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人們是怎樣測量的
在古代,人類為了測 量田地等就已經進行長度測量,最初是以人的手、足等作為長度的單位。但人的手、足大小
不一,在商品交換中遇到了困難,於是便出現了以物體作為測量單位,如公 元前2400年出現 的古埃及腕尺,中國商朝出現的象牙尺和公元九年製造的新莽銅卡尺等。
數學明珠
古代埃及的丈量師與長度的測量
在5000多年以前,古埃及尼羅河每年都要洪水泛濫,淹沒大片的田地,洪水帶來的泥土覆蓋在 田地上,使原有的田地界限無法辨認,所以每當洪水退去以後,人們就要重新丈量土地,於是產生了最 早的幾何學.幾何學的願意是」土地丈量」 測量長度的方法有很多,用手掌,腳步等.但是這些方法在測量結果不需要很精確下使用.目前, 世界上主要用各種量尺來測量長度.常見的量尺有直尺,捲尺游標卡尺和測量器等.游標卡尺適合測量
一般尺難以測量的圓形物品,零件的孔徑,厚薄等.精密度較高.
長度的計量單位是米,記作M.1978年,法國規定:以地球北極與南極之間相距長度的千萬分 之一為一米.這項規定經過推廣,現已作為國際通用的長度單位.
我們常用的長度計量單位:
千米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長度單位的由來
我國已經統一使用米製作為長度單位.人類為了找到一個適用的長度單位,費了不少周 折.人們很早就想找到一種可靠的,不變的尺度,作為量度距離大小的統一標准.最初是以人體作為標 准.從3000多年前古埃及的紙草書中,發現了人前臂的圖形.用人的前臂作為長度單位叫」腕尺」.
埃及著名的胡夫的前臂作為腕尺建造的,塔高為280腕尺.公元9世紀撒克遜王朝亨利一世規定, 他的手臂向前平伸,從鼻尖到指尖的距離定為」1碼」.10世紀英國國王埃德加,把他 的拇指關節之間的長度定為」1寸」
相傳我國古代大禹治水時,曾用自己的身體長度作為長度標准進行治水工程的測量.
唐太宗李世民規定,以他的雙步,也就是左右腳各一步作為長度單位,叫做」步」.並 規定一步為五尺,三百步為一里;後來又規定把人手中指的當中一節定為」1寸」.
到了公元18世紀,人們開始感受到這種用人身體作為長度標准缺點很多,由於人的高 矮不同,形成長度單位的長短不同,非常混亂.人們迫切希望找到一種長度固定的度量單位, 終於想起了地球.當時認為地球的大小和長度不會變化,如果用地球上的一段距離作為長度 單位,就可以得到固定不變的度量單位.
我國清朝的康熙皇帝,於1709-1710年在東北地區進行大規模的土地測量.由 於當時的長度單位不統一,康熙皇帝規定去地球子午線1度為200里,每里為1800尺.
1789年,法國科學院的著名數學家達蘭貝爾和海謝茵進行實地測量,得出1米等於 0.512074督亞士(法國古尺).米尺採用十進制,長度固定,使用方便,因此很快 得到其他國家的承認.1875年,17個國家的代表在法國簽署了<米制公約>,正式 確定米尺為國際公用尺,並用鉑金做成長1020毫米,寬和高各為20毫米的X型標准尺, 在尺的中間面的兩端各刻三條線,在0攝氏度時,其中兩條線的距離恰好為1米.隨著科學 技術的發展,科學家發現地球的形狀和大小也在變化,因此米尺也不夠准確;另外,國際米 尺原型在刻畫上也存在著缺陷,影響了米尺的准確性.1960年第十一屆國際大會上,決 議廢除1889年以來所沿用的國際米尺原型,把同位素氣體放電時產生的一種橙色光譜波 長的1650763.73倍作為米.這種光米.尺精確度很高,誤差只有十億分之二。
參考資料: http://..com/question/118845312.html
2. 古代是用什麼工具丈量國土面積的
步數
《九章算術》、《海島算經》、《張丘建算經》和《周髀算經》中的長度單位,根據中國古代「步尺法」的關系:1步=6尺,1里=180丈=1800尺=300步
用走路的步數來丈量國土,雖然步伐有大有小,但走的多了依然是平均值。
所以精準度很成問題就是...
