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哪些恐龍是我們中國的
1、中華盜龍
中華盜龍,生存於晚侏羅紀的中國,主要特徵包括:大腦袋、中等大小而強壯的前肢、長腿、粗壯的軀體。
2、永川龍
1977年,中國四川省永川縣(現重慶市永川區)進行上游水壩施工時,化石被挖出。由董枝明等人正式描述、命名,這個標本被稱為上游永川龍。
3、欒川盜龍
欒川盜龍是在中國中部發現的一屬馳龍科恐龍,欒川盜龍為肉食性恐龍,以小型動物如蜥蜴及哺乳動物為食。
4、巨型汝陽龍
巨型汝陽龍,發現於河南省汝陽縣劉店鎮沙坪村聖水溝晚白堊世晚白堊世早期蟒川組。
5、峨眉龍
峨嵋龍,生存於侏羅紀中晚期的中國。屬名來自於峨嵋山,峨嵋龍的化石是在1939年由楊鍾健等人在峨嵋山附近的榮縣發現,屬於沙溪廟組地層。
❷ 四川自貢發現中國最小恐龍,目前被發現恐龍品種有哪些
截止到目前為止,已經被發現的恐龍種類,應該是在900~1200種之間。另外根據研究發現,目前科學家已經發現的恐龍種類應該是曾存在過的恐龍種類的1/4左右。實際上恐龍的種類是非常多的,有些恐龍的身軀比較龐大,比如說雷龍就是這樣子的一種恐龍。雷龍的體重大概是在35公噸到50公噸之間,雷龍的腿也是相當的粗壯,就像是大型的樹干一樣。當然也有一些恐龍的體積比較小,比如說這次在四川自貢發現的小恐龍化石大概只有10.2毫米左右。另外有些恐龍是食肉性的,但也有一些恐龍是食草性的。
而第2種說法則是隕星撞擊說,有一部分科學家認為是由於宇宙當中的一些隕石撞擊的地球,所以恐龍才會出現滅絕,而且這部分人已經找到了相關的證據,因為現在確實有一些隕石坑已經被找到了。還有說法就是氣候變化說,也有一部分科學家認為是由於地球上板塊移動海流發生了變化,所以引起了氣候的大幅度變化,這樣一來恐龍由於缺乏食物才會出現滅亡。
❸ 第1次在中國發現的大型暴龍科恐龍是什麼
第1次在中國發現的大型暴龍科恐龍是霸王龍。
諸城發現了霸王龍化石。諸城發現的暴龍化石填補了我國無大型『超級』肉食性恐龍化石的空白。霸王龍一直是恐龍考古者心目中的恐龍明星,但對中國來說卻是姍姍來遲。在諸城第三次大規模恐龍化石發掘開始後,發掘人員先後發現了一些奇特的牙齒和牙床化石,。
隨後,發掘人員又在臧家莊化石點找到了極為重要的暴龍下頜骨和一枚暴龍勾爪,接著又發現了更多的椎體。隨著材料越來越多,專家們終於肯定,大型暴龍在諸城橫空出世,宣布中國從此也擁有了「超級」肉食性恐龍。
(3)中國發現的恐龍有哪些擴展閱讀:
霸王龍特點:
霸王龍類的主要特徵在於寬大沉重的顱骨、短而有力的頸部,以及退化的二指手臂,頭骨粗大、頸部短而有力、前肢兩指,身表可能覆蓋原始羽毛。全世界最完整的暴龍科化石為稱為「Jane」,是一隻年輕的暴龍。
暴龍科最重15.4噸,長度最多15公尺,生活於白堊紀晚期。化石可見於西歐、北美、中亞以及東亞,各地物種不盡相同。最早的祖先來自三疊紀晚期的始盜龍。
❹ 中國有多少種恐龍
迄今全世界發掘出來的恐龍化石(包括骨、牙齒、皮膚、卵、糞便、足跡等,有2000多個,經鑒定,共計2目7亞目57科350餘屬800餘種(有學者認為地球上生存過的恐龍數目在900—1200屬之間),我國有80餘屬100餘種。
❺ 中國發現的恐龍種類佔世界總數的多少
迄今全世界發掘出來的恐龍化石(包括骨、牙齒、皮膚、卵、糞便、足跡等)有2000多個,經鑒定,恐龍共計2目7亞目57科350餘屬800餘種.
一、蜥臀目(蜥龍目)主要特徵是組成腰帶的骼骨、坐骨和恥骨三者間的結構形式與其它爬行動物相似,即為三射型或三放型腰帶.下分兩個亞目:
(一)獸腳亞目:霸王龍、恐爪龍、躍龍、細頸龍等.
(二)蜥腳亞目:梁龍、雷龍、祿豐龍、馬門溪龍等.
二、鳥臀目(鳥龍目)主要特徵是組成腰帶的骨骼結構形式與鳥類相似,恥骨指向後方,即為四射型或四放型腰帶,另外還具有前齒骨和頰肌.下分五個亞目:
(一)鳥腳亞目:禽龍、鴨嘴龍等.
(二)角龍亞目:原角龍、角龍、鸚鵡嘴龍等.
