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李小龍啊李小龍啊中國功夫口訣
有李小龍訓練視頻為證,李小龍的速度力量都很一般,比普通人強不到哪兒去,注意看他的助跑側踹,助跑到畫面外才把靶子蹬後退半步,這個視頻能代表李小龍的真實實力,因為在那個攝影機匱乏的年代,能拍一段視頻是多麼不容易的事,當然要拿出看家功夫,而且李小龍讓這段視頻廣為傳播,說明他對視頻里表現的水平是滿意的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EyOTc3ODA=.html
拳打沙袋的速度力量也很一般,認真看李小龍扶沙袋的鏡頭,那個沙袋軟得用手扶都會變形,
演員的工作是根據劇情和導演、武術指導的要求,把動作做得漂亮,李小龍是一個會點武術的演員
職業拳手在擂台上比的是速度力量技巧,要盡快戰勝對手,重擊是非常重要的,體育比賽的級別是按體重劃分的,重量級選手看似輕描淡寫的隨意一拳可能對輕量級選手造成的傷害都是毀滅性的,比如拳擊擂台上福爾曼、劉易斯的重拳,看似慢悠悠的,但是發力充分,威力驚人,KO率奇高,這兩人的比賽視頻優酷上很多,可以去看看,而李小龍的體重只有60公斤左右,UFC、K-1等一流賽事的重量級選手體重普遍在100公斤以上,殺傷力根本不能跟那些巨獸相比,你也打過架吧,回想一下,那些運動能力很好的大胖子是不是很難對付?
李小龍生前跟50歲老演員石堅在片場打燈的時候有過一次切磋,一不留神被打到鼻子,速度反應都很一般,這點在我發的那個訓練視頻裡面充分體現
蒼蠅飛得再快,也打不死老虎,這就是重競技體育比賽的級別按體重劃分的原因
李小龍生前最後一段時間經常暈倒,包括一次被記者發現暈倒在衛生間里,還威脅記者不要說出去毀了他健康正面的形象,最後李小龍死在了情婦丁佩床上,這樣的體質棒?你網路搜丁佩就知道了,李小龍死得很不光彩,所以龍迷一直很忌諱談李小龍的死因
李小龍只是一個會點武術的演員,成年後大多數時間花在了拍電影上,參照他的訓練視頻,我覺得市體校練拳擊散打摔跤柔道幾年的小隊友都能打過他
在內地要學中國功夫推薦還是找個館子學散打吧,練功夫沒打實戰真打起來還是不行,自學還會養成很多不好的習慣以後很難改
『貳』 李小龍出拳速度,力量
出拳速度是每秒9拳。
手部力量:
1、單手二指俯握撐,30秒內,做出100個。
2、雙手將身體撐起呈V字形並保持一段時間
3、寸拳(也稱寸勁拳):以一寸的距離將體重200磅壯漢擊出6米遠
4、以其130餘磅的體重,擊出了450公斤的重拳,駕拳王阿里之上。
5、用二節棍擊出了1600磅的力量。
腿部力量:
1、騰空前踢:高度約2米5(可以踢碎天花板上的燈泡)。
2、騰空側踢:高度約2米(可以凌空踢到NBA球星賈巴爾的頭部,賈巴爾的身高是2米18)。
3、以其招牌動作「墊步側踢」,把一個身穿護甲的200磅壯漢踢飛20米,落入游泳池中。
4、用側踢把一隻45公斤的沙袋踢破。
5、側踢可以將5塊懸空的厚木板踢碎,每塊木板厚度為1英寸。
6、將200磅的麻袋,踢至2層樓房的高度 。
其他:
1、背闊肌:擴展時周長超過1.12395米
2、西雅圖,3秒的時間,秒殺7個持刀蒙面人 。
(2)李小龍這就是中國拳的動作怎麼領擴展閱讀:
獲得主要成就:
1、截拳道
1967年,李小龍在美國創立了跨越門派限制的、世界性的現代中國功夫「科學的街頭格鬥技」——截拳道,時年27歲。李小龍截拳道海報截拳道是李小龍所創立的融合世界各種武術精華的全方位自由搏擊術。截拳道倡導搏擊的高度自由和本能性,拋棄傳統形式,忠實地表達自我。
它將東西方哲學理念運用於武術,是一種搏擊指導和方法論。李小龍有一套自己的格鬥體系,人們稱之為「李小龍截拳道」或者「原始截拳道」,它是截拳道的重要部分,但不是全部。截拳道是發展的是無限的,截拳道透過鍛煉人類天生的身體武器。
2、寸拳
李小龍寸拳,是從詠春「長橋發力」演變改造而來,是截拳道特別高級的技藝。李小龍的「寸拳」所擊出的「寸勁可將一名體重超過75公斤的人擊出幾米遠。在詠春門中,詠春高手不用蓄勢就能發動連續緊湊的攻擊,在1至3寸距離甚至貼身狀態,發力將對方擊倒。
按照力學原理,物體在加速度之後產生的力量最大,因此,拳的勁道要大,也必須屈臂後猛擊,以保證有足夠的距離加速。而寸勁反其道而行之,要求在最短的距離內發出大的力。
『叄』 請問李小龍先生的出拳速度是怎麼練成的
有幾個原因,第一是他所學的詠春拳術,講究的是攻守搶中線,一切攻防動作都從中線發出,兩點之間直線最短,他的每一拳都是走最短的路線,節省了多餘的距離和時間,速度怎麼會不快呢?第二是他的出差動作,也是詠春的日字沖拳為主,這種拳是公認的最快的出拳方法,加上詠春獨特的發力方式,主要是前臂發力,不必從腰間發出,距離短速度自然快.第三是他的出拳放鬆而自然,只有放鬆地擊出才能打出最快的拳,加上他所付出的超出常人幾倍的努力,勤奮,努力才有了他舉世無雙的拳術武功,李小龍是個武痴,正是因為他這么努力,他才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成為每個中國人心中的武道之神!