近代也有用繩子,光束,影子,甚至大炮來計算的。
現代我們用的是可用全站儀、經緯儀或者gps測出每個坐標點,在電腦上用cda就可以自動算面積。
3. 在古代還沒有尺子的時候,人們是如何測量長度的
通過研究發現,修建金字塔的時候使用的單位不是「米」,而是叫做「腕尺」的單位。它是自肘到中指尖的長度。小一些的單位有:掌尺,它等於1/7腕尺;指尺,它等於1/4掌尺。因為那時候的埃及人,理解分數的意義非常費勁,所在這些小單位很有用。今天,盡管人們熟悉了分數,大家還一樣喜歡用小單位。1腕尺大約是52。4厘米。有的人用腳的長度作為長度的單位,一隻腳的長度稱為一尺。在中國石代丈量土地的時候,也經常用步數來計算。也就是說以人身體的一部分為基礎來頂長度單位。我們平常所用的「米」,是在那之後很久才規定出來的長度單位。
相傳我國古代大禹治水時,曾用自己的身體長度作為長度標准進行治水工程的測量。 唐太宗李世民規定,以他的雙步,也就是左右腳各一步作為長度單位,叫做」步」。並規定一步為五尺,三百步為一里;後來又規定把人手中指的當中一節定為」1寸」。
4. 用身體的一部分作為測量工具叫什麼
用身體的一部分來做測量工具,古今中外有不同的叫法:
在中國:
如張開大拇指和中指(或小指)兩端的距離稱作1柞,成人兩臂左右平伸時兩手之間的距離稱為1度,在我國古代丈量土地的時候,也經常用步數來計算。
相傳我國古代大禹治水時,曾用自己的身體長度作為長度標准進行治水工程的測量。 唐太宗李世民規定,以他的雙步,也就是左右腳各一步作為長度單位,叫做」步」。並規定一步為五尺,三百步為一里;後來又規定把人手中指的當中一節定為」1寸」。
在英國:
英國政府則以女工的腳作為標准,把它的長度定為一「尺」,再按這個標准單位製作一定長度的木條或者金屬條,作為大家通用的度量工具。所以,直到今天,英語中的「尺」還是「腳」的意思。
在古代埃及:
在古代埃及,主要的長度單位是腕尺,它是自肘到中指尖的長度。小一些的單位有:掌尺,它等於1/7腕尺;指尺,它等於1/4掌尺。有的人用腳的長度作為長度的單位,一隻腳的長度稱為一尺。
(4)如何用身體丈量中國擴展閱讀:
測量工具,是測量某個性質的工具。包括長度、溫度、時間、質量、力、電流、電壓、電阻、聲音、無線電、折射率和平均色散。
國際上通用的長度標準是「米」,人們用不易伸縮的金屬材料製造了一把長度為一米的標準的米尺,藏在博物館里。世界上所有米尺,都是按照這個標准長度製造的。每個人用的尺都一樣了,就可以進行長度比較了。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還發明了很多先進的尺。有的「尺」可以測量很短的距離,如頭發絲的粗細;也有的「尺」可以測量很長很長的距離,如地球和太陽之間距離。
5. 怎樣利用身體做測量工具,具體實例
GPS在工程測量中的優化與應用探討摘要]鑒於GPS相對於全站儀等傳統測量技術具有全天候、高精度、自動化、高效益等優勢,本文通過對幾個工程測量實例的實施、對比及分析,就工程測量中如何對GPS技術進行優化與應用進行了探討,並得出了相關結論。[關鍵詞]GPS靜態定位動態定位工程測量1.GPS定位技術的特點和優勢全球定位系統具有性能好、精度高、應用廣的特點,是迄今最好的導航定位系統。隨著全球定位系統的不斷改進,硬、軟體的不斷完善,應用領域正在不斷地拓寬,目前已遍及國民經濟各種部門,並開始逐步深入人們的日常生活。經過近10年我國測繪等部門的使用表明,GPS以全天候、高精度、自動化、高效益等顯著特點,贏得廣大測繪工作者的信賴,並成功地應用於大地測量、工程測量、航空攝影測量、運載工具導航和管制、地殼運動監測、工程變形監測、資源勘察、地球動力學等多種學科。GPS衛星全球定位系統的全面建成和發展,必將給導航和測繪行業帶來深刻影響。2.GPS定位技術在實際測量工作中的對比分析自2003年單位引進4套美國TRIMBLE(天寶)5700 GPS雙頻接收機(靜態定位精度5mm+0.5ppm×D)以來,筆者一直從事GPS的定位和測量工作。