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白起的死因
因為將相失和,君臣失和,被秦王賜死了。最主要原因是,秦王不懂戰略,瞎指揮,白起又堅持自己的意見,所以被殺了。
公元前257年11月,白起因不服從命令被秦王嬴稷免去官爵降為士兵,最後被逼自殺。
長平之戰後,白起准備乘勝進軍,一鼓作氣攻破趙國。可是從秦國傳來的卻是退兵的命令。原來秦昭王聽從了范雎的話,以秦兵暴師日久,應當讓士卒休整為由,允許韓、趙割地求和。
范雎本是一個心胸狹窄的說客,長平大勝使他心生嫉妒,怕滅趙之後,白起更加威重功高,自己無法擅權,便以巧言斷送了白起宏偉的軍事圖謀。秦國喪失了滅趙的良機,白起因此與范雎有了嫌隙。
秦國罷兵後,趙國不但沒有獻城反而開始聯齊抗秦。秦昭王遂又命白起統兵攻趙,但遭到白起的拒絕。白起認為秦國已經失去了有利的戰機,不宜再次出兵。暴怒的秦昭王不懂得戰機稍縱即逝的道理,於公元前258派五大夫王陵率兵攻打邯鄲,結果秦軍攻勢受阻,將卒多有傷亡。
秦昭王再次任命白起統兵,但白起認為此時進攻毫無勝算,遂託病不行。范雎此時用私黨鄭安平代替白起,結果秦軍傷亡慘重,主將鄭安平率兩萬軍隊降趙。孤注一擲的秦昭王親再一次下令白起出兵。
白起深諳兵法,認為殘局很難收拾,坦誠勸諫秦昭王撤兵,等待新的戰機。昭王認為白起是有意刁難,加上范雎在一旁不失時機地煽風點火。惱怒的秦昭王於是下令削去白起所有封號爵位,貶為士伍,並強令他遷出咸陽。
由於病體不便,白起沒有立即啟程。三個月後,秦軍戰敗的消息不斷從邯鄲傳來,昭王聞聽更加遷怒白起,驅趕他立即離開咸陽。白起抱病啟程,行至咸陽東北的時,昭王在范雎的挑唆下,認為白起「其意怏怏不服,有餘言」,於是下定了殺掉白起的決心。
(1)白起為什麼被埋在中國擴展閱讀
白起的主要成就
白起指揮許多重要戰役,平生大小70餘戰,沒有敗績。伊闕之戰殲滅韓魏24萬聯軍,徹底掃平秦軍東進之路。大破楚軍,攻入郢都,迫使楚國遷都,楚國從此一蹶不振。
長平一戰一舉殲滅趙軍45萬人,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敵戰先例,奠定了自己被後世尊為一代名將的基礎。據梁啟超考證,整個戰國期間共戰死兩百萬人,白起據二分之一。
白起的作戰指揮藝術,代表了戰國時期戰爭發展的水平。白起用兵善於分析敵我形勢,然後採取正確的戰略、戰術,對敵人發起毀滅性的進攻。
如伊闕之戰中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鄢郢之戰中的掏心戰術,並附以水攻;華陽之戰長途奔襲。長平之戰以佯敗誘敵,使其脫離既設陣地,爾後分割包圍戰術,全殲敵軍。
㈡ 秦朝大將白起死後被安葬在哪兒是哪位秦王逼他死的。
長平之戰後,秦軍戰敗消息不斷從邯鄲傳來,昭王遷怒於白起,命他即刻動身離開咸陽不得逗留。白起只得帶病上路,行至杜郵(今陝西省咸陽市任家咀村),秦昭襄王與范雎商議,以為白起遲遲不肯奉命,「其意怏怏不服,有餘言」,派使者賜劍命其自刎。
白起拿起劍自刎時,仰天長嘆:「我對上天有什麼罪過,竟落得如此下場?」過了好一會兒,他又說:「我本來就該死。長平之戰,趙軍降卒幾十萬人,我用欺騙的手段把他們全部活埋了,這就足夠死罪了!」說完自殺。時為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十一月。
另有一說白起抗命不遵原因是:白起深知自己如果再次引兵攻趙,換來的將是趙國全國的抵抗。因為長平之後趙國深恨白起,所以昭王再次攻趙時,白起應該是最不適合當統帥的人選。白起死非其罪,秦人很憐惜他,鄉邑地方都建祠祭祀。
1970年,白起的墓地在咸陽城東郊被發現,該墓的發現緣起解放軍在當地一工廠施工時無意發現的,後經相關部門的證實確認為這是戰國這期秦國戰神白起的墓地。
在發掘的過程中,該墓相繼出土了戰國時期的各種兵器和當時的文物,在對白起墓的發掘中考古人員發現一代戰神的墓地也被盜墓賊關顧過,呈現出的墓地到處都是盜洞。墓地一片凄涼,雜草叢生。遙想,當年的一代戰神在多年後落得如此下場。
㈢ 白起征戰六國無敗績,為什麼最後死在自己人手中
戰國時期共有四大名將:廉頗、李牧、王翦以及白起。
白起善於用兵,與穰侯魏冉的關系很好。可以說白起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但是越牛的人越是沒好下場,白起就因為自己的倔強個性最後落得個被賜死最後拔劍自刎的下場!
