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分餐制怎麼吃

中國分餐制怎麼吃

發布時間:2022-07-12 18:24:11

Ⅰ 現代的分餐制常見形式有幾種

中國烹飪協會認為,分餐制主要形式有三種:廚師分餐,廚師在廚房將製作的菜點成品按每客一份分配,由服務員送給每位就餐者進食;服務員分餐,餐廳服務人員在分餐台或檯面將菜點成品分配給每位就餐者進食;就餐者自行分餐,就餐者通過使用公筷、公勺等公用餐具分取菜點成品,再用各自餐具進食。自助餐和套餐均屬於分餐制。
中國飯店協會則認為,分餐制包括服務員在餐桌分餐、上菜前分餐、自助餐、擺放公筷公勺及1人1份的用餐方式等四種形式。
參加中國商業聯合會「分餐研討會」的與會者認為,分餐包括自助餐、快餐、盒飯、食堂打飯等,是相對於宴會、聚餐、在家吃飯等「合餐」形式而言。從經營者角度講,分餐是一種服務方式,是經營者提供的一種有償服務,按消費者要求提供。按菜式、消費者要求的不同可由廚師在廚房分、服務員在調理台分或服務員在餐桌上分;而為就餐者提供公筷公勺,則是消費者和經營者互動的就餐方式。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用。

Ⅱ 若說分餐制是更有優勢的進食方式,為何中國人最終選擇了合餐制

俗話說,國以糧為本,民以食為天,可見吃飯對我們來說是多麼的重要。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吃飯早已不再局限於家庭和食堂,到飯店吃飯已不鮮見。不管是在家庭、單位還是酒店,都涉及到合餐制和分餐制的問題。

我國大多採用合餐制,而西方發達國家多用分餐制。說到底還是文化上的差異,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不斷層,消失,而延續至今,而且永遠流傳千古的文明,其中就包括飲食文化,圍坐一桌更是如此,幾千年來這習慣沒有改變過,也沒有改變的道理。近年來,隨著東西方文化的不斷交流、融合,人們也在不斷改良各自的生活方式。就餐飲來說,兩種餐飲制式相互取長補短,衍生出介於兩者之間的方式。比如說,分餐制也提供共享菜餚,就像改良後的合餐制那樣,在每個菜碟中放公用夾子、筷子或匙子。相信它們都會向著健康、文明的方向發展。

Ⅲ 什麼是分餐制

分餐制是指由廚師、服務人員或家人,按照等量的原則,把主食和菜餚分配到餐具中,供每一位就餐者獨自享用,是相對多人合用一份或幾份菜餚的「合餐」而言的。

通過分餐可以減少交叉感染,降低食源性疾病和傳染性疾病的發生,還可以培養良好健康的生活行為,《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明確提出分餐制的建議,2019年健康中國行動也再一次強調在集體用餐中採取分餐制,對合理膳食、平衡營養、控制食量以及預防肥胖糖尿病癌症等慢性疾病等具有深遠意義。同時,分餐制有助於合理膳食,遏制大吃大喝、減少鋪張浪費。還是中華傳統飲食文化的優良傳承,對烹飪方式、量化、器皿、鹽、糖等使用等提出新要求。

Ⅳ 在傳統飲食文化下,分餐的方式應該怎麼做

一:古代階級制度的嚴苛,分餐是制度的約束

商周秦漢時期,從壁畫還是文獻中,我們都能看到古代人講究分餐的排場。據史料記載,商周時期人們席地而坐、憑俎案而食。

Ⅳ 分餐制是什麼呀

春節期間,專家建議:家庭聚會時最好實行分餐制。一位醫學博士
認為,分餐制有不少優點,至少可以歸納為四條:
第一,有利於節約糧食,減少浪費。我國各種合餐(家宴、請客、
會餐等),抱著讓大家吃好、吃飽的心理,總要豐盛一些,吃剩一些飯
菜是司空見慣的,結果造成浪費,而分餐制各取所需,根據自己的飯量
和需要進食,避免浪費。
第二,有助於均衡營養,防止偏食。分餐制可以根據每人每餐需要
的營養,搭配飯菜,保證每餐有適量的營養,尤其是對兒童,可以起到
杜絕偏食、挑食的壞毛病。
第三,防止「病從口入」。食源性傳染病種類繁多,危害巨大,例
如某人唾液中或污染的雙手上帶有致病菌,這些致病菌有可能通過集體
同桌用餐相互傳播,導致傳染病的發生;病毒性肝炎病人用過的餐具、
吃剩的食物都可能傳染肝炎,在一個碗里吃菜喝湯也有可能通過飲食傳
入肝炎病毒。可以想像,每次外出就餐,一桌幾人、十多人甚至幾十人
,往往都是陌生人,彼此互不相識,相互夾菜,相互碰杯,這些人是否
患有傳染病,誰都不知道,使病菌有可能就在這相互夾菜碰杯的過程中
傳播。如果其中一人是傳染病患者或病菌攜帶者,其用過的筷子、接觸
過的食物,都有可能成為傳染疾病的源頭。分餐制可以減少幽門螺旋桿
菌的傳播途徑。合餐時,很可能使某些人的唾液、口腔中的幽門螺旋桿
菌傳染給他人,這種病菌較為頑固,是造成慢性胃炎、消化道潰瘍的主
要原因。
第四,分餐有利於減肥和緩解糖尿病。肥胖者和糖尿病人都需要特
定的食譜,合餐制時,難以把握進食的標准和尺度,分餐制可以按照要
求配備他們的食譜,不至於過量進食。