分別完成了朝陽區溫榆河河道改造工程式控制制測量、海淀區蓮西商務樓竣工控制測量、順義殘疾人培訓中心控制和數字地形測量、燕山石化控制和數字地形測量、大安山礦區控制和數字地形測量、天津塘沽濱海旅遊度假村控制和數字地形測量、天津地鐵勘察定位、京滬高速鐵路勘察定位、沈大客運專線勘察定位、外交部職工住宅樓勘察定位等大小數十項工程的控制和測量工作。在近幾年來的工程測量中,通常都是天寶3602DR全站儀(測量精度±2'',±(2mm+2ppm×D))和天寶5700GPS聯合進行,兩者相互配合,取長補短,彌補對方的不足,從而更有效發揮各種儀器的使用價值。全站儀測量具有精度高,速度快等優勢,但是受通視條件影響較大,遇有障礙物時需多次轉點,使其優勢得不到充分發揮;而GPS測量對通視條件則沒有要求,但由於測量數據都是通過接收衛星信號得來,只有保證儀器能夠接收到足夠的衛星信號,才能保證測量成果,因此,它對儀器周邊的建築、構築物要求較高。全站儀測量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現在各個方面已經是十分成熟,而GPS測量在國內剛開始不久,好多技術都在試驗階段,各方面都有待完善。雖然這兩種測量技術廣泛運用在日常生活中,但兩者在實際工程測量中應用時,在滿足國家規范的同時兩者之間相對測量精度能達到多少,特別是GPS測量相對業已成熟的主流的全站儀測量之間的測量誤差,筆者多方查詢,各方面文獻均未作出相關報道。我們一直試圖通過各種方法和手段,對兩種測量之間的關系進行一些研究,希望能對今後的測量工作起到一個指導和借鑒作用。通過多年的工程實踐和試驗,筆者選取了幾個比較有代表性的工程實例,對GPS測量和全站儀測量在測量成果精度上作了一些對比、總結和探討。2.1 GPS靜態定位(四等)和全站儀定位工程對比靜態定位基本上都是用在測量控制上,故本研究分別是朝陽區溫榆河河道改造工程式控制制測量和海淀區蓮西商務樓竣工控制測量的控制測量數據進行比較,主要比較兩種定位方面的坐標成果數據,具體測量數據如表1、表2所示。通過以上工程實例,可以看出現在的GPS靜態定位(四等)和全站儀定位精度已經很接近,平面和高程誤差都能控制在10mm之內,測距相對誤差在7萬分之一以上,都能夠滿足3等以下導線測量和3等以下水準測量的測量規范和生產要求,但是GPS靜態定位比全站儀定位更高速、高效,應用范圍更廣闊,經濟效益更加明顯。在市場競爭激烈的今天,GPS測量已經成為工程測量的首選手段。2.2 GPS動態測量(RTK)和全站儀測量動態測量一般用在精度要求較低的測量工程。如地形測量、勘察定位等方面,本研究選用天津塘沽濱海旅遊度假村控制,沈大客運專線勘察定位和數字地形測量和外交部職工住宅樓勘察定位成果進行比較,相關測量數據及比較結果如表3、表4和表5所示。通過以上工程實例,可以看出GPS動態測量(RTK)與全站儀的平面誤差基本上在250mm之內,高程誤差在50mm之內。能夠滿足工程勘察初勘平面誤差0.5 m,高程誤差5cm,詳勘平面誤差0.25m,高程誤差5cm的規范要求,同時還能滿足常規地形測量1∶500比例尺以上地形測量的工程測量規范
6. 古人是如何測量長度的
在古代,人類為了測
量田地等就已經進行長度測量,最初是以人的手、足等作為長度的單位。但人的手、足大小
不一,在商品交換中遇到了困難,於是便出現了以物體作為測量單位,如公元前2400年出現
的古埃及腕尺,中國商朝出現的象牙尺和公元九年製造的新莽銅卡尺等。
數學明珠
古代埃及的丈量師與長度的測量
在5000多年以前,古埃及尼羅河每年都要洪水泛濫,淹沒大片的田地,洪水帶來的泥土覆蓋在
田地上,使原有的田地界限無法辨認,所以每當洪水退去以後,人們就要重新丈量土地,於是產生了最
早的幾何學.幾何學的願意是」土地丈量」
測量長度的方法有很多,用手掌,腳步等.但是這些方法在測量結果不需要很精確下使用.目前,
世界上主要用各種量尺來測量長度.常見的量尺有直尺,捲尺游標卡尺和測量器等.游標卡尺適合測量
一般尺難以測量的圓形物品,零件的孔徑,厚薄等.精密度較高.