『肆』 李小龍是如何練功我想得到更多的一些細節!!
求知若渴
李小龍馬上訂閱了所有能夠找到的健康和健美運動雜志,包括喬.韋德的《美國先生》和《健美者與力量》。他把這個雜志有價值的部分裁剪下來並整理保存好,在洛杉磯時他只要一有空就逛各書店尋找健美雜志,他所收集到的有從本世紀初到60年代的各種各樣的力量練習雜志的書籍,他對這方面知識的渴望幾乎到了發瘋的程度。從那時候一直到1973年去世,李小龍積聚了大量的有關哲學、武術的書籍,另外還有約400冊有關健身健美,運動訓練學、營養學和舉午等方面的書籍,他仔細鑽研,把其中有價值的部分劃線,並在空白處註明。
訓練計劃
經過鑽研大量資料和信息,李小龍匯編了一套適合自己並能最大限度地發展力量,又相對不增長體重的訓練計劃。包括每周3次的訓練內容,恢復手段和營養等,尤其是把素質練習和武功練習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得其本已很高深的武功升華至幾乎完美的程度。結果證明這樣做的效果是驚人的。
李小龍安排的力量訓練比重很大,彷彿要把失去的時間彌補回來,而且改變過去對力量訓練的看法。事實上,他從中受益匪淺,並把這計劃傳授給最常來館訓練的學生之一———卡里姆.阿布杜爾.賈巴爾。賈巴爾曾對《肌肉與健美》雜志記者說:「布魯斯是在1970年夏讓我進行力量訓練的,那是每周3次的計劃,大多數內容都是布魯斯經常練習的,雖然我當時只能做每項兩組各12次,但是它的確有效!」
李小龍對力量練習簡直到了「瘋狂」地步。據伊魯山度回憶,除每周3次力量訓練外,李小龍還在武功練習中滲入很多相似的練習。他說:「李小龍在武功練習常手持啞鈴進行拳擊練習,每次練習進行12組,每組100次,雙手各持1、2、3、4、5、6、7和10磅啞鈴進行『金字塔形』遞增6組,然後再依次遞減重量,進行6組拳擊模仿。李曾讓我和他一起練過一次,哇,練習後三角肌和手臂是如此酸痛!」但不僅僅這些。李小龍在那三天的力量訓練日和未負重練功以外時間里,就會用啞鈴「發泄」多餘能量。「他就是那副啞鈴。」琳達說道。他從來不閑著。當電視里有拳擊賽時,他經常是邊看邊持鈴「模仿」,即使是在看書時,也是一隻手拿著書而另一隻手做著啞鈴練習,真是不可思議。
力大無比的前臂
李小龍尤其注重前臂訓練,以增強他的握力和擊拳力量。他的妻子琳達說他對前臂練習幾乎「入迷」的地步,只要有人採用任何一種新的前臂練習方法,他一定要想辦法得到它,他甚至讓他的一位在舊金山的老朋友李鴻新給他製造幾種握力練習器。李鴻新說:「小龍經常把設計草圖給我,然後讓我按照要求和規格去完成,當然我也不傻。」他笑笑後接著說,「我知道小龍設計的這些器械對練習肌肉是很有效的,所以我往往給他寄一個的同時也留一個在家自己練。」鮑勃.沃爾是李小龍的另一位朋友,他還在李小龍主演的《猛龍過江》《龍爭虎鬥》《死亡游戲》等3部影片中扮演過角色。他說李小龍力大無比的前臂在他的功夫中佔有很突出的位置。他說:「布魯斯的前臂和身體的比例是我所見的人中最大的,他不但前臂異常發達,而且還擁有一雙鐵拳和十隻鋼指,簡直真是太可怕了。」奧林匹亞健美先生多里安.耶茨這樣評價李小龍:「他渾身每塊肌肉是如此結實,擊出的力量是如此的可怕,他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人。」李小龍的拳頭是令人生畏的,他曾將一個由鋼絲條編制的頭盔擊了個「坑」,而這個頭盔事實上已經經受住了好幾次砸擊!
