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用的什麼飛機

中國用的什麼飛機

發布時間:2022-07-14 05:57:04

Ⅰ 中國有哪些軍用飛機

從系列來分有四大種,蘇、轟、強、殲。從等級來說有三種,四代機有殲二十和殲轟六,三代機有殲十系列,二代機就太多了,這里就不多說了,望採納

Ⅱ 中國飛機型號有哪些

中國民航飛機型號:

美國波音公司和歐洲空客公司是世界上兩家最大的飛機製造商。

波音是世界最大的航空,其主要民機產品包括717、737、747、757、767、777和波音公務機。全球正在使用中的波音噴氣客機達11000多架。

歐洲空客公司成立於1970年,如今已成為美國波音飛機公司在世界民用飛機市場上的主要競爭對手。30年來,該公司共獲得來自175家客戶的訂貨4200餘架。

常見民航飛機:

1、波音747

波音747是美國波音公司研製的四發寬機遠程客機,是世界上最大的民航客機。波音747自從1969年第一次投入飛行以來,已經成為飛機中的大哥大:它擁有的龐大機身、四台馬力強勁的渦輪風扇發動機、更遠的飛行距離和載客量是其它商業飛機無法比擬的,即使在今天,也是依然如此。

2、波音757

波音757飛機是波音家族的新成員,是最經濟的中遠程雙發客機。雖然它比B737飛機的「個頭」大,但它可以使用和波音737一樣的機場進行起降,飛行性能十分良好

3、波音777

波音777是波音公司研製的雙發動機渦扇遠程運輸機,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雙發客機1995年開始投入使用。它擁有比波音747更好的飛行性能。可以提供380個客座,最大巡航高度15000米。航程可達14000公里,最大商載55噸。

它是介於747和767之間的機型,它有兩種系列型號:777-200和777-300。波音777從設計到出廠,沒有使用一張紙,被譽為「無紙設計」。它的先進的駕駛艙管理功能使廣大飛行員對它無不嚮往。

4、波音767

飛機波音767是美國波音公司研製的雙發動機半寬機身中遠程客機,用來代替波音707、DC—8和波音727等因老化而退出航線的200座級客機。

5、波音737-700

波音737-700飛機與600,700,800和900共屬於新一代737飛機,新一代737在傳統型737的基礎上通過提高可靠性,簡易化設計以及降低運營與維護成本使航空公司受益,從而間接給旅客帶來好處。737-700飛機與737-300座級相當,但具有機翼大、航程遠、速度快的特點。

6、波音737-300

波音737-300是美國的波音公司生產的中短程客機,波音737-300飛機的最大座位數為149座(排距30英寸,約為76cm),全長33.40米,翼展28.88米,客艙內部寬度為3.53米,設計航程4180公里,經濟巡航速度785公里/小時,全長33.40米,翼展28.88米,客艙內部寬度為3.53米。每架737-300的飛機的售價在3000萬美元以上,融資租賃的月租金也要30餘萬美金。

Ⅲ 中國最好的飛機是什麼

中國最好的飛機是殲20.
殲-20(英文:J-20,代號威龍,北約代號:火焰獠牙 Firefang)是中國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研製的第四代(按照中國、歐美戰斗機劃分標准為第四代,按照俄羅斯戰斗機代次劃分標准則為第五代。)雙發重型隱形戰斗機,用於接替殲10、殲11等第四代空中優勢戰機,該機將擔負中國未來對空、對海的主權維護任務。
殲-20採用了單座、雙發、全動雙垂尾、DSI鼓包式進氣道、上反鴨翼帶尖拱邊條的鴨式氣動布局。機頭、機身呈菱形,垂直尾翼向外傾斜,起落架艙門為鋸齒邊設計,機身以深黑色塗裝,而殲20(2012)採用類似於F22的高亮銀灰色塗裝。側彈艙採用創新結構,可將導彈發射掛架預先封閉於外側,同時配備中國國內最先進的新型格鬥導彈。

