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冷戰時期中國的對外政策
冷戰初期,建立新政權後,採取一邊倒政策,同蘇聯、朝鮮結盟
六十年代,同蘇聯關系惡化,與各華約國家關系冷淡下來,於是搞輸出革命政策,援助各第三世界國家(同蘇聯關系一般的)的共產黨游擊隊,以及阿爾巴尼亞。
七十年代,同美國恢復接觸,初步確立了「聯美抗蘇」政策,同阿爾巴尼亞和越南關系惡化。
八十年代中後期,同蘇聯關系緩和,與西方國家進入蜜月期直到1989年。
九十年代,蘇東劇變,華約解體,冷戰結束。
Ⅱ 冷戰時期我國對外政策是什麼
50年代是奉行一邊倒政策,全面與社會國家建立外交關系。
在60年代,中蘇交惡,中國奉行一大片方針,與第三世界國家廣泛交往;
70年代,中美關系緩和,中國奉行不結盟政策,廣泛與世界各國建立友好外交關系。
78年以後,我國實行改革開放,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Ⅲ 冷戰時期的中國
冷戰時中國的立場分為幾個階段,50年代是奉行一邊倒政策,全面與社會國家建立外交關系。
在60年代,中蘇交惡,中國奉行一大片方針,與第三世界國家廣泛交往;
70年代,中美關系緩和,中國奉行不結盟政策,廣泛與世界各國建立友好外交關系。
78年以後,我國實行改革開放,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國外交政策三個時期:
一。建國初期新中國外交的根本方針是獨立自主的外交方針。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主要包括:"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一邊倒" ,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二。70年代中美、中日關系正常化,中美、中日關系的影響:促進了中國外交事業的發展。在國際上掀起了一個同中國建交的熱潮。中國外交打開了新局面。
三。新時期外交政策的調整原因:國際形勢的新變化和國內改革開放的需要。
新時期中國外交政策的目標: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的和平。
Ⅳ 美蘇爭霸的時候 中國在搞什麼
美蘇冷戰中最有意義的一件事就是中美建交。
二戰後中國曾是蘇聯鐵桿小弟,後不斷交惡,雙方在邊界成兵百萬,甚至爆發珍寶島沖突。後中國和西方社會開始走近,美國為首也需要中國來牽制蘇聯,中美建交,中國就處於美蘇之間,靠近西方陣營。
期間中國分別和美國為首打了一場朝鮮戰爭,和越南、印度都打了一場自衛反擊戰,都贏了,贊一個。
Ⅳ 美蘇冷戰時期中國怎麼幫的美國
自蘇共二十大後,中蘇關系極速惡化以致發生局部戰爭(珍寶島事件),中國在當時的國際政治格局中陷於孤立無援的境地;而美國的勢力范圍當時在蘇聯的戰略擴張下節節收縮。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才有了以尼克松訪華為標志的中美關系的和緩及逐步發展。從中國角度看,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被動的、孤立無援的情況,保障了自身的戰略安全;從美國角度看,與中國關系的改善和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制約了蘇聯的戰略擴張。因此,確切的說,中國與美國是各取所需,在客觀上還是實現了相互幫助。
Ⅵ 冷戰時期中國發生了什麼革命
公元1947年
·2月28日,中國台灣發生反抗國民黨暴政的二二八起義
·5月,中國華東野戰軍在孟良崮戰役中全殲敵主力之首整編74師
·6月30日,中國劉伯承、鄧小平率大軍強渡黃河,揭開戰略進攻序幕
·10月10日,中國共產黨中央頒行《中國土地法大綱》,解放區全面展開土地改革
Ⅶ 冷戰時期發生的越南戰爭中國有給予支援嗎如果有,中國做了些什麼幾幾年
有,抗美援越。
1965年4月,越南勞動黨請求中國支援。毛澤東主席決定向越南提供全面無私的援助。1973年1月27日,越戰結束。3月,侵越美軍部隊開始撤出越南南方。1973年8月,在越執行援越抗美任務的中國支援部隊全部撤回國內。
1965年6月至1973年8月,中國先後派出了高炮、工程、鐵道、掃雷、後勤等部隊,總計32萬餘人,最高年份達17萬餘人,在越南北方執行防空、作戰、築路、構築國防工程、掃雷及後勤保障等任務。並直接支援了北越軍隊大批武器彈葯,糧食,還把幾個南海小島借給北越作為防空預警前沿哨。
結果,越南就是個白眼狼。
Ⅷ 冷戰時中國的立場
50年代是蘇聯的盟友,幫助蘇聯人打贏了朝鮮半島的戰爭,和美國嚴重對立,海岸線被美國艦隊封鎖,作為出兵朝鮮的承諾,蘇聯支援大量軍事裝備技術,援建中國一百多個重工業項目,再加上原來東北的工業,基本上奠定了中國的工業體系。
60年代和蘇聯對立,同時和美國關系也未好轉,這是中國最艱難的時期。70年代,美國越戰之後陷入社會危機,同時蘇聯在冷戰中占據優勢,為了制衡蘇聯,美國開始和中國接觸,改善關系。
80年代,中國開始改革開放,美國在華投資擴大,中美進入蜜月期,美國向有償中國提供很多先進軍事技術。90年代,冷戰結束,蘇聯解體,美國開始全球擴張,中美關系轉冷,中俄關系快速升溫。
1、冷戰給美蘇雙方以及東西方之間帶來了長期的對峙和對抗阻礙了全球一體化發展,也造成了德國、朝鮮等的分裂,並引發局部戰爭。
2、在冷戰大環境下,因美蘇雙方勢均力敵,所以兩方都在極力的避免戰爭,所以在近半個世紀里避免了新的大規模戰爭(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3、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在長期共存中都程度不同地從對方身上借鑒了經驗,吸取了教訓,並用於內部調整和改革,推動了世界的整體發展。
4、面對兩極格局對峙局面,亞、非、拉發展中國家組成不結盟運動(七十七國集團),逐步發展壯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5.促進了世界格局多極化的形成,同時也推動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