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玻璃什麼時候傳到中國

玻璃什麼時候傳到中國

發布時間:2022-07-14 09:00:13

Ⅰ 玻璃是誰發明的怎麼發明的當初發明的目的是什麼

玻璃是誰發明的?怎麼發明的?當初發明的目的是什麼?五六千年前,埃及人發明了燒制玻璃,後來傳到了歐洲大陸。起初,人們認為中國的玻璃也來自西方。近年來,隨著現代科學技術水平的迅速提高,古老而傳統的玻璃產業煥發出勃勃生機,各種具有獨特功能的玻璃製品相繼問世。想知道玻璃是什麼時候出現的,藝術玻璃有什麼獨特的特點,它的生產和加工方法與普通玻璃有什麼不同,請閱讀文章了解。


將平板玻璃洗凈晾乾,然後用石蠟覆蓋,再在石蠟上刻成各種圖案。用濃度為1:5的氫氟酸溶液腐蝕玻璃表面。最好在倒完氫氟酸去掉石蠟後,用清水清洗玻璃為止。其它如有色玻璃可採用鑲嵌或噴塗的處理方法,具體方法省略。在地面和牆面上彈線,使下層牆體結構,骨架柱樑固定,玻璃加工切割安裝上層和所有木質(金屬)骨架,玻璃安裝,邊緣油漆和清洗。

Ⅱ 玻璃是什麼時候出現在中國的

看《慶余年》,靈魂穿越的男主范閑建議他爹范建製造玻璃來發家致富,沒想到范建立馬拿出了一個晶瑩剔透的玻璃杯,原來范閑的母親葉輕眉早已經在那個時代製造出了玻璃,這讓范閑大吃一驚。然而,慶國雖然已經掌握了玻璃燒制技術,但還是不能在平民之中普及,只能在富貴之家使用。

那麼,中國歷史上,玻璃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玻璃在中國是怎樣發展的?

事實令人遺憾,嚴格來講在中國古代,沒有建立起來完整的玻璃製造技術。

《紅樓夢》中,賈母身邊有一個丫鬟就叫玻璃。賈母身邊的丫鬟都以名貴材質命名,如珍珠、琥珀、翡翠、玻璃,襲人從前侍奉賈母時就叫做“珍珠”,後來寶玉為她改名叫的襲人。可以看出,在曹雪芹所在的清朝前期,玻璃非常珍貴,與琥珀、翡翠等物同價,故作為丫鬟名字與琥珀、翡翠珍珠等齊名。

清代時期,宮廷內務府專門設立了玻璃廠,其製造的玻璃非常貴重,只能用作皇家賞玩,或被皇帝作為賞賜品,獎賞給親信官員。直到1922年,中國第一家玻璃廠在青島建成,中國的玻璃製造業便開始蓬勃發展。

Ⅲ 中國玻璃窗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

春秋末年。

根據考古發掘資料到目前為止我國最早的玻璃出現在春秋末年。勾踐劍上的藍色玻璃。湖北江陵望山1號墓出土的保存完好的越王勾踐劍震驚了學術界這把劍劍長55.7厘米劍首向外翻卷作圓箍形,內鑄十一道極細小的同心圓圈;劍身飾菱形暗紋近格處有二行鳥篆銘文:「越王鳩淺(勾踐)自乍(作)用聳(劍)」。

這把劍出土時寒光閃閃仍很鋒利最令研究中國古玻璃的學者驚喜的是,這把劍劍格兩面鑲嵌了玻璃和綠松石構成精美的圖案。鑲嵌的玻璃塊僅剩2塊呈淺藍色半透明內含較多小氣泡兩塊玻璃形狀不同,一塊呈球冠形另一塊形狀不規則直徑都不足1厘米。

越王勾踐是春秋末越國的君王,在位之年為公元前496年至前464年。越王勾踐劍及劍上鑲嵌的玻璃塊也應是春秋末年製造的。該劍上的玻璃塊經過質子X一熒光無損分析,從能譜圖上可以看出玻璃中含有一定量的鉀和鈣。由於測試手段上的原因,對鈉元素很難測出。所以不能確定該玻璃中是否含有鈉,但不含鉛是肯定的,應是鹼玻璃。

