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禮的要素有哪些

中國禮的要素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7-14 18:02:20

❶ 中國的禮儀有哪些

見面之禮
人們日常見面既要態度熱情,也要彬彬有禮。如何與不同身份的人相見,都有一定的規矩。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傳統上行拱手禮。拱手禮是最普通的見面禮儀,方式是雙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內,左手加於右手之上)舉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
如果到人家做客,在進門與落座時,主客相互客氣行禮謙讓,這時行的是作揖之禮,稱為「揖讓」。作揖同樣是兩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時低頭,上身略向前屈。
作揖禮在日常生活中為常見禮儀,除了上述社交場合外,向人致謝、祝賀、道歉及託人辦事等也常行作揖禮。身份高的人對身份低人的回禮也常行作揖禮。傳統社會對至尊者還有跪拜禮,即雙膝著地,頭手有節奏觸地叩拜,即所謂叩首。
現今跪拜禮只在偏遠鄉村的拜年活動能夠見到,一般不再施行。在當今社會人們相見,一般慣用西方社會傳入的握手禮。

❷ 禮儀的五要素包括哪些

禮儀的五要素包括:

1、是儀容。儀容,是指一個人個人形體的基本外觀。

2、是表情。表情,通常主要是一個人的面部表情。

3、是舉止。舉止,指的是人們的肢體動作。

4、是服飾。服飾,是對人們穿著的服裝和佩戴的首飾的統稱。

5、是談吐。談吐,即一個人的言談話語。

(2)中國禮的要素有哪些擴展閱讀:

1、禮節和儀式。

這是傳統的解釋,「禮」字和「儀」字指的都是尊敬的方式,「禮」,多指個人性的;「儀」,則多指集體性的,像開幕式,閱兵式等,就是儀式。

2、人們約定俗成,表示尊重的各種方式。

這是現代通俗而簡潔的解釋,這里的方式分行動型和非行動性,像給老人讓座等,就是行動型的,也就是尊重的形式,這需要行動才有效果;而像庄嚴場合不嘻笑,別人睡覺不吵鬧等,就是非行動型的,也就是行為規范,它不需要行動就有效果。

3、最簡單的說,禮儀就是人類(大部分是中華民族)在日常交際中總結出來最不會傷人的話,雖說是不傷人,但是在網路上,有一些人不太喜歡這些客套話。

❸ 中國的禮包括哪些要素

禮節、禮貌、儀態和儀式。

1、禮節。

禮節是人和人交往的禮儀規矩。禮節不僅是別人的美德,也是自己做任何事情的通行證。禮節是一種尊重人的形式,包括行為和語言的形式。例如,握手、鞠躬、磕頭等是動作的形式,問候、感謝等是語言的形式。

2、禮貌。

禮貌是人類維持社會正常生活所必須遵守的最低道德規范。它在長期的共同生活和交往中逐漸形成,並由風俗習慣和傳統所固定。

3、儀態。

儀態,是人的姿勢,舉止和動作,樣子。

4、儀式。

儀式首先局限於人類「社會行為」的基本表達,但人類學家對儀式的定義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認為「那些包含世俗行為,目的是為國王和部落祈禱的人被稱為儀式」,有些人則把儀式視為基本的社會行為。有人認為,「儀式是純粹的行為,沒有意義或沒有目的。」

需知:

傳統禮儀禮儀可分為政治與生活兩大部類 。政治類包括祭天、祭地、宗廟之祭,祭先師先聖、尊師鄉飲酒禮、相見禮、軍禮等 。生活類包括五祀 、高禖之祀 、儺儀、誕生禮、冠禮、飲食禮儀、饋贈禮儀等。

華夏祖先用肢體動作傳遞「雙向對等」「有序有位」的語言,這些動作叫禮。傳遞下來的禮儀動作,承載著祖先傳給後人的話語。這些禮儀動作,源自遠古,源自人類沒有語言的時代。是「啞語」,是人皆能懂的「象形字」,是代代承傳的「普通話」。