㈣ 名將白起是怎麼死的白起墓在哪裡
名將白起是被秦昭襄王賜死的,白起墓的位置在現在咸陽城東郊。白起被殺的主要原因在於將相失和,實際上白起和范雎很早就有過節,後來兩人對於戰略的分歧使得兩者之間矛盾日益惡化。秦昭襄王聽信了范雎的主張,在多番猜忌下最終賜死了白起。
白起的死亡背景
公元前260年,秦趙長平之戰後,秦軍乘勢取得了趙國的太原郡,但秦軍亦疲憊(雖說趙國前後損失四十五萬人,但秦軍亦損失過半),不得不撤軍休整。前258年,秦再發兵,白起因病未出,並料定秦軍必敗。
秦王便罷免白起,並在陰密命其自殺。秦相范雎啟用鄭安平為主帥,進攻邯鄲,趙國危急。而楚、魏雖派兵,但畏懼秦軍,不敢輕進。後來魏無忌竊符救趙,聯合楚春申君夾攻秦軍,秦軍敗,鄭安平降趙。
白起簡介
白起,秦國白氏,名起,郿邑人。戰國時期名將,傑出的軍事家,「兵家」代表人物。作為中國歷史上繼孫武、吳起之後又一個傑出的軍事家、統帥,白起與廉頗、李牧、王翦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後位列武廟十哲。
㈤ 殺神白起為何被秦昭襄王賜死,他死後到底被葬在了哪裡呢
白起是名副其實的殺神,據梁啟超考證,整個戰國期間共戰死200萬餘人,其中殺神白起就佔了一半。那麼,就這樣猛將為何被秦昭襄王賜死,還有就是他死後到底葬在了哪裡,墓地現在保存狀況如何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殺神白起的那些事。
白起死非其罪,秦人很憐惜他,將其葬在咸陽城東郊的渭河北岸任家咀,並且建祠祭祀。1970年,在施工的時候,發現了墓道,出土兵器、佩劍等文物數件。白起墓呈圓形,底部直徑19米,墓高8米,被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是古墓的現狀並不樂觀,發現有很多盜洞,周邊雜草叢生,一片破敗荒涼。
㈥ 白起為什麼被賜死
不服從秦昭王的命令。
秦昭襄王四十九年九月,秦國發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趙邯鄲。正趕上白起有病,不能走動。二年正月,王陵攻邯鄲不大順利,秦王又增發重兵支援,結果王陵損失五校(一校約為8000人)秦軍。白起病癒,秦王欲以白起為將攻邯鄲,白起對秦昭襄王說:「邯鄲實非易攻,且諸侯若援救,發兵一日即到。諸侯怨秦已久,今秦雖破趙軍於長平,但傷亡者過半,國內空虛。我軍遠隔河山爭別人的國都,若趙國從內應戰,諸侯在外策應,必定能破秦軍。因此不可發兵攻趙。」
秦昭襄王改派王齕替王陵為大將,八、九月圍攻邯鄲,久攻不下。楚國派春申君同魏公子信陵君率兵數十萬攻秦軍,秦軍傷亡慘重。白起聽到後說:「當初秦王不聽我的計謀,結果如何?」秦昭襄王聽後大怒,強令白起出兵,白起自稱病重,經范雎請求,仍稱病不起。由於病體不便,白起並未立即啟程。
三月後,秦軍戰敗消息不斷從邯鄲傳來,昭王更遷怒於白起,命他即刻動身不得逗留。白起只得帶病上路,行至杜郵(今陝西省咸陽市任家咀村),秦昭襄王與范雎商議,以為白起遲遲不肯奉命,「其意怏怏不服,有餘言」,派使者賜劍命其自刎。
白起拿起劍自刎時,仰天長嘆:「我對上天有什麼罪過,竟落得如此下場?」過了好一會兒,他又說:「我本來就該死。長平之戰,趙軍降卒幾十萬人,我用欺騙的手段把他們全部活埋了,這就足夠死罪了!」說完自殺。時為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十一月。