玻璃發展歷史:

世界最早的玻璃製造者為古埃及人。玻璃的出現與使用在人類的生活里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從4000年前的美索不達米亞和古埃及的遺跡里,都曾有小玻璃珠的出土。

公元12世紀,出現了商品玻璃,並開始成為工業材料。18世紀,為適應制望遠鏡的需要,制出光學玻璃。1874年,比利時首先制出平板玻璃。1906年,美國制出平板玻璃引上機,此後,隨著玻璃生產的工業化和規模化,各種用途和各種性能的玻璃相繼問世。現代,玻璃已成為日常生活、生產和科學技術領域的重要材料。

3000多年前,一艘歐洲腓尼基人的商船,滿載著晶體礦物「天然蘇打」,航行在地中海沿岸的貝魯斯河上。由於海水落潮,商船擱淺了,於是船員們紛紛登上沙灘。有的船員還抬來大鍋,搬來木柴,並用幾塊「天然蘇打」作為大鍋的支架,在沙灘上做起飯來。

船員們吃完飯,潮水開始上漲了。他們正准備收拾一下登船繼續航行時,突然有人高喊:「大家快來看啊,鍋下面的沙地上有一些晶瑩明亮、閃閃發光的東西!」

Ⅳ 玻璃是什麼時候被發明的

在美索不達米亞和古埃及的遺跡中,人們曾經開采出過小玻璃珠,這說明玻璃在四千年前已經出現了。

直到1688年,有一個叫做納夫的人,研製出大塊玻璃的生產技術,玻璃才被廣泛使用,成為了普通百姓也可以使用的物品。如今科學發展的越來越快,玻璃已經是很平常的物品,甚至被細分為很多種類,鋼化玻璃,泡沫玻璃,防彈玻璃,防火玻璃,都被運用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東西。

Ⅳ 玻璃是哪個朝代傳入中國的

清初,當歐洲製造的晶瑩的玻璃製品傳入我國後,頗受統治者的喜愛。樂於接受外來科學技術的康熙皇帝決心生產和製造中國自己的優質玻璃器。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他請來德國傳教士兼技師紀理安作技術指導,建立了清宮玻璃廠

Ⅵ 玻璃從什麼時候傳到中國....

你好,祝你新年快樂!
/這是相關的資料:
我國的玻璃本是柏來的一種寶石,最早是羅馬時代的玻璃傳到中國,用於帝王與貴族之飾物,其技術也逐漸由西方移向東方,相傳是產自名叫"頗黎"的地方,所以古時稱之為"頗黎°或玻璃,爾後則以相似之發音"玻璃°稱之。古時使用之陶瓷袖(Glaze)、琺琅釉(Enamel)、景泰藍袖(Cloisonne)等,皆屬玻璃。琉璃或琉璃則是玻璃的別名。古代日本的玻璃則來自中國,現今曰文之"玻璃"是以漢字的"硝子"稱之。"硝子"這一語詞源自本草綱目,其中記載有".….葯性燒成者,有氣眼而輕謂之硝子。…"一般說來,中國的玻璃技術深受西方的影響,但是玻璃成分是屬於含鋇的「鉛玻璃」,與西方不含鉛或鋇的「鈉玻璃」有所不同。而在台灣,玻璃的發展約有近百年的歷史。日據時代,日本在新竹設廠「台灣高級玻璃」,據文獻資料顯示,設廠的原因是因本省產礦產矽砂及豐富多產的天然瓦斯,促使日後也陸續有玻璃廠的增設。
第一節
中國部分
在中國,戰國時代(西元前403-221)以降就陸陸續續有玻璃製品出現。從早期出土的遺物中,發現了一些像玻璃珠和類似翡翠玉的玻璃仿製品。之後,又陸續發現一些玻璃容器,很引人注目。雖然這些被發現的玻璃製品中,有些是來自羅馬和近東地區,但絕大部分已被證實是在中國本土製造的。1985年,在唐朝接近錫蘭的昆泉寺的遺跡處,發現了二個綠色的小玻璃瓶,鑲著白色的水晶,被當成「聖物」,象徵佛陀不朽的身軀(玻璃和佛教實踐與信仰的關系一直持續到在宋朝寺廟的遺跡所出土的遺物也依然可見)。在這些被發現的玻璃製品中,有些很明顯的是在中國製造的,有些則是以羅馬式做裝飾。其後,在1987年,也是在錫蘭地區發現了一個彩繪二種顏色的玻璃瓶,可能是由東羅馬傳入的。