禮儀動作有十,常規禮儀動作有二。攜帶雙向對等、有序有位,缺一不可、兩相適宜的交往原則和做人原則。

1、十種禮儀動作是:拱手禮、一拜禮、兩拜禮、三拜禮、叩首禮、執手禮、推手禮、交手禮、揖禮、鞠躬禮。

2、兩種常規禮儀動作是,初相見、敬父母行一拜之禮,朋友同學同事行拱手禮。

3、要注意的是一般但凡抱拳行禮,一定是右手握拳,左手抱在右手外,且不分男女。跪拜叩頭之禮分為九拜,稽首最重,頓首次之。所謂大禮,不過跪拜九次,不復再多。

❹ 禮儀的要素是什麼

1、禮儀的概念是:人們在社會交往活動中,為了相互尊重,在儀容、儀表、儀態、儀式、言談舉止等方面約定俗成的,共同認可的行為規范。

2、禮儀的三要素:語言、行為表情、服飾器物。

禮儀是對禮節、禮貌、儀態和儀式的統稱。

禮儀是人們約定俗成的,對人,對己,對鬼神,對大自然,表示尊重、敬畏和祈求等思想意識的,各種慣用形式和行為規范。

這里的慣用形式包括禮節和儀式,禮節一般是個人性的,並且不需要藉助其他物品就可以完成的形式,譬如磕頭、鞠躬、拱手、問候等;而儀式大多是集體性的,並且一般需要藉助其他物品來完成,譬如奠基儀式,下水儀式,迎賓儀式,結婚儀式,祭孔大典,等等。

人類最早的禮儀是祭祀禮儀,它主要是表達對天地鬼神的敬畏和祈求。

(4)中國禮的要素有哪些擴展閱讀:

禮儀的基本含義:

禮儀是人類為維系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范,它在人們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並且以風俗、習慣和傳統等方式固定下來。

對一個人來說,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對一個社會來說,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度、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

1、禮節和儀式。

這是傳統的解釋,「禮」字和「儀」字指的都是尊敬的方式,「禮」,多指個人性的;「儀」,則多指集體性的,像開幕式,閱兵式等,就是儀式。

2、人們約定俗成,表示尊重的各種方式。

這是現代通俗而簡潔的解釋,這里的方式分行動型和非行動性,像給老人讓座等,就是行動型的,也就是尊重的形式,這需要行動才有效果;而像庄嚴場合不嘻笑,別人睡覺不吵鬧等,就是非行動型的,也就是行為規范,它不需要行動就有效果。

3、最簡單的說,禮儀就是人類(大部分是中華民族)在日常交際中總結出來最不會傷人的話,雖說是不傷人,但是在網路上,有一些人不太喜歡這些客套話。

禮儀既是對他人尊重的體現,也是對自己有好處的事。

致福曰禮,成義曰儀。

古人講「禮者敬人也」,禮儀是一種待人接物的行為規范,也是交往的藝術。

它是人們在社會交往中由於受歷史傳統、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時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為人們所認同,又為人們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諧關系為目的的各種符合交往要求的行為准則和規范的總和。

❺ 中國文明禮儀有哪些

中國的文明禮儀有:

  1. 尊老愛幼。

  2. 儀尚適宜。

  3. 禮貌待人。

  4. 容儀有整。

❻ 中國古代禮儀有哪些

①祭天

始於周代的祭天也叫郊祭,冬至之日在國都南郊圜丘舉行。古人首先重視的是實體崇拜,對天的崇拜還體現在對月亮的崇拜及對星星的崇拜。

所有這些具體崇拜,在達到一定數量之後,才抽象為對天的崇拜。周代人崇拜天,是從殷代出現「帝」崇拜發展而來的,最高統治者為天子,君權神授,祭天是為最高統治者服務的,因此,祭天盛行到清代才宣告結束。

②祭地

夏至是祭地之日,禮儀與祭天大致相同。漢代稱地神為地母,說她是賜福人類的女神,也叫社神。最早祭地是以血祭祀。漢代以後,不宜動土的風水信仰盛行。祭地禮儀還有祭山川、祭土神、穀神、社稷等。