Ⅳ 國內民航客機,國內航線和國外航線都用什麼機型,一般

國內航線
基本延用空客公司的A320/319/321
波音公司的737-800/900;某些熱門航線部分大航空公司用空客A330-200/300或波音777-200/300;
如果是東南亞航線某些小航空公司沒有大機型的
還是延用國內航線的客機(空客A320和波音737);某些大型航空公司針對熱門航線,例如台北、曼谷、香港等等;部分航班用空客A330和波音777在執飛;但是洲際航線基本都是大型飛機,因為320和737此類機型最大飛行時間不允許超過6小時;中國國內航空公司的洲際航線最低都是空客A330和波音777/787;

Ⅳ 中國有哪些戰斗機

殲擊機,又名戰斗機。以下為中國各代殲擊機。

1、殲-11

殲-11,是中國空軍一型單座雙發多功能重型噴氣式戰斗機,是中國購買的蘇聯/俄羅斯專利及授權的蘇-27SK戰斗機的國產組裝飛機,是中國第三代戰斗機之一。

Ⅵ 中國的主戰軍用飛機

主戰軍用飛機在這里特指戰斗機。

所以歸類一下中國目前的主戰軍用飛機

殲-7戰斗機

(代號:J-7,英文:ChengJ-7或F-7,北約代號:Fishbed,中文:魚窩)戰斗機,是20世紀60年代中國沈陽飛機製造廠(後轉產至成都飛機製造廠和貴州飛機製造廠)製造的單座單發超音速噴氣式戰斗機。

Ⅶ 國內機場常見的飛機機型介紹和型號有什麼

1、大型寬體飛機:座位數在200以上,飛機上有雙通道通行

747 波音747,載客數在350-400人左右。(747、74E均為波音747的不同型號)

777 波音777,載客在350人左右。(或以77B作為代號)

767 波音767,載客在280人左右

M11 麥道11,載客340人左右

340 空中客車340,載客350人左右

300 空中客車300,載客280人左右(或以AB6作為代號)

310 空中客車310,載客250人左右

ILW 伊爾86,蘇聯飛機,載客300人左右

2、中型飛機:指單通道飛機,載客在100人以上,200人以下

M82 M90 麥道82,麥道90載客150人左右

737 738 733 波音737系列載客在130-160左右

320 空中客車320,載客180人左右

TU5 蘇聯飛機,載客150人左右

146 英國宇航公司BAE-146飛機,載客108人

YK2 雅克42,蘇聯飛機,載客110人左右

3、小型飛機:指100座以下飛機,多用於支線飛行

YN7 運7,國產飛機,載客50人左右

AN4 安24,蘇聯飛機,載客50人左右

SF3 薩伯100,載客30人左右

ATR 雅泰72A,載客70人左右

(7)中國用的什麼飛機擴展閱讀:

1、波音747

波音747是美國波音公司研製的四發寬機遠程客機,是世界上最大的民航客機。波音747的巡航高度為13700米,最大載油量134噸,商載90噸,最大馬赫0.88M,航程13000KM,它在世界上被各國國際航空公司廣泛運營在跨洋航線上。

波音747自從1969年第一次投入飛行以來,已經成為飛機中的大哥大:它擁有的龐大機身、四台馬力強勁的渦輪風扇發動機、更遠的飛行距離和載客量是其它商業飛機無法比擬的,即使在今天,也是依然如此。

2、波音757

波音757飛機是波音家族的新成員,是最經濟的中遠程雙發客機。1982年開始交付給航空公司使用。波音757是在波音727的基礎上採用新機翼和先進的發動機,修改了機身外形發展而行成的。在1000千米航段上比波音727-100省油10%。

它主要的機型有757-200、757-300,巡航高度為12700米,載油34噸,商載26噸,航程可達7000公里,最大馬赫0.86M。雖然它比B737飛機的「個頭」大,但它可以使用和波音737一樣的機場進行起降,飛行性能十分良好。

Ⅷ 中國軍用飛機概況,都分為幾代機,

、目前,中國現役的主力戰機,按國際通用標准,屬於第三代。
二、如何劃分第幾代戰機?
現在世界上的戰斗機的分代有兩種標准,一種是以美國為代表;一種是以前蘇聯(俄羅斯)為代表。美國的分法,應該是現在國際通用的,共分為四代;按俄羅斯的標准,共分為五代。
目前西方國家將戰斗機分為四代:
第一代:亞音速戰斗機——代表機型:美製f86、蘇制米格15、中國殲5等
第二代:強調超音速性能的戰斗機——代表機型:美製f4、蘇制米格21、中國殲7等
第三代:強調多用途的超音速戰斗機——代表機型:美製f16、f15、蘇制米格29、蘇27等
第四代:強調隱身性能的多用途超音速戰斗機——代表機型:美製f22、f35 ,中國J20,俄T50。
三、我國現在也是以國際通用的四代來劃分的。

