確實太浮躁,太急功近利。大量資本,扎堆跟風。現在都把些高人氣的小說,翻拍成影視劇,本來這沒什麼問題。
但他們並不是精細打造,而是粗造濫制,就顧著堆砌些什麼明星陣容,把大量預算都用於請些小鮮肉小花旦,根本沒剩多少製作費,某導彈都說了觀眾啥都不懂,隨便糊弄觀眾就行了,就這種心態怎能拍好影視劇呢?而且為了省錢,也不願請好點編劇,劇情隨便弄,橋段狗血,錯漏百出,就不顧觀眾感受,還拚命趕拍,演員也沒法好好醞釀情緒,打磨演技,那些小明星也毫無演技可言。太多仙俠劇扎堆,觀眾嚴重審美疲勞,多得都有些反感了。以目前來說,電視劇的觀眾主要是女性,中老年人,青少年主要集中在網路上。
我看過最毀經典的仙俠劇就是《誅仙》,跟原著比起來,真是差太多,而且劇情狗血得不行,服裝和場景太別扭,那些精彩浩大的激戰場面都給弄得太小家子氣,差評如雨。連原著作者蕭鼎都大哭,說他的作品給毀了,而購買了版權的北京歡瑞公司則牛氣哄哄地說他們購買了版權,想怎麼拍就怎麼拍。還有《武動乾坤》《斗破蒼穹》恐怕都好不到哪去,《武動乾坤》的收視率更是低得可憐。斗破蒼穹的動畫版,也騰訊折騰得不像樣,就為了省錢,把游戲組的調來做動畫,下面的人也只能照做,還盲目瞎跟風,做3D動畫都不好看,還非要弄,人物形象別扭,場景狗血,遠不如漫畫版的好看。我本身是原著粉,如果得罪某些劇粉的,多有包涵啊。
但是我又覺得你這樣有點以偏概全。任何國家的影視劇都是良莠不齊的,我記憶中的《仙劍奇俠傳》第1部和第3部,《蜀山》《軒轅劍天之痕》《古劍奇譚》《花千骨》等等,都相當不錯,而且看看好評都是比較多 。中國就是這塊土地,上面有各種各樣的人,有些拍的不好看,有些就拍得好,憑啥你看了幾部爛片就來詆毀所有,我就是厭煩某些高冷人士,動不動就上綱上線,動不動就一竿子打死整船人的,還老喜歡以點代面。要是說得有道理還好,但很多卻是吹毛求疵,為噴而噴,也不講什麼道理,就直接丟一句話,搞得好像所有人都那樣,就他自己偉光正。影視劇這東西,本來就是很主觀的,蘿卜青菜各有所愛,不可能讓所有人都喜歡的。
7. 古裝劇為什麼只有中國關注的最多
那裡因為中國有5000多年的歷史。所以古裝劇也相對比較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