1965年,李小龍在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系列電視劇《青蜂俠》中扮演二號男主角加藤時,與「青蜂俠」的扮演者、好萊塢影視明星范.威廉姆斯成了好朋友。兩人都擁有粗壯的前臂,但取得的方式不同,李小龍是通過練功有目的的訓練獲得,而後者則通過多年「騎野牛」的競技表演和越野摩托而練就。這位身高1.86米(6英尺1英寸)、體重95公斤(210磅)的大漢是當時惟一能和李小龍「掰手腕」較量的人,現在想起這些事來他還不好意思地說:「他(李)真是不可思議,我們之間不是一個級別的較量,我超過他40磅,但是他的前臂是我所見同等體重的人中最粗壯的。」李小龍在「掰手腕」比賽中總是獲勝。
據赫伯.傑克森回憶說,李曾開玩笑說,准備當「此項目世界冠軍」。李另一位好朋友木村武之說,你如果抓住李的前臂,感覺就像抓住了「一根結實的棒球棒」。李小龍每天堅持練習前臂,他認為前臂的密度很大,所以必須每天給予它們一定量的刺激,才能夠強壯。范.威廉姆斯回憶說:「布魯斯那時總是開車帶上琳達和布蘭頓(李國豪)到我家度周末,即使來我這里他也不忘練習,總是隨身帶著練慣用的小玩意。他從不沾煙酒,是名真正潔身自好很不錯的人。當我在他死前約一個月看到他們時,他看上去真是棒極了,他的身體就像岩石一樣的堅硬。」他說:「布魯斯很尊重我,只要我們在一起,氣氛就會活躍起來,他還經常開玩笑,有一次他將一張粘貼物粘在我車子後窗,上面寫著『《青蜂俠》保護此車』」。當電視連續劇《青蜂俠》播出後,李小龍名聲大震,他訓練更加刻苦,並修改了計劃的部分內容,增加了器械重量,減少了次數,並在每項練習中相應增加兩組練習。 難以置信的力量
原址:http://www.yelg.com/ArticleShow.asp?ArticleID=592
李小龍的力量素質是超群的,根據被稱美國跆拳道之父的李俊久所述,他曾和李小龍交過手,深深被李小龍的武功、速度力量所征服。他說:「李小龍真是天才人物,我從未見過如此強壯的人,他可以單手用一隻食指來做俯卧撐,而我用四個指頭撐都很吃力。」曾是李小龍徒弟的2.23米高的大個子籃球運動員卡里姆.阿布杜爾.賈巴爾回憶說,李非常有力精幹。他總是速度特別快,動作像貓一樣敏捷。李還獨創了一種他稱為「升旗」的下腹肌練習方法。70年代美式自由搏擊的倡導者喬.劉易斯(Joe Lewis)曾拜過李小龍為師。喬回憶說,按照李的身體和體重來說,他具備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力量。他可以把34公斤重的杠鈴直臂水平前伸、收回,再伸出靜止「鎖住」控20秒鍾!這對一名體重62公斤的人來說是不可思議的,即使一個90公斤重的人都未必做得到。而伊魯山度說的比這更「玄」,他說曾親眼目睹李把56公斤的杠鈴水平前舉並停留片刻。李小龍在美國的第一個徒弟傑西.格洛弗也回憶說,師傅經常做這樣一種練習:一手持32公斤啞鈴水平前舉接一個順勢後擺,然後呈側舉至肩部水平並堅持數秒,這重量對一般人提擺尚有困難,更不用說做動作了。
此外,李小龍還有很多「小絕活」,如可以輕松地把手指插進一罐未開封的「可口可樂」,或者一個側踢使一隻45公斤的沙袋破裂。美國著名柔術大師威利.傑伊(Welly Jay)回憶說,他最後一次看到李小龍是李小龍住在好萊塢時。「那時李剛剛把家從卡佛城搬到洛杉磯貝爾空港。在李小龍新家的院內,懸掛有兩只很重的沙袋,大約135公斤重,我幾乎都移不動它,然而李對我說,『嗨,威利,看著!』接著,他就飛起一腳把它踢悠得老高,幾乎碰到天花板,然後又重重彈回來,李小龍的力量真是令人難以置信。」
李小龍的絕招還有他的「寸拳」。他的「寸勁」可將一名體重45公斤以上的人擊出相當一段距離。泛美柔道冠軍海沃德.小本曾領教過這種拳的滋味,每當一提起這件事他就不無傷感地說,怎麼也沒想到李的拳頭竟如此厲害。當時他從後面抱住李,以為李動彈不了,沒想到李只抽動了一下身體,回頭就是一拳,小本只覺得自己飛行一段後撞到牆上再摔倒在地上,就這一拳使小本躺倒很久才恢復。和李小龍同時期的武林高手一談到李都有一種恐懼感,特別是李小龍的速度。他們共同的感覺是發現李小龍出奇地快,並能夠事先察覺對手意圖,即使是和對手同時出擊也是李先擊中對方。李小龍的另一名徒弟道格.帕爾默是這樣評價他師傅的:「布魯斯的全盛期就像麥克爾.喬丹和默罕默德.阿里一樣稱霸於自己的領域,不是別人不行,而是他實在太出色了。」
鐵人李小龍的第一步計劃