我國的戰斗機有很多種,現役的戰斗機中,有第二代的殲7,第三代的蘇27、殲8、殲11和殲10(也有的說是三代半)。
四、世界上目前現役的最先進的是美國的F22(第四代)、F35(第四代)。
還有中國正在研製中的J20、J31;俄羅斯正在研製中的T50。都是最先進的四代機。
五、按照世界通用的標准,戰斗機的發展和使用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代:噴氣機代替螺旋槳飛機的時代。
第二代:噴氣飛機由亞音速到超音速的時代。
第三代:裝備先進的火控系統和良好的氣動性能、具備對地攻擊的時代。
第四代:(標準是三超一隱)
超音速巡航能力(不開加力的情況下也能保持持續超音速飛行);
超機動能力(迎角60-70度的狀態下仍能保持持續控制);
超視距導彈攻擊能力;
隱身能力(能躲避對方雷達追蹤具有1平方米以下的雷達反射面積);
目前中國正在研製中的J20,就是第四代戰斗機。

Ⅸ 我國有哪些型號作戰飛機

中國現在的主力戰機有:
(1)殲-7FS
90年代成都飛機製造公司研製成功了殲-7FS試驗機。殲7FS是96年8月由成飛公司、黎陽發動機公司、某航空附件研究所、某航空復合材料特種結構研究所、成都清江儀表廠、陝西凌雲電器總公司、西北光學儀器廠、陝西千山電子儀器廠等9個單位自籌數千萬元,分擔風險進行研製的預研驗證機,型號總師陸英育。首機用成飛訓練用的139號殲7II機改造。97年2月提出總工藝方案,97年6月發圖。98年6月8日下午,在空軍第三試飛大隊大隊長錢學林的駕駛下,以發動機最大狀態起飛,經過22分鍾飛行後正常著陸。飛機和發動機各系統及儀表工作正常,成功地實現了首飛。2001年完成首飛試驗。 目前殲-7FS共造了2架,一架用於試飛,另一架用於靜力試驗。FS型最突出的改進,在於更換了新的帶下頜進氣道的機身前段,裝推力更大的渦噴-13IIS型發動機,加裝雷達冷卻系統(有效增加雷達工作性能和開機時間)和交流電系統,加裝視頻記錄系統、飛行參數記錄系統、武器管理系統和GPS。從外形上看,殲-7FS與原有殲-7系列戰斗機最大的區別是,放棄原機頭進氣方式,改變為下頜式進氣,這種進氣方式與美國的A-7「海盜」攻擊機類似。這種改進有兩個優點:首先增加了機鼻的容積,便於安裝大功率的機載雷達,目前的FS原型機使用以色列EL/M2032型雷達,可使用國產雷達制導中距空空導彈。也可裝直徑約600到700mm的美國APG-68、俄羅斯「甲蟲」雷達等。其次,下頜式進氣的設計使得無需大幅改動機身結構,只需改動座艙前一段的機身,這使得FS型的這種改進設計非常適合於改進殲-7和米格-21的早期型號。但殲-7FS的技術水平仍顯落後,預計在國際市場的作為有限,倒是解放軍很可能有興趣。
(2)殲-11 (蘇-27)
中國人一向相信凡事只有「靠自己」才是真正可靠的,而且中國國土遼闊,對戰斗機數量要求大,沒有那麼多錢購買大量的進口貨。中國希望能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自行研製,或者只購買少量的樣品,只有在緊迫的情況下才會成批大量引進外國戰斗機。因此中方與蘇聯/俄羅斯洽談引進蘇-27一開始就立足於引進其生產線。當然無論從學習、掌握的角度看,還是從應付緊迫局勢的角度看,首期購買一定數量的蘇-27也是非常必需的。1990年11月在中方的不懈努力下,雙方終於達成關於引進首批蘇-27SK戰機的雙邊協議,這是自建國以來數額最大的引進行動,也是蘇-27首次對外出口。消息震動了西方,「中國威脅論」唱得有眉有眼。 1992年6月27日首批共12架蘇-27戰斗機,其中包括8架蘇-27SK單座型和4架蘇-27UBK雙座教練型,由俄羅斯後貝加爾軍區吉達機場起飛,經蒙古於當日上午10時15分安全飛抵中國空軍蕪湖基地。蘇-27正式加入了解放軍空軍裝備序列。1992年11月8日,所有訂購的戰斗機全部交付,並額外得到了兩架供研究測試使用。之後中俄之間繼續蘇-27的貿易,包括上述12架蘇-27在內,中國共有蘇-27SK和UBK共26架。