Ⅵ 分餐制有哪些菜餚

什麼是分餐制

中國人習慣共同進食的「合餐」,互相夾菜以示禮讓,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健康問題的凸現,人們開始考慮「移風易俗」。但如何分餐,看法不盡相同。
中國烹飪協會認為,分餐制主要形式有三種:廚師分餐,廚師在廚房將製作的菜點成品按每客一份分配,由服務員送給每位就餐者進食;服務員分餐,餐廳服務人員在分餐台或檯面將菜點成品分配給每位就餐者進食;就餐者自行分餐,就餐者通過使用公筷、公勺等公用餐具分取菜點成品,再用各自餐具進食。自助餐和套餐均屬於分餐制。
中國飯店協會則認為,分餐制包括服務員在餐桌分餐、上菜前分餐、自助餐、擺放公筷公勺及1人1份的用餐方式等四種形式。
參加中國商業聯合會「分餐研討會」的與會者認為,分餐包括自助餐、快餐、盒飯、食堂打飯等,是相對於宴會、聚餐、在家吃飯等「合餐」形式而言。從經營者角度講,分餐是一種服務方式,是經營者提供的一種有償服務,按消費者要求提供。按菜式、消費者要求的不同可由廚師在廚房分、服務員在調理台分或服務員在餐桌上分;而為就餐者提供公筷公勺,則是消費者和經營者互動的就餐方式。

所以分餐制不存在有什麼特定的菜餚。

Ⅶ 古代過年分餐制

孟嘗君被「誤會」

分餐制古已有之。早在氏族部落時期,採用的就是分餐制。不過,那是沒有辦法的辦法。那時生產力低下,食物匱乏,為保證平均分配,只能實行分餐制。

後來,食物日漸充足,就不用追求平均分配,開始講「禮」了。中國古代的禮制思想,主要體現在定等級、明貴賤,衣食住行、行為舉止,都有嚴格而明確的標准。食禮,也就是吃飯的規矩,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食禮體現在食物分配上,簡單來說就是每個人能吃幾個菜,都是固定的。《春秋公羊傳》中記載:「天子食九鼎,王食七鼎,諸侯食五鼎,大夫食三鼎。」

作為「戰國四公子」之首、齊國的貴族孟嘗君就反其道而行之,贏得了禮賢下士的名聲。據《史記》記載,孟嘗君門下食客三千,他都是一視同仁,賓主之間並無貴賤之分。

有一天晚上,孟嘗君請一個門客吃飯,有人不小心擋住了燭光,門客誤認為自己吃的那份菜與孟嘗君不一樣,以為孟嘗君是個偽君子。結果,孟嘗君把自己的飯菜端到這個門客面前,門客一看,還真和自己吃的一模一樣。他羞愧難當,於是自刎。孟嘗君的好名聲也就越傳越遠。

「舉案齊眉」難不難?

從孟嘗君的例子也可以看出,那時人們吃飯,還是分餐制,不然那個門客不可能看不到孟嘗君吃的什麼飯。但是說起來,那時的分餐制,具體是怎麼操作的呢?

很多人在古裝劇里看到過這樣的畫面:古人進食時席地跪坐,每人面前都擺著一個小桌子和若干精緻的盞碟,顯得講究而繁復。

這大體是沒錯的,只需要注意一點,那個小桌子不能太重,不然舉不起來。

「舉案齊眉」這個成語,大家都是知道的。《後漢書·逸民傳》記載,隱士梁鴻受業於太學,還鄉娶妻孟光,夫妻二人後來轉徙吳郡(今蘇州),為人幫工。梁鴻每當打工回來,孟光為他准備好食物,並將食案舉至額前,捧到丈夫面前,以示敬重。

孟光的舉案齊眉,成了夫妻相敬如賓的千古佳話。那時候的「案」,類似於如今的餐盤,女人也能輕易舉起。

周朝開始分餐制

原始社會生產力水平低下,人類必須通過協作勞動獲得食物,把食物平均分為若乾等份進行分配再進食。這種先把食物分成每人一小份再吃的方式,就是分餐制的早期形式。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生產力逐漸提高,食物也日漸充足。