長度的計量單位是米,記作M.1978年,法國規定:以地球北極與南極之間相距長度的千萬分
之一為一米.這項規定經過推廣,現已作為國際通用的長度單位.
我們常用的長度計量單位:
千米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長度單位的由來
我國已經統一使用米製作為長度單位.人類為了找到一個適用的長度單位,費了不少周
折.人們很早就想找到一種可靠的,不變的尺度,作為量度距離大小的統一標准.最初是以人體作為標
准.從3000多年前古埃及的紙草書中,發現了人前臂的圖形.用人的前臂作為長度單位叫」腕尺」.
埃及著名的胡夫的前臂作為腕尺建造的,塔高為280腕尺.公元9世紀撒克遜王朝亨利一世規定,
他的手臂向前平伸,從鼻尖到指尖的距離定為」1碼」.10世紀英國國王埃德加,把他
的拇指關節之間的長度定為」1寸」
相傳我國古代大禹治水時,曾用自己的身體長度作為長度標准進行治水工程的測量.
唐太宗李世民規定,以他的雙步,也就是左右腳各一步作為長度單位,叫做」步」.並
規定一步為五尺,三百步為一里;後來又規定把人手中指的當中一節定為」1寸」.
到了公元18世紀,人們開始感受到這種用人身體作為長度標准缺點很多,由於人的高
矮不同,形成長度單位的長短不同,非常混亂.人們迫切希望找到一種長度固定的度量單位,
終於想起了地球.當時認為地球的大小和長度不會變化,如果用地球上的一段距離作為長度
單位,就可以得到固定不變的度量單位.
我國清朝的康熙皇帝,於1709-1710年在東北地區進行大規模的土地測量.由
於當時的長度單位不統一,康熙皇帝規定去地球子午線1度為200里,每里為1800尺.
1789年,法國科學院的著名數學家達蘭貝爾和海謝茵進行實地測量,得出1米等於
0.512074督亞士(法國古尺).米尺採用十進制,長度固定,使用方便,因此很快
得到其他國家的承認.1875年,17個國家的代表在法國簽署了<米制公約>,正式
確定米尺為國際公用尺,並用鉑金做成長1020毫米,寬和高各為20毫米的X型標准尺,
在尺的中間面的兩端各刻三條線,在0攝氏度時,其中兩條線的距離恰好為1米.隨著科學
技術的發展,科學家發現地球的形狀和大小也在變化,因此米尺也不夠准確;另外,國際米
尺原型在刻畫上也存在著缺陷,影響了米尺的准確性.1960年第十一屆國際大會上,決
議廢除1889年以來所沿用的國際米尺原型,把同位素氣體放電時產生的一種橙色光譜波
長的1650763.73倍作為米.這種光米.尺精確度很高,誤差只有十億分之二。
7. 古時測量長度的方法
在古代,人類為了測
量田地等就已經進行長度測量,最初是以人的手、足等作為長度的單位。但人的手、足大小
不一,在商品交換中遇到了困難,於是便出現了以物體作為測量單位,如公元前2400年出現
的古埃及腕尺,中國商朝出現的象牙尺和公元九年製造的新莽銅卡尺等。
數學明珠
古代埃及的丈量師與長度的測量
在5000多年以前,古埃及尼羅河每年都要洪水泛濫,淹沒大片的田地,洪水帶來的泥土覆蓋在
田地上,使原有的田地界限無法辨認,所以每當洪水退去以後,人們就要重新丈量土地,於是產生了最
早的幾何學.幾何學的願意是」土地丈量」
測量長度的方法有很多,用手掌,腳步等.但是這些方法在測量結果不需要很精確下使用.目前,
世界上主要用各種量尺來測量長度.常見的量尺有直尺,捲尺游標卡尺和測量器等.游標卡尺適合測量
一般尺難以測量的圓形物品,零件的孔徑,厚薄等.精密度較高.