1995年中國采購第二批,但型號變為更先進的蘇-27SMK,共24架。根據客戶的意見,蘇-27SMK飛機作了三方面的改進。一、增加空中受油能力和增掛副油箱,空中加油管裝在機身左側,不用時可以收放以減少飛行阻力。機翼下3號和4號掛架可各掛一個5000升副油箱。機翼內油箱容積也稍加大,油量增至9965千克,這樣SMK即使不進行空中加油,在帶副油箱飛行、用完投掉的情況下,航程可達4390千米,這個距離相當於從北京可直飛新加坡。如只進行一次空中加油,可飛行5200千米。最長留空時間約7小時。二、SMK增加了對地攻擊能力。最大外掛重量從S型的4000千克增加到8000千克。可使用多種空對地導彈。例如每枚重量330千克的無線電指令制導的X-25PD型,每枚重量640千克的電視制導的X-29TD型,每枚重量680千克的反輻射導彈X-31P以及每枚重量875千克的電視制導的X-59K型等。也可以掛KAB-500KR激光制導炸彈和多種非制導炸彈、火箭等武器。增加使用R-77先進空空導彈的能力。仍裝有GSH-301 30毫米航炮,150發炮彈。三、導航和電子設備改用最新改進型號,可以根據客戶要求換裝西方電子設備,如法國儀表著陸系統、多功能彩色顯示器。 隨後軍方與航空製造部門之間展開了仿製蘇-27的爭論。空軍認為用蘇-27替換殲-6、殲-7機群是非常有效而快捷的辦法,而自行研製的新一代戰斗機短期內無法裝備服役。但對於航空工業部門,研製自己的戰斗機意味著保持國家航空科研的實力,更重要的是關繫到自己的飯碗。因此航空工業普遍希望將蘇-27上獲得的先進技術用於改進國產戰斗機,如用AL-31F發動機裝備殲-10戰機,用R-27、R-73空空導彈裝備殲-7、殲-8。因此航空工業部門認為仿製蘇-27將直接影響到國內的項目。此外,航空行業內部還存在著畏難心理,部分人員甚至抱著殲-8II不放,認為無需仿製蘇-27。之後中央作出了「兩條腿走路」的決心,既要獨立研製新一代戰斗機,又要盡快將蘇-27國產化。國產化的蘇-27將命名為殲-11。
(3)蘇30MKK
蘇-30MK的作用類似於F-15E,突出了對空對地雙重用途的能力。蘇-30MKK使得解放軍海軍航空兵擁有了比空軍更為先進的對地攻擊手段。據稱該機裝有SUV-VE空空火力控制系統,計算能力更為出色,具備了使用主動雷達制導反艦導彈的能力。甚至可以增加「寶石」和「俱樂部」反艦導彈。此外還可使用Kh-29L、KAB 1500等導彈。 蘇-30的武器系統包括一門30毫米GSH-301航炮,裝在機翼邊條右側前翼,帶彈150發。12個外掛架,翼下8個,機身下4個,總載彈量8000千克。可攜帶8枚半主動雷達制導的R-27P1或R-27P1F中距空空導彈,兩枚紅外製導R-27T中距空空導彈,或6枚主動雷達制導的R-77。格鬥可使用6枚帶紅外製導的R-73近距空空導彈。對地可使用6枚電視制導或激光制導的X-29T、X-29II或X-29MII,或6枚電視制導KAB-500KP制導炸彈,每枚重500千克。非制導武器包括10枚500千克或31枚250千克普通炸彈,8個KMT-Y集束炸彈,或6組S-13和S-8火箭發射器(帶30枚122毫米或120枚80毫米火箭彈)。執行反艦任務時蘇-30可攜帶反艦導彈。傳聞近期我軍試射了R-77主動雷達制導導彈。 蘇-30M(MK)在蘇-30的基礎上增加了使用X-58和X-31II反雷達導彈的能力。在機載無線電電子設備中增加了CIIC-161主動雷達干擾系統。該機還裝備X-29T電視制導導彈和KAB-500制導炸彈。飛機翼下還可攜帶兩位射程為115千米,帶電視指令制導系統的X-59戰術導彈,由機身下部APK-9制導吊艙控制.我軍主要使用其電視型,據說其雷達制導型可靠性不佳。這些火控系統和武器使得蘇-30M(MK)在對地作戰時威力大增。其戰斗機編隊指揮通信系統改為更先進的BRJIH011M。機載信息綜合系統還包括光電探測系統,包括紅外探測器和激光測距儀,以及抗干擾攻擊導航控制系統。 在動力裝置方面,蘇-30MK第一批批生產型使用AF-31F發動機(2*7600/12500千牛)。該發動機由烏法發動機股份公司生產。此後生產的批生產型換裝AF-31FII矢量推力發動機。AF-31FII在性能上與AF-31F發動機差不多,但噴口可向外轉動30攝氏度,在任意大小推力下均可改變推力方向。矢量推力技術使得蘇-30MK的機動性有很大提高。