③宗廟之祭

宗廟制度是祖先崇拜的產物。人們在陽間為亡靈建立的寄居所即宗廟。帝王的宗廟制是天子七廟,諸侯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庶人不準設廟。宗廟的位置,天子、諸侯設於門中左側,大夫則廟左而右寢。庶民則是寢室中灶堂旁設祖宗神位。

祭祀時還要卜筮選屍。屍一般由孫輩小兒充當。廟中的神主是木製的長方體,祭祀時才擺放,祭品不能直呼其名。祭祀時行九拜禮:「稽首」、「頓首」、「空首」、「振動」、「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肅拜」。

宗廟祭祀還有對先代帝王的祭祀,據《禮記·曲禮》記述,凡於民有功的先帝如帝嚳、堯、舜、禹、黃帝、文王、武王等都要祭祀。自漢代起始修陵園立祠祭祀先代帝王。明太祖則始創在京都總立歷代帝王廟。嘉靖時在北京阜成門內建立歷代帝王廟,祭祀先王三十六帝。

④對先師先聖的祭祀

漢魏以後,以周公為先聖,孔子為先師;唐代尊孔子為先聖,顏回為先師。唐宋以後一直沿用「釋奠」禮(設薦俎饌酌而祭,有音樂沒有屍),作為學禮,也作為祭孔禮。南北朝時,每年春秋兩次行釋奠禮,各地郡學也設孔、顏之廟。明代稱孔子為「至聖先師」。

清代,盛京(遼寧沈陽)設有孔廟,定都北京後,以京師國子監為太學,立文廟,孔子稱「大成至聖文宣先師」。曲阜的廟制、祭器、樂器及禮儀以北京太學為準式。鄉飲酒禮是祭祀先師先聖的產物。

⑤相見禮

下級向上級拜見時要行拜見禮,官員之間行揖拜禮,公、侯、駙馬相見行兩拜禮,下級居西先行拜禮,上級居東答拜。平民相見,依長幼行禮,幼者施禮。外別行四拜禮,近別行揖禮。

⑥軍禮

包括征伐、征稅、狩獵、營建等。

7、賓禮

主要是對客人的接待之禮。與客人往來的饋贈禮儀有等級差別。士相見,賓見主人要以雉為贄;下大夫相見,以雁為贄;上大夫相見,以羔為贄。

8、五祀

指祭門、戶、井、灶、中(中室)。周代是春祀戶,夏祀灶,六月祀中溜,秋祀門,冬祭井。漢魏時按季節行五祀,孟冬三月「臘五祀」,總祭一次。

唐、宋、元時採用「天子七祀」之說,祀司命(宮中小神)、中、國門、國行、泰厲(野鬼)、戶、灶。明清兩代仍祭五祀,清康熙之後,罷去門、戶、中、井的專祀,只在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與民間傳說的灶王爺臘月二十四朝天言事的故事相合,國家祀典採用了民間形式。

9、儺儀

濫觴於史前,盛行於商周。周代的儺儀是四季驅邪逐疫。周人認為自然的運轉與人事的吉凶息息相通。四季轉換,寒暑變異,瘟疫流行,鬼魂乘勢作祟,所以必須適時行儺以逐邪惡。

儺儀中的主神是方相氏。兩漢,儺儀中出現了與方相氏相配的十二獸。魏晉南北朝隋唐沿襲漢制,儺儀中加入了娛樂成份,方相氏和十二神獸角色,由樂人扮演。至今仍有遺存的貴州土家族儺堂儀最為完整典型。

10、中國古代的見面禮儀:跪拜、打拱和作揖

「見面齊聲道賀喜,脫帽都行一鞠躬,祝罷再把新年賀,兩手深深打一恭。」清末以前,普通老百姓見官員仍需行繁瑣的跪拜禮,但隨著辛亥革命成功建立民國廢除跪拜禮後,即便是見官員,老百姓也如上面所描述一般,只需打拱作揖表示禮貌即可。

跪拜禮的廢除,是對森嚴等級制度的挑戰,辛亥革命後清風一縷,尋求人性自由的思想,使得這些習俗逐漸瓦解,移風易俗風潮此起彼伏。

拓展資料:

1、中國古代有「五禮」之說,祭祀之事為吉禮,冠婚之事為嘉禮,賓客之事為賓禮,軍旅之事為軍禮,喪葬之事為凶禮。民俗界認為禮儀包括生、冠、婚、喪四種人生禮儀。實際上禮儀可分為政治與生活兩大部類。

2、政治類包括祭天、祭地、宗廟之祭,祭先師先聖、尊師鄉飲酒禮、相見禮、軍禮等。生活類禮儀的起源。

按荀子的說法有「三本」即「天地生之本」,「先祖者類之本」,「君師者治之本」。在禮儀中,喪禮的產生最早。喪禮於死者是安撫其鬼魂,於生者則成為分長幼尊卑、盡孝正人倫的禮儀。

❼ 禮儀內容是有哪些基本要素構成的

禮節、禮貌、儀態和儀式。

1、禮節

禮節是人和人交往的禮儀規矩。禮節不僅是別人的美德,也是自己做任何事情的通行證。禮節是一種尊重人的形式,包括行為和語言的形式。例如,握手、鞠躬、磕頭等是動作的形式,問候、感謝等是語言的形式。

2、禮貌

禮貌是人類維持社會正常生活所必須遵守的最低道德規范。它在長期的共同生活和交往中逐漸形成,並由風俗習慣和傳統所固定。

3、儀態

儀態,是人的姿勢,舉止和動作,樣子。

4、儀式

儀式首先局限於人類「社會行為」的基本表達,但人類學家對儀式的定義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認為「那些包含世俗行為,目的是為國王和部落祈禱的人被稱為儀式」,有些人則把儀式視為基本的社會行為。有人認為,「儀式是純粹的行為,沒有意義或沒有目的。」

(7)中國禮的要素有哪些擴展閱讀:

傳統禮儀禮儀可分為政治與生活兩大部類 。政治類包括祭天、祭地、宗廟之祭,祭先師先聖、尊師鄉飲酒禮、相見禮、軍禮等 。生活類包括五祀 、高禖之祀 、儺儀、誕生禮、冠禮、飲食禮儀、饋贈禮儀等。

華夏祖先用肢體動作傳遞「雙向對等」「有序有位」的語言,這些動作叫禮。傳遞下來的禮儀動作,承載著祖先傳給後人的話語。這些禮儀動作,源自遠古,源自人類沒有語言的時代。是「啞語」,是人皆能懂的「象形字」,是代代承傳的「普通話」。

禮儀動作有十,常規禮儀動作有二。攜帶雙向對等、有序有位,缺一不可、兩相適宜的交往原則和做人原則。

1、十種禮儀動作是:拱手禮、一拜禮、兩拜禮、三拜禮、叩首禮、執手禮、推手禮、交手禮、揖禮、鞠躬禮。

2、兩種常規禮儀動作是,初相見、敬父母行一拜之禮,朋友同學同事行拱手禮。

3、要注意的是一般但凡抱拳行禮,一定是右手握拳,左手抱在右手外,且不分男女。跪拜叩頭之禮分為九拜,稽首最重,頓首次之。所謂大禮,不過跪拜九次,不復再多。

閱讀全文

與中國禮的要素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為什麼罵印尼 瀏覽:300
義大利2000gs美白針怎麼樣 瀏覽:414
印尼指紋怎麼算有效 瀏覽:476
新型肺炎越南有多少人死亡 瀏覽:735
越南紅旗的名稱叫什麼 瀏覽:843
伊朗的盟友國是哪個國家 瀏覽:472
義大利u型扣是什麼 瀏覽:770
義大利美術專業哪個好 瀏覽:439
義大利哪裡包多 瀏覽:164
我住在英國很久了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535
在哪裡能買到印度榴槤 瀏覽:274
英國窮人都在什麼地方 瀏覽:695
印尼35rb是多少錢 瀏覽:859
印尼什麼牌子的奶粉最好 瀏覽:915
英國倫敦的小學生怎麼上學 瀏覽:496
電腦版穿越火線越南服如何改模型 瀏覽:341
哈利波特英國有多少魔法師 瀏覽:446
義大利哪個銀行卡最好 瀏覽:343
印度加入什麼聯盟 瀏覽:793
印度恆河價格多少 瀏覽: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