長度的計量單位是米,記作M.1978年,法國規定:以地球北極與南極之間相距長度的千萬分
之一為一米.這項規定經過推廣,現已作為國際通用的長度單位.
我們常用的長度計量單位:
千米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長度單位的由來
我國已經統一使用米製作為長度單位.人類為了找到一個適用的長度單位,費了不少周
折.人們很早就想找到一種可靠的,不變的尺度,作為量度距離大小的統一標准.最初是以人體作為標
准.從3000多年前古埃及的紙草書中,發現了人前臂的圖形.用人的前臂作為長度單位叫」腕尺」.
埃及著名的胡夫的前臂作為腕尺建造的,塔高為280腕尺.公元9世紀撒克遜王朝亨利一世規定,
他的手臂向前平伸,從鼻尖到指尖的距離定為」1碼」.10世紀英國國王埃德加,把他
的拇指關節之間的長度定為」1寸」
相傳我國古代大禹治水時,曾用自己的身體長度作為長度標准進行治水工程的測量.
唐太宗李世民規定,以他的雙步,也就是左右腳各一步作為長度單位,叫做」步」.並
規定一步為五尺,三百步為一里;後來又規定把人手中指的當中一節定為」1寸」.
到了公元18世紀,人們開始感受到這種用人身體作為長度標准缺點很多,由於人的高
矮不同,形成長度單位的長短不同,非常混亂.人們迫切希望找到一種長度固定的度量單位,
終於想起了地球.當時認為地球的大小和長度不會變化,如果用地球上的一段距離作為長度
單位,就可以得到固定不變的度量單位.
我國清朝的康熙皇帝,於1709-1710年在東北地區進行大規模的土地測量.由
於當時的長度單位不統一,康熙皇帝規定去地球子午線1度為200里,每里為1800尺.
1789年,法國科學院的著名數學家達蘭貝爾和海謝茵進行實地測量,得出1米等於
0.512074督亞士(法國古尺).米尺採用十進制,長度固定,使用方便,因此很快
得到其他國家的承認.1875年,17個國家的代表在法國簽署了<米制公約>,正式
確定米尺為國際公用尺,並用鉑金做成長1020毫米,寬和高各為20毫米的X型標准尺,
在尺的中間面的兩端各刻三條線,在0攝氏度時,其中兩條線的距離恰好為1米.隨著科學
技術的發展,科學家發現地球的形狀和大小也在變化,因此米尺也不夠准確;另外,國際米
尺原型在刻畫上也存在著缺陷,影響了米尺的准確性.1960年第十一屆國際大會上,決
議廢除1889年以來所沿用的國際米尺原型,把同位素氣體放電時產生的一種橙色光譜波
長的1650763.73倍作為米.這種光米.尺精確度很高,誤差只有十億分之二,如
果用它來量地球到月球的距離,誤差不超過1.
http://yuntang.vicp.net/htdocs/XXLR1.ASP?ID=5384
8. 在古代沒有尺子的時候人們如何測量長度
在古代還沒有發明尺的時候,人們用一些簡單的工具來測量長度。比如帶一根繩子在身上,需要的時候就用它來比較長短,古埃及人就使用繩子丈量土地。
在古代埃及,主要的長度單位是腕尺,它是自肘到中指尖的長度。小一些的單位有:掌尺,它等於1/7腕尺;指尺,它等於1/4掌尺。因為那時候的埃及人,理解分數的意義非常費勁,所在這些小單位很有用。
有人想出,可以用身體的一部分來做測量工具,如張開大拇指和中指(或小指)兩端的距離稱作1柞,成人兩臂左右平伸時兩手之間的距離稱為1度,在我國古代丈量土地的時候,也經常用步數來計算。
(8)如何用身體丈量中國擴展閱讀:
古代常用單位換算標准:
1、石:古代的容量或者重量單位。十斗為一石,一百二十斤為一石。
2、豆:容量單位。
3、斛:容量單位,五斗為一斛。
4、鈞:重量單位,三十斤為一鈞
5、跬:長度單位,半步為跬
6、仞:長度單位,古代以七尺或者八尺為一仞
7、舍:長度單位,古代行軍時以三十里為一舍。
8、尋:長度單位,八尺為一尋。
參考資料:網路-古代度量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