(4)殲8IIM
F-8IIM型飛機是中國一航沈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研製的多用途、超音速、全天候戰斗機。按照用戶需求,
F-8IIM型飛機配備了功能齊全、性能優異的脈沖多普勒火控雷達,能對空中多個目標進行精確定位和跟蹤,可制導中程攔射導彈和發射後不管導彈,實現單目標或雙目標攻擊;並具有精確對地、對海攻擊能力,可制導空對艦導彈、激光制導炸彈等多種威力強大的武器,有效地提高了飛機的綜合作戰能力。
飛機配備有:兩台W13B渦輪噴氣發動機;兩台容量各為15KVA的交流發電機;
綜合火控系統,並具有全球定位/慣性(GPS/INS)組合導航功能和敵我識別功能; 綜合電子對抗系統; 自動駕駛儀,具有航向和姿態穩定、改平、低高度拉起及增穩功能。
W13B渦輪噴氣發動機
幾何尺寸與性能數據 機長:21.389m 最大使用M數:2.2 翼展:9.344m 正常起飛重量:15288kg 機高:5.410m 最大起飛重量:18879kg 機翼面積:42.2m2 正常載油量:4200kg 飛機空重:10371kg 發動機靜推力:2X68.67KN
升限:18km 爬升率:(H=1km,M=0.9) 224m/s (H=5km,M=0.9)160m/s 定常盤旋過載:(H=1km,M=0.9) 6.9g (H=5km,M=0.9) 4.7g
水平加速時間:(H=1km,M=0.7~1.0) 21s (H=5km,M=O.6~1.25) 55s 最大航程:1900km 作戰半徑:800km 離地速度:(加力狀態) 330km/h
接地速度 300km/h 著陸滑跑距離:(放阻力傘、剎車) 900m
先進的火控系統以平顯火控系統為核心的綜合火控系統通過MIL-STD-1553B數據匯流排和MIL-STD-1760a武器匯流排等進行信息傳遞,能可靠地完成自主/輔助導航,空中攔截和格鬥,空對地攻擊,集中控制與綜合顯示,系統綜合管理等基本任務。
威力強大的武器配備前機身下方配有23-3型雙管火炮一門,備彈200發。全機7個外掛點可配掛以下主戰武器:紅外格鬥彈;中距攔射彈;發射後不管彈;空對艦導彈;火箭彈;各種航空炸彈,包括激光制導炸彈等。
新型雷達多功能脈沖多普勒火控雷達
F-8IIM型飛機配備了先進的多功能X波段、全波形機載脈沖多普勒火控雷達。該雷達空空探測距離(б=3m2)為;上視大於75km,下視大於45km;空海探測距離(б=50m2)為:海1方式大於100km,海2方式大於80km;單目標跟蹤距離不小於探測距離的80%;邊搜索邊跟蹤功能可同時探測跟蹤不少於10個目標,配合火控系統完成多目標攻擊。該雷達可制導多種導彈及其它精確制導武器。雷達的設計可以滿足未來發展的需要。
空/空狀態
1)速度搜索(VS) 2)邊搜索邊測距(RWS)
3)邊搜索邊跟蹤(TWS) 4)單目標跟蹤(STT)
5)空戰格鬥(ACM) i)平顯視場(HA)
ii)垂直搜索(VA) iii)瞄準線(BS)
iV)可偏移搜索(SA)
空/地狀態
1)真波束地圖測繪(RBM) 2)地圖擴展(EXP)
3)地圖凍結(FRZ) 4)多普勒波束銳化(DBS)
5)地面動目標指示(GMTI) 6)空地測距(AGR)
空/海狀態
1)海1(SEA1) 2)海2(SEA2)
3)海面單目標跟蹤(SSTT)
輔助導航
1)信標(BCN) 2)氣象(WX)
具有簡單氣象功能,以視頻形式顯示給飛行員。
機內自檢測
1)加電BIT 2)周期BIT
3)啟動BIT
敵我識別功能
雷達與敵我識別詢問應答機兼容工作,在空空、空面的搜索與跟蹤狀態均能迸行敵我識別。
