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的主要矛盾是什麼
我國現階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主要表現在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居民生活水平不平衡、基本公共服務提供不平衡上。由於人們收入水平、財產狀況存在很大差距。
社會的主要矛盾的解決:我們要立足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始終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堅持不懈地以發展為第一要務,凝神聚力推進高質量發展,繼續加大改革開放力度,著力解決發展不充分的問題,為把我國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斗。
簡介
必須認識到,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系全局的歷史性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要求。我們要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
必須認識到,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沒有改變我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判斷,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
② 我國現階段社會主要矛盾是什麼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代表大會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國社會主義矛盾的變化是關系全局的歷史性變化,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對當前我國社會發展內在動力的全新認識。
我國當前的主要矛盾只有一個,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1、產生原因:進入社會主義社會後,我國初級階段的生產力發展水平還很低,較落後於發達國家,遠遠不能滿足人民的需要,再加上社會主義具體制度還不完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還比較低。
2、解決方法:把經濟建設作為全黨和全國的中心,各項工作都要服從和服務於這個中心。只有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才能根本改變社會生產的落後面貌,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的需要。
③ 我國現階段的主要矛盾是什麼如何解決這一矛盾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個新的社會主要矛盾,是判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科學依據,也是新時代的重要特徵。
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需要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盡管經濟建設仍是中心工作,但在新時代更要注重抓全面發展,而不是單純的「生產力」增長。要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3)中國現階段的主要矛盾是什麼擴展閱讀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沒有改變我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判斷,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
要把握「變」與「不變」的辯證關系,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和最大實際,牢牢堅持黨的基本路線這個黨和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為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繼續奮斗。
④ 在現階段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什麼之間的矛盾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截止到2019年12月)
過去,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作出這一判斷,主要是基於當時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不高、社會生產力相對落後。
經過近40年的改革開放,我們黨帶領全國人民告別貧困、跨越溫飽,即將實現全面小康。我國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社會生產力水平顯著提高,社會生產能力在很多方面進入世界前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日益成熟定型。我國生產力發展水平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都發生了變化。
因此,我國社會主要矛盾也發生相應變化,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4)中國現階段的主要矛盾是什麼擴展閱讀
我國對社會主要矛盾的探索
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探索,始於黨的八大。1956年黨的八大指出,我們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這是對當時國情的一個基本判斷,也為當時確定黨和國家的主要任務提供了依據。
1979年,在理論工作務虛會上,鄧小平指出,「我們的生產力發展水平很低,遠遠不能滿足人民和國家的需要,這就是我們目前時期的主要矛盾」。
1981年,《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寫道:「在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後,我國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這一表述正確認識和把握了改革開放新時期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成為36年來我們一貫的表述,從黨的十三大報告到黨的十八大報告都是如此。
直到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是自1981年以來,有關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表述的首次改變。
⑤ 當今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什麼
當今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2017年10月18日,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正確認識和把握這個新的重大政治論斷,對於深刻理解中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具有重要意義。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主要矛盾是1981年十一屆六中全會指出的內容。在當時,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個主要矛盾,貫穿於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整個過程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決定了我們的根本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只有牢牢抓住這個主要矛盾,才能清醒地觀察和把握社會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進各種社會矛盾的解決。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系全局的歷史性變化。十九大報告把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提法進行修改,原因有三:
一是經過改革開放近40年的發展,中國社會生產力水平明顯提高,社會生產能力在很多方面進入世界前列,「落後的社會生產」的提法已經不能真實反映中國發展的現狀。
二是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更加強烈,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再只講「物質文化需要」已經不能真實全面反映人民群眾的願望和需求。
三是影響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⑥ 黨的八大提出社會主義制度確立後我國國內的主要矛盾是什麼
1956年,黨的八大報告指出:「我們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後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
而在現階段,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這個主要矛盾,貫穿於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整個過程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決定了我們的根本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
只有牢牢抓住這個主要矛盾,才能清醒地觀察和把握社會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進各種社會矛盾的解決。
(6)中國現階段的主要矛盾是什麼擴展閱讀
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既是人們從事生產勞動創造歷史偉業的動力,也是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源泉。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生動的,是時時刻刻展現在中華大地上人們紛繁復雜的現實利益的動態表達,具有多樣性、層次性和遞增性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