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以來的中國青年運動史是中國社會偉大變革的歷史篇章中一部絢麗的青春史詩
五四運動。
五四運動直接影響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和發展,中國共產黨黨史一般將其定義為「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注意這里的「封建」一詞是泛化的封建觀),並以此運動作為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分水嶺。
1919年5月4日,北京的青年學生為了抗議帝國主義國家在巴黎和會上支持日本對我國的侵略行動,舉行了聲勢浩大的遊行示威,最後發展成為全國人民參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
「五四」運動表現了中國人民保衛民族獨立與爭取民主自由的堅強意志,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1949年政務院正式宣布每年的5月4日為「中國青年節」。
(1)中國青年運動史從什麼時候起擴展閱讀
五四運動從形式上是中國學生的愛國運動,但從整個社會背景社會發展來說,它的影響遠遠不止於此,除了波及中國思想文化,政治發展方向,社會經濟潮流,教育,亦對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時它對現時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社會亦有著不可低估之影響。
五四愛國運動,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性質),是中國新民主主義的開始;青年學生起了先鋒作用;中國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台;傳播了馬克思主義。
Ⅱ 一二一運動歷史背景,內容,意義
歷史背景:
抗日戰爭結束後,全國人民希望實現和平民主,但國民黨政府卻堅持一黨專政,並在美國支持下奉行內戰政策。1945年國共兩黨簽訂了《雙十協定》,但國民黨背棄協定,向華北、東北、華東、華中各解放區發動進攻。
內容:
「一二·一」運動,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由昆明青年學生發起並得到全國各地響應的反內戰、爭民主的愛國民主運動。運動揭露了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內戰的陰謀。
意義:
「一二·一」運動揭露了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內戰的陰謀,是國民黨統治區民主運動的標志,是繼「五四」運動和「一二·九」運動之後樹起的第三個民主運動里程碑。
(2)中國青年運動史從什麼時候起擴展閱讀:
烈士簡介
於再
南菁中學教師,中國共產黨黨員,浙江杭州人,1921年5月生。抗戰爆發後,在讀高中的於再,先後奔赴武漢、重慶,邊工作、邊學習;於1938年2月投奔延安,在陝北公學學習,結業後回武漢八路軍辦事處工作。
受黨組織指派,擔任駐武漢部隊國民革命軍陸軍第五十五師三二五團第二營營部政治指導員,參加了武漢保衛戰役。武漢失守後,他隨部隊突圍,到達四川省奉節縣,在奉節縣加入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他救護傷兵,搶救難童,宣傳抗日,並閱讀進步書刊,於1938年底加入中國共產黨。
潘琰
女,西南聯大師范學院學生,江蘇徐州人,中共黨員。1934年跳級考入徐州女子師范學校。1937年,投筆從戎,加入第五戰區「抗戰青年干訓團」。1939年考取湖北省立第一女師,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0年冬考入「手工業紡織人員訓練班」,結業後參加工作,1943年考入西南聯大師范學院,1945年在「一二一」慘案中犧牲。
李魯連
西南聯大師范學院學生。1927年出生,浙江嵊縣人,少年隨父走南闖北,耳聞目睹國民黨反動派鎮壓人民的罪行。1945年高中畢業,進入西南聯大師范學院數理專修科。在西昌「五四」節演講比賽中,獲第一名。1945年12月1日,國民黨反動軍警到聯大師范學院鬧事,反動軍警、特務向學生投擲手榴彈,李魯連當場犧牲。
張華昌
昆華工校學生,1929年11月生,雲南省曲靖縣(現曲靖市麒麟區)人。1945年秋,考入省立昆華高級工業職業學校。1945年11月25日晚,張華昌參加了在西南聯大舉行的反內戰時事晚會。他投身於昆明學生的反內戰、爭民主的罷課運動。
Ⅲ 中國共青團團史和青年運動史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以下簡稱共青團或團組織)是中國青年的先進組織,是中國共產黨的有力助手和後備軍,是中國青年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大學校,是培養和造就"四有"青年的革命熔爐,是建設民主、文明、富強的社會主義祖國的生力軍。她的最終目的,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實現共產主義的社會制度。
1919年五四運動以來,中國青年為爭取民主自由,向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進行了長期艱苦卓絕的斗爭,但都失敗了。1921年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找到了馬克思主義的真理,並將之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堅持武裝斗爭,走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全國政權的革命道路。共青團堅決響應黨的號召,積極組織和發動中國青年,沿著黨指引的方向,同反動派進行了不屈不撓的英勇戰斗,無數革命青年用自己的鮮血和卓著的功勛,為共青團的歷史譜寫了不朽的篇章。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道路上,同樣留下了共青團員和中國青年無私奉獻的足跡,留下了可以告慰先人和彪炳千秋的偉業。我為我們的共青團感到自豪和驕傲!