相關故事:白起(戰國)——長平之戰
白起,千古「殺神」,唐朝「武廟十哲」之一。長平之戰參戰兵力:趙軍約四十五萬、秦軍約六十萬。開始時趙國將領是廉頗,老將廉頗構築壁壘,任憑秦軍屢次挑戰都堅守不出。時間一長,秦軍銳氣受挫,糧草難以維繼,再拖下去只能撤軍。
但是趙孝成王認為廉頗消極避戰,幾次派人責備廉頗。趙王又聽信謠言,令趙括取代廉頗統領趙軍。此時秦王也換上了白起統軍,白起針對趙括驕傲輕敵的弱點,令秦軍佯裝潰敗,把趙軍引出廉頗辛苦構築的防線。趙括不知是計,以為自己大展神威,命趙軍乘勝追擊,一直追到秦軍陣前。
白起命令一支2萬5千人的部隊突襲到趙軍的後方,截斷趙軍的後路,同時切斷趙軍的糧道。趙軍主力斷糧四十多天後,士兵內部大亂。趙括強行突圍,被秦軍亂箭射死。
主將一死,剩餘趙軍向白起投降。投降的四十萬趙軍(也許不到四十萬,後世一直有爭議),全部被白起下令活埋(據現代考古,是被秦軍斬殺後掩埋)。自此趙國元氣大傷,再也無力與秦國對抗。
㈦ 秦朝大將白起葬在那裡
白起墓:位置在咸陽城東郊,渭河北岸任家咀,秦時此地稱杜郵。1970年,中國人民解放軍三五三0工廠在施工時,曾發現公之墓道,出土兵器、佩劍等文物數件,現存咸陽博物館。白起墓呈園形,底部直徑19米,墓高8米,一九八二年,白起墓被陝西省人民政府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另外,白起時代還不是秦朝,而是秦國。
㈧ 長平之戰後白起為什麼不滅趙國為什麼之後又不領兵攻打趙國又為什麼坑殺40萬降兵,死後屍體葬在何處
長平之戰後白起為什麼不滅趙國?原因是滅不了,一來,長平之戰秦雖勝但士卒傷亡近半,國內積糧消耗的也差不多了,秦也無力進一步攻佔邯鄲滅亡趙。二來,士卒長時間在外作戰,士氣低靡,戰線太長補給困難。加上新占之地民心易亂,隨時都有可能叛亂(其後果亂)。三是,魏楚蠢蠢欲動,其側翼相當不安全(其後秦正是因此)。故秦接受趙和之求。
長平之戰後白起為什麼之後又不領兵攻打趙國?因為此時的秦軍統帥不是白起,而是五大夫王陵,白起不同意繼續進攻趙國而被解職。並在5個月後被秦王命令自殺。白起在打完長平之戰後,就逐漸受到了他的主子秦王和他的頂頭上司范雎的忌恨,最後被秦王罷官。在白起被逐出咸陽,走到杜郵這個地方時,秦王派使者追上他,賜給他一把劍要求他自盡。
長平之戰後白起為什麼坑殺40萬降兵,死後屍體葬在何處?
位列第一的動機往往是出於對現實的考量。那就是這四十萬個大老爺們吃飯的開支,而且都已經餓了四十幾天了。現實卻是秦國沒有那麼多的糧食來分給趙國的降卒吃。大家想想,一旦秦國不能提供吃的,這四十萬人會有什麼反應?不用說,肯定不想投降了!而一旦安撫不了降卒的情緒,估計秦國好不容易打來的勝仗就會落入萬劫不復的境地,因為這畢竟有四十萬個訓練有素且視死如歸的士兵。所以,作為主將的白起為了保存辛辛苦苦得來的勝利果實,只能選擇「詐而盡坑之」。
位列第二的動機則是出於戰略上的布局。白起單單打贏長平之戰並沒有完成任務,他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滅趙。於是他想出了一個頗為恐怖的戰術,那就是讓恐懼蔓延趙國。大家可能都知道,白起並沒有殺光所有的趙國降卒,他還留了二百多個未成年人回去報信。這簡直就是「殺人誅心」啊!