盡管李小龍具有超乎常人的素質天賦,但是他仍然很崇拜具有相似超群素質的選手,他曾寫道:「訓練不僅能提高體能,而且還能培養精神和感情,它需要智力和天賦的高度結合才能達到完美境界。」(摘自李小龍遺著《截拳道之道》)從生理學的角度講,強大的力量來源於肌纖維的增粗和神經系統的高度完善。李小龍的妻子琳達說,布魯斯生前有收集健美明星圖片和資料的嗜好,其中包括拉里.斯科特、大衛.德雷珀和當時還不太為人所知的年輕小夥子——阿諾德.施瓦辛格。在收集過程中,李小龍把這些著名選手適合自己的訓練內容和計劃「裁剪」下來並粘貼到專門的筆記本上。伊魯山度回憶說:「布魯斯每次回『中國城』的武館時都帶回一大堆從外面買來的健美雜志,然後從中精選,結束以後對我說,『丹,這三個伙計都說這是發展肌肉線條清晰度的最佳方法,簡直是太棒了。』然後他就會親自去體驗。」這就是李小龍在1969年時的狀態,但是他是如何對健美和力量訓練感興趣的呢?一種推測可能是他和嚴鏡海在加州奧克蘭認識後受嚴的影響所致。嚴鏡海有很多「背景」和「關系」,他曾和當時著名健美選手史蒂夫.里夫斯、克蘭茜.羅斯、傑克.拉蘭以及日本著名舉重運動員、奧運會冠軍湯米.片崗一起訓練了很長時間,而且積累了豐富的訓練方法。在李小龍和琳達結婚後不久,他們由西雅圖搬來奧克蘭,和嚴鏡海一家住在一起,所以李小龍有機會和嚴鏡海一起練習。
然而《李小龍傳》的編寫者、來自紐約的喬治.泰恩說,布魯斯在遇到嚴鏡海前幾年在香港時就有力量練習的記錄和裸露上身肌肉的照片。根據泰恩的資料,李小龍的大姐李秋源有一次將她男朋友羅伯特.陳帶回家,陳是一名健美運動員,身體很強壯,雖然李小龍馬上要返回他的出生地美國,但他對陳說以後回香港再安排和他一起訓練。不管誰是李小龍首位健美啟蒙者,所有李小龍傳記作者都一致認為李小龍在1965年以前很少進行力量練習,他當時主要還是練習詠春拳等中國傳統功夫。傑西.格洛弗回憶說,布魯斯18歲時到達西雅圖,他的訓練只有擊打柚木製作的「模仿靶」,一些單、雙杠練習,健美操和柔韌練習。但過了不久,布魯斯就有一些力量練習如拉負重滑輪和用短棒繩系30千克啞鈴進行「卷腕」練習前臂。格洛弗還補充說,布魯斯特別注重關節力量訓練,因為認為要發力首先要使關節強壯,並傳遞擊打時所迸發的強大力量。
原址:http://www.yelg.com/ArticleShow.asp?ArticleID=592
轉折點
這些看似簡單然而有效的力量練習,結合武術功夫的訓練,使得李小龍在60年代初就已小有名氣。但是一直到了1964年,他才得以對力量和其他素質的理解更加深入,因為他一直是在舊金山他的「武館」傳授武藝,在1964年下半年他身不由己地捲入一場對他身心具有強大震撼力的「大比武」之中。那是當李小龍正准備向他的學生傳藝時,門突然被一夥人踢開,進來的是幾個中國武術高手,他們是當地中國社團的「代表」。據琳達說,當時她正好在場,並懷有他們的後代———李國豪8個月的身孕。這些「代表」走到李小龍面前,給了他一個最後能牒:「要麼停止向非東方人傳武,要麼和我們比武!」
「我教給任何想學的人!」李小龍回答說:「我不在意他們的膚色,只要懷有真誠,我就教!」(當時布魯斯的學生包括了「聯合國」以外國家的人,包括了世界上不同種族和信仰的人。)但是1964年在舊金山的「中國城」,把中國武術的秘密傳授給西方人,在當地華人武術社團被認為是一種背叛行為。雙方的態度很自然地導致一場「比武」。在開始前這些中國武術高手曾說過李最好關閉這所「所館」,否則的話......
根據那些了解和曾與李小龍訓練過的人說,李小龍是有名的火爆性,從未受過「挑戰」或「愚弄」,只見他緩緩地戴上拳套,控制一下情緒,經過一陣激烈的交手就把那位與他比武的「功夫高手」打跑了。盡管李小龍功夫征服了「挑戰者」,但是在這場較量中他的體能消耗很大。琳達回憶說布魯斯當時真是累極了,他認為這次「較量」的時間不應該這么長,都是由於自己「殺傷力」還不夠所致,他當時真是難過極了。通過這次搏鬥,使得李小龍認識到真正的「武功」不光是一招一勢的拳腳,而且還必須具備超人的體能與力量素質,他把這次事件看做是一個起點,從此之後他更專門收集和埋頭苦練,這也就是李小龍對力量練習認識的轉折點。
參考資料:www.yelg.com
『伍』 李小龍寸拳怎麼練
按:截拳道中的寸拳技術是李小龍宗師在吸收詠春拳寸拳秘傳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此文整理的即為寸拳訓練方法。寸拳的一個「寸」字大家就會明白是一種短距離的爆發重拳,怎麼樣才能具備寸拳威力呢?就是要自身具備內外合一的功力加上正確的寸拳發力技術,下面我將分三個步驟講解寸拳練法。 一、功力訓練:分外力訓練和內力訓練。 1、外力訓練:可採用杠鈴、啞鈴、拉力器、臂力器等器具練力及俯卧撐、深蹲跳等徒手練力,在這里我僅介紹幾種既簡單又實用的啞鈴練力,其它一些練力方法,可參考別的教材或書刊。(1)擴胸運動:雙腳分開同肩寬而立,雙手握啞鈴於胸前直臂做擴胸運動,擴胸時(手分開)鼻吸氣,還原時鼻呼氣,20次/組做3組,亦可量力而行。 功效:發展胸大肌力量,同時對發展三角肌、背闊肌有作用。(2)曲小臂運動:端坐於凳子上,一手握啞鈴,肘部放置於膝上,另一手按置肘窩貼緊膝部,而後做手握啞鈴上下曲伸練習,曲肘時吸氣、伸肘時呼氣,30次/組做3組,亦可量力而行。功效:發展小臂肌力,同時對指抓力、大臂力亦有效果。(3)俯身側平舉運動:上身向前俯約90°左右,雙手握啞鈴同肩側平舉成一線,而後還原成雙手握啞鈴朝地面方向,平舉時吸氣,還原時呼氣,20次/組做3組,亦可量力而行。功效:發展背肌等。