商代之後,人們實行分餐制,這不僅是根據當時的生產狀況而定的,同時也是當時禮制思想的體現,即「定等級,明貴賤」。

周代可以被視為中國分餐制的正式開端,西周時已經建立森嚴的等級制度,並用「禮」的形式加以強化。

秦漢時期,傳統禮儀道德的影響仍然存在,人們依然尊崇一人一案、正襟危坐的就餐方式。

漢代「獨尊儒術」使儒家觀念深入人心,有身份、有地位人均以儒家禮儀規范作為行為准則,再加上東漢時期品評人物風氣的盛行,使人們更加註意自己的行為是否合乎規范。

魏晉南北朝時期戰亂頻繁,但也是不同文化間充分融合的契機,以往單向的文化交流局面有所改善,草原游牧文化在中原產生深刻影響。社會文化變革的表現之一就是用餐方式的轉變,在飲食習慣上既有分餐,也有合餐。合餐現象主要是在北朝開始出現,此時社會逐漸受到少數民族的飲食風俗影響,同時高桌大椅的出現才促使百姓同桌而食。

「合餐分食」用公筷

唐代時各種各樣的高足坐具已相當流行,垂足坐已經成為標准姿勢。在唐代中晚期,中國人已經基本上拋棄了席地而坐的方式,最終完成了坐姿的革命性改變,但是分餐制與合食現象並行存在,並形成了介於一種「分餐制」與「合餐制」之間的用餐方式「會食制」,即在主人請客人吃飯的時候,雖然大家都在一個桌子上吃飯,除了像餅或湯、粥等食物是採用合食的方式,其他的飯菜都由廚師或僕人按人數分配好。後期合食逐漸占據主流。

從五代開始各民族再一次大融合。加上在這之前「高坐會食」已經成為主流,因此到宋朝,中國人真正適應了坐高椅子、聚餐吃飯的習慣。因此,宋代是合餐的就餐方式定型鞏固時期,現代意義上的合餐方式已經形成。到明清時期,合餐的就餐方式已經完全定型。

圍桌合餐是現代中國人的主要用餐方式,但合餐可能帶來一些疾病傳播。對於分餐,有人雙手贊成,也有人認為「沒必要」「矯情」「麻煩」。

事實上,「分」與「合」並非單選題,並不絕對矛盾,只是需要轉變觀念。那麼怎麼辦呢?我們既要保留我們傳統的飲食文化,又要保護好個人的健康,最好的辦法就是倡導「合餐分食」,也就是大家在一起用餐,用公筷把食物再取到自己的餐盤里食用。

Ⅷ 我國為何改成合餐制,實行了兩千年的分餐制是怎麼結束的

分餐制出現在《周禮》,針對貴族。但是禮不下庶人,老百姓不用遵守。唐宋貴族還是分餐,有其時的畫作、筆記等可以參考。餐具廚具的發展變化(筷子、薄鐵鍋),油料產量增加,導致食物結構的變化,炒菜大量出現,筷子的普及,元清飲食文化的沖擊,都是逐步走向合餐的原因。宋朝酒席不是合餐制,可以參考洛陽水席,是上一道菜再平分到個人餐具里,合餐制的出現是因為蒙元時期受胡人的習俗影響,後世明清也繼承了這種吃法。自古以來,分餐制只有貴族才能享受,平民一直都是合餐制。



我覺得分餐制並不好,人體之間是需要一些細菌交流的,因為人體的很多細菌是各種維生素的製造者,父母輩出給孩童的細菌大部分是有益於人體的,如果完全斷絕會導致小兒發育不良。現代的益生菌制劑就是補充人體有益細菌的,所以因為一個幽門螺桿菌就要進行分餐制是不合邏輯的。很多人覺得分餐制比合餐制更健康,但新冠證明了,西方分餐制並不能阻擋病菌。中國人吃飯共用一個盤子不衛生,那麼學歐美人吃漢堡薯條用手直接拿,就很乾凈嗎。

閱讀全文

與中國分餐制怎麼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外國人什麼工作多 瀏覽:633
中國最早村莊是哪個 瀏覽:361
印度多少個少數民族服裝 瀏覽:266
脫歐如何投資英國 瀏覽:862
義大利阿利卡灶具怎麼樣 瀏覽:242
葡萄牙跟伊朗怎麼買 瀏覽:377
在印度為什麼不能玩手機 瀏覽:102
為什麼海灣國家和伊朗不和 瀏覽:982
如何理解中國道路1000字 瀏覽:702
越南生蚝一般多少錢 瀏覽:424
印度口罩庫存多少 瀏覽:36
去越南辦健康證需要多少錢 瀏覽:497
伊朗怎麼惹美國了 瀏覽:384
越南首都是哪個人的名字命名的 瀏覽:749
越南掏耳朵服務多少錢 瀏覽:40
看中國如何超越世界 瀏覽:884
為什麼罵印尼 瀏覽:302
義大利2000gs美白針怎麼樣 瀏覽:417
印尼指紋怎麼算有效 瀏覽:478
新型肺炎越南有多少人死亡 瀏覽: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