制導功能可以制導多種導彈以及其它精密制導武器。先進的綜合航空電子設備
F-8IIM飛機配備有先進的通訊導航和電子對抗系統。全方位威脅告警\對敵雷達(包括PD雷達)實施後向有源雜波干擾。\投放稍後條干擾彈和紅外曳光彈
記錄威脅雷達的數據,敵我識別,無線電通訊,數傳/導航
可靠的動力裝置F-8IIM飛機的兩台WP13B型渦輪噴氣發動機為飛機提供強勁動力,飛機推重比達到0.94,為快速執行任務提供保證,為空戰格鬥提供高機動性能。
發動機靜推力(地面台架):
最大狀態≥47.1KN
加力狀態≥68.6KN
發動機重量(單台):1280kg
座艙布局:座艙採用「一平兩下」設計,即以平視顯示器和兩個多功能顯示器為主顯示,機械膜盒儀表為備份顯示的綜合顯示方案,向飛行員提供各種飛行與作戰信息,保證在平視狀態下,利用雙桿操縱即可完成作戰任務。人-機-環一體化設計的座艙布局合理、視野開闊、舒適方便。良好的維護性能全機開口率21%前機身開口率32%設備艙快速開啟,電子設備有自檢能力,標准交流電源插座,再次起飛周期短,防錯接頭,綜合後勤保障,空地勤技術,培訓文件,地面支持設備 ,工具和零備件,技術支持,外場服務,改進與發展,在F-8IIM飛機的基本狀態的基礎上,可根據用戶的需求對飛機進行改進設計,增掛多種武器使其滿足不同的作戰需求。
(5)梟龍/FC-1意即Fighter China No.1。
是中巴雙方共同投資、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所屬的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公司等單位研製,按照市場經濟規律運作,巴基斯坦空軍參與開發的全天候、單發、單座、多用途輕型戰斗機。首飛後,中方正式命名為梟龍/FC-1,巴方命名為:「Thunder/JF-17」。FC-1的外形幾經演變,近年趨向成熟。其進氣口內傾,翼面類似與F-16,採用寬邊條,並向後延伸形成後邊條兼作尾撐;帶前後緣襟翼的40度後掠梯形翼,平尾、垂尾經過切尖修形;機翼前緣的延伸板也被加大。這種外型設計,很明顯能提高飛機的中低空纏斗性能,同時減少機身的雷達波反射面積。三個起落架的結構形式也全部改變,以騰出更大的翼下空間掛載武器。下面對比一下FC-1與F-16。決定飛機水平盤旋性能的主要條件是飛機推重比、由氣動外型決定的飛機阻力系數和升力系數。FC-1的氣動外型雖然相當優越,但與F-16A無大差別,目前無法推斷其優劣。但FC-1的機體結構重量過重,凈重竟達到6800kg(殲-7Ⅱ僅5145kg),F-16為6607kg,凈重輕3%。但後者的加力推力11340kg,比FC-1大30%。F-16A尺寸略大於FC-1,FC-1明顯大於殲-7M,而FC-1的結構在三者中最重,表明該機主要採用傳統材料和技術。另一方面,該機加裝了更多的機載電子設備,也是增重的原因。因此該機的綜合作戰能力應比殲-7M有較大的提高,但仍略落後於F-16A。目前FC-1採用機械液壓式操縱系統,配備簡單自動駕駛儀。這一設計使操縱性、飛行員操作強度和成本能互相兼顧。成飛為FC-1設計了新一代的雙冗餘度縱向線傳操縱系統,但橫向控制仍採用傳統的機械控制方式。座艙採用整體圓弧風擋、水泡形座艙蓋和穿蓋彈射救生系統,視野較好,彈射救生較可靠。FC-1的電子系統也有較大改善。基本結構由1553B數據匯流排聯結,主要設備有任務計算機、脈沖多普勒雷達、慣導加全球定位系統、外掛管理系統、敵我識別器、雷達告警接收機、箔條/曳光彈投放器和數據傳輸單元等。操縱界面為平顯、多功能顯示器和雙手不離桿操縱系統。該機有可能加裝中國研製的前視紅外器、激光照射吊艙和夜視鏡等。器系統方面目前尚欠缺確切的消息,但根據中方的技術實力和現有裝備可以作些推斷:固定配備應為一門23-3型雙管23毫米火炮,備彈220發。公開資料稱飛機有7個外掛點,翼尖兩個,翼下四個,機腹中心一個。FC-1可能的空戰配備包括;SD-10主動雷達制導空空導彈,PL-9C近距格鬥空空導彈。空地武器包括:YJ-7A/C半主動激光制導/紅外成像導引空地戰術導彈,KS250/500激光制導炸彈,火箭發射器,反跑道集束炸彈子母彈。還可能攜帶反艦導彈。FC-1還應可使用國產電子干擾吊艙、偵察吊艙和前視紅外跟蹤/激光照射吊艙。