(4)負鈴仰卧起坐:雙手握啞鈴於腦後,身體仰卧於板凳上,做仰卧起坐動作,起時呼氣動作快,卧時吸氣動作慢,30次/組做3組,亦可量力而行。功效:發腹肌力及腰力。(5)負鈴深蹲:雙手握啞鈴至肩部,做上下起蹲動作,蹲時吸氣將啞鈴回收肩部,起時呼氣,同時將啞鈴直臂舉起,30次/組,3組,亦可量力而行。功效:發展全身各部位功力。(6)握鈴快速沖拳:雙手握啞鈴於胸前,快速向前做沖拳動作,出拳時噴氣,力竭而止,30次/組做3組,亦可量力而行。功效:增強出拳的爆發力。做完上述動作後應深呼吸,拍打按摩全身進行放鬆。 注意事項:①呼吸:用力時吸氣,放鬆時呼(噴)氣,切記這很重要。②放鬆:不管是訓練時還是訓練後,均要放鬆肌肉。絕對閉免練僵肌肉,尤其是練完力量後要迅速放鬆,方法有「拍打、按摩、熱水浴、意念放鬆(可參照大成拳樁功意念放鬆)。③要量力而行,有條件平時多加強營養。 2、內力訓練所謂內力就是通過呼吸意念加特定的姿勢所培養出來的武術內勁,作用是培訓充實流動的內在能量,形成「意、氣、力」合一的強大內勁,至於內力理論方面本人在此就不多說,朋友們可參考其它教材,本人在此只想說一些實際的東西,以便讓學者迅速的、簡單地登堂入室,筆者根據經驗介紹二種方法。 (1)站樁: 習者雙腳分開一肩半寬而立,雙腳趾似抓非抓大地、足心含空、膝曲(不超過腳尖),臂部似後坐一高凳、重心穩固上身正直、涵胸拔背收腹,頭正目直,頭頂似被小線上掉,而後抬起雙臂曲肘環抱於胸前、手心向內、十指相對、做到沉肩墜肘、十指間距為一拳,手心距胸約一尺遠,十指自然分開似曲似直,做上述姿勢要求全身放鬆,而後意想雙手環抱一大樹,雙臂內側、胸腹、兩腿內側皆與樹似觸非觸。 要求:姿勢保持穩固,心平氣和,呼吸自然,平心靜氣,全身做到松而不懈,緊而不僵,目視前方,排除雜念。 (2)俯卧樁:站樁完畢後既可進行俯卧樁練習,姿勢同俯卧撐式要求雙腳跟並攏,腳尖觸地,雙拳撐地開立與肩同寬,從後腦到腳跟成一線,全身挺身,動作:身體慢慢下俯至胸幾乎貼地,全身仍然保持一線,下俯同時吸氣入丹田,而後身體慢慢撐起,同時呼氣,意想丹田氣經雙肩至雙肘至拳面,在身體上撐雙肘近乎伸直時,突然加速伸直雙肘,同時噴氣並意想氣達拳面,同時意想雙拳下各墊一磚塊氣到時磚塊即被我內氣擊碎,如此反復練20次/組,力竭而止。 內力練習注意事項:①無論是站樁或俯卧樁均保持全身放鬆,排除雜念,精神集中,全身保持松而不懈,緊而不僵,但在俯卧樁力達拳面時,要求有意握緊拳頭,並有拳往下鑽的感覺(緊後既松)。②內力練習每天最少保持練習兩次以上,先站樁後俯卧樁。③飯前後一小時內最好不要練功,練功前解除身上一切緊身物及排除大小便。④站樁後可拍打全身,深呼吸放鬆,俯卧樁後可快速沖拳放鬆。⑤練習時保持循序漸進,不硬撐,慢慢延長練功時間,保持呼吸自然,不故意造作憋氣,保持精神集中,如雜念太多無法克制,不要強求,可眼微閉想一些愉快的事,練習要持之以恆,只有勤加練習才能登堂入室,一般在1—3個月即感效果明顯。
『陸』 李小龍如何習武
一跑步:李小龍曾說過,跑步是最好的訓練方法。一般來說,長距離的慢跑主要練習耐力,而短距離的沖刺跑主要練習腿上的爆發力以及出腿攻擊時的頻率(即出腿的速度)而李小龍常用的方法是兩者的綜合,即變速跑。這樣就可以使耐力,爆發力同時得到提高,也充分的鍛煉了練習者的心血管功能。他還強調跑步時應該時刻保持兩手高抬的姿勢,以養成時刻保護頭部的習慣。 他還常常在跑步的同時出拳踢腿,以達到全面鍛煉的目的。
二前臂肌力訓練:李小龍當年以寸勁拳聞名於世界。他強壯的前臂更是讓人嘆服。他的妻子曾回憶說,李小龍當年對前臂的訓練簡直到了發狂的地步。為什麼李小龍要這么重視前臂的訓練呢?讓我們分析一下吧。根據牛頓第三定律,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總是等大,反向,共線的。當你擊打目標的同時,你也會受到一個向同大小的反作用力。你擊打用的力越大,所受到的反作用力也就越大。如果你的前臂不夠強壯,便會被強大的反作用力震傷!因此你必須經常的鍛煉自己的前臂肌肉,以承受自己擊打時所受到的反作用力。李小龍常用的訓練方法有負重卷腕,杠鈴卷腕,啞鈴卷腕,靜力訓練等等。
三腹肌訓練:在劇烈的搏擊對抗中,你必須擁有很好的抗擊打能力,而不能過分的依賴自己的防守技術。即使你的防守技術再好,也難免被對手擊中。腹部便是對手的主要攻擊目標。強壯的腹肌可以減輕對手拳腳對你的傷害,有效的保護自己的內臟,使自身更安全。李小龍常做的腹肌練習有,仰卧起做,仰卧舉腿,懸垂舉腿,升旗練習等等。
四直拳訓練:直拳是所有武術中最基礎,最簡單得拳法,亦是拳擊中得主要拳法很多人在學習了一些難度較大得拳法後,就忽視了對這一拳法得練習。認為它太簡單了。但是李小龍在成為一代宗師後,還是每天堅持這一最基礎拳法的練習。在他高峰時,每天光練習直拳就達到了幾千次!他曾說過,適應是一特定反應的過程,重復的刺激動作最後將在神經系統造成一種反應的模式。則刺激一現就可使此特定的反應發生,此種動作可謂是無意識而且是瞬間的動作也是有效的反擊不可或缺的。李小龍的直拳可以在無意識的情況下發出。這就是生物上說的條件反射。