至於屍首是就地掩埋的。今人在95年發掘長平之戰遺址的將軍嶺一號坑時,發現集中埋葬的百具遺骸中,帶有斬斫痕跡、箭簇,甚至是無頭的白骨比比皆是,足證並非活埋,乃是刀劈箭射的大屠殺。
㈨ 秦朝大將白起是怎麼死的
自殺。
白起本是一介平民,因秦昭王推行軍功爵制,他才有機會步步高升。在與韓魏聯軍作戰時,白起消滅韓魏聯軍二十四萬人,一戰成名升任國尉。後又升任大良造,一舉奪取魏城大小六十一座。隨後,白起攻垣城,奪光狼城,大敗楚軍,攻佔楚都郢,迫使楚國遷都於陳。
秦昭襄王三十四年(前274年),白起與趙魏聯軍交戰,擄獲韓、趙、魏三國大將,斬首十三萬。又與趙將賈偃交戰,溺斃趙卒二萬人。秦昭襄王四十三年(前265年),白起攻打韓國的陘城,攻陷五城,斬首五萬。
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前261年),長平之戰暴發。白起擊敗「紙上談兵」的趙括,將四十萬趙國降軍全部活埋,只走了240個年紀小的士兵,讓他們回趙國報信。
長平之戰後,白起准備乘勝滅趙。秦相范雎因受蘇代挑撥,勸秦昭王養兵,允許韓、趙割地求和。白起接到退兵命令後,對范雎非常不滿。
幾個月之後,秦昭王發兵攻打邯鄲,命白起出戰。白起認為此戰必敗,稱病不去,結果秦國損失約4萬人馬。秦昭王大怒,再次命白起出戰,白起仍稱病不去,還說如果秦國攻打邯鄲,秦國就完了。秦昭王無奈,只好另派大將出戰,結果秦軍傷亡慘重。
白起聽說後,還在秦昭王面前說風涼話:「當初你不聽我的計謀,結果如何?」秦昭王大怒,命令白起立刻出兵。這個時候,白起還真是病了,大概是著涼感冒之類,還挺重的。白起仍然稱病不去,秦昭王不聽了,以為他又是裝病,於是傳令:「就是抬也要把白起抬到戰場上去!」
這次,白起實在沒辦法了,可接到王命後還是磨磨蹭蹭,一拖再拖,竟然拖了三個月。三月之後,秦軍被趙國戰敗,秦昭王實在忍無可忍,命白起立刻起兵,不得逗留,違令者斬!
秦昭王下了狠話,白起也害怕了,只得「帶病」上路,行至杜郵,秦昭襄王與范雎商議,認為白起此次出兵心有不服,把這樣的大將派出去,豈不是禍事?於是,秦昭王派使者追趕白起,賜劍命其自刎。
白起接過使者遞過來的寶劍,頓時就哭了,仰天長嘆道:「老天啊,我到底有啥罪呀?為什麼落得如此下場?」使者對他說:「將軍坑殺降卒,為大王冠以暴君之名,難道還不該死嗎?」
白起聽罷,點了點頭,說:「要這么說,我是該死!我用欺騙手段把趙軍四十萬降卒坑殺,足夠死罪了!」說完自刎而死。
(9)白起為什麼被埋在中國擴展閱讀
相關故事:白起(戰國)——長平之戰
白起,千古「殺神」,唐朝「武廟十哲」之一。長平之戰參戰兵力:趙軍約四十五萬、秦軍約六十萬。開始時趙國將領是廉頗,老將廉頗構築壁壘,任憑秦軍屢次挑戰都堅守不出。時間一長,秦軍銳氣受挫,糧草難以維繼,再拖下去只能撤軍。
但是趙孝成王認為廉頗消極避戰,幾次派人責備廉頗。趙王又聽信謠言,令趙括取代廉頗統領趙軍。此時秦王也換上了白起統軍,白起針對趙括驕傲輕敵的弱點,令秦軍佯裝潰敗,把趙軍引出廉頗辛苦構築的防線。趙括不知是計,以為自己大展神威,命趙軍乘勝追擊,一直追到秦軍陣前。
白起命令一支2萬5千人的部隊突襲到趙軍的後方,截斷趙軍的後路,同時切斷趙軍的糧道。趙軍主力斷糧四十多天後,士兵內部大亂。趙括強行突圍,被秦軍亂箭射死。
主將一死,剩餘趙軍向白起投降。投降的四十萬趙軍(也許不到四十萬,後世一直有爭議),全部被白起下令活埋(據現代考古,是被秦軍斬殺後掩埋)。自此趙國元氣大傷,再也無力與秦國對抗。
㈩ 名將白起是怎麼死的 白起墓在哪裡
白起是被秦王賜死的。
白起墓:位置在咸陽城東郊,渭河北岸任家咀,秦時此地稱杜郵。1970年,中國人民解放軍三五三0工廠在施工時,曾發現公之墓道,出土兵器、佩劍等文物數件,現存咸陽博物館。白起墓呈園形,底部直徑19米,墓高8米,一九八二年,白起墓被陝西省人民政府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0)白起為什麼被埋在中國擴展閱讀
白起歷史地位
唐朝開元十九年(731年),唐玄宗為表彰並祭祀歷代名將所設置武廟,它以周朝開國丞相、軍師呂尚(即姜子牙)為主祭,以漢朝留侯張良為配享,並以歷代名將十人從之。
上元元年(760年),唐肅宗將白起等歷史上十位武功卓著的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廟十哲,「秦武安君白起」便是其中之一,同時代被列入「十哲」的只有吳起、樂毅。
宋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白起。在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白起亦位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