(三)甲龍亞目:結節龍、棘龍、甲龍等.
(四)劍龍亞目:劍龍等.
(五)鍾頭龍亞目:腫頭龍等.
❻ 什麼恐龍是中國獨有的
中國可是恐龍之鄉!具體的有如下:
有永川龍,沱江龍,馬門溪龍,特暴龍(內蒙古),汝陽黃河巨龍,欒川盜龍,伶盜龍(內蒙古),諸城暴龍,山東龍,青島龍,峨嵋龍,查干諾爾龍(內蒙古),巨型汝陽龍。
簡介:恐龍是中生代時期(2.3億年前)的一類爬行動物,矯健的四肢、長長的尾巴和龐大的身軀是大多數恐龍的寫照。 它們主要棲息於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開闊地帶。1841年,英國科學家理查德·歐文在研究幾塊樣子像蜥蜴骨頭化石時,認為它們是某種史前動物留下來的,並命名為恐龍,意思是「恐怖的蜥蜴」。恐龍在6500萬年前白堊紀結束的時候突然全部消失,成為地球生物進化史上的一個謎,這個謎至今仍無人能解。地球過去的生物,均被記錄在化石之中。中生代的地層中,即曾發現許多恐龍的化石。其中可以見到大量或呈現各式各樣形狀的骨骼。但是,在緊接著的新生代地層中,卻完全看不到非鳥恐龍的化石,由此推知非鳥恐龍在中生代時一起滅絕了,如今僅存鳥類,大多數科學家都認可「鳥類屬於恐龍」的說法。恐龍種類多,體形和習性相差也大,其中最大的易碎雙腔龍可能超過50米,而最小的蜂鳥可能還不到10厘米。就食性來說,有溫順的草食者和凶暴的肉食者,還有葷素都吃的雜食性恐龍。
❼ 中國是發現恐龍種類最多的國家,有哪些恐龍是在中國被發現的
恐龍化石是研究恐龍的一項重要依據,對於考古學家來說,恐龍就是一部充滿神秘的教科書,既教給我們東西,又吸引我們不斷的探索。
考古學家在中國的大地上已經挖掘出許多屬種的恐龍化石,所擁有的恐龍化石的數量、種類、完整度、保存度以及科學價值在世界恐龍研究上占據了一席之地,成為了恐龍大國,得到世界考古研究人員的認同和肯定。下面科學家們研究選出了中國恐龍化石中具有歷史意義和研究價值的「十大著名恐龍化石」。
顧氏小盜龍顧氏小盜龍在遼寧北票被發現,是世界發現保存最完整、最小、長有四翼的恐龍。它可能是樹棲者,這為小型恐龍向鳥的進化提供了實證。
❽ 中國恐龍有哪些
中國可是恐龍之鄉!具體的有如下:
有永川龍,沱江龍,馬門溪龍,特暴龍(內蒙古),汝陽黃河巨龍,欒川盜龍,伶盜龍(內蒙古),諸城暴龍,山東龍,青島龍,峨嵋龍,查干諾爾龍(內蒙古),巨型汝陽龍。
❾ 在中國發現的恐龍種類及名稱!
那太多了,比如中國四川發現的多棘沱江龍,太白華陽龍,合川馬門溪龍,和平永川龍,天府峨眉龍,蜀龍,自貢峨眉龍,雲南的巨型祿豐龍,新疆的烏爾禾龍,克拉瑪依龍,山東的巨型山東龍,棘鼻青島龍,遼寧的意外北票龍,中華小盜龍,中華鳥龍,尾羽龍,黑龍江滿洲龍,內蒙古原角龍,迅猛龍,竊蛋龍等。
❿ 恐龍的種類有哪些
1、馬門溪龍
中國發現的最大的蜥腳類恐龍之一,在宜賓市馬鳴溪渡口發現其化石,經科學鑒定,屬蜥腳類亞馬目。此屬動物全長約22米,體軀高將近7米。
2、榮縣峨嵋龍
植食性,體長約15米,生活在中生代的侏羅紀中期。化石發現於中國的四川省榮縣。是四川盆地中最早發現的蜥腳類恐龍,由楊鍾健與Camp於1936年共同描述命名的。
3、霸王龍
生存於白堊紀末期的馬斯特里赫特期(MAA)距今約6850萬年到6500萬年的白堊紀最末期,是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前最後的非鳥類的恐龍種類之一。化石分布於北美洲的美國與加拿大,是最晚滅絕的恐龍之一。
4、奔龍
奔龍是一群小型的肉食性恐龍或獸腳類恐龍。 它們也是一群小型到中型的虛骨龍,包括迅猛龍和恐爪龍。它們在白堊紀早時期進化,而到了白堊紀時期的末葉,則和其他的恐龍一樣絕種了。此
5、翼龍
是一種已經滅絕的爬行類,共有近100多個品種。盡管與恐龍生存的時代相同,但翼龍並不是恐龍。希臘文意思為「有翼蜥蜴」,是飛行爬行動物演化支。 生存於晚三疊紀到白堊紀末,約2億1000萬年前到6500萬年前。