五控腿訓練:這是一個容易被大多數習武者忽視的訓練。很多人認為,靜止不動的練習並不能提高你腿部的攻擊力。其實並非如此。控腿練習可以極大的提高你的平衡力,打擊目標時瞬間直腿的爆發力。同時對你的腿部力量也是一個極好的考驗。如果你再實戰中踢腿都無法保持自身平衡,那麼你有怎麼能保證不被自己踢腿時的反作用力擊倒呢??另外,標準的控腿動作對腿部,腰腹部的力量要求也很高。李小龍常用單雙腿起蹲,負重單雙腿起蹲等來提高腿部力量。
以上就是李小龍生前最喜歡的幾個練習。但是要提醒讀者。李小龍並不是是做這幾個練習就成為一代宗師了。他只是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著重練習這幾個內容。如果時間充裕,最好不要放棄任何訓練。因為注重整體是最重要的。希望大家可以從宗師的訓練中汲取一些經驗,以制定出適合自己的訓練計劃
『柒』 李小龍怎麼練拳速
只有速度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綜合素質,李的綜合素質是非常好的,形體很完美,經常連續訓練4個小時不休息,所以要因人而論,下面是從一個網站上看到的詠春拳力道,爆發力的聯系,希望對你有用。
增大出拳力量的簡單方法:
詠春拳之千斤重錘功
這個練法,簡易至極,但其功用卻極宏著,能在短時間內增強發拳力度,譽之千斤,當然太過,但也說明其力度不可小視,難能可貴的是對於穿透性力理的養成最有好處。體悟得透,拳到人飛並不為難。更能增強上肢結體強度,以令形值強化,人攻我不入,我攻人莫御。並能初步明白力由何來?當何馭之?又如何左右互換?不然縱頃洞庭之水為墨,也未必能讓初學者知個一二。
練法嘛,說出來大家不要笑,更不要罵我故弄玄虛,因其中確有玄虛須要細細說明。
咱們都在地上練過伏卧撐嗎?現在不在地上練,在桌上練。以雙拳撐桌,間開一掌左右,雙臂撐到略直,注意把身體懸空撐起,腳離地,把重量全壓在拳上。唉,說不定已經開始有人罵了,這樣的東東誰不會呀。且慢罵,關鍵就在這里了。當以雙臂的力量把身體撐起之時,有意讓雙臂雙肩肌肉全部放鬆,越松越好。這時,你會感覺力量全撐到了雙肩背部之中心夾脊處,這就對了,這時,你試試動動雙膀扇子骨,用扇子骨處的力量,(注意雙臂放鬆,不可絲毫用力)撐一撐勁,把身體撐起。初學時有點困難,但幾天之後就會得心應手了。當你能隨意用扇子骨處的力量把自已的身體撐起放下時,可試著用單一面的扇子骨撐一撐,左撐撐、右撐撐,當用一面的扇子骨也能隨意把身體撐起放下並能左右隨意轉換時,恭喜你,力由根發、陰松陽緊(因雙臂要保持一定姿態,處於受力狀態,在放鬆的意念指指導下,自然就會陰松陽緊,當松的松,當緊的緊,肌肉高度協調)、力由內換、通肩達背等等東西,你就掌握大半了。
這個練法簡單得讓人好笑,所以人們總不太重視,殊不知,大道本也是平常的。
使出拳力道增大幾倍的法門 :
我這里想談的是肩胛骨及前鋸肌在出拳時所起的重要作用。人的肩胛骨大致成兩個倒置的三角形,前鋸肌的後緣與肩胛骨下頂點相連,而前緣么——大家可以看一下李小龍的肌肉,他肋間那幾個突出的鋸齒就是了~!!前鋸肌是強力的推力肌,如果能充分調動其作用的話,練健美的朋友卧推可以多推起幾十斤的重量。優秀的拳手胸肌不見得有多發達,但前鋸肌一定是出眾的,比如李小龍。
前鋸肌的具體作用是讓肩胛骨下端向下、向前移動,從而帶動肩部下沉前移。我們可以簡單的體會一下,手臂向前伸直,雙手相握,然後雙肩向下向前移動——也就是一個束肩拔背的動作——是不是能體會到肩胛骨的移動?各流派的拳法都很重視前鋸肌的作用(當然了,並沒有明確的提出來),以簡單的「沉肩墜肘,含胸拔背」來說,大家現在試一下,其最終形成的形態是不是肩胛骨下端充分前移?48小時自衛術中的高頻鼓盪,其中有一個動作是雙臂夾緊肋部,出拳,要求出拳時束肩,效果也是肩胛骨下端下移、前移,前鋸肌綳緊;詠春寸拳的核心秘密也是充分調動前鋸肌參與動作;劉念的摶氣心法中上體的摶氣肩胛骨的運動是重要的一部分;還有軌跡拳俯卧樁,老李說俯卧樁可以使「肋間生肉」,肋間是什麼肉?前鋸肌嘛~!!!
在網上看到一位朋友提到,練習多年才從錄像中發現的拳擊出拳的秘密:擊中目標時手臂抖震,大臂內旋。其實簡單點說,就是在擊中目標的一瞬間束肩而已,就是這么一個小動作,因為充分調動了強大的前鋸肌的力量而使拳勁猛增!!
再說一下前鋸肌的鍛煉方法,動力性訓練卧推是最簡單的,但是卧推是多部肌肉同時參加運動,效果並不好,我推薦「詠春拳之千斤重錘功」,這個練習基本上是純粹的前鋸肌練習,效果非常好。至於靜力性訓練,最簡單也是效果最好的,非俯卧樁莫屬了。
平時稍微鍛煉一下,在出拳時,拳擊中目標的瞬間,加上一個束肩動作(向下、向前束),不管你練的是什麼,讓你的出拳的力道大上幾倍是沒有問題的,可以打出所謂的「寸勁」——當然了,前提是你以前沒有意識到前鋸肌的作用,出拳時沒有把它充分的調動起來。如果你已經意識到了,那就進一步的提高它吧~
無限制格鬥特訓整體爆發力高級訓練法之一!!!