縱觀歷史,注目今朝,我們的共青團無愧於中國青年先進組織的光榮稱號,無愧於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先烈,無愧於我們的祖國,無愧於我們的人民,乃是忠於黨、忠於人民,為我國青年所擁護和愛戴的革命組織,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全面推向21世紀的生力軍。
Ⅳ 中國五四青年運動簡介
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發的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借口對德宣戰,攻佔青島和膠濟鐵路全線,控制了山東省,奪去德國在山東強占的各種權益。1918年大戰結束,德國戰敗。1919年1月18日,戰勝國在巴黎召開 「和平會議」。北京政府和廣州軍政府聯合組成中國代表團,以戰勝國身分參加和會,提出取消列強在華的各項特權,取消日本帝國主義與袁世凱訂立的 「二十一條」不平等條約,歸還大戰期間日本從德國手中奪去的山東各項權利等要求。巴黎和會在帝國主義列強操縱下,不但拒絕中國的要求,而且在對德和約上,明文規定把德國在山東的特權,全部轉讓給日本。北京政府竟准備在 「和約」上簽字,從而激起了中國人民的強烈反對。
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學、高等師范學校等十三所學校的三千多名學生,沖破軍警的阻撓到天安門前集會演講,後舉行遊行示威,提出 「外爭主權、內除國賊」、 「取消二十一條」、 「拒絕和約簽字」等口號,同時要求懲辦親日派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遊行隊伍向東交民巷進發,遭到使館巡捕的阻攔,轉而來到趙家樓胡同曹汝霖的住宅。學生沖入曹宅,曹汝霖急忙躲藏起來,正在該處的章宗祥受到學生痛打,曹宅也被焚燒,軍警當場逮捕了三十多名學生。北京學生實行罷課,通電全國表示抗議。
北京學生愛國運動的影響迅速擴大。天津、上海、長沙、廣州等城市和全國各地紛紛舉行遊行示威。在國外的中國留學生和華僑也展開了愛國活動。當時在上海的孫中山表示深切的同情和支持。北京政府被迫於5月7日釋放被捕學生,但又下達鎮壓學生運動的命令。6月3日北京各校學生分組出發到街頭演講;6月4日出動更多的學生進行宣傳活動,兩天內竟有近千學生遭到逮捕,從而激起了全國人民更大的憤怒。上海人民首先起來,學生罷課,工人罷工,商人罷市,大力聲援北京學生。特別是上海工人從6月5日起發動了有六七萬人參加的政治大罷工;南京、天津、杭州、濟南、武漢、九江、蕪湖等地工人,也都先後舉行罷工和示威遊行。北京政府為之震驚,不得不於6月6日釋放全部被捕學生。10日宣布 「批准」曹、章、陸三人 「辭職」。28日,中國代表團拒絕在對德和約上簽字。五四愛國運動勝利地告一段落。
五四運動也是新文化運動的繼續和發展。1915年陳獨秀創辦《青年》雜志,次年改稱《新青年》,舉起 「民主」和 「科學」兩面旗幟,猛烈抨擊封建主義舊文化,提倡新文化。隨後,還提倡白話文代替文言文,並在 「文學革命」的口號下,提倡新文學。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在中國人民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中國的先進分子開始用無產階級的宇宙觀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1918年11月李大釗發表的《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文,代表了中國先進分子的新覺醒。新文化運動不僅為五四愛國運動作了思想准備,同時隨著這次運動而更加深入發展,使社會主義思潮逐漸代替資產階級思潮而成為運動的主流,並在思想上和幹部准備上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作了准備。
五四愛國運動中,中國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台。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由此開始深入工人群眾,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從組織上和思想上作了准備。
五四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中國革命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於1949年12月正式宣布以五月四日為中國青年節。
Ⅳ 我需要一篇關於 五四運動 的文章 誰來幫我
今年是偉大的「五四」愛國主義運動90周年期間。在九十年前,在一場波瀾壯闊的革命青年運動中,愛國主義精神同民主科學精神凝聚為一體,共同創造了既有深刻內涵、又有鮮明時代特徵的「五四」精神。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偉大精神,推動著中國歷史的進步。「五四」運動三年後,在中國革命洶涌澎湃的偉大洪流中,在中國共產黨的直接領導下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宣告成立。這是二十世紀中國革命史和青年運動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國革命不斷深入和中國青年運動蓬勃發展的必然結果。從此,團組織團結和帶領一代又一代青年,沿著黨指引的正確方向,開始了波瀾壯闊的奮斗歷程。