(6)J-8Ⅲ
J-8Ⅲ在氣動布局作了較大的改動,成了三翼面的戰機。J-8Ⅲ飛控系統是三軸數字式四餘度全許可權電傳系統,硬體是由631所與618所共同研發,飛控計算機採用容錯計算機技術,共有三部不同的32位RISC系統架構計算機,為驗證該系統及發展主動飛控技術,J-8ⅡACT在1996年12月29日進行首飛。其它的主機載計算機系統也都是32位RISC系統架構。J-8ⅡACT采隨控布局,裝備火/飛/推綜合控制系統,具備直接力控制能力,能作一些高難度機動,像是S型轉彎、躍升、半滾倒轉、斤斗、半斤鬥倒轉、尾沖、水平8字、垂直8字等,中低空操作性能十分優異。 由於J-8Ⅱ盲目追求高速,以致犧牲中低空氣動性能,表現在低展弦比主翼,軸徑比大(機身太長),J-8Ⅲ都作了改動,主翼成為中展弦比,機身縮短一米多。並且大量使用新工藝、新材料,機體壽命增為6000小時。在隱身方面,在1995年試驗的雷達吸收塗料,約可以降低雷達反射截面75%,但由於剝落問題未過關,目前未知這問題是否解決?在機載電子系統方面,雷達是俄羅斯引進的甲蟲,對F-16的探測距離是85~90千米,還裝有613所的頭盔瞄準具,內建有西南電子設備研究所研製新的KG8605A機載主動干擾機,並整合干擾絲/熱焰彈形成主被動自衛系統,對此還是十分滿意的。甲蟲的子系統將逐步國產化,613所負責火控系統,綜合航電系統由上海615所負責。 至於動力方面,一開始有說是使用93年與俄羅斯合作的RD-93,但由於使用RD-93修改工作量大,最後選用黎陽的WP-13FⅡ,與WP-13AⅡ比,其推力增加約15%,最大推力為78千牛(8000公斤力),推重比約達7左右。渦輪引擎其高空高速性能比渦扇引擎好,唯一的缺點是耗油影響航程,這也是引進Su-27的主要原因,不過在航程與酬載方面均有大的改進,外載量約5000公斤。J-8Ⅲ大概是在1998年初定型,如果一切搞定,猜解放軍目前約有20~30架。沒想到J-8Ⅲ會如此早便准備投入戰場。 但是世間的事情總是變幻莫測,就在殲-8ⅡM半死不活的沉寂了兩年之後,殲-8ⅢACT型又轟轟烈烈的登上了珠海航展的舞台。它出現的意義在於,外界普遍認為這是中國高機動戰斗機的試驗型,至少包含了未來中國先進戰斗機的部分技術。
(7)殲-10
據西方權威軍事專家分析,中國的殲-10戰機採用了大量先進技術,可與西方當代戰機匹敵。作為中國空軍21世紀前期的主戰裝備之一,其任務將主要是配合中國空軍其他戰斗機,執行制空和對地攻擊任務。西方專家還認為,殲-10應屬單發、單座的多用途輕型戰斗機,造型及材質新穎,空中隱蔽性好,可攜帶近、中、遠各型對空導彈及對地、對艦攻擊導彈。此外,殲-10還可作間歇性超音速巡航,具備第四代戰機的性能。美國《防務周刊》曾報道說,中國殲-10戰機的發動機具有很大的推力,不僅可以使飛機毫不費力地垂直向上爬升,而且還可以確保飛機在空中格鬥狀態下的水平加速、爬升、盤旋等;同時,足夠的推力也使飛機的起飛滑行距離大大縮短。根據蘇霍伊設計局蘇-27、蘇-30的總設計師分析,殲-10飛機只用了一些以色列的機載設備,總體來說是中國自己研製的戰機,達到了相當的先進程度。
(8)空警-2000
性能:「空警2000」與俄羅斯A-50和美國E-3相近,中國國產預警機剛一亮相,人們最為關注的便是它的性能。按華文媒體的說法,中國國產預警機的性能「超過美俄」。預警機採用俄制伊爾-76為載機,但固態有源相控陣雷達、顯控台、軟體、砷化鎵微波單片集成電路、高速數據處理電腦、數據匯流排和介面裝置等皆為中國設計和生產。其雷達天線並不像美俄預警機一樣是旋轉的,相反是固定不動的。這印證了「空警-2000」採用的是比美俄領先一代的固態有源相控陣雷達,由於它只需以電子掃描進行俯仰和方位探測,所以不需要再採用落後的機械掃描旋轉天線。