Ⅶ 玻璃什麼時候傳入我國

玻璃是在清代傳入我國的。

中國什麼時候開始使用玻璃?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最新出版的《雍正十年:那條瑞典船的故事》,從一個側面,解答了這個有趣的歷史問題。

雍正年間,廣州的對外貿易日漸繁榮。每年夏秋之際,計有進二十條西洋貿易大船到港,分別來自英國、法國、荷蘭,奧地利和瑞典。這些大船前來購買中國的茶葉、瓷器和絲綢,雖然船上帶來的基本上都是白銀,一般是三至五噸重的西班牙銀幣,但是也有一些西洋物產,比如呢絨,鍾表等,其中有一樣比較特別的物產,就是玻璃。

當年承接外洋船廣州貿易的洋貨行行商,基本上都是來自福建的熟手商人,家資巨富,在廣州城外西南角所建造的洋貨行,規模十分巨大。行外有店鋪,行內有巨大的倉庫,貨場,還有靠江邊的專用碼頭。洋貨行旁邊,還建造了專門的庭院,既有對外的獨立門戶,有可以直接通往洋貨行。庭院內至少是一棟兩層建築,格局和當時的民居大不相同,乃是專供外洋船租用,作為外洋之人在廣州貿易時候的居停購物之所。

既然是夷館,所以建築格局相當洋化。洋貨行依江而建,所以靠江邊,通常還建造有一個很大的陽台。兩層樓房,也是當年廣州城內外絕無僅有的新穎形式。洋貨行的行商最早進口玻璃,大概就是為了建造夷館所用;二樓窗戶裝上玻璃,十分氣派洋氣。這種夷館建造得相當完美,也很值得;當年外洋船租用這樣的一個庭院,一個貿易季節,要花近一千兩白銀。

玻璃用起來之後,自然是有人眼饞。但是行商們一來都是沒有功名的白丁,二來都是來自福建的土佬,雍正朝初年,官府和廣州的士紳,基本上是看不起他們的。用現代的話說,那些和洋人打交道的福建人,包括行商、通譯和買辦,都是主流社會之外的人。因此玻璃一物,雖然在雍正初年即有進口,但是使用十分局限。

雍正七年,公元一七二九年,雍正皇帝起復遭到罷免的原廣西巡撫,滿洲上三旗包衣奴才祖秉圭,出任粵海關監督一職。祖秉圭之前,粵海關監督一職,一直由廣東巡撫兼任;從祖秉圭起,單獨任職,名義上是戶部所派遣的官員,其實是直接秉承內務府的指令;祖秉圭官居二品,兼監察御史銜,而且有密折直奏之權,無論是權勢地位,均不亞於廣東巡撫。

祖秉圭和前任粵海關監督,廣東巡撫楊文乾的作風大不相同。一是專心為內務府搜羅奇珍異寶,二是因為要辦好差使,加上貪心大熾,所以和這些富裕的福建佬,打得十分火熱;特別是和當時最大的洋貨行,廣順行的行商陳壽觀,關系好到了稱兄道弟的程度。這樣一來,行商那裡有什麼好東西,祖秉圭自然都十分熟悉。一來二去,這玻璃就成了祖秉圭進貢的好東西了。

據清宮檔案記載,雍正九年,祖秉圭送往宮中「大玻璃片一塊,長五尺、寬三尺四寸,隨白羊絨套木板箱」。這等大塊玻璃,萬里迢迢來自歐洲,再由陸路小心運到京城,倒也實在是不可多得之物;皇上龍心大悅,不在話下。雍正年間皇宮之中開始使用這種進口的洋玻璃,結束了中國歷史上幾千年一直用紙糊窗戶的歷史。如此說來,這祖秉圭算是相當有功勞的。