九十年後的今天,我國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當前,全縣上下緊緊圍繞十二屆六次全委(擴大)會議和全縣三級幹部大會確定的目標任務,下大力氣壯大三大產業、實施三大工程、推進三大攻堅,全力建設「經濟發展、政治穩定、文化繁榮、社會文明、民生殷實、環境優美」的新XX。同時,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今年將是近年來我縣經濟發展最困難的一年,壓力催生動力,挑戰蘊育機遇,作為新時代的有志青年,我們要充分認清自身肩負的責任,弘揚「五四」精神,勇挑時代重任,牢記黨和人民的重託,自覺投身XX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以此為自己的神聖職責,以此為自己的人生理想,以此為自己的最大光榮。
弘揚「五四」精神,勇挑時代重任,就是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引領,大力加強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弘揚「五四」精神,就是要把青少年的個人志向與國家和民族的振興結合起來,把個人的成長融入到構建和諧社會的偉大實踐中,不斷增強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
1、堅持以科學發展觀武裝青年、引導青年。全縣各級團組織要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統攬全局,把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和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團的十六大精神結合起來,引導青少年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樹立科學發展的意識、增強促進科學發展的能力,夯實堅定理想信念的基礎。
2、堅持以生動活潑的主題教育活動凝聚青年、引導青年。要緊緊抓住紀念建國60周年、「五四」運動90周年、建隊60周年的有利契機,廣泛開展 「民族精神代代傳」、「祖國發展我成長」、「振興中華我自信」等主題教育活動,深入開展青少年道德實踐活動,引導青少年通過體驗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質。繼續開展「邁好青春門、走好成人路」主題教育活動,舉行規范的成人宣誓儀式,進一步強化中學生的公民教育。
3、堅持以當前形勢教育青年、引導青年。今年青年思想教育工作契機多、考驗大,我們要用縣委關於當前形勢的科學判斷統一青年思想,引導廣大青年認清我縣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形勢,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到貫徹縣委的各項決策部署上來,維護社會安定和諧。
4、加強網路信息化建設,搶占思想教育陣地。要把網路信息化建設作為加強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作為共青團組織吸引凝聚青年的重要陣地,全力推進各級團組織的網路信息化建設。團縣委在去年開通工作博客的基礎上,今年又開通了共青團XX縣委網站,盡可能多地藉助網路這一平台教育青年、引導青年。六月底,具備條件的基層團組織要開通工作博客,構建涵蓋省、市、縣
、鄉、村的共青團工作網路。
弘揚「五四」精神,勇挑時代重任,就是要以建功立業為主題,團結帶領廣大青年為推動XX轉型發展、安全發展、和諧發展作貢獻。
「黨有號召,團有行動」是共青團的優良傳統。全縣各級團組織要把思想認識統一到縣委、縣政府壯大三大產業、實施三大工程、推進三大攻堅的重大工作部署上來,圍繞黨政大局創造性地開展團的工作。
1、組織青年在推動轉型發展中擔當重任。要充分發揮青年人才、智力、科技等優勢和生力軍作用,引導廣大青年不斷強化創新意識,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積極投身節能減排行動,在推進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消化吸收再創新中大顯身手,以優異的創新成果促進全縣轉型發展。
2、組織青年在推動安全發展中爭做表率。要大力開展群眾性青年安全生產創建活動,通過創建「青年安全生產示範崗」,進一步增強廣大青年職工對安全生產重要性的認識,加強安全生產的監督管理,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最大限度地消除事故隱患,以青年安全生產促進全縣安全發展。
3、組織青年在推動和諧發展中體現作為。要深入開展「青年志願者」、「青年文明號」、「保護母親河」、「希望工程」、「手拉手」等品牌工作,引導廣大青少年自覺參與到引領風尚、保護環境、傳播文明、扶弱濟困等實踐活動中來,以青少年文明和諧行動促進全縣和諧發展。
弘揚「五四」精神,勇挑時代重任,就是要以促進青年就業創業為重點,充分履行服務青年、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的職能。
1、突出重點,竭誠服務青年就業創業。針對青年就業難的問題,各級團組織要突出抓好青年技能培訓,提升青年就業創業能力。要通過舉辦青年就業創業見習基地、青年創業交流會等活動,在全社會營造鼓勵青年創業、支持青年創業的良好氛圍。團縣委將積極運作青年創業小額貸款項目,爭取政府相關部門和金融機構支持,對擁有創業項目、具備創業能力,而在創業資金上存在困難的青年進行直接的資金援助,扶持青年自主創業。
2、整合資源,竭誠服務青少年成長成才。各級團組織要發揮優勢,引導青年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深入開展形式多樣的青年文化行動,服務青年學習成才。要繼續抓好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服務社會。扎實抓好「留守兒童」關愛工作,為進城、外出務工、就業青年解除後顧之憂。深入開展「真情助困進萬家」、「送溫暖、獻愛心」、扶貧助殘助學等惠民行動,切實為進城務工青年、下崗失業青年、殘障青少年、流浪未成年人等群體排憂解難。