雙臂與肩同寬握拳撐地,背部綳緊,腹部上挺(不得塌腰)雙腿緊綳挺直,雙腳前腳掌挺立蹬地,整體如一.(就像一張桌子一樣四個點佇立於地面,全身緊綳).接下來慢慢曲臂下潛,心中默數1....2....3.....4...5....6.....7....8.....9.....10.....一直如此緩緩到底(鼻尖幾乎觸地)整個過程要求在10秒左右完成.尤其注意此時腰部不得塌陷腹部不得貼地!!!到底後稍停一秒,接著慢慢撐起,心中默數..1...2...3...4....5..數到五時停止,此時雙臂剛好撐起一半,稍停一秒後(此刻心中暗自咬牙切齒地想:我要擊倒你!!我要打穿你!!啊....啊.....我受不了啦!!!!"接著猛地發出一聲充滿仇恨的尖銳短促的嘯叫"...噎呀.....!!!"與此同時以腹部為力源為中心全身爆然發力猛地向上一抖......(此時雙臂要於瞬間完成曲伸動作而完全挺直,身體迅速恢復原先俯卧狀態,腰不塌,背不松,全身緊綳!!!)----------至此,整個動作完成!此為一個標準的爆發拳撐!!!
特別注意:
不得以手臂力量勉強撐起,意念要因與身體的疲勞和痛楚反抗而顯得極度真切,嘯叫不可牽強的發出,否則不如噴氣頂用,一定要用發自內心的憤怒和抵抗意識來激發嘯叫,須知力由心生!!
特別說明:
此法與正確的站樁訓練有同感,若因此而感到腹部及全身劇烈的抖動這就是-----"高頻鼓盪"!!若曲臂靜撐則更長功力,長期伴隨嘯叫一同練習則活性抗打功百日不到自成!!
特別功效:
同樣練三個月,按其他練法訓練的人的拳面硬度和整體爆發力都比不過你!!而且你會發現自己逐漸體形健壯,筋骨生力!!
『捌』 王者榮耀5周年李小龍的動作在王者營地哪個裡面領
王者榮耀裴擒虎的李小龍動作是需要購買李小龍這個皮膚才能夠領取的!!
『玖』 李小龍說出拳要把全身力量都集中在拳頭上,該怎麼做
只告訴你一點吧,
發動的時候全身放鬆,就像扔出去一樣,用哪裡打人,哪裡在打擊的一刻瞬間緊張,
比如說一拳,如果你是一條標槍那拳頭就是標槍頭,其他的部位不要想多用里什麼的,唯一做的事就是用最快最直接的方式把這個槍頭扔到你要打擊的部位就是了。
慢慢體會吧,這一點參透了,你就是高手了。
打擊技最難練的不是力量速度技巧,而是放鬆,一旦你會放鬆,其他的就迎刃而解了。
『拾』 李小龍生前的腿力和拳力是怎麼練的
下面是李小龍的訓練表,你自己看吧,
李 小 龍 個 人 訓 練 表截拳道創立者李小龍功夫超群,他不僅僅是天賦很好,但也有他的刻苦訓練。李小龍是怎麼定製自己的訓練計劃的呢?其實,李小龍為自己制定的練功訓練表很簡單,僅如下表:
一、拳功A、空拳 —— 每組50次,共做3組
B、沙碟 —— 每組50次,共做3組
C、吊包 —— 每組12次,共做3組
二、踢腿A、壓腿正 —— 每組12次,共做3組;側 —— 每組12次,共做3組
B、直撐 —— 每組12次,共做3組
C、側撐 —— 每組12次,共做3組
D、腿術
三、木人樁A、108樁手B、單式練法C、入樁法
四、拳術訓練小念頭、手功、詠春拳
五、單式對練
六、黍手
七、無限制自由搏擊
其他可行的技術訓練
A:1、指戳2、誘擊3、PAK SAO和直擊4、內PAK SAO 及打擊對手右側5、LOP SAO
B:1、PAK SAO2、LOP SAO3、反拳4、直拳對反拳(左和右)5、PAK SAO對反拳 6、雙LOP SAO7、低擊對反拳8、低擊對反拳對踢擊9、攻擊內門10、直擊內門11、反拳低擊
古典技術:1、PAK SAO2、LOP SAO3、反拳4、低擊對反拳(左和右)5、PAK SAO對反拳6、雙LOP SAO和反拳7、低拳對反拳、LOP SAO對反拳8、JUT SAO(破壞對手的防守而攻之) 9、低擊對反拳對踢擊10、襲擊內門11、內門對低反拳12、內踢對直擊
木人技術:1、YUN JEONG(垂直掌擊)2、JIK CHUNG(垂直拳擊:給木人的受擊區加上海綿橡皮效果更好)3、BONG SAO(高肘攔阻)4、TAWN SAO(掌心向上攔阻)5、FOOK SAO(彎臂肘進攔阻)6、GONG SAO(低出腕攔阻)
組合技術:1、踢脛與PAK SAO和直拳相結合2、指戳腹股溝下部對直拳 3、後腿踢和指戳結合4、佯踢對指戳對直擊
切記,訓練目的不在訓練次數的多少,而是從每個動作的練習中學到多少內容、取得多大進步。即使只是很努力地去做兩件事,也遠比對一百件事淺嘗輒止好得多。為使你或更多的喜愛李小龍功夫的人更能明白這位截拳道創立者訓練的真諦,我們又找來一份「解述」「我的訓練表」,但此「解述」也僅為「進了一步」而已。至於如何靈活運用,決非「照搬」,還要根據自己的身體條件、理解程度來安排「個人的訓練計劃」,才能使自己的功夫更上層樓。下表是「解述」李小龍的「訓練表:
拳功A、空拳 解述:詠春門叫扯空拳。所謂扯空拳,是指練習者預定一個與肩同高的目標,面對目標,兩手從中線交替打出,以不角及目標為准,發拳時要放鬆全身,拳打盡時,手臂絕不可彎曲。
B、沙碟 解述:詠春拳用以練拳的沙包是一種方形且略扁的器具,由於其貌似碟形故詠春拳門稱為沙碟。
C、吊包 解述:與其它吊沙包一樣,是用來訓練拳腳的。
木人樁解述:木人樁是詠春拳獨有的訓練拳腳、手法、身法的器械。木人樁的設置有吊樁和傳統的種樁(支撐部分埋在地里)兩種方式。樁身上部設有兩條相距約19厘米的臂,中間一條臂,下有一條腿。所有臂、腿都是活動並可以取出的。
A、108樁手解述:詠春拳木人樁手有108式。木人樁是假想臨敵搏擊的精妙手法,空手不對樁練為樁手。
B、單式練法解述:當詠春拳手熟習整套樁手後,必須要將它裡面的招式隨便拆開來進行單式練習,變有招為無招,變有式為無式,隨機應變。
C、入樁法解述:是運用108詠春樁手結合到木人樁上的練習,詠春門稱之為「入」木人樁法。
拳術訓練A、小念頭解述:小念頭是詠春拳的第一套基本拳術,它不但可以練氣,日後的變手也出自小念頭,它是詠春拳極重視的基本套子。
B、手功解述:訓練手的功力。
C、詠春拳 解述:詠春包括基本套子「小念頭」、中級套子「尋橋」、高級套子「標指」、上乘功夫「黍手」、獨有精妙的「木人樁法」。器械則有「六點半棍」和「八斬刀」。
單式對練解述:詠春師兄弟間習慣將招式隨意拆開或組合進行單式對練,如偏身捶、伏手沖捶等。
黍手解述:黍手是詠春拳最上乘的功夫。黍手可以訓練拳手的敏感性和適應性,它可以訓練出「聽勁」來,閉上雙眼也知對方的虛實變化。李小龍「勾漏手」就源自詠春黍手中的「封手攻擊法」(這里順便糾正一下,國內中文譯本《李小龍技擊法》中的「黍手」誤譯為「極手」,葉問則誤譯為伊.曼)。
無限制自由搏擊解述:黍手本身是沒有固定招式,經過黍手之後,詠春弟子即可進行自由搏擊。這時的搏擊是無招無式的,是根據實際情況依靠「聽勁」及高度的敏感性和適應性去隨機應變的。詠春搏擊講求速戰速決。也就是說,只要對手和詠春拳手一發生接觸,也就意味著搏鬥結束。
其它可行的技術訓練:
1、指戳解述:指戳是一種極為迅速的攻擊,有時也可用來防守反擊,是以攻為守的一種方法,它可以在防守的同時就攻擊到對手。指戳練習時,手臂要放鬆,從中線擊出。
2、誘擊(略)。
3、PAK SAO和直擊解述:「PAK SAO」是詠春拳「拍手」的廣東話英譯。在詠春拳里,拍手是用一隻手拍開對方來臂的同時,另一隻手已攻擊到對方。這里,李小龍是指「指手」和直拳的配合練習。
4、內PAK SAO及打擊對手右側解述:詠春拳有內、外拍手手法,同時配合各種安全快捷的攻擊。內拍手是用一手拍向對手同一側手臂,運用拍擊的手及臂來達到「一伏二」的目的,瞬間封死對方的雙手,同時用自己的自由手隨意攻擊對方。這里,李小龍是指用左手拍向對手的左臂並下帶,用左手及左前臂封死對手的雙手,用右拳攻擊對手的右側。
5、LOP SAO 解述:「LOP SAO」是詠春「碌手」的廣東話英譯。碌手是詠春黍手的入門基礎,是運用「攤、膀、伏」進行的滾動練習。
6、雙LOP SAO 解述:詠春「碌手」有單、雙之分。雙手互搭橋的「碌手」叫雙碌手。
7、攻擊內門 解述:詠春的攻擊講求追形和搶攻中線,有里簾(內門)必爭之說。
8、JUT SAO 解述:詠春「采手」廣東話英譯。「采手」是詠春拳的防守手法之一。
木人技術
1、YUN JEONG 解述:詠春「印掌」的廣東話英譯。印掌是詠春拳攻擊掌法之一,此掌是手指向上的垂直掌,是用寸勁印落的一種打法,可震傷內臟。
2、JIK CHUNG 解述:詠春「日字直拳」的廣東話英譯,即垂直拳擊。給木人的受擊區加上海綿橡皮效果更好。
3、BONG SAO 解述:是詠春拳「膀手」的英譯。膀手是肘向上、臂向下、掌心向外的一種防守手法。膀手在詠春中可以卸力。
4、TAWN SAO 解述:詠春「攤手」的英譯,是掌心向上、沉肘歸中的一種防守手法。
5、FOOK SAO 解述:詠春「伏手」的英譯。伏手在詠春拳搏擊中常被運用。伏手時要手肘歸中,用掌輕伏壓對手手臂。
6、GONG SAO 解述:詠春「耕手」的英譯。耕手被運用在防守反擊中,速度很快,可以在防守的同時攻擊對手(精武1999年第六期第13頁最下的插圖即李小龍的耕手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