Ⅹ 中國在抗美援朝用的是什麼飛機

在抗美援朝的時候用的是米格15。

早在1964年,中國就已決定將其轉移到成都和貴州生產。殲七I晝間防空型是由成都飛機公司製造的殲七飛機的第一種型號,該機的基本方面與沈陽製造的殲七型機相似。主要改良項目有6項:在飛機左側增加一門30毫米機炮、機頭進氣錐由原來三級調節改為隨飛行速度作無級自動調節、進氣口的唇口半徑由0.5毫米加大到2.0毫米、換裝採用了高溫渦輪和空心渦輪葉片的渦噴7乙型發動機增大推力、將座艙蓋加高70毫米和擴大機翼整體油箱,簡稱"6改"。1970年4月12日,首架"6改"的殲-7改良型試飛,共投產34架,被稱為殲-7I型,後來又改稱殲-7A型。後來由於工藝發展的問題,認為"6改"的風險太高,1972年5月成都飛機製造廠決定先落實前三項改進,其餘項目等工藝成熟後再加入生產型上。1973年6月"3改"殲-7I型試飛成功,到1981年停產為止共生產188架(含34架"6改"殲-7I型)。

閱讀全文

與中國用的什麼飛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口罩庫存多少 瀏覽:36
去越南辦健康證需要多少錢 瀏覽:497
伊朗怎麼惹美國了 瀏覽:384
越南首都是哪個人的名字命名的 瀏覽:749
越南掏耳朵服務多少錢 瀏覽:40
看中國如何超越世界 瀏覽:882
為什麼罵印尼 瀏覽:300
義大利2000gs美白針怎麼樣 瀏覽:414
印尼指紋怎麼算有效 瀏覽:476
新型肺炎越南有多少人死亡 瀏覽:735
越南紅旗的名稱叫什麼 瀏覽:843
伊朗的盟友國是哪個國家 瀏覽:472
義大利u型扣是什麼 瀏覽:770
義大利美術專業哪個好 瀏覽:439
義大利哪裡包多 瀏覽:164
我住在英國很久了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535
在哪裡能買到印度榴槤 瀏覽:274
英國窮人都在什麼地方 瀏覽:695
印尼35rb是多少錢 瀏覽:859
印尼什麼牌子的奶粉最好 瀏覽: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