3、以人為本,竭誠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履行縣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領導組辦公室職能,協助政府管理青少年事務,貫徹落實《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進一步完善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機制,整合社會資源,協調、督促有關部門共同做好未成年人保護和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積極參與專項整治和綜合治理工作。開展「法制教育進校園進農村進社區」活動,加強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為青少年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深化「青少年維權崗」創建活動,推動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相結合的法制教育網路,著力營造全社會保護青少年合法權
益的良好環境。
弘揚「五四」精神,勇挑時代重任,就是要大力加強團的自身建設,永葆共青團的生機與活力。
1、堅持黨建帶團建。黨組織從制度安排、幹部配備、工作指導三個方面的帶動,對於基層團組織建設和基層工作至關重要。堅持黨建帶團建,團組織要充分依靠黨組織的力量,積極爭取黨組織的支持;要緊跟黨建步伐,努力在有黨組織並且有團員青年的地方建立團組織;要努力使團建與黨建在工作空間和工作內容上緊密結合。
2、大膽探索基層團建創新。以團縣委機關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為契機,積極探索新領域區域建團、聯合建團、網路建團等新的有效方式,大膽探索和創新基層團組織建設的有效載體和途徑,在有條件的村嘗試開展村村聯建、村校聯建、村企聯建等團建方式,擴大對新興領域的團建力度,進一步建立健全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組織運行機制。今年,將結合縣內實際情況,下大功夫在農村團建、企業團建、學校團建和「兩新」組織團建中建立一批團建創新示範點,以此帶動全縣各級團組織加強基層團建工作。
3、加強團員和團幹部隊伍的建設。要加強團員的經常性教育,規范入團教育,把好入口關,不斷提高「推優」的數量和質量。要加強對團幹部隊伍的培養和教育,在農村鼓勵和支持大學生村幹部兼任村團支部書記,力爭使所有大學生村官都能夠加入基層團幹部隊伍。
4、履行「全團帶隊」職責,加強對少先隊的領導。抓住少先隊建隊60周年的契機,大力加強少先隊基層建設、隊伍建設和基礎工作,切實抓好少先隊基層組織示範點建設。
「五四」運動以來的中國青年運動史,譜寫了中國社會發展的壯麗篇章。在「五四」精神的感召下,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我縣廣大團員青年一定能繼續發揚「黨有號召,團有行動」的光榮傳統,牢記使命,不負重託,以「青春創業」的實際行動,為實現XX經濟社會的新發展貢獻力量!
Ⅵ 什麼以來的中國青年運動史,是中國社會偉大變革
五四運動以來的中國青年運動史是中國偉大變革
Ⅶ 1939年5月4日,毛澤東同志在延安青年群眾舉行的五四運動20周年紀念會上發表著名演講( )。
《青年運動的方向》。
《青年運動的方向》是毛澤東1939年5月4日在延安青年群眾的五四運動20周年紀念會上的講演,曾刊載於當年6月1日出版的《中國青年》第1期,編入《毛澤東選集》時題為現名。
《青年運動的方向》是指導中國青年運動的綱領性文獻,在中國青年運動史上產生過重大作用和深遠的積極影響。
(7)中國青年運動史從什麼時候起擴展閱讀:
演講背景
1938年10月,廣州、武漢相繼失陷,中國的抗日戰爭由戰略防禦階段轉入戰略相持階段。中國共產黨繼續高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堅持全面抗戰的人民戰爭路線。
大批愛國進步青年滿懷著抗日救國的高度熱忱和對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軍隊的仰慕心情,從日本佔領區、國民黨統治區以及海外異國他鄉,冒著生命危險,突破日軍和國民黨設置的重重封鎖線,跋涉千山萬水,奔向延安。
大部分青年對於中國革命的性質、抗戰的形勢以及青年運動發展方向等重大問題,還缺乏統一的堅定的認識,對青年學生和知識分子在中國革命中如何發揮作用也不甚了解,存在著若干模糊甚至錯誤的認識。
Ⅷ 五四運動在團的歷史上是什麼日子,在青年運動史上是什麼日子
五四運動是1919年5月4日發生在北京以青年學生為主的一場學生運動,以及包括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階層廣泛參與的一次示威遊行、請願、罷課、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形式的愛國運動。是中國人民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五四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五四運動是中國革命史上劃時代的事件,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其與工人運動相結合,從而在思想上和幹部上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准備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