但是萬里迢迢,專人護送大塊平板玻璃到北京,畢竟是勞師動眾的大事情;只有皇上才享用得起。祖秉圭在北京,皇親國戚當中的三大爺四大媽向來對之十分照顧,現在有了海關監督這樣的美差,自然十分想著報效些特別的好玩意。這樣一來,進口的平板玻璃,終於搖身一變,成了北京城富貴之家的玩物,稱為玻璃圍屏。

所謂玻璃圍屏,就是僱用精細的廣東木匠,用上等硬木,如紫檀花梨等,製作一個木頭架子,精雕細琢。然後把進口的玻璃片鑲嵌起來,這就成了一幅圍屏。然後再請高明的畫匠,在玻璃上面畫上山水人物,栩栩如生。這樣的一幅圍屏送到北京,那些王公貴族無不喜愛。這圍屏製作最早是否出自祖秉圭的主意,倒也不得而知,但是祖秉圭數次進貢玻璃圍屏,另外大量製作,分送北京的三大爺四大媽,的確是有稽可查的事情。如雍正九年四月,給皇上送去玻璃圍屏二架,計二十四扇;皇上想來很是喜歡,特意下旨,交內務府總管海望收藏。一時之間,玻璃圍屏成了王公貴族家中最顯赫的擺設。

這種把進口的西洋玻璃,改成珍玩的辦法,倒也十分別出心裁。日後廣州出了不少著名的木匠,甚至有進宮中造辦處,成為一代名匠之人。有清一代,廣州的玻璃畫居然蔚為大觀,特別是仿照西洋筆法,在玻璃上描畫人物肖像,更是成就不斐。如乾隆年間廣州的著名行商,三品頂戴的潘振成,他在乾隆中葉送給瑞典東印度公司大班的玻璃肖像畫,至今掛在瑞典哥德堡的歷史博物館里,畫工十分精良,人物栩栩如生。木器製作和玻璃畫的成就,和玻璃圍屏的大量製作,應該也有相當關系。

卻說祖秉圭,因為將玻璃圍屏大量送往北京的三大爺四大媽,自己倒是落下了巨大的虧空。雍正十年秋天,祖秉圭被革職鎖拿,追查出來的貪賄總數有十五萬兩之巨,但是抄家追索,祖秉圭卻只能歸還二萬二千兩銀子。許多銀子,都變成了玻璃和玻璃圍屏,送到了北京。這自是後話。

檔案記載,其實康熙三十四年內務府曾經設立過玻璃作坊,由傳教士指導技術,仿西洋之法製造玻璃。但是這個大內作坊技術很不過關,做出來的玻璃一塌糊塗,想來這玻璃作坊也就很快流產了。宮中真正使用玻璃,並且在北京富貴人家流行用玻璃製作的精緻圍屏,當是粵海關監督祖秉圭一手推動,使用的乃是廣州進口的西洋玻璃。時在雍正七年至十年之際。

Ⅷ 玻璃什麼時候傳入中國

約公元前1000年前,中國製造出無色玻璃。之後一直沒有什麼進展。直到明朝中後期西方眼鏡玻璃製品流入中國

閱讀全文

與玻璃什麼時候傳到中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越南紅旗的名稱叫什麼 瀏覽:843
伊朗的盟友國是哪個國家 瀏覽:472
義大利u型扣是什麼 瀏覽:770
義大利美術專業哪個好 瀏覽:439
義大利哪裡包多 瀏覽:164
我住在英國很久了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535
在哪裡能買到印度榴槤 瀏覽:274
英國窮人都在什麼地方 瀏覽:695
印尼35rb是多少錢 瀏覽:859
印尼什麼牌子的奶粉最好 瀏覽:915
英國倫敦的小學生怎麼上學 瀏覽:496
電腦版穿越火線越南服如何改模型 瀏覽:341
哈利波特英國有多少魔法師 瀏覽:446
義大利哪個銀行卡最好 瀏覽:343
印度加入什麼聯盟 瀏覽:793
印度恆河價格多少 瀏覽:505
義大利為什麼能打贏德國 瀏覽:191
美國如果和伊朗開戰會怎麼樣 瀏覽:180
英國脫歐要付出多少 瀏覽:422
去越南玩妹子哪裡多 瀏覽: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